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中醫基礎常識 >> 偏方秘方

附子飲子

中醫世家 2023-05-10 02:55:02

附子飲(yin)子

處方 : 附(fu)子1枚(半兩以上(shang)者,炮,去皮尖,四破)。

功能主治 : 陰毒,脈沉微欲絕(jue),四肢逆(ni)冷,大躁而渴不止。

用法用量 : 以水9升(sheng),煮(zhu)至3升(sheng),去(qu)附子,入瓶,油單緊封,沉井底,候極(ji)冷(leng),取(qu)飲之。

摘錄 : 《傷寒總病論》卷三

三(san)十五,附子(zi)及附子(zi)茯苓類(lei)方

附子類方

東子:

附子之長:凡陰證,必用附子,此為定理,推之不移,搖之不動。附子性熱,升溫基礎體溫,凡低體溫癥,即為附子所主治。癌癥多陰癥,癌癥患者多基礎體溫下降。治膚冷,腹冷,身冷,四逆手腳冷。其人苔白厚,精神萎靡不振,頻繁張嘴打哈欠,嗜睡,易感冒,不耐風吹,不耐冷氣,常弓背聳肩縮脖。平人汗出當不惡寒,凡汗出卻惡寒者,即為附子所主治,凡解表發汗后更惡風寒者,皆可用附子。附子蒼術為藥對,治關節疼痛。用附子,仍精神萎靡不振,欲睡者,即為小柴胡湯類方證。凡用寒涼藥而身癢者,皆可用附子。先服寒涼藥,后身冷,倦縮,少言或不欲言,少食或不欲食,膚冷,腳冷或手腳冰冷,必苔白厚,宜用附子類方。膚冷、背冷、腹冷、腳冷、或四逆。治鼻冷,鼻流清涕不止。

附子之短:附子性熱,可致炎癥,可用黃芩或黃芩黃連藥對拮抗。可致咽痛,上焦充血,粘膜發炎,唇皮脫皮干裂,大便偏臭,屁偏臭。可致易怒,唇皮脫皮,甚者開裂。

《傷寒論》中用附子者有20方,37條;《金匱要略》中用附子有11方,16條。

渴喜飲冷,腹中有熱;渴喜飲熱,腹中有寒。

永安堂:關于附子(黑順片、鹽附子)的毒性、療效與煎煮時間的關系,筆者曾做過觀察,在治療痹癥過程中,同等量附子先煎一小時的止痛效果不如同煎,先文火后武火煎煮20分鐘的效果優于單獨的武火或文火。以上均未見毒副作用的出現,這說明在使用附子時,煎煮的時間、方法的確對藥效有一定的影響。毒副作用的產生取決于附子的單劑一次服用量和用藥時間。由于筆者大多使用的是制附子至于生附子尚沒有做過觀察。

coorus:附子一枚,如果是生藥,炮完之后就像是烤地瓜,而不是地瓜干,所以這個“附子一枚”可能就有三兩之多(40克以上),我們今天用干品,自然就該縮減到15克左右了。半夏(洗)也是一個證據,因為只有新鮮的半夏才需要洗去表面的粘液。

......

芍藥甘草附子湯

原文:發汗病不解,反惡寒者,虛故也,芍藥甘草附子湯主之。《傷寒論》(68)

原方:芍藥? 甘草各三兩,炙?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 一升五合,去滓,分溫三服。

醫案:經方論壇“余傳廣”:患者,劉某,男,65歲。患小腿轉筋半月來診,轉筋每天發作3-4次,痛不可忍,伴怕冷,汗出,面白唇暗,舌質淡胖微暗,脈緩弱。余辯證為陰陽兩虛,筋脈失養,予芍藥甘草附子湯。白芍60g,炙草20g,附子15g。3劑,水煎服。服2劑轉筋停止,3劑服完,大便微溏,諸證消失。

......

