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太平天國血腥鎮壓農民起義:屠殺一萬余人(中國歷史上發生過幾次屠城)

歷史典故 2023-07-22 07:53:56

浙江諸暨包村,地處縣城東北七十里,風景迤邐,楓溪帶其前,白塔湖環于后,林深箐密,包姓于此聚族而居。這里原本是一個聲名不著、平靜祥和的村落,卻因清代咸豐同治之交發生的一場歷時九個月、死傷數萬人的悲烈戰事而被推到歷史的風口浪尖。

包“神仙”的獨立王

包立身,又作“立生”、“立勝”,年二十余,普通農家子,世居包村,識字無多。相傳立身曾遇一白首老翁(白鶴真人,另有“白玉蟾”、“白吼精”之說),傳授他兵法及遁甲諸術,言天將降大任于立身,若漢代之黃石公故事。立身自稱受仙得道,常焚香默坐,預言吉兇,鄉民稱之“包神仙”。

其實,包立身“神仙”之說,當時就有很多非議。左宗棠奉命調查包立身事跡,聲稱:“傳聞異詞,未敢遽信其真可倚任。”時任諸暨縣令許瑤光也指出:“其中固有陰為之主持而驅策者也。”包立身實際上只是一個文化水平不高但有野心的普通人,其成事必有謀士指點。

咸豐十一年(1861)九月,太平天國侍王李世賢大軍兵進浙江,破紹興、諸暨,來王陸順德在紹興主政,先后命余天安李、洽天義余防守諸暨縣城,并出榜安民,設立鄉官,征收貢賦。

在太平軍大兵壓境之時,包立身樹旗起事,建號“東安義軍”,以東、安、忠、義四字分四大營,設立文案、支應等局,以包姓親族為各營總制。他下令東安義軍戎裝服飾皆用白色,相約剃發,嚴格區別于太平軍的服飾、發式,對抗之意明顯。在防御建設方面,村中壘土為外城,編籬為內城,廣儲軍械,制造槍炮,包村儼然一個獨立王國。

此外,包立身還建立了與太平天國拜上帝教對立的宗教體系。立身本人,持齋歸教,尊奉其師為教主,宣稱神仙托夢與他,將建大功勛于亂世。這與洪秀全所夢上帝令其下凡斬邪留正的神話如出一轍,真可謂出于邪而制于邪。與拜上帝教相比,包氏之教純屬土生土長的民間宗教,以師承關系為組織基礎,發令必假神仙,以坐禪念咒、日夕齋蘸、卜晴雨休咎等方式吸引下層民眾,“若有見聞而人不知”的人神溝通之術也類似于民間的降僮巫術。在戰亂紛起的年代,符合百姓的求生欲望,又可形成暫時的群聚效應。于是,包村之民、來歸之眾群奉包立身為神師。

包立身起事后,屢屢殺戮太平軍,忠王李秀成之子、旅帥唐偉堂、鄉官潘某、鄉官姚某均命喪其手。他還拒編門牌,并指令鄉勇搗毀鄉官局,公然對抗太平天國。又以“東安義軍統領”的名義到處張貼告示,宣布太平軍的十大罪惡,號召鄉民投身反抗:一、崇奉邪教;二、濫殺無辜;三、殘暴擄兵;四、劫掠征貢;五、苛捐雜稅;六、嚴刑酷法;七、荒亂奢靡;八、滅絕文化;九、僭越名號;十、踐踏風俗。當時,諸暨、紹興、蕭山、富陽、金華、義烏等鄰近州縣的鄉紳豪富及普通民眾,約有數萬,扶老攜幼,紛紛進入包村避難。

慘烈的軍事對抗

太平軍曾試圖招降立身,但前來包村的說客均被斬首示眾。于是,太平軍對包村展開了數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從咸豐十一年(1861)十一月到同治元年(1862)三月,太平軍先后數次派出數萬將士攻打包村,均被包立身聯合古塘陳朝云所部勝義軍擊敗。

