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中醫基礎常識 >> 偏方秘方

柴胡桑白皮湯

中醫世家 2023-05-03 18:34:52

柴胡(hu)桑白皮湯

處方 : 柴胡(去苗)1兩(liang)(liang)半(ban)(ban)(ban),桑根白皮(pi)(pi)1兩(liang)(liang)半(ban)(ban)(ban),天雄(炮裂(lie),去皮(pi)(pi)臍)1兩(liang)(liang)半(ban)(ban)(ban),羌(qiang)活(去蘆頭(tou))1兩(liang)(liang)半(ban)(ban)(ban),枳殼(去瓤,麩炒(chao))1兩(liang)(liang)半(ban)(ban)(ban),大腹(連皮(pi)(pi),銼)1兩(liang)(liang)半(ban)(ban)(ban),黃(huang)連(去須)1兩(liang)(liang),當歸(切(qie),焙)1兩(liang)(liang),麻黃(huang)(去根節)1兩(liang)(liang),桂(gui)(去粗皮(pi)(pi))1兩(liang)(liang),甘(gan)草(炙,銼)1兩(liang)(liang),白梅(mei)(拍碎)4枚,黃(huang)芩(去黑心)半(ban)(ban)(ban)兩(liang)(liang),旋覆花(hua)(微炒(chao))半(ban)(ban)(ban)兩(liang)(liang)。

制法 :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咳(ke)嗽(sou),上氣促急,心躁(zao)寒熱,四肢(zhi)煩疼,夜間甚者。

