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才大略的諸葛亮在三國的江湖中笑傲群英,能入他法眼的人才委實不多。然而,有一個非常厲害的奇才,諸葛亮對之非常看重,不僅費盡周折將其網羅至劉備麾下,而且由衷地公開稱贊說這個人比自己強:“運籌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徹遠矣。”(見《三國志·蜀書·劉巴傳》裴松之注)
諸葛亮所贊的這位“子徹”,就是劉巴。劉備也曾贊之曰:“子徹才智絕人,如孤,可任用之,非孤者難獨任也。”厚臉皮劉備在夸劉巴時沒忘了把自己也順帶地夸了一下。意思是說,子徹此人才智絕人,只有像孤這樣的英雄才能用之,孤之外的其他人想駕馭他可就難了。
劉巴,字子徹,荊州零陵人。出身官宦世家,其祖父劉曜,曾任蒼梧太守。父劉祥,曾任江夏太守、蕩寇將軍。劉巴少時就早慧聰穎,很有才干,卻養成了恃才傲物的個性。雖然同姓劉,但他一直瞧不起劉備“織席販履”之出身,因此從骨子里藐視劉備。
十八歲時,劉巴就在荊州擔任郡署戶曹吏主簿。當時劉備正好來荊州投奔劉表。博學多才的劉巴當時已經很有名氣,劉備叫自己的外甥周不疑去向他求學,劉巴拼命推辭掉了,說:“我那點學問真算不了什么,你讓你外甥拜我為師,就好比摧毀了鸞鳳之艷麗,一頭扎進燕雀的小天地,這怎能讓他變得更聰明呢?”搞得劉備灰頭土臉的很沒面子。
在決定三國鼎立命運的赤壁之戰前夕,劉備與曹操大戰于長坂坡,結果劉備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宅心仁厚的劉備帶領廣大老百姓開始逃難,荊州有頭有臉的的士族們也都跟著劉備走,加入了逃難的大軍,只有劉巴一個人往北上,去找曹操。可見他確實反感劉備,寧從“明為漢相、實為漢賊”的曹操,也不愿意跟著打著皇室后裔金字招牌的劉備。
曹操對名士劉巴的前來投奔自然是喜出望外,任命他做掾(助理),后來曹操派他去招撫長沙、零陵等地,對其非常重用。想不到,劉巴的運氣真的很糟,赤壁之戰中曹操慘敗,劉備奪得長沙、零陵等郡。
劉備入主零陵后,聽說劉巴也在這里,愛才之心又油然而生。求賢若渴的劉備不計前嫌地去拜訪劉巴,才發現劉巴逃走了,而且逃得很遠,逃到交趾(今天的越南)。
原來,由于招撫長沙、零陵等地的圖謀失敗了,劉巴無法回去向曹操交差,只能一逃了之。在其出逃之前,諸葛亮曾情真意切地寫信勸他歸順劉備,劉巴卻回復:“受命而來,不成當還,此其宜也。足下何言邪!”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使“先主深以為恨”。
劉巴逃到越南還不夠,怕劉備通過渠道找到他,改姓為張。《零陵先賢傳》記載:巴入交趾,更姓為張。與交趾太守士谿計議不合,乃由牂牁道去。為益州郡所拘留,太守欲殺之。主簿曰:“此非常人,不可殺也。”主簿請自送至州,見益州牧劉璋,璋父焉昔為巴父祥所舉孝廉,見巴驚喜,每大事輒以咨訪。
劉璋本來是親曹派,派張松去對曹操表明態度。不料因為張松其貌不揚,曹操對他冷冷淡淡,憋了一肚子氣回來的張松便勸劉璋和劉備合起來對付曹操。劉璋沒什么主見,也就同意了。
入幕劉璋的劉巴給了劉璋一個很有戰略眼光的建議:不要接納劉備。“巴諫曰:‘備,雄人也,入必為害,不可內也。’既入,巴復諫曰:‘若使備討張魯,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聽。巴閉門稱疾。”(見《零陵先賢傳》)
