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古代人用公筷:宋高宗趙構不愿宮人吃自己口水(使用公筷的溫馨提示語)

話歷史 2023-07-22 12:38:16

我國飲食文化歷史悠久,關于這方面的典故、逸聞和趣事可謂汗牛充棟,“飲食鉤沉”旨在發掘遺落在老北京歷史深處的有關吃的知識、趣味和習俗等的方方面面,以此開闊讀者眼界。

南宋開國皇帝宋高宗,每逢吃飯必定讓手下的太監、宮女們準備兩副碗筷。一頓飯端上幾十樣的菜肴,宋高宗就把自己要吃的菜用一副筷子挑揀出來,自己喝的湯用一個湯勺盛出來,再用另一副碗筷食用。每次挑入自己碗中的菜肴、舀入自己碗中的湯羹,他也必定要吃的干干凈凈、一滴不剩。揚州曾有人獻給他奢華的器具,他竟命人在鬧市中盡數焚毀,以表明自己不事奢華的決心。此刻宮女、太監們又看見皇帝吃飯竟也如此的簡單,便紛紛在私下笑話高宗小氣。

一日,宋高宗的皇后吳后終于忍不住問起他為何如此這般吃飯,高宗這才道出:“吾不欲以殘食與宮人食也。”原來古時,皇帝一頓所吃的飯菜都是多種多樣,一個人一頓怎么也吃不完,宋高宗又不喜歡吃肉,常常只吃些蔬菜、豆腐之類的素食,剩下的飯菜就多了。而皇帝吃剩下的飯菜按照規矩都會賞給有頭臉的宮女或者太監們食用。宋高宗不愿意看到宮人們吃沾了自己口水的剩飯剩菜,于是就用了這副“公筷”。

我們現在吃飯用“公筷”是為了干凈衛生、防止病菌傳染,而高宗用“公筷”卻是為他人著想,可謂各有各的妙用。

關于趙構,歷代傾向于定位為昏庸之主。

不過,北宋是在倉促之間被金人攻陷了都城汴梁,二帝“北狩”,當趙構南渡時,身邊親兵僅一千余人,然而他通過各種方法,迅速調集人員防守住了淮河、長江,同時建立了南宋的根基。

使用公筷的溫馨提示語

使用公筷的溫馨提示語有:?公勺公筷文明人,共創共享文明城。?、?一雙公筷品希膳,健康常有樂人生。?、?餐桌上?公私?分明。?、?手握公筷,口控健康。?、?公筷在手,衛生我有。?等等。

公筷
公筷一般指專用來夾菜的筷子,一般為白色,每人配備一雙,只可以在夾菜的時候拿來使用。

公筷常常和分餐制、合餐制聯系在一起,不管是分餐還是使用公筷,在中國都有著悠久的歷史。

宋高宗趙構曾是使用公筷的代表人物,筷子起源于中國,是華夏飲食文化的標志之一,而公筷亦起源于中國。

趙構是誰的后代 趙構是好皇帝嗎

 趙構是南宋開國皇帝,經歷了靖康之變。一直以來,對于趙構是個好皇帝嗎這個問題,答案都是豐富多彩的,不過正是因為有了趙構處死岳飛一事,很多人都認為趙構是個昏君,那么真-相是什么樣的呢?趙構是誰的后代呢?下面我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

趙構是誰的后代

趙構(1107年5月21日-1187年11月9日),字德基,南宋開國皇帝,在位35年。他是宋徽宗第九子,宋欽宗之弟,北宋時期被封為“康王”。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俘徽、欽二宗北去后,被宋欽宗封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的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重建宋朝,史稱“南宋”。

他拒絕主戰派抗金主張,隨后南逃至臨安府(今浙江杭州)定都。建炎三年(1129年),苗傅、劉正彥發動“苗劉兵變”,被-逼退位,在紹興皇宮的隆祐太后(宋哲宗孟皇后)為穩定局勢,傳旨讓皇太子趙旉即位,改年號為明受(明授),宰相張浚平定叛亂后,復位。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禪位于宋孝宗趙眘,自稱光堯壽圣憲天體道性仁誠德經武緯文紹業興統明謨盛烈太上皇帝。淳熙十四年卒,享年81歲,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長壽帝王之一,葬會稽永思陵。謚號曰圣神武文憲孝皇帝,廟號高宗。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加謚受命中興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

