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中醫基礎常識 >> 偏方秘方

大五明狼毒丸

中醫世家 2023-05-06 00:22:54

大(da)五明(ming)狼毒(du)丸

處方 : 狼毒(du)4兩(liang)(liang)(liang)(liang),干地黃(huang)4兩(liang)(liang)(liang)(liang),附子(zi)1兩(liang)(liang)(liang)(liang),大黃(huang)1兩(liang)(liang)(liang)(liang),蓯蓉1兩(liang)(liang)(liang)(liang),人參1兩(liang)(liang)(liang)(liang),當歸1兩(liang)(liang)(liang)(liang),半(ban)夏2兩(liang)(liang)(liang)(liang),干姜1兩(liang)(liang)(liang)(liang)半(ban),桂心(xin)1兩(liang)(liang)(liang)(liang)半(ban),細辛1兩(liang)(liang)(liang)(liang),五(wu)味子(zi)1兩(liang)(liang)(liang)(liang),蜀(shu)椒1兩(liang)(liang)(liang)(liang),(艸閭)茹(ru)(熬令煙盡(jin))1兩(liang)(liang)(liang)(liang),芫花半(ban)兩(liang)(liang)(liang)(liang),莽草半(ban)兩(liang)(liang)(liang)(liang),厚樸半(ban)兩(liang)(liang)(liang)(liang),防(fang)己半(ban)兩(liang)(liang)(liang)(liang),旋覆花半(ban)兩(liang)(liang)(liang)(liang),巴豆24枚(mei),杏仁30枚(mei)。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wan),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堅癖痞在(zai)人(ren)胸脅,或(huo)在(zai)心腹(fu)。

用法用量 : 每服2丸,日2夜1。以知為度。

各家論述 : 《千(qian)金方衍義》:《金匱》九痛(tong)丸,《千(qian)金》取(qu)治(zhi)堅癖,參入蜀(shu)椒(jiao),易(yi)去吳萸,萸、椒(jiao)性味相類(lei),《本(ben)經(jing)》言下氣溫中則一(yi),椒(jiao)則專治(zhi)蟲積也。更加(jia)(艸閭)茹、芫花、莽草(cao)、防己(ji)、大黃(huang)、厚樸助(zhu)巴豆攻積之(zhi)(zhi)威;半(ban)夏、細辛(xin)、杏仁,助(zhu)干姜(jiang)滌飲(yin)之(zhi)(zhi)力;桂心(xin)、當歸、地黃(huang)助(zhu)附子散(san)血(xue)之(zhi)(zhi)用;旋(xuan)覆(fu)花專散(san)心(xin)下結(jie)氣,《肘后方》與狼(lang)毒、附子同治(zhi)心(xin)腹連痛(tong);蓯蓉味咸,《本(ben)經(jing)》有軟堅去癥瘕之(zhi)(zhi)治(zhi);五(wu)味子強陰益(yi)精,輔人參固斂(lian)精血(xue),不使隨毒劣耗散(san)也。

摘錄 : 《千金》卷十一

狼(lang)毒的功效與作(zuo)用

……

狼(lang)毒治干(gan)濕蟲疥。用(yong)狼(lang)毒(不拘多少)搗爛,以豬油、馬油調(diao)搽(cha)患處(chu)。睡時勿(wu)以被(bei)蒙頭(tou),恐藥氣(qi)傷臉。

狼毒治水腫(zhong):綿大戟細末,每服五分,滾水服。忌鹽一百日,乃瀉去黃(huang)水,其腫(zhong)自消,如瀉不(bu)止,冷粥補之。(《滇南本(ben)覓》)

狼毒治寄(ji)生蟲病。用狼毒研(yan)細,取(qu)一(yi)錢,加(jia)糖一(yi)塊,臨(lin)星(xing)時空腹(fu)服,水送下(xia)。次早即有(you)蟲排出(chu)。

狼(lang)毒治一切(qie)食積(ji)、痰積(ji)、蟲積(ji)、氣積(ji)、痞塊疼痛,胸膈肚腹(fu)膨脹,飲食不消(xiao),面皮黃瘦,單(dan)腹(fu)脹:綿大(da)戟為末,米(mi)糊為丸。如馬豆子大(da),每服七(qi)丸,滾水(shui)送下,以(yi)利為度。(《滇(dian)南(nan)本(ben)草》)

狼毒治外傷出血:綿大戟研末撒于(yu)傷口。(名云南中(zhong)草藥選》)

狼毒治淋巴結結核:

方一,未(wei)潰(kui)或(huo)已(yi)潰(kui)者:狼毒切片,用(yong)水煮(zhu)爛,除(chu)渣取藥(yao)液,加熱濃縮成膏,洗凈傷口,外敷。

方二(er),愈合淋巴(ba)結(jie)結(jie)核傷口:狼毒一兩,蒲(pu)公英根(gen)一兩。煎成膏(gao)外敷。(內蒙古(gu)《中草藥新(xin)醫療法(fa)資料選編(bian)》)

方三(san),己潰者拔膿毒:狼(lang)毒一斤,蛇蛻(tui)八分,花椒一兩,松香五(wu)錢。將狼(lang)毒煎制成(cheng)膏(gao),其他藥研成(cheng)細末,撒入并攪拌均勻。外(wai)敷(fu)。

狼毒治(zhi)睪丸結核(he):狼毒、核(he)桃(tao)、白礬各等量(liang)。燒存性,共(gong)研細(xi)末。每日一次(ci),每次(ci)一錢三分,開水送(song)服。(內蒙古(gu)《中草藥新醫療法資(zi)料選編》)

狼毒(du)治臟(zang)腑內(nei)一切(qie)蟲(chong)病:川狼毒(du)杵末,每(mei)服一大錢,用(yong)餳一皂子大,沙糖少(shao)許,以水同化,臨(lin)臥空腹(fu)服之,來日早取(qu)下蟲(chong)效。(《集效方》)

狼毒治癘風癩瘡:狼毒,童便浸炒,研末。每早晚各服五分,溫酒下。(《張三豐仙傳方》)

狼(lang)毒治久年干疥干癬(xian)及一切(qie)癩瘡:狼(lang)毒(微炒研細末),輕(qing)粉減半。和勻,干疥癬(xian)癩瘡,搔破搽之;濕者干摻,數次效(xiao)(《永類鈴(ling)方》)

狼毒治(zhi)干癬積年生痂,搔(sao)之黃水出,每逢陰(yin)雨即癢:狼毒,醋(cu)磨涂之。(《圣惠方》)

狼毒方劑制劑


狼毒散

【處方】狼毒(du)、秦艽(jiao)各等分。

【制法】上藥治下(xia)篩。

【功能主治】惡疾。

【用法用量】每服方(fang)寸匕,以酒送下(xia)。日(ri)3次。50日(ri)愈。

【各家論述(shu)】《千金方(fang)衍義》:狼毒(du)殺(sha)蟲辟毒(du),秦艽逐(zhu)濕(shi)開痹,允(yun)為癘風專(zhuan)藥。

【摘錄(lu)】《千金》卷二十三

狼毒丸

【處方】天(tian)南星(xing)、狼毒、海桐(tong)皮、黑附子(zi)(炮)各等分(1方加(jia)牛膝焙,酒浸1宿(su))。

【制法】上(shang)藥各用(yong)童子(zi)小便浸,安著(zhu)盞子(zi)4只內浸1宿,漉(lu)出控干,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zi)大(da)。

【功(gong)能主治】婦人血風攻注,腰腳及(ji)背膊疼(teng)痛,四肢煩倦麻痹;丈夫(fu)元臟風攻,遍(bian)身(shen)痛,筋(jin)脈拘急(ji),腰腳無力。

【用(yong)法(fa)用(yong)量】每(mei)日20丸,空心以豮(fen)豬膽(dan)汁10余滴(di),炒蔥1根煎,酒(jiu)送下(xia),只酒(jiu)亦得(de)。

【注(zhu)意】如有(you)孕不(bu)可(ke)服之。

【摘錄】《博濟》卷(juan)四

狼毒膏

【處方】狼毒 檳榔 硫黃 五倍子 川椒(jiao) 楓子肉 蛇床(chuang)子各9克

【制法】上藥為末。

【功能主(zhu)治(zhi)】治(zhi)風濕(shi)侵襲(xi)腎囊(nang),致成(cheng)腎囊(nang)風,初起干燥(zao)癢極,喜(xi)浴熱(re)湯,甚則起疙(ge)瘩,頑麻瘙癢,破流(liu)脂水,皮熱(re)痛如火燎者。

【用法(fa)用量】用香油300毫升煎濃,入(ru)皮消9克,再煎滾,次下公豬膽(dan)一個和勻(yun),調前藥搽擦。

【摘錄】《外科正宗》卷四(si)

