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薄荷:
剛采摘的薄荷葉清爽可口,有清心明目、解毒敗火、疏風散熱、增進食欲、幫助消化等多種保健功效。薄荷除了用來泡茶外,還可以和豆腐一起烹炒,或者與鯽魚一起煲湯。有夜間盜汗、煩躁不安、皮膚瘙癢、吹風容易感冒等癥狀的人以及脾胃虛寒、腹瀉者要少吃。
2、蒲公英:
據《本草綱目》記載,蒲公英性平味甘微苦,有清熱解毒、消腫及催乳作用。此外,蒲公英還有利尿、緩解腹瀉、退黃疸、利膽等功效。蒲公英吃法多樣,可生吃、炒食、做湯,還可焯水后涼拌。但臉色蒼白、無力怕冷、受風易感冒及脾胃虛弱者最好不要吃。
3、馬齒莧:
馬齒莧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散瘀消腫的作用,其嫩莖葉可作為蔬菜食用,也可曬制成干菜。馬齒莧可以用來炒雞蛋,還可涼拌。但其含草酸較多,烹調前最好焯水。馬齒莧為寒涼之品,脾胃虛弱、受涼易腹瀉的人及孕婦忌食。
4、穿心蓮:
穿心蓮味苦、性寒,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等作用,可治療感冒發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泄瀉痢疾、毒蛇咬傷等。穿心蓮能夠清熱解毒,涼拌吃更能保持其營養價值和保健功效。但穿心蓮性涼,體虛、容易腹瀉和體寒的人應少吃。
5、車前草:
車前草為車前草科植物車前及平車前的全株,味甘,性寒。具有利尿、清熱、明目、祛痰的功效。幼株可食用,4~5月間采幼嫩苗,沸水輕煮后,涼拌、蘸醬、炒食、做餡、做湯或和面蒸食。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這四種中草藥可以當菜吃 有清熱解毒等功效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長在路邊的中草藥 竟然有神奇功效
中藥材功效合集
中藥材功效合集,中藥有著悠久的歷史,中藥是從古代就開始一直沿用到現在。中藥的種類是很多的,不同的中藥功效和作用都是不一樣的,下面是有關于中藥材功效合集。
中藥材功效1
1、白刺莧
痢疾、暑瀉,腸炎,咽喉痛,便秘,痔瘡出血,膽囊炎,干冷白帶,小兒胎毒,皮膚濕毒作癢,下消,狹心癥,胃十二指腸潰瘍。
2、六角英
又叫狗肝菜,感冒發熱,急性肝炎、目赤腫痛,斑疹發熱,帶狀泡疹,霍亂吐瀉,跌打年傷。
3、雞蛋花
中暑、痢疾、腹痛、咳嗽。
4、雞屎藤
氣郁胸悶,胃痛,中暑,小兒疳積,闌尾炎,關節風濕痛,掉落眠,久咳,農藥中毒;
5、尖葉苦菜
清熱,涼血,解毒。治痢疾,黃疸,血淋,痔瘺,疔腫,蛇咬。
6、牛筋草
高熱,抽筋神昏,脫力黃,勞力傷,醫治干冷黃疸,小兒熱結,腰部挫閃疾苦哀痛,疝氣,預防乙型腦炎。
7、千里光
各類急性炎癥性疾病,明目。小兒胎毒,腎囊風,濕疹。
8、乳薊
薊(涼血止血,祛瘀消腫,療癰腫),小薊(治急性腎炎、泌尿系傳染、尿疼浮腫、傳染性肝炎),乳薊沒有太的副傳染,包含懷孕的婦女皆可安心應用,乳薊乃至能幫助哺乳期間的婦女增加乳汁。
9、石蓮花
肝病、肝硬化、治尿酸、痛風、高血壓。
10、珍珠草
小兒疳積,夜盲,傳染性肝炎。
11、蚶殼草
又叫崩碗,主熱痧氣腹痛,減肥,去干冷。治肝腫,肋膜炎。
12、羊蹄草
又叫一點紅,清解腸干冷,涼血生肌,消腫拔毒。治痢疾、脫肛(配火炭母),麻疹后熱毒內困,赤眼,瘡癤腫毒,濕疹癢痛,乳瘡(外洗或搗敷),小兒生殖器紅腫(外洗或內服)。治腎盂腎炎:一點紅一斤,狗肝菜一斤,車前草半斤。水煎成500毫升。成人每日三次,每次10毫升。廣西《中草藥新醫療法處方集》。
13、旱蓮草
又叫墨斗草,其性涼、味甘、酸,功用養陰補腎、涼血止血,合用于肝腎陰虛之眩暈、須發早白、吐血、尿血、衄血、便血、帶下、淋濁等。旱蓮草含有皂甙、揮發油、鞣質、維生素A、旱蓮草素等成分。
旱蓮生姜蜜汁鮮旱蓮草,去雜質、洗凈、切碎、搗爛,裝入一只消毒紗布袋內,擠出液汁,參與少量蜂蜜和生姜末調成糊。用量可裁奪。每次服2~3小食匙,每日2次。可用溫開水或溫熱的大年夜批黃酒送服。可以醫治因腎【虛】惹起的頭發早白。
14、曼陀羅
曼陀羅有毒,為沉著要藥,可敗壞肌肉,現代麻沸散和云南白藥保險子首要成分,平易近間花、子、葉、根各有不合用法,分治不合疾病,子十粒嚼服可醫治掉落眠。
15、鬼針草
嫩時可當菜吃,還算可口,傳聞對降落轉氨酶成果很好。可分離肝熱。
16、苦菜
云南人稱青菜為苦菜,其實圖中的才是苦菜,古本草列為下品,可健胃益膽,抗腫瘤,很適合現代人。
17、葵菜
有野生和家種兩種,《本經》列為下品,是食之有益于安康的蔬菜,如本局部地區不知道食用。上圖中為野生種,可通利五臟,根用以通利腎竅,葉以紅糖為引,醫治瘡腫內服有效。
18、蕁麻
藥書或言有毒、或言小毒、或言毒、或言劇毒。實踐上,平易近間之前多作藥用,此刻多作蔬菜食用。其刺生時接觸汗毛有刺痛感,煮湯或與雞蛋煎滋味都很可口。可醫治小兒風咳,風火牙痛等癥。一患者云其根醫治蕁麻疹有奇效。
19、龍葵
清熱治腫瘤,也是常常利用野菜之一,有保肝、健胃、明目之功。