用法用量 : 每(mei)服5錢匕,水1盞(zhan)半(ban),加生(sheng)姜3片(pian),同煎至(zhi)8分,去滓溫(wen)服。

摘錄 : 《圣濟總錄》卷(juan)六十六

醫生在(zai)線(xian)問答

根治鼻竇炎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少則三,五年。
中藥內外合治急慢性鼻竇炎(這些是我多年收集的資料,看看或許對你有用)
近年來,我們采用中藥內服與外用結合治療急慢性鼻竇炎50例,療效滿意,介紹如下。
1臨床資料:本組50例患者中,男21例,女29例;年齡12~49歲;病程5天~3年。其中上頜竇炎28例,額竇炎12例,篩竇炎10例。癥狀均有鼻塞、流黃濁涕、頭痛,或有畏寒、發熱、惡心等癥狀。五官科檢查:鼻粘膜充血水腫,鼻腔內有膿性分泌物。
X線攝片:竇腔密度增高,急性期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升高。診斷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
2治療方法:內服蒼耳菊花飲。
藥物組成:金銀花、蒼耳子、川芎各15g,菊花、蔓荊子各10g,黃芩12g,細辛3g,薄荷、甘草各6g。慢性者去金銀花、黃芩,加黃芪30g,當歸15g。用法:水煎服,每天1劑,早、晚分服。6劑為1療程。
外用細辛辛夷散。藥物組成:細辛、辛夷各等份,研極細末。用法:少許吹鼻腔,每天3~6次。
3治療結果
急性者1個療程,慢性者2個療程。治愈(癥狀消失,X線鼻竇攝片無異常)41例,好轉(癥狀明顯改善,鼻腔檢查粘膜充血腫脹減輕,X線鼻竇攝片明顯改善)8例,無效(服藥中斷)1例。全部病例隨訪1~10年,治療后多年未發者21例。
4體會
急、慢性鼻竇炎多繼發于外感之后,由鼻粘膜炎蔓延至鼻竇內粘膜,亦可繼發于變態反應性鼻炎等,屬中醫學鼻淵范疇。其病因病機多為感受風熱之邪或風寒之邪入里化熱。熱毒、濁涕阻閉鼻竅而成。慢性者由于脾肺虛弱,肺氣不足,衛外不固,不能抗御外邪、易感受風熱、風寒之邪。脾虛運化失職,痰濁停聚,滯留鼻竅,腐蝕鼻竇肌膜而成“鼻淵”。方中蒼耳子散風通竅,兼能止頭痛,為治鼻淵要藥。金銀花、黃芩清熱解毒,川芎上行頭目,活血散瘀,行氣止痛,細辛性善走竄,能宣通鼻竅,祛風止痛以解鼻淵之鼻塞頭痛之癥;菊花、薄荷、蔓荊子清頭目以止痛;甘草調和諸藥。慢性者去金銀花、黃芩,加黃芪、當歸補氣血,助正氣以驅邪外出。細辛辛夷散外吹鼻腔,宣通鼻竅,使濁涕易于流出。內外結合,相輔相成,收效迅捷。
另一治鼻竇炎祖傳方(18位):金銀花15g 夏枯草 15g 桔梗15g 藿香20g 白芷10g 菊花10g 赤芍 10g 川芎 10g 蒼耳子10g 防豐10g(炒)辛夷10g(另包) 苡仁30g 蒲公英30g 升麻15g 甘草10g 當歸15g 黃芪30g 丹參20g(中江收集)
①鼻淵舒口服液:含黃芪、細辛、辛夷花、蒼耳子、白芷、川芎、柴胡、薄荷、黃芩、梔子等。口服,每次10毫升,每日2-3次。
治療鼻竇炎的簡單小驗方
金銀花、夏枯草、桔梗各15克,霍香15-20克,白芷、菊花、赤芍、川芎、蒼耳子、炒防風、辛夷花各10克,生苡仁、蒲公英各30克,升麻10-15克,生甘草6-9克。氣虛加黃芪30-60克;血虛加當歸10-15克,丹參20-30克。水煎服,每日1劑,一般7-10劑,癥狀明顯減輕,20劑左右可愈。(39.NET)(1/24/2007)
“鼻竇炎”的問題
鼻竇炎(sinusitis)是較為常見的疾病,以上頜竇炎的發病率最高,其次是篩竇炎、額竇炎和蝶竇炎。如所有鼻竇受累則稱為全鼻竇炎(pansinusitis)。本病多由鼻源性細菌感染引起,偶為牙源性或血源性細菌感染。除病原菌的類型和毒力外,全身抵抗力降低、氣壓改變、鼻竇通氣引流阻礙等,在鼻竇炎的發病中亦有重要作用。
以下給你介紹幾則成功治療“鼻竇炎”的食療藥膳:
1)將青苔涮洗干凈,用紗布包好,備用。使用時將青苔塞入鼻腔,十余小時更換新鮮青苔。若雙側鼻竇炎者應兩側交替使用。此方消炎排膿。
2)用小花生米7粒。將小花生米放干凈的白鐵罐內,上糊紙封嚴,紙上開一小孔。將罐放火爐上,俟冒煙以煙熏鼻孔,煙盡為止。每日1次,1個月可愈。此方消炎抑菌。
3)取大蒜搗汁,加甘油2倍。先用鹽水洗鼻后,拭干。以棉球蘸藥塞于鼻內,如無甘油,可用蜂蜜取代。此方消炎殺菌。
4)用老刀豆(連皮帶子)。焙干研末,每日9克,酒水調服,連服3天。此方治療副鼻竇炎。
5)取蜂巢1片,經常嚼食之,嚼10分鐘左右吐渣,1日3次。此方治療過敏性鼻炎、鼻竇炎。
6)用苦葫蘆子30克,搗碎并置于干凈瓶中,以150毫升好酒浸之,1周后開封,去渣備用。用時取少許滴入鼻中,每日4次。主治:鼻塞、眼目昏痛。
7)取芝麻油適量,每側鼻腔滴2滴,每日2次。主治:萎縮性鼻炎。
8)用老干絲瓜2條,燒滅為末。每次服15克,每日早晨用開水送服。主治鼻竇炎、副鼻竇炎等癥。
愛心提示:以上介紹用方,請務必咨詢當地正規中醫醫院,結合自身生理特點和不同的病理變化,辨證選擇使用。
另一驗方:鼻炎(包括過敏性、痿縮性和鼻竇炎):先用大蒜3~5瓣,去皮浸在一瓶陳醋內,過二曰后,再用新紅磚一塊,放火上燒燙取下,將兩湯匙醋倒在熱磚上,此時有大股熱氣上冒,患者用鼻吸其熱氣,一曰兩次,連用7天,清熱消炎,解毒通竅,治各類鼻炎,有特效。
慢性鼻竇炎
黃芩、連翹、赤芍、白芷各 12克 ,桑白皮 15克 ,梔子、桔梗、薄荷、荊芥穗、蒼耳子、辛夷各 10克 ,甘草 6克。兒童減量。隨癥加減 ,1日 1劑水煎服 ;10劑為 1療程。運用本法共收治 108例。結果 :治愈 24例 ,顯效 57例 ,好轉 21例 ,無效 6例。
(1)麻黃、辛夷、甘草、茶葉各等量,水煎后過濾,每日3次點鼻。適于慢性鼻竇炎者。 (2)魚腦石粉9克,辛夷6克,細辛3克,冰片O.9克,共研細末,每日3次吹鼻。適于慢性鼻竇炎者。 (3)麥門冬、石豪各5克,知母、黃芩、梔子、百合各2克,辛夷、枇杷葉各2克,升麻l克。每日2次水煎服。適于慢性鼻竇炎者,療效理想。
下面介紹幾則成功治愈“慢性鼻竇炎”的中藥偏方:1)清熱祛毒方 蒼耳子,辛夷,白芷,細辛,藁本,金銀花,蒲公英,薄荷,甘草,川芎等。每日1劑,水煎2次,飯后服用,7劑為1療程。主治散濕清熱祛邪毒,慢性鼻竇炎。濕重加用薏苡仁、澤瀉等;熱重加用生石膏等。2)鼻炎愈煎劑 辛夷花(布包)、白芷、連翹,魚腥草,桔梗,川芎、薄荷等。水煎3次,合并煎液濃縮成450毫升,裝瓶備用;每日飯后1小時口服30毫升,1日3次。20日為1療程。主治益氣固本,祛風散熱,化濁開竅,慢性鼻竇炎。病久脾肺氣虛者加黃芪,當歸等;流清涕偏風寒者加荊芥穗,細辛等;流黃稠膿涕多偏風熱者加黃芩等。 3)疏風通竅方 柴胡,連翹,川芎,黃芩,薄荷,夏枯草,蒼耳子,辛夷等。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用。10日為1療程。主治疏風散熱,祛邪通竅,慢性鼻竇炎。 4)清熱通竅方 桔梗,黃芩,蒼耳子散(蒼耳子、辛夷、白芷、薄荷)等。水煎服,每日1劑。3周為1療程。膿消鼻塞改用“慢性鼻炎湯”:蒼耳子、白芷、葛根、麥冬、藁本、黃芩、薄荷。主治清熱通竅,小兒慢性鼻竇炎。
中藥治“鼻淵”
慢性化膿性上頜竇炎是臨床常見病之一。其主要表現為:鼻塞、流膿濁涕。齒源性上頜竇炎,因多為厭氧菌感染,鼻涕常有腐臭味,有的患者還伴有反復咽痛、頭痛記憶力減退等癥狀。由于鼻竇粘膜炎癥常累及骨膜及骨質,若不即時治療,甚至可并發上頜骨骨髓炎等。由于竇口狹窄,不利排泄以及過敏性體質等因素,常使本病反復發作,遷延難愈。
中醫學認為,本病屬祖國醫學“鼻淵”范疇。多因患者機體抵抗力下降,衛外不固,邪毒入肺經而化熱,使肺熱熾盛,或濕熱內生郁困脾胃,使之運化失常,致清氣不升,濁陰不降。肺脾胃濕熱循經上蒸竇竅,灼傷氣血而化為膿涕,久病入絡,使鼻竅肌膜、骨質敗壞。治療應以清熱解毒利濕,破堅排膿通竅為大法。筆者自擬鼻淵靈湯臨床治療62例,療效顯著。
基本方藥組成:蒲公英、連翹各20克,升麻、藿香、辛夷花、射干、白芷、露蜂房、皂刺、穿山甲、前胡、葛根、甘草各10克。鼻塞重者加蒼耳子,氣虛者加黃芪,鼻粘膜紅腫甚者加赤芍,嗅覺減退者加石菖蒲。
方中蒲公英、連翹、升麻、射干、藿香清熱解毒利濕,現代醫學證實,蒲公英、連翹均對金葡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等多種致病菌有殺滅作用。穿山甲、皂刺、露蜂房、白芷均有消腫破堅、排膿通竅的作用,其中皂刺、葛根不但能解毒生津、活血通竅,還能引諸藥上行至患處。射干有利咽之功。辛夷花是治鼻淵頭痛、不聞香臭、常流膿涕之要藥。前胡能降氣開泄。升麻能升清陽之氣,二藥配伍,一升一降,祛痰排膿。甘草解毒調和諸藥,使熱毒去,濕濁凈,鼻淵愈。
本病病因復雜,合并癥多樣化,對鼻息肉、鼻腔腫瘤等并發癥,必須先行手術或其它方法治療,若為齒源性,必須同時治療牙疾。 患者李某,女,46歲。頭痛、鼻塞、低熱、流膿濁涕已十余年。上頜竇壓痛,檢查可見右側中鼻道有膿性分泌物,X片提示:上頜竇腔密度增高,經服上方7劑而愈。隨訪5年未見復發。
我(wo)家孩子得了(le)鼻(bi)竇炎(yan),我(wo)們看了(le)好多醫生都沒效(xiao).我(wo)們選了(le)這(zhe)些資(zi)料中一些適合自己(ji)的(de)還很有效(xiao).