狼毒的 臨床應用


治(zhi)(zhi)療(liao)(liao)(liao)皮(pi)膚(fu)病(bing):取月腺大戟洗凈,剝去老皮(pi),切碎,加水煎煮(zhu),直(zhi)至(zhi)用(yong)手一捻即成(cheng)粉末為止(zhi);然后用(yong)紗布過濾,藥(yao)液繼續(xu)煎煮(zhu)濃縮至(zhi)一定粘(zhan)度,冷后涂布患處,每日(ri)或隔(ge)日(ri)1次。或制成(cheng)片(pian)(pian)劑,每片(pian)(pian)含生(sheng)藥(yao)0.18g,頭(tou)5天臨睡前內(nei)服1片(pian)(pian),第(di)6-10天早(zao)晚各1片(pian)(pian),以(yi)后增至(zhi)旱、中(zhong)、晚備1片(pian)(pian),一療(liao)(liao)(liao)程(cheng)為20-30天,個別延長(chang)至(zhi)35天,總劑量7-12g。曾(ceng)用(yong)上述稠(chou)膏治(zhi)(zhi)牛皮(pi)癬(xian)30例(li)(li)(li),13例(li)(li)(li)痊愈,16例(li)(li)(li)好(hao)(hao)(hao)轉(zhuan)(zhuan), 1例(li)(li)(li)無(wu)效(xiao)(xiao);用(yong)片(pian)(pian)劑治(zhi)(zhi)牛皮(pi)癬(xian)22例(li)(li)(li),基本痊愈2例(li)(li)(li),顯著(zhu)好(hao)(hao)(hao)轉(zhuan)(zhuan)11例(li)(li)(li),好(hao)(hao)(hao)轉(zhuan)(zhuan)7例(li)(li)(li),無(wu)效(xiao)(xiao)2例(li)(li)(li)。稠(chou)膏亦用(yong)于治(zhi)(zhi)療(liao)(liao)(liao)神經性皮(pi)炎及(ji)慢(man)性濕疹(zhen)15例(li)(li)(li),均(jun)有較好(hao)(hao)(hao) 療(liao)(liao)(liao)效(xiao)(xiao),一般涂藥(yao)3-10次即可見效(xiao)(xiao)。本品有毒,口服片(pian)(pian)劑有胃腸(chang)道紊(wen)亂(如胃納減退、惡心、腸(chang)鳴、腹(fu)瀉、腹(fu)痛(tong)等),頭(tou)昏痛(tong),乏力(li),體重減輕等反(fan)應,除1例(li)(li)(li)因腹(fu)瀉次數(shu)(shu)較多而終(zhong)止(zhi)治(zhi)(zhi)療(liao)(liao)(liao)外,其(qi)余(yu)病(bing)例(li)(li)(li)暫停(ting)服藥(yao)或減少劑量,均(jun)自行好(hao)(hao)(hao)轉(zhuan)(zhuan)。另外發現部分病(bing)人治(zhi)(zhi)療(liao)(liao)(liao)后白細胞及(ji)血小板數(shu)(shu)略有下(xia)降,應用(yong)維生(sheng)素 B4或 B6后均(jun)恢復正(zheng)常。

治療(liao)(liao)(liao)結(jie)(jie)(jie)(jie)核(he)病:先制成(cheng)狼(lang)(lang)毒(du)棗,其法取狼(lang)(lang)毒(du)放入鍋(guo)內,加水煎煮,把大棗放入籠屜,約蒸二小(xiao)時半即成(cheng);狼(lang)(lang)毒(du)與大棗按3:4配制。成(cheng)人(ren)每(mei)(mei)日3次,開始服(fu)狼(lang)(lang)毒(du)棗每(mei)(mei)次粒(li),視副(fu)(fu)作用(yong)有(you)(you)無,逐漸遞增(zeng)或(huo)減少,每(mei)(mei)次最多20粒(li);或(huo)第(di)一(yi)周(zhou)(zhou)每(mei)(mei)日g(約30粒(li)),第(di)二周(zhou)(zhou)每(mei)(mei)日g(約45粒(li)),第(di)3周(zhou)(zhou)以后每(mei)(mei)日g(約60粒(li))分(fen)三次食(shi)后內服(fu),連服(fu)三個月為一(yi)療(liao)(liao)(liao)程(cheng);間(jian)隔1-2周(zhou)(zhou),視情況可再(zai) 給第(di)二療(liao)(liao)(liao)程(cheng)。曾治療(liao)(liao)(liao)淋巴結(jie)(jie)(jie)(jie)結(jie)(jie)(jie)(jie)核(he)、骨(gu)結(jie)(jie)(jie)(jie)核(he)、皮膚(fu)結(jie)(jie)(jie)(jie)核(he)、副(fu)(fu)睪結(jie)(jie)(jie)(jie)核(he)、結(jie)(jie)(jie)(jie)核(he)性角膜(mo)炎(yan)及肺(fei)結(jie)(jie)(jie)(jie)核(he),均有(you)(you)一(yi)定療(liao)(liao)(liao)效(xiao)。30例(li)肺(fei)結(jie)(jie)(jie)(jie)核(he)服(fu)后癥狀(zhuang)改(gai)善者(zhe)(zhe)22例(li),體重增(zeng)加2-23市斤者(zhe)(zhe)28例(li),病灶進(jin)步(bu)18例(li),痰(tan)菌轉陰9例(li),血(xue)沉下降14例(li),惡化者(zhe)(zhe)僅1例(li);對其他肺(fei)外(wai)(wai)結(jie)(jie)(jie)(jie)核(he),凡能耐心(xin)(xin)服(fu)用(yong)者(zhe)(zhe),均有(you)(you)不同療(liao)(liao)(liao)效(xiao)。副(fu)(fu)作用(yong)有(you)(you)惡心(xin)(xin)、頭昏(hun)、便(bian)溏(tang)等,經減量或(huo)停藥(yao)后即消失。此外(wai)(wai),蒸狼(lang)(lang)毒(du)棗所剩在鍋(guo)內的狼(lang)(lang)毒(du)液經過濾后,用(yong)文(wen)火濃(nong)縮成(cheng)稀糊狀(zhuang)泥膏(gao),可作局部治療(liao)(liao)(liao)劑,治療(liao)(liao)(liao)皮膚(fu)結(jie)(jie)(jie)(jie)核(he)、癬疥、各(ge)種慢性皮炎(yan)、酒齄鼻(bi)、禿(tu)瘡及各(ge)種頑固性潰瘍等,均有(you)(you)一(yi)定效(xiao)果(guo)。

治療(liao)腫瘤(liu):取狼(lang)毒 1錢放入(ru)200ml水(shui)中煮后(hou)撈出,再(zai)打(da)人雞蛋(dan)2只煮熟質吃蛋(dan)喝(he)湯(tang)。用(yong)(yong)(yong)于治療(liao)胃癌(ai)(ai)、肝癌(ai)(ai)、肺癌(ai)(ai)、甲狀腺(xian)乳頭(tou)狀腺(xian)癌(ai)(ai)等(deng)25例(li),治后(hou)癥狀減輕(qing),少(shao)數(shu)病例(li)可(ke)見腫瘤(liu)縮小(xiao)。也可(ke)用(yong)(yong)(yong)狼(lang)毒與雞血藤、苡(yi)米(mi)、半枝(zhi)蓮等(deng)制成復方狠毒注(zhu)射(she)液(ye),每日1次(ci),每次(ci)-40ml,加入(ru)5%葡(pu)萄糖液(ye)行靜脈滴注(zhu);或制成復方狼(lang)毒片內服。治療(liao)20例(li)晚期胃癌(ai)(ai),在(zai)術(shu)(shu)前用(yong)(yong)(yong)藥可(ke)以緩解癥狀,為手術(shu)(shu)治療(liao)創(chuang)造條件;在(zai)末后(hou)用(yong)(yong)(yong)藥,可(ke)以鞏(gong)固療(liao)效,穩定病情。用(yong)(yong)(yong)藥后(hou)一(yi)般具有止痛、增(zeng)進食(shi)欲(yu)等(deng)作用(yong)(yong)(yong)。常(chang)見副作用(yong)(yong)(yong)有惡(e)心、嘔吐、頭(tou)暈、輕(qing)度腹(fu)瀉,未(wei)發觀對(dui)肝、腎及神經方面的毒性表現。

治(zhi)(zhi)療慢性氣(qi)管炎:取(qu)狼毒大戟制成煎劑(ji)(ji)或(huo)丸(wan)劑(ji)(ji),每(mei)(mei)次(ci)劑(ji)(ji)量相當于干(gan)品0.5g,每(mei)(mei)日3次(ci),飯后(hou)服(fu)。治(zhi)(zhi)療299例(li),觀察10天(tian)(tian),顯效52例(li)(17.39%),好轉170例(li)(56.36%);具(ju)有較好的平(ping)喘、化痰及(ji)鎮(zhen)咳、消炎作用,尤以平(ping)喘作用顯著;多數(shu)服(fu)藥(yao)(yao)后(hou) l、2天(tian)(tian)自(zi)覺出氣(qi)省勁,痰易(yi)咯出,5天(tian)(tian)后(hou)咳嗽次(ci)數(shu)和痰量減(jian)(jian)少(shao),食欲(yu)明顯增加。但副作用較大,病人服(fu)水劑(ji)(ji)30分鐘(zhong)后(hou)即出現胃(wei)不適,口腔咽部(bu)發(fa)麻(ma),頭昏惡心,或(huo)腹瀉、腹痛,停藥(yao)(yao)后(hou)3-24小(xiao)時,可自(zi)行好轉;丸(wan)劑(ji)(ji)均有腹瀉癥狀,對(dui)久(jiu)熱(re)傷津、咽干(gan)舌燥、聲(sheng)啞、嘔吐、惡心者不宜用。用上(shang)述的狼毒棗(zao)也可治(zhi)(zhi)療本(ben)病,每(mei)(mei)次(ci)服(fu)3-5個(ge),每(mei)(mei)日3次(ci),副作用較水劑(ji)(ji)或(huo)丸(wan)劑(ji)(ji)明顯減(jian)(jian)少(shao)。對(dui)278例(li)觀察 1個(ge)月,基本(ben)治(zhi)(zhi)愈21例(li),占(zhan)7.6%,顯效119例(li),占(zhan)42.8%,僅個(ge)別有輕微口干(gan),極個(ge)別有輕微肝功(gong)能改變。

