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中醫基礎常識 >> 偏方秘方

調中湯

中醫世家 2023-05-14 04:48:36

調中湯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調中湯

處方 : 當歸、肉桂(去(qu)粗(cu)皮)、川(chuan)芎、白芍藥、附子(炮)、良姜,各(ge)一兩(liang);甘草(炙)半兩(liang)。

炮制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治產后腸胃虛怯,寒邪所侵,及未滿月,飲冷當風,乘虛襲留于肓膜(mo),散于腹脅,腹痛作陣,或如錐刀所刺(ci),流入大(da)腸,水(shui)谷(gu)不化,洞瀉腸鳴,或下赤白,脅侾脹,或走痛不定(ding),急宜服之。

用法用量 : 每服三(san)錢匕,水三(san)盞(zhan),煎(jian)至一盞(zhan),去滓,熱(re)服。

摘錄 : 《宋(song)·太(tai)平(ping)惠民和劑(ji)局方》

《醫略六書》卷二十八:調中湯

處方 : 炒(chao)白術4.5克(ke),當歸(gui)9克(ke),酒(jiu)(jiu)炒(chao)白芍4.5克(ke),茯苓(ling)4.5克(ke),木香3克(ke),酒(jiu)(jiu)炒(chao)香附6克(ke),蘇梗9克(ke),酒(jiu)(jiu)炒(chao)續斷9克(ke),酒(jiu)(jiu)炒(chao)杜仲9克(ke),炒(chao)砂(sha)仁3克(ke)。

功能主治 : 調中(zhong)止痛。主肝(gan)郁氣(qi)滯。(妊娠腹痛)

用法用量 : 水煎服,每(mei)日(ri)(ri)1劑,日(ri)(ri)服2次。

摘錄 : 《醫略(lve)六書》卷(juan)二十八(ba)

《救偏瑣言·備用良方》:調中湯

處方 : 人(ren)參5分(fen)(fen),陳(chen)皮4分(fen)(fen),蟬蛻3分(fen)(fen),川芎(xiong)8分(fen)(fen),甘草2分(fen)(fen),扁(bian)豆1錢(qian),枸杞1錢(qian),谷芽6分(fen)(fen)。

功能主治 : 未痘時,先因吐瀉里虛,隨感時行見(jian)痘,目(mu)眶低陷,神(shen)情困倦者。

用法用量 : 上加(jia)生(sheng)姜(jiang)2片(pian),大(da)棗2個,水(shui)煎服(fu)。此權宜(yi)之劑(ji)也,精(jing)神稍醒,即(ji)當加(jia)減。

摘錄 : 《救偏(pian)瑣(suo)言·備用良(liang)方(fang)》

《外臺》卷一引《古今錄驗》:調中湯

處方 : 大黃2兩,葛根(gen)2兩,黃芩(qin)2兩,芍藥2兩,桔梗2兩,茯苓2兩,藁本2兩,白(bai)術2兩,甘草(cao)(炙)2兩。

功能主治 : 和胃(wei)氣。主夏月及(ji)初(chu)秋,忽有暴寒(han),折于盛熱(re),熱(re)結(jie)四肢,則壯熱(re)頭痛;寒(han)傷于胃(wei),則下(xia)痢,或血或水,或赤帶下(xia),壯熱(re)且悶,脈微且數。

用法用量 : 以水9升,煮取3升,分3次服,服別相(xiang)去二(er)食(shi)久(jiu),勿以食(shi)隔。須取快下(xia),壯熱便(bian)歇,其下(xia)亦(yi)止(zhi)。

注意 : 忌(ji)海藻(zao)、菘菜,豬肉、酢物、桃李、雀肉等(deng)。

各家論述 : 《千金方衍義(yi)》:葛根、藁本(ben)、甘草(cao)解(jie)表藥也;黃芩、芍藥、甘草(cao)清熱(re)藥也;大(da)黃、黃芩、甘草(cao)攻里(li)藥也;茶、術、桔梗(geng)、甘草(cao)和中(zhong)藥也。為小兒寒郁熱(re)邪,腹痛下痢之的方,功(gong)用與(yu)人參敗毒(du)散相仿。

