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 : 溫疫,陽明(ming)經證,目(mu)痛鼻干,煩(fan)躁(zao)不(bu)臥者。
用法用量 : 流水煎(jian)大半杯,熱(re)服。
摘錄 : 《四圣懸樞》卷二
功能主治 : 瘟疫,陽明經證,目痛(tong)鼻(bi)干,煩(fan)渴不眠。
用法用量 : 流(liu)水煎大半杯(bei),熱(re)服。
摘錄 : 《治疫全書》卷五
1、風邪偏盛型骨質疏松 臨床表現為:患部紅斑瘙癢、肢體關節屈伸不利、關節游走性疼痛、手足麻木、舌淡、苔薄白、脈浮。治療大法為:祛風、通痹、止痛。處方如下:炙黃芪30g、黨參20g、防風30g、當歸20g、云茯苓20g、秦艽30g、肉桂5g、葛根30g、荊芥8g、浮萍10g、炙麻黃10g、生甘草6g、生姜10g、大棗7枚等。
2、寒濕侵襲型骨質疏松 臨床表現為:腰膝酸軟無力、腰部冷痛、畏寒而喜暖、渾身肢體重著、關節屈伸不利、腫脹麻木、小便清長、舌白、苔膩、脈沉。治療大法為:溫陽祛濕。處方如下:僵蠶30g、獨活20g、川芎20g、川斷30g、補骨脂15g、雞血藤20g、蒼術20g、桑寄生20g、仙靈脾15g、防風30g、細辛5g。
3、腎陽虛型骨質疏松 臨床表現為:腰部冷痛、腰膝酸軟、畏寒肢冷、尤其以下肢冷為甚、目眩頭暈、精神萎靡不振、男子陽痿、女子宮寒不孕、大便溏泄、完谷不化、五更泄瀉、或有浮腫、腰以下更甚、甚則腹部脹滿、全身腫脹、咳喘心悸、面色晃白、舌胖、苔白、脈沉而弱。治療大法為:溫腎助陽補虛。處方如下:菟絲子30g、山茱萸30g、山藥20g、熟地20g、枸杞20g、制附子10g、肉桂5g、鹿角膠(烊化)6g、杜仲10g、當歸20g。
4、腎陰虛型骨質疏松 臨床表現為:腰膝酸軟、喜揉喜按、時發骨痛、眩暈耳鳴、患部痿軟微熱、失眠多夢、關節僵硬;男子陽強、婦女經少、或經閉、或崩漏、形體也消瘦、五心煩熱、潮熱盜汗、咽干顴紅、舌紅少津、脈細數。治療大法為:滋陰壯骨,益腎填精。處方如下:菟絲子30g、熟地20g、知母20g、山藥20g、枸杞子20g、鹿角膠(烊化)6g、龜板膠10g、 牛膝20g、山茱萸30g、黃柏15g。
5、腎精不足型骨質疏松 臨床表現為:腰部隱痛、酸楚、筋骨痿弱、早衰、齒搖發脫、耳聾耳鳴、骨骼痿軟無力、動作也遲緩、健忘、精神萎靡、性功能低下、舌淡、苔白、脈細弱。治療大法為:滋腎填精補血。處方如下:龜板30g、紫河車10g、熟地20g、杜仲10g、麥冬20g、天冬20g、黃柏15g、牛膝20g。
6、氣血不足型骨質疏松 臨床表現為:肢體沉重乏力、壓痛、患部腫脹、乏力自汗、面色萎黃、少氣懶言、食少便溏、舌淡、脈細。治療大法為:補氣健脾養血。處方如下:炙黃芪50g、人參20g、熟地20g、當歸20g、川芎20g、白術20g、茯苓30g、杭白芍20g、炙甘草5g、肉桂5g。
7、脾氣虛衰型骨質疏松 臨床表現為:腰背酸軟、疼痛、行走無力、腰彎背駝、納少腹脹、飯后尤甚、大便溏薄、輕微運動就引起渾身劇痛、少氣懶言、肢體倦怠、面色萎黃、或浮腫、或消瘦、舌淡、苔白、脈緩。治療大法為:健脾益氣,溫陽補腎。處方如下:人參20g、蓮子肉15g、薏苡仁20g、砂仁10g、桔梗10g、白扁豆20g、茯苓20g、白術20g、山藥20g、炙甘草10g、陳皮10g。