大黃附子湯

原文:脅下偏痛,發熱,其脈緊弦,此寒也,以溫藥下之,宜大黃附子湯。《金匱要略·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

原方:大黃三兩? 附子三枚,炮? 細辛二兩?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 二升,分溫三服,若強人,煮取二升半,分溫三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進一服。

注:

東子:大黃附子湯治陰證而痛偏一側者,可治偏頭痛。胃病而嘔者,或出血證者,可合瀉心湯。寒熱錯雜者,可合烏梅丸。石膏銀翹亦治偏頭痛,若渴而偏頭痛者,宜合方之。

醫海一粟:冷婦,伏暑天晚飯飽食油煎之茄合,臨睡又食冰鎮西瓜若干,半夜臍周疼痛陣發性絞痛,服莨菪等疼痛不減,不嘔不泄腸鳴音亢進,喜溫而拒按,至明晨身發低熱37.8℃,疼痛加重,脈弦。素畏針藥,思之原是飽食油膩難消之品后又食寒涼,寒性凝滯而收引,寒熱錯雜故不腹瀉不吐而腹痛作,酷暑難耐之時寒斂氣孔故身熱,處方:生大黃15黑附片10遼細辛全草10生姜15一劑,水煎20分鐘后即空腹服,忌茶生冷油膩,服后半小時絞痛即失,疼痛大減,六小時后大便一次而疼痛如失,汗出熱退,遂停后服。

中西醫生:楊姓女患,75歲,住西安涇河工業園龍鳳園,退休醫務工作者。2013年9月4日下午電話求診。訴今年6月1日摔傷左腿,當地醫院處理后好了。繼之出現右側坐骨神經痛,表現為右側臀部(自述環跳穴部位)、右側大腿后外側明顯疼痛、呈刀割樣痛,主要是行走時痛、越走越痛、不能多走,遇寒冷加重。當地醫院CT等檢查,診為“坐骨神經炎”。給予芬必得、氯唑沙宗、甲鈷胺。僅吃芬必得二次,有臨時效果,怕副作用大,沒有多吃。同時口苦、口干、便秘(大便干少、數日勉強一行)、腹無所苦、平素怕冷。常服抗抑郁藥米氮平(自述該藥可致口干)。舌紅少苔(醫務工作者,基本會自看舌象)。即處予大黃附子湯原方:生大黃9、黑附子12、細辛6 ,三劑。囑大黃不用后下、附子不用先煎,三味藥同煎約30分鐘。剛才(9月7日下午)來電,直言“好多了”、大便通暢、口也不苦了、吃飯也好、舌上生出了些薄白苔,感言“你這個藥還真靈了”。現走路多時會有輕微疼痛、不走時完全不痛。囑可原方再服二劑鞏固。

按語:胡希恕對本方描述:【凡是偏于身體一側的痛熱用之皆有奇效。溫經散寒、通便止痛】。

綜合學習資料理解總結:【用于一側脅下、胸腹或腰腿疼痛+便秘。應該多少有寒象、而無無明顯熱象(可發熱)、手足冷、脈緊弦,比如腎結石、膽結石、坐骨神經痛、肋間神經痛等。有附子又有大黃,寒熱偏向不著應也可用,舌無定象。大黃9、附子15、細辛6,同煎約15分鐘,大黃不后下、附子不久煎】。

本例用方眼目是:偏側腰腿痛、有寒象(遇冷加重、平素怕冷)、便秘。毅然用之,果然顯效。因有口苦、舌紅少苔,后世理論認為陰虛有熱,容易礙手本方應用。但鑒于經方方證條文大多沒有舌象、臨證應用經方當抓主證(尤其患者自身感覺)、不宜為后世舌象理論所惑;口苦容易首先想到熱象或是否存在少陽證,但僅有口苦而無少陽證的其他六大癥象,當舍此局部癥象遵從全身整體癥象。另外,同時服用西藥(本患者自知米氮平可致口干),也是癥象干擾因素,臨證也當考量之。至于用法,本方大黃不后下、附子不先煎,也是注意點。不過對于身熱、舌紅、苔黃、陽脈等確有明顯熱象者,常量附子即可出現中毒反應,且不說不先煎減毒了。提醒同道臨證注意。

cmssih:患者突發劇烈頭痛,閃電樣、燒灼感伴痛時流淚,疼痛部位主要集中在右側和頭頂,在縣級醫院診斷為三叉神經痛,處方卡馬西平、芬必得、安定等,服藥后能緩解,但藥效過后又痛如初,服藥第三天出現共濟失調等副作用且藥效不再明顯,故停藥。