摘錄 : 《外臺》卷一引《古今(jin)錄驗》

《外臺》卷八引《范汪方》:調中湯

處方 : 薤白(切)1升,枳(zhi)實6個(炙(zhi)),橘皮3個,大棗12個,粳(jing)米(mi)3合,香豉6合。

制法 : 上藥切。

功能主治 : 調和五(wu)臟。主胃氣虛,不欲(yu)食(shi),四肢重(zhong),短(duan)氣。

用法用量 : 以水6升(sheng),先煮(zhu)薤,得4升(sheng),納諸藥,煮(zhu)取(qu)1升(sheng)半,適寒(han)溫,分2次服。

摘錄 : 《外(wai)臺》卷八引《范(fan)汪方》

《片玉痘疹》卷六:調中湯

處方 : 人參(can)、黃耆、炙甘草、白(bai)芍(酒炒(chao))、白(bai)術、木(mu)香、陳皮。

功能主治 : 痘瘡吐瀉止后。

用法用量 : 加大棗為引,水煎(jian)服。

摘錄 : 《片玉痘疹》卷六

《外臺》卷十七引《古今錄驗》:調中湯

處方 : 麥門冬半兩(liang)(liang),干棗1兩(liang)(liang),茯苓(ling)半兩(liang)(liang),甘(gan)草(cao)半兩(liang)(liang)(炙(zhi)),桂心半兩(liang)(liang),當歸半兩(liang)(liang),芍藥半兩(liang)(liang)。

制法 : 上藥切。

功能主治 : 補益氣力。主虛勞。

用法用量 : 以水(shui)8升(sheng)(sheng),煮取(qu)3升(sheng)(sheng),去滓,每(mei)服1升(sheng)(sheng),日(ri)3次。

注意 : 忌生蔥、海藻(zao)、菘(song)菜(cai)、醋物。

摘錄 : 《外臺(tai)》卷十七引《古今錄驗》

《痘疹傳心錄》卷十五:調中湯

處方 : 當(dang)歸、芍藥、白術、茯(fu)苓、木香(xiang)、黃連、檳榔、枳殼。

功能主治 : 痢,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摘錄 : 《痘疹傳心錄》卷十(shi)五

《便覽》卷二:調中湯

處方 : 蒼術1錢(qian)(qian)2分(fen)(fen),白(bai)(bai)術1錢(qian)(qian)2分(fen)(fen),當(dang)歸(gui)1錢(qian)(qian)2分(fen)(fen),白(bai)(bai)芍(shao)1錢(qian)(qian)2分(fen)(fen),滑石1錢(qian)(qian)2分(fen)(fen),青皮1錢(qian)(qian)2分(fen)(fen),黃芩1錢(qian)(qian)2分(fen)(fen),黃連(姜炒)1錢(qian)(qian)2分(fen)(fen),生地1錢(qian)(qian)2分(fen)(fen),檳榔6分(fen)(fen)。

功能主治 : 痢不拘新(xin)久,紅(hong)白雜下,里急后重,腹痛。

用法用量 : 上用水2鐘,煎服。

摘錄 : 《便覽》卷二

《誠書》卷八:調中湯

處方 : 人(ren)參(can)5分(fen)(fen)(fen)(fen)(fen)(fen),白(bai)術(shu)5分(fen)(fen)(fen)(fen)(fen)(fen),茯苓5分(fen)(fen)(fen)(fen)(fen)(fen),甘(gan)草(炙)5分(fen)(fen)(fen)(fen)(fen)(fen),白(bai)芷5分(fen)(fen)(fen)(fen)(fen)(fen),藿(huo)香(xiang)5分(fen)(fen)(fen)(fen)(fen)(fen),石蓮子(去心(xin))5分(fen)(fen)(fen)(fen)(fen)(fen),天麻(ma)(煨)5分(fen)(fen)(fen)(fen)(fen)(fen),橘皮(pi)5分(fen)(fen)(fen)(fen)(fen)(fen),木(mu)香(xiang)5分(fen)(fen)(fen)(fen)(fen)(fen),半夏曲5分(fen)(fen)(fen)(fen)(fen)(fen),白(bai)扁豆(dou)(姜汁(zhi)、炒)5分(fen)(fen)(fen)(fen)(fen)(fen)。

