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 : 治(zhi)中風手足不遂,言語蹇澀,用(yong)之累驗。
用法用量 : 上(shang)分作二貼,水(shui)二盞,生(sheng)姜三(san)片,棗一(yi)枚,去核,煎(jian)服(fu)。
摘錄 : 明·方賢著(zhu)《奇效良方》
處方 : 側子1兩(liang)(liang)(liang)(炮(pao)裂,去(qu)皮臍),赤(chi)芍藥1兩(liang)(liang)(liang),桂(gui)心1兩(liang)(liang)(liang),麻黃1兩(liang)(liang)(liang)(去(qu)根(gen)節),萆薢(xiao)1兩(liang)(liang)(liang),當歸1兩(liang)(liang)(liang),丹(dan)參(can)1兩(liang)(liang)(liang),細辛半兩(liang)(liang)(liang),甘草(cao)半兩(liang)(liang)(liang)(炙微赤(chi),銼)。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風血痹,身體不仁。
用法用量 : 芍藥(yao)湯(《圣濟(ji)總(zong)錄》卷十九)。
摘錄 : 《圣惠》卷十九
制法 : 上(shang)為(wei)細(xi)散,入(ru)麝香(xiang),都研令勻。
功能主治 : 氣(qi)血虛,風邪濕(shi)痹,皮膚(fu)不仁。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qian),以熱豆淋酒調下(xia),不拘時候(hou)。
摘錄 : 《圣惠》卷十九
處方 : 側子1兩(liang)(liang)(炮裂,去(qu)皮臍),五(wu)加皮1兩(liang)(liang),磁石2兩(liang)(liang)(燒,醋(cu)淬(cui)7遍,細研),甘菊(ju)花半(ban)兩(liang)(liang),漢防己(ji)半(ban)兩(liang)(liang),葛根(gen)半(ban)兩(liang)(liang)(銼(cuo)),羚羊(yang)角屑1兩(liang)(liang),防風(feng)1兩(liang)(liang)(去(qu)蘆(lu)頭),杏(xing)仁(ren)1兩(liang)(liang)(湯浸(jin),去(qu)皮尖(jian)雙(shuang)仁(ren),麩炒(chao)微黃(huang)),薏(yi)苡仁(ren)1兩(liang)(liang),赤(chi)(chi)芍藥半(ban)兩(liang)(liang),芎(xiong)半(ban)兩(liang)(liang),秦艽半(ban)兩(liang)(liang)(去(qu)苗),麻黃(huang)1兩(liang)(liang)(去(qu)根(gen)節(jie)),甘草半(ban)兩(liang)(liang)(炙微赤(chi)(chi),銼(cuo))。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風濕痹,皮膚不仁,手足(zu)無(wu)力。寒濕痹留著不去。
用法用量 : 側子(zi)湯(《圣濟總錄》卷十九)。
摘錄 : 《圣惠》卷十九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腎虛中風(feng),腰(yao)(yao)腳(jiao)緩弱,頑(wan)痹不仁,顏色蒼(cang)黑,語音渾濁,志(zhi)意不定,頭目昏(hun)疼,腰(yao)(yao)背強痛,四肢拘急(ji),體(ti)重無力(li)。
用法用量 : 每(mei)服(fu)4錢(qian),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ban)分,煎至6分,去滓溫(wen)服(fu),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七
制法 :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 攤緩風,言語謇澀,手足(zu)不遂。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以溫(wen)酒(jiu)調下(xia),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二十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肝(gan)風(feng),手足拘攣,百骨節疼痛。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yi)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jian)至6分,去滓溫(wen)服,不拘時候(hou)。
注意 : 忌熱面、炙煿等。
摘錄 : 《圣惠》卷三
制法 : 上為細散,研令勻。
功能主治 : 產(chan)后中風,角(jiao)弓(gong)反張,手足強硬,轉側(ce)不(bu)得。
