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中醫基礎常識 >> 偏方秘方

除濕蠲痛湯

中醫世(shi)家 2023-05-05 07:03:48

除(chu)濕蠲痛湯

《證治準繩·類方)卷四:除濕蠲痛湯

別名 : 除(chu)熱蠲痛湯(《金匱翼》卷(juan)六)、除(chu)濕捐(juan)痹湯(《雜(za)病源(yuan)流犀(xi)燭(zhu)》卷(juan)十三)。

處方 : 蒼術(shu)(米泔浸,炒)6克(ke)(ke) 羌活 茯苓(ling) 澤瀉 白術(shu)各4.5克(ke)(ke) 陳皮3克(ke)(ke) 甘草1.2克(ke)(ke)

功能主治 : 主風濕外客,周身骨節(jie)沉重酸痛,天陰即發。

用法用量 : 用水400毫(hao)升(sheng),煎至320毫(hao)升(sheng),入(ru)姜汁、竹瀝各20~30毫(hao)升(sheng)同服。上肢痛,加(jia)桂枝(zhi)、威靈仙、桔梗;下肢痛,加(jia)防(fang)己、木通、黃柏,牛膝(xi)。

摘錄 : 《證治(zhi)準繩·類方(fang))卷四

《準繩·類方》卷四:除濕蠲痛湯

別名 : 除(chu)熱蠲(juan)痛湯(tang)、除(chu)濕捐痹湯(tang)、除(chu)濕蠲(juan)痹湯(tang)

處方 : 蒼術(米泔浸,炒(chao))2錢(qian),羌活1錢(qian)半(ban)(ban),茯苓1錢(qian)半(ban)(ban),澤瀉1錢(qian)半(ban)(ban),白術1錢(qian)半(ban)(ban),陳皮1錢(qian),甘草4分。

功能主治 : 痹癥(zheng),濕邪偏重(zhong),身(shen)體沉(chen)重(zhong)酸痛,天陰加重(zhong)或發(fa)作。風濕痛痹。

用法用量 : 除(chu)熱蠲痛湯(tang)(《金(jin)匱(kui)翼》卷六)、除(chu)濕捐痹湯(tang)(《雜(za)病源流犀燭》卷十三)、除(chu)濕蠲痹湯(tang)(《類證(zheng)治裁》卷五(wu))。按:《靈驗(yan)良(liang)方匯編》有威(wei)靈仙、桂枝(zhi)。在(zai)上痛,加桂枝(zhi)、威(wei)靈仙、桔梗;在(zai)下(xia)痛,加防己、木通、黃柏、牛(niu)膝。

摘錄 : 《準繩·類方》卷四

《便覽》卷一:除濕蠲痛湯

處方 : 蒼術1錢(qian)5分,羌活1錢(qian),茯苓1錢(qian),澤(ze)瀉1錢(qian),白術1錢(qian),陳(chen)皮8分,防己(ji)7分,木通7分,黃柏(鹽酒炒)7分,牛膝(xi)(酒焙)8分,檳(bin)榔5分,大腹皮(酒洗)5分,甘草3分。

功能主治 : 中濕。

用法用量 : 上水2鐘(zhong),煎至1鐘(zhong),臨服入姜汁(zhi)3茶匙。

摘錄 : 《便覽》卷一

《濟陽綱目》卷七十八:除濕蠲痛湯

處方 : 羌活1錢,蒼術1錢,當歸8分(fen)(fen)(fen),川(chuan)芎8分(fen)(fen)(fen),白芷8分(fen)(fen)(fen),防己(ji)8分(fen)(fen)(fen),黃(huang)柏(bo)8分(fen)(fen)(fen),南星8分(fen)(fen)(fen),威靈仙6分(fen)(fen)(fen),紅花(hua)6分(fen)(fen)(fen),桂枝5分(fen)(fen)(fen)。

功能主治 : 濕熱流(liu)注經(jing)絡(luo),四肢百節流(liu)布(bu)走痛,紅腫或(huo)死血。

用法用量 : 加生姜3片,水煎,食(shi)遠服。

摘錄 : 《濟(ji)陽(yang)綱目(mu)》卷七十八

很多(duo)人不選擇中(zhong)醫治療痛風是(shi)為什么?