患者苔薄,舌淡暗,兩關脈弦緊硬,搏動有力,明顯的大豆脈(有6年的肝硬化史),加上患者說發病前晚上洗頭沒吹干就睡覺,考慮寒凝經脈,用大黃附子細辛湯加減,酒大黃9 制附片9細辛6川芎10全蝎6僵蠶10葛根50,三劑痛止,沒再復發。

黃煌:春節前的門診病人依然很多。復診的Z老漢剛坐下就說:“好多了,好多了!能睡著覺了!”。他來自宿遷,患右脅肋部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痛勢甚劇,痛如電擊,每夜痛醒七八次,病已經5年多。月初來診時,面色憔悴,一臉痛楚。一周后來復診,已經眉開眼笑,一夜僅醒一二次,而且疼痛程度大大減輕。春節前趕來多配點藥。

? ? 我給他的方是柴胡桂枝湯與大黃附子湯:柴胡20g、黃芩15g、姜半夏15g、黨參10g、生甘草5g、桂枝15g、白芍20g、干姜5g、紅棗20g,此方早午服用。另:生大黃10g、制附片20g、北細辛10g,附子先煎40分鐘后入大黃、細辛,開蓋煎煮,臨睡前頓服。

? ? 柴胡桂枝湯在《傷寒論》中是一首治療發熱性疾病的方,但在《金匱要略》中則變為止痛方,被用來治療“心腹卒中痛”。所謂心腹,包括上腹部、胸脅部等;所謂卒中痛,提示疼痛為突發性,如電擊,如針刺,臨床上許多神經痛常常可以用柴胡桂枝湯。Z老漢的帶狀神經后遺的神經痛,就比較適合此方。

? ? 大黃附子湯是止痛方。《金匱要略》記載“脅下偏痛,發熱,其脈緊弦,此寒也,以溫藥下之,宜大黃附子湯”。所謂脅下,指腋下至腰部。所謂偏痛,不是全腹部,疼痛或在左,或在右,比較固定。Z老漢的神經痛,與大黃附子湯證相符。

? ? 將兩方分別煎煮、分別服用,基于以下兩點的考慮:其一,患者夜里疼痛劇烈,大黃附子湯止痛力強,故睡前服用。其二,柴胡桂枝湯不僅止痛,也是傳統的調和表里方,適用于有神經癥狀的免疫系統疾病,其人多見全身狀況較差、情緒低落,食欲不振等。患者病已5年,不能圖速效,可以柴胡桂枝湯緩圖。那么,兩方為何不共煎同服?因為《傷寒論》《金匱要略》中沒有柴胡與附子細辛同用的例子。經方的應用,應當尊重前人用藥經驗,亦步亦趨、小心謹慎為好。

......

附子瀉心湯

原文:心下痞,而復惡寒汗出者,附子瀉心湯主之。《傷寒論》(155)

原方:大黃二兩? 黃連一兩? 黃芩一兩? 附子一兩,炮,去皮,破,別煮取汁? 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湯 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內附子汁,分溫再服。

......

術附湯

原文:治風虛頭重眩,苦極,不知食味,暖肌補中,益精氣。《金匱要略·中風歷節病脈證并治第五·附方<近效方>術附湯》

原方:白術二兩 附子一枚半(炮去皮) 甘草一兩(炙)

右三昧物,每七錢匕,姜五片,棗一枚,水盞半,煎七分,去滓溫服。

......