在政治上極為幼稚的劉璋沒聽劉巴的逆耳忠言,張松暗通劉備的事情敗露后,劉璋才明白劉巴當初的意見是正確的。但此時大勢已去,益州果然很快被劉備收入囊中。劉備圍攻益州時,曾號令三軍:“誰敢加害劉巴,就滅他三族。”后來,士兵們拿住了無法逃身的劉巴,劉備大喜。
劉備再次盛情相邀,諸葛亮也寫信對劉巴苦言相勸,走投無路的劉巴只好謝罪歸附,被劉備任命為左將軍西曹掾(劉備此時的主要官職是左將軍,西曹掾主管府內官吏的任用)。諸葛亮對此也十分高興,因為自從劉巴上任以后,諸葛亮的工作負擔減輕了很多。劉備稱漢中王后,以劉巴為尚書;法正去世后,又將劉巴晉升為尚書令,負責處理日常政務。
由于劉巴總是不搭理張飛,張飛為此很憤懣,兩人關系一直很緊張,諸葛亮曾勸劉巴對這位皇弟客氣些,但劉巴也不買賬。很重桃園結義之情的劉備對劉巴的這一點很反感,他對諸葛亮說:“劉巴這個人才智超人,如果無人替代,那么就用他,如果有人替代,那么就不必用他了。”
諸葛亮回答:“運籌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徹遠矣。”(見《三國志·蜀書·劉巴傳》裴松之注)劉備聞畢才打消了放棄劉巴的念頭。
關于劉巴冷落張飛這件事,東吳智囊之首張昭也站在劉備一邊,認為劉巴這個人太過分。但吳主孫權卻另有一番自己的看法,他說:“如果讓劉巴隨波逐流,取悅于劉備,他又怎能稱得上是高士呢?”
劉巴為人節儉,不愿與人交往,只重公事。劉備登基時,所有文誥策命都出自劉巴之筆。劉繼興考證,其時有諸葛亮、法正、劉巴、李嚴、伊籍“共造蜀科”之說:蜀科之制,由此五人所制。可見劉巴的能耐確實很大。
劉巴最牛的貢獻是在歸附劉備后不久。史載,在劉備攻取益州之后,國庫空空,劉備十分憂心。劉巴說:“小事一樁,三個動作搞定:一、鑄值百錢的銅板通行;二、統一全國物價;三、實行公賣制度。”(巴曰:“易耳,但當鑄直百錢,平諸物賈,令吏為官巿。”)劉備從之,數月之間,府庫充實。
劉備稱帝的第二年,即蜀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劉巴病逝,時年只有三十九歲,可謂天妒英才,壯歲早逝。
(摘自《劉繼興讀史》,劉繼興著,崇文書局出版)
諸葛亮最佩服的奇才是樂毅 。樂毅憑借著一己之力幫助燕國戰勝了當時的超級大國齊國,連續攻下七十二座城池, 這在古代的戰爭史絕對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這也是諸葛亮最佩服他的地方。樂毅之所以能夠取得這么大的功績除了自身的能力之外,還要感謝他的伯樂,當時燕國的君主燕昭王 。他們兩個人之間的關系堪稱君臣之間的楷模,這和諸葛亮的生平很相似,如果不是遇到了諸葛亮,他一身的才學就無法施展。很多人都說是諸葛亮成就了劉備,其實也是劉備成就了諸葛亮。?
燕昭王是一個獨具慧眼的君主,樂毅還是一個小地方官的時候,燕昭王就看出了他身上的潛力。燕昭王開始對待他就是以禮相待, 并且后來給了他很高的官職。這樣的待遇也是激發了樂毅的愛國之心,全身心的投入到了燕昭王的麾下。
燕昭王也是非常信任樂毅,把全國的軍權都交給了他,事實證明燕昭王沒有看錯人。樂毅掌管軍隊一直遵守著道義,在軍中有很高的威信,當時最強大的國家是齊國和秦國。
很多國家都想滅掉齊國這個國家,讓自己國家變得更加的強大。齊國這個時候的君主非常的昏庸,樂毅認為是最有利的時機, 聯合其他的國家一起進攻齊國。好虎架不住群狼,快齊國四十萬軍隊都被聯軍殲滅, 燕國如愿以償戰勝了齊國。但是燕昭王死后,樂毅就失去了背后支持他的力量,新上任的燕惠王昏庸無能 ,一點也不信任樂毅,很快就把樂毅換了下來,最后樂毅在趙國病逝,。
劉灞讓諸葛亮自鳴得意,但他因為恨劉備而躲了13年,下面的文字資料是校易搜為大家收集出版的,大家快來看看吧!