他在位時,迫于形勢起用岳飛、韓世忠等大將抗金,但大部分時間仍重用主和派的黃潛善、汪伯彥、王倫、秦檜等人,后來甚至處死岳飛,罷免李綱、張浚、韓世忠等主戰派大臣。

趙構精于書法,善真、行、草書,筆法灑脫婉麗,自然流暢,頗得晉人神韻。著有《翰墨志》,傳世墨跡有《草書洛神賦》等。

趙構是好皇帝嗎

宋高宗趙構的親生父親宋徽宗趙佶后來被金人折磨致死,宋徽宗的尸體還被金人拿去煉油,后來宋金和議達成之后,金人歸還的所謂“宋徽宗梓棺”里面裝的并不是宋徽宗的遺體,而是一截朽木。包括宋高宗趙構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在內的所有北宋皇親國戚幾乎全部被金人抓走,在金國受盡凌-辱,有的被折磨致死,有的淪為金人的奴隸。

在靖康之變中,宋高宗趙構的妻子和兩個幼小的女兒以及宋高宗趙構的親生母親和兄弟姐妹也都被金軍擄掠而去,并曾多次遭到女真貴族的凌-辱蹂躪。

但是,宋高宗趙構并沒有感到很恥辱,也沒有因此而對金人恨之入骨,宋高宗趙構后來甚至一再奴顏婢膝地屈辱求和,祈求仇敵金人讓他當“太平皇帝”。

公元1127年五月初一日,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將靖康二年改為建炎元年,成了南宋的開國之君,后廟號稱宋高宗。宋高宗趙構當時才二十一歲,他長期在深官養尊處優,所擅長的只有享受和淫樂,統治經驗還不豐富。

宋高宗趙構稱帝伊始,迫于嚴酷的形勢,不得不起用眾望所歸的愛國名臣李綱擔任宰相。然而,宋高宗趙構當時真正言聽計從的,卻是權奸汪伯彥、黃潛善,外加一些宦官。黃潛善和汪伯彥等人無意恢復故疆,堅持遷都東南,以圖茍安一隅,這正中宋高宗的下懷。

建炎三年(1129年),向來畏懼金兵的宋將劉光世不戰而逃,致使金兵在順利渡過淮河,接著,金國騎兵奔襲南宋小朝廷所在的揚州。

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初三,前方軍情極端吃緊,宋高宗趙構卻還在揚州行宮里面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宦官得知消息以后趕忙去向宋高宗趙構告急,宋高宗趙構此時正在大白天淫樂,金國騎兵快要殺到揚州這一消息有如晴天霹靂,正在行淫的宋高宗趙構頓時被嚇成了陽痿。

宋高宗趙構驚惶失措,來不及再召集大臣會商,便立即穿上戎裝,騎馬出城,搶先逃命。跟隨在宋高宗趙構身邊的,只有那個貪贓枉法的御營都統制王淵、宦官康履等五六人,侍衛兵也只有幾個,大家打著馬拼命奔跑。宋高宗趙構丟下幾萬將士和揚州百姓,然后自己逃命,架輕舟橫渡長江,去了江南。

不久,金國鐵騎殺來,十幾萬揚州百姓和將士家屬望著滔滔長江哭天喊地,要么溺水而死,要么被金兵屠殺,剩下的都成了金國女真人的奴隸。

紹興十年(1140年)岳飛北伐前后,金國內外交困。然而在紹興十一年(1141年)達成宋金和議之后,經過將近二十年的休養,加上南宋每年進貢給金國的大量財富,金國的國力得以恢復,金軍將士也養得膘肥體壯;而此時的南宋,經過秦檜及其黨羽將近二十年的折騰,已經國困民窮,“國之府庫,無旬刀之儲,千村萬落,生理蕭然”。宋金國力對比發生了顯著變化。

實際上趙構是一個頗為復雜的人物,有著鮮為人知的一面。趙構在位36年,穩定住了南宋的草創局面,從很多歷史事例來看,作為一個中興之主,宋高宗其實算得上一個頗為明哲的仁君。

首先,宋高宗自青年時代起甘苦備嘗,自身始終保持著簡樸的品德。他不熱衷女色,餐食簡便,每餐僅面餅、饅頭和煎肉。雖定居杭州,卻時常回憶起當年南遷的艱難歲月。他不喜好奢侈品,“嘗詔有司,毀棄螺鈿淫巧之物,不可留。”北宋亡后,有人送來當年宮中的幾斗珍珠,都被宋高宗投入河中,北宋末年的荒淫朝風從此銷匿,南宋百年的基業也就此奠定。

