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蒙古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1211年,蒙古大軍在成吉思汗的率領下兵分兩路向金國發起攻擊,蒙金戰爭正式爆發。在蒙古人的強大攻勢下,金軍節節敗退,幾乎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1234年正月,金國最后的據點蔡州被蒙古人攻陷,金國滅亡。
那么問題來了,在蒙金戰爭爆發前的數十年時間里,蒙古人一直臣服于金國,雙方實力相差極為懸殊。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金國眼睜睜看著蒙古后來者居上呢?
在十二世紀中前期,蒙古高原上散布著許多小部落。各個小部落之間又組成了幾個規模較大的松散部落聯盟,比如克烈部、塔塔兒部、乃蠻部,以及由成吉思汗曾祖父孛兒只斤·合不勒創建的蒙兀國(雖冠以國名,但其組織架構于其他幾大部落聯盟并沒多少區別)。值得一提的是,上述這些部落聯盟雖然都位于蒙古高原,但只有蒙兀國才是真正的蒙古人。
這些部落的關系錯綜復雜,彼此之間經常一言不合就開戰。這對當時統治中國北方地區的金國來說,自然是一件好事。因為只要這些部落矛盾不斷,作為北方地區霸主的金國就可以“坐收漁翁之利”。為了維持這種局面,金國還想方設法挑起各個部落間的矛盾,讓他們保持勢同水火的關系。
在諸多部落矛盾中,蒙兀國和塔塔兒部的矛盾尤為突出,兩大部落之間經常發生戰事。在蒙兀國第二任可汗俺巴孩在位期間,雙方又一次大打出手。塔塔兒人設計將俺巴孩騙入圈套后俘虜,然后將他交給金國處置。金國皇帝早就想嚴懲這位桀驁不馴的可汗了,因此俺巴孩的結局很悲慘,被活活釘死在木驢上。
俺巴孩的死對蒙兀國打擊極大,之后蒙兀國內部陷入了權力紛爭中,很快就走向了滅亡,并分裂成多個部落。然而,蒙古人和塔塔兒部之間的仇恨卻遠沒有結束,雙方依舊在持續進行著戰爭。
1170年,成吉思汗的父親、蒙古乞顏部首領也速該被塔塔兒人下毒毒死,這又使兩個部族間的血海深仇更進一步加深。
也速該去世后,蒙古各部的實力更加被削弱,此后很長一段時間內,蒙古人都不再是金國統治者的煩惱。反倒是原先極力討好金國的塔塔兒部實力日漸壯大,對金國的西北邊疆造成越來越嚴重的隱患。
1196年,金國和塔塔兒部關系徹底破裂。金國出動大軍討伐塔塔兒部,并要求作為其藩屬的克烈部和蒙古乞顏部共同出兵。在三方力量共同進攻下,塔塔兒部遭毀滅性打擊。可是金國統治者卻萬萬沒想到,這次軍事行動將為自己帶來亡國之災。
原來,當時蒙古乞顏部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下已經開始逐步崛起了。成吉思汗在金國要求下出兵攻打塔塔兒部,一方面贏得了金國統治者的信任,另一方面又在蒙古人中獲得“為父族復仇”的美名,其個人威望直線上升。此外,成吉思汗在攻打塔塔兒部的時候繳獲了許多戰利品,大大增強了自身的實力。
塔塔兒部和蒙古人積怨極深,原本這兩大部族之間相互制衡,金國統治者就可以高枕無憂。然而他們卻親手打破這種力量平衡關系。因此無論從哪個角度而言,出兵攻滅塔塔兒部都是一個致命錯誤。
在此后幾年時間里,成吉思汗帶領蒙古人橫掃蒙古高原上的各大部族,迅速統一了整個蒙古。那么這一時期,金國統治者又在忙什么呢?答案是在忙著治理黃河洪災。
在十二世紀末,黃河多地一再出現決口。河水淹沒了大片地區,并引發了旱災、蝗災等次生災害。這些受災害影響的地方都是金國最肥沃、經濟上最重要的地區。在大災荒的影響下,許多農民流離失所,民眾中不時發生騷亂。此外,金國雖然擁有一支龐大的軍隊,但他們在西部卷入了同西夏人的邊界戰爭。在南部,又面臨著無時無刻不想收復故土的南宋。金國統治者被這些問題搞得焦頭爛額,自然就抽不出更多精力去對付蒙古人了。
為了阻止蒙古人崛起,金國也曾派出軍隊到蒙古執行“減丁”政策,但收效甚微。此時的金國統治者開始意識到蒙古人的強大戰斗力,然而為時晚矣,他們已經拿不出更好的辦法去阻止蒙古人崛起了。
無奈之下,金國人只好跟中國歷代王朝一樣,在邊界地區大規模修筑堡壘、要塞,以防御蒙古人入侵。然而等到成吉思汗正式向金國發起挑戰的時候,這些花重金修筑的堡壘、要塞卻被蒙古人輕松越過。在蒙古人強大的攻勢下,金國無可奈何地走向了滅亡。