20、黃萢
果實味美,開胃,柔肝緩急,小兒食之良。
21、何首烏
制用補養氣血,氣味安然安靜,可常食用,生用解毒通便而不傷陰。苗有安神潤血之功。
22、烏泡
果實和黃袍同功,葉和嫩尖以紅糖為引煎服,治肝急水瀉有奇效,并且沒有副傳染
23、野薄荷
滋味和傳染和家種者類似,散風熱,逐穢氣,解魚蝦毒。
24、棕櫚
棕毛、花、根入藥,性收澀,可以止血,但婦科白帶用之更加對癥。
25、灰灰菜
通俗不入藥,古方用之制造冬灰,今常常利用,能清肺腑淤積。
26、夏枯草
應時節而生,能和血,引陽入陰而醫治掉落眠。味咸,能軟堅散積。無毒,嫩苗該當可作菜,但滇中一帶蔬菜多,無人食。
27、車前草
藥店用子,草與子同功。清膀胱熱,利腎氣,預防積石,消水腫降血脂降血壓,別的,引肺熱從小便出,可醫治咳嗽。有 ? 葉、小葉兩種,小葉者良。
28、鐵蒿
蒿類多,有藥用,也有食用,也有藥食兩用,藥店多用青蒿及黃蒿。鐵蒿可清虛熱,與青蒿類似,味不太苦,艱辛期間老庶平易近也食用充饑,有食用保健價值,可惜無人研究開辟。
29、金銀花
金銀花全身都可入藥,是國務院必然的珍貴中藥材之一。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抗菌消炎、保肝利膽的功用。
30、蒲公英
性味功用: 甘,微苦,寒。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31、鴨跖草
小便不通。用鴨跖草一兩、車前草一兩,共搗出汁,加蜜少量,空心服。
赤白痢。用鴨跖草煎湯每日服。
喉痹。用鴨跖草汁點喉。
痔瘡腫痛。用鴨跖草、碧蟬兒花一路,搓軟敷貼患處。
32、垂盆草
靠水的田間地頭有甘淡微酸,涼。能清熱解毒,消癰腫、利尿,解蛇毒。
33、燈籠草
這個就不消多說了信賴小時辰常常采食酸平。清熱解毒,利尿止血,消腫散結。
34、蒼耳子
散風濕,通鼻竅。用于風寒頭痛、鼻淵流涕、風疹瘙癢、濕痹拘攣。
35、馬蘭
也是一種罕有的野菜。別號:馬蘭頭、階前菊、雞兒腸、紅梗菜等。菊科馬蘭屬。藥用全草。性涼,味辛。入手太陰肺、足厥陰肝經。涼血,清熱,利濕,解毒。
36、薺菜
是一種最罕有的.野菜,既可炒食、涼拌,又可作餃子餡。別號:護生草、噴噴鼻田薺、攬鼓菜等。十字花科薺菜屬。藥用全草。性平,味甘。入手少陰、太陰、足厥陰三經。和脾,利水,止血,明目。治痢疾,水腫,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經過多,目赤疾苦哀痛。
37、小薊
野菜之一。別號:刺兒菜、貓薊、刺蘿卜、刀菜、野紅花等。菊科薊屬。藥用全草或根。性涼,味甘。入肝、脾二經。涼血,祛瘀。止血。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崩,急性傳染性肝炎,創傷出血,疔瘡,癰毒。
38、水芹菜
野菜之一。傘形科水芹菜屬。藥用全草。性涼,味辛。平肝,解表,透疹。治麻疹初起,高血壓,掉落眠。如本身采摘,須寄望還有一種毒芹,植株細弱,通俗展開分離,而水芹菜則在水邊或濕地成片展開。
39、天胡荽
別號:破銅錢、雞腸菜、盆上芫茜等,傘形科破銅錢屬。藥用全草。性寒,味苦辛。清熱,利尿,消腫,解毒。治黃疸,赤白痢疾,淋病,小便倒運,目翳,喉腫,癰疽疔瘡,跌打毀傷。
40、酢漿草
別號:三葉酸草、醋母草,鵓鴣酸等。酢漿草科酢漿草屬。藥用全草。性寒,味酸。入手陽明、太陽經。清熱利濕,涼血,散瘀,消腫,解毒。治泄瀉,痢疾,黃疸,淋病,赤白帶下,麻疹,吐血,衄血,咽喉腫痛,疔瘡,癰腫,疥癬,痔疾,脫肛,跌打毀傷,湯火傷。
41、卷耳
中藥名:婆婆指甲菜,別號:瓜子草,高腳鼠耳草。石竹科卷耳屬。藥用全草。味甘。清小便熱癥。
中藥材功效2
枸杞子:滋陰明目延緩衰老
屬性功效:枸杞子味甘性平,具有滋腎潤肺、補肝明目等功效。
防病保健:枸杞尤其擅長明目,所以還俗稱“明眼子”。歷代醫家治療肝血不足、腎陰虧虛引起的視物昏花和夜盲癥,常常使用枸杞。
常坐電腦面前辦公的朋友,日常吃些枸杞是可以幫助明目的。若是女性常吃枸杞,還會起到美容養顏的效果。枸杞為扶正固本,生精補髓、滋陰補腎、益氣安神、強身健體、延緩衰老之良藥,自古以來就是滋補強壯養人的上品,有效地增強各種臟腑功能,能改善大腦功能和對抗自由基的功能,具有明顯的延緩衰老的作用。
艾葉:風寒咳嗽
屬性功效:艾葉味苦、辛,性溫,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祛濕止癢的作用。
防病保健:因風寒所致的咳嗽,可采用艾葉熏腳的方法,具體方法是:取艾葉適量,放入沸水中煎煮15分鐘,去渣取汁,把藥液倒入盆內,先熏后洗雙腳;當皮膚出現癤腫癥狀時,可取艾條1根,點燃一端,距患處3~5厘米進行熏灸,在熏灸過程中,艾條應以癤腫為中心緩慢旋轉,灸至癤腫及周圍皮膚出現明顯紅暈,患者感覺微燙為止,每日1次,每次10分鐘。
生地黃:經常便秘者
屬性功效:生地黃味甘、苦,性寒,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作用。
防病保健:經常便秘的人,不妨喝1杯生地黃蜂蜜水,具體方法是:取生地黃適量,加水煮30分鐘,待藥液稍涼后加蜂蜜2勺攪拌均勻。