附子粳米湯

原文:腹中寒氣,雷鳴切痛,胸脅逆滿,嘔吐,附子粳米湯主之。《金匱要略·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

原方:附子一枚,炮? 半夏半升? 甘草一兩? 大棗十枚? 粳米半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 一升,日三服。

醫案:

醫海一粟:張翁,70歲,素弓腰曲背,面黃體胖,便秘四五日一行,胃穿孔修補術后五年有余。以大腹劇痛喜溫拒按一日就診,刻下干嘔欲吐,腹痛難耐,大便5日未下,腸鳴音不著,舌淡脈弦。今春因食瓜果受涼發兩次,分別以大承氣湯,厚樸三物湯下之而愈,今發做以前中午曾食大澤山葡萄若干,午飯食燉雞架,半夜遂發疾。處方:黑附片10姜半夏10生甘草6白酒100毫升生姜15,一劑水煎服,臨服加元明粉10兌服。復診:服后半小時腸鳴如雷欲大便,疼痛大減,一小時后得大便腹痛遂微,今諸癥皆無,反映此藥效較前兩次起效快,止痛作用好,囑停后服。臨床體會:許多人素便秘,或經腹盆腔手術者,如果中氣脾陽不足,空腹進生冷,又進油膩,好發腹痛,臨床施以西藥莨菪類藥物療效不顯,治療大法總以通下為要,方劑選用三一乘氣湯等,大黃附子湯,《千金》溫脾湯,四消丸,療效皆有,但總不如附子粳米湯加元明粉治之效佳。

......

黃土湯

原文:下血,先便后血,此遠血也,黃土湯主之。亦主吐血衄血。《金匱要略·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并治第十六》

原方:甘草? 干地黃? 白術? 附子 炮? 阿膠? 黃芩各三兩? 灶中黃土半斤?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 三升,分溫二服。

注:灶中黃土,即柴火灶中燒結黃土,削去焦黑部分及雜質。陳修園以赤石脂代灶心土。有臨床家以新燒紅磚代之。

中和:灶心土主要成分是硅酸鹽和氧化鋁,是不溶于水的礦物質,服用后可在胃腸內壁形成不吸收的保護層,從而避免胃酸等對粘膜的刺激與損害,并具有對胃腸末梢神經鎮靜和麻醉作用。基于此,王曉認為:“阿膠能使灶心土礦物質懸浮,并增強其附著能力,其懸浮程度與附著粘度,均在兩藥同煎的過程中產生”,所以他指出“阿膠與灶心土同煎,不僅提高了灶心土崩解物在藥液中的懸浮程度,又可增強在胃腸粘膜的附著力。這與西藥氫氧化鋁凝膠的藥理性質極為相似,證明我國早在近二千年前,就已經開始使用具有現代醫藥水平的‘硅、鋁凝膠’類藥物。”此外,他強調“灶心土不可另煎而用其清液,必須與其它藥同煎,如果把灶心土粉碎后與其它藥同煎,療效更好。”若“烊沖阿膠,只能使得藥液中灶心土的礦物質成分發生沉淀,達不到其治療目的。”(《中醫研究》,1996:8;45)

查看仲景全書,湯方用阿膠者共八首,其中,黃土湯、溫經湯、大黃甘遂湯所用阿膠均與他藥同煎,而其余五方則烊化服

醫案:

woyunzhai:1989年8月初,剛剛分配到一鄉衛生院,當時有位中年男子因消化道大出血,初在縣醫院住院治療半月不效,后因療效不佳及經濟困難放棄治療。因患者住在衛生院旁邊,觀其吐血呈紫黑色。特別是當時盛夏高溫,患者卻要蓋破舊的棉被。觀其精神萎靡困倦,面色萎黃無華,舌淡白脈微無力。毅然投黃土湯加味,三劑血止,并可起床活動,后隨證加減調治恢復如常。可當初開方時,本院一位老中醫力阻用附子。說哪有三伏天用附子止血的道理?此案的成功,讓我一時名聲鵲起,求治者日增。有感于此口占一絕 :牛刀小試露鋒芒,一劑成名黃土湯。少卻十年板凳冷,岐黃道上杏花香。

......

附子茯苓類方

......

