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登門均無果,諸葛亮便寫信勸說,而劉巴回信道:“這里的民眾人心所向,歸附劉漢,如今道窮數盡,我也只能遠走高飛。”遂輾轉進入益州。
本文摘自:《快樂老人報》2016年12月15日T4版,作者:佚名,原題為:《諸葛亮三顧茅廬請劉巴》
劉巴(?-公元222年),今湖南衡陽人,少便知名。207年,曹操征伐荊州時,荊州士人多歸劉備,劉巴卻北上投靠曹操,后受其命前往長沙等地,招降劉表殘部。誰料赤壁一戰,曹操大敗北歸,勸降告吹,不過劉巴仍打算回去復命。
此時諸葛亮在衡陽催繳稅賦,他早就聽聞劉巴博才多學,于是來到衡陽尋訪,找到其家時,劉巴卻已外出。第二次去時,鄰居說他在河畔釣魚。尋至河邊,見有三四人在垂釣,諸葛亮只得逐一問去。那被問的第一人正是劉巴,他卻回答:我是劉巴之友,他今天釣夠了魚,已經返回。諸葛亮仍不死心,第三次訪劉巴,半道上見算命先生正在為人測卦,只聽得那人指責孫、劉造反。諸葛亮當即駁斥:“曹操托名漢相,實為漢賊,劉豫州是景帝玄孫之后,起義師除叛逆,應天順人,何謂逆命?”那人也不爭辯,便匆匆走了。三次登門均無果,諸葛亮便寫信勸說,而劉巴回信道:“這里的民眾人心所向,歸附劉漢,如今道窮數盡,我也只能遠走高飛。”遂輾轉進入益州。
不過,公元214年,劉備平定益州后,劉巴終于歸附,為劉備解決了入蜀后的財政困難問題,并與諸葛亮等共制了蜀漢法律文件《蜀科》。
(摘編自《衡陽日報》)
沈葆禎,是左宗棠三次請出來的,請出來出任船政大臣,左宗棠直接給他實際權利和君王的認可。
我們都知道劉備當時在非常困難的時期,去請諸葛亮來輔佐自己的千秋大業,而諸葛亮大概是為了考察劉備,一直到了第三次才肯相見,才肯出山。其實沈葆楨也是和諸葛亮一樣,也是在考察左宗棠對自己的心意。
沈葆楨是晚清時期的重要大臣,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民族英雄。?中國近代造船、航運、海軍建設事業的奠基人之一?。他也是清朝抵抗侵略的封疆大吏林則徐之婿。
當時,左宗棠在福州創建了福州船政局,制造兵船、炮艦。朝廷加任左宗棠為“飲差馬尾船政大臣”。而當時的洋務派持反對意見,認為“船政未必成,雖成亦何益?”左宗棠也明白就想立馬找到一個有能力的人來擔任船政大臣,使得福州船政局能夠繼續創辦下去。
就這樣左宗棠想起了,此時丁憂在家的前江西巡撫沈葆楨,左宗棠為了表示自己對沈葆楨的重視,于是就親自前往兩次宮巷去邀請沈葆楨出山,而沈葆楨卻推辭說有重孝在身,不愿意赴任。
后來左宗棠心里到底是什么原因讓沈葆楨不想出山,后來他想通了,船政大臣的級別不高,沈葆楨是擔心任職后會遭到其他權勢的牽制,辦事是很難得心應手的。于是左宗棠立馬向朝廷奏報,給沈葆楨申請了專折奏事的權力:“凡船政奏折無需經過巡撫衙門,仍由沈葆楨會臣領銜。”
左宗棠立馬帶著這個這個結果去請沈葆楨,沈葆楨聽到這個結果后非常爽快地答應出山任職。沈葆楨的任職使得近代的造船,航運和海軍建設取得很大的進步。
通過《三國演義》的描繪,我們清楚的了解到劉備一直靠自己單方面的勢力努力拼搏。但是他也僅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所以他打著光復漢室的旗幟,在外面到處拉攏人才。不過劉備在民間,還是深得民心的。
他有幸結識了關羽、張飛二人,他們三個在桃園三結義之后關系格外的深厚,劉備也在這兩兄弟的幫助下,勢力不斷的擴張。但是要想成立一支真正強大的軍隊,僅憑自己的武力值是不夠的。
很快劉備就發現自己缺少一位運籌帷幄的軍師,在徐庶的推薦下,劉備了解了諸葛亮這樣一位人才。為了得到這樣一位人才的幫助,他更是三顧茅廬,花費了不少心思。但是劉備卻不知正是因為自己當時的一腔熱血,所有的心思都花費在諸葛亮的身上,自己卻意外錯失了另一位"絕世高人",這個人就是崔州平——諸葛亮的摯友之一。
說起這崔州平,雖是一位隱居山林的人士,但他的勢力可是不容小覷的。
首先就說他的父親名為崔烈。在東漢時期崔烈有著太尉這個職位,不過他這個職位卻并不是憑他自己的本事拿到的,而是用錢來買到的。雖然用錢買官這件事情在古時候并不稀奇,但是要買到太尉這樣高的官職,可謂也是花了不少銀子呢。
如果當時崔烈沒有雄厚的家底的話,那么哪來的多錢去給他買一個官職來"玩玩"呢?僅憑這一點就可以知道崔州平一定有雄厚的家產。雖然崔州平打心眼兒里對他父親的這個作為并不看好,但是他也不能讓他的父親做出什么改變。單說崔州平的話,他先后在位歷任虎賁中郎將、西河太守等其他的職位,這些職位可并不是用錢買來的,而是他憑著自己的本事努力爭取而來。