那是因為他們不了解

痛風在我(wo)國(guo)的患病率為(wei)(wei)3%左右,呈(cheng)上升趨勢(shi);患者平均年(nian)齡為(wei)(wei)45歲左右,呈(cheng)年(nian)輕化(hua)趨勢(shi);男(nan)女(nv)(nv)比例約(yue)為(wei)(wei)9:1;超過50%的患者為(wei)(wei)超重或肥(fei)胖。男(nan)性患者發病主(zhu)要(yao)(yao)誘(you)(you)因為(wei)(wei):飲酒(26%)、高嘌(piao)呤飲食(23%)、劇(ju)烈(lie)運(yun)動(6%)等;女(nv)(nv)性患者發病主(zhu)要(yao)(yao)誘(you)(you)因為(wei)(wei):高嘌(piao)呤飲食(17%)、突(tu)然受冷(11%)、劇(ju)烈(lie)運(yun)動(10%)。

西醫闡述

痛風由單鈉尿酸鹽沉積晶體(ti)所(suo)(suo)致的關(guan)節病,與(yu)嘌呤代(dai)謝紊亂(luan)、尿酸排泄(xie)減少所(suo)(suo)致的高(gao)尿酸血(xue)癥(zheng)(zheng)相關(guan)。至于(yu)人(ren)體(ti)為(wei)何出現(xian)嘌呤代(dai)謝紊亂(luan)、高(gao)尿酸血(xue)癥(zheng)(zheng),西醫尚無法解釋,所(suo)(suo)以亦無法治愈。

西(xi)醫(yi)認定與遺傳相關,但這無法解(jie)釋我國是(shi)在(zai)2000年(nian)后、日(ri)本(ben)是(shi)在(zai)1980年(nian)后痛風患病率大幅提升的現象。

癥狀

以大趾(zhi)(zhi)、跖趾(zhi)(zhi)關(guan)節(jie)、足背、足跟、踝、指、腕等(deng)小(xiao)關(guan)節(jie)腫脹,劇痛(tong)甚至痛(tong)不可(ke)忍,屈伸(shen)不利,反復發作,關(guan)節(jie)畸形等(deng)為主要(yao)癥狀(zhuang)。亦稱痛(tong)痹、歷(li)節(jie)、白(bai)(bai)虎(hu)(hu)歷(li)節(jie)、風(feng)痹、白(bai)(bai)虎(hu)(hu)風(feng)。

病因病機

或因身大熱(re),又突受風、或寒、或濕,熱(re)血得寒,凝澀(se)于四肢經絡(luo)所致;

或因飲食(shi)(shi)不節,過食(shi)(shi)生冷、膏粱(liang)厚味(wei)、暴飲暴食(shi)(shi),勞傷脾胃;或因思慮傷脾;或因情志不遂,肝郁犯脾;氣(qi)血(xue)虧損,濕痰陰火,流滯四肢經(jing)絡所致;

或(huo)因風、寒、濕氣(qi),乘虛襲于(yu)經絡,而(er)致(zhi)氣(qi)血(xue)凝滯(zhi)于(yu)四肢(zhi)經絡。

綜上所述,現代人痛(tong)風發病率(lv)逐年(nian)提升的原因,包括(kuo):

炎熱夏季,渾身(shen)熱汗由室(shi)外進入低溫空調房;

嚴(yan)寒(han)(han)冬季(ji),衣(yi)衫單薄由高溫空調房出到室外寒(han)(han)濕環境;

吃著(zhu)火(huo)鍋渾身(shen)冒汗,吹著(zhu)低溫空調(diao);

食(shi)用冰鎮(zhen)啤酒、飲料、水果;

一年四季過食水果;

冬春季節,飲用常溫礦泉水;

以上都是在生(sheng)活(huo)水平提升(sheng)后,人們養成的(de)飲食、生(sheng)活(huo)弊習(xi)。

中醫辨證

濕熱(re)蘊結證:下肢小關節猝(cu)然紅腫熱(re)痛、拒按,觸(chu)之局部(bu)灼熱(re),得涼(liang)則(ze)舒(shu),伴(ban)發熱(re)口渴,心煩不安(an),尿黃(huang),舌(she)紅,苔(tai)黃(huang)膩,脈滑數;