8、氣滯血瘀型骨質疏松 臨床表現為:渾身骨節劇痛、筋脈板滯、日輕而夜重、肌膚甲錯、唇甲晦暗、活動不利、四肢麻木、舌暗有瘀斑、脈沉細。治療大法為:行氣活血化瘀。處方如下:秦艽30g、羌活20g、乳香10g、沒藥10g、五靈脂15g、桃仁15g、紅花10g、川芎20g、生甘草6g、懷牛膝20g、地龍20g、當歸30g。
9、 肝腎陰虛型骨質疏松 臨床表現為:腰背部隱痛而酸軟、喜揉喜按、足跟痛、遇勞加重、口干舌燥、眩暈耳鳴、心煩失眠、便干溲黃、潮熱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治療大法為:滋補肝腎,填精益髓。處方如下:菟絲子30g、補骨脂15g、淫羊藿10g、蛇床子20g、川斷30g、山藥20g、山茱萸30g、熟地20g、枸杞子20g、澤瀉15g、丹皮15g、牛膝20g、鹿角膠(烊化)6g。
10、脾腎陽虛型骨質疏松 臨床表現為:腰部髂處冷痛、腰膝酸軟、面色蒼白、畏寒肢冷、或五更泄瀉、下利清谷、面浮肢腫、小便不利、性欲低下、女子帶下清稀、月經紊亂、舌淡胖、苔白、脈沉。治療大法為:溫補脾腎。處方如下:附子(先煎2小時)30g、山藥20g、炒白術20g、茯苓20g、熟地20g、澤瀉20g、肉桂6g、丹皮15g、枸杞子20g、菟絲子30g、鹿角膠(烊化)6g、杜仲10g、當歸20g、黨參20g、干姜10g、山茱萸30g、甘草6g。
11、骨(gu)質疏(shu)松(song),用(yong)土元和骨(gu)碎補(bu)就能修復如(ru)初。骨(gu)碎補(bu)15克、土元10克。熬(ao)水(shui)喝,每(mei)天早晚各(ge)喝50~60毫升;熬(ao)的時候不要加太多(duo)水(shui),150毫升就足(zu)夠了;武火熬(ao)到沸(fei)騰后,再用(yong)文火熬(ao)20分鐘左右,湯(tang)水(shui)差不多(duo)剩下一半時即可(ke);若有飲(yin)酒的.習慣,可(ke)以用(yong)骨(gu)碎補(bu)泡酒,每(mei)天喝一點。請注意:服具有補(bu)腎壯骨(gu)作用(yong)的中成(cheng)藥,如(ru)強骨(gu)膠(jiao)囊、仙靈骨(gu)葆(bao)等。
麻疹(Measles)
麻疹(Measles)是由麻疹病毒所致的急性傳染性皮膚病,主要發生在兒童,以發熱、流涕、眼結合膜炎、咳嗽、口腔粘膜班及周身班丘疹為其臨床特征。
[病原學]
麻疹病毒屬副粘膜病毒,亦為DNA病毒,與其它的副粘膜不同之處為無特殊的神經氨酸酶。麻疹病毒電鏡下呈球形,直徑150-300nm,衣殼外有囊膜,囊膜有血凝素(HL),有溶血作用。此病毒低抗力不強,對干燥、日光、高溫均敏感,紫外線、過氧乙酸、甲醛、乳酸和乙醚等對麻疹病毒均有殺滅作用。
麻疹病毒為單股核糖核酸型副粘液病毒,病毒隨飛沫侵人呼吸道和眼結膜上皮,細胞內小量繁殖,引起局部炎癥,并由局部入血形成病毒血癥,引起廣泛病變,表現為高熱、皮疹及周身不適。全身皮膚和粘膜的毛細血管內皮亦被病毒所侵犯,峽、咽部粘膜及粘膜下炎性滲出及小皰狀灶性壞死而形成麻疹粘膜斑(即科潑力克斑),皮膚真皮和表皮層也有類似病變而出現皮疹。少數病人可發生麻疹性肺炎。麻疹患者由于非特異性免疫力降低易繼發細菌感染。
[流行病學]