山藥:小兒脾胃虛弱
屬性功效:山藥味甘性平,具有益氣養陰、補脾肺腎的作用。
防病保健:小兒脾胃虛弱,時常沒有好胃口,且時不時腹瀉,這時讓孩子多吃點山藥,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山藥對老年人因肺氣虛弱所致的慢性咳嗽、氣促等癥或腎氣虛弱所致的腰酸腿軟、夜尿頻等癥,均有一定療效;對于病后身體虛弱,需長期調養的人來說,山藥更是質優價廉的補品。
溫馨提示:因山藥藥性平和,所以可長期食用。煲湯、煮粥均可。
薏米:祛濕氣
屬性功效:薏米味甘、淡,性微寒,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清熱排膿等功效。
防病保健:在濕氣較重的季節或地區,可用薏米煮湯喝。
溫馨提示:因薏米性微寒、偏涼,所以平時怕冷的陽虛體質者不宜長期服用。
石榴皮:腹瀉
屬性功效:石榴皮味酸、澀,性溫,具有澀腸止瀉、止痢固脫等功效。
防病保健:吃石榴后將石榴皮洗凈、曬干收集起來,當家人出現腹瀉癥狀時,可將石榴皮與紅糖煮水喝,療效較佳。
雞內金:小兒積食
屬性功效:雞內金味甘性平,具有健胃消食、化積排石、固攝縮尿等功效。
防病保健:當出現腹部脹滿、大便干燥或小兒積食等癥狀時,可將曬干的雞內金炒后搗碎,加點山楂一起熬水喝,或將山藥、雞內金一起研成細末,與粳米共煮粥食用。
羅漢果:止咳潤肺
屬性功效:羅漢果味甘、酸,性涼,具有清熱涼血、生津止咳、滑腸排毒、嫩膚益顏、潤肺化痰等功效。
防病保健:羅漢果服用方法非常簡便,煎水、沖泡飲用或直接嚼著吃均可。
菊花:目赤腫痛
屬性功效:菊花味辛、甘、苦,性微寒,具有疏風清熱、解毒、明目等功效。
防病保健:因熱傷風、肝火盛所致的頭暈頭痛、目赤腫痛等癥狀,可泡1杯菊花茶喝。
金銀花:咽喉腫痛
屬性功效:金銀花味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防病保健:對于咽喉腫痛、熱毒瀉痢等癥,用金銀花水煎代茶喝,1天后即可見效;寶寶身上出現熱痱,可用金銀花煎成濃濃的湯汁,用棉球蘸取汁液在患處輕輕地反復擦洗,1天后就會顯效。
西洋參:口干目眩
屬性功效:西洋參味苦、微甘,性寒,具有補氣養陰、清火生津的作用。
防病保健:熬夜后,很多人常會感覺口干目眩、咽痛咳嗽,此時喝1杯西洋參茶,可讓您口舌生津。
溫馨提示:因西洋參性寒,所以脾胃虛弱的人不宜過多食用。
陳皮:理氣化痰
屬性功效:陳皮味辛、苦,性溫,具有理氣、調中、祛濕、化痰等功效。
防病保健:對于咳嗽不止且痰液稀白的患者,可用陳皮泡水喝。
中藥材功效3
發散風寒藥
麻黃、桂枝、紫蘇、荊芥、防風、羌活、細辛、白芷、藁本、香薷、生姜、蔥白、
辛夷、芫荽.
發散風熱藥
發散風熱藥、薄荷、牛蒡子、桑葉、菊花、葛根、升麻、柴胡、豆鼓、豆卷、蟬蛻、
浮萍、西河柳、水蜈蚣、天胡荽、蔓荊子、木賊草、
清熱瀉火藥
石膏、寒水石、知母、梔子、蘆根、天花粉、鮮竹葉、淡竹葉、夏枯草、鴨跖草、西瓜皮、荷葉、蓮子心.
清肝明目藥
青葙子、決明子、谷精草、密蒙花、夜明砂、千里光.
清熱涼血藥
鮮生地(附:生地)、紫草、犀角、牛黃、牡丹皮、赤芍藥、大青葉、板藍根、青黛、玄參、茅根、茅針花.
清熱解毒藥
金銀花、忍冬藤、忍冬葉、銀花子、金銀花露、連翹、蒲公英、紫花地丁、犁頭草、山慈菇、漏蘆、四季青、烏蘞莓、芙蓉花、芙蓉葉、白蘞、魚腥草、野蕎麥根、虎耳草、紅藤、敗醬草、鬼針草、地耳草、垂盆草、土茯苓、馬蘭根、射干、山豆根、馬勃、橄欖、金果欖、白毛夏枯草、點地梅、一枝黃花、爵床、人中黃、人中白、淡秋石、白頭翁、馬齒莧、鴨膽子、橄核蓮、小飛蓬、雞眼草、葉下珠、綠豆、綠豆衣、七葉一枝花、半枝蓮、白英、龍葵、蛇莓、白花蛇舌草、鳳尾草、豬殃殃、天葵子、藤梨根、豬膽汁.
清熱燥濕藥
黃連、黃芩、黃柏、胡黃連、龍膽草、秦皮、苦參、白蘚皮.
清虛熱藥
清虛熱藥、銀柴胡、地骨皮、青蒿、白薇、葎草.
攻下藥
大黃、芒硝、西瓜霜、鐵扁擔、番瀉葉、蘆薈.
潤下藥
火麻仁、郁李仁、胡麻仁、蜂蜜.
峻下逐水藥
牽牛子、甘遂、大戟、芫花、續隨子、商陸、烏臼根皮、巴豆.
利水滲濕藥
茯苓、豬苓、澤瀉、薏苡仁、燈心草、通草、梗通草、冬葵子、車前子、車前草、木通、滑石、金錢草、連錢草、海金沙、石葦、扁蓄、瞿麥、萆薢、赤小豆、玉米須、葫蘆殼、冬瓜皮、冬瓜子、澤漆、螻蛄、茵陳蒿、鈴茵陳、地耳草、垂盆草、
化濕藥
藿香、佩蘭、砂仁、砂仁殼、砂仁花、白豆蔻、豆蔻殼、豆蔻花、蒼術、厚樸、厚樸花、草豆蔻、草果.
祛風濕藥
獨活、威靈仙、秦艽、防己、臭梧桐、老鶴草、虎杖、透骨草、急性子、桑寄生、五加皮、鹿啼草、豨簽草、千年健、虎骨、白花蛇、烏梢蛇、徐長卿、桑枝、絡石藤、海風藤、尋骨風、絲瓜絡、接骨木、木瓜、蜇砂、松節、松香、松花粉、海桐皮、
理氣藥
橘皮、橘絡、化橘紅、枳實、瓜蔞皮、全栝蔞、木香、烏藥、檀香、甘松、九香蟲、路路通、白膠香、大腹皮、青皮、橘葉、橘核、枸橘、川楝子、香附、佛手、佛手花、香櫞、八月札、娑羅子、玫瑰花、代代花、綠萼梅、白殘花、荔枝核、旋覆花、旋覆梗、代赭、沉香、丁香、柿蒂、柿霜、刀豆子、刀豆殼.