狼毒的副作用


【用法用量】

內服:煎(jian)湯,3—8分;或入丸(wan)、散。外(wai)用:磨汁涂(tu)或研末調敷。

【注意】

本品有毒,內服宜(yi)慎;體弱(ruo)及孕婦(fu)忌服。

《本草經(jing)集注》:"大(da)豆為之使。惡麥(mai)句姜。"

《藥對》:"畏(wei)占斯、密(mi)陀(tuo)僧。"

《本草匯(hui)言》:"脾元(yuan)不(bu)足(zu),真(zhen)氣(qi)日乏者(zhe),不(bu)可妄施。"

《得配本(ben)草》:"畏醋。"

《高原中(zhong)草(cao)藥治療手冊》:"孕婦忌用(yong),慢(man)性胃腸潰瘍慎用(yong)。"

狼毒真假識別

市場上有用天南星植物海芋(yu)的(de)干燥根(gen)莖(jing)冒(mao)充狼毒(du)使用者,要(yao)注意(yi)鑒(jian)別。

真品狼毒

外觀呈類圓形或長圓形塊片,表面(mian)(mian)黃棕色(se)(se)(se)或淡棕色(se)(se)(se),直徑約4—7厘米,厚0.5—3厘米,偶而有(you)(you)(you)厚達7厘米者。外栓皮呈重疊的薄片狀,易(yi)剝落而露出黃色(se)(se)(se)皮部;切(qie)面(mian)(mian)不平坦(tan),有(you)(you)(you)暗棕色(se)(se)(se)與黃白色(se)(se)(se)相間的明顯同心環,質輕(qing),易(yi)折斷(duan),斷(duan)面(mian)(mian)有(you)(you)(you)粉性(xing),水濕后有(you)(you)(you)黏性(xing),撕開時可見黏絲;聞之氣微,口(kou)嘗味甘,并(bing)有(you)(you)(you)刺激性(xing)辣味。

偽品海芋

外觀(guan)呈(cheng)長橢圓形或(huo)圓形,邊(bian)緣多卷折,外皮表面為棕(zong)(zong)褐色或(huo)棕(zong)(zong)黃色,常附有(you)深棕(zong)(zong)色的鱗葉殘(can)片;質堅(jian)硬而脆,斷面為白色或(huo)黃白色,有(you)顆粒(li)狀突起及(ji)波狀皺紋;聞之亦氣(qi)微(wei),口(kou)嘗(chang)味淡,嚼之麻舌(she)有(you)刺喉(hou)感(gan)。

現(xian)代藥理(li)研究表明(ming),狼(lang)(lang)(lang)毒(du)屬毒(du)性(xing)(xing)藥物(wu),但從瑞香(xiang)狼(lang)(lang)(lang)毒(du)根中提(ti)取一(yi)種狼(lang)(lang)(lang)毒(du)苷,原稱川(chuan)狼(lang)(lang)(lang)毒(du)素的抗(kang)菌物(wu)質,其毒(du)性(xing)(xing)很低;所含的蒽苷能(neng)增強小腸(chang)蠕(ru)動,可(ke)治(zhi)(zhi)療便秘。臨床報道(dao),用狼(lang)(lang)(lang)毒(du)治(zhi)(zhi)療皮膚病、結核病、慢(man)性(xing)(xing)氣管炎、腫瘤等均取得明(ming)顯(xian)效(xiao)果(guo),但偽(wei)品海(hai)芋不(bu)具有狼(lang)(lang)(lang)毒(du)的功效(xiao),故不(bu)可(ke)代替狼(lang)(lang)(lang)毒(du)。

上一頁全(quan)文完(共 15349 字) 展開全(quan)部內(nei)容

狼毒是什么中藥啊?