附子湯

原文:1.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灸之,附子湯主之。《傷寒論》(304)

2.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沉者,附子湯主之。《傷寒論》(305)

3.婦人懷娠六七月,脈弦,發熱,其胎愈脹,腹痛,惡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臟開故也,當以附子湯溫其臟。(文中未見方,后人認為此附子湯即《傷寒論》中的附子湯。)《金匱要略·婦人妊娠病脈證并治第二十》

4.夫心下有留飲,其人背寒冷如手大。《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第十二》

5.留飲者,脅下痛引缺盆,咳嗽則輒已(一作轉甚)。《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第十二》

6.脈沉者,有留飲。《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第十二》

7.脈雙弦者寒也,皆大下后善虛,脈偏弦者飲也。《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第十二》

8.脈弦數者,有寒飲,冬夏難治。《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第十二》

原方: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 茯苓三兩? 人參二兩? 白術四兩? 芍藥三兩?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 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注:

醫案:

jtlzl18:劉? 某? 女? 86歲 住金壇市場路。2012-3-26門診 訴渾身疼痛5-6年,以腰背,四肢關節疼著. 老人獨自生活, 不愿麻煩子女, 有病扛著,不便就醫. 長期來自服速效傷風膠囊以緩解關節疼痛. 近來, 傷風膠囊3粒日服三次也不能控制疼痛了. 不得已, 其孫女扶來門診. 老人另有畏寒, 神疲, 納差.? PE 面蒼白, 神萎, 二小腿有指壓痕,? 苔薄白, 舌輕紫,? 脈沉. 治以附子湯, 熟附片8 白術15 白芍15 茯苓30 黨參15 防風15 干姜6 紅棗10枚. 7帖. 2012-4-5 前方服后, 次日體痛悉除, 停服了幾年來的傷風膠囊. 精神食納改善. 今訴每夜小腿痙攣疼痛. 治以前法出入, 于前方加大白芍和甘草劑量, 構成附子湯合芍藥甘草湯, 7帖。2012-4-12 刻下體痛瘥, 前方后小腿抽筋基本停止, 一周來只是昨抽過一次, 持續1分即止, 程度也輕了. 見老人臉紅潤有華, 精神好轉, 舌紫消退, 老人給病怕了, 今要求服藥鞏固.

討論:? 大論305條 少陰病, 身體痛, 手足寒, 骨節痛, 脈沉者, 附子湯主之. 可見附子湯的使用指征, 主要是針對身體痛, 骨節痛的庳證. 本案的療效, 亦說明了附子湯是庳證的效方.

houlaizhe:不用放風效果又如何呢?

jtlzl18:不用防風應該不會影響本方的療效.? 只是直面病人時我的求效心切,? 可能是畫蛇添足.

......

真武湯

原文:1.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之。《傷寒論》(82)

2.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傷寒論》(316)

原方:茯苓三兩? 芍藥三兩? 白術二兩? 生姜三兩,切?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 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細辛、干姜各一兩合;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藥加干姜二兩;若嘔者,去附子加生姜半斤。

注:身瞤動,振振欲擗地,即肌肉跳動,身體震顫。

醫案:

山野郎中:張某某,女,54歲,反復低鉀2年余,每于發作時周身乏力,需家人攙扶行走,多次入院治療,給予補鉀治療后,病情可緩解,出院后病情反復發作,患者及家人極為苦惱。發作時伴有頭暈,心悸,舌體胖大,脈沉細。《傷寒論》82條“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給予附子15克、茯苓30克、白術20克、白芍20克、生姜10片。7付。服用后患者痊愈。患者及家屬千恩萬謝。

咖啡貓貓:老年男性,90歲,于12月初的某天在田間農作勞動時不慎跌入河中,此后,一直畏寒,夜間畏寒更甚,伴有陣發性的寒顫,發時肢體不自主的顫抖,自訴猶如受了驚嚇似的,無發熱身疼等,一般情況可,精神尚好。癥狀已持續半月,西醫檢查無異常。舌淡胖,苔薄膩。傷寒論有“……心下悸,頭眩,身閏動,振振欲僻地者,真武湯主之。”分析患者跌人河中,感受寒邪,患者高齡,虛人易變成少陰病,癥狀病機均符合此條病機。故用真武湯:熟附片20克,茯苓20克,白芍15克,白術15克,生姜15克,五劑。近期電話告之,藥后已愈。