黃芪(qi)30克(ke)丹參10克(ke)柴(chai)胡10克(ke)甘草10克(ke)的作用

偏方不是對于所有的患者是適用的,不能完全偏信偏方能夠治療癌癥,以免貽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偏方也不是對于所有的患者是適用的,對于中藥的治療最好是讓有名的中醫配伍一些,一些中成藥也是有很好的抗癌效果的,也是可以服用的,如人參皂苷針對肺癌的情況是可以減緩肺癌的一些癥狀,能抑制癌細胞增殖,增強治療效果。該類產品中,“今幸”膠囊的含量就高達16.2%,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治療肺癌的治療偏方知識,僅供參考!
冬瓜皮蠶豆湯:冬瓜皮60克,冬瓜子60克,蠶豆60克。將上述食物放入鍋內加水3碗煎至1碗,再加入適當調料即成,去渣飲用。功效除濕、利水、消腫。適用于肺癌有胸水者。
甘草雪梨煲豬肺:甘草10克、雪梨2個、豬肺約250克。梨削皮切成塊,豬肺洗凈切成片,擠去泡沫,與甘草同放砂鍋內。加冰糖少許,清水適量小火熬者3小時后服用。每日1次,具有潤肺除痰作用,適用于咳嗽不止者。
冰糖杏仁糊:甜杏仁15克,苦杏仁3克,粳米50克,冰糖適量。將甜杏仁和苦杏仁用清水泡軟去皮,搗爛加粳米、清水及冰糖煮成稠粥,隔日一次。具有潤肺祛痰、止咳平喘、潤腸等功效。
五味子燉肉:五味子50克,鴨肉或豬瘦肉適量。五味子與肉一起蒸食或燉食,并酌情加入調料。肉、藥、湯俱服,補肺益腎,止咳平喘,適宜于肺癌腎虛型病人。
蓮子雞:蓮子參15克,雞或鴨、豬肉適量。蓮子參與肉共燉熟,適當加入調料即可。經常服用,補肺、益氣、生津。適用于肺癌氣血不足者。
提醒:以上偏方請在專業醫生指導下使用,切勿自行添加。
治療肺癌的偏方很多,如白花蛇舌草60克,半枝蓮30克,鐵樹葉15克,價格便宜,容易買到,不過效果不很明顯,病情重的話不合適;蟾蜍1只,雞蛋一只,蟾蜍煨雞蛋,每天一只雞蛋,攻補兼施,價格便宜,不過毒性比較大;蜈蚣1條研末,重樓花粉20克/天,分四次口服,效果確實很好,對重癥肺癌晚期也有效果,但價格比較高。
肺癌的主要癥狀是咳嗽,咯血或血痰,胸痛,發熱,胸悶,氣急,甚至全身疲乏、消瘦、貧血、食欲不振等。臨床常用的有效偏方主要如下。
[方一]
丹皮、生地各12克,魚腥草、蒲公英各30克,丹參、王不留行、野菊花各12克,五味子9克,夏枯草、海藻、海帶,各15克。水煎服,日l劑,早晚服。
本方滋陰清熱,化瘀散結,對肺癌治療有效。
[方二]
甜杏仁10枚,牛乳100毫升,大棗5枚,粳米50克,桑白皮10克,生姜3克。杏仁用水浸泡,去皮尖,加入牛乳絞取汁液,大棗去核,生姜切片,備用。先煮桑白皮、姜棗,煎取湯液,加米煮粥,臨熟時點入杏仁汁,再繼續煮至粥成,每日2次。
本方止咳平喘,補中養胃,防癌抗癌。本藥膳可作為呼吸道癌癥、肺氣腫、肺心痛患者的輔助食品。
[方三]
魚腥草30克,瓜蔞皮、八月札各15克,生苡仁、石上柏、白花蛇舌草、石見穿各30克,山豆根15克,生牡蠣、夏枯草各30克,赤芍12克,龍葵15克。水煎服,每日1劑。
本方為肺癌的有效方,功能軟堅化痰,解毒散結。
[方四]
夏枯草、海藻、海帶、生牡蠣、石見穿、徐長卿各30克,丹皮9克,瓜蔞15克,生地、野菊花、王不留行子、鐵樹葉、蜀羊泉、望江南、魚腥草、蒲公英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劑。
本方功能清熱解毒,化瘀散結。
[方五]
垂盆草、白英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劑。
本方功能抗癌消腫,對肺癌有效。
[方六]
紫草根60克,人工牛黃10克,七葉一枝花60克,前胡30克,魚腥草印克。將紫草根、七葉一枝花、魚腥草、前胡制成浸膏,干燥后粉碎,加入人工牛黃和勻。每次15克,日服3次。
本方清熱解毒,對肺癌有效。
[方七]
仙鶴草、蟾蜍、人參若干。將藥制成片劑,每片合生藥O.4克,每次6片,每日3次,可連服數月至1年。
本方功能補氣扶正,解毒消癌,對肺癌有效。
[方八)
核桃樹枝60克,草河車、女貞于、白花蛇舌草、淡竹葉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劑。
本方解毒抗癌,對肺癌有療效。
[方九]
當歸、赤芍、川芎、枳殼、橘梗、桃仁、紅花、牛膝、三棱、莪術各12克,生地、浙貝母、百部各15克,蚤休30克,柴胡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
本方功能行氣活血,化瘀散結,適用于肺癌。
[方十]
白花蛇舌草、貓爪草各20克,黃芩15克,豬芩、大薊、小薊各20克,三七6克(沖服),元胡、黃芪、黨參、薏苡仁、生半夏各20克,守宮2條(為末沖服)。水煎服,每日1劑。
本方功能扶正解毒,散結消癌,適用于肺癌。
[方十一]
紅參、田三七各200克,菟絲子400克,穿山甲、浙貝母、淫羊藿、射干各200克,破故紙、龜板、黃芪、茯苓、巴戟天、威靈仙、金櫻子各400克,生半夏300克,生南星100克,七葉一枝花300克,天竹黃、海馬、五味子、陳皮各100克。將藥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10克,每次1丸,日3次。
本方功能解毒化痰,散結,適用于肺癌。
[方十二]
炙黃芪、柴胡、清半夏各15克,西洋參、香附、神曲各10克,瓜蔞、色腥草、川貝母 各20克,白蔻、陳皮、升麻、白及各6克,三七參、炙甘草各4克,九香蟲、桑葉、炒菜菔子各10克,燈草、竹葉為引。水煎服,每日1劑,30天為1療程。
本方功能補氣托毒,化痰散結,適用于肺癌。
[方十三]