功能主治 : 和脾(pi)胃,止吐(tu)瀉,正氣(qi)溫中。主小(xiao)兒(er)慢(man)驚。

用法用量 : 上加生姜、大棗(zao),水煎(jian)服。

摘錄 : 《誠書》卷八

《幼科直言》卷五:調中湯

處方 : 生黃(huang)耆、白姜蠶、甘草、當歸、白茯(fu)苓(ling)、炒(chao)扁(bian)豆、炒(chao)白芍(shao)、苡仁、連(lian)翹。

功能主治 : 小兒病后虛熱,生口(kou)瘡(chuang)者。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摘錄 : 《幼科直言》卷五

《盤珠集》卷中:調中湯

處方 : 當歸、白芍(炒)、川芎、甘草(炙(zhi))、附(fu)子(制)、肉桂。

功能主治 : 產后瀉痢。產后未(wei)滿月,風邪乘虛(xu)襲之(zhi),留于盲膜,散于腹(fu)肋,故(gu)腹(fu)中陣陣作痛,水谷不化(hua),脹鳴泄(xie)瀉。

摘錄 : 《盤珠集》卷中

《雜病源流犀燭》卷二:調中湯

處方 : 藿香、枳實、砂仁、甘草、蒼術、茯苓、陳(chen)皮、青皮、半(ban)夏、厚樸(pu)。

功能主治 : 風(feng)疹。由脾虛感受風(feng)邪而作者。

摘錄 : 《雜病源流(liu)犀燭》卷二

《幼科釋迷》卷六:調中湯

處方 : 茯苓(ling)1錢(qian)(qian)(qian)(qian),當(dang)歸(gui)1錢(qian)(qian)(qian)(qian),白芍1錢(qian)(qian)(qian)(qian),陳皮1錢(qian)(qian)(qian)(qian),白術(shu)1錢(qian)(qian)(qian)(qian)半。

功能主治 : 小兒一切浮腫。

摘錄 : 《幼科釋迷》卷六

《揣摩有得集》:調中湯

處方 : 潞(lu)參1錢(qian)半,白術1錢(qian)半(炒),云(yun)苓1錢(qian),蔻米5分(研(yan)),炮姜5分,砂仁8分(炒),木香1分,官桂1錢(qian),扁豆1錢(qian)(炒),制草(cao)5分。

功能主治 : 小兒傷乳食,瀉后脾(pi)胃虛,噦(hui),吐瀉。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摘錄 : 《揣摩有得集》

《女科指南》:調中湯

處方 : 豬苓、茯苓、半夏、厚樸、大腹皮、陳(chen)皮、木(mu)瓜(gua)、甘草(cao)、紫蘇(su)、木(mu)通、白術。

功能主治 : 產(chan)后腹脹肋(lei)疼,泄(xie)瀉痢疾(ji),或(huo)塊在腹中,或(huo)隱或(huo)現(xian),并治敗血(xue)沖(chong)脾。

用法用量 : 加砂仁7粒,大棗(zao)3個(去核(he)),生姜1片,煎水服。

摘錄 : 《女科指南》

《圣濟總錄》卷五十六:調中湯

別名 : 調中散

處方 : 白術2兩(liang)(liang)(liang)(liang),干姜(炮)2兩(liang)(liang)(liang)(liang),當歸(gui)(切,焙(bei))2兩(liang)(liang)(liang)(liang),人參2兩(liang)(liang)(liang)(liang),赤茯苓(去黑皮(pi))2兩(liang)(liang)(liang)(liang),桂(去粗皮(pi))1兩(liang)(liang)(liang)(liang)半,五味(wei)子1兩(liang)(liang)(liang)(liang),甘(gan)草(炙)1兩(liang)(liang)(liang)(liang)。