中醫學子123:某女48歲,面紅,體胖,頭暈,想暈倒,不渴,微惡寒,自服感冒藥十余天,無效,隨求診于余,二便無異常,舌體胖大,舌苔水滑,余證同前,脈沉遲。此不正是“頭眩,身潤動,振振欲辟地。”給予真武湯,茯苓30克,白芍15克,白術20克,制附子15克,生姜30克,三劑,水煎服,三日后復診,諸證消失。

鄖陽中醫:劉某,衛生局書記夫人,50歲,20121215就診。近一月起陣發性全身抖動,以頭部及上半身為著,常持續幾秒鐘,間有肌肉跳動。三天來發作頻繁,日十余次,心里甚緊張,擔心腦血管病變,頭顱CT無異常。體偏胖,面色黃黯,夢多偶惡夢,晨起喉間有痰。舌暗苔白稍膩脈沉滑。思之其乃半夏體質,抖動似屬振振欲辟地,故用真武湯合半夏厚樸湯五劑。后來訴服兩劑后抖動大減,藥完而愈。

許家棟:何x環,女,59歲。20100318。患者一年前路遇歹徒搶劫,因驚嚇過度而致心慌害怕,精神緊張一年。最近一周又添身顫肢抖;來診時給人一種失魂落魄的感覺,神情慌張,身體顫抖以上肢為甚,眼中含淚,眼神游移不定,不停的打量四周和別人的神情。問診需要家人補充,主訴害怕,思慮時更甚;頭暈,納呆食少,大便兩日一行,干燥。無口干口苦,多飲飲熱水,夜間飲水多則多尿。顴色紅滯。無寒熱汗證,無腹痛腹脹。脈弦細,舌淡紅暗苔白膩。六綱:太陰水飲動經+陽明輕癥。方證:真武湯。處方:真武湯,生白術20制附子30生白芍30生姜30茯苓30,四劑。

二診:今日復診,與上次神情判若兩人,已不顫抖,神情恍惚慌張基本消失,害怕感大減,頭已不暈,顴紅消減,納增,大便已不干燥。脈細,舌淡紅紫苔白膩。原方續進。

cym123:一水電站工人,52歲,每當值夜班熟睡至下半夜時,好象有人在耳邊呼喚患者的名字,其聲音恐怖非常,驚醒時什么也沒有,繼而出現心慌意亂.眩暈汗出,此現象反復出現時,如果不起床,好象有人邊呼喚患者的名字邊用手推其身體,直至全身肌肉跳動不適驚醒而大汗淋漓惶恐不安,同伴見狀也感到恐懼,奇怪的是在家睡覺時不出現上述現象,其家人用迷信眼光認為電站此地方不干凈有鬼邪,此現象已有一年多,越來越頻繁出現,曾多次就醫,西醫認為神經官能癥或植物神經紊亂,中醫認為不是病,每當要值班時都感到惶恐不安,恨不得辭去此工作。證見愁容滿面,少神.雙足乏力,舌淡苔白滑,脈沉細,結合六經辨證與太陽病中篇82條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之。 其汗出不解,心下悸,頭眩,身瞤動與本病例的心慌意亂,眩暈,汗出,全身肌肉跳動不適為方證相對應,隨即與真武湯三劑.二診,諸癥大減,按原方再服三劑,半年后 患者前來就診,告知服六劑藥后諸證悉除,昨晚值班感覺舊病好象又要復發,故要求按原再服十劑,此后三年曾多次帶家屬前來就診,順便隨訪均未復發.

針疾子:陳某,女,53歲,因頭暈數日來我科針灸。病人來時,由別人攙扶而來,挺肩縮脖,行動緩慢,小心翼翼,不敢快速向前,問其為何如此狀態,曰:頭暈,感到天旋地轉,想要栽倒,伴頸項不適。觀其體態,乃頸性眩暈無疑。先囑其躺于病床,其自訴無論躺下,起身均眩暈加重。號其脈,脈沉略滑,舌淡苔白,津液充盈。因為我科對此類疾病經常見到,有一定經驗。所以直接先扎針,取穴:百會,顳三針,風池,列缺,中渚,絕骨,頸夾脊。病人自訴十分畏懼扎針,實在沒辦法了,才勉強一試,此前病人曾經西醫治療數日,觀其所服之藥,是倍他司丁等他丁類藥,病人訴效果差。

