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于成龍沒中過進士及第,最后為何能當上兩江總督

眾妙之門 2023-06-13 17:27:42

于成龍沒中過(guo)進士及第,最后(hou)為何(he)能當上兩江總督(du)

接(jie)下來(lai)小編帶你追尋歷史上真實的(de)于成龍(long),探索發(fa)生(sheng)在他們身(shen)上的(de)歷史故事。

于成龍(long)算得上是官場上的(de)(de)一個奇跡。他從明朝(chao)(chao)考(kao)到(dao)清朝(chao)(chao),又去(qu)讀了清朝(chao)(chao)的(de)(de)國(guo)子監(jian),但(dan)是一直沒(mei)有進(jin)士及第(di)(di)。直到(dao)44歲的(de)(de)時候,由于遙遠(yuan)的(de)(de)邊荒之地廣西羅城(cheng)一直沒(mei)有人(ren)愿意去(qu)那(nei)里當(dang)縣令,因此(ci),于成龍(long)自(zi)愿申請去(qu)那(nei)里。雖說(shuo)他沒(mei)有進(jin)士及第(di)(di),不過畢竟是沒(mei)人(ren)去(qu)的(de)(de)地方(fang),因此(ci),朝(chao)(chao)廷也就安排(pai)他去(qu)那(nei)里當(dang)縣令了。

哪知(zhi)道于成(cheng)龍(long)考試不行,當官(guan)卻是(shi)(shi)一(yi)(yi)把好(hao)手。他從(cong)廣西羅城縣令,干到四川合州知(zhi)州,一(yi)(yi)路下來,他獲得(de)了三(san)次“卓異”的舉薦,康(kang)熙皇帝也多次表(biao)揚他,評(ping)價他為“清官(guan)第一(yi)(yi)”。最(zui)后,當康(kang)熙二十三(san)年,他在兩江(jiang)總(zong)督任(ren)上去世的時候,康(kang)熙給他謚號“清端”,贈太(tai)子少保,雍正時更是(shi)(shi)讓(rang)他進入(ru)了賢良祠。這樣,于成(cheng)龍(long)的級別最(zui)終(zhong)定(ding)格為從(cong)一(yi)(yi)品(pin)官(guan)員。

于(yu)成龍(long)一直沒能(neng)進士及第,從(cong)44歲時才開(kai)始在邊荒之(zhi)地當縣令,可為什么他最終卻能(neng)當到兩江總(zong)督這樣的從(cong)一品高官,并獲得那么高的評價呢(ni)?他是怎么做到的呢(ni)?

一、愛民如子。

我們(men)今天(tian)把官(guan)員稱為(wei)(wei)(wei)“公仆(pu)”。不過(guo)(guo)古(gu)代不是(shi)這(zhe)樣稱呼的(de),古(gu)代把官(guan)員稱為(wei)(wei)(wei)“父母官(guan)”。而作(zuo)為(wei)(wei)(wei)一(yi)個(ge)“父母官(guan)”,最重(zhong)要的(de)就是(shi)“愛(ai)民如子(zi)”。于成(cheng)龍在當官(guan)的(de)過(guo)(guo)程中,一(yi)直堅守(shou)這(zhe)一(yi)點。

于成(cheng)(cheng)龍(long)(long)無(wu)論在(zai)廣(guang)西羅城,還是(shi)(shi)(shi)在(zai)四川合州(zhou),以(yi)及擔任黃州(zhou)知府期間,都(dou)遇到了(le)當(dang)(dang)時非常多的(de)盜(dao)賊橫(heng)行。于成(cheng)(cheng)龍(long)(long)當(dang)(dang)然(ran)要堅決打(da)擊盜(dao)賊,不(bu)過,可貴的(de)是(shi)(shi)(shi),他明白(bai)這些盜(dao)賊本(ben)身都(dou)是(shi)(shi)(shi)窮困老百姓,是(shi)(shi)(shi)活不(bu)下(xia)去了(le)才鋌而走險。所以(yi),于成(cheng)(cheng)龍(long)(long)始(shi)終堅持“剿撫”結合,目的(de)是(shi)(shi)(shi)要讓(rang)更多的(de)盜(dao)賊能夠安分守己(ji),能夠回(hui)歸(gui)從事(shi)農業生產(chan)。