急性患者是唯一的傳染源,從潛伏期最后1-2天至出疹后5天內都具有傳染性。患者的口、鼻、咽、眼的分泌物均含有病毒,并隨飛沫排出體外,故呼吸道飛沫為主要傳播途徑。四季均有可發病,以冬春季最多6個月至5歲小兒發病率最高。病后有持久免疫力,,再次發病者極少。近年廣泛采用減毒麻疹疫苗作預防注射,其發病率已顯著下降。
麻疹病毒隨飛沫進入被感染者的鼻咽和眼或直接被吸入氣管、支氣管,在局部的上皮細胞內繁殖,并經過淋巴管內的流動細胞到達局部淋巴結,繼續繁殖并擴散到血流,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癥。病毒進入血中淋巴細胞后被送到全身的淋巴組織、肝、脾器官,在這些組織和器官廣泛增殖后再次進入血流,導致第二次病毒血癥,引起廣泛病變,全身皮膚和粘膜的毛細管內皮細胞亦被麻疹病毒所感染。
本病全年可見,以冬末早春較多。麻疹減毒疫苗的預防接種已控制了流行,目前只是散發病例。病人為主要的傳染源。呼吸道吸入為主要的傳播途徑。
抓好計劃免疫,提高疫苗接種率是預防麻疹的主要措施。8月以上小兒,凡未超過麻疹者均要行麻疹減毒疫苗接種,皮下注射0.2~0.25ml,一次接種保護率可達90%,若初種后4~5年再接種一次,保護率更高。流行期間集體兒童機構要加強晨間檢查,對患者要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隔離期一般至出疹后5天,接觸麻疹的易感兒應隔離觀察3周,并可肌注丙種球蛋白0.2~0.3ml/kg防止發病和減輕癥狀。
[臨床表現]
潛伏期一般為10-12天(6-12),應血清被動免疫后,有的可延長至3周。
前驅期2-4天,表現為高熱。眼結合膜有充血、怕光、流淚、流涕、咳嗽、噴嚏等卡他癥狀,并伴全身不適。發口香糖后2-3天可在第一臼對面兩側頰粘膜上,出現針尖大小,藍白色或紫色小點,周圍紅暈,此即Kiplik斑初起僅數個,很快增多,且可融合,擴散至整個頰粘膜,以及唇內、牙齦等處,一般維持2-3天,在發疹后的第二天消退。
發疹期為3-5天,起病后第4天開始發疹,初見于耳后、發際、顏面,爾后迅速蔓延到頸部、上肢、軀干及下肢,直達手心足底,約經2-3天,遍及全身。皮疹以玫瑰色斑丘疹為主,壓之褪色,大小不等直徑2-5mm,疹盛時可互相融合,顏色漸轉暗。皮疹在2-5天內出齊,出疹高峰時中毒癥狀加重,體溫高達40度,神萎倦怠,昏睡終日,或煩躁不安甚而驚厥。頸淋巴結、肝、脾均腫大。成人麻疹患者的中毒癥狀常比小兒為重,皮疹多密集,但繼發細菌感染者較少。
臨床上根據癥狀分典型、輕型、重型、異型四型麻疹。
1、典型麻疹:見于未接種或初免失敗者。此型分三期:①前驅期:主要表現為中度以下發熱、咳嗽、流涕、畏光、流淚、結合膜充血,2~3天左右頰粘膜可見灰白色針尖大小的小點,周邊有毛細血管擴張的麻疹粘膜斑;②出疹期(病后3~4天):發熱增高,從耳后發際開始出現直徑為1~3mm大小的淡紅色斑丘疹,逐漸蔓延至頸部、軀干,直至四肢。疹間皮膚正常,壓之褪色,重者皮疹密集成暗紅色,此期全身中毒癥狀加重,可出現驚厥、抽搐、譫妄、舌尖緣乳頭紅腫似猩紅熱樣舌,體查淺表淋巴結及肝脾可腫大,重者肺部可聞濕羅音,胸片可見彌漫性肺部浸潤小點。③恢復期:出疹高峰后,發熱漸退,病情緩解,皮疹依出疹先后順療隱退,留有棕褐色斑痕,1~2周消失,整個病程約10天。成人麻疹較小兒重、發熱高、皮疹多,但并發肺炎者少。
2.輕型麻疹 多見于接受過疫苗免疫者。目前以輕型患者多見。發熱低,上呼吸道癥狀輕,麻疹粘膜斑不明顯,皮疹少,并發癥少。