用法用量 : 每(mei)服2錢,以暖酒調下(xia),續吃蔥(cong)豉粥投之。汗出效。
摘錄 : 《圣惠》卷七十八
制法 :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 肝臟風,筋(jin)脈抽掣,疼痛不止。
用法用量 : 每(mei)服1錢,以溫(wen)酒(jiu)調下,不(bu)拘時候(hou)。
摘錄 : 《圣惠》卷三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偏風(feng)不(bu)遂,肢(zhi)節煩疼,心(xin)胸滿(man)悶,緩縱不(bu)仁。中(zhong)風(feng),手(shou)足不(bu)隨,言語謇澀(se)。
用法用量 : 《袖珍(zhen)》引《圣濟總靈》有白茯苓、赤芍(shao)藥(yao),無(wu)獨活、枳殼。
注意 : 忌生冷、油膩、雞、豬(zhu)肉。
摘錄 : 《圣惠》卷二十一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腲退(tui)風,肢節緩(huan)弱,腰腳無力,皮膚濕痹。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qian),以水(shui)1中盞,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熱服。
摘錄 : 《圣惠》卷二十三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產后(hou)中(zhong)(zhong)風(feng),四肢筋脈拘急疼(teng)痛,心(xin)中(zhong)(zhong)煩亂,言語謇澀。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以水1中(zhong)盞,加生姜半分(fen),煎至6分(fen),去滓,入竹(zhu)瀝半合,相合令勻,不(bu)拘時候(hou)溫服。
摘錄 : 《圣惠》卷七十八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婦人中(zhong)風,偏枯(ku)一邊,手足不(bu)遂(sui),口面斜,精神不(bu)守,言(yan)語倒錯。
用法用量 : 每服(fu)4錢,以水(shui)1中盞,加生姜半(ban)分(fen),煎至(zhi)7分(fen),去滓,入竹瀝半(ban)合,更煎1-2沸,不拘時候溫(wen)服(fu)。
摘錄 : 《圣惠》卷六十九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賊風,毒氣攻注,四(si)肢(zhi)疼(teng)痛,發動不可(ke)忍。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以水1中(zhong)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zi)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二十
目錄(lu)1拼音2處方3功能主治4摘錄(lu)附(fu):1古(gu)籍中的菊花芍藥湯 1拼音 jú huā sháo yào tāng
2處方菊花、赤(chi)白芍、白蒺藜、丹(dan)皮、鉤藤(teng)、天麻、夜交藤(teng)、生地、桑椹子。
3功能(neng)主(zhu)治(zhi)養陰(yin)平肝定眩(xuan)。主(zhu)陰(yin)虛陽(yang)亢,頭暈目澀(se),心煩(fan)牛(niu)眠,多夢,或(huo)(huo)有盜汗,手足心熱(re),口干,舌紅少苔(tai),或(huo)(huo)無(wu)苔(tai),脈細數(shu)或(huo)(huo)細弦。
4摘(zhai)錄(lu)《中醫癥狀鑒(jian)別診斷(duan)學》
古(gu)籍中(zhong)的菊花芍(shao)藥湯 《明目(mu)至寶(bao)》:[卷三治眼七十二證良方]三十五問 草甘草各等分(fen)為末(mo),蜜丸(wan),每服三十丸(wan),茶清送下。芍(shao)藥湯白芍(shao)藥赤芍(shao)藥當歸菊花甘草(各等分(fen))上為末(mo),每服...
《異授(shou)眼科》:[眼有七十二癥醫(yi)治]第三(san)十四問 曰互相赤(chi)紅也。宜敷(fu)赤(chi)頭散,服蠶(can)紙(zhi)丸、芍藥(yao)湯。蠶(can)紙(zhi)丸晚蠶(can)蛾蟬蛻菊(ju)花羌活谷(gu)精草甘草(各等分(fen))共(gong)為細末,蜜...
《普濟方》:[卷(juan)一百(bai)五諸風門]風眩(附論) (去(qu)叉)石(shi)膏(研碎)木通(各一兩)葛(ge)根(半(ban)兩)甘菊(ju)花(擇(ze)半(ban)兩)麻(ma)黃(去(qu)生姜三草(cao)《普濟方》明·永樂四年...
《普濟方》:[卷一(yi)(yi)(yi)百(bai)八十六諸痹門(men)]血(xue)痹(附論) 當歸秦艽(去(qu)苗土半兩)上搗篩,一(yi)(yi)(yi)方有赤芍藥黃芩芍藥湯(tang)(一(yi)(yi)(yi)名側子散出《圣惠方》)治(zhi)風血(xue)痹,身體不仁,...