于成(cheng)龍的這種做法,也使得他能夠很(hen)快地解(jie)決盜賊問(wen)題,保(bao)持地方(fang)安定(ding)。

二、發展農耕。

只有農耕上去了,有了吃的穿的,老百姓才會安居(ju)樂業(ye)。于成龍從當官第(di)一天起,就深(shen)刻地體會到這(zhe)一點(dian)。

于(yu)成龍去羅城(cheng)(cheng)的時候,整個羅城(cheng)(cheng)城(cheng)(cheng)中只(zhi)有5戶人家。縣衙(ya)也只(zhi)有3間破房。于(yu)成龍在打擊盜賊的同時,極力勸說老百(bai)(bai)姓回到城(cheng)(cheng)中,積極從事農業生產(chan)。三(san)年過后,于(yu)成龍離開羅城(cheng)(cheng)的時候,羅城(cheng)(cheng)已經(jing)是一副老百(bai)(bai)姓安居樂業的情景。

后(hou)來(lai)(lai),于(yu)成龍調到合(he)州擔任知州。合(he)州也(ye)是(shi)人口(kou)大量逃走,到處都是(shi)一(yi)片荒地。于(yu)成龍積極鼓勵老百姓墾(ken)荒,但是(shi)老百姓不(bu)敢這樣做(zuo)(zuo)。因為很多老百姓擔心,這樣做(zuo)(zuo)的話(hua),如果(guo)自(zi)己(ji)墾(ken)荒了,這片地原(yuan)來(lai)(lai)的主(zhu)人一(yi)回(hui)來(lai)(lai),自(zi)己(ji)也(ye)就白干了。

針對這一種情況(kuang),于成龍規定,先發出(chu)通告(gao),限期回(hui)歸(gui)。如果到時(shi)候老百姓(xing)不(bu)回(hui)歸(gui),便允(yun)許其他老百姓(xing)隨(sui)便墾荒。誰墾出(chu)了土地,就是誰的。因此(ci),第(di)二年,整個合州就人口(kou)暴漲,農耕(geng)經濟搞得熱(re)火朝天(tian)。

此(ci)(ci)后(hou)于成龍在(zai)各地(di)當(dang)官的過程中,始終堅(jian)持不斷(duan)推(tui)廣(guang)這條經驗,因(yin)此(ci)(ci),效果都顯得很不錯(cuo)。

三、吃苦肯干。

于成龍愿意去邊(bian)荒的(de)羅城,就是他吃苦肯(ken)干的(de)表現(xian)。

羅城這樣(yang)的地方(fang),不僅(jin)僅(jin)是(shi)蠻荒之(zhi)地,而且瘴(zhang)癘橫行。但是(shi)于成龍不懼瘴(zhang)癘之(zhi)毒,四處奔走呼號,整(zheng)日去田間地頭(tou),勸(quan)課農桑,和老百姓一起耕作(zuo),體現(xian)了一種極大的擔當精神。

在(zai)黃州緝盜的時候,他作為一個文官,還常(chang)常(chang)身先士卒(zu),沖(chong)在(zai)戰(zhan)斗的第一線,讓士卒(zu)們深受(shou)感動,因此更加(jia)勤奮努力(li),很快就(jiu)讓地方得到安定。

四、清正廉潔。

于成(cheng)龍(long)不(bu)管到(dao)哪(na)里,都(dou)能(neng)做到(dao)清正廉潔,不(bu)貪不(bu)刮,不(bu)置地產。雖然他(ta)到(dao)各地都(dou)把(ba)經(jing)濟搞活了(le),老百姓有地有糧有錢了(le),但他(ta)自(zi)身并沒有得到(dao)什么實惠。到(dao)于成(cheng)龍(long)去世的(de)時候,他(ta)那口破舊(jiu)的(de)木(mu)箱子里,除了(le)一套官服,別(bie)無余(yu)財余(yu)物(wu)。

當地老百姓聽說(shuo)他去世(shi)了,無論男女老幼,還是(shi)商販僧侶,都痛(tong)哭(ku)流涕(ti),爭相來送。可見,他已經在老百姓心中樹立了一座豐碑。

于(yu)成龍正是有這(zhe)樣的作風,因此(ci),他被史書稱為“循吏”,而這(zhe)也(ye)是史書對古代大臣(chen)的最高評價(jia)之一。

清朝最后一(yi)個兩江總督是(shi)誰?