其次,宋高宗對法制建設頗為留心,他提出了“立法貴在中制”的法律思想,認為法律過重或過輕都無法取得效果,只有符合常情,才能行得通。“為法不可過有輕重,惟是可以必行,則人不敢犯。太重則決不能行,太輕則不足禁奸。”為了秉公執法,他常常閱讀司法奏折至半夜,反復斟酌,因此也要求司-法-部門對工作同樣認真不懈怠,“朕在宮中,每天下奏案至,莫不熟閱再三,求其生路,有至夜分。卿可以此意戒刑寺官,凡于治獄,切當留心,勿草草。”

宋高宗的仁厚還體現在他對待普通宮人的態度上。據說他在德壽宮進御膳的時候,每次都要準備兩副碗筷,自己想要吃的菜,就單獨夾出一份,飯也單獨用調羹盛一碗,而且每次夾出來的飯菜都會吃得干干凈凈。吳皇后問他為什么這樣做,他回答說,因為多余出來的飯菜是要留給宮人吃的,他不希望讓他們吃他的殘剩食品,所以單獨盛出一份來自己吃,如此體貼的言語,誰敢相信居然出自一個著名的昏君之口呢?

平心而論, 趙構不僅不是昏君,更是一代明君。北宋被金滅亡,南宋新政權一葉扁舟,顛簸流離,四周列強環視,尚能安頓興旺,趙構居首功。

冷兵器時代,騎馬民族的崛起時期,漢民族實無法與之抗衡,以守待變方為正確因應之道。更者金人把整個華北化為荒蕪之地,收復失地,得不償失,非百廢待興之南宋可以承受之重。抗金名將岳飛等人,以收復失地揮軍北伐,須知南宋四周尚有西夏、大理等政權,而多年戰爭促使內部民眾嘩變,使北伐難以維持。岳飛北伐,實則挾持南宋政權之生死為賭資,趙構豈可接受。

趙構是昏君嗎?想必大家也知道了,不能因為殺了岳飛就判定他為昏君,其實蒙古興起,蒙宋結盟滅金,佐證趙構并未失策,南宋由死而生,這些完全證明他就是一個明主。

宋史對趙構的評價好:“昔夏后氏傳五世而后羿篡,少康復立而祀夏;周傳九世而厲王死于彘,宣王復立而繼周;漢傳十有一世而新莽竊位,光武復立而興漢;晉傳四世有懷、愍之禍,元帝正位于建鄴;唐傳六世有安、史之難,肅宗即位于靈武;宋傳九世而徽、欽陷于金,高宗纘圖于南京:六君者,史皆稱為中興,而有異同焉。夏經羿、浞,周歷共和,漢間新室、更始,晉、唐、宋則歲月相續者也。蕭王、瑯琊皆出疏屬,少康、宣王、肅宗、高宗則父子相承者也。至于克復舊物,則晉元與宋高宗視四君者有余責焉。高宗恭儉仁厚,以之繼體守文則有余,以之撥亂反正則非其才也。況時危勢逼,兵弱財匱,而事之難處又有甚于數君者乎?君子于此,蓋亦有憫高宗之心,而重傷其所遭之不幸也。然當其初立,因四方勤王之師,內相李綱,外任宗澤,天下之事宜無不可為者。顧乃播遷窮僻,重以苗、劉群盜之亂,權宜立國,確虖艱哉。其始惑于汪、黃,其終制于奸檜,恬墮猥懦,坐失事機。甚而趙鼎、張浚相繼竄斥,岳飛父子竟死于大功垂成之秋。一時有志之士,為之扼腕切齒。帝方偷安忍恥,匿怨忘親,卒不免于來世之誚,悲夫!”

