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石膏(gao)6錢,麻(ma)黃8分(fen),桂枝(zhi)4分(fen),杏仁(去皮尖)3錢,甘草5分(fen),葛根(gen)1錢5分(fen)。
功能主治 : 癉瘧。
摘錄 : 《醫中一得》
劉希彥老師解讀傷寒論講稿
古人竹簡刻字不易,行文太簡,以致于文字中處處有玄機。此條說“太陽中風”,緊接著講的卻都是傷寒的證:“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古人竹簡刻字不易,行文太簡,以致于文字中處處有玄機。
此條說“太陽中風”,緊接著講的卻都是傷寒的證:“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這是為什么呢?從后面所出的大青龍湯這個方子里是可以找到答案。大青龍湯這個方子很有意思,它事實上是以治傷寒的麻黃湯為底方,炙甘草加倍,然后又加上了生姜、大棗和生石膏。
倍甘草加姜棗這說明有津液虛。中風證的實質不在于有汗無汗,在于津液虛。但為什么條文中沒有出津液虛的證呢?因為開頭已經說是“太陽中風”了,也就等于說有津液虛的證,只是略去了。這就是《傷寒論》的行文方式。這種行文方式會讓讀不慣古書的現代人不知所云,望而生畏。沒辦法,我們要學醫要攻古籍就得習慣這個。
有傷寒麻黃湯證的“不汗出”,又有中風桂枝湯證的津液虛,自然是麻黃湯加姜棗來解表并建中生津液。后面多出了一個證——“煩躁”。煩躁是輕微的里熱,沒有到真正的熱證那種汗出而喘和大煩渴的地步。這是津液虛的煩躁,也是人體的自我調節機制,用所謂上火的方式亢奮起來,加強津液的運行和化生。既然有煩躁,就加了一點生石膏去標熱。石膏用得不多,雞子大,古時候雞蛋小,應該也就是個幾十克而已。
綜合來看,此方證其實就是三個方面:表不解,津液虛,有輕微里熱。其實我們就算不學大青龍這個方子,熟悉了張仲景的組方規律,自己也可以組出此方來:表不解麻黃湯;津液虛是姜草棗芍,因為要發汗去掉白芍;有微熱加生石膏。組出來就是大青龍湯。
這個方子還有個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麻黃的劑量是六兩,也就是90克,而石膏的用量卻很輕。因為此時的里熱主要是毛孔不開郁在里面了,而不是真的有多熱,所以石膏的用量是較輕的,而重用麻黃打開毛孔。
有人評價《傷寒論》的方子活潑靈變且絲絲入扣,從劑量的變化尤其能體現出來。后面說“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之”。如果已經脈微汗出,就不能服用大青龍湯,畢竟大青龍湯是發汗劑,若再發汗的話,勢必更亡津液。就會有“厥逆”,就是四肢冰冷,四逆證了;還會有“筋惕肉瞤”,筋脈和肉都會有瞤動不靈活的反應,這也是津液大虛的反應。這就是所謂的逆治了。
大青龍這個方子,除了外感病外,很多頭部的疾患都有機會用到它,比如鼻五官疾患、顱內疾患、癲癇羊角風之類神經科疾患,包括治現代醫學所謂的“中風”,也就是高血壓中風也可以用到。治中風癱瘓的古方的續命湯也是這個方子的變化方,加了一些去瘀血的藥而已。這是因為頭部疾患常常是因為表不解,濕邪火邪不能出表,上沖于頭而造成的。
大青(qing)龍的(de)方義就是(shi)建中解(jie)表,再用生(sheng)石膏清降(jiang)頭部之邪氣(qi)。我們(men)中醫就是(shi)這樣整體(ti)的(de)看待人體(ti)的(de)。所謂千古神方續(xu)命湯,懂得了(le)人體(ti)的(de)大循環,解(jie)釋起來也(ye)很簡(jian)單(dan)。
一、大青龍湯
麻黃六兩,桂枝二兩,炙甘草二兩,杏仁二兩,生姜三兩,大棗十枚,石膏如雞子大
生姜、大棗:能讓呈面狀打出邪氣的力道緩和,防止狂汗脫陽
石膏:要超過30G比較有力道,六兩石膏可以抵消麻黃3兩發汗力
麻黃湯證: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寒氣是一絲絲的)
大青龍湯證:
1)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區別麻黃湯)(寒氣是一整塊砸下來)
2)脈浮緩,身不疼,但重(已經感覺鬼壓床了),乍有輕時(區別于其他身重,表層寒邪這么重,衛氣還能堅持,時不時打反擊,打勝就忽而有輕松的感覺)
1.大青龍湯病機:麻黃包白虎(寒包火)
1)陽明區塊的肌肉生火:衛氣超強悍(此人身體強壯,抗住不讓寒氣內陷),將體表大量的寒邪束在表層,抗病的肌肉(陽明白虎湯區塊)抗熱反應被寒氣包在里面發不出來
2)肺熱(SARS):非典型大青龍湯;
癥狀:麻黃湯證+三干、三煩
三干:眼睛干、鼻子干、嘴巴干(區別于麻黃湯不能發汗的喉嚨干)
舌苔黃
剛感冒就吐黃痰或鐵銹痰,表示有里熱(區別于感冒15天后的黃痰,為排膿)
三煩:心煩、手煩、腳煩
3)大青龍湯發兩種汗:
石膏發白虎汗,將里熱推出來,白虎發汗一陣涼
麻黃發太陽汗,麻黃解表,一陣熱
大青龍湯發汗發汗冷熱相抵,不知不覺就在發汗,所以劑量一定要控制精確
4)大青龍湯救逆
筋惕肉膶:肌肉屬脾;抽筋屬肝
救逆用:真武湯、茯苓四逆湯
代替麻黃可用:荊芥(從血里把風邪逼出來)、防風(從肉里把風邪逼出來)、浮萍(開表,讓汗流出來)
5)臨床:治溢飲,手臂特別酸痛,特別重
二、小青龍湯
麻黃,芍藥,細辛,干姜,炙甘草,桂枝 各三兩,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
用于:心下有水氣(肺,除此處,其他條文的心下指的是胃);滲出性肋膜炎的滲出物
癥狀:狂咳嗽,平躺會更咳得劇烈,稀痰,白透明的痰或白泡泡痰,或鼻涕,痰易化在水里;如果是帶黃痰可加石膏(主要是以水邪為病,有熱的水也是水邪)
需要關注的是:小青龍湯不是一貼發汗劑
要做到小青龍湯不變成發汗劑,可以:
1)把麻黃、細辛拔掉,斷汗解的路子
2)半夏獨大:半夏是其他藥的5倍以上,小青湯的副作用才能減到最低
小青(qing)龍湯(tang)使用(yong)技巧:用(yong)小青(qing)龍湯(tang)鎮咳(ke),再用(yong)其(qi)他(ta)方子化痰。比如:后用(yong)從龍湯(tang),苓桂術(shu)甘湯(tang)、苓甘五味(wei)姜辛夏仁(ren)湯(tang)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溫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復服,汗多亡陽,遂虛,惡風、煩躁不得眠也。
大青龍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張仲景的《傷寒論》,其功效為發汗解表,兼清里熱,主治外感風寒,里有郁熱證,其方藥組成為麻黃、桂枝、炙甘草、杏仁、石膏、生姜、大棗七味中藥,煎煮時應先煮麻黃,服藥后應監測患者發汗情況,以微汗出為宜,如果汗出過多容易傷津耗氣,嚴重者損傷患者陽氣,出現惡風怕冷,煩躁易怒,睡眠障礙等副作用。
本方適(shi)合體質強壯的(de)人外感風寒(han)之(zhi)后未(wei)得到正規治療(liao),出(chu)現發熱惡寒(han)、身體疼痛明顯,又伴有煩(fan)躁不(bu)適(shi)的(de)病癥,因(yin)本方麻黃用量較大,應用時應在(zai)專業的(de)中醫師指導(dao)下(xia)應用。
大青龍湯,是麻黃湯加姜棗、石膏,組方是麻黃、桂枝、杏仁、炙甘草、石膏、生姜、大棗。其中麻黃為君藥;桂枝為臣藥;杏仁,生姜、大棗佐藥、甘草使藥。
大青龍湯可以(yi)代(dai)表(biao)太陽(yang)陽(yang)明合(he)病的表(biao)里雙(shuang)解(jie)(jie)法。后世金元四大家之一劉(liu)河(he)間的雙(shuang)解(jie)(jie)散、防風(feng)通(tong)圣(sheng)散等,將解(jie)(jie)表(biao)藥(yao)與寒(han)涼(liang)清熱藥(yao)配合(he)使用,從而被譽為(wei)“寒(han)涼(liang)派”的鼻祖,從而有(you)“傷寒(han)宗仲(zhong)景,熱病主河(he)間”之說法。