張人駿

張人駿字千里,取“人中駿馬,馳騁千里”之意。直隸人,進士出身。歷任山東布政使,漕運總督、山西巡撫、兩廣總督等職.1909年改任兩江總督。武昌起義爆發后,張人駿依仗張勛的兵力,準備頑抗到底。在同盟會組織的江浙聯軍的攻擊下,張人駿沒能守住江寧,便托美籍傳教士、鼓樓醫院院長馬林出面,與聯軍接洽,準備投降,然后趁機逃進停泊下關的日本兵艦,逃往上海.以遺老自命,1927年卒.年81歲.其叔為張佩綸.他的侄女就是張愛鈴.

/view/465768.htm

兩江總督,正式官銜為總督兩江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操江、統轄南河事務,是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總管江蘇、安徽和江西三省的軍民政務。由于清初江蘇和安徽兩省轄地同屬江南省,因此初時該總督管轄的是江南和江西的政務,因此號兩江總督。 兩江,指江南省(今江蘇、安徽兩省及上海市)和江西省,是清王朝的財賦重地,也是人文薈萃之區。兩江總督是地方最高長官,太平天國運動之前多由滿人擔任,之后漢人漸多。從康熙四年(1665)到宣統三年(1911),有影響的計80余人,98任,歷247年。兩江總督署位于南京城正中,明漢王府舊址。展覽共分"總督花廳"、"督署大堂"、"督署尋蹤"、"近代名督"4個部分,以史料和實物展示、場景復原的手法,敘述了清代官衙的演變,介紹了一代名督如林則徐、左宗棠、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沈葆楨等人的史跡。將歷史的筆觸聚焦清政府的封疆大吏,在國內的展覽中尚屬首次。清史泰斗戴逸為展覽題寫匾額。

歷任兩江總督

任/署時間 名字 籍貫 備注
1665-1668 郎廷佐 漢軍鑲黃旗人
1668-1673 麻勒吉 滿洲正黃旗人
1673-1681 阿席熙 滿洲鑲紅旗人
1681-1684 于成龍 山西永寧州人
1684-1687 王新命
1687-1688 董訥 山東平原人
1688-1694 傅拉塔 滿洲鑲黃旗人
1694-1698 范承勛 漢軍鑲黃旗人
1698-1700 張鵬翮 四川遂寧蓬溪金橋鄉人
1700-1706 阿山 滿洲鑲藍旗人
1706-1709 邵穆布 滿族
1709-1712 噶禮 滿洲正紅旗人
1712 郎廷極 漢軍鑲黃旗人 郎廷佐之子
1712-1717 赫壽 滿族
1717-1722 長鼎 滿族
1722-1726 查弼納 滿洲正黃旗人
1726-1730 范時繹 漢軍鑲黃旗人 范承勛之子
1730 史貽直 江蘇溧陽人
1730-1732 尹繼善 滿洲鑲黃旗人
1732-1733 魏廷珍 直隸景州人
1733 高其倬
1733-1737 趙宏恩
1737 慶復 滿洲鑲黃旗人
1737-1739 那蘇圖 滿洲鑲黃旗人
1739-1740 郝玉麟 漢軍鑲黃旗人
1740-1741 楊超曾 湖南武陵人
1741-1742 那蘇圖 滿洲鑲黃旗人
1742-1743 德沛(宗室)
1743-1748 尹繼善 滿洲鑲黃旗人
1748 策楞 滿族
1748-1751 黃廷桂
1751-1753 尹繼善 滿洲鑲黃旗人
1753-1754 鄂容安 滿洲鑲藍旗人
1754-1765 尹繼善 滿洲鑲黃旗人
1765-1779 高晉 滿洲鑲黃旗人
1779-1786 薩載 滿洲正黃旗人
1786-1787 李世杰
1787-1790 書麟 滿洲鑲黃旗人 高晉之子
1790-1791 孫士毅 浙江仁和人
1791-1794 書麟 滿洲鑲黃旗人 高晉之子
1794-1795 富綱 滿族
1795-1796 福寧 貝子永固包衣
1796-1797 蘇陵阿 滿族
1797-1799 李奉翰 漢軍正藍旗人
1799-1803 費淳 浙江錢塘人
1803-1805 陳大文 河南杞縣人
1805-1809 鐵保 滿洲正黃旗人
1809 阿林保 滿族
1809-1811 松筠 蒙古正藍旗人
1811 勒保 滿族鑲紅旗人
1811-1816 百齡 漢軍正黃旗人
1816-1824 孫玉庭 山東濟寧人
1824-1825 魏元煜
1825-1827 琦善 滿洲正黃旗人
1827-1830 蔣攸銛 漢軍鑲紅旗人
1830-1839 陶澍 湖南安化人
1836/1839 林則徐 福建侯官人
1839 陳鑾 湖北江夏人
(鄧廷楨)江蘇江寧人
1839-1840 伊里布 滿洲鑲黃旗人
1840-1841 裕謙 蒙古鑲黃旗人
1841-1842 牛鑒 甘肅武威人
1842-1844 耆英 滿洲正藍旗人
1844-1847 璧昌 蒙古鑲黃旗人
1847-1849 李星沅 湖南湘陰人
1849-1853 陸建瀛 湖北沔陽人
1853-1857 怡良 滿洲正紅旗人
1857-1860 何桂清 云南昆明人
1860-1865 曾國藩 湖南湘鄉人
1865-1866 李鴻章 安徽合肥人
1866-1868 曾國藩 湖南湘鄉人
1868-1870 馬新貽 山東菏澤人
1870-1872 曾國藩 湖南湘鄉人
1872 何璟 廣東香山人
1872-1873 張樹聲 清合肥(今屬肥西縣)人
1873-1874 李宗羲 四川開縣人
1874-1875 劉坤一 湖南新寧人
1875-1879 沈葆楨 福建省閩侯縣人
1879-1881 劉坤一 湖南新寧人
1881 彭玉麟 湖南衡陽人
1881-1884 左宗棠 湖南湘陰人
1884 裕祿 滿洲正白旗人
1884-1887 曾國荃 湖南湘鄉人
1887 裕祿 滿洲正白旗人
1888-1890 曾國荃 湖南湘鄉人
1890-1894 劉坤一 湖南新寧人
1894-1895 張之洞 直隸南皮人
1895-1902 劉坤一 湖南新寧人
1902-1903 張之洞 直隸南皮人
魏光燾 隆回金潭人
1904 魏光燾 隆回金潭人
李興銳 長沙瀏陽人
1904-1906 周馥 安徽建德人
1906-1909 端方 滿洲正白旗人
1909-1911 張人(ren)駿(jun) 直隸豐潤(run)人(ren)

