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絲(si)六、二(er)十二(er)號履象方
處方 : 獨活(huo)1錢,紅(hong)花1錢,桃仁(去(qu)皮(pi)尖)1錢,蒲黃1錢,玄明粉1錢,白蒺(ji)藜(炒,為末)1錢,烏(wu)藥1錢,香附3分,枳殼7分。
功能主治 : 痧脹因于血郁。
用法用量 : 絲六(《痧癥全書》卷下(xia))、二(er)(er)十二(er)(er)號履(lv)象方(《雜病源流犀燭》卷二(er)(er)十一(yi))。
摘錄 : 《痧脹玉衡》卷下
活與獨活均能祛風勝濕止痛,治風濕痹痛、風濕表證、頭痛。但羌活其性雄烈升散,長于發散,以治表證為主,治痹痛以頭項脊背為主,治頭痛以頸項痛連及后頭與巔頂的太陽頭痛。獨活其性較和緩,長于祛風濕,以治痹證為主,治痹痛以下半身為主(腰膝痹痛),治頭痛以日久伏風頭痛為主。
羌活和獨活的功用有何區別?
羌活與獨活的功用很相似,都有祛風勝濕、通痹止痛作用。同時有溫燥之性,易損陰血,凡陰虛有熱或血虛痹痛證都不能用。
羌活與獨活功效雖相似;.但各有特長。羌活性溫,味辛、苦,氣濃而香烈,所以偏表,上行力大,善手發汗解表,治游風。臨床上常用于感冒風寒、惡寒發熱、頭痛和肢體酸疼等癥,對上半身骨節疼痛效果較好。常配防風、蒼術等用于治感冒風寒。通痹止痛常配姜黃、當歸、黃芪等。
獨活性溫,味辛、苦,氣細而香,所以偏.里,下行力大,發汗作用不及羌活。臨床上應用于下半身風寒濕邪,如兩足濕痹、腰膝酸重疼痛等癥。常配桑寄生、杜仲等補肝腎、強筋骨藥物同用。
據藥理研究資料報道,羌活含有揮發油,對真菌有抑制作用;而獨活能直接擴張血管,降低血壓,并有興奮呼吸中樞的作用。
獨活還分牛尾獨活和九眼獨活。牛尾獨活性味功能和主治用法都和獨活相似,而九眼獨活性味功能是辛、苦,溫,能祛風燥濕、活血止痛和消腫。
羌活根莖所含揮發油對布魯氏桿菌有抑制作用,還可治療青光眼和破傷風等病。我國西北地區尚有以同科牛尾獨活屬多種植物的根當作羌活用。
羌活和獨活的共同點與個異性
(1)共同性
羌活與獨活均辛散苦燥,氣香溫通,皆歸經于腎與膀胱,均具有祛風勝濕、通痹止痛之功效。均可用治風寒挾濕,四時感冒之表證,風濕痹痛,風寒頭痛如裹等證。
羌活性較燥烈,尤善發汗解毒,習慣上多用于風寒濕痹,痛在上半身的頭、項、脊、背之證。
獨活性較緩和,發汗力不及羌活。習慣上多用于風寒濕痹,痛在下半身的腰、腿、足、脛之證。
如全身皆痛,羌活、獨活兩者皆可用,相須相得益彰。因二者配伍,更能增強祛風除濕、通俗止痛之功效。
故前人說:“羌活治游風”,“獨活治伏風”。
(2)個異性
羌活除善治上半身風寒濕痹痛以外,又有溫通燥濕作用。可用治水濕停聚之水腫腳氣、水濕吐瀉證;又可條達肢體、治療筋脈不舒、拘攣抽搐之證;若風邪上犯,頭痛鼻塞可止。
血虛痹痛者忌服。
羌活配伍防風、荊芥、白芷,用治外感風寒濕邪,惡寒無汗,頭痛項強,肢體酸楚疼痛,口苦而渴者。
羌活配伍獨活、藥本、防風、蔓荊子,用治風濕在表,頭項強痛,腰背酸重,一身盡痛者。
羌活配伍獨活、柴胡、枳實、人參,用治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頸項強硬者。
羌活配伍白術、姜黃、防己、甘草,用治風寒濕邪,容面肌膚,麻木不仁,手足緩弱者。
羌活配伍天麻、防風、制川烏、制草烏,用治痹證風邪偏重,關節疼痛,游走不定者。
羌活配伍川芎、附子、黃芪、杜仲,用治膝腫疼痛,下肢枯瘦,拘攣不伸之鶴膝風者。
羌活配伍大戟、葶藶子、澤瀉、豬苓,用治水濕內聚,四肢腫滿,兩目浮腫,小便短少者。
羌活配伍薄荷葉、白芷、荊芥、香附,用治風邪上犯頭痛,頭痛鼻塞,惡寒發熱者。
羌活配伍細辛、槐花、石膏、茵陳,用治偏正頭痛。
羌活配伍升麻、葛根、川芎、蟬衣,用治暴發火眼,目赤腫痛,口渴咽干。
羌活配伍石膏、知母、生地、黃芩,用治陽毒火熾,壯熱無汗,骨節煩痛者。
獨活除善治下半身風寒濕痹痛以外,又有發散郁火之功效。
可用治風火牙痛以及齒根動痛;又有辛散苦燥,善于祛風除濕,用治皮膚風濕瘙癢之證。
血虛頭痛,腎虛腰痛,津液不足者忌用。
獨活配伍細辛,用治少陰頭痛。
獨活配伍牛膝、木瓜、蒼術、地龍、五加皮、川續斷,用治兩腳風濕疼痛,軟弱,難于行走者。