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各50克,蜂房25克,魚腥草50克,山豆根12克,山慈菇20克,地丁、苡米各、海藻、昆布各30克,大貝、瓜蔞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劑。
本方清熱消痰,解毒散結,適用于肺癌。
[方十四]
生黃芪30克,生白術12克,北沙參30克,天冬12克,石上柏、石見穿、白花蛇舌草各30克,蟬衣、山豆根、夏枯草、海藻各15克,昆布12克,生南星30克,瓜萎皮15克,生牡蠣30克。水煎服,日1劑。
本方益肺養陰,抗癌散結,適用于肺癌。
[方十五]
半枝蓮、白毛藤各45克,白花蛇舌草30克,沙參15克,麥冬、雙花、云苓、黨參各9克,懷山藥6克,甘草4.5克。水煎服,日1劑,早晚服。
本方補氣養陰,解毒抗癌,適用于肺癌。
[方十六]
老母雞1只,蟾蜍4只。把蟾蜍切碎喂雞,如雞不吃就用手往雞嘴里填食。4-5日后雞呈嗜睡狀即殺雞,去五臟加食鹽燉熟,吃肉喝湯。
本方功能扶正解毒,適用于肺癌。
[方十七]
大蒜20瓣,木瓜、百部各9克,艾葉18克,陳皮、生姜、甘草各9克。水煎服,日1劑。
本方功能祛痰止咳,健胃止嘔,適用于肺癌咳嗽劇烈,胸疼氣短,略膿樣痰者。
[方十八]
七葉一枝花30克,半枝蓮15克,赤白芍各、白花蛇舌草各10克,龍葵30克,三棱、莪術、茵陳、當歸、丹參、郁金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
本方清熱解毒,化瘀祛濕,適用于原發性肺癌。
[方十九]
雄黃15克,乳香、沒藥各7.5克,石膏5克,甲珠7.5克,蜈蚣3條,蝸牛10克,全蟲15克,血竭、輕粉各2.5克,朱砂、冰片、蟾蜍、硼砂各10克,大黃15克,白芷5克,麝香0.5克。先將朱砂、冰片、輕粉及麝香共研細末,再將其他藥物研成細末混合,用面粉作粘合劑,調制成丹。口服,每次2——3克。每日 1次,飯后服。先從小劑量開始,漸加至常用量。服藥期間忌蔥、蒜、韭菜、辣椒等。
本方功能化痰解毒,軟堅散結,適用于肺癌。
[方二十]
雪梨250克,魚腥草60克,食糖適量。生雪梨洗凈,連皮切碎、去核。用冷水800毫升將魚腥草浸透先用旺火燒開,再用文火煮30分鐘,去渣取上清液500毫升,將梨置入藥液內加入適量食糖后用文火燒煮,待梨完全煮爛即可食用。
本方潤肺清心,清熱解毒,適用于肺癌患者。
[方二十一]
南北沙參各、天冬、麥冬各30克,瓜蔞皮、大貝、桑白皮各15克,仙鶴草、魚腥草、 白花蛇舌草各30克,小薊炭10克,半枝蓮20克。水煎服,日1劑。
本方功能養陰清熱,軟堅散結,適用于肺癌陰虛內熱型。
[方二十二]
(1)干蟾皮、藤梨根、魚腥草、銀花各30克,沙參、天冬、麥冬、百部、夏枯草各15克。
(2)芙蓉花15克,白茅根60克,紫草根、公英、海藻、昆布各30克,橘核9克。
(3)卷柏30克,地榆15克,生地30克,熟地15克,半枝蓮30克,澤蘭10克,全蟲9克,蜂房30克,五味子9克。
上三方交替使用,水煎服,日1劑。
本方功能滋陰清熱,軟堅化痰,適用于肺癌。
[方二十三]
(1)槐木、并頭草各30克。
(2)紫河車、生地、熟地、茯苓、豬苓、澤蘭、紫貝齒、首烏、生龍骨各12克,當歸、白芍、女貞子、公丁香、白術、神曲、麥芽、山楂、內金、阿膠、生玳瑁、蘆薈、貝母、麥冬各9克,余糧石、牡蠣各30克,砂仁、人參、朱砂、琥珀、甘草各3克。
水煎服,每日1劑,每方連服7天后交替使用。
本方功能補氣養血,抗癌,對肺癌有一定療效。
[方二十四]
生地、五味子、北沙參、王不留行子、麥冬、公英、石見穿、百部、徐長卿、地骨皮、南沙參、望江南、野菊花、懷山藥、白花蛇草、煅牡蠣、夏枯草、海藻、海帶、元參、花粉、丹參、川貝、炙山甲、制鱉甲、蜀山羊、丹皮、魚腥草、紫花地丁各100克。水煎服,每日1劑。
本方功能養陰清熱,軟堅散結,適用于原發性支氣管肺,苗。
[方二十五]
I號方:葶藶子、炙目部、川楝子、炒枳殼、茯苓、赤芍各20克,馬兜鈴、本通各15克,麥冬、澤瀉、制大黃各25克,懷牛膝135克,半枝蓮、石見穿、側柏葉、仙鶴草、苦參各75克,蒲公英、龍膽草各45克,北五味、全瓜蔞各18,克,橘梗、元胡、石斛各24克。
Ⅱ號方:龜板60克,全蝎、白花蛇舌草、地鱉蟲各45克,蜈蚣16條,活腹蛇1條,活癩蛤蟆4--6只,活甲魚1只。
Ⅲ號方:石見穿、半枝蓮、七葉蓮各t00克,降香屑6克,大麥冬、大貝母、玄參各30克,香附子、陳皮、茯苓、秦艽、生薏苡仁、熟薏苡仁各10克,丹參、冬蟲夏草各15克,蚤休60克,紅棗3枚。
I號方水煎代茶飲,每劑服2天。Ⅱ號方加水煨至甲魚爛為度,每劑濃汁服2--4天。甲魚肉可吃。Ⅲ號方水煎服,每日1劑。
本方功能扶助正氣,解毒抗痼,適用于中央型肺癌患者。
[方二十六]
三棱、莪術、丹參各15克,桃仁12克,王不留行15克,大黃廖蟲丸12克(包),石見穿30克,大黃9克,羊蹄根、鐵樹葉各30克,蜈蚣3條。水煎服,每日1劑。
本方活血破瘀,軟堅散結,適用于原發性肺癌。
[方二十七]
桑葉、紫菀各15克,象貝母10克。水煎服,每日l劑。咯血加白及15克,阿膠10克,大小薊各、藕節炭、氣虛加黃芪、沙參各30克;痰多加南星10克,海浮石15克,發熱加生石膏60克,山藥、地骨皮、青蒿各15克;胸水加赤小豆、石韋、茯苓、蘆根各30克,葶藶子12克,大棗7枚。
本方功能化痰散結,適用于肺癌。
[方二十八]
白花蛇舌草、白茅根、鋪地錦、苡仁、夏枯草各30克,橘核、橘紅各9克,麥冬、海藻、百部、昆布、生牡蠣、芙蓉花、蚤休各15克,生地、元參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劑。
本方功能(neng)解毒化(hua)痰,散結抗癌,適(shi)用于肺癌。