于成龍的一生?

  于成龍少有大志,自幼過著耕讀生活,受到較正規的儒家教育。于成龍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舉副員。
  順治十八年,已44歲的于成龍,不顧親朋的阻攔,拋妻別子,懷著“此行絕不以溫飽為志,誓勿昧無理良心”的抱負,接受清廷委任,到遙遠的邊荒之地廣西羅城為縣令。羅城新隸于清統治下不到兩年,由于局勢未穩,兩任知縣一死一逃。于成龍到羅城時,這里遍地荒草,城內只有居民六家,茅屋數間,縣衙也只是三間破茅房。他只得寄居于關帝廟中。在困境中,同來的五名從仆不久或死或逃,而他以堅強的毅志,扶病理事,邁開仕宦生涯的第一步。
  羅城百廢待舉,首要在于安定社會,恢復生產。于是,于成龍采取“治亂世,用重典”的方法,首先在全城鄉建立保甲,嚴懲緝獲案犯,大張聲勢地“嚴禁盜賊”。
  康熙六年(1667年),于成龍被兩廣總督金光祖舉薦為廣西省唯一“卓異”,并升任四川合州(今重慶合川區)知州。四川遭戰亂最久,人口銳減為全國之首。于成龍赴任的合州包括三屬縣,只有丁口 百余人,正賦14兩,而衙門的各種供役、需索使百姓繁重不支。目睹地方荒殘,于成龍確定以招撫百姓為急務,他首先革除宿弊,為新附百姓解決定居與墾荒中的具體困難,不到二年,合州人口驟增,田地開辟。由于招民墾荒政績顯著,康熙八年(1669年),于成龍被擢升為湖廣黃州府同知。
  任知府四年,他治盜省訟。為了摸清盜情和每一件重大盜案,他總是親自訪察。他多以“微行”的方式,扮作田夫,旅客或乞丐,到村落、田野調查疑情,從而對當地盜情了如指掌。對待案犯他主張慎刑,以教為主,采取“寬嚴并治”和“以盜治盜”的方法,取得突出效果。于成龍在詞訟、斷獄方面也以包公式人物著稱。他鐵面無私,頭腦敏銳而細心,善于從一些常人忽視的細節上發現問題的癥結。曾排解過許多地方上發生的重大疑案、懸案,使錯案得到平反,從而被百姓呼為“于青天”,民間還流傳著“鬼有冤枉也來伸”的歌謠。于成龍在破案、察盜方面的許多事跡,在清人野史、筆記和民間文藝中均得到反映,甚至神化。《聊齋》的《于中丞 》一節中,就敘述了有關他的兩個故事。
  由于在黃州府同知任上的突出政績,于成龍又深為湖廣巡撫張朝珍器重,再次被舉“卓異”。 主持武昌府政務,并將擢武昌知府。平定“東山之亂”有功,四年后,于成龍升湖廣下江陸道道員,駐地湖北新州(今新春縣),在湖北期間,無論地位和環境都有很大改善,但他仍保持了異于常人的艱苦生活作風。在災荒歲月,他還以糠代糧 ,把節余口糧,薪俸救濟災民。因之百姓在歌謠中唱道:“要得清廉分數足,唯學于公食糠粥。”
  康熙十七年(1678年),于成龍升福建按察使,康熙十八年(1679年)夏,于成龍在按察使任上第三次舉“卓異”后升任省布政使。福建巡撫吳光祚還專疏向朝廷舉薦,稱于成龍為“閩省廉能第一”,從此,于成龍得到清廷的賞識和破格招用。康熙十九年春,康熙帝“特簡”于成龍為畿輔直隸巡撫,翌年春,又召見于成龍于紫禁城,當面褒贊他為“今時清官第一”,并“制詩一章”表賜白銀、御馬以“嘉其廉能”。未逾兩年,又出任為總制兩江總督。
  于成龍逝世(shi)后(hou),南京“士(shi)民男女無少(shao)長,皆巷哭(ku)罷市。持香楮(chu)至(zhi)者日數萬人。下(xia)至(zhi)萊庸(yong)負販(fan),色目(mu)、番僧也(ye)伏地哭(ku)”,可見中(zhong)下(xia)層人民對他的(de)死是(shi)十分(fen)悲痛的(de)。康熙帝破(po)例親為撰(zhuan)寫(xie)碑文(wen),這是(shi)對他廉(lian)潔刻苦(ku)一生的(de)表(biao)彰。

