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法 : 上藥銼散。
功能主治 : 暖肝補虛。主肝經虛寒(han),脅滿筋急(ji),不得太息,寒(han)熱腹滿,不欲飲食,悒(yi)悒(yi)不樂,肢冷腹痛,目(mu)視琉琉,或左(zuo)脅偏痛,筋痿腳(jiao)弱。
用法用量 : 每服12克,用水(shui)225毫升,加(jia)生姜(jiang)5片,大棗3枚,煎至160毫升,去滓(zi),空腹時服。
摘錄 :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lun)》卷八
制法 : 上藥銼(cuo)如麻豆大(da),都作一(yi)服(fu)。
功能主治 : 主前陰冰(bing)冷,陰汗(han),兩(liang)腳軟(ruan)弱無力。
用法用量 : 用水600毫(hao)升,煎至300毫(hao)升,去滓,空腹時稍熱服。
注意 : 服藥期間,忌酒、濕面。
摘錄 : 《蘭室秘藏》卷下
功能主治 : 養血滋陰,柔肝舒筋(jin)。主(zhu)虛勞肝血不足(zu),筋(jin)緩不能行走,眼(yan)目昏(hun)暗;或頭(tou)痛,眩暈,耳鳴,目干(gan)畏光,視物(wu)昏(hun)花(hua),急躁易怒(nu);或肢體(ti)麻木,筋(jin)惕肉瞤,舌干(gan)紅(hong),脈弦細數者。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備注 : 本(ben)方由四物湯加味而成(cheng)。方中四物湯滋養陰(yin)血;酸棗仁、木瓜、甘草酸甘化(hua)陰(yin),柔(rou)肝舒(shu)筋(jin)。合用共奏(zou)養血滋陰(yin),柔(rou)肝舒(shu)筋(jin)之功(gong)。
摘錄 : 《醫學六要》卷七
功能主治 : 溫陽補(bu)氣(qi)養血。主(zhu)肝氣(qi)虛,脾陽弱,氣(qi)血兩虧。
用法用量 : 水煎服,每日1劑(ji),日服2次(ci)。
摘錄 : 柴國劍方
制法 : 上銼,如麻豆大,入(ru)研藥拌勻(yun)。
功能主治 : 肝痹。
用法用量 : 每服(fu)5錢匕,水1盞(zhan)半(ban),加大棗2枚(擘開),同煎(jian)數沸,去滓,取1盞(zhan)服(fu),不(bu)拘時候。
摘錄 : 《圣濟總錄》卷十九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肝(gan)虛(xu),兩(liang)脅(xie)滿痛,筋脈拘(ju)急,不得喘(chuan)息,眼目昏(hun)暗,面多青色。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qian)匕(bi),水1盞半,加大棗3枚(擘破),同(tong)煎至8分(fen),去滓溫服,1日2次(ci),不拘(ju)時候。
摘錄 : 《圣(sheng)濟總錄》卷一○二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肝勞。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2片(pian),大棗1枚(擘),煎至(zhi)7分,去滓(zi),食(shi)前(qian)溫服。
摘錄 : 《圣(sheng)濟總(zong)錄》卷八十六
功能主治 : 補肝。主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摘錄 : 《脈癥正宗》卷一
功能主治 : 肝(gan)氣不(bu)足,兩脅下滿,筋急(ji)不(bu)得太(tai)息,四肢厥冷,搶心腹痛(tong)(tong),目不(bu)明了;及(ji)婦人心痛(tong)(tong),乳癰,膝熱消渴,爪甲枯,口面青者。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以(yi)水9升,煮取(qu)5升,去滓,分3次服。
注意 : 忌海藻、菘菜、豬(zhu)肉(rou)、生蔥、菜、酢物。
