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中醫基礎常識 >> 偏方秘方

大效人參枳實湯

中醫世家(jia) 2023-05-06 04:59:26

大(da)效人參枳實湯

處方 : 枳實4個(米(mi)泔浸(jin),去(qu)(qu)瓤,切,麩(fu)炒),桑(sang)白皮半(ban)(ban)兩,半(ban)(ban)夏半(ban)(ban)兩(湯洗7-8次,切,仍以姜汁浸(jin)),甘草半(ban)(ban)兩(炙),白茯苓半(ban)(ban)兩,款冬花半(ban)(ban)兩,五味(wei)子(zi)半(ban)(ban)兩,阿膠半(ban)(ban)兩(麩(fu)炒),細辛半(ban)(ban)兩,人參1分,麻黃半(ban)(ban)兩(去(qu)(qu)節),苦梗半(ban)(ban)兩。

功能主治 : 瀉肺補氣,寬膈化痰(tan),滋潤五(wu)臟,和益三焦,理嗽調中。主嬰孩小兒傷寒后,氣不和順,喘急咳嗽,胸膈郁塞,日夜煩(fan)悶,神困力乏(fa),不思飲食(shi);虛痰(tan)煩(fan)滿,頭目(mu)昏暈;傷風感(gan)冷(leng)咳嗽之證。

用法用量 : 每服1小撮,水1盞,加生姜3小片,大棗半個,烏(wu)梅少許,同煎至半盞,去滓,通口服。2滓并煎。

摘錄 : 《活幼口議》卷十七

防風的(de)功效與作用(yong) 如何食用(yong)比較好

防風的功效與作用
防(fang)風(feng)(feng),別名(ming)銅蕓、回云、回草、百(bai)枝、百(bai)種等(deng),多年生(sheng)(sheng)草本植物,生(sheng)(sheng)長于(yu)草原、丘(qiu)陵、多礫石山坡,其喜涼爽(shuang)氣候,耐寒,耐干旱,主(zhu)產于(yu)河北、黑龍江、四(si)川、內蒙古等(deng)地(di)。防(fang)風(feng)(feng)的根可(ke)生(sheng)(sheng)用(yong)。味(wei)辛、甘,性微溫。有祛風(feng)(feng)解表,勝濕止(zhi)痛,止(zhi)痙的功效,常用(yong)于(yu)治(zhi)療外感表證,風(feng)(feng)疹(zhen)瘙(sao)癢,風(feng)(feng)濕痹(bi)痛,破傷風(feng)(feng)正(zheng),脾虛濕盛(sheng)等(deng)病癥。

防風的食用方法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熏洗。一般生用,止瀉炒用,止血炒炭用。
1、盜汗:用防風5g,川芎2g,人參2g,共研為末。每服2,臨睡時服用。可防止盜汗。
2、便秘:用防風、枳殼(麩炒)各5g,甘草2g,共研為末。每服2,飯前服,開水送下。可治療和預防老人便秘。
3、防感冒:防風6,甘草3。開水沖泡。代茶飲。可增強機體抗病能力,預防感冒。
4、瀉肝補脾、止痛止瀉:陳皮、防風各6g,山藥120g,大米50g,炒白芍12g,紅糖適量。將山藥研成粉末,放入炒白芍、陳皮、防風的煎液,再加大米煮粥,調入紅糖服食。
5、固表益氣:防風、焦白術各15g,黃芪30g,烏雞1只,鹽適量。烏雞處理干凈,將上述3味中藥用紗布袋裝好,裝入雞肚內,入鍋加水及鹽適量,燉至雞爛熟即可。
禁忌(ji):陰血虧虛(xu)、熱病動(dong)風(feng)者(zhe)不宜(yi)使用防風(feng),血虛(xu)痙急或頭痛不因風(feng)邪者(zhe)忌(ji)服防風(feng)。

解毒防風湯
處方:金銀花5錢,甘草1錢,木通1錢,防風1錢,荊芥1錢,連翹1錢,牛蒡子1錢。
用法用量:同紫草煎湯服。外用蜆子水摩之。
功效:主治(zhi)痘痂落(luo)后,熱毒未盡(jin),而瘡瘢(ban)復起成凸者。