中藥祛(qu)痘配(pei)方

用中醫中藥治療青春痘講究的是辨證論治,目前對青春痘的辨證分型尚缺乏統一的標準。根據臨床所見,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型:肺經風熱型、濕熱蘊結型、痰濕凝結型。或分為肺經風熱、脾胃濕熱、肝郁氣結、瘀血阻滯、痰濕凝結、熱毒蘊結、沖任不調七型。
許多處于發育階段的年青人往往因為體內激素、皮膚抗菌能力和防護能力等因素的影響,面部特別容易長痤瘡(青春痘)。雖然對健康并無大礙,但影響了美觀。留下好多斑,所以還是要治療.
以下是俺服過的中藥藥方
一、生地 7.5克 丹皮 5克赤芍 7.5克香附 5克牛子 5克 薄荷 3克二花 7.5克黃柏 5克黃蓮 2克蜂房 5克生甘草 3克
黃芩 5克
(因內分秘失調者適用)
二、炙桑皮12克
炙杷葉10克
黃芩12克
丹皮12克
赤芍30克
地骨皮15克
花粉15克
元參
20克生地15克二花30克連翹15克蟬衣10克內金10克大青葉10克
生槐花15克生甘草10克 
外加生姜3片
 蔥根3個,前兩睡前煎服,后一次晚上洗20分鐘,不要受風寒
三、常用枇杷清肺飲
(枇杷葉
10克、桑白皮
10克、黃芩
12克、野菊花12克、赤芍
10克、白茅根
30克、生槐花
15克、苦參
10克、黃連
6克
)
四、白芷10g
 牛蒡子15g
 桑皮20g
 枇杷葉15g
 白花蛇舌草30g
 白鮮皮15g
 土茯芩15g
 苦參15g
 生地30g
 益母草20g
 黃苓
10g
 甘草10g
 大黃15g
五、當歸12克、熟地12克、川芎6克、白芍3克、艾葉8克、阿膠12(化烊另燉沖和)克、黃芪12克、香附9克、郁金9克、益母草6克、黃芩6克、丹皮6克、生地12克、鱉甲12克(先煎)、牡蠣25克(先煎)。(調經止痘)
粉刺痘痘可以這樣預防:
有些時候粉刺就是這樣產生
的,一定要注意喲!
 
1.右臉頰上的粉刺是由于朝右睡覺的緣故。所以,應該保持枕套和床單的清潔。
2.便秘是粉刺產生的原因之一,這一點已成為常識。而多吃富含纖維素的蔬菜和水果則能有效地清除便秘。
3.酒精、香辣的調味品(如胡椒、姜等)是皮膚健康的大敵。它們能使毛細血管擴張,增加皮脂的分泌,從而加重粉刺。
4.從晚上十點到第二天凌晨兩點是皮膚細胞新陳代謝最旺盛的階段,應當嚴格遵守早睡早起的習慣,晚上十二點前必須上床睡覺。
5.掛在額頭和緊貼臉頰的發梢會刺激那些部位的皮膚,從而加重粉刺,應避免梳這種發型。
6.即使長了粉刺,也絕對不能用手擠壓。因為這會帶來一個嚴重的后果,即臉上會留下指甲摳挖的痕跡。
7.20歲(sui)以后長(chang)粉(fen)刺的(de)另(ling)一個原因是心(xin)理壓抑。所以應該在節假日里參加體育活(huo)動,保持汗腺的(de)暢通(tong),愉快地生活(huo)

一(yi)位中(zhong)藥(yao)師的課堂筆記(ji):治(zhi)咳嗽方(fang)子(zi)大全(quan),找(zhao)準(zhun)咳嗽根源則(ze)藥(yao)到(dao)病除

這世界上有三樣東西是無法掩飾的:咳嗽,貧窮,還有愛。

咳嗽(sou)(sou)是(shi)很(hen)多疾病(bing)的癥狀表現之一,每個人都有過(guo)咳嗽(sou)(sou)的經歷,那種(zhong)肺都要(yao)被咳出來的感(gan)覺,非常折磨(mo)人,有時候(hou)病(bing)程很(hen)長,咳一年(nian)半載都不好。

網上有著各種(zhong)治療咳嗽的方法,有時候(hou)嘗(chang)試了好幾(ji)個方法,藥也吃了不少,但咳嗽卻一點好轉的跡象(xiang)都沒有。

這是什么原因呢?

最主要(yao)的原因就是沒有對癥(zheng)用藥。

引起咳嗽的(de)原因有很多,我們(men)下(xia)次詳(xiang)細討論(lun),今(jin)天把治療(liao)咳嗽的(de)方子分享給大家(jia)(jia),供(gong)大家(jia)(jia)學習(xi)。(方子特別多,建議收藏(zang)慢慢研究。)#家(jia)(jia)庭 健康 合理用(yong)藥#

組成:桔(jie)梗 炒荊芥 紫菀 蒸百部 蒸白前 蒸甘草(cao) 炒陳(chen)皮 生姜

功用:宣(xuan)利肺氣,疏風止咳。

主治:風(feng)邪犯肺(fei)證。咳嗽(sou)咽癢,咯痰不(bu)爽(shuang),或微有惡風(feng)發熱,舌苔薄白,脈浮緩(huan)。

止嗽散治證為外感咳嗽,經服解表宣肺藥后而咳嗽不止者。風邪犯肺,肺是清肅,雖經發散,因解表不徹底而其邪未盡,故仍咽癢咳嗽,此時外邪十去八九,故微有惡風發熱。本方具有溫而不燥,潤而不膩,散寒不助熱,解表不傷正的特點。故對于新久咳嗽,咯痰不爽者,都可運用。