三國時期,諸侯紛爭,天下動蕩,為了能夠在激烈的競爭當中獲得一個席位,各諸侯可謂是絞盡腦汁,想方設法籠絡各地厲害人物。不管是曹操,劉備還是孫權,身邊的智囊團那叫一個厲害。在開始階段,諸侯們氣勢洶洶,唯獨劉備只有三兄弟,所以實力最弱,也最被各諸侯看不起,為了改變這一局面,劉備想方設法四處尋人。
那么,天下高士都在哪里,一次偶然的機會,劉備邂逅了水鏡先生,水鏡先生指點劉備天下英才所在。劉備于是根據線索,謙卑去求取人才,這就是歷史上非常出名的三顧茅廬,說的是劉備為了請諸葛亮出山,三次到隆中請他的故事。
當時,諸葛亮躬耕隴畝,也就是在隆中過著親自耕田的生活。但是,他的才智過人早就名聲在外。于是,劉備就去見諸葛亮,結果頭兩次諸葛亮都沒有見到諸葛亮,失望中歸去,遇到了一個器宇軒昂,相貌堂堂的人,劉備心中一驚,莫非此人就是傳說中的諸葛亮,于是趕緊迎上去主動失禮。原來,這人不是諸葛亮,而是諸葛亮的好友崔州平。崔州平知道了劉備的來意后,哈哈一笑,不置可否,劉備虔誠求教復興漢室的方法,崔州平風輕云淡的回答大漢氣數已經盡了,天命不可違,這話劉備可不愛聽,兩人也就此別過。
三顧茅廬之后,劉備終于得以和諸葛亮相對而談。諸葛亮很有見地,預料到了日后會有三分天下的大勢,兩人的這次談話就是歷史上出名的隆中對。當時,劉備求賢若渴,諸葛亮答應出山,劉備如獲至寶,也因此雄心勃勃,覺得復興漢室勝利在望。
而那位曾經和劉備有一面之緣的崔州平,也逐漸被劉備淡忘,包括他的蹤跡也一直沒有人知道。雖然和諸葛亮曾經是摯友,但最終兩人分道揚鑣,一個選擇入世,一個選擇閑云野鶴,歸隱人間。所以,雖然崔州平才華可能不輸諸葛亮,但他卻不屑王權富貴,不屑王侯將相之間的爾虞我詐,互相爭斗,所以在紛亂的塵世紅,他全身而退。
數十年之后,事實證明了他之前的預言。不管劉備多么苦心經營,諸葛亮多么鞠躬盡瘁,但終究大漢的命數是天定了的。眼看生命即將終結,統一中原,恢復漢室的夙愿終究沒能得償。此時的劉備,雖然有千百個不甘心,但是不得不承認崔州平才是最有先見之明的,錯失崔州平,錯失這個很有前瞻性的謀士,恐怕也成了劉備隱藏在內心深處的永遠的后悔。
只是劉備還不知道,之后的歲月,曹魏政權結束了,司馬政權又來了,不但大漢沒有恢復,就自己的兒子蜀漢皇帝劉禪,還有萬千蜀漢子民最終也成了亡國奴。
結語:大隱隱與野,小隱隱于市。但凡高人,不管隱身何處,終究掩蓋不了他們的智慧。崔州平或許早就料到亂世紛爭,就算選擇明主,最終也拗不過天數,所以這才無欲無求,從而得以放任自流,瀟灑度過一生,難道這不也是一種境界高深的智慧嗎?
三國是一個軍閥割據,相互混戰的大時代。都說時勢造英雄,三國時期就冒出了許多杰出人物,比如三分天下的魏蜀吳三家主公,各個是梟雄;無雙戰將呂布,一身武功無人能敵;再有魏國軍師司馬懿,晉王朝的奠基人。提到司馬懿就會自然地想起諸葛亮。司馬懿宿命的敵人,爭斗多年,還是司馬懿贏了。
而說到諸葛亮,都會想到諸葛亮出山,劉備三顧茅廬。劉備三顧茅廬流傳至今日依舊是一樁美談,但這卻也是劉皇叔最懊悔的一件事。劉備為了請諸葛亮出山,錯過了當時的一位高人——崔州平,這崔州平相信知道了解的人并不多,崔州平是一個官二代,做過太守,政治經驗豐富,曾用山歌向劉備表達心意。
為什么說為請諸葛亮出山,劉備錯過了崔州平這個高人呢?先來看看劉備是怎么知到諸葛亮的吧。劉備在遇到諸葛亮之前,先遇到了諸葛亮的諸多好友,有徐庶,崔州平,還有司馬鏡,哪一個都是當世英才,都有治國安家之大才,如果當時劉備留下崔州平,再憑著徐庶,相信諸葛亮會主動投靠劉備。
當時都說諸葛亮隱居山林不問世事。試問哪個有大才之人甘心偏安于一山坳之中,想必諸葛亮早有出山的打算,只不過在等一個契機,想直接做大官,當然最后他等到了,劉備三顧茅廬直接請他做了軍師,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相信要是劉備留下了崔州平,諸葛亮也會前來投靠,而且崔周平對培養下一代更有心得,蜀漢也就不會后繼無人了。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9228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三國曹操的笑:歷史上曹操笑過幾次,
下一篇: 盤點三國中最不該被人忽略的十大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