防風枳實湯
處方:防風3兩,枳實3兩(炙),茯神4兩,麻黃4兩(去節),細辛2兩,川穹3兩,前胡4兩,生姜4兩,半夏4兩(洗),杏仁3兩,竹瀝3升。
制法:上切。
功效(xiao):主治(zhi)風(feng)頭眩欲倒(dao),眼(yan)旋屋(wu)轉,頭腦痛。

防風酒
處方: 防風(去叉)2兩,白術1兩半,山茱萸(并子用)1兩半,山芋(干者)1兩半,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半,天雄(炮裂,去皮臍)1兩半,細辛(去須葉,輕炒)1兩半,獨活(去蘆頭)1兩半,秦艽(去土)1兩半,茵芋(去粗莖)1兩半,杏仁(湯浸,退去皮尖雙仁,炒)1兩半,紫巴戟(去心)2兩,桂(去粗皮)2兩,麻黃(去節,先煎去沫,焙干用)2兩,生姜(切,焙)2兩,磁石(生,捶碎如大豆粒,浸去赤汁)半斤,薏苡仁(炒)3兩,生地黃(凈洗,細切,焙)2兩半。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生絹囊盛,以無灰清酒3斗,浸6-7日。
用法用量:空心溫飲4-5合,以知為度。
功效:主治肉苛。

防風薏米煎
配方:薏米30克,防風10克。
制法:薏米洗凈,與防風共煎,取藥汁約200毫升。
用法:每日1劑,1次服完,連用1周,停3日后可再用。
功(gong)效:散風(feng)除濕(shi)。主治類(lei)風(feng)濕(shi)性(xing)關節(jie)炎(yan)。

   防風當歸丸
處方:防風、當歸(去尾)各等分。
制備方法:上藥為丸。
用法用量:每服1錢,白湯送下。
功效:肝經(jing)有風,血得風而流(liu)散不歸經(jing),以致妊娠下血。

倪海(hai)廈傷寒論(lun)筆記(九五)

傷寒論第79條辨:傷寒下后,心煩、腹滿、臥起不安者,梔子厚樸湯主之。

原文解釋:外感病,使用瀉下藥以后,有心煩不寧、腹部脹悶、坐臥不安癥狀出現的,是熱郁胸膈、氣滯于腹,用梔子厚樸湯主治。

這個條辨和66條辨:發汗后,腹脹滿者,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主之。作比較,厚樸可以寬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都能健脾整胃,吃了病人會一直放屁,這只是發汗了以后造成的腹脈脹證,只是脹滿;通常大便堵到的時候有承氣湯,虛滿的時候有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

這79條是傷寒攻下以后的心煩,腹滿不一樣,除了心煩,腹滿,還有臥起不安,心中躁煩,就是上焦心肺的地方,用梔子來除煩,去虛煩產生的虛熱。腹脹滿的時候用厚樸,厚樸把脾臟的濕移到腸間,可以排氣,把所有的腸氣通通排出來。

枳實這藥可以去結實,結實就是東西結成一塊,實際上,枳實并不是把它打散,也不是把它排出來,因為腸子里面已經有干燥的大便,大便干了跟腸壁黏在一起了,遇到這種情形要靠枳實,枳實可以把腸子打開來,腸一寬起來,讓腸壁的黏液增加,燥屎就會離開來。枳實的功能在這里。

所以,大小承氣湯都有用到枳實,枳實除了可以把腸的結毒去掉以外,連胸腔的結毒也可以去,所以枳實不單單是打開腸壁,枳實這藥一片一片的、一圈一圈的,切出來像腸壁一樣,連血管、膽管也可以擴張起來,所以心臟病的時候,會用到枳實,枳實專門打開通道、去除“管子”里面的臟東西。

《本草》寫枳實去結毒,結就是有東西:在胸悶、胸痛、胸滿的時候,張仲景一律去白芍用枳實。枳實也長得像心臟,把心臟通到小腸的血管打開,如此大腸小腸的蠕動就會增加,所以承氣湯會用到枳實。梔子厚樸枳實湯沒有用到大黃。因為并不是大便結到,它只是一部份結到,小小的一點點結到,所以吃了這藥也是從大便排出來,因為沒有大黃,所以不會拉肚子,只是大便很好排而已。