若外感風寒初起,頭痛鼻塞,惡寒發熱等表證較重者,加防風、蘇葉、生姜以散邪;濕氣生痰,痰涎粘稠者,加半夏,茯苓,桑白皮以祛其痰;燥氣焚金,干咳無痰者,加貝母,瓜蔞/知母以潤燥。

組成:旋(xuan)覆(fu)花 麻黃 前(qian)胡(hu) 荊(jing)芥穗 甘草(cao) 炒姜半夏(xia) 赤(chi)芍(shao) 生姜

功用(yong):發散風寒,降氣化痰(tan)。

主治(zhi):傷風咳(ke)嗽(sou),惡寒(han)發熱,咳(ke)嗽(sou)痰(tan)多,鼻(bi)塞流(liu)涕,舌苔白膩,脈(mo)浮者。

金沸草散宣肺解表為主,兼以化痰,故主治風邪犯肺初起,而咳嗽痰多者。

組(zu)成:麻黃 杏仁 甘(gan)草 生姜

功用:宣肺解表。

主治:感冒風(feng)邪,鼻塞聲重,語(yu)音不出,咳嗽胸(xiong)悶(men)。

三拗湯所治是風寒所傷的咳喘。

組成:麻(ma)黃 桑(sang)白(bai)皮 蜜制(zhi)紫蘇子 炒杏仁 炒赤茯苓 陳皮 炙甘草

功(gong)用(yong):宣肺解表,祛痰止咳(ke)。

主治(zhi):肺感(gan)風寒,咳嗽氣上,痰氣不利,呀呷無聲,脈浮者。

華蓋散所治的是素體痰多,對化痰作用較強。

組成:麻黃 白芍 細(xi)辛 干姜 炙甘草 桂枝(zhi) 半(ban)夏 五(wu)味(wei)子(zi)

功用:解表散寒,溫肺化飲。

主(zhu)治(zhi):外寒(han)內(nei)飲證。惡寒(han)發熱,無汗,胸痞喘(chuan)咳,痰多(duo)而稀,或痰飲喘(chuan)咳,不得(de)平臥,或身體(ti)疼痛,頭面四肢浮腫,舌苔白滑,脈浮者。

小青龍湯是治療外感風寒,水飲內停的常用方。以惡寒發熱,無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脈浮為治要點。辛散溫化之力較強,必須確屬水寒相搏于肺者,方可使用,且應視病人體制強弱酌定劑量。陰虛干咳無痰或痰熱,癥見咳痰黃稠,舌苔黃,口渴,脈數者不宜使用。

若外寒較輕者,可去桂枝,麻黃改用蜜炙;兼熱象,出現煩躁者,可加石膏以清熱除煩;口渴者,去半夏,加天花粉以清熱生津;喘者,加杏仁以利肺平喘。

組成:射干 麻黃 生姜 細辛 紫菀 款冬花 大棗 半夏 五味(wei)子(zi)

功用:宣肺祛痰(tan),下氣止咳。

主(zhu)治:咳而上氣,喉中有水雞聲者(zhe)。

射干麻黃湯主治風寒表證較輕,證屬痰飲郁結,肺氣上逆者。治里為主,下氣平喘之功強。

組成(cheng):連翹 銀花 苦桔梗 薄荷 竹葉 甘草 荊芥穗 淡(dan)豆豉 牛(niu)蒡子 鮮(xian)葦根

功用(yong):辛涼透表,清熱解毒。

主(zhu)治(zhi):溫病初起。發熱無(wu)汗(han),或(huo)有汗(han)不(bu)暢(chang),微(wei)惡風寒,頭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紅,苔薄白或(huo)微(wei)黃,脈浮數。

銀翹散解表清熱之力強,主治風熱上犯以致咽痛咳嗽。

若渴甚者,加天花粉以清熱生津;項腫咽痛者,加馬勃、玄參以清熱解毒;衄者,去荊芥、豆豉,加白茅根、側柏炭、梔子炭以清熱涼血;咳者,加杏仁以利肺氣;胸膈悶者,加藿香、郁金以理氣化濕解郁。

組成:桑葉 菊花 杏仁 連翹 薄荷 桔(jie)梗 甘草 葦根

功用(yong):疏風清熱,宣肺止咳。

主治(zhi):風溫初起(qi),但咳,身熱不甚,口微渴,脈浮(fu)數。

桑菊飲宣肺止咳之力強,是主治風熱咳嗽輕證的常用方。對于風寒咳嗽,不宜使用。不宜久煎。

若氣粗似喘,可加石膏、知母以增強清肺之力;肺中熱甚,咳嗽痰黃,可加黃芩、桑白皮以清肺止咳;口渴者,可加天花粉以清熱生津;肺熱咳甚傷絡,咳痰夾血者,可加茅根、藕節、丹皮以涼血止血。

組成:麻黃 杏仁 炙甘草 石(shi)膏

功用:辛涼宣(xuan)肺,清熱平(ping)喘。

主治:表(biao)邪未(wei)解(jie),肺熱(re)咳(ke)喘證。身熱(re)不(bu)解(jie),喘逆氣急鼻煽(shan),口渴,有汗(han)或無汗(han),舌苔(tai)薄白或黃,脈浮而數者。

麻杏甘石湯重在宣肺清熱以平喘,用于風寒化熱,或風熱犯肺,以及內熱外寒,但見肺中熱盛,身熱咳喘,口渴脈數,無論有汗、無汗,都能獲效。

組(zu)成:人參 紫蘇葉 葛根 姜(jiang)半夏 前胡 茯苓 木香(xiang) 枳殼 麩炒桔(jie)梗 陳皮 炙甘草

功用(yong):益氣解(jie)表,理(li)氣化痰(tan)。

主治(zhi):虛人外(wai)感(gan)風寒,內有(you)痰(tan)飲證。惡寒發熱,無汗,頭痛,鼻塞,咳嗽痰(tan)白,胸膈滿悶,倦怠無力,氣短懶言,舌(she)苔白,脈弱。