第二天病人又來扎針,畏懼之情溢于言表,自訴昨日扎針后,感到稍微有些好轉,但從我一個醫生的角度來看,病人病情基本無任何好轉,但也得硬著頭皮給病人繼續治療。扎針時,病人反復強調害怕扎針,我耐心為其開導,并說配合中藥效果會更好。病人一聽喝中藥,立馬要求喝藥,而不扎針,我又開導好一會,終于同意繼續扎針。半小時后,起針完畢,病人過來開中藥,脈象與昨日無太大變化,于是直接書方:苓桂術甘湯加減,茯苓25? 生白術18? 桂枝15? 炙甘草10? 澤瀉30? 川芎15? 天麻15? 葛根30,三幅。

第三天病人又來扎針,訴中藥以喝一副,眩暈略有好轉,起來時已經基本不暈,但走路還是暈,仍然是挺肩縮脖,不敢快速。第四天病人堅決要求針灸停扎一天。藥因熬壞一副,要求再開中藥。并且病人把她拍的X片拿出來讓我看,觀其片:頸椎狀況非常糟糕,椎間孔變小,椎間隙大小不一,骨質增生,生理曲度消失。這時候,說實話,我對此次治療效果是不滿意的。有句話說,“經方不過三”。我以前開方也從來都是三幅觀療效。病人藥已三幅,病情確有好轉,但離我想象還有距離,我就想是不是哪里辯證錯了,或者方子不太對。仔細觀此病人,其人皮膚白皙,臉龐偏胖,就像書上所說的“尊夫人”,再看她走路小心翼翼,隨時可能栽倒在地,需人攙扶,與真武湯只條文所言:……心下悸,頭眩,身膶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之|”個人認為,真武湯癥者,大多人偏白胖,皮膚細松軟,平時喜臥,少動。正欲開放之時,病人又說了一個癥狀,腹脹,頻頻打嗝。我把它暫且認為是符合真武湯的腹癥。病人屬陽虛水泛。書方如下:附子30白芍15 茯苓25 生白術18澤瀉30天麻15生姜5片,三幅。針灸時,去列缺,加公孫,太溪。

第二天病人沒來,猜測病人因畏懼扎針而沒來。

第三天,病人過來了,病人明顯與前幾天不同,自行走入診室,行動自如,自訴藥喝完后眩暈已消失,同時,腹脹,打嗝也痊愈。下一步就看長遠療效如何了? 。

......

栝蔞瞿麥丸

原文:小便不利者,有水氣,其人若渴,栝蔞瞿麥丸主之。《金匱要略·消渴小便利淋病脈證并治第十三》

原方:栝蔞根二兩? 茯苓三兩? 薯蕷三兩? 附子一枚,炮? 瞿麥一兩 上五味,末之,煉蜜丸,梧子大,飲服三丸,日三服。不知,增至七八丸,以利小便,腹中溫為知。

......

本文地址://n85e38t.cn/pianfang/35219.html.

聲明: 我(wo)(wo)們(men)致(zhi)力于保(bao)護作者版權(qua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fa)核實(shi)(shi)真實(shi)(shi)出處(chu),未能(neng)及時與(yu)作者取(qu)得聯(lian)(lian)系(xi),或(huo)有版權(quan)異(yi)議的,請聯(lian)(lian)系(xi)管(guan)理(li)員,我(wo)(wo)們(men)會立(li)即處(chu)理(li),本站部分文字與(yu)圖片資源來自(zi)于網絡,轉載(zai)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zhi)目的,若(ruo)有來源標注錯誤(wu)或(huo)侵犯了您的合法(fa)權(quan)益(yi),請立(li)即通知我(wo)(wo)們(men)(管(guan)理(li)員郵箱(xiang):),情況(kuang)屬實(shi)(shi),我(wo)(wo)們(men)會第一時間予以刪(shan)除,并同(tong)時向(xiang)您表示歉意(yi),謝謝!

上一(yi)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