制法 : 上(口父(fu))咀,如麻(ma)豆大。

功能主治 : 心掣,胸中少氣,善咳善泄。

用法用量 : 調中(zhong)散(《宣(xuan)明(ming)論》卷一)。

各家論述 : 《古方(fang)選注(zhu)》:方(fang)中(zhong)桂(gui)枝、干(gan)姜、五味開太陽;以(yi)參、術(shu)、炙草闔陽明;而獨倍加桂(gui)枝,佐以(yi)當歸、赤苓、炙草,是不獨治三(san)焦,意(yi)專重于榮養(yang)心陽,以(yi)安動掣,則咳瀉自止(zhi),其義高出千古。

摘錄 : 《圣濟(ji)總錄》卷(juan)五十六

《雞峰》卷五:調中湯

處方 : 陳粟米3兩(炒),縮砂(sha)1兩,香(xiang)茸1兩,零陵香(xiang)1兩,藿(huo)香(xiang)1兩,香(xiang)附(fu)子1兩,甘草(cao)1兩,白扁豆1兩。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暑氣。

用法用量 : 每服(fu)2錢,生姜煎服(fu),不拘時候。

摘錄 : 《雞峰》卷五

《癥因脈治》卷二:調中湯

處方 : 白術、茯(fu)苓、當歸、黃耆、木香、廣皮(pi)、甘草。

功能主治 : 脾氣損傷(shang)。氣脹咽滿,噫(yi)氣,食不(bu)得下,四肢(zhi)不(bu)和,面(mian)黃喘咳,腫脹脾泄,脈右關細(xi)軟。

摘錄 : 《癥因脈治》卷二

《產育寶慶集》卷上:調中湯

處方 : 良姜1兩(liang),當(dang)歸(gui)1兩(liang),桂心(xin)1兩(liang),芍藥1兩(liang),附(fu)子(炮(pao))1兩(liang),川芎1兩(liang),甘草(炙)5錢(qian)。

功能主治 : 產(chan)后(hou)腹(fu)痛兼瀉痢(li)。由產(chan)后(hou)腸(chang)(chang)胃虛怯、寒邪易侵,若未(wei)滿月,飲冷當風,則腹(fu)痛陣作(zuo),或如錐刀所刺,水谷不化,洞泄腸(chang)(chang)鳴,或下赤白,胠脅(月真)脹(zhang),或走痛不定。

用法用量 : 《重(zhong)訂嚴氏濟生方》有人參半兩(liang)。

摘錄 : 《產育寶慶集》卷上

《雞峰》卷十三:調中湯

處方 : 厚樸4兩,枳實3兩,桂1兩。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脾(pi)胃不(bu)調(diao),冷(leng)氣(qi)(qi)暴折,客乘于中,寒則氣(qi)(qi)收(shou)聚(ju),聚(ju)則壅遏不(bu)通,卒(zu)然脹滿,余無(wu)所(suo)苦(ku),脈弦遲。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水2盞,煎至1盞,去(qu)滓,溫服。

摘錄 : 《雞峰》卷十三

《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二:調中湯

處方 : 白(bai)術、川(chuan)芎、當(dang)歸、熟地、人參(can)、黃耆、蒼(cang)術、甘草(cao)、陳皮(pi)、川(chuan)斷、香(xiang)附、砂仁、柴(chai)胡、烏梅(mei)、大棗。

功能主治 : 理順三焦,養血安胎。主妊娠(shen)四月,胎動不安。

摘錄 : 《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二(er)

《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五:調中湯

處方 : 陳皮、半夏、甘(gan)草(cao)(cao)、云苓、歸身、川(chuan)芎、白芍(shao)(酒炒(chao)(chao))、生地、銀柴胡、秦(qin)艽、香附(酒炒(chao)(chao))、益母草(cao)(cao)、丹(dan)皮、砂仁、煨姜(jiang)、大棗。

功能主治 : 扶養脾胃。主產后(hou)蓐勞,由外傷風冷,內傷憂(you)勞思慮,月內將養失宜。外癥咳嗽口(kou)渴,頭昏(hun)氣喘,四(si)肢不舉,百節疼痛,寒熱如瘧,盜汗,心(xin)膈煩悶,沉(chen)重(zhong)著(zhu)床,病人困倦(juan),不知痛苦(ku)。