參蘇飲偏于理肺化痰,用于外感風寒,內有痰阻氣滯者。證為脾肺氣虛,外感風寒所致。

若寒熱頭痛較甚者,可加柴胡、川芎以增強解表止痛之功;氣滯較輕者,則可去木香以減少行氣之力。

組成(cheng):蘇葉 杏仁 半夏 茯(fu)苓 陳皮 前胡(hu) 苦(ku)桔梗(geng) 枳(zhi)殼 甘草 生姜 大棗

功用:輕宣涼燥(zao),理肺化痰。

主治(zhi):外(wai)感涼燥證(zheng)。頭(tou)微(wei)痛,惡寒無(wu)汗,咳嗽(sou)痰稀,鼻塞咽干,苔白,脈弦。

杏蘇散是治療涼燥證的代表方劑。涼燥外襲,故頭微痛,惡寒無汗。肺為燥氣所傷,肺氣不宣,津液不能輸布,聚而為痰;鼻為肺竅,咽為肺系,涼燥束肺,肺氣不宣,津液不布,而致鼻塞咽干。

組成:桑葉(xie) 杏仁(ren) 沙(sha)參 浙貝 香豉 梔皮 梨皮

功用:輕宣溫燥。

主(zhu)治(zhi):外感溫(wen)燥(zao)證。頭痛(tong),身熱不甚,口渴咽(yan)干鼻(bi)燥(zao),干咳無(wu)痰,或痰少而(er)粘,舌紅,苔薄白而(er)干,脈(mo)浮數而(er)右脈(mo)大者(zhe)。

桑杏湯為治療溫燥外襲,肺燥咳嗽之輕證。因秋感溫燥之氣,傷于肺衛,其病輕淺,故頭痛而身熱不甚;燥氣傷肺,耗津灼液,肺失清肅,故口渴咽干鼻燥,干咳無痰或痰少而粘。

組成:桑葉 石膏 煅甘草(cao) 人(ren)參 胡(hu)麻仁 炒(chao)阿膠 麥門(men)冬 杏仁 炒(chao)黃枇杷(pa)葉 蜜炙

功用:清燥潤肺。

主治:溫(wen)燥傷肺證(zheng)。頭痛身熱,干(gan)咳無(wu)痰(tan),氣(qi)逆而(er)喘,咽喉干(gan)燥,口渴鼻(bi)燥,胸(xiong)膈(ge)滿悶(men),舌(she)干(gan)少苔,脈(mo)虛大而(er)數。

清胃救肺湯可治燥熱傷肺之重證。秋令氣候干燥,燥熱傷肺,肺合皮毛,故頭痛身熱;肺為熱灼,氣陰兩傷,失其清肅潤降之常,故干咳無痰,氣逆而喘,咽喉干燥,口渴鼻燥。

若痰多,加川貝、瓜蔞以潤燥化痰;熱甚者,加羚羊角、水牛角以清熱涼血。

組(zu)成:沙參 玉竹 甘草(cao) 桑葉 麥冬 生(sheng)扁豆 花粉(fen)

功用:清養肺胃,生津潤燥。

主(zhu)治:燥(zao)傷肺胃(wei)陰分(fen)。咽(yan)干口燥(zao),或(huo)身熱,或(huo)干咳(ke),舌紅少苔,脈細數者。

沙參麥冬湯以治燥傷肺胃陰津為主。久熱久咳者,加地骨皮。

組成:麥門冬 半夏 人(ren)參(can) 甘草 粳米 大棗

功用:潤肺益胃,降逆(ni)下(xia)氣(qi)。

主治:肺痿(wei)。咳唾涎沫,短氣喘促,咽喉干燥,舌(she)干紅少(shao)苔,脈虛(xu)數。

麥門冬湯宣降得宜,生胃陰而潤肺燥,下逆氣而止濁唾,亦補土生金,虛則補母之法。

肺痿是由肺胃陰虛,痰涎不化所致。其病在肺,其源在胃,以土為金母,胃主津液。胃津不足,虛火上炎,灼傷肺陰,肺金清肅之令不行,虛火灼津而為涎沫。肺虛則氣無所主,故短氣喘促;咽喉為肺胃之門戶,肺胃陰傷,津失上承,故咽喉干燥。

若陰傷甚者,可加北沙參、玉竹以養陰液。

組(zu)成:生(sheng)地黃 麥(mai)冬 甘草 玄(xuan)參 貝母 丹(dan)皮 薄荷 白芍 炒

功用:養陰清肺,解(jie)毒(du)利咽。

主治(zhi):白(bai)喉(hou)。喉(hou)間起白(bai)如(ru)腐,不(bu)(bu)易拭去(qu),咽(yan)喉(hou)腫痛,起初(chu)或發熱或不(bu)(bu)發熱,鼻干唇燥,或咳或不(bu)(bu)咳,呼吸有聲,似(si)喘非喘,脈數無(wu)力或細微(wei)。

養陰輕肺湯為治療白喉的常用方劑。

陰虛甚者,加熟地以滋陰補腎;熱毒甚者,加土牛膝、銀花、連翹以清熱解毒;熱甚者,加天冬、鮮石斛以養陰潤燥。

組成:人參 生地黃搗(dao)汁(zhi) 茯苓(ling) 白蜜

功用:滋陰潤肺,益氣(qi)補(bu)脾。

主(zhu)治:肺癆。干(gan)咳少痰(tan),咽(yan)干(gan)咯血(xue),肌肉消瘦,氣短乏力,舌紅少苔,,脈(mo)細數。

瓊玉膏為肺癆純虛無邪者設。

組成:貝母(mu) 瓜蔞 花粉(fen) 茯苓 橘(ju)紅(hong) 桔梗

功用(yong):潤肺清(qing)熱,理氣化痰。

主治:燥痰(tan)咳嗽。咯痰(tan)不(bu)爽,澀而難出,咽喉(hou)干燥,苔(tai)白而干等。

貝母瓜蔞散為潤燥化痰,主治燥痰。燥痰與陰虛燥咳不同。陰虛者久病,癥見干咳少痰或無痰,咽干口燥,甚則陰虛生內熱,而有潮熱盜汗,五心煩熱等。貝母瓜蔞散所治只是咳痰難出,未見陰虛內熱之象。

組(zu)成:白果 去殼(ke),砸碎炒黃麻黃 蘇子 甘草 款(kuan)冬花 杏仁 桑白皮 黃芩 半夏

功用:宣肺降(jiang)氣,清熱化痰。

主(zhu)治(zhi):哮(xiao)喘。咳嗽痰(tan)(tan)多氣(qi)急(ji),痰(tan)(tan)稠(chou)色黃,微惡風寒(han),舌苔黃逆,脈滑(hua)數(shu)。

