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更始二年(24年)冬至東漢建武三年(27年)三月,劉秀擊破更始、赤眉,西并關中(指函谷關以西地區),南取洛陽(今河南洛陽白馬寺東北)的作戰。
更始二年冬,赤眉軍分兩路進攻長安(今陜西西安市西北)。劉秀為防止關中、河洛戰略要地落入他人之手,決定乘赤眉西攻長安,更始軍應付不暇之機,平定河北、消滅河內(郡治懷縣,今河南武涉西南)、河東(郡治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禹王城)的更始力量,然后相機奪取長安、洛陽,為削平群雄,統一天下作準備。
為此,他派鄧禹為前將軍,率精兵2萬西進,伺機奪取關中;任命寇恂為河內太守,經略物產富足充實的河內,負責兵馬糧械補給;又任命馮異為孟津將軍,統率魏郡(郡治鄴縣,今河北臨漳西南鄴鎮東)、河內郡的部隊防守孟津(古黃河津渡名,在今河南孟津東北,孟縣西南),以防洛陽的朱鮪、李軼北上;自己親率主力北徇燕趙,繼續進擊元氏(今河北元氏西北)的尤來、大槍、五幡等農民起義軍。
建武元年(25年)元月,鄧禹率軍由野王(今河南沁陽)出發,沿黃河北岸西進,攻破箕關(今河南濟源西王屋山東南),入河東,進圍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禹王城),未下。更始大將軍樊參救之。六月,鄧禹在解縣(今山西臨猗西南臨晉鎮東南)南大破之,斬參。復敗王匡、成丹等軍10余萬人,遂定河東全境。
七月,鄧禹自汾陰(今山西萬榮西南寶井鎮北)西渡黃河,在衙縣(今陜西白水北)擊破更始中郎將公乘歙部10萬余人,繼續西進。九月,占領枸邑(今陜西旬邑東北),進取上郡(郡治膚施,今陜西榆林南魚河堡)、北地(郡治馬嶺,今甘肅慶陽西北)、安定(郡治高平,今寧夏固原)三郡,曾兩次進襲長安,但均告失敗。屯兵孟津的馮異也對更始駐洛陽守將朱鮪、李軼、武勃等展開了政治、軍事攻勢。馮異致書李軼,勸其歸降。李軼動搖。馮異離間成功,便抽調河上重兵北攻天井關(又名太行關,在今山西晉城南太行山頂,因關南有天井泉三所而得名),占上黨郡(郡治長子,今山西長子西南),爾后南渡黃河,攻占成皋(今河南滎陽西北之汜水鎮)等13縣,降者10余萬人。朱鮪得悉李軼通劉秀,派人刺殺李軼,并分兵兩路北渡黃河,進攻河內,在溫縣(今河南溫縣西南)、平陰(今河南孟津東北)被寇恂、馮異擊敗,被迫退守洛陽。劉秀軍先后攻占潁川(郡治陽翟,今河南禹縣)、汝南(郡治平輿,今河南上蔡西南)、涅陽(今河南鄧縣東北)、穰縣(今河南鄧縣)、新野(今屬河南)等城,洛陽陷入孤立。
七月,劉秀派耿弇、陳俊屯軍五社津(今河南鞏縣西北黃河上),派吳漢為大司馬,統率岑彭等1l將軍圍攻洛陽,攻城數月不下。劉秀乃使岑彭往說朱鮪,保證鮪降后之爵祿。朱鮪遂獻城降劉。洛陽既下,劉秀作戰重心又轉向關中,集中全力對付赤眉軍。令馮異為征西大將軍,討伐赤眉軍和割據關中之延岑軍。戰斗部署是:馮異進軍華陰(今陜西華陰東),擊赤眉于西;侯進屯新安(今河南澠池東),耿弇屯宜陽(今河南宜陽西北)。
二年十二月,馮異與赤眉軍戰于華陰,相持60多日,戰斗數十次,降赤眉將卒5000余人。時鄧禹東歸與赤眉軍交戰,大敗;馮異率軍救助,亦大敗。三年閏正月,馮異大敗赤眉,追至崤底,降赤眉8萬余人。三月,赤眉余部10萬余人于宜陽陷入劉秀重兵包圍,因糧盡力竭,全部投降。同月,馮異西入關中,掃除沿途割據勢力,抵上林苑(今陜西西安市及周至、戶縣交界處)屯兵。據藍田稱王的延岑糾合盤踞長安的張邯,進攻馮異,被擊破。延岑經武關(今陜西丹鳳東南)逃往南陽郡。
點評:劉秀奪取洛陽,西定關中,為其建立東漢政權創造了極為有利的形勢。
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出自漢景帝子長沙定王劉發一脈,劉秀的先世,因遵行“推恩令”的原則而從列侯遞降。到他父親劉欽這一輩,只是濟陽縣令這樣的小官員了。
西漢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劉秀出生于濟陽縣,他出生的時候,有赤光照耀整個房間,當年稻禾(嘉禾)一莖九穗,因此得名秀。 元始三年(公元3年),劉欽去世,年僅9歲的劉秀和兄妹成了孤兒,生活無依,只好回到祖籍棗陽舂陵白水村,依靠叔父劉良撫養,成了普通的平民。