什么是公筷

公筷一般指專用來夾菜的筷子,一般為白色,每人配備一雙,只可在夾菜時拿來使用。筷子起源于中國,是華夏飲食文化的標志之一,而公筷亦起源于中國。

 公筷常常和分餐制、合餐制聯系在一起。不管是分餐還是使用公筷,在中國都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夏商時期,中國就已經出現“分餐”而食。宋高宗趙構曾是使用公筷的代表人物,但是宋代以后,共餐制開始取代分餐制,及至明清時期,共餐制已經徹底取代了分餐制。

起源:

 筷子起源于中國,是華夏飲食文化的標志之一,而公筷亦起源于中國。不管是分餐還是使用公筷,在中國都有著悠久的歷史。

 早在夏商時期,中國已經出現“分餐”而食。在《宴飲觀舞圖》《河南密縣打虎亭漢代壁畫》《韓熙載夜宴圖》等知名古畫當中,都能看出“分餐”:席地而坐、分案而食。

 在重視禮法的周王朝,分餐制就已承載著道德教化的目的。中國“分餐制+公筷公勺”比“合餐制”的歷史長得多。

人們對宋高宗趙構有什么看法?

千古奇冤:岳飛為什么必須死 南宋政權雖然暫時安定了下來,但外有金兵虎視眈眈,隨時可能再次南下,內有各地潰兵敗將組成的游寇集團和農民的反抗武裝,極大中興四將圖地威脅著宋廷的統治。在這種情況下,高宗不得不拋開壓制武將的祖宗家法,著意籠絡重用武將。當時最有名的將領就是南渡后的“中興四將”。其中,劉光世出身將門,其父官拜節度使,他本人早年曾隨父**方臘起義;張俊和韓世忠都是行伍出身,靖康年間就追隨趙構,在平定苗劉兵變中又都立有大功;而岳飛則是資歷最淺的一位,但是在短短幾年間,他的戰功和威名就已超越其他諸將,紹興四年八月,在收復襄漢六郡之后,宋廷授他為清遠軍節度使,地位與劉光世、張俊、韓世忠不相上下。 高宗是在向金人求和而不得的形勢下才重用武將的,其目的只是自衛,并沒有北伐恢復的打算。岳飛收復的失地,實際是從金人建立的傀儡政權偽齊手中奪取的。岳飛出兵前,高宗明白他與其他將領只守不攻的作風不同,特地下手詔,告誡他只需收復偽齊所奪之地,千萬不可領兵北上,觸犯金人,否則就算立下戰功,也定要嚴懲。這一紙詔書,牢牢地束縛了岳飛的手腳,加上岳家軍只有不到三萬人的兵力,也無力進行北伐,因此岳飛只好在收復襄漢后,率主力退守鄂州。 偽齊銅印 面對金人的進攻,高宗始終不愿放棄投降求和。盡管紹興四年以后,岳飛、韓世忠等率軍先后擊敗了金和偽齊的兩次南侵,但高宗并不想利用這絕好時機進行北伐,宋軍的戰果只是為他與金朝議和提供了討價還價的砝碼。就在各地抗金斗爭接連取得勝利的時候,高宗派出求和的使臣絡繹不絕。紹興七年年底,宋使王倫從金朝帶來了議和條件,金朝要求南宋稱臣、交納歲幣,作為交換,金朝答應廢黜偽齊,歸還徽宗帝后棺木和高宗生母韋氏,歸還河南地。高宗得到這個消息,欣喜異常,屈膝求和的決心更加堅定,他再派王倫使金,與金朝商量具體的和談事宜。 高宗議和的決定遭到了朝野上下的強烈反對,其中幾位手握重兵的大將的意見,對于和議能否順利簽定至關重要。紹興八年八月,高宗召韓世忠、張俊與岳飛入朝,希望說服他們至少不反對和議。張俊向來害怕金兵,在歷次對金作戰中都極力避免與金兵交鋒,其為人又善于岳飛像逢迎,所以馬上表態支持議和。而韓世忠與岳飛則堅決反對,岳飛更是對高宗明確表示:“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謀國不善,恐貽后世譏議。”這番義正詞嚴的話不禁使高宗對岳飛心生嫌忌。 其實,在此之前,岳飛已經在兩件大事上冒犯了高宗。這位抗金最堅決的大將個性耿直,在戰場上有勇有謀,而在政治斗爭中卻顯得缺少心計,太不善于保護自己。 