定喘湯治療外感風寒,痰熱內蘊之喘咳。

若無表證者,麻黃可減量,取其宣肺定喘之功;痰稠難出者,可加瓜蔞、膽南星,增強清熱化痰之力;肺熱重者,可加石膏、魚腥草以清泄肺熱。

組(zu)成:紫(zi)蘇子 半夏 當歸 炙(zhi)甘草 前(qian)胡 厚樸 姜(jiang)制肉桂

功(gong)用:降氣平喘,祛(qu)痰(tan)止咳。

主治:實喘(chuan)。痰涎壅盛,喘(chuan)咳短氣,胸(xiong)膈滿(man)悶,或(huo)腰疼腿軟,或(huo)肢體浮腫,舌(she)苔(tai)白(bai)滑(hua)或(huo)白(bai)膩,脈弦滑(hua)。

蘇子降氣湯主治上實下虛之喘咳。所謂“上實”,即痰涎壅盛,肺失宣降,故胸膈滿悶,咳喘短氣,痰多稀少,苔白滑或白膩;所謂“下虛”,即腎不足,腎陽不足,不能納氣化飲,故見短氣喘逆,腰疼腳軟,肢體浮腫等。本方證雖屬“上實下虛”,但以上實為主。

若痰涎壅盛,喘咳氣逆難臥者,可加沉香以增強其降氣平喘之力;兼有表證者,可加麻黃、杏仁以宣肺平喘,疏散外邪;兼氣虛者,可加人參以益氣。

組成:白芥子(zi) 蘇子(zi) 萊菔子(zi)

功用:降(jiang)氣(qi)快(kuai)膈,化(hua)痰(tan)消食。

主治:痰(tan)壅氣(qi)滯。咳嗽喘逆,痰(tan)多胸痞,食少難消,舌(she)苔白膩,脈滑等。

三子養親湯重在行氣祛痰,適用于痰食氣阻之喘咳。不宜久煎。

若大便素實者,臨服加熟蜜少許;若冬寒,加生姜。

組成:茯苓 甘草 干姜 細辛(xin) 五(wu)味子

功用:溫肺化飲。

主治(zhi):寒飲咳(ke)嗽。咳(ke)痰量多(duo),清稀色白(bai),胸(xiong)膈不快,舌苔白(bai)滑,脈弦滑等(deng)。

苓甘五味姜辛湯溫散并行,開合相濟,使寒飲得去,肺氣安和。

若痰多欲嘔者,加半夏以化痰降逆止嘔;兼沖氣上逆者,加桂枝以溫中降沖;咳甚顏面虛浮者,加杏仁宣利肺氣而止咳。

組成:半夏 橘紅 茯苓 炙甘草

功用(yong):燥濕化痰(tan),理(li)氣和中。

主治(zhi):濕痰(tan)咳嗽。痰(tan)多色白易咯,胸膈痞(pi)悶(men),惡(e)心(xin)嘔吐,肢(zhi)體倦怠(dai),或頭眩心(xin)悸(ji),舌苔白潤,脈滑(hua)。

二陳湯主治濕痰。濕痰之證,多由脾肺功能失調所致。脾為生痰之源,肺胃貯痰之器,脾失健運,則停濕生痰,濕痰犯肺,致令咳嗽痰多。

若風痰,可加南星、竹瀝;熱痰可加黃芩、膽南星;寒痰,可加干姜,細辛;食痰,可加萊菔子,神曲;氣痰,可加枳實、厚樸;皮里膜外之痰,可加白芥子。

組成:陳皮(pi) 杏仁 枳(zhi)實 麩炒黃芩(qin) 酒(jiu)炒瓜蔞仁 去油茯苓 膽南星 制半夏 生姜

功用:清熱化痰(tan),理氣止咳。

主治:痰熱咳嗽。痰稠色(se)黃,咯(ge)之(zhi)不(bu)爽,胸膈痞悶,甚則氣急(ji)嘔惡(e),舌質紅,苔(tai)黃膩,脈(mo)滑數。

清氣化痰丸為痰熱壅肺之證而設。火熱犯肺,灼津為痰,痰熱互結,阻礙氣機。

若肺熱較盛,見有身熱口渴者,加石膏知母以清瀉肺熱,痰多氣急者,加魚腥草、桑白皮。

組(zu)成:陳(chen)皮 杏仁 赤苓 半夏 桔梗 貝母 前(qian)胡 瓜蔞仁 黃芩 石(shi)膏 枳殼 甘草 生姜(jiang)

功用:清肺化痰。

主治:肺(fei)胃痰(tan)火,咳嗽面赤,或(huo)肺(fei)脹喘急,舌苔黃,脈滑(hua)數。

清金降火湯,清肺熱,又清胃熱。

組成:黃連 半夏 栝蔞實

功用:清熱化痰,寬胸散結。

主(zhu)治(zhi):痰熱(re)互結證。胸脘痞悶,按之則(ze)痛,或咳痰黃(huang)(huang)稠,舌(she)苔黃(huang)(huang)膩,脈滑(hua)數。

小餡胸湯為治療痰熱互結的著名方劑。

若兼脅肋疼痛者,可加郁金、柴胡以疏肝止痛;痰稠難咯者,可加膽南星、川貝以加強化痰之力。

這些治咳嗽的方子,建議收藏、轉發,用時好找。

一位中藥師的(de)課堂筆記:治療脾虛的(de)中藥方子大全,默默收藏備用

一位中藥師(shi)的課堂(tang)筆(bi)記(ji):調理脾胃很簡單,健(jian)脾方子大(da)全 補充篇

一位中藥(yao)師的(de)課堂筆記:補腎(shen)(shen)方子大全,滋(zi)腎(shen)(shen)陰和壯腎(shen)(shen)陽必(bi)須要區(qu)分(fen)

本(ben)文地(di)址://n85e38t.cn/pianfang/18277.html.

聲明: 我(wo)們致力(li)于保護作者(zhe)版權(quan)(quan),注(zhu)重分享(xiang),被刊用文章因無(wu)法核實真實出處(chu),未能及時(shi)(shi)(shi)與作者(zhe)取(qu)得聯系(xi),或(huo)有版權(quan)(quan)異(yi)議的,請聯系(xi)管理員(yuan),我(wo)們會(hui)立(li)即處(chu)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pian)資源來自于網(wang)絡,轉載是出于傳(chuan)遞更(geng)多信(xin)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zhu)錯誤或(huo)侵犯了您(nin)的合(he)法權(quan)(quan)益,請立(li)即通知我(wo)們(管理員(yuan)郵箱(xiang):),情況(kuang)屬實,我(wo)們會(hui)第一時(shi)(shi)(shi)間(jian)予以刪(shan)除(chu),并同時(shi)(shi)(shi)向您(nin)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pian):

下一篇(pian):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