由于劉秀勤于農事,而其兄劉縯好俠養士,經常取笑劉秀,將他比做劉邦的兄弟劉喜。新朝天鳳年間(公元14年―公元19年),劉秀到長安,學習《尚書》,略通大義。西漢自漢元帝以來,朝政日益衰敗。到了漢成帝之時,成帝昏聵不堪,委政母族。致使以太后王政君為首的王氏外戚集團獨攬了朝政大權;又專寵趙氏姐妹,從而形成了“趙氏亂于內,外家擅于朝”的局面。
漢哀帝死后,王政君之侄王莽連立漢平帝、孺子嬰兩幼主,其地位歷經“安漢公”、“攝皇帝”,表面上幾乎就是昔日周公攝政的再次重演。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廢孺子嬰(劉嬰)為定安公,正式代漢登基稱帝,建立了新朝,建元“始建國”,西漢在歷經214年的統治后終于滅亡。
新莽末年,因其推行的改革盲目崇古,不切實際,又觸動了上至豪強、下及平民的利益;加之水、旱等天災不斷,廣袤中原赤地千里、哀鴻遍野。終于,在新莽天鳳年間,赤眉、綠林、銅馬等數十股大小農民軍紛紛揭竿而起,大批豪強地主也乘勢開始倒莽。頓時,海內分崩,天下大亂。
劉秀雖名為皇族后裔,但他這一支屬于遠支旁庶一脈。劉秀為人、與其長兄劉縯不同,劉縯不事家人居業,傾身破產,交結天下豪杰,欲圖大事;而劉秀則為人“多權略” ,處事極為謹慎。
新朝王莽末年,天下的亂象已現,劉縯和南陽的諸多子弟都欲趁亂起兵,而劉秀卻持謹慎的態度以觀時局。據《太平御覽》卷九十引《東觀漢記》載:“上深念良久,天變已成,遂市兵弩”,可見劉秀起兵是經過了深思熟慮和謹慎決斷的,見天下確已大亂,方才決定起兵!性格上的不同也決定了日后劉縯、劉秀兩兄弟截然不同的結局。(公元22年)十一月,“光武遂(從宛)將賓客還舂陵”,會同大哥劉演打著“復高祖之業,定萬世之秋”的旗號,于舂陵正式起兵反莽。 因為劉秀兄弟和南陽宗室子弟在南陽郡的舂陵鄉(今湖北棗陽)起兵,故史稱劉秀兄弟的兵馬為舂陵軍,舂陵軍的主力為南陽的劉氏宗室和本郡的豪杰,兵少將寡,裝備很差,甚至在初期,劉秀是騎牛上陣的,這也成為了后世演義中的一段佳話,即所謂的“牛背上的開國皇帝”。后經過激戰殺死了新野尉,劉秀才有了戰馬。為了壯大聲勢,加強反莽力量,舂陵兵與新市、平林、下江這三支綠林軍中的最大的主力進行了聯合,從而擴大了相互的力量,并先后于沘水、育陽等地與新莽的征討大軍激戰,大破莽軍,并擊殺了新莽大將甄阜、梁丘疵等人。
更始元年(公元23年),西漢宗室劉玄被綠林軍的主要將領擁立為帝,建元“更始”,是為更始帝。對此,劉縯及南陽劉姓宗室極為不滿,只是迫于在聯軍之中,綠林軍人多勢大,又有強敵在前,只得暫且作罷。劉縯被封為大司徒,劉秀則受封為太常偏將軍。更始政權建立,復用漢朝旗號,此舉大大震動了新朝,王莽即遣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尋發各州郡精兵共四十二萬撲向昆陽和宛城一線,力圖一舉撲滅新生的更始政權。
同年五月,王邑、王尋率軍西出洛陽,南下潁川(今河南禹縣),與嚴尤、陳茂兩部會合,迫使劉秀的部隊從陽關(今河南禹縣西北)撤回昆陽。昆陽漢軍僅九千人,眾恐不敵,欲棄城退守荊州故地。劉秀以“合兵尚能取勝、分散勢難保全”為由,說服諸將固守昆陽。此時王莽軍已逼近城北,劉秀率13名騎兵乘夜出城,赴定陵縣、郾縣調集援兵,后有步兵、騎兵一萬七千精兵赴援昆陽。
王邑等人自恃兵力強大,揚言:“百萬之師,所過當滅,今屠此城,蹀血而進,前歌后舞,顧不快耶!”王邑軍向昆陽城發起進攻,并挖掘地道,制造云車。昆陽守軍別無退路,堅守危城。此時王莽軍久戰疲憊,銳氣大減。劉秀于六月一日率領步騎萬余人馳援昆陽。劉秀親率千余精銳為前鋒,反復猛沖,斬殺王莽軍千余人,漢軍士氣大振。隨后又以勇士三千人,迂回到敵軍的側后,偷渡昆水(今河南葉縣輝河),向王邑大本營發起猛烈的攻擊。王邑依舊輕敵,下令各營勒卒自持,不得擅自出兵,自行和王尋率及萬人迎戰,王邑兵馬陷入困境,王尋戰死,諸將未敢出援。昆陽守軍見城外漢軍取勝,乘勢出擊。王莽軍大亂,紛紛奪路逃命,互相踐踏,積尸遍野。此時突然大風飛瓦,暴雨如注,滍水暴漲,王莽軍萬余人涉水被淹死,滍水為之不流。
新朝號稱百萬大軍的主力覆滅于昆陽城下,三輔震動,新莽政權土崩瓦解。更始元年九月,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死于混戰之中,新朝覆滅。在昆陽之戰中立下首功的劉秀則馬不停蹄的南下攻城略地,此時一個噩耗傳來,劉秀的長兄大司馬劉縯被更始帝所殺。哥哥無故被殺,對劉秀來說,無疑是一個莫大的打擊,但是劉秀能強忍悲傷,益發謙遜,而且悲憤不形于色,正是彰顯出了劉秀的韜光養晦、隱忍負重。為了不受更始帝的猜忌,他急忙返回宛城向劉玄謝罪,對大哥劉縯部將不私下接觸,雖然昆陽之功首推劉秀,但他不表昆陽之功,并且表示兄長犯上,自己也有過錯。更始帝本因劉縯一向不服皇威,故而殺之,見劉秀如此謙恭,反而有些自愧,畢竟劉秀兩兄弟立有大功,故劉秀不但未獲罪,反而得封武信侯。劉秀回到宛城并受封武信侯后不久,在宛城即迎娶了他思慕多年的新野豪門千金—陰麗華。