同治元年(1862)四月,太平天國東調寧波,西調杭州,南調金華,集合十余萬太平軍往征包村。五月,侍王李世賢、戴王黃呈忠、梯王練業坤、首王范汝增、來王陸順德五王率十余萬太平軍圍困包村,從店口至高湖連營六十余里,立誓“不破包村不還”,太平軍中甚至流傳有“甘棄南京而破包村”之語,戰斗異常激烈。

五月初六日,太平軍佯裝慈溪大梁山吳芳林鄉團援兵,由亭子尖山岡攻占古塘。六月初,太平軍又控制了臘嶺、蛟嶺,截斷包村糧道。山陰軍帥鮑古香佯裝為太平軍解送糧草,暗地卻運米入村,被陸順德發現,將其車裂。至此包村外圍被太平軍肅清。

中國歷史上發生過幾次屠城

十四件屠城事件。

1、南京大屠殺

 南京大屠殺指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國在南京保衛戰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淪陷后,日軍在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四十多天的大規模屠殺。其中日軍戰爭罪行包括搶掠、強奸、對大量平民及戰俘進行屠殺等。一般認為死亡人數超過30萬。

2、太平天國起義

 洪秀全領導太平天國起義,義軍在起義后的六年中,不過犧牲4千余人;然而內訌中的1856年,洪秀全利用韋昌輝殺害楊秀清及親信6千余人,兩個月總共殺了文武官員2萬人。

3、清代的白蓮教起義(1796-1805)

 1786年人口3億9110萬人,起義失敗后,人口為2億7566萬人,相互屠殺損失了1億1千萬人口。白蓮教起義軍在歷時九年多的戰斗中,占據或攻破州縣達二百零四個,抗擊了清政府從十六個省征調來的大批軍隊,殲滅了大量清軍,擊斃副將以下將弁四百余名。

4、明末混戰

 從李自成起義到吳三桂滅亡,混戰五十四年。明末人口為一億,到清世祖時全國人口只剩下1400萬人了,銳減了80%多,損失人口8000多萬。

5、末混戰

 元人陶宗儀所著的《南村輟耕錄》里說,“天下兵甲方殷,而淮右之軍嗜食人,以小兒為上,……或使坐兩缸間,外逼以火。或于鐵架上生炙。或縛其手足,先用沸湯澆潑,卻以竹帚刷去苦皮。

 或盛夾袋中,入巨鍋活煮。或男子止斷其雙腿,婦女則特剜其兩乳,酷毒萬狀,不可具言”。人肉曰‘想肉’,食之而使人想也。“淮右之軍”即朱元璋之軍,這個吃人上癮的軍隊,何嘗考慮過民意。

擴展資料:

其他屠城事件:

1、秦末農民戰爭

 從公元前195到公元前205年西漢建國初期,共歷十年。秦朝末年有2000多萬人,到漢初,原來的萬戶大邑只剩下兩三千戶,消滅了原來人口的70%。

2、西漢末年混戰

 公元2年全國人口5959萬,經過西漢末年的混戰,到東漢初的公元57年,人口2100萬。損失率65%。20年間,西安的人口從68萬減到28萬,大荔從91萬減到14萬,興平縣從83萬減到9萬,綏遠縣從69萬減到2萬。

3、西晉八王之亂

 從公元291年開始,先后有汝南王亮、楚王瑋、趙王倫、齊王、長沙王、河間王、東海王越及成都王穎八王為爭奪皇位,在洛陽相互攻殺,戰亂歷時十六年之久,死亡人口達數十萬人,許多城鎮均被焚毀,史稱「八王之亂」。

參考資料:-屠城

太平天國運動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農民戰爭,它爆發的原因,主要事跡是什么?

太平天國運動是我國近代規模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運動,目的就是為了反抗腐敗的清政府,甚至讓清政府借用了國外的力量才得以鎮壓,那么太平天國運動是怎么回事呢?