各家論述 : 是方(fang)四物佐丹皮養血(xue)滋陰,二陳加(jia)香附(fu)以行氣和(he)胃,秦艽祛風,銀柴胡清熱,外感內(nei)傷兩無所損(sun),而元氣平復矣(yi)。

摘錄 : 《陳素庵婦科(ke)補解》卷五

《魏氏家藏方》卷七:調中湯

處方 : 木(mu)香1錢(不見(jian)火),防風(feng)(去蘆)1分,黃(huang)(huang)耆(蜜炙(zhi)(zhi))1分,炙(zhi)(zhi)甘草1分,人(ren)參(去蘆)2兩,白茯苓(去皮)2兩,當歸(去蘆,酒浸)2兩,熟干地黃(huang)(huang)2兩(洗),罌粟殼(去頂(ding)蒂瓤)半兩(剪碎(sui),蜜拌炒令黃(huang)(huang))。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赤白(bai)痢。由(you)腸胃虛弱(ruo),冷熱(re)之氣,乘虛相博,血(xue)滲入(ru)腸,則為瀉痢,重者血(xue)與膿相雜,狀如濃涕,輕者濃血(xue)上赤脈,狀如魚腦(nao),日夜不(bu)絕(jue),臍腹(疒丂)痛,不(bu)思飲食。

用法用量 : 每(mei)服(fu)3大錢,水1盞,加(jia)生(sheng)姜(jiang)3片,棗子1個,煎(jian)至7分,去滓,食前通口服(fu)。如血痢,加(jia)竹茹1塊同煎(jian)。

摘錄 : 《魏氏家藏方》卷七

《陰證略例》:調中湯

處方 : 白術、干姜、白茯苓(ling)、甘草各等分(fen)。

制法 :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內傷寒。寒熱間作,腕后有(you)斑3-5點,鼻中微血出,兩(liang)手脈沉澀(se),胸膈四(si)肢,按之珠無大熱。

用法用量 : 每(mei)服5錢,水1盞(zhan)半煎。

各家論述 : 內(nei)傷寒(han),完顏小將軍(jun)病(bing)寒(han)熱(re)間(jian)作(zuo),腕后(hou)有斑3-5點,鼻中(zhong)微血出(chu),兩手脈沉(chen)澀,胸膈四肢(zhi),按之珠無大(da)熱(re),此(ci)內(nei)傷寒(han)也。問之,因暑臥殿(dian)角傷風,又渴飲冰酪水,此(ci)外(wai)感(gan)者(zhe)輕,內(nei)傷者(zhe)重,外(wai)從內(nei)病(bing),俱為陰(yin)也,故先斑后(hou)衄(nv),顯內(nei)陰(yin)癥,寒(han)熱(re)間(jian)作(zuo),脾亦(yi)有之,非少陽之寒(han)熱(re)也,與調(diao)中(zhong)湯數服而愈。

摘錄 : 《陰證略例》

《普濟方》卷一四六引《保生回車論》:調中湯

處方 : 白術2兩(liang)(liang)(liang)(liang),茯苓1兩(liang)(liang)(liang)(liang),丁香半兩(liang)(liang)(liang)(liang),厚樸2兩(liang)(liang)(liang)(liang)(生(sheng)姜汁炒),半夏1兩(liang)(liang)(liang)(liang)(湯浸7次(ci),切,焙干),甘草1兩(liang)(liang)(liang)(liang)(炙(zhi)赤色),肉桂半兩(liang)(liang)(liang)(liang)(忌火),檳榔2對(dui)(銼碎(sui))。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傷寒后脾胃氣不和。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水1盞,加生(sheng)姜5片,同煎至7分,去滓(zi),食前溫(wen)服,日進3服。