各家論述 : 《千(qian)金(jin)方(fang)衍義》:肝(gan)為風(feng)木(mu)(mu)之臟,動則(ze)生火,靜(jing)則(ze)生風(feng),動者(zhe)實而靜(jing)則(ze)慮也。山萸、桂(gui)(gui)心專補肝(gan)虛下脫(tuo),防(fang)風(feng)、細辛、柏(bo)仁專散虛風(feng)內(nei)動,然(ran)非(fei)山萸不能斂固(gu)于(yu)下,非(fei)桂(gui)(gui)心不能鼓運于(yu)中。故欲杜虛風(feng),須培疆土(tu),苓、甘、大棗意在培土(tu)。尤(you)賴防(fang)風(feng)、桂(gui)(gui)心之風(feng)力運動,則(ze)土(tu)膏發育,木(mu)(mu)澤敷(fu)榮。桃仁一(yi)味協濟(ji)桂(gui)(gui)心,流(liu)通血脈,調適(shi)婦人經(jing)候之要(yao)著也。
摘錄 : 《千金》卷十一
功能主治 : 眩暈,血虛微熱者。
摘錄 : 《證治寶鑒》卷十一
功能主治 : 肝氣不足。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以水6升,煮取2升,去(qu)滓,分3次服。
注意 : 忌生(sheng)蔥;忌海藻,菘菜。
摘錄 : 《千金翼》卷十一
功能主治 : 肝氣不(bu)足,兩脅滿,筋(jin)急(ji)不(bu)得太息,四(si)肢厥,寒熱偏(pian)痛(tong),淋溺石沙,腰尻少腹痛(tong);婦人心腹四(si)肢痛(tong),乳癰(yong),膝脛熱,轉筋(jin),遺(yi)溺消渴,爪甲青枯,口(kou)噤面青太息,疝(shan)瘕上搶(qiang)心,腹中痛(tong),兩眼不(bu)明。
用法用量 : 上(口父(fu))咀。以水(shui)1斗,煮取2升8合(he),分3次服(fu)。
摘錄 : 《千金翼》卷十五
功能主治 : 養血(xue)柔肝(gan),活血(xue)調經。主(zhu)肝(gan)血(xue)不(bu)足,頭(tou)目眩(xuan)暈,少(shao)寐,月經量少(shao),以及血(xue)不(bu)養筋,肢體(ti)麻木(mu),小(xiao)腿(tui)轉筋。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摘錄 : 《醫學六要·治法(fa)匯(hui)》卷七(qi)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內障滑翳。
用法用量 : 每服(fu)3錢匕,水1盞,煎至6分,去滓(zi),食后、臨(lin)臥溫(wen)服(fu)。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一二
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脾虛牙疼頰腫。
用法用量 : 米湯調下。
摘錄 : 《醫(yi)方類(lei)聚》卷二一二引《仙傳(chuan)濟(ji)陰方》
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烏風內障。
用法用量 : 每服1錢,以水1盞(zhan),煎至(zhi)5分,去滓(zi),食前溫(wen)服。
摘錄 : 《秘傳眼科龍(long)木論》卷(juan)二
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散翳內障。
用法用量 : 原書治(zhi)上證,宜先用金針拔之,然后服本方。
摘錄 : 《秘(mi)傳(chuan)眼科龍木論(lun)》卷一
功能主治 : 肝虛脅痛。
用法用量 : 上作1服。水煎服。
摘錄 : 《金匱翼》卷六
處方 : 柴(chai)胡5分,升麻5分,藁本5分,白茯苓7分,炒(chao)神曲1錢,蒼(cang)術(shu)1錢,半夏2錢,生(sheng)姜10片。
制法 : 上為粗末,作一服。
功能主治 : 素(su)有風(feng)(feng)證(zheng),不敢見風(feng)(feng),眼澀,頭痛(tong)眼黑(hei),胸中有痰,惡心(xin),兀兀欲吐,遇(yu)風(feng)(feng)但覺皮肉緊(jin),手足難(nan)舉重物;如(ru)居暖室,少(shao)出(chu)微汗,其證(zheng)乃減,再(zai)或遇(yu)風(feng)(feng),病即復。
用法用量 : 柴胡半夏湯(tang)(原(yuan)書同卷)、半夏蒼術湯(tang)(《張氏(shi)醫通》卷十四)。
摘錄 : 《蘭室秘藏》卷中
制法 : 上銼。
功能主治 : 肝疳,眼閉不開,內有(??)霧。
用法用量 : 每服(fu)2錢,加生姜3片(pian),黑豆(dou)15粒,水煎,臨臥服(fu)。
摘錄 : 《古今醫鑒》卷十三