狼毒
瑞香科狼毒屬,多年生草本,叢生,高20-50厘米,頭狀花序。花冠背面紅色,腹面白色。葉互生,無柄,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全緣,無毛。生長于高海拔的山坡和牛場。
狼毒根入藥,有大毒,能散結、逐水、止痛、殺蟲,主治水氣腫脹、淋巴結核、骨結核;外用治疥癬、瘙癢,頑固性皮炎、殺蠅、殺蛆。根也作蒙藥用(蒙藥名:達伏圖茹),能殺蟲、逐瀉、止腐消腫,主治各種"奇哈"癥、癤痛。狼毒近年來還被用于生物農藥。以毒攻毒、取得明顯效果。
康巴藏語稱為“阿交如交”。
其根可以用來造紙。
氣味:(根)辛、平、有大毒。
主治:1、心腹前。用狼毒二兩、附子半兩,搗爛,加蜜成丸,如梧子大。第一天服一丸,第二天服二丸,第三天服三丸,然后又雙一丸起至三丸止,如此循環直以病愈。
2、腹中冷痛(民證停痰,兩脅痞滿)。用狼毒三兩、附子一兩、旋復花三兩,共搗為末,加蜜做在做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丸,飯前服。白開水送下。每天服三次。
3、陰疝(睪丸縮入腹中,急痛)。用狼毒四兩、防風二兩、附子三兩,共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日夜連服三次。
4、寄生蟲病。用狼毒研細,取一錢,加糖一塊,臨星時空腹服,水送下。次早即有蟲排出。
5、干濕蟲疥。用狼毒(不拘多少)搗爛,以豬油、馬油調搽患處。睡時勿以被蒙頭,恐藥氣傷臉。
6、積年疥癩。用狼毒一兩,一半生研、一半炒研,加輕粉三合、水銀三錢,共為末,浸清油中三日(油中加茶末少許),蘸油涂患處。同時以口鼻在藥碗上吸氣以助藥效。
7、積年干癬(抓破則出黃水,每逢陰雨即癢)。用狼毒末涂搽。
8、惡疾風瘡。用狼毒、秦艽,等分為末,每服一匙,溫酒送下,一天服一至二次。
【別名】紅狼毒、綿大戟、一把香、山蘿卜、紅火柴頭花、斷腸草[河北圍場]
【來源】瑞香科狼毒屬植物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的根。秋季采挖,洗凈,切片,曬干。
【性味歸經】辛、苦,平。有毒。
【功能主治】散結,逐水,止痛,殺蟲。用于水氣腫脹,淋巴結結核;外用治疥、癬,殺蠅、蛆。
【用法用量】 3~8分;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粉敷患處。
【備注】(1)有大毒,中毒則腹痛、腹瀉,里急后重,孕婦可致流產。沖搗時需戴口罩,否則易引起過敏性皮炎等。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狼毒
【狼毒的功效介紹】:
狼毒 (《本經》)
【異名】續毒(《本經》),川狼毒(《集效方》)。
【來源】為瑞香科植物瑞香狼毒或大戟科植物狼毒大戟、月腺大戟的根。
【植物形態】①瑞香狼毒,又名:斷腸草、打碗花、山丹花、悶頭花、一把香。
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
根圓柱形。
莖叢生,平滑無毛,下部幾木質,帶褐色或談紅色。
單葉互生,較密;狹卵形至線形,長1~3厘米,寬2~10毫米,全緣,兩面無毛;老時略帶革質;葉柄極短。
頭狀花序頂生,直徑約2.5厘米,花多數;萼常呈花冠狀,白色或黃色,帶紫紅色,萼筒呈細管狀,先端5裂,裂片平展,矩圓形至倒卵形;雄蕊10,成2列著生于喉部;子房上位,上部密被細毛,花柱短,柱頭頭狀。
果卵形,為花被管基部所包。
種子1枚。
花期5~6月。
生于高山及草原。
分布東北、華北、西北、西南等地。
②狼毒大戟多年生草本,高15~40厘米,全體含白色乳汁。
根肉質肥大。
莖下部葉鱗片狀,膜質,淡褐色;中、上部葉3~5片輪生,無柄;葉片長圓形或長圓狀卵形,長4~6.5厘米,寬1~3厘米。
先端鈍或急尖,基部圓。
杯狀聚傘花序頂生,排成復傘形;傘梗5枝,基部輪生葉狀苞片5;每枝再分3枝,分枝處有3片三角卵形的苞葉,小枝先端具2片較小的苞葉及1~3個杯狀聚傘花序;雄花多數和雌花1枚同生于杯形的總苞內,總苞先端5裂,腺體5個與裂片互生;雄花僅有雄蕊1;雌花僅有雌蕊1,子房扁圓形,花柱3,先端淺裂成2叉狀柱頭。
蒴果扁球形,有3縱溝,褐色。
花期5~6月。
果期6~7月。
生于山坡及山野向陽處。
分布東北及河北、內蒙古、山西等地。
③月腺大戟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
葉互生;葉片狹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4~8厘米,寬1.5~2厘米,先端圓,基部楔形。
杯狀聚傘花序,排成復傘形;傘梗5枝,基部具卵狀披針形或三角狀長卵形的葉狀苞片4~5枚;每枝再分2枝,分枝處有三角卵形或廣卵形苞葉2枚,小枝先端具2片較小的苞葉及1個杯狀聚傘花序;雌雄花同生于萼狀杯形的總苞內,總苞先端4淺裂,腺體4個。
蒴果光滑無毛。
花期5~6月。
生于山坡或林下草叢中。
分布幾遍全國。
【采集】春、秋采挖,去莖葉、泥沙,曬干。
【藥材】①狼毒又名:綿大戟、山蘿卜(《滇南本草》),大將軍、紅狼毒、西北狼毒。
為瑞香狼毒的干燥根,呈圓錐形至長圓柱形,稍扭曲,長7~30厘米,直徑2~7厘米;根頭部留有地上莖殘基;外表棕色至棕褐色,有縱皺及橫生的細長皮孔,有時殘留細根。
栓皮剝落后,露出柔軟的纖維。
體輕,質韌,不易折斷,斷面中心木質部黃白色,外圈韌皮部白色,呈纖維狀。
氣微,味微甘、微苦而辣。
產內蒙古、山西、河南、青海、甘肅、陜西、四川等地。
②白狼毒為狼毒大戟、月腺大戟的干燥根,都切成類圓形的塊片。
狼毒大戟又名:貓眼花根、東北狼毒。
直徑約4~7厘米,厚0.5~3厘米,偶有厚達7厘米者。
表面黃棕色或淡棕色。
栓皮成重疊的薄片狀,易剝落。
切面不平坦,有暗棕色與黃白色相間的明顯同心環,偶有環紋不顯著者。
質輕,易折斷,斷面粉性,水濕之有粘性,撕開時可見粘絲。
氣微,味甘,并有刺激性辣味。
產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河北。
月腺大戟的根性狀與上種相似,唯切面的同心環紋顏色較淺,不如狼毒大戟根的明顯。
以水濕之不顯粘性。
產河南、山東、江蘇、安徽、湖北等地。
《本草》所載的狼毒,系瑞香科瑞香狼毒,故應以此為正品,但目前多數地區所用的狼毒,為大戟科的白狼毒。
【化學成分】瑞香狼毒的根含甾醇、酚性成分、氨基酸、三萜類及有毒的高分子有機酸。
可能還含蒽甙。
狼毒大戟根含樹脂10.46%及1~2%硬性橡膠。
【藥理作用】從瑞香狼毒根中提得一種狼毒甙,原稱川狼毒素的抗菌物質,并稱其毒性很低。
狼毒煎劑灌胃6克(生藥)/公斤,可提高小鼠痛閾20~50%(電擊小鼠尾法及熱板法)。
葉、根中可能含有蒽甙,能增強小腸蠕動,可治療便秘。
狼毒大戟的根可用以殺蛆,滅孑孓。
20%的煎劑對麻醉犬的呼吸、血壓及離體蛙心、腸管均無甚作用。
【炮制】生狼毒:用水洗凈,潤透,切片曬干。
醋狼毒:取狼毒片加醋拌勻,稍悶,待醋吸盡,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干,取出曬干。
(每100斤狼毒片,用米醋20~30斤)
【性味】苦辛,平,有毒。
