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法 : 上為細末,水糊為丸,如梧桐子大(da)。
功能主治 : 熱痰煩悶,頭(tou)暈(yun)眼(yan)花,四(si)肢不用。
用法用量 : 每服(fu)20丸,生姜湯送下。
摘錄 : 方(fang)出《普濟方(fang)》卷(juan)一六七,名(ming)見《本草綱目》卷(juan)二十六
處方 : 白芥子1兩(liang)(liang)(liang)半(ban)(ban),蘿卜子1兩(liang)(liang)(liang)半(ban)(ban),山梔1兩(liang)(liang)(liang),川芎(xiong)1兩(liang)(liang)(liang),三棱1兩(liang)(liang)(liang),莪(e)術1兩(liang)(liang)(liang),桃仁1兩(liang)(liang)(liang),香附1兩(liang)(liang)(liang),山楂1兩(liang)(liang)(liang),神曲1兩(liang)(liang)(liang),青皮5錢,黃連1兩(liang)(liang)(liang)半(ban)(ban)(一(yi)半(ban)(ban)用吳萸水炒,一(yi)半(ban)(ban)用益(yi)智仁水炒)。
制法 : 上為末,蒸餅為丸。
功能主治 : 男婦(fu)食(shi)積(ji)死血,痰積(ji)成(cheng)塊(kuai)在兩(liang)脅,動作腹鳴,嘈雜(za)眩暈,身熱時作時止。
用法用量 : 消積(ji)丸(《東醫寶鑒·雜病篇(pian)》卷六)、連羅丸(《雜病源流犀燭》卷十四)。
摘錄 : 《醫學入門》卷七
白芥--《辭典》
【出處】《唐本草》
【拼音名】 Bai Jie
【別名】胡芥(《蜀本草》),蜀芥(《綱目》)。
【來源】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嫩莖葉。
【原形態】一年或二年生草本。莖較粗壯,高達1米,全體被稀疏粗毛。葉互生;莖基部的葉具長柄,葉片寬大,倒卵形,長10~15厘米,最寬處達5厘米以上,琴狀深裂或近全裂,裂片5~7,先端大,向下漸小;莖上部的葉具短柄,葉片較小,裂片較細;近花序之葉常少裂。總狀花序頂生;小花梗長1厘米左右;花萼4,綠色,直立;花冠黃色,長方卵形,基部有直立長爪;雄蕊6,4強;子房長方形,密被白毛,花柱細長,柱頭小。長角果廣線形,長2~3厘米,密被粗白毛,著生種子部分常有淺度縊縮,先端有喙,喙部不生種子,光滑無毛。種子圓形,淡黃白色,直徑1.5~2毫米。花期4~6月。果期6~8月。
【生境分布】全國各地多有栽培。
【性味】《開寶本草》:"味辛,溫,無毒。"
【歸經】《本草經疏》:"入肺。"
【功能主治】
溫中散寒。治咳嗽氣急,胃、腹冷痛。
1《本草拾遺》:"主冷氣。"
2《醫學入門》:"能發汗,散腹中冷氣作痛。"
3《現代實用中藥》:"鎮咳,并治胃病。"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
【注意】凡瘡瘍、目疾、痔瘡、便血及平素熱盛之患者忌食。
【附方】
1反胃上氣。用白芥子末一、二錢,酒沖服。
2熱痰煩暈。用白芥子、大戟、甘遂、硭硝、朱砂,等分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姜湯送下。此方名"白芥丸"。
3腹冷氣起。用白芥子一升,微炒,研為末,加開水沁過的蒸餅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姜湯送下十丸,甚效。
4腫毒初起。用白芥子為末,加醋調涂。
【摘錄】《*辭典》
白芥 --《中華本草》
【出處】
出自1.《唐本草》。
2.《本草拾遺》:白芥,生太原。如芥而葉白,為茹食之甚美。
3.《綱目》:白芥,處處可種,但人知蒔之者少爾。以八、月下種,冬生可食。至春深莖高二、三尺,其葉花而有丫,如花芥,葉青白色,莖易起而中空,性脆,最畏狂風大雪,須謹護之,乃免折損。三月間開黃花,香郁,結角如芥角,其子大如粱米,黃白色。又有一種,大而中實者尤高,其子亦大,此菜雖是芥類,迥然別種也,然入藥勝于芥
【拼音名】 Bai Jie
【英文名】 Stem and leaf of White Mustard
【別名】胡芥、蜀芥、辣菜、白辣菜。
【來源】
藥材基源: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嫩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inapis alba L.