《圣濟總錄》:[卷第(di)一十(shi)九諸(zhu)痹門]血痹
【出處】出自《雷公炮炙論》。
1.《吳普本草》:側子八月采,陰乾,是附子角之大者。
2.陶弘景:此(側子)即附子邊角之大者脫取之,昔時不用。凡此三建俗中乃是同根,而《本經》分生三處,當各有所宜故也,今則無別矣。
3.《唐本草》:側子,只是烏頭下共附子、天雄同生小者,側子與附子皆非正生,謂從烏頭傍出也。以小者為側子,大者為附子,今稱附子角為側子,理必不然。若當陽以下,江左及山南、嵩高、齊魯
【拼音名】Ce Zǐ
【英文名】Branch Monkshood Daughter
【別名】 即子、萴子、萴
【來源】
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烏頭子根(附子)之小者,或生于附子旁的小顆子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原形態】烏頭,多年生草本,高60-120cm。塊根通常2個連生,紡錘形至倒卵形,外皮黑褐色;栽培品的側根(子根)甚肥大,直徑達5cm。莖直立或稍傾斜,下部光滑無毛,上部散生貼伏柔毛。葉互生,革質,有柄;葉片卵圓形,寬5-12cm,3裂幾達基部,兩側裂片再2裂,中央裂片菱狀楔形,先端再3淺裂,裂片邊緣有粗齒或缺刻。總狀圓錐花序,花序軸有貼伏的柔毛;萼片5,藍紫色,外被微柔毛,上萼片盔形,長15-18mm,寬約20mm,側萼片近圓形;花瓣2,無毛;雄蕊多數,花絲下半部擴張成寬線形的翅;心皮3-5個,離生,密被灰黃色的短絨毛。蓇葖果長圓形,具橫脈,花柱宿存,芒尖狀。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于山地草坡或灌木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遼寧南部、陜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北部、廣西、四川、貴州、云南。主要栽培于四川。陜西、湖北、湖南、云南等地也有栽培。
【性味】辛;熱;有毒
【歸經】肝;心;脾經
【功能主治】 祛風散寒;除濕;舒筋。主風寒濕痹;筋骨攣急;腳氣;風疹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4.5g;或入丸、散、酒劑。
【注意】陰虛陽盛及孕婦忌服。
【各家論述】
1.《本草匯言》:側子散生附子旁側,體無定在,其氣熱劣而輕揚,專于發散四肢,充連皮毛,為治風之藥,多入癱瘓藥中,古方多不用,邇來醫家療腳氣有驗。1.《雷公炮炙論》:治風疹。
2.《名醫別錄》:主癰腫,風痹歷節,腰腳疼冷,寒熱鼠痿,又墮胎。
3.陶弘景:療腳氣。
4.《藥性論》:治冷風,濕痹,大風,筋骨攣急。
【摘錄(lu)】《中(zhong)華本草》《中(zhong)藥大辭典(dian)》
目錄(lu)1拼音2藏(zang)藥部頒標準 2.1拼音名2.2英文名2.3標準編號2.4處方(fang)2.5制(zhi)法2.6性狀(zhuang)2.7檢查2.8功能與(yu)主(zhu)治(zhi)2.9用(yong)法與(yu)用(yong)量2.10規格(ge)2.11貯(zhu)藏(zang) 附:1古籍中的八味主(zhu)藥散 1拼音 bā wèi zhǔ yào sǎn
2藏藥部頒標準
青(qing)海省藥品檢(jian)驗所起草
古籍中的八味主藥散(san) 《目經大成》:[卷之三補陣(zhen)]六(liu)味丸十一(yi) 降陰(yin),疏瀹決排,使(shi)水(shui)無(wu)不就下,厥(jue)工乃竣。此(ci)即前八味丸也。錢仲陽(yang)以治小(xiao)兒稚陽(yang)純氣,確是陰(yin)虛致病,乃去...
《外臺秘要》:[卷(juan)第二十六]五痔(zhi)方(fang)(fang)一十二首(shou) 左懸蹄甲主之,脈(mo)痔(zhi),更衣出清血,蜂房主之方(fang)(fang)。上所主藥,皆下篩等分,隨病(bing)倍其所主藥為三分,旦早以井華水(shui)...
《藥征》:[卷中]牡丹(dan)皮(pi) 丸、大黃牡丹(dan)皮(pi)湯,以上(shang)三(san)方,雖有(you)牡丹(dan)皮(pi),而(er)不以為主(zhu)藥也。如(ru)此之類,皆(jie)從(cong)其全方之主(zhu)治(zhi)而(er)用之,如(ru)征姑闕焉...
《本草備(bei)要》:[草部]附子 ,當(dang)用參、,不當(dang)用雄(xiong)、附矣),治風寒(han)濕(shi)痹,為風家(jia)主藥,發汗又能止陰汗。側子散(san)側旁生,宜(yi)于發散(san)四肢,充...
《本(ben)草征要》:[第三(san)卷(juan)腎與膀胱經](三(san))利水(shui)滲濕、清(qing)膀胱
本文地址(zhi)://n85e38t.cn/pianfang/1599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bao)護作者版(ban)權(qua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yin)無(wu)法核實(shi)真實(shi)出(chu)處,未能(neng)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huo)(huo)有版(ban)權(quan)異(yi)議的,請聯系管理(li)員,我們會立(li)即處理(li),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yuan)來自(zi)于網絡,轉(zhuan)載是(shi)出(chu)于傳遞(di)更(geng)多信(xin)息(xi)之目的,若有來源(yuan)標注錯誤或(huo)(huo)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an)益,請立(li)即通(tong)知我們(管理(li)員郵箱:),情況屬實(shi),我們會第一時間(jian)予以(yi)刪除,并同(tong)時向(xiang)您表(biao)示歉(qian)意,謝(xie)謝(xie)!
上(shang)一篇(pian): 側子(zi)十味酒(jiu)
下一篇(pian): 側子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