梔子厚樸枳實湯方

梔子十四枚劈? ? 厚樸四兩炙? 枳實四合。右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

枳實是四,厚樸是四,可以用等量的方式,梔子用五六錢,枳實用四錢,厚樸也用四錢。本方的主證是虛煩腹滿。

厚(hou)樸(pu)生(sheng)姜半夏(xia)甘(gan)草人(ren)參(can)湯(tang)和承氣湯(tang)是(shi)(shi)(shi)表里(li),一(yi)個(ge)是(shi)(shi)(shi)虛(xu)滿(man),一(yi)個(ge)是(shi)(shi)(shi)實滿(man);這條還有(you)臥(wo)起(qi)不(bu)(bu)安的(de)(de)現象,這是(shi)(shi)(shi)屬于(yu)病(bing)后調(diao)理的(de)(de)藥(yao),會用到這藥(yao)都是(shi)(shi)(shi)生(sheng)完病(bing)或(huo)生(sheng)的(de)(de)中間(jian),因為腸胃的(de)(de)吸收(shou)力不(bu)(bu)是(shi)(shi)(shi)很強(qiang),造成有(you)虛(xu)但是(shi)(shi)(shi)又看(kan)到部份的(de)(de)實的(de)(de)狀況下用的(de)(de)湯(tang)劑。

“三味藥”的方劑匯總(zong)

麻黃細辛附子湯 《傷寒論》
組成:麻黃、附子、細辛
功效:助陽解表
主治:素體陽虛;暴啞。

麻黃附子甘草湯 《傷寒論》

組成:麻黃、附子、甘草

功效:助陽解表

主治:少陰陽虛,外感風寒。

小承氣湯 《傷寒論》
組成:大黃、厚樸、枳實
功效:輕下熱結
主治:陽明腑實輕證。

調胃承氣湯 《傷寒論》
組成:大黃、芒硝、甘草;

功效:緩下熱結;

主治:陽明病胃腸燥熱證。

大陷胸湯 《傷寒論》

組成:大黃、芒硝、甘遂;

功效:泄熱逐水;

主治:水熱互結之結胸證。

四逆湯 《傷寒論》

組成:附子、干姜、甘草;

功效:回陽救逆;

主治:心腎陽衰寒厥證

通脈四逆湯 《傷寒論》
組成:附子、干姜、甘草;(即四逆湯倍干姜)

功效:破陰回陽,通達內外
主治:少陰病,陰盛格陽證

白通湯 《傷寒論》

組成:附子、蔥白、干姜;

功效:破陰回陽,宣通上下;

主治:少陰病陰盛戴陽證

桃花湯 《傷寒論》
組成:赤石脂、干姜、粳米
功效:溫中澀腸止痢;

主治:虛寒血痢證

茵陳蒿湯 《傷寒論》

組成:大黃、梔子、茵陳;

功效:清熱,利濕,退黃;

主治:濕熱黃疸

梔子柏皮湯 《傷寒論》

組成:梔子、黃柏、甘草;

功效:清熱利濕;

主治:黃疸之熱重于濕證

小陷胸湯 《傷寒論》

組成:半夏、黃連、瓜蔞;

功效:清熱化痰,寬胸散結;

主治:痰熱互結之結胸證

瓜蒂散 《傷寒論》

組成:瓜地、赤小豆、香豉;

功效:涌吐痰涎宿食;

主治:痰涎宿食壅塞胸脘證

芍藥甘草附子湯 《傷寒論》

組成:芍藥、甘草、附子;

功效:陰陽雙補

梔子甘草豉湯 《傷寒論》

組成:梔子、香豉、甘草;

功效:清熱散結,兼以益氣

梔子生姜豉湯 《傷寒論》

組成:梔子、香豉、生姜;

功效:清熱散結,和胃止嘔

梔子厚樸湯 《傷寒論》

組成:梔子、厚樸、枳實;

功效:清熱除煩,寬中消滿

三物小白散 《傷寒論》

組成:桔梗、巴豆、貝母;

功效:溫寒逐水,滌痰散結

大黃黃連瀉心湯 《傷寒論》

組成:大黃、黃連、黃芩;(以麻沸湯漬之)

功效:清熱除痞

梔子柏皮湯 《傷寒論》

組成:梔子、黃柏、甘草;

功效:清解里熱,兼以祛濕

豬膚湯 《傷寒論》

組成:豬膚、白蜜、白米粉;

功效:滋腎、潤肺、補脾,除煩利咽

苦酒湯 《傷寒論》(苦酒即米醋)

組成:半夏、雞子、苦酒;