瘀熱(re)阻滯證:關節紅腫刺痛,局部腫脹變形(xing),屈(qu)伸不(bu)利,肌膚(fu)色紫(zi)暗(an),按之稍硬,病灶周圍或有(you)塊瘰硬結,伴肌膚(fu)干燥,皮(pi)色暗(an)黧,舌紫(zi)暗(an)或有(you)瘀斑,苔薄黃,脈細(xi)澀或沉弦;

痰濁阻滯(zhi)證(zheng):關節(jie)腫(zhong)脹,甚(shen)則(ze)關節(jie)周圍漫腫(zhong),局部酸麻疼痛,或塊瘰硬結不紅,伴頭暈目(mu)眩,面浮足腫(zhong),胸脘痞悶,舌胖質暗(an),苔白膩(ni),脈(mo)緩或弦滑;

肝(gan)腎(shen)陰(yin)虛證:病久屢發,關(guan)節痛如被杖,局(ju)部關(guan)節變形,晝輕夜重,伴肌膚(fu)麻木不仁,步履艱難,筋(jin)脈拘急,屈伸不利(li),頭暈(yun)耳鳴,顴(quan)紅(hong)(hong)口(kou)干,舌紅(hong)(hong),少苔,脈弦細(xi)或細(xi)數。

治療方案

濕(shi)熱(re)蘊結(jie)證(zheng):治宜清熱(re)利濕(shi),消(xiao)腫通絡,參(can)考(kao)方劑:二妙丸、三妙丸、四妙丸、犀角湯、當歸拈(nian)痛湯等加(jia)減;

瘀(yu)熱(re)阻滯證(zheng):治宜(yi)活血(xue)消腫,清(qing)熱(re)涼(liang)血(xue),參考方劑:加味四物(wu)湯(tang)、犀角湯(tang)等(deng)加減(jian);

痰(tan)濁阻滯證:治宜健脾利(li)濕,消腫利(li)尿(niao),參考方劑:除濕蠲痹湯(tang)、倉公當歸(gui)湯(tang)、桂枝芍藥知母湯(tang)等加減(jian);

肝腎陰虛(xu)證:治宜滋(zi)補肝腎,養血(xue)舒筋,參考方劑(ji):天(tian)麻丸(wan)、左歸飲、六味地黃丸(wan)、烏雞(ji)白鳳丸(wan)等加(jia)減。

古人闡述

《格致余論(lun)(lun)·痛(tong)風(feng)論(lun)(lun)》:“彼痛(tong)風(feng)者(zhe),大率因血(xue)(xue)受熱,已自沸騰,其后(hou)或(huo)(huo)涉(she)冷水(shui),或(huo)(huo)立濕地,或(huo)(huo)扇取(qu)涼,或(huo)(huo)臥(wo)當風(feng),寒涼外搏,熱血(xue)(xue)得寒,汗濁凝澀,所以作痛(tong),夜則痛(tong)甚,行(xing)于陰也。”

《醫學準繩六要》:“痛風,即《黃帝內(nei)經素問(wen)》痛痹……古(gu)云三氣合而為痹。今人多內(nei)傷(shang),氣血虧(kui)損,濕痰(tan)陰火,流(liu)滯(zhi)經絡,或在四(si)肢,或客(ke)腰背,痛不可當,一名(ming)白虎歷節風是也。”

《張(zhang)氏醫通·痛(tong)風(feng)(feng)》:“痛(tong)風(feng)(feng)一證,《黃帝內(nei)(nei)經靈(ling)樞》謂之賊風(feng)(feng),《黃帝內(nei)(nei)經素問》謂之痹,《金匱要略方論》名曰歷(li)節,后世更名白虎歷(li)節。多因(yin)風(feng)(feng)寒濕(shi)氣,乘虛襲于經絡,氣血凝滯所致。”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二》:“夫白虎(hu)風病者(zhe),是風寒暑(shu)濕之(zhi)毒,因虛所起,將(jiang)攝(she)失理,受此風邪,經(jing)脈(mo)結滯,血氣不行,畜于骨(gu)(gu)節之(zhi)間(jian),或在四肢,肉色不變,其疾晝靜而夜發,即(ji)徹骨(gu)(gu)髓酸(suan)疼,其痛如虎(hu)之(zhi)嚙,故名(ming)曰白虎(hu)風病也。”