①《本經》:味辛,平。
②《別錄》:有大毒。
③《藥性論》:味苦辛,有毒。
④《本經逢原》:苦辛,寒,大毒。
【歸經】《得配本事》:入手太陰,兼少陰經氣分。
【功用主治-狼毒的功效】逐水祛痰,破積殺蟲。
治水腫腹脹,痰、食、蟲積,心腹疼痛,慢性氣管炎,咳嗽,氣喘,淋巴結、皮膚、骨、副睪等結核,疥癬,痔瘺。
①《本經》:主咳逆上氣,破積聚,飲食,寒熱,水氣,惡瘡,鼠瘺疽蝕,蠱毒。
②《別錄》:療脅下積癖。
③《藥性論》:治痰飲,癥瘕。
④《滇南本草》:治胃中年深日久飲食結住,積久稠痰,狀粘如膠。
攻蟲積,利水道,下氣,消水腫,吐痰涎。
⑤《本草通玄》:主咳逆,治蟲疽,瘰疬,結痰,驅心痛。
⑥《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下氣殺蟲。
治痰飲停留,骨膜發炎,結核頑瘡,酒齄鼻。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8分;或入丸、散。
外用:磨汁涂或研末調敷。
【宜忌】本品有毒,內服宜慎;體弱及孕婦忌服。
①《本草經集注》:大豆為之使。
惡麥句姜。
②《藥對》:畏占斯、密陀僧。
③《本草匯言》:脾元不足,真氣日乏者,不可妄施。
④《得配本草》:畏醋。
⑤《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孕婦忌用,慢性胃腸潰瘍慎用。
【選方】①治積聚,心腹脹如故者:狼毒四兩(銼碎,醋拌炒干),附子三兩(炮裂,去皮臍),防葵三兩。
上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每于食前,以粥飲下五丸,以利為度。
(《圣惠方》狼毒丸) ②治卒心腹癥堅,兩脅下有氣結者:狼毒二兩,旋覆花一兩,附子二兩(炮)。
搗篩,蜜和丸如梧子大。
服二丸,稍加至三丸。
③治心腹相連脹痛:狼毒二兩,附子半兩。
搗篩,蜜丸如梧子大。
日一服一丸,二日二丸,三日后服三丸,再一九,至六日,服三丸,自一至三以常服。
④治陰疝,陰丸卒縮入腹,急痛欲死:狼毒四兩,防風二兩,附子三兩(燒)。
蜜丸如桐子大,服三丸,日夜三度。
(②方以下出《補缺肘后方》) ⑤治水腫:綿大戟細末,每股五分,滾水服。
忌鹽一百日,乃瀉去黃水,其腫自消,如瀉不止,冷粥補之。
(《滇南本草》) ⑥治一切食積、痰積、蟲積、氣積、痞塊疼痛,胸膈肚腹膨脹,飲食不消,面皮黃瘦,單腹脹:綿大戟為末,米糊為丸。
如馬豆子大,每服七丸,滾水送下,以利為度。
(《滇南本草》) ⑦治淋巴結結核:一未潰或已潰者:狼毒切片,用水煮爛,除渣取藥液,加熱濃縮成膏,洗凈傷口,外敷。
二已潰者拔膿毒:狼毒一斤,蛇蛻八分,花椒一兩,松香五錢。
將狼毒煎制成膏,其他藥研成細末,撒入并攪拌均勻。
外敷。
三愈合淋巴結結核傷口:狼毒一兩,蒲公英根一兩。
煎成膏外敷。
(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⑧治睪丸結核:狼毒、核桃、白礬各等量。
燒存性,共研細末。
每日一次,每次一錢三分,開水送服。
(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⑨治癘風癩瘡:狼毒,童便浸炒,研末。
每早晚各服五分,溫酒下。
(《張三豐仙傳方》) ⑩治干癬積年生痂,搔之黃水出,每逢陰雨即癢;狼毒,醋磨涂之。
(《圣惠方》) ⑾治久年干疥干癬及一切癩瘡:狼毒(微炒研細末),輕粉減半。
和勻,干疥癬癩瘡,搔破搽之;濕者干摻,數次效。
(《永類鈐方》) ⑿治臟腑內一切蟲病:川狼毒杵末,每服一大錢,用餳一皂子大,沙糖少許,以水同化,臨臥空腹服之,來日早取下蟲效。
(《集效方》) ⒀治外傷出血:綿大戟研末撒于傷口。
(《云南中草藥選》)
【臨床應用】①治療皮膚病取月腺大戟洗凈,剝去老皮,切碎,加水煎煮,直至用手一捻即成粉末為止;然后用紗布過濾,藥液繼續煎煮濃縮至一定粘度,冷后涂布患處,每日或隔日1次。
或制成片劑,每片含生藥0.18克,頭5天臨睡前內服1片,第6~10天早晚各1片,以后增至早、中、晚各1片,一療程為20~30天,個別延長至35天,總劑量7~12克。
曾用上述稠膏治牛皮癬30例,13例痊愈,16例好轉,1例無效;用片劑治牛皮癬22例,基本痊愈2例,顯著好轉11例,好轉7例,無效2例。
稠膏亦用于治療神經性皮炎及慢性濕疹15例,均有較好療效,一般涂藥3~10次即可見效。
本品有毒,口服片劑有胃腸道紊亂(如胃納減退、惡心,腸鳴,腹瀉、腹痛等),頭昏痛,乏力,體重減輕等反應,除1例因腹瀉次數較多而終止治療外,其余病例暫停服藥或減少劑量,均自行好轉。
另外發現部分病人治療后白細胞及血小板數略有下降,應用維生素B4或B6后均恢復正常。
②治療結核病先制成狼毒棗,其法取狼毒放入鍋內,加水煎煮,把大棗放入籠屜,約蒸二小時半即成;狼毒與大棗按2:4配制。
成人每日3次,開始服狼毒棗每次10粒,視副作用有無,逐漸遞增或減少,每次最多20粒;或第一周每日130克(約30粒),第二周每日225克(約45粒),第3周以后每日300克(約60粒)分三次食后內服,連服三個月為一療程;間隔1~2周,視情況可再給第二療程。
曾治療淋巴結結核、骨結核、皮膚結核、副睪結核、結核性角膜炎及肺結核,均有一定療效。
30例肺結核服后癥狀改善者22例,體重增加2~23市斤者28例,病灶進步18例,痰菌轉陰9例,血沉下降14例,惡化者僅1例;對其他肺外結核,凡能耐心服用者,均有不同療效。
副作用有惡心、頭昏、便溏等。
經減量或停藥后即消失。
此外,蒸狼毒棗所剩在鍋內的狼毒液經過濾后,用文火濃縮成稀糊狀泥膏,可作局部治療劑,治療皮膚結核、癬疥、各種瞞性皮炎、酒齄鼻、禿瘡及各種頑固性潰瘍等,均有一定效果。
③治療腫瘤取狼毒1錢放入200毫升水中煮后撈出,再打入雞蛋2只煮熟后吃蛋喝湯。
用于治療胃癌、肝癌、肺癌、甲狀腺乳頭狀腺癌等25例,治后癥狀減輕,少數病例可見腫瘤縮小。
也可用狼毒與雞血藤、苡米、半枝蓮等制成復方狼毒注射液,每日1次,每次20~40毫升,加入5%葡萄糖液行靜脈滴注;或制成復方狼毒片內服。
治療20例晚期胃癌,在術前用藥可以緩解癥狀,為手術治療創造條件;在術后用藥,可以鞏固療效,穩定病情。
用藥后一般具有止痛、增進食欲等作用。
常見副作用有惡心、嘔吐、頭暈、輕度腹瀉,未發現對肝、腎及神經方面的毒性表現。
④治療慢性氣管炎取狼毒大戟制成煎劑或丸劑,每次劑量相當于干品0.5克,每日3次,飯后服。
治療299例,觀察10天,顯效52例(17.39%),好轉170例(56.86%);具有較好的平喘、化痰及鎮咳、消炎作用,尤以平喘作用顯著;多數服藥后1、2夭自覺出氣省勁,痰易咯出,5天后咳嗽次數和痰量減少,食欲明顯增加。
但副作用較大,病人服水劑30分鐘后即出現胃不適,口腔咽部發麻,頭昏惡心,或腹瀉、腹痛,停藥后3~24小時,可自行好轉;丸劑均有腹瀉癥狀,對久熱傷津、咽干舌燥、聲啞、嘔吐、惡心者不宜用。
用上述的狼毒棗也可治療本病,每次服3~5個,每日3次,副作用較水劑或丸劑明顯減少。
對278例觀察1個月,基本治愈21例,占7.6%,顯效119例,占42.8%,僅個別有輕微口干,極個別有輕微肝功能改變。
【名家論述】《本經逢原》:狼毒大毒,非恒用之品。
《本經》主(zhu)咳逆上氣(qi),惟(wei)質實氣(qi)壯暴咳者宜之。