 太平天國運動興起原因

 太平天國運動興起原因是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腐敗的封建統治和沉重的剝削,二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給中國人民帶來了非常沉重的災難,中國人們不得不分期反抗,三當時的自然災害十分嚴重四是受西方宗教思想的影響。


太平天國運動

 首先鴉片戰爭后清政府面臨巨額賠款,這些賠款的壓力全部被清政府轉移到了勞動人民的身上,這讓老百姓苦不堪言。清政府的苛捐雜稅還日益增多,農民早已不堪負重。而由于通商口岸的開放,導致外國的工業產品大量涌入中國市場,質美價廉的產品排斥了中國傳統的家庭副業和手工業,這導致中國東南海區的把農民和大量的手工業者紛紛破產,失去生計。

 其次是嚴重的自然災害,1840年到1850年,中國廣大地區發生了很多的自然災害,如蝗災、水災、旱災等,這些自然災害讓大量的農民流離失所、家破人亡,艱難的生活環境導致農民起義頻繁爆發。

 太平天國的領袖人物洪秀全被《勸世良言》中的單一的神權思想和基督教平等的觀念吸引,洪秀全便向將這些思想運用到當時的中國環境中,他寫出《原道救世歌》、《原道醒示訓》等文章后,相當于給農民來了次大洗腦,加上當時馮云山在廣大貧苦地區宣傳反清思想,開展拜上帝會的活動,這些都給農民一個非常大沖擊,讓受苦的農民看到了一絲曙光,所以得到了不少農民的支持。

太平天國運動的評價主要有以下六點:

一、太平天國運動揭開了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除此之外還提出了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綱領。

 二、太平天國運動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太平天國運動頒布的很多制度都給中國的發展帶來了深遠的影響,比如天朝田畝制度,雖然這個制度帶有局限性,但是順應了當時農民的愿望。

 三、太平天國運動影響了和激動了人心,在中國近代史上起了很重要的推動作用,這場運動鼓勵著中國人名朝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進行斗爭。

 四、太平天國運動為辛亥革命鋪平了道路,這場運動掃蕩了清朝的八旗和綠旗,打破了清朝的統治機器,武昌起義全國響應,所以太平天國運動不僅直接影響了辛亥革命,還為它鋪平了道路。

 五、太平天國運動集中地表現了中國人民對反對外國侵略的英雄氣概和愛國主義精神,它讓侵略中國的列強知道了,中國有如此英勇堅強的人民,不是好欺負的。

 六、太平天國運動推動了亞洲民族解放運動,鼓舞了全世界被壓迫階級和被壓迫民族的斗爭,在十九世紀中葉,亞洲各國人民掀起了第一次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潮,而太平天國運動就是這次亞洲反對殖民主義斗爭的洪峰。

(丈夫只手把吳鉤,意氣高于百尺樓; 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請問這詩作者是誰,題目是什么?

此詩出自清代李鴻章《入都》十首中的第一首。

原詩:

入都

清代 李鴻章

其一

丈夫只手把吳鉤,意氣高于百尺樓。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定將捷足隨途驥,那有閑情逐水鷗。 笑指瀘溝橋畔月,幾人從此到瀛洲?

 意思:大丈夫單手持握吳鉤,心中激情澎湃高于百尺高樓。萬年以來都是由誰書寫歷史,今朝且看我三千里外建功立名。

 定當跟隨才德出眾之人捷足先登,哪里有閑情逸志學海上之人與鷗鳥相游樂。談笑之間手指瀘溝橋畔之月,有幾個人真的能走到皇帝身邊,為國效力呢?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清朝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李鴻章21歲,其年入選優貢,奉父親李文安之命,自老家安徽入京,以應翌年順天鄉試。李鴻章入京時作《入都》詩十首。

 《入都》是清朝大臣李鴻章的組詩作品,共十首。收錄于《李文忠公遺集》第六集和《李鴻章全集》第37冊(詩文)中。?

這十首詩是作者奉父命入京應試時所作的借以立志抒懷的作品,充分顯示了李鴻章的胸魄氣略。

 第一首詩于自信之余,特充溢豪氣,大有天下侯爵舍我其誰,晚清歷史唯我是著之意。十詩中,此詩最為世人稱道。

 前兩聯說盡詩人一生。運轉晚清機樞,捭闔歐美交際,盡李公“只手”而已。尾聯為詩眼,盡得詩家韻味,意蘊尤長。“笑指”二字,含而不露;“幾人”云云,自信而無張揚。

-入都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9576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