《圣(sheng)濟總錄·卷十(shi)》:“歷節(jie)風者(zhe),由血(xue)氣衰弱,為風寒(han)所侵(qin),血(xue)氣凝澀,不得流通關節(jie),諸筋無(wu)以滋養(yang),真(zhen)邪相薄,所歷之節(jie),悉皆疼痛(tong),故為歷節(jie)風也。痛(tong)甚則(ze)使(shi)人(ren)短(duan)氣汗(han)出,肢節(jie)不可屈伸。”

《諸病(bing)源候(hou)(hou)論·風(feng)病(bing)諸候(hou)(hou)》:“歷(li)節風(feng)之狀,短氣自汗出,歷(li)節疼痛不可忍,屈伸不得(de)是也。”

《醫略六書·痛風》:“輕則(ze)(ze)骨節疼痛,走(zou)注四肢,難以轉側,肢節或(huo)(huo)紅或(huo)(huo)腫;甚則(ze)(ze)遍體瘰塊,或(huo)(huo)腫如匏(pao),或(huo)(huo)痛如掣,晝靜夜劇。”

《丹溪心(xin)法》:“痛風,四肢百節走痛是也。他方謂之白虎歷節風證。”

得(de)了(le)坐(zuo)骨(gu)神經痛(tong),沒(mei)辦法,要去醫院治療了(le),是看什(shen)么(me)科呢?

坐骨神經痛看什么科
坐骨神經痛主要是看神經內科,也沒有什么很好的方法.你看看中醫或者找尋一下民間方子,有些很好的方子還是有效果的幫助,提供合理化指導意見,
坐骨神經痛是指坐骨神經病變,沿坐骨神經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側和足外側發生的疼痛癥狀群.坐骨神經是支配下肢的主要神經干.坐骨神經痛是指坐骨神經通路及其分布區域內(臀部,大腿后側,小腿后外側和腳的外側面)的疼痛.本病分為原發與繼發兩種,以繼發多見.繼發性坐骨神經痛主要是由于其鄰近結構的病變所引起,特別是腰椎間盤脫出癥,以及腰椎肥大性脊柱炎,腰椎結核等,引起根性坐骨神經痛.
中醫治療坐骨神經痛:
(一)
【辨證】寒濕閉阻。
【治法】散寒除濕,通痹止痛。
【方名】蠲痹鎮痛湯。
【組成】制川烏10克,制草烏10克,細辛6克,牛膝15克,蒼術12克,防己12克,制乳香10克,制沒藥10克,川芎15克,桂枝12克,甘草6克。
(二)
【辨證】風寒濕邪凝滯,經絡瘀阻。
【治法】祛風除濕,散寒止痛。
【方名】皂獨附姜湯。
【組成】皂刺30克,獨活9克,附子9克,肉桂6克,姜黃15克,蒼術15克,薏仁30克,防己9克。
(三)
【辨證】風寒濕邪阻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筋脈失養。
【治法】舒筋活絡,行血止痛。
【方名】舒筋活絡飲。
【組成】獨活15克,靈仙12克,千年健10克,杜仲12克,牛膝15克,續斷12克,木瓜10克,雞血藤30克,紅花9克,當歸12克,川芎9克,地龍10克。
個(ge)人覺得(de)上(shang)(shang)述中藥(yao)(yao)方式還(huan)是可行的.但是我對中藥(yao)(yao)方面,不(bu)是特別了解(jie)(jie).而且覺得(de)有點麻(ma)煩(fan).很(hen)多東(dong)西我根本就(jiu)不(bu)知為何物(wu).目前好(hao)像風(feng)評(ping)比較好(hao)的解(jie)(jie)決骨(gu)痛的產品的就(jiu)是嘬藤(teng)灸. 藥(yao)(yao)物(wu)成份透(tou)過表皮逐(zhu)漸(jian)滲透(tou)至(zhi)骨(gu)關節(jie)深層,人體(ti)骨(gu)質神(shen)經復(fu)(fu)(fu)雜,致(zhi)病(bing)因(yin)素極多,一(yi)般藥(yao)(yao)物(wu)只能治(zhi)其(qi)一(yi),不(bu)治(zhi)其(qi)二(er),這是風(feng)濕(shi)(shi)、骨(gu)病(bing)久治(zhi)不(bu)愈(yu)、反(fan)復(fu)(fu)(fu)發(fa)作的根本原因(yin)。嘬藤(teng)灸采用五位一(yi)體(ti)療法,深層、全面治(zhi)療,是世界(jie)上(shang)(shang)唯一(yi)一(yi)個(ge)特效(xiao)治(zhi)療風(feng)濕(shi)(shi)、骨(gu)病(bing)的生(sheng)物(wu)新藥(yao)(yao),它能快(kuai)速穿(chuan)透(tou)骨(gu)質組織結構,徹(che)底清除深層的致(zhi)病(bing)因(yin)子,溫經活絡、祛風(feng)散(san)寒,溶解(jie)(jie)突出和增生(sheng)的骨(gu)質,使風(feng)濕(shi)(shi)、骨(gu)病(bing)徹(che)底康復(fu)(fu)(fu),不(bu)再反(fan)復(fu)(fu)(fu)發(fa)作。