紹興七年三月,宋廷解除了“中興四將”之一的劉光世的兵權,高宗本來答應將劉光世率領的淮西軍隊撥給岳飛指揮,岳飛信以為真,以為這樣一來,自己兵力大增,興奮之余,立即提出要帶兵10萬,出師北伐,這正犯了高宗的大忌。高宗臨時變卦,拒絕將淮西軍隊交給岳飛。對高宗的出爾反爾,岳飛十分憤慨,一怒之下,他竟然離開本軍駐地鄂州,以為母守孝為名上了廬山。在高宗看來,這種行為分明是要挾君主,但當時金兵的威脅尚在,解除岳飛兵權的時機并不成熟,因此高宗不得不再三下詔,對岳飛好言撫慰,敦促其下山。六月,岳飛返朝,向高宗請罪,高宗表示對其寬恕的同時,引用太祖“犯吾法者,惟有劍耳”的話以示警告,言語之中已經暗藏殺機。 高宗給岳飛的手札 第二件事發生在同年八月。返朝不久的岳飛好心建議高宗早立太子。高宗的獨子趙旉8年前夭亡,他又在揚州潰退時受了驚嚇,失去了生育能力,但高宗時年才30歲,內心仍抱有生育的希望,此時立太子,在他看來無疑是向天下暴露其難言之隱。宋朝的祖宗家法也規定武將不得干預朝政。所以,岳飛的建議一下又觸犯了兩大忌諱,更加深了高宗對他的忌恨。 這兩件事以及在抗金恢復上毫不妥協的立場,為岳飛日后的命運埋下了禍根。紹興八年,高宗與金朝的媾和活動正緊鑼密鼓地進行,文武百官的反對之聲日益高漲,只有秦檜極力支持高宗議和。十一月,金朝“詔諭江南使”張通古與宋使王倫南來。金使的稱號中將“宋國”稱為“江南”,敵對兩國互通信息,應稱“國信”,金朝卻稱“詔諭”,顯而易見,這是金人故意羞辱南宋。金人接下來的要求更令南宋臣民難以接受,金使居然要高宗跪拜受詔,奉表稱臣。為了茍安偷生,高宗對此并不介意,他冠冕堂皇地表示:“只要百姓能免于刀兵之苦,朕可以犧牲自己的體面來換取和議。”然而,岳飛手跡 天子有此“美意”,臣民們卻不愿“領情”,朝廷內外群情激憤,抗議運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聲勢和規模,臨安市民甚至在街上貼出醒目的榜文:“秦相公(秦檜)是細作(奸細)!”矛頭雖然是指向秦檜,實際上表達出對高宗的強烈不滿。盡管高宗惱羞成怒,將反對激烈的大臣一一貶謫,但面對輿論的強大壓力,他也不能不有所顧忌。十二月,高宗以為徽宗守孝為借口,由秦檜等宰執大臣代他向金使行跪拜禮,接受了金朝的國書。 高宗以為和議之事已成,從此就可以安享太平,便大赦天下,給文武大臣加官晉爵。岳飛在接到升官詔書后,當即上書表示拒絕,提醒高宗不可相信金人,并重申自己率師北伐的宏圖大愿。高宗和秦檜此時對岳飛切齒痛恨,除掉岳飛的陰謀已經在醞釀之中了。 果然不出岳飛所料,紹興十年五月,金人撕毀和議,再次南侵,岳飛率軍又奔赴抗金前線。隨著金兵在川陜、兩淮等地的進攻相繼受挫,宋軍進入戰略反攻,岳飛進軍中原。他命原抗金義軍首領梁興等渡過黃河,聯絡河北義軍,結成“忠義巡社”,攻取河東、河北州縣,以實現他確立的“連結河朔”的戰略方針,同時親自領兵長驅直入,進駐郾城。七月,金將兀術集結大軍,從開封直撲郾城,岳家軍以寡敵眾,大敗金兵。接著,兀術又轉攻潁昌,岳飛對此早有防范,事先已命長子岳云前往支援,兀術在潁昌再遭岳家軍的沉重打擊。岳家軍乘勝追擊,一直打到了距離開封只有45里的朱仙鎮。北方義軍也紛紛響應,收復了黃河南北的部分州縣。金兵不得不發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慨嘆,并打算放棄開封,渡過黃河北逃。 抗金義軍印信 岳家軍的接連勝利當然不利于高宗和秦檜與金朝重開和議,他們連下12道金字牌,催促岳飛立即班師。此時,數萬岳家軍由于收復失地很多,戰線過長,兵力分散,而且,其他各路軍隊也已接到撤軍的命令,張俊、韓世忠、劉锜等部陸續班師,岳飛要想在沒有后方支援、缺乏友軍配合的情況下,孤軍深入,收復故土,實是難上加難。