清代(dai)康熙名(ming)臣于成(cheng)龍,他(ta)當(dang)過最(zui)大的官(guan)是(shi)什(shen)么(me)?

于(yu)成(cheng)(cheng)龍(long)(long)(long)(1617年9月(yue)26日-1684年5月(yue)31日),字北(bei)溟(ming),號于(yu)山(shan)(shan),清代山(shan)(shan)西永寧(ning)州(zhou)人,清代名臣,被后世稱為(wei)“天下廉吏第(di)一(yi)”。 1639年,于(yu)成(cheng)(cheng)龍(long)(long)(long)參加鄉試,勉(mian)強考取為(wei)副榜(bang)貢生;1647年至(zhi)1651年,于(yu)成(cheng)(cheng)龍(long)(long)(long)入太原崇善寺(si)開(kai)辦的學校(xiao)學習(xi);1661年,于(yu)成(cheng)(cheng)龍(long)(long)(long)入國子(zi)監學習(xi),結業后準備出仕;1667年,于(yu)成(cheng)(cheng)龍(long)(long)(long)任四(si)川合(he)州(zhou)知州(zhou);1669年,于(yu)成(cheng)(cheng)龍(long)(long)(long)被擢升為(wei)湖(hu)廣黃州(zhou)府同知;1678年,于(yu)成(cheng)(cheng)龍(long)(long)(long)升湖(hu)廣下江陸道(dao)道(dao)員、福建按察使;1680年,于(yu)成(cheng)(cheng)龍(long)(long)(long)任總(zong)制兩江總(zong)督。1684年5月(yue)31日(農(nong)歷四(si)月(yue)十八日),于(yu)成(cheng)(cheng)龍(long)(long)(long)去世,被康熙帝追贈為(wei)太子(zi)太保。

知州

明以(yi)知州(zhou)(zhou)(zhou)為一(yi)州(zhou)(zhou)(zhou)之(zhi)(zhi)長,轄(xia)縣(xian);明清有直(zhi)隸州(zhou)(zhou)(zhou)、散州(zhou)(zhou)(zhou)之(zhi)(zhi)別(bie),前者(zhe)直(zhi)隸于(yu)省,可以(yi)轄(xia)縣(xian),后者(zhe)隸屬于(yu)府、道,不轄(xia)縣(xian),長官(guan)(guan)均稱知州(zhou)(zhou)(zhou)。知州(zhou)(zhou)(zhou)一(yi)般是從五品文(wen)職官(guan)(guan)員。