處方 : 人參1兩,白茯(fu)苓(去黑皮(pi))1兩,車前子(zi)1兩,黃(huang)芩(去黑心)1兩,大黃(huang)(濕紙裹煨)1兩,五味子(zi)1兩,防(fang)風(去叉(cha))1兩,玄參1兩半(ban)。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雀目。
用法用量 : 補肝散(《秘(mi)傳(chuan)眼科龍木(mu)論(lun)》卷二)。
摘錄 : 《圣濟總(zong)錄(lu)》卷一一○
功能主治 : 脈澀細,左目痛,淚熱翳膜。
摘錄 : 方出《臨(lin)證指南醫案(an)》卷八,名(ming)見《雜(za)病源流犀燭》卷二十(shi)二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清(qing)散虛熱(re)。主滑翳內障。
用法用量 : 以水(shui)2盞(zhan),煎至(zhi)1盞(zhan),去(qu)滓(zi),食后(hou)溫(wen)服。
摘錄 : 《金鑒》卷七十七
用法 : 原方(fang)未注明(ming)用(yong)量(liang),各藥劑(ji)量(liang)可(ke)按湯劑(ji)常用(yong)量(liang),水(shui)煎服,每日2次。
功效 : 補肝養筋明目。
主治 : 肝血不足,筋緩(huan)手足不能收持,目暗視物不清,舌質淡,脈(mo)弦細。
臨床應用 : 臨(lin)床(chuang)主要用于治(zhi)(zhi)(zhi)療(liao)視疲勞(lao)(lao)綜(zong)合(he)征、糖尿病(bing)周(zhou)圍神(shen)經(jing)病(bing)變(bian)、骨性膝(xi)關(guan)節炎(yan)等病(bing)癥(zheng)。1.視疲勞(lao)(lao)綜(zong)合(he)征:本(ben)方加(jia)(jia)枸杞子治(zhi)(zhi)(zhi)療(liao)30例(li)(li),與(yu)西(xi)(xi)藥(珍(zhen)視明滴眼液滴眼)治(zhi)(zhi)(zhi)療(liao)30例(li)(li)對(dui)照,療(liao)程10日。以臨(lin)床(chuang)癥(zheng)狀(zhuang)、眼科檢(jian)查及(ji)隨訪3個月有(you)(you)(you)無復發為療(liao)效(xiao)(xiao)(xiao)評價指(zhi)標。結(jie)果:總(zong)有(you)(you)(you)效(xiao)(xiao)(xiao)率(lv)(lv)治(zhi)(zhi)(zhi)療(liao)組(zu)86.7%、對(dui)照組(zu)63.3%。(《湖南(nan)中(zhong)(zhong)醫(yi)雜志》2008年(nian)第(di)6期)2.糖尿病(bing)周(zhou)圍神(shen)經(jing)病(bing)變(bian):本(ben)方加(jia)(jia)味并聯合(he)西(xi)(xi)藥治(zhi)(zhi)(zhi)療(liao)30例(li)(li),與(yu)西(xi)(xi)藥(口服降糖藥或(huo)(huo)注射胰島素空(kong)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后(hou)加(jia)(jia)糖控制在11.1mmol/L以下,加(jia)(jia)甲(jia)鈷胺、維生(sheng)素B?)治(zhi)(zhi)(zhi)療(liao)30例(li)(li)對(dui)照,療(liao)程8周(zhou)。以自覺肢體麻木疼痛癥(zheng)狀(zhuang)及(ji)神(shen)經(jing)運(yun)動傳導(dao)速(su)度為療(liao)效(xiao)(xiao)(xiao)評價指(zhi)標。結(jie)果:總(zong)有(you)(you)(you)效(xiao)(xiao)(xiao)率(lv)(lv)治(zhi)(zhi)(zhi)療(liao)組(zu)80%、對(dui)照組(zu)63.3%。(《陜西(xi)(xi)中(zhong)(zhong)醫(yi)》2010年(nian)第(di)4期)3.骨性膝(xi)關(guan)節炎(yan):本(ben)方加(jia)(jia)減,治(zhi)(zhi)(zhi)療(liao)76例(li)(li),療(liao)程3個月。