活血祛瘀藥
川芎、丹參、桃仁、癟桃干、紅花、澤蘭、馬鞭草、乳香、沒藥、五靈脂、郁金、延胡、姜黃、降香、夏天無、月季花、益母草、雞血藤、王不留行、牛膝、蘇木、劉寄奴、荊三棱、蓬莪術、蟅蟲、水蛭、虻蟲、干漆、阿魏、凌霄花、自然銅、水紅花子、
止血藥
仙鶴草、紫珠、白芨、蠶豆花、薺菜花、鐵莧菜、地錦草、艾葉、灶心土、大薊、側柏葉、山茶花、羊蹄根、萬年青根、槐花、地榆、茜草、茜草藤、蒲黃、棕櫚炭、血余炭、藕節、百草霜、牛角(角思)、墓頭回、參三七、花蕊石、
消食藥
萊菔子、萊菔英、地枯蘿、山楂、六曲、雞內金、麥芽、谷芽、阿魏、
驅蟲藥
苦楝根皮、使君子、檳榔、番瓜子、雷丸、鶴虱、蕪荑、榧子、貫眾、大蒜、
溫化寒痰藥
半夏、天南星、膽南星、白附子、皂莢、牙皂、蘇子、白芥子、桔梗、旋覆花、旋覆梗、白前、天漿殼、蘿藦藤、蘿藦種毛、石胡荽.
清化熱痰藥
貝母、前胡、瓜蔞、竹茹、竹瀝、天竺黃、猴棗、礞石、海蛤殼、海浮石、葶藶子、昆布、海藻、黃藥脂、荸薺、瓦愣子、白螺絲殼、胖大海、木蝴蝶.
止咳平喘藥
杏仁、甜杏仁、馬兜鈴、青木香、青木香藤、枇杷葉、鼠曲草、蔊菜、天竺子、天竺葉、南燭子、款冬花、紫菀、百部、桑白皮、雞蛋膜、雞蛋殼、雞子黃、胡頹葉、胡頹子、胡頹根、千日紅、鐘乳石、洋金花、曼陀羅莖葉、曼陀羅種子.
祛寒藥
附子、烏頭、草烏、肉桂、干姜、吳茱萸、高良姜、紅豆寇、蜀椒、椒目、胡椒、蓽菝、畢澄茄、丁香、小茴香.
開竅藥
麝香、冰片、蘇合香、石菖蒲、
平肝息風藥
羚羊角、山羊角、石決明、天麻、鉤藤、白蒺藜、櫓豆衣、代赭石、蚯蚓、僵蠶、僵繭、
貝齒、玳瑁、馬寶、狗寶、紫石英、白石英、全蝎、蜈蚣、壁虎.
重鎮安神藥
朱砂、磁石、龍骨、龍齒、牡蠣、琥珀、珍珠、珍珠母、
養心安神藥
酸棗仁、柏子仁、遠志、夜交藤、合歡皮、合歡花、小麥、秫米.
補氣藥
人參、人參葉、人參蘆、黨參、明黨參、孩兒參、黃耆、白術、山藥、扁豆、扁豆衣、扁豆花、大棗、甘草、飴糖、人胞、臍帶、黃精、狼把草、金雀根、金雀花、
助陽藥
鹿茸、鹿角、鹿角膠、鹿角霜、淫羊藿、仙茅、巴戟天、補骨脂、胡桃肉、胡桃夾、肉蓯蓉、益智仁、沙苑蒺藜、菟絲子、蛤蚧、冬蟲夏草、鎖陽、葫蘆巴、蛇床子、韭子、韭菜根、陽起石、骨碎補、海狗腎、黃狗腎、續斷、杜仲、狗脊、棉花子、棉錦皮、薛荔果.
養血藥
熟地黃、何首烏、鮮首烏、當歸、白芍、阿膠、桑椹子、桂圓肉、
滋陰藥
沙參、珠兒參、西洋參、天門冬、麥門冬、石斛、玉竹、百合、羊乳根、枸骨葉、楮實子、谷樹葉、谷樹漿、谷樹根皮、枸杞子、女貞子、女貞葉、旱蓮草、龜板、龜板膠、鱉甲、鱉甲膠、桑寄生.
收斂藥
山茱萸、五味子、烏梅、蓮子、石蓮子、蓮須、荷花蓮房、肉豆蔻、訶子、藏青果、赤石脂、禹余糧、五倍子、石榴皮、石榴根皮、明礬、椿根皮、鳳眼草、芡實、桑螵蛸、覆盆子、金櫻子、烏賊骨、碎米蕎、雞冠花、浮小麥、糯稻根、糯稻草、麻黃根、白果、白果葉、刺猬皮.
其它藥
蟾酥蟾皮、雄黃、硼砂、磠砂、砒石、斑蝥、石灰、輕粉、大風子蜂房、土槿皮、木槿花、木槿子、綠礬、樟腦、硫黃、爐甘石、孩兒茶、血竭、象皮、象牙屑、松香、鉛丹、毛茛、馬錢子、土木鱉、蒟蒻、常山、甜茶、瓜蒂、藜蘆、辣蓼
[附] 具有腎毒性的中藥
蒼耳子、鴨膽子、常山、白果、馬錢子、半夏、雷公藤、鉛粉、鉛丹、密陀僧、雄黃、砒霜、白降丹、輕粉、水銀、紅丹、火硝、白礬、雄黃、朱砂
解表藥
1.發散風寒藥
麻黃 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
桂枝 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
紫蘇 發汗解表,行氣寬中。
生姜 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
香薷 發汗解表,化濕和中,利水消腫。
荊芥 發表散風,透疹消瘡,炒炭止血。
防風 發表散風,勝濕止痛,止痙,止瀉。
羌活 散寒祛風,勝濕止痛。
白芷 解表散風,通竅,止痛,燥濕止帶,消腫排膿。
細辛 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溫肺化飲。
藁本 祛風散寒,勝濕止痛。
蒼耳子 散風除濕,通竅止痛。
辛夷 發散風寒,宣通鼻竅。
2.發散風熱藥
薄荷 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
牛蒡子 疏散風熱,透疹利咽,解毒散腫。
蟬蛻 疏散風熱,透疹止癢,明目退翳,止痙。
桑葉 疏散風熱,清肺潤燥,平肝明目。
菊花 疏散風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
蔓荊子 疏散風熱,清利頭目。
柴胡 疏散退熱,疏肝解郁,升陽舉陷。
升麻 發表透疹,清熱解毒,升舉陽氣。
葛根 解肌退熱,透發麻疹,生津止渴,升 陽止瀉。
淡豆豉 解表,除煩。
清熱藥
1.清熱瀉火藥
石膏 清熱瀉火,除煩止渴,收斂生肌。
寒水石 清熱瀉火。
知母 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蘆根 清熱生津,除煩止嘔。
天花粉 清熱生津,清肺潤燥,解毒消癰。
竹葉 清熱除煩,生津利尿。
淡竹葉 清熱除煩,通利小便。
梔子 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消腫止痛。
夏枯草 清肝火,散郁結。
決明子 清肝明目,潤腸通便。
2.清熱燥濕藥
黃芩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
黃連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黃柏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退熱除蒸。