狼毒(du)花(hua)是一(yi)種什么植物?圖片,在青島有種植的嗎?我(wo)家里(li)也有一(yi)棵說是狼毒(du)花(hua),不知道是不是?

狼毒花,多年生草本植物。"狼毒”是這種花的學名,華北地區的百姓俗稱“悶頭黃花”。其葉子長圓型,輪生,花單性,結蒴果,扁圓形。根有毒,可入中藥,有祛痰、止痛等作用。
狼毒是一種中藥。有巨毒。所謂的狼毒花,也許就是這種中藥開的花吧。
狼毒
瑞香科狼毒屬,多年生草本,叢生,高20-50厘米,頭狀花序。花冠背面紅色,腹面白色。葉互生,無柄,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全緣,無毛。生長于高海拔的山坡和牛場。
狼毒根入藥,有大毒,能散結、逐水、止痛、殺蟲,主治水氣腫脹、淋巴結核、骨結核;外用治疥癬、瘙癢,頑固性皮炎、殺蠅、殺蛆。根也作蒙藥用(蒙藥名:達伏圖茹),能殺蟲、逐瀉、止腐消腫,主治各種"奇哈"癥、癤痛。狼毒近年來還被用于生物農藥。以毒攻毒、取得明顯效果。
康巴藏語稱為“阿交如交”。
其根可以用來造紙。
氣味:(根)辛、平、有大毒。
主治:1、心腹前。用狼毒二兩、附子半兩,搗爛,加蜜成丸,如梧子大。第一天服一丸,第二天服二丸,第三天服三丸,然后又雙一丸起至三丸止,如此循環直以病愈。
2、腹中冷痛(民證停痰,兩脅痞滿)。用狼毒三兩、附子一兩、旋復花三兩,共搗為末,加蜜做在做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丸,飯前服。白開水送下。每天服三次。
3、陰疝(睪丸縮入腹中,急痛)。用狼毒四兩、防風二兩、附子三兩,共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日夜連服三次。
4、寄生蟲病。用狼毒研細,取一錢,加糖一塊,臨星時空腹服,水送下。次早即有蟲排出。
5、干濕蟲疥。用狼毒(不拘多少)搗爛,以豬油、馬油調搽患處。睡時勿以被蒙頭,恐藥氣傷臉。
6、積年疥癩。用狼毒一兩,一半生研、一半炒研,加輕粉三合、水銀三錢,共為末,浸清油中三日(油中加茶末少許),蘸油涂患處。同時以口鼻在藥碗上吸氣以助藥效。
7、積年干癬(抓破則出黃水,每逢陰雨即癢)。用狼毒末涂搽。
8、惡疾風瘡。用狼毒、秦艽,等分為末,每服一匙,溫酒送下,一天服一至二次。
【別名】紅狼毒、綿大戟、一把香、山蘿卜、紅火柴頭花、斷腸草[河北圍場]
【來源】瑞香科狼毒屬植物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的根。秋季采挖,洗凈,切片,曬干。
【性味歸經】辛、苦,平。有毒。
【功能主治】散結,逐水,止痛,殺蟲。用于水氣腫脹,淋巴結結核;外用治疥、癬,殺蠅、蛆。
【用法用量】 3~8分;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粉敷患處。
【備注】(1)有大毒,中毒則腹痛、腹瀉,里急后重,孕婦可致流產。沖搗時需戴口罩,否則易引起過敏性皮炎等。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狼毒
【狼毒的功效介紹】:
狼毒 (《本經》)
【異名】續毒(《本經》),川狼毒(《集效方》)。
【來源】為瑞香科植物瑞香狼毒或大戟科植物狼毒大戟、月腺大戟的根。
【植物形態】①瑞香狼毒,又名:斷腸草、打碗花、山丹花、悶頭花、一把香。
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
根圓柱形。
莖叢生,平滑無毛,下部幾木質,帶褐色或談紅色。
單葉互生,較密;狹卵形至線形,長1~3厘米,寬2~10毫米,全緣,兩面無毛;老時略帶革質;葉柄極短。
頭狀花序頂生,直徑約2.5厘米,花多數;萼常呈花冠狀,白色或黃色,帶紫紅色,萼筒呈細管狀,先端5裂,裂片平展,矩圓形至倒卵形;雄蕊10,成2列著生于喉部;子房上位,上部密被細毛,花柱短,柱頭頭狀。
果卵形,為花被管基部所包。
種子1枚。
花期5~6月。
生于高山及草原。
分布東北、華北、西北、西南等地。
②狼毒大戟多年生草本,高15~40厘米,全體含白色乳汁。
根肉質肥大。
莖下部葉鱗片狀,膜質,淡褐色;中、上部葉3~5片輪生,無柄;葉片長圓形或長圓狀卵形,長4~6.5厘米,寬1~3厘米。
先端鈍或急尖,基部圓。
杯狀聚傘花序頂生,排成復傘形;傘梗5枝,基部輪生葉狀苞片5;每枝再分3枝,分枝處有3片三角卵形的苞葉,小枝先端具2片較小的苞葉及1~3個杯狀聚傘花序;雄花多數和雌花1枚同生于杯形的總苞內,總苞先端5裂,腺體5個與裂片互生;雄花僅有雄蕊1;雌花僅有雌蕊1,子房扁圓形,花柱3,先端淺裂成2叉狀柱頭。
蒴果扁球形,有3縱溝,褐色。
花期5~6月。
果期6~7月。
生于山坡及山野向陽處。
分布東北及河北、內蒙古、山西等地。
③月腺大戟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
葉互生;葉片狹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4~8厘米,寬1.5~2厘米,先端圓,基部楔形。
杯狀聚傘花序,排成復傘形;傘梗5枝,基部具卵狀披針形或三角狀長卵形的葉狀苞片4~5枚;每枝再分2枝,分枝處有三角卵形或廣卵形苞葉2枚,小枝先端具2片較小的苞葉及1個杯狀聚傘花序;雌雄花同生于萼狀杯形的總苞內,總苞先端4淺裂,腺體4個。
蒴果光滑無毛。
花期5~6月。
生于山坡或林下草叢中。
分布幾遍全國。
【采集】春、秋采挖,去莖葉、泥沙,曬干。
【藥材】①狼毒又名:綿大戟、山蘿卜(《滇南本草》),大將軍、紅狼毒、西北狼毒。
為瑞香狼毒的干燥根,呈圓錐形至長圓柱形,稍扭曲,長7~30厘米,直徑2~7厘米;根頭部留有地上莖殘基;外表棕色至棕褐色,有縱皺及橫生的細長皮孔,有時殘留細根。
栓皮剝落后,露出柔軟的纖維。
體輕,質韌,不易折斷,斷面中心木質部黃白色,外圈韌皮部白色,呈纖維狀。
氣微,味微甘、微苦而辣。
產內蒙古、山西、河南、青海、甘肅、陜西、四川等地。
②白狼毒為狼毒大戟、月腺大戟的干燥根,都切成類圓形的塊片。
狼毒大戟又名:貓眼花根、東北狼毒。
直徑約4~7厘米,厚0.5~3厘米,偶有厚達7厘米者。
表面黃棕色或淡棕色。
栓皮成重疊的薄片狀,易剝落。
切面不平坦,有暗棕色與黃白色相間的明顯同心環,偶有環紋不顯著者。
質輕,易折斷,斷面粉性,水濕之有粘性,撕開時可見粘絲。
氣微,味甘,并有刺激性辣味。
產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河北。
月腺大戟的根性狀與上種相似,唯切面的同心環紋顏色較淺,不如狼毒大戟根的明顯。
以水濕之不顯粘性。
產河南、山東、江蘇、安徽、湖北等地。
《本草》所載的狼毒,系瑞香科瑞香狼毒,故應以此為正品,但目前多數地區所用的狼毒,為大戟科的白狼毒。
【化學成分】瑞香狼毒的根含甾醇、酚性成分、氨基酸、三萜類及有毒的高分子有機酸。
可能還含蒽甙。
狼毒大戟根含樹脂10.46%及1~2%硬性橡膠。
【藥理作用】從瑞香狼毒根中提得一種狼毒甙,原稱川狼毒素的抗菌物質,并稱其毒性很低。
狼毒煎劑灌胃6克(生藥)/公斤,可提高小鼠痛閾20~50%(電擊小鼠尾法及熱板法)。
葉、根中可能含有蒽甙,能增強小腸蠕動,可治療便秘。
狼毒大戟的根可用以殺蛆,滅孑孓。
20%的煎劑對麻醉犬的呼吸、血壓及離體蛙心、腸管均無甚作用。
【炮制】生狼毒:用水洗凈,潤透,切片曬干。