3.重型麻疹 病情重篤。高熱、譫妄、抽搐者為中毒性麻疹;伴循環衰竭者為休克性麻疹;皮疹為出血性,壓之不退色者為出血性麻疹。
4.異型麻疹 見于接種滅活麻疹疫苗后半年以后再次接種者。我國用減毒活疫苗,故此型很少見。
恢復期為2-3天,皮疹出齊后體溫開始下降,食欲增加。一般熱退后2-3天周內退盡。整個病程約2周。
最多見的并發癥為支氣管肺炎、心肌炎、喉炎及耳炎,其它可發生腦炎、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心血管機能不全以及結核病變播散等。
[診斷]
本病依據流行病史、上呼吸道癥狀、結膜充血、畏光及頰部典型的粘膜斑即可診斷。非典型者需分離病毒或作血清抗體測定,也可從鼻咽分泌物或痰涂片中找多核巨細胞來確診。
本病需與風疹與猩紅熱鑒別。
風疹:多見于幼兒及學齡前兒童,前驅期短而輕,無口腔Koplik斑,1-2天后出疹,為淡紅色斑疹或斑丘疹,1-2天消退,不脫屑,不留疤,同時有耳后,枕后、頸淋巴結腫大,無并發癥,預后好,病程2-4天。
猩紅熱:前驅期發熱,咽痛明顯,1-2天出現針頭大小紅疹,疹間皮膚充血,一片猩紅,壓之退色,疹退可見大片脫屑。出疹期可見楊梅舌。血象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多。
[治療]
目前仍為對癥治病。
①一般及對癥治療:臥床休息,加強護理,保護室內清潔,通風,多飲水,勿須忌油忌蛋以免引起維生素缺乏及營養不良。高熱者酌情用小量解熱藥,也可輸液,咳嗽用核痰止咳劑,煩躁酌情用安定劑。
②并發癥治療:繼發細菌性肺炎時常用青霉素肌注或參考痰菌藥敏選擇抗生素。高熱及中毒癥狀嚴重者可用少量氫化可的松。心肌炎嚴重者也可用氯化考的松、心衰者用洋地黃類。麻疹喉炎除根據藥敏選擇抗生素外,可用安息香酸酊蒸氣吸入,10分鐘/次,1日3次。嚴重氣道梗阻時及時氣管切開,以免窒息。
③中藥治療:麻疹屬濕熱病,前驅期以辛涼透表為主,用升麻葛根湯;出疹期以清熱解毒透疹為主,用三黃石膏湯或犀角地黃湯,驗方浮萍、生麻黃、鮮芝湯、西河柳各15克,布包煎水,稍涼后用毛巾蘸濕皮疹部位有助皮疹透發;恢復期以養陰、清余熱、調理脾胃為主,用沙參麥冬湯。
一般處理及對癥治療
患者在家中呼吸道隔離至出疹后6天。單間隔離與專人護理則更為恰當。居室應保持空氣流通,曬到陽,溫度、濕度適當,不宜直接吹風或過分悶熱。應臥床休息至體溫正常和皮疹消退。給予皮膚清潔,可用3%硼酸溶液或生理鹽水清洗,注意清除鼻腔分泌物及其干痂,保持鼻腔通暢。每日多次以生理鹽水、呋喃西林液嗽口及3%碳酸氫鈉水清洗口腔,防止口腔炎癥、潰瘍和鵝口瘡的發和生。
體溫較高者,一般可不予降溫,以免影響出疹。對高熱驚厥伴煩躁不安者,可給小劑量退熱劑,或頭部冷專用敷,或給予鎮靜劑,如魯米那、非那更、安定、水合氯醛等。咳嗽重者可適量鎮咳劑,并行超聲霧化吸入,每日2-4次。可大劑量補充維生素A、B、C、D,酌情補充鈣劑。特別體弱多病者,為減輕中毒癥狀,可在早期給丙種球蛋白15ml肌注,每日1次共2-3次。為防止繼發感染,可酌情適當應用抗生素。
[預后]
[預防]
參考資料:
麻疹的癥狀與預防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全身發疹性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約90%發生在6個月至5歲的未接種過麻疹疫苗的小兒,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冬末春初為多。臨床上以發熱、上呼吸道炎、結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丘疹為特征;傳染性極強,在人群密集的小學及幼兒園容易發生流行。
麻疹病毒存在于患者的鼻咽分泌物中,具有較強的傳染性。通常要直接與患者接觸才被感染,通過第三者或衣物間接傳染的可能性較小。因此出疹前后5天內為本病的傳染期。沒有患過麻疹的,不論男女老幼皆易受到傳染。6個月以下的小兒從母體獲得免疫力可暫不受傳染。如果母親沒有患過麻疹,新生兒也能發病。患病后大多能獲得終身免疫,個別人可能兩次患麻疹。
麻疹潛伏期一般在8~14天左右,少者可短到6天,接受過免疫注射者可延長至3~4周。起病有發熱、咳嗽、流涕、打噴嚏、咽喉痛、眼結膜充血、流淚、怕光、眼瞼浮腫、精神不振、煩燥啼哭、食欲減退,有時出現惡心、嘔吐、腹瀉,易與上呼吸道感染混淆。至第2、3天口腔粘膜充血、粗糙。在頰粘膜出現如針尖大小的灰白色小點,周圍繞以紅暈,有時在齒齦及唇粘膜上也有發現,醫學上稱為“麻疹粘膜斑”,是診斷麻疹最早而可靠的依據。
一般第4天出現鮮紅色或玫瑰色的細小斑丘疹,皮疹先在耳后、頸部、發際出現,逐漸由上而下蔓延到前額、面部、軀干四肢、手掌及足底。皮疹可相互融合成片,壓之褪色,疹間皮膚正常。皮疹2~5天出全,在出疹時體溫上升可達40℃左右,中毒癥狀加重,精神委靡、咳嗽加重、兩眼紅腫、聲音嘶啞,有時出現腹瀉。肺部呼吸音增粗、頸淋巴結和肝脾腫大。隨著體溫逐漸恢復,皮疹依出疹順序消退,附有糠秕樣細屑并留下淺褐色色素沉著。民間歸納為三齊、四透、五退、七凈。 麻疹患者如果治療、護理不當,易出現并發癥,較常見的有麻疹喉炎、肺炎、腦炎、中耳炎、角膜炎、消化不良、營養不良等,其中麻疹肺炎若再合并心力衰竭、敗血癥、腹瀉引起脫水和酸中毒等情況,不及時救治,會發生生命危險。
由于計劃免疫的開展,目前相當一部分麻疹患者的臨床表現變得不十分典型,易與風疹、幼兒急診、病毒疹、蕁麻疹以及水痘、濕疹、猩紅熱、藥物疹等混淆,應注意鑒別診斷。
麻疹的預防主要有:
①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抗病能力。
②隔離患者。麻疹傳染力強,在流行期間,醫療防疫部門應組織醫務人員對患者定期進行家庭訪視,做到“病人不出門,醫藥送上門”,直到出疹后5天。托兒所、幼兒園要設置臨時隔離室對患者進行隔離。對接觸者應進行隔離觀察2~3周;如無癥狀,才能回班活動。麻疹患者停留過的房間應開門窗通風20~30分鐘。醫護人員在接觸患者后應脫去外衣洗手,或在戶外活動20分鐘后再接近易感者。
③麻疹流行期間盡量少帶孩子去公共場所(尤其是醫院),少串門,以減少感染和傳播機會。
④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不挑剔食物,多喝開水。
⑤自動免疫:8個月以上未患過麻疹者均應接種麻疹減毒活疫苗。接種后12天左右可產生免疫力,即使得病,病情也較輕。
⑥被動免疫:在麻疹流行期間,對沒有接種過疫苗的年幼、體弱易感者,在接觸患者5天以內,肌肉注射丙種球蛋白或胎盤球蛋白,可能免于患病或減輕病情。
何謂麻疹?