但是,劉秀心里明白,即便是一時讓更始帝不猜疑自己,以后也可能會得到與兄長劉縯一樣的下場,畢竟自己聲名遠播、功高震主。
當時新莽王朝雖然覆滅,但是河北(黃河以北)各州郡都在持觀望態度,未曾歸附更始政權,赤眉軍在山東發展迅速、聲勢日益壯大,還有“河北三王”、銅馬、尤來、隗囂、公孫述等等割據勢力,劉賜對劉玄說:“劉秀是去河北招撫的最佳人選。并且河北一帶只能是劉秀去才合適。”再說,能不能擺平河北,決定更始政權的命運。當時南方流行一個童謠:“得不得,在河北。”可是以大司馬朱鮪為代表綠林軍出身的將領強烈反對劉秀出巡河北。當初劉玄殺劉縯,就是朱鮪和李軼的強烈提議,朱鮪他們不讓劉秀去的原因很簡單,不是他沒有能力,而是他的能力太強了。劉玄很為難,朱鮪這邊的反對意見也是很有道理的,讓他去,劉秀勢力壯大,太危險,不讓他去,河北的招撫工作做不好,更危險。就在劉玄猶豫不決的時候,馮異給劉秀出了一條錦囊妙計,馮異勸劉秀,一定要 想辦法巴結左丞相曹竟,劉秀聽從了馮異的建議,“厚結納之”。更始元年(公元23年)十月,更始帝劉玄遣劉秀行大司馬事北渡黃河,鎮慰河北州郡。路上,劉秀的摯交鄧禹杖策北渡,追趕上劉秀,對劉秀言劉玄必敗,天下之亂方起,勸劉秀“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以公而慮,天下不足定也!”鄧禹的話,正合劉秀的心意。劉秀到河北后不久,前西漢趙繆王之子劉林即擁戴一個叫做王郎的人在邯鄲稱帝,而前西漢在河北的另一王室、廣陽王之子劉接也起兵相應劉林。一時間,劉秀的處境頗為艱難,甚至有南返逃離河北之心,幸得上谷、漁陽兩郡的支持,尤其是上谷太守耿況之子、少年英雄耿弇,一身豪氣,對劉秀言道:“漁陽、上谷的突騎足有萬騎,發此兩郡兵馬,邯鄲根本不足慮”。劉秀高興的指著耿弇道:“是我北道主人也”。不久劉秀率軍在更始帝派來的尚書令謝躬和真定王劉楊的協助下,攻破了邯鄲,擊殺了王郎等人。值得一提的是,為了促成和真定王劉楊的聯盟,劉秀親赴真定王府,以隆重的禮儀迎娶了劉楊的外甥女——郭圣通,此時距劉秀在宛城迎娶陰麗華尚不足一年。
見劉秀在河北日益壯大,更始帝極為不安,他遣使至河北,封劉秀為蕭王,令其交出兵馬,回長安領受封賞,同時令尚書令謝躬就地監視劉秀的動向,并安排自己的心腹謝躬做幽州牧,接管了幽州的兵馬。劉秀以河北未平為由,拒不領命,史稱此時劉秀“自是始貳于更始”。不久,劉秀授意手下悍將吳漢將謝躬擊殺,其兵馬也為劉秀所收編,而更始帝派到河北的幽州牧苗曾與上谷等地的太守韋順、蔡允等也被吳漢、耿弇等人所收斬。自此,劉秀與更始政權公開決裂。 擊滅赤眉,掃平關東建武元年(公元25年)十月,劉秀定都洛陽。此時的長安,極度混亂,赤眉軍擁立傀儡小皇帝劉盆子建立了建世政權,擁兵三十萬眾,進逼關中,更始遣諸將與赤眉大軍交戰,均大敗而歸,死傷甚重,三輔震動!不久,更始向赤眉請降,獲封為長沙王,后為赤眉縊殺。劉秀聞綠林、赤眉兩大起義軍發生了火并,也派鄧禹西入關中,以觀時變。此間,三輔大饑,人相食,城郭皆空,白骨蔽野,赤眉數十萬大軍擁在長安,不日糧草即告匱乏,只得撤出長安西走隴右以補充糧草,結果為割據隴右的隗囂所敗,恰是嚴冬,“逢大雪,坑谷皆滿,士多凍死”,赤眉數十萬大軍只得東歸再次折回長安,并擊敗了進駐那里的鄧禹軍,迫使其退出長安,但此時的赤眉軍也遭受了極大的消耗。見鄧禹的西征軍不利,劉秀遣馮異前往關中,代替鄧禹指揮西征大軍。馮異到后,鄧禹聯合馮異部與赤眉再戰,結果再次大敗,馮異只率少數人棄馬步行才得脫身歸營,而鄧禹則敗走宜陽。馮異收攏歸散的部下,堅壁清野,待機再戰。不久,馮異軍與赤眉再次大戰于崤底(今河南澠池西南),雙方均傾眾而出,一直大戰到太陽偏西。在此之前,馮異提前選精壯之士換上與赤眉軍一樣的裝束,伏于道路兩側,此時見雙方皆已力衰,伏兵殺出,赤眉大軍驚潰大敗,被馮異迫降者八萬余人。崤底之戰,使得赤眉軍再遭重創,加之糧草已盡,不得已再次轉向東南方,力圖補充糧草和人馬,擺脫困境。早在崤底之戰前,劉秀鑒于關中大饑,人相食而隗囂的重兵又陳于西方的局面,料赤眉必向東或南方向運動,遂遣破奸將軍侯進等屯新安(今河南澠池東),建威大將軍耿弇屯宜陽(今河南宜陽西),在東、南兩個方向堵截赤眉東歸或南下之路。