摘錄 : 《普濟方》卷(juan)一(yi)四六(liu)引(yin)《保(bao)生回車論(lun)》

《云歧子脈訣》:調中湯

處方 : 制厚樸1兩,陳皮(去白)1兩,制半夏(xia)1兩,白術(shu)1兩半,人參5錢(qian),甘(gan)草(炙)3錢(qian)。

功能主治 : 腹(fu)脹胃虛空(kong),關脈(mo)浮者。

用法用量 : 上(shang)(口父)咀。每服(fu)1兩,水2盞,加生姜7片(pian),煎至7分(fen),去滓,食前溫服(fu)。

摘錄 : 《云歧子脈訣》

《丹溪心法》卷二:調中湯

別名 : 調中疏邪湯

處方 : 蒼術1錢(qian)(qian)(qian)半(ban)(ban),陳皮1錢(qian)(qian)(qian),砂仁1錢(qian)(qian)(qian),藿(huo)香1錢(qian)(qian)(qian),芍藥(yao)(炒)1錢(qian)(qian)(qian),甘草(cao)(炙)1錢(qian)(qian)(qian),桔梗1錢(qian)(qian)(qian),半(ban)(ban)夏1錢(qian)(qian)(qian),白芷1錢(qian)(qian)(qian),羌活1錢(qian)(qian)(qian),枳殼1錢(qian)(qian)(qian),川(chuan)芎半(ban)(ban)錢(qian)(qian)(qian),麻黃半(ban)(ban)錢(qian)(qian)(qian),桂枝半(ban)(ban)錢(qian)(qian)(qian)。

功能主治 : 內傷外感而發(fa)明斑。食積(ji)挾(xie)外感發(fa)熱。

用法用量 : 調中疏邪湯(《醫學入(ru)門》卷七)。

各家論述 : :《醫方考》,內傷(shang)則里熱(re),外感則表(biao)(biao)熱(re),兩熱(re)而無泄,故(gu)令斑爛。內傷(shang)者(zhe),調其中,蒼、陳、砂、藿(huo)、半、芍、枳、桔,皆調中藥(yao)也;外感者(zhe),疏其表(biao)(biao),麻、桂、羌、芎、芷、草,皆疏表(biao)(biao)藥(yao)也。表(biao)(biao)里治而斑自愈矣。

摘錄 : 《丹溪心法》卷二

《普濟方》卷三九四:調中湯

處方 : 枳殼2錢(qian)(煮過),陳皮1錢(qian),半(ban)夏1錢(qian),人參(can)1錢(qian)。

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小兒吐逆。

用法用量 : 每(mei)服(fu)1錢(qian),水(shui)1盞,加(jia)生(sheng)姜(jiang)、大棗,煎至6分(fen),溫服(fu)。

摘錄 : 《普濟方》卷三九四

《保嬰撮要》卷七:調中湯

處方 : 人參、茯苓、白術、木香(xiang)、干姜、藿(huo)香(xiang)、香(xiang)附(fu)(炒,去(qu)毛)、縮(suo)砂仁、甘草(炙)、丁香(xiang)各等分。

功能主治 : 小(xiao)兒傷(shang)乳食,瀉后脾(pi)胃(wei)虛,噦(hui),吐瀉。

用法用量 : 水煎,食前服。

摘錄 : 《保嬰撮要》卷七

《醫統》卷八十三:調中湯

處方 : 葛根、黃(huang)芩(qin)、白(bai)術、桔梗、藁本、赤芍藥(yao)、白(bai)芍藥(yao)、甘草(炙(zhi))各等分。

功能主治 : 滯下。似瀉(xie)非(fei)瀉(xie),似痢非(fei)痢。

用法用量 : 上(口父(fu))咀。每服3錢(qian),水1盞,煎至7分,溫服。

摘錄 : 《醫統》卷八十三

《圣濟總錄》卷四十七:調中湯

處方 : 人參10兩(liang),白茯苓(去黑皮(pi))10兩(liang),紫河車2兩(liang),甘草2兩(liang)(生)。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胃熱腸寒,食已輒饑,小腹痛(tong)脹。

用法用量 : 每(mei)服(fu)3錢(qian)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zi),空心(xin)、食(shi)前(qian)溫服(fu)。

摘錄 : 《圣濟總錄》卷(juan)四十七

《普濟方》卷三七一:調中湯

處方 : 人參半(ban)錢(qian)(qian),白(bai)茯苓半(ban)錢(qian)(qian),川白(bai)芷半(ban)錢(qian)(qian),白(bai)術半(ban)錢(qian)(qian),石蓮肉(rou)半(ban)錢(qian)(qian),龍(long)腦半(ban)錢(qian)(qian),麝(she)香半(ban)錢(qian)(qian),蘆薈半(ban)錢(qian)(qian),熊膽(dan)半(ban)錢(qian)(qian),膩(ni)粉半(ban)錢(qian)(qian)(研),胡黃(huang)連(lian)1錢(qian)(qian),使君子(zi)1錢(qian)(qian),青(qing)黛(dai)(研)1錢(qian)(qian),香墨半(ban)兩(liang)(研)。