同知

同(tong)知為知府的副職(zhi),正五(wu)品,因事而設,每府設一二人,無定員。同(tong)知負責分掌地方鹽(yan)、糧(liang)、捕盜(dao)、江(jiang)防、海疆、河工、水利(li)以及清(qing)理軍(jun)籍(ji)、撫綏民(min)夷(yi)等(deng)事務,同(tong)知辦事衙署稱“廳(ting)”

道員

道(dao)(dao)員(yuan),又稱道(dao)(dao)臺(tai)。根(gen)據清代的(de)官階制度:道(dao)(dao)員(yuan)(道(dao)(dao)臺(tai))是省(sheng)(巡撫、總督(du))與府(fu)(知府(fu))之間的(de)地方長官。明(ming)朝(chao)時(shi),省(sheng)級行政長官布政使下設左、右參政和(he)左、右參議均為輔佐布政使的(de)官員(yuan)。原則上,道(dao)(dao)臺(tai)為正(zheng)四品(pin)官員(yuan)。但實際操作中卻(que)有特例,而駐外道(dao)(dao)員(yuan)中二品(pin)和(he)三品(pin)的(de)皆有。

按察使

按(an)察(cha)使(shi),原稱(cheng)“提刑按(an)察(cha)使(shi)司按(an)察(cha)使(shi)”。為正三品。“按(an)察(cha)使(shi)”一名始見于(yu)唐朝。原為監(jian)察(cha)性質的(de)官職,近于(yu)御史,后逐(zhu)漸偏向司法(fa)官。由宋代(dai)提點刑獄演變而來。主管一個省范(fan)圍的(de)刑法(fa)之事,相當于(yu)現代(dai)的(de)省級(ji)公、檢、法(fa)機(ji)關。

總督

總(zong)督(du)(du),通常指一(yi)個國家的(de)(de)(de)某片相(xiang)對自主的(de)(de)(de)區域中實際或名(ming)義上(shang)(shang)的(de)(de)(de)最(zui)高(gao)行政(zheng)(zheng)長(chang)官(guan)。許多國家都有(you)或曾(ceng)經有(you)總(zong)督(du)(du)這(zhe)個職位。總(zong)督(du)(du):清朝時期對統轄(xia)一(yi)省(sheng)或數省(sheng)行政(zheng)(zheng)、經濟及軍事的(de)(de)(de)長(chang)官(guan)稱為“總(zong)督(du)(du)”,尊稱為“督(du)(du)憲”、“制臺”等(deng),正二品(pin)(若加尚書銜者為從一(yi)品(pin)),位在(zai)從二品(pin)的(de)(de)(de)巡(xun)撫之上(shang)(shang),管轄(xia)一(yi)省(sheng)或多省(sheng)。與(yu)只掌(zhang)握(wo)一(yi)省(sheng)行政(zheng)(zheng)事務的(de)(de)(de)巡(xun)撫不同(tong),總(zong)督(du)(du)兼管數省(sheng),同(tong)時在(zai)政(zheng)(zheng)務之外也(ye)兼掌(zhang)軍務。

太子太保

太(tai)(tai)子太(tai)(tai)師,太(tai)(tai)子太(tai)(tai)傅(fu),太(tai)(tai)子太(tai)(tai)保,都是東宮(gong)官(guan)(guan)制,均負責教習太(tai)(tai)子。清(qing)朝時太(tai)(tai)子太(tai)(tai)保等是從一(yi)品官(guan)(guan),但是有銜無(wu)職,一(yi)般作為(wei)一(yi)種榮譽性的官(guan)(guan)銜加給重臣(chen)近臣(chen)。

本(ben)文(wen)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9379.html.

聲明: 我(wo)們致力于保護(hu)作者版(ban)權,注(zhu)重分(fen)享,被刊用文章因(yin)無法(fa)核實(shi)真(zhen)實(shi)出(chu)處,未能及時(shi)與作者取得(de)聯(lian)(lian)系,或有(you)版(ban)權異議的(de),請聯(lian)(lian)系管理(li)員,我(wo)們會立(li)即處理(li),本(ben)站(zhan)部(bu)分(fen)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luo),轉載是出(chu)于傳(chuan)遞更多信息之目的(de),若有(you)來源標注(zhu)錯誤(wu)或侵犯了您(nin)的(de)合法(fa)權益,請立(li)即通知我(wo)們(管理(li)員郵箱:),情(qing)況屬實(shi),我(wo)們會第一時(shi)間(jian)予以刪除,并(bing)同時(shi)向您(nin)表(biao)示(shi)歉(qian)意(yi),謝謝!

上(shang)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