不久,劉秀得知馮異在崤底大破赤眉,而赤眉軍主力十多萬眾南下走宜陽,劉秀乃親自引大軍馳援宜陽一線,與耿弇等人會合,共同阻擊赤眉南下。劉秀親率六軍,于宜陽前線將大軍擺開陣勢,大司馬吳漢精兵于最前,中軍在其后,驍騎兵和帶甲武士分陳于左右兩側。赤眉大軍兵士疲敝,糧草缺乏,士氣低落到了極點,自崤底失敗后一路從關中折向南,至宜陽,正迎面撞上劉秀布下的重兵,兵困糧乏的赤眉軍根本無力再戰,而后面又有馮異的大軍,再回關中已無可能。在已陷入絕境的情況下,尚有十幾萬兵馬的赤眉大軍無奈在宜陽被迫請降,并向劉秀呈上了得自更始帝之處傳國玉璽和更始的七尺寶劍。赤眉降后,上繳的兵器和甲胄堆放在宜陽的城西,與旁邊的熊耳山(山名,因似熊耳而得名,在宜陽以東)一樣高。至此,起自新莽天鳳五年,縱橫山東十余年的赤眉軍被劉秀扼殺在了血泊之中。
在與赤眉軍在關中激戰的同時,劉秀在關東(即函谷關以東)一線亦派遣以虎牙將軍蓋延為首的諸將對梁王劉永進行了東征。劉永,西漢梁孝王劉武的八世孫,其家世代為梁王,據梁地,故在梁地素有威名,聲望極大。王莽攝政之時,其父梁王劉立因結連平帝外家衛氏,被王莽所殺。更始帝立,劉永復被冊封為梁王,據舊地。后更始政亂,劉永遂據國起兵,以其弟劉防為輔國大將軍,招攬沛人周建等豪杰為其將帥,攻下齊陰、山陰、沛、楚、淮陽、汝南等二十八城,并遣使拜董憲為翼漢大將軍(后又封海西王)、張歩輔漢大將軍(后又封齊王),與共連兵,遂專據東方。更始敗亡之后,劉永自稱天子,在睢陽登基。對于劉秀來說,近在東方睢陽的劉永是對其威脅最大的軍事集團,劉永所在的睢陽距洛陽近在咫尺,時刻威脅著京師洛陽的安全。自建武二年始,劉秀先后派虎牙將軍蓋延和建威大將軍耿弇分別平定了割據睢陽的劉永和青州的張歩,特別是耿弇與齊王張歩的戰斗,極為慘烈,“城中溝塹皆滿,八九十里僵尸相屬”。此間,劉秀還親征海西王董憲,大獲全勝。到建武六年初,關東基本上為劉秀所定。 得隴望蜀,一統天下自建武元年(公元25年)至建武六年(公元31年)初,經過近六年的東征西討,劉秀已經基本上控制了除隴右和巴蜀之外的廣大中原之地,基本上統一了中國的東方,與西北隴右的隗囂、西南巴蜀的公孫述形成了鼎足之勢。
建武五年(公元30年)四月,光武帝至長安,告隗囂將派建威大將軍耿弇等七將軍從隴西攻蜀。隗囂反對,并派大將王元率兵據隴坻(今陜西隴縣西北),伐市塞道阻止漢軍進攻。四月,漢軍沿渭北平原翻隴山仰攻隴坻,結果大敗。王元跟蹤追擊,幸馬武率精騎斷后,使漢軍得以撤回。劉秀留耿弇守漆縣(今陜西彬縣),馮異守栒邑(今陜西旬邑東北),祭遵守沂縣(今陜西隴縣南),另調吳漢由洛陽西進,在長安集結兵力。隗囂乘勝派行巡攻栒邑,王元取肝縣,均被擊敗。時割據河西的竇融已歸附劉秀,進攻金城(今甘肅蘭州市西北),擊破助隗囂的羌族豪強何封等部,隗囂腹背受敵。隗囂大將馬援也在隗囂反漢時歸附于漢。光武帝給其精騎五千,招降隗囂部屬和羌族豪長,從內部分化瓦解隗囂。隗囂上書劉秀表示親善,企圖以此作為緩兵之計,未遂。即派使向公孫述稱臣。
建武六年(公元31年)春,公孫述立隗囂為朔寧王,出兵援隴。秋,隗親率步騎三萬進攻安定郡(郡治高平,今寧夏固原),進至陰架(今甘肅涇川東)。另派部隊進攻肝縣,企圖奪取關中,馮異、祭遵分別擊敗。次年春,來歙率軍二千,秘密從番須、回中,襲占略陽,威脅囂所據冀縣。隗囂集中精銳反攻略陽數月未克。閏四月,劉秀利用隗囂頓兵堅城、士卒疲憊之機,進兵高平第一城,竇融也率河西步騎數萬前來會師。漢軍分路挺進隴山,招降瓦亭守將牛邯等隗囂大將十三人。屬縣十六、軍隊十余萬皆降,略陽圍解。隗囂率殘部逃奔西城。漢軍占領天水郡。適值農民軍余部復起,京師騷動,光武帝趕回洛陽。
同年十一月,岑彭水灌西城時,隗囂部將王元、行巡、周宗率蜀援軍五千人趕到,從高地反擊,漢軍措手不及,王元等突入西城,迎隗囂入冀。時漢軍補給困難,糧食已盡,各部被迫出隴西。隗囂收拾殘部,一時又奪占隴西數郡。九年正月,隗囂死。部眾擁立其少子隗純為王。
建武七年(公元32年)八月,耿弇、寇恂攻破高平第一城。十月,來歙、蓋延攻破落門,王元只身逃奔公孫述,隗純等投降。此戰,歷時4年,隴西始平定。
平隴戰后,劉秀即從南、北兩個方向,對益州的公孫述展開攻勢。
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三月,大司馬吳漢率荊州兵六萬,馬五千匹,于荊門與岑彭會合,沿長江西上入蜀;來歙、蓋延率諸軍自隴西南下攻河池入蜀。南線岑彭軍溯江西上,攻克荊門,俘程訊,斬任滿,田戎退守江州(今四川重慶市北嘉陵江北岸),彭遂由三峽,長驅直入江關。沿途郡縣降附,大軍直迫江州。