雙解(jie)(jie)散(san)、防(fang)風通圣(sheng)散(san)的辛(xin)(xin)(xin)(xin)溫解(jie)(jie)表配合(he)寒(han)(han)涼清(qing)熱(re)的治法其(qi)實(shi)亦(yi)來源于(yu)仲景的大(da)青龍湯法。大(da)青龍湯中,麻(ma)黃湯解(jie)(jie)表,取(qu)其(qi)辛(xin)(xin)(xin)(xin),石膏清(qing)熱(re),取(qu)其(qi)寒(han)(han)涼,麻(ma)黃、桂枝(zhi)、生姜辛(xin)(xin)(xin)(xin)溫解(jie)(jie)表配合(he)生石膏辛(xin)(xin)(xin)(xin)寒(han)(han)清(qing)熱(re),其(qi)中辛(xin)(xin)(xin)(xin)寒(han)(han)清(qing)熱(re)佐制了(le)辛(xin)(xin)(xin)(xin)溫之性(xing)。
使解表(biao)而不助熱,清(qing)熱而不礙(ai)表(biao),合之則為辛涼解表(biao)法(fa)(fa),達到表(biao)里雙解的(de)目的(de)。在《醫宗金鑒》上曰(yue):熱者(zhe)以辛涼發其(qi)汗,大青(qing)龍湯;寒者(zhe)以辛溫發其(qi)汗,小青(qing)龍湯。就已認識到了大青(qing)龍湯其(qi)實是(shi)辛涼解表(biao)法(fa)(fa)。
溫(wen)病學派的(de)(de)銀(yin)翹散等代(dai)表(biao)(biao)的(de)(de)辛涼解(jie)(jie)表(biao)(biao)法(fa)(fa)都可以(yi)認(ren)為出自本(ben)法(fa)(fa)。溫(wen)病學派創(chuang)立了辛涼解(jie)(jie)表(biao)(biao)法(fa)(fa)的(de)(de)名稱,但其實(shi)辛涼解(jie)(jie)表(biao)(biao)法(fa)(fa)發源于(yu)《傷寒論》的(de)(de)大青龍湯法(fa)(fa)和《金匱(kui)要略(lve)》的(de)(de)越(yue)婢湯法(fa)(fa)。溫(wen)病辛涼解(jie)(jie)表(biao)(biao)法(fa)(fa)的(de)(de)代(dai)表(biao)(biao)方(fang)銀(yin)翹散中(zhong)。
荊芥(jie)、豆豉辛(xin)溫解表(biao),銀花、連翹、竹葉等清熱,藥雖不同,但法則一。故大青(qing)龍湯可視(shi)為辛(xin)涼解表(biao)法的肇始(shi)。
本文地址://n85e38t.cn/pianfang/29744.html.
聲明: 我們(men)致力(li)于保(bao)護作(zuo)(zuo)者版權,注重分(fen)享(xiang),被(bei)刊用文章因(yin)無(wu)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shi)與作(zuo)(zuo)者取得(de)聯(lian)系,或有版權異議(yi)的,請聯(lian)系管理(li)(li)員,我們(men)會立(li)即處理(li)(li),本站部分(fen)文字與圖片(pian)資源來(lai)(lai)自(zi)于網(wang)絡,轉(zhuan)載是(shi)出于傳(chuan)遞更多信息(xi)之目的,若有來(lai)(lai)源標注錯誤或侵犯(fan)了(le)您的合(he)法權益,請立(li)即通知我們(men)(管理(li)(li)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men)會第一時(shi)間予以刪除(chu),并同時(shi)向(xiang)您表示(shi)歉(qian)意,謝謝!
上一篇: 大青飲(yin)子
下一篇(pian): 大青龍(long)加黃芩湯(t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