功效:化痰斂潰,消腫止痛

半夏散及湯 《傷寒論》

組成:半夏、桂枝、甘草;

功效:散寒通陽,化痰開結

枳實梔子鼓湯 《傷寒論》

組成:枳實、梔子、香豉;

功效:清熱除煩、寬中下氣

甘麥大棗湯 《金匱要略》

組成:甘草、小麥、大棗;

功效:養心安神,和中緩急;

主治:臟躁癥

瓜蔞薤白白酒湯 《金匱要略》

組成:瓜蔞、薤白、白酒;

功效:通陽散結,行氣祛痰;

主治:胸陽不振,痰氣互結之胸痹輕證

大半夏湯 《金匱要略》

組成:半夏、人參、白蜜;

功效:和胃降逆,益氣潤燥;

主治:胃反證

大黃附子湯 《金匱要略》

組成:大黃、附子、細辛;

功效:溫里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寒積里實證

瀉心湯 《金匱要略》

組成:大黃、黃連、黃芩;

功效:瀉火消痞;

主治:邪熱壅滯心下,氣機痞塞證

下淤血湯 《金匱要略》
組成:大黃、桃仁、蟄蟲
功效:泄熱逐瘀
主治:瘀血化熱,瘀熱內結

滑石代赭湯 《金匱要略》

組成:百合、滑石、代赭石;

功效:清心潤肺,利濕除熱

蜀漆散 《金匱要略》

組成:蜀漆、云母、龍骨;

功效:祛痰截虐

瓜蔞薤白白酒湯 《金匱要略》

組成:瓜蔞實、薤白、白酒;

功效:宣痹通陽,豁痰利氣;

主治:胸痹

茯苓杏仁甘草湯 《金匱要略》

組成:茯苓、杏仁、甘草;

功效:宣肺利氣化飲

橘枳姜湯 《金匱要略》

組成:橘皮、枳實、生姜;

功效:溫胃理氣散結

桂枝生姜枳實湯 《金匱要略》

組成:桂枝、生姜、枳實;

功效:通陽化飲,下氣降逆

厚樸三物湯 《金匱要略》

組成:厚樸、大黃、枳實;

功效:行氣除滿

大黃附子湯 《金匱要略》

組成:大黃、附子、細辛;

功效:溫經散寒止痛

當歸生姜羊肉湯 《金匱要略》

組成:當歸、生姜、羊肉;

功效:養血散寒止痛。

主治:血虛內寒之寒疝

旋覆花湯 《金匱要略》

組成:旋覆花、蔥、新絳;

功效:行氣活血,通陽散結

厚樸大黃湯 《金匱要略》

組成:厚樸、大黃、枳實;

功效:滌飲泄熱,行氣開郁

小半夏加茯苓湯 《金匱要略》

組成:半夏、生姜、茯苓;

功效:祛飲降逆,宣陽制水

滑石白魚散 《金匱要略》

組成:滑石、亂發、白魚;

功效:化瘀行血,清熱利尿。

主治:血淋

茯苓戎鹽湯 《金匱要略》

組成:茯苓、白術、戎鹽;

功效:補益脾腎,滲濕利水;

主治:勞淋

麻黃附子湯 《金匱要略》

組成:麻黃、附子、甘草;

功效:溫經助陽,發汗散寒

柏葉湯 《金匱要略》

組成:柏葉、干姜、艾葉;

功效:溫中止血;

主治:虛寒吐血

豬苓散 《金匱要略》

組成:豬苓、茯苓、白術;

功效:健脾祛飲

薏苡附子敗醬散 《金匱要略》

組成:薏苡仁、附子、敗醬草;

功效:清熱解毒排膿;

主治:腸癰之膿已成

干姜人參半夏丸 《金匱要略》

組成:干姜、人參、半夏;

功效:溫中散寒,化飲降逆

當歸貝母苦參丸 《金匱要略》

組成:當歸、貝母、苦參;

功效:養血開郁,清熱除濕
主治:妊娠血虛熱郁小便難

下瘀血湯 《金匱要略》

組成:大黃、桃仁、蟄蟲;

功效:破血逐瘀
主治:瘀血內結之產后腹痛

大黃甘遂湯 《金匱要略》

組成:大黃、甘遂、阿膠
功效:破血逐水
主治:水血并結血室
三物黃芩湯 《千金要方》

組成:黃芩、苦參、干地黃;