同年六月,北路來歙軍大敗王元、環安軍,攻破下辨(今甘肅成縣西北)、河池,挺進蜀中。公孫述派人刺殺來歙,劉秀乃派將軍劉尚繼續率軍南下。江州城固糧多,不易攻破,岑彭遂留兵圍困,自率主力直指墊江(今四川合川),攻破平曲(今四川合川東)。公孫述令其將延岑、呂鮪、王元、公孫恢率軍拒守廣漢(郡治樟潼,今屬四川)、資中(今四川資陽),另派侯丹率二萬人拒守黃石(今四川涪陵東北橫石灘)。岑彭留臧宮于平曲拒蜀兵主力延岑,而自率軍折回江州,溯江西上,襲破黃石,倍道兼程二千余里,迂回岷江中游,占領武陽(今四川彭山東),進擊廣都(今四川成都市南,岷江東北岸)。公孫述派人刺殺岑彭。劉秀命吳漢率兵三萬趕到前線,接替岑彭指揮。
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一月,吳漢敗蜀軍于魚腹津(今四川眉山之岷江渡口),進圍武陽,殲滅蜀援軍五千余人。西上再破廣都,逼近成都。吳漢求勝心切,率二萬步騎進攻成都,兵敗。吳漢隨即改變戰術,乘夜秘撤到錦江南岸與副將劉尚合兵,并力對敵,轉敗為勝。此后,吳漢根據劉秀敵疲再攻的戰術,與蜀軍戰于成都、廣都之間,殲滅公孫述大量有生力量,兵臨成都城下。十一月,臧宮攻克繁(今四川彭縣西北)、郫(今四川郫縣)與吳漢會師,合圍成都。公孫述招募五千敢死士交延岑指揮,準備決戰。延岑在市橋(今四川成都市南郊)大敗吳漢。吳漢隱蔽精銳,示弱誘敵。公孫述貿然出擊,蜀軍大敗,公孫述重傷死(參見廣都、成都之戰)。延岑見大勢已去,率成都守軍降。
自建武元年至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劉秀登基后用了十二年的時間終于克定天下,使得自新莽末年以來四分五裂、戰火連年的古老中國再次歸于一統。劉秀勤于政事,“每旦視朝,日仄乃罷,數引公卿郎將議論經理,夜分乃寐”。在位期間,多次發布釋放奴婢和禁止殘害奴婢的詔書。為減少貧民賣身為奴婢,經常發救濟糧,減少租徭役,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裁并郡縣,精簡官員。結果,裁并四百余縣,官員十置其一。歷史上稱其統治時期為光武中興。其間國勢昌隆,號稱“建武盛世”。
劉秀統一中國后,厭武事,不言軍旅,公元51年,朗陵侯臧宮、揚虛侯馬武上書:請乘匈奴分裂、北匈奴衰弱之際發兵擊之,立“萬世刻石之功”。光武卻下詔:“今國無善政,災變不息,人不自保,而復欲遠事邊外乎!不如息民。”。劉秀善待功臣,分封三百六十多位功臣為列侯,給予他們尊崇的地位,只解其兵權。 偃武修文,勵精圖治自新末大亂到天下再次一統,歷經近20年的時間,此間百姓傷亡慘重,戰死和病餓而死者不計其數,到劉秀再次統一天下之后,天下人口已經是“十有二存”了。為了使飽經戰亂的中原之地盡快的恢復和發展,劉秀則“知天下疲耗,思樂息肩。自隴、蜀平后,非儆急,未嘗復言軍旅”。同時,劉秀連續下達了六道釋放奴婢的命令,使得自西漢末年以來大量失去土地的農民淪為奴婢的問題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也使得戰亂之后大量土地荒蕪而人口又不足的問題得到了解決。同時,劉秀還大力裁撤官吏,合并郡縣。光武帝下詔:“并省四百余縣,吏職減損,十置其一”,這樣極大的減輕了人民的負擔。到劉秀統治的末期,人口數量達到了兩千多萬,增長了一倍還多,經濟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在位期間,實行輕徭薄稅,興修水利,罷免貪官污吏,加強中央集權,精兵簡政。在文化上,重用文人賢士,史稱“光武中興”。極為重視圖書文化建設和皇家藏書的收藏。王莽末,典籍被焚,鑒于西漢官府藏書散佚,而民間藏書頗多,他每至一地,未及下車,而先訪儒雅,采求闕文,補綴遺漏。他下旨天下,廣為收集。先是四方學士,多懷挾圖籍,遁逃林籔。自此而后,鴻生矩儒,莫不抱負典策圖籍,蕓匯京師。數十年間,朝廷各藏書閣,舊典新籍,疊積盈宇,汗牛充棟。如“石室”、“蘭臺”、“仁壽閣”、“東觀”等多處,藏書的規模和數量超過了西漢。遷還洛陽時,其經牒秘書,載乘2 000余輛。奠定了東漢國家藏書的基礎。中央集權,歸于尚書光武以優待功臣貴戚為名,賜以爵位田宅,高官厚祿,而摘除其軍政大權。光武鑒于西漢前期三公權重,權柄下移,雖設三公之位,而把一切行政大權歸之于設在中朝由皇帝直接指揮的尚書臺。