在形勢和君命的逼迫下,岳飛違心地拒絕了兩河百姓要他繼續北伐的懇求,奉詔班師。退兵之日,他不禁深深痛惜自己的“十年之力,廢于一旦”!這次最有希望的北伐就這樣被高宗和秦檜葬送了。 紹興十一年正月,兀術統領近10萬大軍卷土重來,直攻淮西。高宗命駐守鄂州的岳飛率軍增援淮西,但岳飛援軍尚未趕到戰場,楊存中與劉锜、王德等已在柘皋大敗金兵。張俊準備獨吞戰功,便打發岳飛等回軍,不料兀術命孔彥舟回師攻陷亳州,并重創前來救援的楊存中和王德軍,當岳飛率領的援軍趕到時,金兵已安然渡淮北上。 岳飛兩次赴援淮西,行動似乎都慢了一些,他向以用兵神速著稱,這不能不說是極大的反常。究其原因,第一次據說是當時岳飛正患感冒,第二次則是軍隊乏糧,其中是否夾雜著對高宗阻撓他北伐的不滿情緒,就不得而知了。但不管實際情況如何,這件事還是成了后來秦檜陷害他的口實。 淮西之戰后,高宗加緊了削奪武將兵權的活動。由于南宋建立以來,他不得不倚重武將外抗金兵,內平游寇,結果造成武將勢力崛起,對皇權構成了潛在的威脅。因此,紹興十一年四月,高宗將張俊、韓世忠和岳飛召到臨安,任命張俊、韓世忠為樞密使,岳飛為副使,名為升官,實際是奪去了三大將的兵權,三將所轄軍隊從此直接聽命于皇帝。 接著,高宗和秦檜將**的矛頭直指岳飛。七月,秦檜死黨萬俟卨(mòqíxiè)秉承上意,上章彈劾岳飛,他抓住岳飛曾經擅離職守、私上廬山以及沒有及時應援淮西等事,大做文章,并把張俊撤除淮東防務的事情栽贓到岳飛頭上。岳飛意識到自己處境險惡,上書辭職,懇求高宗“保全于始終”,能放過自己,但高宗對岳飛的厭惡由來已久,根本不打算手下留情。 僅憑上面的幾條“罪狀”,尚不足以置岳飛于死地,秦檜又指使張俊脅迫岳飛部下王貴、王俊,誣告岳飛愛將張憲密謀要挾朝廷還兵給岳飛,串通謀反。張憲被押送大理寺審訊,嚴刑逼供之下,張憲仍然不肯屈招。好不容易等來了除掉岳飛的機會,高宗怎能因證據不足就輕易放過?他決定讓大理寺審理岳飛一案。十月,岳飛、岳云父子被投入大理寺獄中,御史中丞何鑄與大理卿周三畏奉詔審訊。何鑄反復訊問,實在得不到任何岳飛謀反的證據,在審訊時,又看到岳飛背部刺的“盡忠報國”四字,深知岳飛的忠心與清白,便向秦檜力辯其冤。秦檜抬出高宗來,明確告訴他:“此上意也。”也就是高宗要置岳飛于死地。何鑄憤然道:“我豈是為區區一個岳飛的性命,強敵未滅,無緣無故誅殺一員大將,勢必失去軍心,決非社稷長久之計!”何鑄既然對岳飛下不了毒手,秦檜便奏請高宗,改命萬俟卨為御史中丞,鍛鑄冤獄。岳飛身受酷刑折磨,知道自己根本沒有申辯的機會,他在獄中悲憤地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向高宗和秦檜發出了最后的抗議。 聽說岳飛以謀反罪入獄,已經辭官在家、明哲保身的韓世忠再也無法坐視不理,他當面責問秦檜,岳飛謀反的證據究竟何在,秦檜答道:“其事體莫須有。”意思是這件事情大概有吧。韓世忠氣憤地說:“‘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但是,高宗和秦檜殺害岳飛的心意已決。在高宗看來,除去岳飛,既可以使和談順利進行,又能震懾其他武將,收到殺一儆百的效果,真是一舉兩得。因此,他不惜違背“不殺大臣”的祖宗家法,于紹興十一年(1141)十二月二十九日,親自下旨,以毒酒賜死岳飛,張憲、岳云斬首。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9703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