坐骨神經(jing)疼藥(yao)方有哪些

坐骨神經痛藥方 (一)
【辨證】寒濕閉阻。
【治法】散寒除濕,通痹止痛。
【方名】蠲痹鎮痛湯。
【組成】制川烏10克,制草烏10克,細辛6克,牛膝15克,蒼術12克,防己12克,制乳香10克,制沒藥10克,川芎15克,桂枝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周天寒方。
(二)
【辨證】風寒濕邪凝滯,經絡瘀阻。
【治法】祛風除濕,散寒止痛。
【方名】皂獨附姜湯。
【組成】皂刺30克,獨活9克,附子9克,肉桂6克,姜黃15克,蒼術15克,薏仁30克,防己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呂廣振方。
(三)
【辨證】風寒濕邪阻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筋脈失養。
【治法】舒筋活絡,行血止痛。
【方名】舒筋活絡飲。
【組成】獨活15克,靈仙12克,千年健10克,杜仲12克,牛膝15克,續斷12克,木瓜10克,雞血藤30克,紅花9克,當歸12克,川芎9克,地龍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曾沖方。
(四)
【辨證】風寒濕氣侵入肌膚,流注經絡,濕凝為痰,痰瘀互結,閉塞遂道,營衛失其流暢。
【治法】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滌痰通絡。
【方名】通經止痛湯。
【組成】制南星10克,白芷10克,黃柏10克,川芎10克,紅花10克,羌活10克,威靈仙25克,蒼術15克,桃仁15克,防己15克,元胡15克,獨活15克,龍膽草6克,神曲12克,桂枝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3天為1療程。
【出處】李治方方。
(五)
【辨證】寒濕阻絡。
【治法】通陽開痹,驅濕逐寒。
【方名】驅痹湯。
【組成】細辛6-12克,制草烏6-12克,制川烏6-12克,麻黃15克,牛膝20克,木瓜20克,乳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細辛、制川草烏的藥量即先從小量開始,逐漸增量。
【出處】李述文方。
(六)
【辨證】風寒侵襲,脈絡阻滯。
【治法】祛風散寒,活血通絡。
【方名】蛇蝎湯。
【組成】烏梢蛇10克,炒地龍10克,僵蠶10克,桂枝10克,川芎10克,甘草10克,全蝎6克,制川烏6克,制草烏6克,蜈蚣4克。
【用法】川、草烏先煎半小時以減少毒性,后入他藥,取藥液300毫升,每日1劑。
【出處】王健民方。
(七)
【辨證】陽虛氣弱,寒濕阻滯經脈,氣血運行不利。
【治法】溫陽益氣,散寒祛濕,和血通絡。
【方名】薏苡附子散合芍藥甘草加味。
【組成】薏苡仁70克,制附子25克(先煎),炙甘草30克,赤芍20克,黃芪30克,黨參20克,當歸15克,卷柏12克,木通10克,秦艽18克,海風藤10克,雞血藤12克,乳香10克,沒藥10克,牛膝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程廣里方。
(八)
【辨證】寒熱瘀阻。
【治法】散寒祛濕,舒筋活絡。
【方名】坐骨神經Ⅰ號方加味。
【組成】川牛膝60-120克,黃柏9-12克,生苡仁30-40克,川芎10-12克,木瓜12-18克,細辛4-6克,蒼術10-15克,獨活10-15克,土鱉蟲10-15克,桑寄生30克,淫羊藿30克,雞血藤30克,伸筋草30克,赤芍15克,白芍15克,生地15克,熟地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宋新家方。
(九)
【辨證】氣血兩虛,寒濕痹阻。
【治法】益氣活血,舒筋止痛。
【方名】坐骨丸。
【組成】黨參60克,當歸60克,木瓜60克,延胡索60克,甘草60克,續斷90克,全蝎30克,落得打30克,甘松30克,蜈蚣20條,蜂房2只。