療(liao)效(xiao)(xiao)(xiao)評價以臨(lin)床(chuang)癥(zheng)狀(zhuang)消失(shi),關(guan)節功能(neng)基(ji)本(ben)恢(hui)復正常,能(neng)正常工作及(ji)生(sheng)活為顯(xian)效(xiao)(xiao)(xiao);臨(lin)床(chuang)癥(zheng)狀(zhuang)基(ji)本(ben)消失(shi)或(huo)(huo)明顯(xian)減輕,能(neng)基(ji)本(ben)勝任工作及(ji)獨立生(sheng)活,但(dan)久(jiu)行(xing)或(huo)(huo)過勞(lao)(lao)后(hou)仍有(you)(you)(you)隱痛或(huo)(huo)遇天氣變(bian)化(hua)時(shi)有(you)(you)(you)不適感為有(you)(you)(you)效(xiao)(xiao)(xiao)。結(jie)果:顯(xian)效(xiao)(xiao)(xiao)32例(li)(li),有(you)(you)(you)效(xiao)(xiao)(xiao)39例(li)(li),無效(xiao)(xiao)(xiao)5例(li)(li),總(zong)有(you)(you)(you)效(xiao)(xiao)(xiao)率(lv)(lv)93.4%。(《廣西(xi)(xi)中(zhong)(zhong)醫(yi)藥》1995年(nian)第(di)2期)
方解 : 補(bu)肝(gan)湯主要為治(zhi)“筋緩(huan)不能(neng)自收持,目暗盳(mang)(mang)盳(mang)(mang)無所見”而設:方用四物(wu)湯大(da)補(bu)肝(gan)血(xue),意在治(zhi)本,合以(yi)木瓜(gua)舒筋活絡緩(huan)急。如見血(xue)虛,加(jia)阿膠、枸杞子(zi);氣虛,加(jia)人參、黃芪;肢體(ti)抽動,加(jia)全蝎、地龍;瘀(yu)血(xue),加(jia)雞血(xue)藤(teng)、水蛭;兼(jian)風(feng)(feng)寒濕,加(jia)制(zhi)川烏、制(zhi)草烏、獨活;兼(jian)風(feng)(feng)濕熱,加(jia)忍冬藤(teng)、石膏、知母等。
現代研究 : 早期文獻報(bao)道本(ben)方可治療腓(fei)踹轉(zhuan)筋(腓(fei)腸肌(ji)痙攣)、不安腿綜(zong)合征、面肌(ji)痙攣、夜間磨牙、小兒夜啼(ti)及(ji)(ji)頑固性(xing)骨骼肌(ji)痙攣疼痛等病(bing)癥(zheng)。實驗研究表明(ming),補(bu)肝湯加雞血藤(teng)、水蛭(zhi)等活(huo)血化瘀藥能改善血管神經病(bing)變,增(zeng)加周圍(wei)神經的供血和營養,達到消除或減輕患者疼痛及(ji)(ji)麻木的目的。
方歌 : 補肝湯中木酸(suan)棗(zao),當歸芍地不能少,補肝養(yang)筋(jin)既(ji)明目,再加川芎炙甘草。
摘錄 : 清·《醫宗金鑒》
本(ben)文地(di)址://n85e38t.cn/pianfang/14610.html.
聲明: 我們(men)致(zhi)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an),注(zhu)重分享(xiang),被刊用(yong)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wei)能及時與作者取得(de)聯系,或(huo)有版權(quan)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men)會立即處理,本(ben)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lai)自于網(wang)絡(luo),轉載是(shi)出于傳遞更多(duo)信息之目的,若有來(lai)源標注(zhu)錯誤或(huo)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a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men)(管理員郵(you)箱:),情況(kuang)屬實,我們(men)會第一時間予(yu)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shi)歉(qian)意,謝謝!
上一(yi)篇: 補肝柏(bo)子仁散
下一篇: 補肝(gan)活(huo)血(xue)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