是由病毒引起的,有高度傳染性的,有疫苗可預防的發疹癥。雖然普遍認為是兒童的疾病,但易感者不分老幼,都可能受染。6%的患者可并發肺炎,而在麻疹死者中,60%死于肺炎。腦炎、中耳感染、驚厥也可能發生。如嬰幼兒感染麻疹,可能很危險。
如何感染?
如既往未感染麻疹又未疫苗注射,就可能感染麻疹。感染是由于接觸了患者或咽分泌物導致。麻疹極易傳播,同居一室就可能被染。
有哪些癥狀?
一般分為二階段。第一階段表現為發熱、流涕、咳嗽。第二階段出現紅疹,可持續至少4天。皮疹一般出現于臉,后蔓延至全身。發疹期除咳嗽。結膜炎、流涕,還可伴有高熱,(華氏101度或更高)。
何時出現癥狀?
一般在接觸病毒后10天開始發熱、流涕、咳嗽。病程可7-18天不等。皮疹一般在初始癥狀后的3-7天出現。
傳染期多長?
患者從剛出現癥狀到疹子出現后4天內有傳染性。
如何治療?
無特效療法。對無并發癥的患者,要求休息和對癥治療即可。如從前患過麻疹便可免受再次感染。
有否預防疫苗?
有。每個1995年出生的,未患麻疹的人必須接種疫苗。即麻疹、腮腺炎和風疹的疫苗。第一次須在12個月時接種。第二次在4-6歲時(或入學前)所有兒童在上學或參加學前班前都必須接種疫苗。
是否需要隔離?
是。任何診斷為麻疹的患者,必須從學校或工作中隔離,直到疹子出現后的4天。
如何預防麻疹?
最好的辦法是接種疫苗。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青少年多見。臨床癥狀有發熱,咳嗽,流涕,眼結膜充血,口腔粘膜有麻疹粘膜斑及皮膚出現斑丘疹為其特征。我國自1965年應用麻疹減毒活疫苗,已控制該病的大流行。但近年部分接種疫苗的青少年在接觸麻疹病人后也表現為出疹,可能是變態反應引起的。麻疹的并發癥有支氣管肺炎,心肌炎,喉炎,腦炎及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是好發于兒童的呼吸道傳染病,亦可通過眼結膜傳染。全年均可發生,但以冬春為多。由于麻疹疫苗的普及應用,本病已不常見,但仍有偶發,且癥狀多變異,易與許多種疹病混淆,故應注意識別。
麻疹潛伏期9~11天。病程可分為3期:
(1)前驅期 一般為4天,表現為高熱、咳嗽、流膿性鼻涕、眼結膜充血、畏光,還可出現嘔吐、腹瀉。起病2~3天后,在第2臼齒相對的頰粘膜上出現藍白色或紫色小點,周圍有紅暈,稱為科氏(koplik)斑,為麻疹早期的特征性表現。初起2~3個,后逐漸增多,到全身發疹期可蔓延到整個頰粘膜及唇內側,且可互相融合,在發疹后第2天開始消退。
(2)發疹期 于病后第4天開始發疹,先出現于耳后、發際、面部,而后迅速蔓延到頸部、上肢、軀干及下肢,2~5天內出全。皮疹為一種玫瑰色斑丘疹,壓之褪色,疹間皮膚正常,疹多時可相互融合。出疹時全身癥狀加重,體溫可高達40℃以上,頸淋巴結、肝、脾均可腫大。
(3)恢復期 出疹5~7天后,熱度下降,全身癥狀減輕,皮疹按出疹順序逐漸消退,疹退處遺留棕褐色色素沉著斑伴細小糠狀脫屑。整個病程約2周。
麻疹的并發癥,以支氣管肺炎和中耳炎多見,也可發生腦炎、心血管機能不全及結核病變播散等。
對于一些不典型或異型麻疹,可進行麻疹病毒的培養,或麻疹抗體效價的測定。這種特殊的抗體,在發疹后3~4天出現,在2~4周后達高峰。