采收和儲藏:春、秋季采摘嫩莖葉,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白芥 一年生或二年生粗壯草本,高40-120cm。莖直立,具縱棱,上部多分枝,被散生白色硬毛。葉互生。質薄,具柄;莖基部葉片大頭現狀裂或近全裂,寬橢圓形或卵圓形,長6-15cm,寬2-3cm,頂裂片大。有側裂片l-3對,邊緣具疏齒;莖生葉較小,具短柄,向上裂片數漸少。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牛;萼片小4,綠色,直立,披針形或長圓形.基部具爪;雄蕊6,4長2短,長雄蕊長8.5-9.5mm,短雄蕊長6-6.5mm;雌蕊l,子房長柱形,長9-10mm,密被白爭長刺毛。長角果圓柱形長2-2.5cm,密被白色硬刺毛,果瓣在種子間縊縮成念珠狀,角果先端具扁平劍形的喙。種子近球形,淡黃色。花期4-6月,果期5-7月。
【生境分布】原產于歐洲。我國遼寧、山西、新疆、山東、安徽、四川、云南多有栽培。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較耐干旱,喜陽光,適宜肥沃濕潤的砂質壤土栽培,忌瘠薄或低洼、積水地。
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春播或秋播。播種前,先將種子放在15%食鹽水中浸泡20min,或在30℃溫水中浸泡2-4h,取出,稍晾乾,摻倍量細土,進行條播,覆土10cm,稍加鎮壓,澆水。
播后約10-15d出苗,苗高15cm左右間苗,株距10-15cm,定苗后,追肥1次,并進行澆水,澆水次數視土壤干濕程度而定。生長期間忌施過量氮肥,以防枝葉徒長,影響產量。
病蟲害防治 病害有油菜炭疽病,發病初期可噴代森錳鋅或多菌靈。油菜苗核病,發病期間可噴40%紋枯利可濕性粉劑1000-2000倍液或3%紋枯利粉劑。
【性狀】性狀鑒別 葉片多皺縮破碎,完整葉倒卵形,長3-10cm
大頭羽裂或近全緣,頂端裂片較大,兩側裂片1-3對,邊緣波狀或具疏齒。表面墨綠色、黃綠色或枯黃色,稍粗糙,有類白色粗毛。質脆易碎,受潮變軟,氣微,搓之有辛辣氣。
【化學成份】含白芥子甙(sinalbin),芥子酶,芥子堿(sinapine)。
【性味】辛;溫
【歸經】肺經
【功能主治】溫中散寒;利氣化痰。主脘腹冷痛;咳嗽痰喘
【用法用量】內服:適量,煮食。
【注意】凡瘡瘍、目疾、痔瘡、便血及平素熱盛之患者忌食。
【各家論述】
1.《本草拾遺》:主冷氣。
2.《醫學入門》:能發汗,散腹中冷氣作痛。
3.《現代實用中藥》:鎮咳,并治胃病。
【摘(zhai)錄】《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n85e38t.cn/pianfang/12284.html.
聲明: 我(wo)們致力于保護作(zuo)者版權(quan)(quan)(quan),注重分享,被刊用(yong)文章(zhang)因無(wu)法(fa)核實(shi)真實(shi)出(chu)處,未(wei)能及時與作(zuo)者取得聯系(xi),或(huo)有版權(quan)(quan)(quan)異議的,請聯系(xi)管(guan)理員(yuan),我(wo)們會立(li)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pian)資源(yuan)(yuan)來自(zi)于網絡,轉載是出(chu)于傳(chuan)遞更多信息(xi)之目的,若有來源(yuan)(yuan)標注錯(cuo)誤或(huo)侵(qin)犯了您的合(he)法(fa)權(quan)(quan)(quan)益,請立(li)即通知我(wo)們(管(guan)理員(yuan)郵箱(xiang):),情況屬實(shi),我(wo)們會第一(yi)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xiang)您表示歉(qian)意(yi),謝(xie)謝(xie)!
上(shang)一(yi)篇: 白蕪荑散
下一(yi)篇: 白(bai)芥子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