獨活配伍桑寄生、川斷、補骨脂、威靈仙、牛膝、澤蘭、紅花、附片,用治風濕性關節炎而偏虛寒性者。
羌活和獨活的外觀及功用鑒別
羌活為傘形科植物羌活或寬葉羌活的根及根莖。
獨活為傘形科植物重齒毛當歸的根。
二者(zhe)均(jun)為辛、苦、溫之(zhi)品(pin),歸膀(bang)胱、腎經(jing)。均(jun)具(ju)有(you)祛(qu)風(feng)解表,勝(sheng)濕(shi)止痛之(zhi)功。主治(zhi)外感(gan)風(feng)寒(han)(han)或(huo)風(feng)寒(han)(han)夾濕(shi)而致的(de)惡(e)寒(han)(han)發熱、頭痛頭重、身痛身重等(deng),如(ru)《內(nei)外傷辨惑論》羌(qiang)活勝(sheng)濕(shi)湯(tang);治(zhi)外感(gan)風(feng)寒(han)(han)濕(shi)邪而正氣不(bu)足(zu),癥見惡(e)寒(han)(han)發熱無汗、頭項強痛、肢(zhi)體(ti)煩痛、胸(xiong)膈痞悶等(deng),如(ru)《小兒藥證直(zhi)訣》敗毒散。配(pei)用又可治(zhi)肝熱而致的(de)兩眼(yan)澀癢昏(hun)蒙。如(ru)《審(shen)視瑤函》人參羌(qiang)活湯(tang);治(zhi)療風(feng)寒(han)(han)濕(shi)痹,肢(zhi)體(ti)關節(jie)酸痛,二者(zhe)配(pei)伍防風(feng)、秦(qin)艽、威靈仙等(deng)。
偏方治療
驗方1 大黃獨活治足跟痛
【處方組成】大黃、黃柏、威靈仙、獨活、牛膝、透骨草各30克,芒硝5克,陳醋250克。
【用法用量】上方前六味藥物用紗布包好,加冷水約3000毫升,煎開約半小時后取出藥包,把藥液倒入盆內,加入芒硝、醋攪勻。熏洗時,先以熱氣熏蒸,并用毛巾蘸藥交替熱敷痛處,待水溫降至50~60℃時,將患足浸入盆內浸洗。若水溫下降可加溫再洗,每次洗約1小時。每日1~2次。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軟堅散結、除濕通絡。主治各種原因引起的跟痛癥。
驗方2 熟地山藥治足跟痛
【處方組成】熟地12克,山藥25克,山萸肉12克,桑寄生12克,牛膝9克,木瓜12克。白芍25克。甘草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15日為1療程。
【功能主治】補益肝腎,強筋健骨,主治老年人足跟痛(肝腎精血虧損)。
可用一些消炎、鎮痛、活血化淤、通經走絡、開竅透骨、祛風散寒的中藥。貼的趙氏養生.膏藥很不錯。一般腳后跟疼沒什么大問題,貼貼膏藥就好了。
驗方3 蘇木紅花湯治足跟痛
【處方組成】蘇木、透骨草、紅花,七葉一枝花各30克。
【用法用量】水煎湯加食醋泡洗患處。
【功能主治】主治足跟痛。
驗方4 艾葉冰片治足跟痛
【處方組成】艾葉20克,海桐皮30克,肉桂15克,炙川烏20克,炙草烏20克,威靈仙20克,透骨草30克,紅花15克,川牛膝20克,川柏20克,冰片15克,三棱20克,莪術20克。
【用法用量】上藥(除冰片外)放入較大容器內,加水浸沒半小時至1小時,再加水適量,煮沸后再煮15—20分鐘,去渣留湯。加入冰片攪勻,趁熱將換足置于盆上熏蒸,待藥湯降溫適度,放入患足外洗,時間超過半小時。每日一次,每劑用2次,10次為1療程。
【功能主治(zhi)(zhi)】活血化瘀,溫經除濕。主治(zhi)(zhi)各(ge)種原因(yin)引起的(de)足跟痛(tong)。
紅花子
(《本草圖經》)
【異名】紅藍子(《廣利方》),白平子(《藥材資料匯編》)。
【來源】為菊科植物紅花的果實。植物形態詳"紅花"條。
【藥材】瘦果,長7~8毫米,寬6~7毫米,厚4~5毫米,呈倒卵圓形,外面白色而光滑,具4條肋,前端截形,四角鼓起,中央微凸,基腳鈍而狹,側面有一凹點。果殼堅脆,里面黑褐色而有光澤。種子淡黃白色,充滿胚乳;切面白色,角質狀,無甚氣味,嚼之略有油樣感。
產江蘇等地。
【化學成分】種子含油30.2%,種仁含油45~49%。種子油中含亞油酸73.6~78.0%、油酸12.0~15.2%,及肉豆蔻酸、棕櫚酸、硬脂酸、棕櫚油酸;去油的種仁含蛋白質61.5~63.4%。