尚書臺設尚書令一人,秩千石,尚書仆射一人,六曹尚書各一人,秩皆為六百石,分掌各項政務。以下設有丞、郎、令史等官,所有一切政令都由尚書臺直接稟陳皇帝,由皇帝裁決。從此,“天下事皆上尚書,與人主參決,乃下三(公)府”;“雖置三公,事歸臺閣”,“三公之職,備員而已”。但是到了東漢后期,有權勢的大臣多加“錄尚書事”的職銜,從而權柄再度下移,尚書臺又蛻變為權臣專政的工具。簡化機構,裁減冗員建武六年(公元30年),劉秀下詔令司隸州牧各實所部,省減吏員,縣國不足置長吏可合并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于是“條奏并有四百余縣,吏職省減,十置其一”。同時,廢除西漢時的地方兵制,撤銷內地各郡的地方兵,裁撤郡都尉之職,也取消了郡內每年征兵訓練時的都試,地方防務改由招募而來的職業軍隊擔任。但是,到了東漢后期,州牧刺史逐漸權重,兼有軍政財大權,地方兵力又逐漸興起。 建國后,在洛陽修建太學,設立五經博士,恢復西漢時期的十四博士之學。還常到太學巡視和學生交談。在他的提倡下,許多郡縣都興辦學校,民間也出現很多私學。
光武繼承了西漢時期獨尊儒術的傳統,東漢建立后,即興建太學,設置博士,各以家法傳授諸經。光武巡幸魯地時,曾遣大司空祭祀孔子,后來又封孔子后裔孔志為褒成侯,用以表示尊孔崇儒。特別是對儒家今文學派制造的讖緯迷信更是崇拜備至。同時,光武鑒于西漢末年一些官僚、名士醉心利祿,依附王莽,乃表彰氣節,對于王莽代漢時期隱居不仕的官僚、名士加以表彰、禮聘,表揚他們忠于漢室、不仕二姓的“高風亮節”。
太多了,參考一下這里,只能貼網址了
洛陽戰爭故事(連載)
/dispbbs.asp?boardid=37&id=977872&page=&star=1
其它
楚漢之爭(主要在洛陽滎陽一帶進行)
/view/19775.html?wtp=tt
劉秀攻關中、洛陽之戰
/f?kz=166917260
董卓之亂
/view/113327.htm
八王之亂
/view/26588.htm
各種洛陽之戰
/artx/lishi/36179.html
/view/786675.htm
這是歷史上最出名的洛陽之戰,堪稱世界經典
.cn/longbook/1086658349_lishimin/138.shtml
安史之亂(戰斗主要在長安洛陽一帶)
/view/2795.htm
認得胡兒做“父皇”(契丹滅后唐,后晉.十年間契丹兩破洛陽城)
.cn/nzt/his/diguodezhengwu/176.shtml
明軍攻洛陽
/html/20061102/886413.html
李自成攻洛陽之戰
/datalib/2001/MartialCyclopaedic/DL/DL-4123
洛陽戰役
/view/349633.htm
昆陽之戰劉秀一戰成名
昆陽之戰是在中原地區新漢兩軍發生的一場戰略決戰,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的戰役。而劉秀也在昆陽之戰中一舉成名,想要知道劉秀是怎么一戰成名的嗎?現在我們一起來看昆陽之戰的經過吧。
昆陽之戰劉秀一戰成名1昆陽之戰是新朝末年,新漢兩軍在中原地區發生的一場戰略決戰,也是讓劉秀一舉成名的一場戰役。
公元23年五月,王莽派王邑、王尋統帥十萬大軍,由潁川向昆陽進軍。劉秀和王鳳、王常帶領新軍大約一萬人,駐扎在昆陽。由于雙方力量懸殊,將領們都對堅守昆陽感到信心不足。權衡利弊之后,劉秀讓王鳳和王常領兵守在城內,自己則親率十三人連夜騎馬出城,去尋求救兵。突出重圍后,劉秀到定陵等地調到軍隊殺回了昆陽。在與王尋軍隊交戰的過程中,劉秀帶領一千多步兵和騎兵,瞬間斬了幾十個人的首級。這時,漢軍各部一同沖殺過來,再次斬殺了王尋軍隊數百上千人。漢軍接連獲勝,將領們也士氣大增,并且一舉殺了王尋。王邑只好帶著殘余部隊,逃回了洛陽。
從此,新朝一蹶不振,日漸衰落。昆陽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之一,它決定了新漢兩軍的命運和將來中原王朝數百年的國運。