龍膽草 清熱燥濕,瀉肝膽火。
秦皮 清熱燥濕,解毒,止痢,止帶,明目。
苦參 清熱燥濕,殺蟲利尿。
白鮮皮 清熱燥濕,祛風解毒。
3.清熱解毒藥
①治濕熱病藥
金銀花 清熱解毒,疏散風熱。
連翹 清熱解毒,消癰散結,疏散風熱。
大青葉 清熱解毒,涼血消斑。
板藍根 清熱解毒,涼血利咽。
青黛 清熱解毒,涼血消斑,清肝瀉火,定驚。
貫眾 清熱解毒,殺蟲,涼血止血。
蚤休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涼肝定驚。
②治熱毒瘡瘍藥
蒲公英 清熱解毒,消癰散結,利濕通淋。
紫花地丁 清熱解毒,消癰散結。
野菊花 清熱解毒。
魚腥草 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尿通淋。
紅藤 清熱解毒,活血止痛。
敗醬草 清熱解毒,消癰排膿,祛瘀止痛。
白花蛇舌草 清熱解毒,利濕通淋。
土茯苓 解毒除濕,通利關節。
熊膽 清熱解毒,息風止痙,清肝明目。
③治熱毒瀉痢藥
穿心蓮 清熱解毒,燥濕消腫。
白頭翁 清熱解毒,涼血止痢。
④治咽喉腫痛藥
射干 清熱解毒,祛痰利咽。
山豆根 清熱解毒,利咽消腫。
4.清熱涼血藥
生地黃 清熱涼血,養陰生津。
玄參 清熱涼血,滋陰解毒。
牡丹皮 清熱涼血,活血散瘀。
赤芍 清熱涼血,散瘀止痛。
紫草 涼血活血,解毒透疹。
水牛角 清熱,涼血,解毒。
5.清虛熱藥
青蒿 清虛熱,除骨蒸,解暑,截瘧。
白薇 清熱涼血,利尿通淋,解毒療瘡。
地骨皮 涼血退蒸,清肺降火。
銀柴胡 清虛熱,除疳熱。
胡黃連 退虛熱,除疳熱,清濕熱。
瀉下藥
1. 攻下藥
大黃 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
芒硝 瀉下,軟堅,清熱。
番瀉葉 瀉下導滯。
蘆薈 瀉下,清肝,殺蟲。
2. 潤下藥
火麻仁 潤腸通便。
郁李仁 潤腸通便,利水消腫。
3. 峻下逐水藥
甘遂 瀉水逐飲,消腫散結。
京大戟 瀉水逐飲,消腫散結。
芫花 瀉水逐飲,祛痰止咳,殺蟲療瘡。
商陸 瀉下利水,消腫散結。
牽牛子 瀉下,逐水,去積,殺蟲。
巴豆 峻下冷積,逐水退腫,祛痰利咽,蝕瘡。
祛風濕藥
1. 祛風濕散寒藥
獨活 祛風濕,止痹痛,解表。
威靈仙 祛風濕,通經絡,消骨哽。
川烏 祛風除濕,散寒止痛。
蘄蛇 祛風通絡,定驚止痙。
雷公藤 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消腫止痛,殺蟲解毒。
木瓜 舒筋活絡,除濕和胃。
2. 祛風濕清熱藥
秦艽 祛風濕,止痹痛,退虛熱,清濕熱。
防己 祛風濕,止痛,利水消腫。
豨薟草 祛風濕,通經活絡,清熱解毒。
絡石藤 祛風通絡,涼血消腫。
3. 祛風濕強筋骨藥
五加皮 祛風濕,強筋骨,利尿。
桑寄生 祛風濕,益肝腎,強筋骨,安胎。
狗脊 祛風濕,補肝腎,強腰膝。
化濕藥
藿香 化濕,解暑,止嘔。
佩蘭 化濕,解暑。
蒼術 燥濕健脾,祛風濕。
厚樸 行氣,燥濕,消積,平喘。
砂仁 化濕行氣,溫中止嘔止瀉,安胎。
白豆蔻 化濕行氣,溫中止嘔。
利水滲濕藥
1. 利水消腫藥
茯苓 利水滲濕,健脾安神。
薏苡仁 利水滲濕,健脾,除痹,清熱排膿。
豬苓 利水滲濕。
澤瀉 利水滲濕,泄熱。
香加皮 利尿消腫,祛風濕,止痛。
2. 利尿通淋藥
車前子 利尿通淋,滲濕止瀉,清肝明目,清肺化痰。
滑石 利水通淋,清解暑熱,收濕斂瘡。
關木通 利尿通淋,通經下乳。
通草 清熱利濕,通氣下乳。
瞿麥 利尿通淋,活血通經。
扁蓄 利尿通淋,殺蟲止癢。
地膚子 清熱利濕,止癢。
海金沙 利尿通淋。
萆薢 利濕去濁,祛風除濕。
3. 利濕退黃藥
茵陳蒿 清利濕熱,利膽退黃。
金錢草 除濕退黃,利尿通淋,解毒消腫。
虎杖 利膽退黃,清熱解毒,活血祛瘀,祛痰止咳。
溫里藥
附子 回陽救逆,助陽補火,散寒止痛。
干姜 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
肉桂 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溫經通脈。
吳茱萸 散寒止痛,溫中止嘔,助陽止瀉。
小茴香 散寒止痛,理氣和中。
高良姜 散寒止痛,溫中止嘔。
花椒 溫中止痛,殺蟲,止癢。
丁香 溫中降逆,散寒止痛,溫腎助陽。
理氣藥
橘皮 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青皮 疏肝理氣,消積化滯。
枳實 破氣除痞,化痰消積。
木香 行氣止痛。
沉香 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納氣平喘。
香附 疏肝理氣,調經止痛。
川楝子 行氣止痛,殺蟲療癬。
烏藥 行氣止痛,溫腎散寒。
荔枝核 行氣散結,散寒止痛。
佛手 疏肝解郁,理氣和中,燥濕化痰。
香櫞 疏肝解郁,理氣寬中,化痰止咳。
薤白 通陽散結,行氣導滯。
柿蒂 降氣止呃。
消食藥
山楂 消食化積,行氣散瘀。
神曲 消食和胃。
麥芽 消食健胃,回乳消脹。
谷芽 消食健胃。
萊菔子 消食除脹,降氣化痰。
雞內金 消食健胃,澀精止遺。
驅蟲藥
使君子 驅蟲消積。
苦楝皮 殺蟲,療癬。
檳榔 驅蟲消積,行氣利水。
南瓜子 殺蟲。
鶴草芽 殺蟲。
雷丸 殺蟲。
止血藥
1. 涼血止血藥
大薊 涼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癰。
小薊 涼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癰。
地榆 涼血止血,解毒斂瘡。
槐花 涼血止血,清肝火。
側柏葉 涼血止血,化痰止咳。
白茅根 涼血止血,清熱利尿。
苧麻根 涼血止血,安胎,解毒。
2. 化瘀止血藥