制法 : 上胡黃連、使君子為末,余(yu)研極細,滴水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和胃氣(qi),止(zhi)吐瀉,溫中(zhong)正氣(qi)。主小兒(er)急驚。

用法用量 : 每服(fu)2丸,煎金錢薄(bo)荷湯磨下。經宿取惡物,便安。

摘錄 : 《普濟方》卷三七一

《千金》卷二:調中湯

處方 : 白芍藥4兩(liang),續斷1兩(liang),芎藭1兩(liang),甘(gan)草1兩(liang),白術(shu)3兩(liang),柴(chai)胡3兩(liang),當(dang)歸1兩(liang)半,烏梅1升,生(sheng)姜4兩(liang),厚樸3兩(liang),枳實(shi)3兩(liang),生(sheng)李根3兩(liang),白皮(pi)3兩(liang)。

功能主治 : 曾傷四月胎者,當預服。

用法用量 : 上(口(kou)父)咀。以水1斗,煮取(qu)3升,分4服,日3夜1,8日后復(fu)服1劑。

注意 : 海藻(zao)、菘菜、桃李、雀肉等(deng)。

各家論述 : 《千金方行義(yi)》:調(diao)中(zhong)者,調(diao)土中(zhong)之(zhi)(zhi)墩阜(fu)坎陷(xian)也(ye)(ye)。土為萬物之(zhi)(zhi)母,一(yi)息(xi)不(bu)調(diao),便生(sheng)疾(ji)苦,況曾傷四月之(zhi)(zhi)孕,至此能無坎陷(xian)乎(hu)?固(gu)之(zhi)(zhi)之(zhi)(zhi)法,阜(fu)則(ze)削(xue)之(zhi)(zhi),陷(xian)則(ze)培之(zhi)(zhi)。方中(zhong)枳實(shi)、厚樸(pu)削(xue)平敦阜(fu)之(zhi)(zhi)劑(ji)也(ye)(ye);白術、甘(gan)草運平坎陷(xian)之(zhi)(zhi)劑(ji)也(ye)(ye);芎、歸、芍、續疏(shu)通泉(quan)脈之(zhi)(zhi)劑(ji)也(ye)(ye);柴胡(hu)、李(li)根,一(yi)升清陽,一(yi)降(jiang)逆氣;生(sheng)姜(jiang)、烏梅(mei),一(yi)宣上壅,一(yi)固(gu)下脫。務令中(zhong)州之(zhi)(zhi)氣無過不(bu)及,以平為期,則(ze)胎息(xi)之(zhi)(zhi)運動綽有(you)余地,孰(shu)謂立方之(zhi)(zhi)名無深意存焉。

摘錄 : 《千金》卷二

本文地(di)址(zhi)://n85e38t.cn/pianfang/40314.html.

聲明: 我(wo)們(men)致(zhi)力于(yu)保(bao)護作(zuo)者版(ban)權,注(zhu)重分(fen)享,被(bei)刊用文章因無法(fa)核實(shi)真實(shi)出(chu)處,未(wei)能及時與作(zuo)者取得聯系,或有(you)版(ban)權異議(yi)的(de)(de),請聯系管理員(yuan),我(wo)們(men)會(hui)立即(ji)處理,本站部分(fen)文字與圖片(pian)資源來自于(yu)網絡,轉載是出(chu)于(yu)傳遞更(geng)多信息之目的(de)(de),若有(you)來源標注(zhu)錯誤或侵犯了(le)您的(de)(de)合法(fa)權益,請立即(ji)通知我(wo)們(men)(管理員(yuan)郵箱:),情況(kuang)屬實(shi),我(wo)們(men)會(hui)第一時間予以刪除(chu),并同(tong)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yi)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