醋狼毒:取狼毒片加醋拌勻,稍悶,待醋吸盡,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干,取出曬干。
(每100斤狼毒片,用米醋20~30斤)
【性味】苦辛,平,有毒。
①《本經》:味辛,平。
②《別錄》:有大毒。
③《藥性論》:味苦辛,有毒。
④《本經逢原》:苦辛,寒,大毒。
【歸經】《得配本事》:入手太陰,兼少陰經氣分。
【功用主治-狼毒的功效】逐水祛痰,破積殺蟲。
治水腫腹脹,痰、食、蟲積,心腹疼痛,慢性氣管炎,咳嗽,氣喘,淋巴結、皮膚、骨、副睪等結核,疥癬,痔瘺。
①《本經》:主咳逆上氣,破積聚,飲食,寒熱,水氣,惡瘡,鼠瘺疽蝕,蠱毒。
②《別錄》:療脅下積癖。
③《藥性論》:治痰飲,癥瘕。
④《滇南本草》:治胃中年深日久飲食結住,積久稠痰,狀粘如膠。
攻蟲積,利水道,下氣,消水腫,吐痰涎。
⑤《本草通玄》:主咳逆,治蟲疽,瘰疬,結痰,驅心痛。
⑥《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下氣殺蟲。
治痰飲停留,骨膜發炎,結核頑瘡,酒齄鼻。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8分;或入丸、散。
外用:磨汁涂或研末調敷。
【宜忌】本品有毒,內服宜慎;體弱及孕婦忌服。
①《本草經集注》:大豆為之使。
惡麥句姜。
②《藥對》:畏占斯、密陀僧。
③《本草匯言》:脾元不足,真氣日乏者,不可妄施。
④《得配本草》:畏醋。
⑤《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孕婦忌用,慢性胃腸潰瘍慎用。
【選方】①治積聚,心腹脹如故者:狼毒四兩(銼碎,醋拌炒干),附子三兩(炮裂,去皮臍),防葵三兩。
上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每于食前,以粥飲下五丸,以利為度。
(《圣惠方》狼毒丸) ②治卒心腹癥堅,兩脅下有氣結者:狼毒二兩,旋覆花一兩,附子二兩(炮)。
搗篩,蜜和丸如梧子大。
服二丸,稍加至三丸。
③治心腹相連脹痛:狼毒二兩,附子半兩。
搗篩,蜜丸如梧子大。
日一服一丸,二日二丸,三日后服三丸,再一九,至六日,服三丸,自一至三以常服。
④治陰疝,陰丸卒縮入腹,急痛欲死:狼毒四兩,防風二兩,附子三兩(燒)。
蜜丸如桐子大,服三丸,日夜三度。
(②方以下出《補缺肘后方》) ⑤治水腫:綿大戟細末,每股五分,滾水服。
忌鹽一百日,乃瀉去黃水,其腫自消,如瀉不止,冷粥補之。
(《滇南本草》) ⑥治一切食積、痰積、蟲積、氣積、痞塊疼痛,胸膈肚腹膨脹,飲食不消,面皮黃瘦,單腹脹:綿大戟為末,米糊為丸。
如馬豆子大,每服七丸,滾水送下,以利為度。
(《滇南本草》) ⑦治淋巴結結核:一未潰或已潰者:狼毒切片,用水煮爛,除渣取藥液,加熱濃縮成膏,洗凈傷口,外敷。
二已潰者拔膿毒:狼毒一斤,蛇蛻八分,花椒一兩,松香五錢。
將狼毒煎制成膏,其他藥研成細末,撒入并攪拌均勻。
外敷。
三愈合淋巴結結核傷口:狼毒一兩,蒲公英根一兩。
煎成膏外敷。
(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⑧治睪丸結核:狼毒、核桃、白礬各等量。
燒存性,共研細末。
每日一次,每次一錢三分,開水送服。
(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⑨治癘風癩瘡:狼毒,童便浸炒,研末。
每早晚各服五分,溫酒下。
(《張三豐仙傳方》) ⑩治干癬積年生痂,搔之黃水出,每逢陰雨即癢;狼毒,醋磨涂之。
(《圣惠方》) ⑾治久年干疥干癬及一切癩瘡:狼毒(微炒研細末),輕粉減半。
和勻,干疥癬癩瘡,搔破搽之;濕者干摻,數次效。
(《永類鈐方》) ⑿治臟腑內一切蟲病:川狼毒杵末,每服一大錢,用餳一皂子大,沙糖少許,以水同化,臨臥空腹服之,來日早取下蟲效。
(《集效方》) ⒀治外傷出血:綿大戟研末撒于傷口。
(《云南中草藥選》)
【臨床應用】①治療皮膚病取月腺大戟洗凈,剝去老皮,切碎,加水煎煮,直至用手一捻即成粉末為止;然后用紗布過濾,藥液繼續煎煮濃縮至一定粘度,冷后涂布患處,每日或隔日1次。
或制成片劑,每片含生藥0.18克,頭5天臨睡前內服1片,第6~10天早晚各1片,以后增至早、中、晚各1片,一療程為20~30天,個別延長至35天,總劑量7~12克。
曾用上述稠膏治牛皮癬30例,13例痊愈,16例好轉,1例無效;用片劑治牛皮癬22例,基本痊愈2例,顯著好轉11例,好轉7例,無效2例。
稠膏亦用于治療神經性皮炎及慢性濕疹15例,均有較好療效,一般涂藥3~10次即可見效。
本品有毒,口服片劑有胃腸道紊亂(如胃納減退、惡心,腸鳴,腹瀉、腹痛等),頭昏痛,乏力,體重減輕等反應,除1例因腹瀉次數較多而終止治療外,其余病例暫停服藥或減少劑量,均自行好轉。
另外發現部分病人治療后白細胞及血小板數略有下降,應用維生素B4或B6后均恢復正常。
②治療結核病先制成狼毒棗,其法取狼毒放入鍋內,加水煎煮,把大棗放入籠屜,約蒸二小時半即成;狼毒與大棗按2:4配制。
成人每日3次,開始服狼毒棗每次10粒,視副作用有無,逐漸遞增或減少,每次最多20粒;或第一周每日130克(約30粒),第二周每日225克(約45粒),第3周以后每日300克(約60粒)分三次食后內服,連服三個月為一療程;間隔1~2周,視情況可再給第二療程。
曾治療淋巴結結核、骨結核、皮膚結核、副睪結核、結核性角膜炎及肺結核,均有一定療效。
30例肺結核服后癥狀改善者22例,體重增加2~23市斤者28例,病灶進步18例,痰菌轉陰9例,血沉下降14例,惡化者僅1例;對其他肺外結核,凡能耐心服用者,均有不同療效。
副作用有惡心、頭昏、便溏等。
經減量或停藥后即消失。
此外,蒸狼毒棗所剩在鍋內的狼毒液經過濾后,用文火濃縮成稀糊狀泥膏,可作局部治療劑,治療皮膚結核、癬疥、各種瞞性皮炎、酒齄鼻、禿瘡及各種頑固性潰瘍等,均有一定效果。
③治療腫瘤取狼毒1錢放入200毫升水中煮后撈出,再打入雞蛋2只煮熟后吃蛋喝湯。
用于治療胃癌、肝癌、肺癌、甲狀腺乳頭狀腺癌等25例,治后癥狀減輕,少數病例可見腫瘤縮小。
也可用狼毒與雞血藤、苡米、半枝蓮等制成復方狼毒注射液,每日1次,每次20~40毫升,加入5%葡萄糖液行靜脈滴注;或制成復方狼毒片內服。
治療20例晚期胃癌,在術前用藥可以緩解癥狀,為手術治療創造條件;在術后用藥,可以鞏固療效,穩定病情。
用藥后一般具有止痛、增進食欲等作用。
常見副作用有惡心、嘔吐、頭暈、輕度腹瀉,未發現對肝、腎及神經方面的毒性表現。
④治療慢性氣管炎取狼毒大戟制成煎劑或丸劑,每次劑量相當于干品0.5克,每日3次,飯后服。
治療299例,觀察10天,顯效52例(17.39%),好轉170例(56.86%);具有較好的平喘、化痰及鎮咳、消炎作用,尤以平喘作用顯著;多數服藥后1、2夭自覺出氣省勁,痰易咯出,5天后咳嗽次數和痰量減少,食欲明顯增加。
但副作用較大,病人服水劑30分鐘后即出現胃不適,口腔咽部發麻,頭昏惡心,或腹瀉、腹痛,停藥后3~24小時,可自行好轉;丸劑均有腹瀉癥狀,對久熱傷津、咽干舌燥、聲啞、嘔吐、惡心者不宜用。
用上述的狼毒棗也可治療本病,每次服3~5個,每日3次,副作用較水劑或丸劑明顯減少。
對278例(li)觀察(cha)1個月(yue),基本(ben)治(zhi)愈21例(li),占(zhan)7.6%,顯效119例(li),占(zhan)42.8%,僅個別有輕微口干,極(ji)個別有輕微肝(gan)功(gong)能改變。