說到諸葛亮,可以說中國人無所不知,被后人稱為智者。然而,即使是像諸葛亮這樣的傳奇人物,也曾經有過非常尊敬他的人。這個人的才華不如諸葛亮的自嘆,諸葛亮是最有權力挖墻角的人。為了邀請他出來,劉備的陣營幾乎全部動員起來。他是誰?
當年,劉備得到孔明后,曾說他得到孔明時如魚得水。君主和臣民之間的這種關系毀了后代。在關注了茅廬的傳說之后,世界變得太熟悉而不熟悉。然而,如果你認為諸葛亮是劉備尋找人才中最難的一個,那你就錯了。另一個巫師,追得他更緊,劉備追遍了宜州,差點殺了他的腳趾;在追他的過程中,有時他很高興有一個聚會,有時他非常生氣,他想把他砍倒。
諸葛亮曾經說過:我并不像當初那樣遙遠。他所稱贊的早子是當代著名的大臣劉灞。當時,劉璋請劉備放棄,劉霸試圖阻止他。劉章沒有離開后,他留了下來。劉備也幾次想招他當幕僚,但是劉霸因為他的家世而看不起劉備,一直拒絕為劉備服務。就這樣,當成都最終被攻破時,劉八兵的囚犯身份成了劉備的客人。
六八一詞的開頭,他是G國的一個名門望族。少年時他很有才華,但自從成名后,他就因恨劉備而出名。偏偏他和劉備注定走向極端。不管他怎么閃,他都會遇到劉備。我們不知道劉巴什么時候開始恨劉備了。我只知道他此時已經很出名了。劉備把劉表的侄子周步義叫來為他學習。當劉霸聽說是劉備杰的B時,他極力拒絕,說他買不起,他非常謙虛。BenBei'an是如此謙虛,他不能證明他恨劉備,但很快劉備發現錢媛真的恨自己。
雖然他是劉備的朝臣,但他心里似乎總是有一種委屈。張飛很想和劉霸交朋友,因為他很羨慕劉霸的才華,但劉霸卻處處奚落張飛,使他們的關系走得很近。劉備也因其脾氣古怪而想拋棄劉巴,但諸葛亮卻處處仰慕劉巴。劉備對諸葛亮說:劉備是個人才。如果沒有替代品,那就用他吧。如果有人取代了他,那么你就不必使用他。諸葛亮對劉備說:劉備的聰明才智和治國方略遠遠超過我。最終,劉備徹底打消了拋棄劉霸的念頭。
那么,在諸葛亮所推崇的劉霸身上,有什么值得稱道的呢?原來,劉備進入益州后,劉霸先后被授予尚書和尚書令的封號,蜀漢所有的專利政策都來源于他的著作。蜀漢律也是劉巴、諸葛亮、法政、李延、易紀的代表作。雖然劉霸是個拖油瓶,但他有拖油瓶的資本。劉備占領宜州后,劉備非常擔心國庫空空.劉霸說:一件小事,做三件事:第一,價值100元的銅板通過;第二,統一全國價格;第三,實行公開銷售制度。它真的不是建造的。幾個月后,國庫就滿了。孔明希望他如此美麗!從上面可以看出,劉霸的能力確實不多,但他的態度很被動,做事從不急于求成。我想知道傅默,誰濫用糖褪色潛蝗譜,當然不會追求性能。
然而,遺憾的是,羨慕人才的厄運總是在歷史上重演。劉備稱帝的第二年,劉巴病死,享年三十九歲,真是英年早逝。就這樣,備受諸葛亮尊敬的高士的生命結束了。我用了十三年來躲避劉備,用了八年來接受我的命運。他死后,他終于可以擺脫劉備了。然而,他只在天堂安靜了不到一天,劉備去世后的第二年,劉巴死了。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9227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三國時期人口銳減到了何種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