【用法】研末煉蜜為丸,每服6克,日服3次。
【出處】章次公方。
(十)
【辨證】寒濕之邪侵襲,氣血流行不暢。
【治法】溫經通絡,祛風散寒。
【方名】痛痹湯。
【組成】烏蛇20克,延胡索10克,申姜10克,雞血藤25克,牛膝15克,丹參15克,當歸15克,白芍15克,炙甘草15克,乳香7.5克,沒藥7.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石正仿方。
(十一)
【辨證】風寒濕痹,阻滯經絡。
【治法】除濕散寒,溫通經脈。
【方名】新方桂枝湯。
【組成】桂枝30-60克,白芍15-30克,生姜3-5片,甘草5-6克,大棗5-10枚,北黃芪15-30克,當歸10-15克,川牛膝10-15克,獨活10-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劉志斌方。
(十二)
【辨證】風寒濕邪,阻閉經絡。
【治法】散寒利濕,驅風通絡。
【方名】當歸回逆湯。
【組成】全當歸15克,嫩桂枝10克,酒杭芍10克,北細辛3克,小木通10克,川牛膝12克,香獨活10克,宣木瓜10克,生甘草3克,干地龍10克,全蝎5克,川蜈蚣3條,防己10克,川斷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曾紹裘方。
(十三)
【辨證】寒濕之邪,內傳經絡,氣血瘀阻,經遂不通。
【治法】祛濕散寒,溫通經脈,化瘀止痛。
【方名】加味桂烏湯。
【組成】桂枝12克,白芍30克,丹參30克,制川烏9克,炙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祝漢臣方。
(十四)
【辨證】寒凝氣滯,瘀阻經脈。
【治法】溫陽散寒,化瘀通絡。
【方名】加減陽和湯。
【組成】麻黃10克,熟地20克,油桂5克,白芥子15克,焦白術15克,鹿角霜50克,玄胡25克,桃仁15克,赤芍15克,茯苓15克,生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尚爾壽方。
(十五)
【辨證】瘀血阻絡,寒濕閉阻
【治法】活血化瘀,散寒除濕
【方名】全龍湯
【組成】羌活10克,獨活10克,全蝎15克,川芎15克,乳香10克,沒藥10克,地龍15克,秦艽10克,山藥10克,白芍10克,桂枝10克,炙甘草10克等
【用法(fa)】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本文地址://n85e38t.cn/pianfang/27562.html.

聲明: 我(wo)們(men)致力(li)于(yu)(yu)保護(hu)作者版權,注重分享(xiang),被刊用文(wen)(wen)章因無法核實(shi)真實(shi)出處(chu)(chu),未能及時與(yu)作者取(qu)得聯(lian)系,或有(you)版權異議(yi)的,請聯(lian)系管(guan)理員,我(wo)們(men)會立(li)即處(chu)(chu)理,本站部分文(wen)(wen)字與(yu)圖(tu)片(pian)資源(yuan)來(lai)(lai)自于(yu)(yu)網絡(luo),轉載是出于(yu)(yu)傳遞更多信息之(zhi)目(mu)的,若(ruo)有(you)來(lai)(lai)源(yuan)標注錯誤或侵犯(fan)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li)即通知(zhi)我(wo)們(men)(管(guan)理員郵箱:),情(qing)況屬實(shi),我(wo)們(men)會第一時間(jian)予(yu)以(yi)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xie)謝(xie)!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