所謂特殊類型的麻疹,即臨床表現不典型的麻疹,共有以下5種:
(1)非典型麻疹綜合征 患者曾接種麻疹疫苗,若干年后,血中抗體水平下降,再感染自然麻疹病毒而起病。多見于10~24歲青年人,冬春季散發,無傳染性。突然起病,高熱、頭痛、腹痛及肌肉痛,但無咳嗽、流涕或結膜炎現象。發病48~72小時出疹,常見于踝、腕及肢體皺褶部。皮疹多為瘀點,少數為斑疹、拓疹、風團或水皰,在3~5天內,逐漸由頭部蔓延到軀干、四肢。掌跖部可有水腫,腭部可有瘀點,但無科氏斑。以往接種疫苗處,皮疹更明顯。皮疹常在2周內消退。并發癥有肺炎、胸腔積液、肺門淋巴結腫大、腦炎、遷延性關節痛、心肌炎、舌炎等。
(2)重型麻疹 多見于有嚴重繼發感染、營養極度不良或兼患其他病癥者。全身癥狀重,高熱40℃~41℃,可有驚厥,昏迷,十分兇險。皮疹或稠密融合,顏色深重;或稀少不齊,顏色暗淡。此型預后較差,易致死亡。
(3)輕型麻疹 發熱至出疹間隔1~7天。皮疹1~2天內出齊。疹從頭、面擴散在軀干,四肢極少,為淡紅色斑丘疹,疹退后有淺淡色素沉著。口腔粘膜斑大都不顯,可僅見口腔粘膜粗糙、充血。
(4)成人麻疹 皮疹與兒童麻疹相似,但科氏斑少見。全身癥狀較重,但合并癥少。
(5)皰疹型麻疹 皰液澄清,可變為大皰。極少數病例有出血性皰疹,似多形紅斑或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癥。
完(wan)整版請看這里:/sljk/crb/mazhen.htm
本(ben)文地址://n85e38t.cn/pianfang/34162.html.
聲明: 我(wo)們(men)(men)致力(li)于(yu)保(bao)護(hu)作(zuo)(zuo)者(zhe)版(ban)權,注(zhu)重分(fen)享(xiang),被刊用文章(zhang)因(yin)無法(fa)(fa)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shi)與(yu)作(zuo)(zuo)者(zhe)取得聯(lian)(lian)系,或有(you)版(ban)權異議的(de),請聯(lian)(lian)系管理員,我(wo)們(men)(men)會立即(ji)(ji)處理,本站(zhan)部分(fen)文字與(yu)圖片資源來自(zi)于(yu)網絡(luo),轉載(zai)是出于(yu)傳遞更多(duo)信息(xi)之(zhi)目的(de),若有(you)來源標注(zhu)錯誤或侵犯了您(nin)的(de)合(he)法(fa)(fa)權益,請立即(ji)(ji)通(tong)知我(wo)們(men)(men)(管理員郵(you)箱:),情況(kuang)屬(shu)實,我(wo)們(men)(men)會第一時(shi)間(jian)予以刪除,并同時(shi)向您(nin)表示(shi)歉意(yi),謝(xie)謝(xie)!
上一篇: 浮萍葛(ge)根(gen)半夏湯
下一(yi)篇: 浮萍葛根芍藥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