三七 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茜草 涼血化瘀止血,通經。
蒲黃 化瘀止血,利尿。
3. 收斂止血藥
白及 收斂止血,消腫生肌。
仙鶴草 收斂止血,補虛,消積,止痢,殺蟲。
紫珠 收斂止血,清熱解毒。
棕櫚炭 收斂止血。
4. 溫經止血藥
炮姜 溫經止血,溫中止痛。
艾葉 溫經止血,散寒調經,安胎。
活血化瘀藥
1. 活血止痛藥
川芎 活血行氣,祛風止痛。
延胡索 活血,行氣,止痛。
郁金 活血行氣止痛,解郁清心,利膽退黃,涼血。
姜黃 活血行氣,通經止痛。
乳香 活血行氣止痛,消腫生肌。
沒藥 活血止痛,消腫生肌。
五靈脂 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2. 活血調經藥
丹參 活血調經,涼血消癰,安神。
紅花 活血通經,祛瘀止痛。
桃仁 活血祛瘀,潤腸通便。
益母草 活血調經,利水消腫。
牛膝 活血通經,補肝腎,強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
雞血藤 行血補血,調經,舒筋活絡。
3. 活血療傷藥
蟅蟲 破血逐瘀,續筋接骨。
自然銅 散瘀止痛,接骨療傷。
蘇木 活血療傷,祛瘀通經。
骨碎補 活血續傷,補腎強骨。
馬錢子 散結消腫,通絡止痛。
血竭 活血療傷,止血生肌。
4. 破血消癥藥
莪術 破血行氣,消積止痛。
三棱 破血行氣,消積止痛。
水蛭 破血逐瘀消癥。
穿山甲 活血消癥,通經,下乳,消腫排膿。
化痰止咳平喘藥
1. 溫化寒痰藥
半夏 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外用消腫止痛。
天南星 燥濕化痰,祛風解痙;外用消腫止痛。
禹白附 祛風痰,燥濕痰,止痙,止痛,解毒散結。
白芥子 溫肺化痰,利氣散結。
皂莢 祛頑痰,通竅開閉,祛風殺蟲。
旋覆花 降氣化痰,降逆止嘔。
白前 降氣化痰。
2. 清化熱痰藥
前胡 降氣化痰,宣散風熱。
桔梗 宣肺化痰,利咽,排膿。
川貝母 清熱化痰,潤肺止咳,散結消腫。
浙貝母 清熱化痰,開郁散結。
瓜蔞 清熱化痰,寬胸散結,潤腸通便。
竹茹 清熱化痰,除煩止嘔。
竹瀝 清熱豁痰,定驚利竅。
天竹黃 清熱化痰,清心定驚。
海藻 消痰軟堅,利水消腫。
昆布 消痰軟堅,利水消腫。
黃藥子 消痰軟堅散結,清熱解毒。
2. 止咳平喘藥
苦杏仁 止咳平喘,潤腸通便。
蘇子 降氣化痰,止咳平喘,潤腸通便。
百部 潤肺止咳,殺蟲。
紫菀 潤肺化痰止咳。
款冬花 潤肺止咳化痰。
馬兜鈴 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枇杷葉 清肺化痰止咳,降逆止嘔。
桑白皮 瀉肺平喘,利水消腫。
葶藶子 瀉肺平喘,利水消腫。
白果 斂肺定喘,止帶,縮尿。
安神藥
1. 重鎮安神藥
朱砂 鎮心安神,清熱解毒。
磁石 鎮驚安神,平肝潛陽,聰耳明目,納氣定喘。
龍骨 鎮驚安神,平肝潛陽,收斂固澀。
琥珀 鎮驚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
2. 養心安神藥
酸棗仁 養心益肝,安神,斂汗。
柏子仁 養心安神,潤腸通便。
遠志 寧心安神,祛痰開竅,消散癰腫。
平肝息風藥
1.平抑肝陽藥
石決明 平肝潛陽,清肝明目。
珍珠母 平肝潛陽,清肝明目,鎮心安神。
牡蠣 平肝潛陽,軟堅散結,收斂固澀。
代赭石 平肝潛陽,重鎮降逆,涼血止血。
刺蒺藜 平肝疏肝,祛風明目。
2.息風止痙藥
羚羊角 平肝息風,清肝明目,清熱解毒。
牛黃 息風止痙,化痰開竅,清熱解毒。
鉤藤 息風止痙,清熱平肝。
天麻 息風止痙,平抑肝陽,祛風通絡。
地龍 清熱息風,通絡,平喘,利尿。
全蝎 息風止痙,攻毒散結,通絡止痛。
蜈蚣 息風止痙,攻毒散結,通絡止痛。
僵蠶 息風止痙,祛風止痛,化痰散結。
開竅藥
麝香 開竅醒神,活血通經,止痛,催產。
冰片 開竅醒神,清熱止痛。
蘇和香 開竅醒神,辟穢止痛。
石菖蒲 開竅寧神,化濕和胃。
蟾酥 開竅醒神,止痛,解毒。
補虛藥
1. 補氣藥
人參 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安神。
西洋參 補氣養陰, 清火生津。
黨參 益氣,生津,養血。
太子參 補氣生津。
黃芪 補氣生陽,益衛固表,利水消腫,托瘡生肌。
白術 補氣健脾,燥濕利水,止汗,安胎。
山藥 益氣養陰,補脾肺腎,固精止帶。
白扁豆 健脾,化濕,消暑。
甘草 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藥性。
大棗 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
2. 補陽藥
鹿茸 壯腎陽,益精血,強筋骨,調沖任,托瘡毒。
巴戟天 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
淫羊藿 溫腎壯陽,強筋骨,祛風濕。
仙茅 溫腎壯陽,強筋骨,祛寒濕。
補骨脂 補腎助陽,固精縮尿,暖脾止瀉,納氣平喘。
益智仁 暖腎固精縮尿,溫脾止瀉攝唾。
肉蓯蓉 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
菟絲子 補腎固精,養肝明目,止瀉,安胎。
沙苑子 補腎固精,養肝明目。
杜仲 補肝腎,強筋骨,安胎。
續斷 補肝腎,強筋骨,止血安胎,療傷續折。
蛤蚧 助腎陽,益精血,補肺氣,定喘嗽。
冬蟲夏草 益腎壯陽,補肺平喘,止血化痰。
紫河車 溫腎補精,益氣養血。
3. 補血藥
當歸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
熟地黃 補血滋陰,益精填髓。
白芍 養血調經,平肝止痛,斂陰止汗。
