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博物館,與曾侯乙編鐘齊名的鎮館之寶就是越王勾踐劍。寶劍藏千年,誰人能識君?越王勾踐劍從它出土的那一刻起,身上就帶了諸多謎團,也許直到今天,人們還在破解的過程之中。
千年寶劍仍寒氣逼人
上世紀60年代前期,湖北省江陵地區連續兩年遭遇了干旱。政府決定從荊門漳河修一條水渠,引水灌溉那一帶的部分農田。
1965年歲末,挖渠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然而,當水渠延伸到紀南城西北7公里處時,人們發現這里的土層看上去有些與眾不同,這里土質疏松,好像曾經被挖動過。
江陵地區位于長江中游古云夢澤畔,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很多專家認為,春秋戰國時,這里曾是楚國都城郢的所在地。這一帶素以古墓眾多著稱,那么,這不一樣的土層下面,是不是也藏著古墓呢?
考古專家們聞訊趕來,并在現場成立了工作小組。經過仔細勘測,專家們發現這里的地下果然有古代墓穴,并且不止一座,初步估計大約有50多座。就這樣,灌溉工程的挖掘,被一次不期而遇的考古發掘代替了。專家們把這一片古墓群稱為望山楚墓。
幾天后,當發掘工作進行到望山一號楚墓時,這里就已經出土了近400件隨葬器物,有青銅禮器、漆木竹器和玉石等。從這些出土冥器的數量和質量判斷,專家認為望山一號楚墓的主人,很可能是楚威王或楚懷王前期的貴族。
1965年12月的一個傍晚,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將墓主人的內棺打開,人們赫然發現,在內棺尸首骨架的左側,有一把裝在漆木劍鞘內的青銅劍。
剛從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畢業分配到湖北省博物館工作不久的陳振裕后來回憶說:“我將這些文物取出放到發掘工作的臨時庫房里。當時,我并不知道這些經我親手取出的文物中,竟然有后來被稱為‘天下第一劍’的越王勾踐劍。”
第二天上午,保管員在考古發掘工地上對取出的文物進行清洗,以便分類保管。當保管員將寶劍從劍鞘中小心翼翼抽出的時候,在場的人都吃了一驚。這把剛剛出土的寶劍劍身幾乎看不見銹跡,歷經千年仍然寒氣逼人,完好如新。有莽撞的好事者伸手去拿劍,不料手指碰到劍刃上,竟劃出了一道口子,鮮血立刻流了出來。
這把劍的制作十分精美:劍長55.7厘米,柄長8.4厘米,劍寬4.6厘米,劍首外翻卷作圓箍形,內鑄有極其精細的11道同心圓圈,圓箍最細的地方猶如一根頭發絲;劍格下面鑲有藍色玻璃,后面鑲有綠松石,即便在黑暗中也散發出幽幽藍光;劍身還縱橫交錯著神秘美麗的黑色菱形花紋。靠近劍格的劍身處有兩行鳥篆銘文,共八個字,非常完好。
越王劍為什么會在楚國
然而,地處長江下游的越國國君勾踐之劍,何以在地處長江中游的楚國墓葬之中出土呢?
其實,考古學家們早已發現,吳越之劍的出土地很少是在古代吳國和越國的領地范圍內,反倒是多見于河南、湖北、安徽、山西等地。湖北和安徽曾經一度是楚國的地盤,而山西則是晉國的天下。
春秋時期的華夏大地,群雄爭霸,吳越兩國都屬于勢力比較弱小的國家,只能依靠與強國的結盟來鞏固和發展自己的勢力。
出于對楚國的共同敵對關系,吳國和晉國結成了聯盟;而利用越國對于吳國的恐懼和敵視,楚國也拉來越國與之結盟。
專家們認為,吳越寶劍多在他國出土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吳晉、越楚聯盟的出現。這些寶劍中,一部分應該是兩國互相示好時的饋贈品,另外一部分則應該是戰爭中的戰利品。
那么,具體到望山一號楚墓中的這把越王勾踐劍,到底是饋贈品,還是戰利品?
兩種可能性都有,專家們也是各執一詞。
有人認為,望山一號楚墓的墓主人邵固應該是邵滑(也即淖滑)。邵滑是楚懷王時的大貴族,也是楚國一位干練的外交家。據史料記載,楚懷王時,邵滑曾經被委派到越國,大搞離間活動,激化內部矛盾,誘使越國內亂,從而使得楚懷王趁機滅掉了越國。由于邵滑是滅越的大功臣,楚懷王可能就把從越國繳獲回來的越王勾踐劍作為戰利品賞賜給了邵滑。
還有人認為,墓主人邵固和史書記載的邵滑完全沒有關系。邵固生前的社會地位只相當于大夫這一級,并不屬于大貴族,可是由于他是楚悼王的曾孫,出土的竹簡中還記載他常“出入侍王”,說明他與楚王的關系非常密切。根據史書和出土竹簡所記,楚越之間的關系自越王允常時期開始就很親密,楚昭王還曾經娶越王勾踐的女兒為妃,因此越王勾踐這把珍貴的青銅佩劍,應該是作為女兒出嫁時的陪嫁流入楚國的。邵固死時還很年輕,楚王為了表彰他的忠心侍候而把名貴的越王勾踐劍作為賞賜,邵固死后用它來陪葬,也是很有可能的。
在沒有確切文字記載的情況下,所有這些都只能是猜測了。
共3頁:123下一頁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9421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