中草藥:狼毒(du)的功效(xiao)與作(zuo)用

狼毒
(《本經》)
【異名】續毒(《本經》),川狼毒(《集效方》)。
【來源】為瑞香科植物瑞香狼毒或大戟科植物狼毒大戟、月腺大戟的根。
【植物形態】①瑞香狼毒,又名:斷腸草、打碗花、山丹花、悶頭花、一把香。
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根圓柱形。莖叢生,平滑無毛,下部幾木質,帶褐色或談紅色。單葉互生,較密;狹卵形至線形,長1~3厘米,寬2~10毫米,全緣,兩面無毛;老時略帶革質;葉柄極短。頭狀花序頂生,直徑約2.5厘米,花多數;萼常呈花冠狀,白色或黃色,帶紫紅色,萼筒呈細管狀,先端5裂,裂片平展,矩圓形至倒卵形;雄蕊10,成2列著生于喉部;子房上位,上部密被細毛,花柱短,柱頭頭狀。果卵形,為花被管基部所包。種子1枚。花期5~6月。
生于高山及草原。分布東北、華北、西北、西南等地。
②狼毒大戟
多年生草本,高15~40厘米,全體含白色乳汁。根肉質肥大。莖下部葉鱗片狀,膜質,淡褐色;中、上部葉3~5片輪生,無柄;葉片長圓形或長圓狀卵形,長4~6.5厘米,寬1~3厘米。先端鈍或急尖,基部圓。杯狀聚傘花序頂生,排成復傘形;傘梗5枝,基部輪生葉狀苞片5;每枝再分3枝,分枝處有3片三角卵形的苞葉,小枝先端具2片較小的苞葉及1~3個杯狀聚傘花序;雄花多數和雌花1枚同生于杯形的總苞內,總苞先端5裂,腺體5個與裂片互生;雄花僅有雄蕊1;雌花僅有雌蕊1,子房扁圓形,花柱3,先端淺裂成2叉狀柱頭。蒴果扁球形,有3縱溝,褐色。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于山坡及山野向陽處。分布東北及河北、內蒙古、山西等地。
③月腺大戟
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葉互生;葉片狹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4~8厘米,寬1.5~2厘米,先端圓,基部楔形。杯狀聚傘花序,排成復傘形;傘梗5枝,基部具卵狀披針形或三角狀長卵形的葉狀苞片4~5枚;每枝再分2枝,分枝處有三角卵形或廣卵形苞葉2枚,小枝先端具2片較小的苞葉及1個杯狀聚傘花序;雌雄花同生于萼狀杯形的總苞內,總苞先端4淺裂,腺體4個。蒴果光滑無毛。花期5~6月。
生于山坡或林下草叢中。分布幾遍全國。
【采集】春、秋采挖,去莖葉、泥沙,曬干。
【藥材】①狼毒
又名:綿大戟、山蘿卜(《滇南本草》),大將軍、紅狼毒、西北狼毒。為瑞香狼毒的干燥根,呈圓錐形至長圓柱形,稍扭曲,長7~30厘米,直徑2~7厘米;根頭部留有地上莖殘基;外表棕色至棕褐色,有縱皺及橫生的細長皮孔,有時殘留細根。栓皮剝落后,露出柔軟的纖維。體輕,質韌,不易折斷,斷面中心木質部黃白色,外圈韌皮部白色,呈纖維狀。氣微,味微甘、微苦而辣。
產內蒙古、山西、河南、青海、甘肅、陜西、四川等地。
②白狼毒
為狼毒大戟、月腺大戟的干燥根,都切成類圓形的塊片。
狼毒大戟
又名:貓眼花根、東北狼毒。直徑約4~7厘米,厚0.5~3厘米,偶有厚達7厘米者。表面黃棕色或淡棕色。栓皮成重疊的薄片狀,易剝落。切面不平坦,有暗棕色與黃白色相間的明顯同心環,偶有環紋不顯著者。質輕,易折斷,斷面粉性,水濕之有粘性,撕開時可見粘絲。氣微,味甘,并有 *** 性辣味。
產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河北。
月腺大戟的根性狀與上種相似,唯切面的同心環紋顏色較淺,不如狼毒大戟根的明顯。以水濕之不顯粘性。
產河南、山東、江蘇、安徽、湖北等地。
《本草》所載的狼毒,系瑞香科瑞香狼毒,故應以此為正品,但目前多數地區所用的狼毒,為大戟科的白狼毒。
【化學成分】瑞香狼毒的根含甾醇、酚性成分、氨基酸、三萜類及有毒的高分子有機酸。可能還含蒽甙。
狼毒大戟根含樹脂10.46%及1~2%硬性橡膠。
【藥理作用】從瑞香狼毒根中提得一種狼毒甙,原稱川狼毒素的抗菌物質,并稱其毒性很低。狼毒煎劑灌胃6克(生藥)/公斤,可提高小鼠痛閾20~50%(電擊小鼠尾法及熱板法)。葉、根中可能含有蒽甙,能增強小腸蠕動,可治療便秘。
狼毒大戟的根可用以殺蛆,滅孑孓。20%的煎劑對麻醉犬的呼吸、血壓及離體蛙心、腸管均無甚作用。
【炮制】生狼毒:用水洗凈,潤透,切片曬干。醋狼毒:取狼毒片加醋拌勻,稍悶,待醋吸盡,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干,取出曬干。(每100斤狼毒片,用米醋20~30斤)
【性味】苦辛,平,有毒。
①《本經》:"味辛,平。"
②《別錄》:"有大毒。"
③《藥性論》:"味苦辛,有毒。"
④《本經逢原》:"苦辛,寒,大毒。"
【歸經】《得配本事》:"入手太陰,兼少陰經氣分。"
【功用主治】逐水祛痰,破積殺蟲。治水腫腹脹,痰、食、蟲積,心腹疼痛,慢性氣管炎,咳嗽,氣喘,淋巴結、皮膚、骨、副睪等結核,疥癬,痔瘺。
①《本經》:"主咳逆上氣,破積聚,飲食,寒熱,水氣,惡瘡,鼠瘺疽蝕,蠱毒。"
②《別錄》:"療脅下積癖。"
③《藥性論》:"治痰飲,癥瘕。"
④《滇南本草》:"治胃中年深日久飲食結住,積久稠痰,狀粘如膠。攻蟲積,利水道,下氣,消水腫,吐痰涎。"
⑤《本草通玄》:"主咳逆,治蟲疽,瘰疬,結痰,驅心痛。"
⑥《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下氣殺蟲。治痰飲停留,骨膜發炎,結核頑瘡,酒齄鼻。"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8分;或入丸、散。外用:磨汁涂或研末調敷。
【宜忌】本品有毒,內服宜慎;體弱及孕婦忌服。
①《本草經集注》:"大豆為之使。惡麥句姜。"
②《藥對》:"畏占斯、密陀僧。"
③《本草匯言》:"脾元不足,真氣日乏者,不可妄施。"
④《得配本草》:"畏醋。"
⑤《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孕婦忌用,慢性胃腸潰瘍慎用。"
【選方】①治積聚,心腹脹如故者:狼毒四兩(銼碎,醋拌炒干),附子三兩(炮裂,去皮臍),防葵三兩。上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粥飲下五丸,以利為度。(《圣惠方》狼毒丸)
②治卒心腹癥堅,兩脅下有氣結者:狼毒二兩,旋覆花一兩,附子二兩(炮)。搗篩,蜜和丸如梧子大。服二丸,稍加至三丸。
③治心腹相連脹痛:狼毒二兩,附子半兩。搗篩,蜜丸如梧子大。日一服一丸,二日二丸,三日后服三丸,再一九,至六日,服三丸,自一至三以常服。
④治陰疝,陰丸卒縮入腹,急痛欲死:狼毒四兩,防風二兩,附子三兩(燒)。蜜丸如桐子大,服三丸,日夜三度。(②方以下出《補缺肘后方》)
⑤治水腫:綿大戟細末,每股五分,滾水服。忌鹽一百日,乃瀉去黃水,其腫自消,如瀉不止,冷粥補之。(《滇南本草》)
⑥治一切食積、痰積、蟲積、氣積、痞塊疼痛,胸膈肚腹膨脹,飲食不消,面皮黃瘦,單腹脹:綿大戟為末,米糊為丸。如馬豆子大,每服七丸,滾水送下,以利為度。(《滇南本草》)
⑦治淋巴結結核:一未潰或已潰者:狼毒切片,用水煮爛,除渣取藥液,加熱濃縮成膏,洗凈傷口,外敷。二已潰者拔膿毒:狼毒一斤,蛇蛻八分,花椒一兩,松香五錢。將狼毒煎制成膏,其他藥研成細末,撒入并攪拌均勻。外敷。三愈合淋巴結結核傷口:狼毒一兩,蒲公英根一兩。煎成膏外敷。(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⑧治睪丸結核:狼毒、核桃、白礬各等量。燒存性,共研細末。每日一次,每次一錢三分,開水送服。(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⑨治癘風癩瘡:狼毒,童便浸炒,研末。每早晚各服五分,溫酒下。(《張三豐仙傳方》)
⑩治干癬積年生痂,搔之黃水出,每逢陰雨即癢;狼毒,醋磨涂之。(《圣惠方》)
⑾治久年干疥干癬及一切癩瘡:狼毒(微炒研細末),輕粉減半。和勻,干疥癬癩瘡,搔破搽之;濕者干摻,數次效。(《永類鈐方》)
⑿治臟腑內一切蟲病:川狼毒杵末,每服一大錢,用餳一皂子大,沙糖少許,以水同化,臨臥空腹服之,來日早取下蟲效。(《集效方》)
⒀治外傷出血:綿大戟研末撒于傷口。(《云南中草藥選》)
【臨床應用】①治療皮膚病
取月腺大戟洗凈,剝去老皮,切碎,加水煎煮,直至用手一捻即成粉末為止;然后用紗布過濾,藥液繼續煎煮濃縮至一定粘度,冷后涂布患處,每日或隔日1次。或制成片劑,每片含生藥0.18克,頭5天臨睡前內服1片,第6~10天早晚各1片,以后增至早、中、晚各1片,一療程為20~30天,個別延長至35天,總劑量7~12克。曾用上述稠膏治牛皮癬30例,13例痊愈,16例好轉,1例無效;用片劑治牛皮癬22例,基本痊愈2例,顯著好轉11例,好轉7例,無效2例。稠膏亦用于治療神經性皮炎及慢性濕疹15例,均有較好療效,一般涂藥3~10次即可見效。本品有毒,口服片劑有胃腸道紊亂(如胃納減退、惡心,腸鳴,腹瀉、腹痛等),頭昏痛,乏力,體重減輕等反應,除1例因腹瀉次數較多而終止治療外,其余病例暫停服藥或減少劑量,均自行好轉。另外發現部分病人治療后白細胞及血小板數略有下降,應用維生素B4或B6后均恢復正常。
②治療結核病
先制成狼毒棗,其法取狼毒放入鍋內,加水煎煮,把大棗放入籠屜,約蒸二小時半即成;狼毒與大棗按2:4配制。成人每日3次,開始服狼毒棗每次10粒,視副作用有無,逐漸遞增或減少,每次最多20粒;或第一周每日130克(約30粒),第二周每日225克(約45粒),第3周以后每日300克(約60粒)分三次食后內服,連服三個月為一療程;間隔1~2周,視情況可再給第二療程。曾治療淋巴結結核、骨結核、皮膚結核、副睪結核、結核性角膜炎及肺結核,均有一定療效。30例肺結核服后癥狀改善者22例,體重增加2~23市斤者28例,病灶進步18例,痰菌轉陰9例,血沉下降14例,惡化者僅1例;對其他肺外結核,凡能耐心服用者,均有不同療效。副作用有惡心、頭昏、便溏等。經減量或停藥后即消失。此外,蒸狼毒棗所剩在鍋內的狼毒液經過濾后,用文火濃縮成稀糊狀泥膏,可作局部治療劑,治療皮膚結核、癬疥、各種瞞性皮炎、酒齄鼻、禿瘡及各種頑固性潰瘍等,均有一定效果。
③治療腫瘤
取狼毒1錢放入200毫升水中煮后撈出,再打入雞蛋2只煮熟后吃蛋喝湯。用于治療胃癌、肝癌、肺癌、甲狀腺 *** 狀腺癌等25例,治后癥狀減輕,少數病例可見腫瘤縮小。也可用狼毒與雞血藤、苡米、半枝蓮等制成復方狼毒注射液,每日1次,每次20~40毫升,加入5%葡萄糖液行靜脈滴注;或制成復方狼毒片內服。治療20例晚期胃癌,在術前用藥可以緩解癥狀,為手術治療創造條件;在術后用藥,可以鞏固療效,穩定病情。用藥后一般具有止痛、增進食欲等作用。常見副作用有惡心、嘔吐、頭暈、輕度腹瀉,未發現對肝、腎及神經方面的毒性表現。
④治療慢性氣管炎
取狼毒大戟制成煎劑或丸劑,每次劑量相當于干品0.5克,每日3次,飯后服。治療299例,觀察10天,顯效52例(17.39%),好轉170例(56.86%);具有較好的平喘、化痰及鎮咳、消炎作用,尤以平喘作用顯著;多數服藥后1、2夭自覺出氣省勁,痰易咯出,5天后咳嗽次數和痰量減少,食欲明顯增加。但副作用較大,病人服水劑30分鐘后即出現胃不適,口腔咽部發麻,頭昏惡心,或腹瀉、腹痛,停藥后3~24小時,可自行好轉;丸劑均有腹瀉癥狀,對久熱傷津、咽干舌燥、聲啞、嘔吐、惡心者不宜用。用上述的狼毒棗也可治療本病,每次服3~5個,每日3次,副作用較水劑或丸劑明顯減少。對278例觀察1個月,基本治愈21例,占7.6%,顯效119例,占42.8%,僅個別有輕微口干,極個別有輕微肝功能改變。
【名家論述】《本經逢原(yuan)》:"狼毒大毒,非恒用(yong)之(zhi)品(pin)。《本經》主咳(ke)逆上氣,惟質實氣壯暴咳(ke)者宜(yi)之(zhi)。"

提醒您:狼毒 此中(zhong)草藥來源(yuan)于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

本(ben)文地址(zhi)://n85e38t.cn/pianfang/28684.html.

聲明: 我(wo)們(men)致(zhi)力(li)于(yu)保護作者(zhe)版權,注(zhu)重(zhong)分享(xiang),被刊用文(wen)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chu)處,未能(neng)及時(shi)(shi)與作者(zhe)取(qu)得聯(lian)系,或(huo)有(you)版權異議的(de)(de)(de),請(qing)聯(lian)系管理(li)(li)員(yuan),我(wo)們(men)會立(li)即(ji)處理(li)(li),本站部分文(wen)字與圖(tu)片資源來自于(yu)網絡,轉載是(shi)出(chu)于(yu)傳遞(di)更多(duo)信(xin)息之(zhi)目的(de)(de)(de),若有(you)來源標注(zhu)錯誤(wu)或(huo)侵(qin)犯了您的(de)(de)(de)合法權益,請(qing)立(li)即(ji)通知(zhi)我(wo)們(men)(管理(li)(li)員(yuan)郵箱:),情況屬實,我(wo)們(men)會第(di)一(yi)時(shi)(shi)間(jian)予以刪除,并同時(shi)(shi)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pian):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