何首烏 制首烏補益精血,固腎烏須;生首烏截瘧解毒,潤腸通便。
阿膠 補血,止血,滋陰潤燥。
4. 補陰藥
北沙參 養陰清肺,益胃生津。
南沙參 養陰清肺,化痰,益氣。
百合 養陰潤肺止咳,清心安神。
麥冬 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
天冬 養陰潤燥,清火,生津。
石斛 養陰清熱,益胃生津。
玉竹 養陰潤燥,生津止渴。
黃精 滋腎潤肺,補脾益氣。
枸杞子 補肝腎,明目。
墨旱蓮 補肝腎陰,涼血止血。
女貞子 補肝腎陰,烏須明目。
龜甲 滋陰潛陽,益腎健骨,固經止血,養血補心。
鱉甲 滋陰潛陽,軟堅散結。
收澀藥
1. 固表止汗藥
麻黃根 斂肺止汗。
浮小麥 斂汗,益氣,除熱。
糯稻根須 止虛汗,退虛熱。
2. 斂肺澀腸藥
五味子 斂肺滋腎,生津斂汗,澀精止瀉,寧心安神。
烏梅 斂肺止咳,澀腸止瀉,安蛔止痛,生津止渴。
五倍子 斂肺降火,澀腸止瀉,固精止遺,斂汗止血。
罌粟殼 澀腸止瀉,斂肺止咳,止痛。
訶子 澀腸止瀉,斂肺止咳,利咽開音。
石榴皮 澀腸止瀉,殺蟲。
肉豆蔻 澀腸止瀉,溫中行氣。
赤石脂 澀腸止瀉,收斂止血,斂瘡生肌。
禹余糧 澀腸止瀉,收斂止血,止帶。
3. 固精縮尿止帶藥
山茱萸 補益肝腎,收斂固澀。
桑螵蛸 固精縮尿,補腎助陽。
海螵蛸 固精止帶,收斂止血,制酸止痛,收濕斂瘡。
金櫻子 固精縮尿,澀腸止瀉。
蓮子 益腎固精,補脾止瀉,止帶,養心。
芡實 益腎固精,健脾止瀉,除濕止帶。
涌吐藥
常山 涌吐痰涎,截瘧。
瓜蒂 涌吐痰食,祛濕退黃。
膽礬 涌吐痰涎,解毒收濕,祛腐蝕瘡。
解毒殺蟲燥濕止癢藥
雄黃 解毒,殺蟲。
硫黃 解毒殺蟲止癢,補火助陽通便。
白礬 外用解毒、殺蟲、止癢;內服化痰、止血 止瀉。
蛇床子 殺蟲止癢,溫腎壯陽。
大風子 攻毒殺蟲,祛風燥濕。
土荊皮 殺蟲止癢。
蜂房 攻毒殺蟲,祛風止痛。
大蒜 解毒殺蟲,消腫,止痢。
拔毒化腐生肌藥
升藥 撥毒化腐。
輕粉 攻毒,殺蟲,斂瘡。
砒石 外用蝕瘡去腐,內服劫痰平喘。
鉛丹 拔毒生肌,殺蟲止癢。
爐甘石 解毒明目退翳,收濕生肌斂瘡。
硼砂 外用清熱解毒,內服清肺化痰。
只有些常用的,你參考吧。
及主治功效
及主治功效。中藥的種類是非常多樣的,我們對于中藥的研究也一直沒有停止過,重要的功效作用是非常強大的。下面為大家分享及主治功效的相關內容。
及主治功效1
靈芝:固本祛邪,神仙上藥;
人參:每天吃一點,健康延年好福;
山楂:消食化瘀的好手;
黃芪:首屈一指的補氣要藥;
生姜:御百邪,助陽氣,散一身寒濕;
白茅根:涼血止血的草根太醫;
菊花:現代人最佳保肝茶飲;
薏苡仁:不是珍珠勝似珍珠;
甘草:養人又養顏,平民百姓的補益藥;
花椒:麻辣醫生.中藥驅寒很有性格;
當歸:養血圣物,保女人一生平安;
紅花:活血養顏的女人花;
益母草:女皇武則天的駐顏美容師;
雪蓮花:冰山來客養出花樣年華;
艾草:天然養生“舒膚佳”;
蘆薈:埃及艷后靠它征服世界;
白芨:草藥里的美白仙子;
葛根:解熱生津的“女人參”;
白芍:養陰補血的女性知音
杏仁:潤養肌膚,容顏不老白嫩嫩;
玉簪花:養血祛斑,像花一樣美麗無瑕;
何首烏:溫補腎陽,再活500年還是黑發飄飄;
枸杞子:古人的四季養生不老丹;
冬蟲夏草:世間有、天上無的陰陽雙補藥;
三七:起死回生“金不換”;
芡實:對脾腎忠心耿耿的水中仙子;
女貞子:補肝益腎,完美的天人合一;
杜仲:雙向調節血壓第一藥;
菟絲子:溫和補養,在媽媽的肚子里就可以開始;
白茯苓:健脾補中,連慈禧都能“返老還童”;
山藥:神仙藥食,養足我們的后天之本;
番木瓜:“萬壽果”保你腸胃平安;
陳皮:身邊最常見的健脾良藥;
藿香:助脾胃正氣,讓你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丁香花:香噴噴的暖胃好手;
板藍根:治感冒的經典藥方;
桔梗:讓大長今微笑的止咳藥膳;
羅漢果:可以降血糖的甜果子;
桃仁:最擅長活血祛瘀、潤腸通便;
紫蘇:散寒暖胃,吃海鮮絕對少不了它;
南瓜子:每天吃一把,不用擔心前列腺;
檳榔:消食化積,南藥第一名;
茱萸:外用降血壓的最佳選擇;
冬桑葉:止盜汗、自汗之妙品;
款冬:久咳不愈肺寒患者的首選良藥;
落地生根:傣家跌打損傷圣藥;
石菖蒲:善入心經,冠心病患者的福音;
大薊:無論外用還是內服,都是止血良藥;
卷柏:消炎止血的還魂草;
仙鶴草:讓人迅速恢復體力;
蒲黃:可以降血脂的花粉;
天麻:聰明人一輩子不糊涂的保護神;
酸棗仁:失眠去無蹤,美夢伴一生;
紅棗:補血安神,每天都可以當零食吃;
黃花菜:健腦清心,樂而忘憂;
桂圓:養血安神、益智強身,說不完的好處;
蓮花:清心養神,固精氣、強筋骨的寶貝;
遠志:治療驚悸健忘、失眠多夢的特效藥;
金銀花:有了它,炎炎夏日也清涼;
蒲公英:身上長了無名腫毒就用它;
魚腥草:消炎解毒,小草藥有大作用;
決明子:歷史上使用最早的`眼科藥;
枇杷葉:清肺熱的常用藥;
梔子:擅長解全身熱毒;
夏枯草:清熱瀉火,治淋巴結核第一藥;
紫花地丁:解毒消癰要藥;
牡丹:涼血妙品,花中神藥;
鳳仙花:外用可以清熱解毒的“女兒花”;
黃連:清五臟濕熱,世間第一苦;
麻黃:發汗?止汗?看明白再用;
銀耳:潤肺滋陰的最佳食物;
百合:補益五臟,怎么做都好吃;
薺菜:“三高”患者的極品蔬菜;
薄荷:清咽利喉的芳香療法;
茴香:慢性胃炎的緩解藥;
白果:治療咳喘,當仁不讓;
車前草:前列腺炎患者的最佳食療。
及主治功效2
中藥黃芪的功效和主治是什么
黃芪力大功宏,使用面廣,從古至今,黃芪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得到了很多醫家的論證。如《神農本草經》明確記載,黃芪可治小兒百病。梁代《神農本草經集注》提出黃芪有活血和止渴作用。