【功用主治】活血解毒。治痘出不快,婦女血氣瘀滯腹痛。
①《開寶本草》:"吞數顆,主天行瘡子不出。"
②《本草圖經》:"主產后血病。"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或入丸、散。
【選方】①治斑豆瘡出不快:紅花子一合。捶碎,水半升,煎百沸,去滓,分減服之。(《傷寒總病論》紅花湯)
②治腹內血氣刺痛:紅藍子一升,搗碎,以無灰酒一大升八合拌了,曝令干,重搗蜜丸如桐子大。空腹酒下四十丸。(《本草圖經》)
③治女(nv)子中風,血熱(re)煩渴:紅藍(lan)子五大合。微熬(ao),搗碎,旦(dan)日取半大匙,以水一升,煎取七合,去滓,細細咽(yan)之。(《廣利方(fang)》)
提醒您:紅花子 此中(zhong)草藥來源(yuan)于(yu)網絡,使用前(qian)請遵醫囑(zhu)。
獨活寄(ji)生湯來源于《備急千金要方(fang)》,其組方(fang)為:獨活30g桑寄(ji)生45g秦艽30g防(fang)風(feng)25g細辛6g當(dang)歸(gui)30g白(bai)芍25g川芎15g熟地45g杜仲30g牛膝30g黨參30g茯苓30g桂心15g甘草20g,具有益肝(gan)腎(shen),補氣血,祛風(feng)濕(shi),止痹(bi)痛(tong)(tong)之(zhi)功(gong)效。本(ben)方(fang)為治療痹(bi)癥(zheng)日(ri)久(jiu),肝(gan)腎(shen)氣血不足(zu)之(zhi)證(zheng)的常用(yong)方(fang)劑(ji)。臨床上對肝(gan)腎(shen)兩虛(xu),風(feng)寒濕(shi)三氣雜至(zhi),痹(bi)阻經脈(mo)導致的慢性(xing)肌肉(rou)風(feng)濕(shi)、腰(yao)胯及(ji)四肢關節疼痛(tong)(tong)、慢性(xing)風(feng)濕(shi)性(xing)關節炎及(ji)牛產(chan)后癱瘓(huan)等皆(jie)可酌情加(jia)減使(shi)用(yong)。若(ruo)疼痛(tong)(tong)較甚(shen)者,可加(jia)制川烏、紅花、地龍(long)、白(bai)花蛇等;寒邪偏甚(shen)者,可加(jia)附子(zi)、干姜;濕(shi)邪甚(shen)者,加(jia)防(fang)己、蒼術。
本文地址://n85e38t.cn/pianfang/3143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zhe)版(ban)權(quan),注重(zhong)分享,被刊用文章因(yin)無(wu)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shi)(shi)與(yu)作者(zhe)取得聯(lian)(lian)系,或(huo)有版(ban)權(quan)異議的,請(qing)聯(lian)(lian)系管(guan)理(li)(li)員,我們會立(li)即(ji)(ji)處理(li)(li),本站部分文字與(yu)圖片資源來(lai)自(zi)于網絡,轉(zhuan)載是(shi)出于傳(chuan)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lai)源標注錯誤(wu)或(huo)侵犯了您(nin)(nin)的合法權(quan)益,請(qing)立(li)即(ji)(ji)通知我們(管(guan)理(li)(li)員郵箱:),情(qing)況屬(shu)實,我們會第一(yi)時(shi)(shi)間予以刪(shan)除(chu),并同時(shi)(shi)向您(nin)(nin)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yi)篇: 獨活(huo)紫湯
下一篇(pian): 獨活細辛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