功效:清熱燥濕,滋養陰液。

主治:產后四肢煩熱之濕熱陰虛證者

生脈散 《醫學啟源》

組成:人參、麥冬、五味子;

功效:益氣生津,斂陰止汗;

主治:溫熱、暑熱耗氣傷陰證;久咳傷肺,氣陰兩虛證

玉屏風散 《醫方類聚》

組成:防風、白術、黃芪;

功效:益氣固表止汗;

主治:表虛自汗

縮泉丸 《魏氏家藏方》

組成:天臺烏藥、益智仁、茴香;

功效:溫腎祛寒,縮尿止遺;

主治:膀胱虛寒證

磁朱丸 又名“神曲丸”《備急千金要方》

組成:神曲、朱砂、磁石;

功效:益陰明目,重鎮安神;

主治:心腎不交諸癥

三圣散 《儒門事親》

組成:防風、瓜蒂、藜蘆;

功效:涌吐風痰;

主治:中風閉證

控涎丹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組成:甘遂、紫大戟、白芥子;

功效:祛痰逐飲;

主治:痰伏胸膈證

戊己丸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黃連、吳茱萸、白芍;

功效:疏肝理脾,清熱和胃;

主治:肝脾不和證

香連丸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黃連、吳茱萸、木香;

功效:清熱化濕,行氣化滯;

主治:濕熱痢疾

瀉白散 《小兒藥證直訣》

組成:地骨皮、桑白皮、甘草;(入粳米同煮)

功效:清瀉肺熱,止咳平喘;

主治:肺熱喘咳證

香薷散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香薷、白扁豆、厚樸;

功效:祛暑解表,化濕和中;

主治:陰暑

碧玉散 《傷寒直格》

組成:滑石、甘草、青黛;

功效:清解暑熱;

主治:暑濕證兼有肝膽郁熱者

雞蘇散 《傷寒直格》

組成:滑石、甘草、薄荷;

功效:疏風解暑;

主治:暑濕證兼微惡風寒者

益元散 《傷寒直格》

組成:滑石、甘草、辰砂;(以燈心湯調服)

功效:清心解暑,兼能安神;

主治:暑濕證兼心悸怔忡,失眠多夢者

金鈴子散 《太平圣惠方》

組成:川楝子、延胡索;

功效:疏肝泄熱,活血止痛;

主治:肝郁化火證

良附丸 《良方集腋》

組成:高良姜、香附子、生姜;

功效:行氣疏肝,祛寒止痛;

主治:肝胃氣滯寒凝證

三妙丸 《醫學正傳》

組成:黃柏、蒼術、川牛膝;

功效:清熱燥濕;

主治:濕熱下注之痿痹

三子養親湯 《雜病廣要》

組成:紫蘇子、白芥子、萊菔子;

功效:溫肺化痰,降氣消食;

主治:痰壅氣逆食滯證

枳術丸 《內外傷辨惑淪》

組成:枳實、白術、荷葉;

功效:健脾消痞;

主治:脾虛氣滯,飲食停聚

牽正散 《楊氏家藏方》

組成:白附子、白僵蠶、全蝎;

功效:祛風化痰,通絡止痙;

主治:風中頭面經絡

增液湯 《溫病條辨》

組成:玄參、麥冬、生地;

功效:增液潤燥;

主治:陽明溫病,津虧便秘(mi)證(zheng)

本文地址(zhi)://n85e38t.cn/pianfang/29019.html.

聲明: 我(wo)們(men)致力于保護作者版(ban)權(quan),注重分(fen)享(xiang),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i)真實(shi)出(chu)處,未能及(ji)時(shi)與(yu)作者取得聯(lian)系(xi),或有版(ban)權(quan)異議的,請(qing)聯(lian)系(xi)管理(li)員,我(wo)們(men)會立即處理(li),本站部分(fen)文字(zi)與(yu)圖片資源來(lai)(lai)自于網絡(luo),轉(zhuan)載是出(chu)于傳遞(di)更多信(xin)息之目的,若有來(lai)(lai)源標注錯(cuo)誤或侵犯(fan)了您的合(he)法權(quan)益(yi),請(qing)立即通知我(wo)們(men)(管理(li)員郵(you)箱:),情況屬(shu)實(shi),我(wo)們(men)會第一時(shi)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i)向您表示(shi)歉意,謝謝!

上(shang)一篇:

下一(yi)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