金元時代《湯液本草》提出黃芪補腎臟元氣。清代《本經逢原》提出黃芪瀉陰火,止表虛自汗。近代《醫學衷中參西錄》及《本草正義》指出黃芪不僅補氣,兼能升氣。總而言之,黃芪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所獲贊譽頗多,其功效主要分為三類,即補氣要藥,氣中血藥,瘡家圣藥三個方面。
黃芪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較多,如黃芪當歸補血湯,黃芪大補元氣,以裕生血之源,輔以當歸益血和營,以使陽生陰長,氣旺血生,因而該方益氣養血功效較為顯著,只是煎熬制作稍嫌麻煩。
另外黃芪飲片泡水、黃芪顆粒等也是市場上常見的食用方式,但這兩種方式因是生黃芪制成,因而更偏于托毒斂瘡,補氣血功效較弱,適合于瘡瘍潰后,久不愈合者,有利于生肌收口。
經煉蜜炮制的蜜炙黃芪則更長于滋補,而且蜜炙后口感更好,如揚子江藥業的黃 芪精口服 液是蜜炙黃芪經獨特工藝提取而成,完整的析出了有效成分多糖和皂苷,保證了藥效的有效吸收,因而增長了滋補的功效——黃芪泡水只能利用三四成功效,而且該藥服用方便。
及主治功效3
夏天中藥怎么保存
1、常溫存放
如存放時間較短,可將中藥放涼后,倒入保溫瓶,在室溫下保存。或者倒入密閉的容器中,放置在陰涼處保存。
2、冷藏保存
如果兩次服藥時間間隔太長,則可將藥液倒入密閉容器中,放進冰箱冷藏保存。保存容器可選玻璃制品、瓷器,但不要用塑料、鐵、鋁制品。
3、夏天中藥能放多久
自己煎的中藥,當天要喝完。醫院或者藥店代煎的中藥一般采用真空包裝,放在冰箱冷藏保存,最長可放7天。如果藥液袋鼓起或者藥液變味、有氣泡時,藥液很可能已經變質,最好不要服用。
4、夏天隔夜中藥能喝嗎
隔夜的中藥最好不要喝。夏天氣候炎熱,藥液容易變質,即使放在冰箱,也不能保證無菌環境,隔夜的中藥藥效已大大降低,且有被細菌污染的可能,最好不要喝。
5、中藥材能放冰箱嗎
不要放冰箱。藥材與食物放在一起,容易被細菌污染,而且冰箱內濕度大,藥材也容易受潮發霉。夏季空氣濕度比較高,最好將藥材放在陰涼、通風干燥的地方保存。
6、中藥保存須知
濕度:濕度是指空氣中水蒸氣含量多少的程度,也就是空氣潮濕的程度。藥物本身能否保持正常的含水量,與空氣的濕度有密切關系。一般藥物的正常含水量約10~20%。如空氣中水蒸氣多,藥物大量地吸收水分而使含水量增加(受潮),就容易發生霉爛變質現象。
空氣:空氣含有多種成分,其中以氧氣最容易與藥物的某些成分發生化學變化,而影響其質量。通常所見到的丹皮、黃精等的顏色變深,就是因為它們所含的鞣質、油質及糖分等與空氣中的氧氣接觸發生變化而形成的。
日光:日光對某些藥材的色素和葉綠素有破壞作用,能使藥材變色。所以紅色和綠色的藥材,不宜在陽光下久曬。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于:腸胃濕熱所致的瀉痢腹痛。臟腑火毒證。癰疽疔毒,皮膚濕疹、濕瘡,耳道流膿!
黃柏: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用于:濕熱所致的多種病證。陰虛發熱,骨蒸盜汗,遺精。熱毒瘡瘍,濕疹濕瘡!
白術: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氣虛證。氣虛自汗。脾虛胎動不安!
焦三仙:它不是一味藥而是三味藥,即焦麥芽、焦山楂、焦神曲。三味藥均有良好的消積化滯功能,但又有各自不同的特點。焦麥芽有很好的消化淀粉類食物的作用;焦山楂善于治療肉類或油膩過多所致的食滯;焦神曲則利于消化米面食物。三藥合用,能明顯地增強消化功能。因此,臨床上醫生常將三藥合用并稱為“焦三仙”。是消食導滯,健運脾胃的良藥。
雞內金:消食健胃,澀精止遺。 用于飲食積滯,小兒疳積。腎虛遺精、遺尿。治遺精。
大黃:具有瀉熱通便功效,用于胃腸實熱積滯、大便秘結、腹部脹滿、疼痛拒按,甚至高熱不退、神昏譫語,如大承氣湯;或脾陽不足之冷積便秘,如溫脾湯。
解毒消癰功效,用于熱毒瘡瘍、暴赤眼痛、口舌生瘡、齒齦腫痛,如大黃牡丹皮湯。
行瘀通經功效,用于瘀血阻滯之月經閉止、產后瘀阻、癥瘕積聚,及跌打損傷、瘀血腫痛。
清熱除濕功效,用于濕熱壅滯之黃疸、小便不利、大便干結;熱淋、石淋如八正散。
亦可涼血止血,用于熱傷血絡之吐血、衄血、便血、崩漏、赤白帶下。
現代臨床可用于治療流行性腦膜炎、大葉性肺炎、急性膽道感染、急性腮腺炎、急性闌尾炎、急性傳染性黃疸型肝炎、急性腸炎、細菌性痢疾、消化道出血、咽喉炎、牙齦膿腫、皮炎、濕疹、淋病、帶狀皰疹等。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腸燥便秘、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
川穹: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用于血瘀氣滯痛證。頭痛,風濕痹痛。
茯苓:滲濕利水,益脾和胃,寧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噦,泄瀉,遺精,淋濁,驚悸,健忘。
黃芪:補氣固表,托毒排膿,利尿,生肌。
用于氣虛乏力、久瀉脫肛、自汗、水腫、子官脫垂、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瘡口久不愈合。
黨參:補中,益氣,生津。治脾胃虛弱,氣血兩虧,體倦無力,食少,口渴,久瀉,脫肛。
甘草:和中緩急,潤肺,解毒,調和諸藥。炙用,治脾胃虛弱,食少,腹痛便溏,勞倦發熱,肺痿咳嗽,心悸,驚癇;生用,治咽喉腫痛,消化性潰瘍,癰疽瘡瘍,解藥毒及食物中毒。
本文地址://n85e38t.cn/pianfang/117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