昆陽之戰劉秀一戰成名2公元23年(新莽地皇四年,劉玄更始元年)五月,王邑、王尋統帥的大軍與嚴尤、陳茂會合后,即由潁川向昆陽前進,兩三天即有十余萬軍隊到達昆陽。統帥王邑立即下令圍攻昆陽。納言將軍嚴尤根據以往作戰的失利教訓,認為不可把兵力用于昆陽這個既堅固又無礙大局的小城,大軍應當直趨宛城,擊破圍攻宛城的漢軍,則昆陽將不攻自破。王邑聽不進嚴尤的建議,傲氣十足地說:“我以前圍攻翟義時,就因為沒有能生俘他而受過指責,現在統帥百萬大軍,碰到敵人城池,竟繞道而過,不能攻下,這怎么能顯示我們的威風!應當先殺盡這個城中的.軍民,全軍踏著他們的鮮血,前歌后舞而進,豈不是更痛快嗎!”于是王邑仍然堅持以十萬大軍圍攻昆陽。王鳳、王常等見新莽大軍逐漸云集昆陽,形勢十分嚴重,劉秀所率三千騎兵在潁川西北遇見新新軍后,也引兵退回昆陽,加上漢軍其他退入昆陽的一些零星部隊,昆陽守軍共約一萬人.王鳳等鑒于雙方力量十分懸殊,對堅守昆陽信心不足,一些退入昆陽城中的官兵也驚惶失措,擔心妻子兒女,想分散回去,各保存自己的地區。
劉秀看到這種情況便對大家說:“目前我軍兵糧缺,而城外又有強大之敵,如能集中力量抗擊敵人,還有取勝的可能;如果分散各自回去,勢必都不能保全。況且劉縯等攻打宛城,尚未得手,也無力挽救我們。昆陽一旦失守,不出一天,各部也必將被敵各個擊破殲滅。現在如果我們不同心協力,存亡與共,同立功業,反而貪生怕死,能只顧各守自己的妻子財物嗎?”諸將領等聽到劉秀這些話,大怒說:“你怎敢教訓起我們來!”劉秀聽了便笑著站起來。恰在這時偵察員回來,報告說:“王尋大軍即將到達城北,軍隊連綿百里,還看不見后衛。”王鳳等向來輕視劉秀,見當前情況急迫,才互相商量決定,請劉秀計劃破敵之策。這時劉秀經過分析情況,便做了決策,以王鳳和廷尉大將軍王常率人堅守昆陽城,自己當夜和宗佻、李軼等十三騎,出昆陽城南門到外面去調集部隊,準備對新軍內外夾攻。
新莽大軍進到昆陽,即按照統帥王邑、王尋的命令,開始圍攻昆陽城。新軍為了顯示其作戰威力,把昆陽包圍十層以上,設置了一百多座軍營,軍旗遍野,鑼鼓之聲于數十里之外都可以聽到。新軍挖地道,使用沖車和棚車攻城,集中了所有的機弩向城內狂射,箭矢像雨水傾泄。城中的軍民不能外出行動,連出門打水也要頭頂門板,以防中箭。戰斗最艱苦時,守將王鳳等人一度動搖,向王邑乞降,但王邑、王尋認為攻克昆陽指日可待,不許他們投降,否則,便不算建功立業,因而,決心非要踏平昆陽不可。這使守軍認識到只有拼死堅守,以待援軍才能有生路,于是更加頑強地與新軍搏殺。
這時嚴尤看到昆陽難以在短期內攻下,便又建議王邑說:“兵法講圍城要留一面,我們應當讓昆陽之敵逃跑一些,使他們傳播失敗的消息以震撼宛城之敵。”但王邑等依仗自己兵多糧足,占據絕對優勢地位,又一次拒絕了嚴尤的建議,繼續加緊硬攻昆陽,使自己幾十萬大軍,屯兵堅城之下。 城內的漢軍軍民并肩戰斗,一次一次地打退新莽軍隊的強攻,占絕對優勢的新莽也無可奈何,雖經反復攻城,昆陽城仍屹立不動。王邑的“屠此城,蹀血而進,前歌后舞,顧不快邪”的設想,難以實現。
昆陽被圍前,乘機出城調集兵將的李軼、劉秀等十三人,到達定陵、郾城等地調集各地兵馬時,一些將領貪惜自己的財物,想就地分兵留守,不愿赴昆陽增援。劉秀對他們說:“今天如果能破敵,珍寶財物要比現在多萬倍,我們的大事也可成功;如果我們為敵人所敗,腦袋都保不住,還談什么金銀財物呢?”于是各營將士遂跟著劉秀、李軼等一齊向昆陽地區開進。
新漢兩軍昆陽攻守戰正在膠著狀態,公元23年(更始元年)五月底,宛城在綠林軍(漢軍)的長期圍困下,內無糧草,外無援軍,守將岑彭終于被迫投降 。但這個消息尚未傳到昆陽。劉秀為了進一步鼓舞士氣,動搖莽軍軍心,傳宛城已破,綠林軍(漢軍)主力將至昆陽。消息傳到昆陽城內,守軍立刻士氣高漲,更加堅決守城,并隨時準備出城殲敵。新軍得此消息,個個心情沮喪,士氣低落。綠林軍(漢軍)在氣勢上已占據了優勢。
六月初一,李軼、劉秀所率之定陵、郾城等地的漢軍到達昆陽地區。劉秀為鼓舞大家的斗志,自率步騎兵一千多人為前鋒,李軼率主力跟進,劉秀軍在逼近新軍四五里地時,即擺開陣勢,準備出擊。王邑、王尋也派兵數千前來迎戰。劉秀親自率領人馬沖殺,斬新軍幾十個人,跟隨的將領都高興地說:“劉將軍平時看到小股敵人,都十分害怕,今天見了大敵,卻很勇猛,真是了不起。以后請你總在前面率領我們作戰,我們共同協力破敵”!劉秀接著又率領將士再行向新軍攻擊,新軍被打得大敗,劉秀軍斬殺新軍近千人。劉秀率兵連著打了幾次勝仗,這就大大地鼓舞了漢軍的斗志,殺減了王邑、王尋的銳氣。劉秀等在昆陽外圍與新軍作戰,取得節節勝利的情況下,為著進一步瓦解新軍的戰斗士氣,鼓舞昆陽城內漢軍軍民的斗志,故意渲染宛城漢軍的勝利,他把寫有宛城漢軍已獲勝,“宛下兵到”的密信,射進昆陽城內,同時也轉落到新軍手中,引起新軍統帥王邑、王尋的恐慌。新軍將士看到,一個小小昆陽,大兵壓境,苦戰一個多月,都沒能攻破,如若再加上宛城的十萬漢軍,則更無法對付。 劉秀又精選了三千人的敢死隊,自城西沖擊新軍的中堅。王邑、王尋輕視劉秀,自以為很容易打敗劉秀。因而,他們只率領萬余人巡視陣地。了防止各營出現混亂,他們下令各營嚴格管束自己的部隊,沒有命令,不準擅自出兵。王邑、王尋迎戰劉秀,但他們不是劉敢死隊的對手,新軍的陣勢很快即被劉秀軍擊破,士卒混亂潰逃。這時新軍其余的部隊,因不敢輕舉妄動,故無人主動支援王邑、王尋軍作戰。劉秀率領漢軍,奮勇沖擊,并一鼓作氣打垮了王邑、王尋的部隊,斬殺了王尋。王邑的中堅被沖垮,王尋被斬殺后,新軍各部隊失去了指揮中樞,立即混亂。這時昆陽城內的漢軍看到劉秀等人所率的敢死隊取得勝利,也大喊著沖殺之聲,沖出城門,內外夾攻新軍,殺聲震天動地,新莽的四十二萬大軍迅速土崩瓦解。新莽軍本是強迫征來的貧苦百姓,早已對王莽政權痛恨之極,經起義軍內外夾攻,自然棄陣而逃。潰逃的莽兵相互推擠,“走者相騰踐,伏尸百余里”。碰巧又遇上大風和大雷雨,屋瓦被大風刮走,大雨傾盆而下水暴漲,王邑軍隨隊的虎豹都嚇得發抖,新軍士卒掉入水中淹死的有萬余人,滍川被尸體堵塞得幾乎斷流。王邑、嚴尤、陳茂等人僅帶少數長安精騎,踏著死尸渡河才得逃脫。
漢軍繳獲了新軍的全部軍用物資,各種東西堆積如山,一連搬了一個多月還沒搬完。王邑率領千余殘兵一氣奔逃到洛陽。當王莽得知昆陽慘敗的消息后,異常震驚,整個新莽朝廷上下也為之驚恐。
在舊縣廣袤的土地上,還記載著劉秀、王莽昆陽之戰的歷史。
新莽末年,階級矛盾更趨激化,各地起義遍及黃河南北和江漢地區,其中以綠林、赤眉聲勢最大。綠林軍乘王莽主力向東攻擊赤眉軍之機,在沘水(今河南泌陽境)擊滅王莽荊州兵甄阜、梁丘賜部,又在淯陽(今河南新野東北)擊敗嚴尤、陳茂所部,勢力發展到10余萬人,2月間,推舉漢朝王室后裔劉玄為帝,恢復漢制,年號更始。以綠林軍為主體的劉玄政權為阻止王莽軍南下,保障主力奪取戰略要地宛城(今河南南陽),并開進到滍川一帶,派上公王鳳、大將王常、偏將劉秀等,率約20000人攻下昆陽、定陵(今河南郾城西)、郾縣(今河南郾城南),與圍攻宛城的主力形成犄角之勢。3月間,王莽派大司空王邑急赴洛陽,與大司徒王尋調集各州郡兵40余萬南進,號稱百萬軍,企圖一舉消滅漢軍。 5月間,王邑、王尋率軍西出洛陽,南下潁川(今河南禹縣),與嚴尤、陳茂兩部會合,迫使劉秀的部隊從陽關(今河南禹縣西北)撤回昆陽。昆陽漢軍僅九千人,眾恐不敵,欲棄城退守荊州故地。劉秀以“合兵尚能取勝、分散勢難保安”為由,說服諸將固守昆陽。此時王莽軍已逼近城北,劉秀率13名騎兵乘夜出城,赴定陵、郾縣調集援兵,后有步兵、騎兵一萬多人赴援昆陽。 王邑等人自恃兵力強大,揚言:“百萬之師,所過當滅,今屠此城,蹀血而進,前歌后舞,顧不快耶!”王邑軍向昆陽城發起進攻,并挖掘地道,制造云車。昆陽守軍別無退路,堅守危城。此時王莽軍久戰疲憊,銳氣大減。劉秀于6月率領步騎萬余人馳援昆陽。劉秀親率兵千余為前鋒,反復猛沖,斬殺王莽軍千余人,漢軍士氣大振。隨后又以勇士3000人,迂回到敵軍的側后,偷渡昆水,向王邑大本營發起猛烈的攻擊。王邑依舊輕敵,下令各營勒卒自持,不得擅自出兵,王尋率及萬人迎戰,王邑兵馬陷入困境,王尋戰死,諸將未敢出援。昆陽守軍見城外漢軍取勝,乘勢出擊。王莽軍大亂,紛紛奪路逃命,互相踐踏,積尸遍野。此時突然大風飛瓦,暴雨如注,滍水暴漲,王莽軍萬余人涉水被淹死,滍水為之不流。劉秀以昆陽守軍鉗制強敵,再以精干數千援軍搗敵要害,大破王邑主力。昆陽大捷后,更始帝遣王匡攻洛陽,申屠建、李松急攻武關,三輔震動,各地豪強紛紛誅殺新莽牧守,用漢年號,服從更始政令。
據舊縣鄉南村70多歲的老人程富友介紹說,在昆陽之戰中,至今流傳著一個傳奇故事。劉秀被王莽軍隊圍困在昆陽城(舊縣鄉舊縣街)中之時,劉秀決定出城求援,和其他將領商定趁夜晚時分莽軍疲憊之時遛出城去,原定于雞叫時從東城門動身班師。劉秀等人中有一人口技甚好,能學雞叫,他就在晚飯后不久學雞打明,引得附近公雞紛紛啼明。劉秀恐怕消息走漏,遂由南城門出城,殺死守城將士后飛奔而去。因為劉秀軍隊事先和王莽軍隊約定,天亮前五更雞叫開戰,由于北頭雞叫早,南頭雞叫晚的時差,為劉秀贏得了戰機。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9628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跋扈將軍梁冀覆滅原因
下一篇: 劉秀統一河北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