因為金國的統帥當時犯了一個十分嚴重的錯誤,所以才會使他們輸掉了關鍵性的一戰,這一戰使他們損失慘重,再也站不起來了。蒙古騎兵的戰斗力一直很強,可是卻缺少正規的軍隊訓練。戰爭期間,鐵木真的軍隊不斷學習借鑒別的軍隊的先進戰術和武器。在他成功統一了草原地區后,便開始東征西討,第一次西征的勝利使蒙古軍隊受益匪淺。這時,蒙古不再滿足于地區實力,開始盯上了金國。
自公元1209年以來,蒙古就一直在進攻金國的北部。金國當時一共有100多萬的軍隊,是蒙古總兵力的5倍之多。然而,金國的軍隊分布在全國各地,每個地區只有幾千名士兵。結果,蒙古軍隊一個接一個地消滅了他們,這使得金國的君主和大臣們都非常頭痛。最后,金國只好將全國的兵力集中起來,對蒙古軍進行了一次圍剿。
金國當時一共集結了45萬的兵力來對抗蒙古軍,統帥是完顏承裕。在這場關鍵性戰役中,完顏承裕犯了一個致命性的失誤,導致他們輸掉了這場戰役。他向漫長的防線派遣了近20萬人的部隊,并率領20多萬人的部隊在野狐嶺與蒙古軍隊作戰。在這場戰斗中,蒙古部署了大約10萬名騎兵。金國軍隊的兵力雖然也有20萬人,但是騎兵太少。
蒙古軍隊首先進行了一次試探性的進攻,并明確了對方的具體部署和位置。蒙古軍隊采取了直接插入金軍的戰術,集中力量進攻完顏承裕的部隊。隨著總司令的龐大軍隊的崩潰,金國的軍隊開始全線撤退。蒙古的全部騎兵馬上利用這個機會乘勝追擊。這一次戰役的失敗,導致金軍兵力受損嚴重,并且再與無法與蒙古軍抗衡了。
我們都知道宋金戰爭是宋國為了自己的中央統治,想要從金國手中奪回應該屬于自己的地方,但是金國有足夠的能力去抵御,但是沒有更強大的能力直接把宋朝也一舉拿下,宋朝也沒有能力從他們手中獲得失地。所以結果是宋朝和金國還是都存在的,只是兩方都消耗了一定的武力。但是這個宋金戰爭的根本原因是因為宋朝官員政府的無能和迂腐,所以蒙古國在旁觀望的時候自然是發現了金國武力的損耗,宋國的腐朽,也就最后真正做到了坐收漁翁之利,不僅攻打下來了金國給自己的祖先報了仇,還攻打下來了宋朝。所以在此之前的宋金戰爭消耗了這兩國的實力,只有蒙古國一直保存實力,找到了一個適合的時機去攻打。
接連攻打下來金國和宋朝,自然使得蒙古國的名聲大噪,也就獲得了蒙古國崛起,蒙古國借鑒原本漢化的經驗,勢力越來越大。金國在宋金戰爭的時候沒有得到統一北方的機會。在這個戰爭中也沒有對其他的殘余勢力進行有效的處理,又給蒙古國提供了機會,說一這一切都是政局發展影響的,我們需要有一雙慧眼看出機會,才能做到崛起。
而且蒙古國的勢力也是不容小覷的,為了結束與金國的恩怨,一直在強大自己的能力,部落的統一做的也是很好的。所以才能充分的攻打下來金國,為了祖先報仇,一個不留。
所以這告訴我們在做決定之前不能沖動,不能盲目的攻打,需要看清時局,選擇也個好的時機也是很重要的。這也就是我們一直強調的時機,和理性。這無論是在做國與國之間的決定,還是人與人之間的決定,都是適用的。
從現在留下的 歷史 地圖來看,金國的國土面積遠遠不如遼國大。但同樣是從現在留下的 歷史 資料來看,無論是人口規模,還是財政收入,金國的綜合國力實際上都遠遠超過遼國。
比較一下遼國和金國的國土面積就可以發現,遼國在傳統的長城線以南占領的區域遠遠不如金國大,但在傳統的長城線以北,遼國占領和控制的地盤遠比金國要大得多。
在傳統的長城線以南,遼國占據的傳統的農耕地區,實際上只有燕云十六州地區。而金國所占據的農耕地區已經達到了秦嶺淮河一線,也就是傳統上的南北分界線。
在傳統的長城線以北,遼國占據了整個蒙古高原地區,而金國占據的只有遼東地區,和現在的東北地區,內蒙古東部地區,今天的北京到錫林郭勒盟一線以西地區,金國都沒有占領。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首先是因為遼國在崛起之前原本就是游牧民族,而在遼國崛起的時候,蒙古草原地區正處在回鶻汗國崩潰之后的權力真空時期,而中原地區又正處在戰亂時期,所以遼國能夠從容的統一整個蒙古草原,然后席卷南下,與中原地區對抗。
金國在崛起之前的女真部,實際上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游牧民族,而是漁獵民族,而且在擴張的時候逐步南下,進入了適合農耕的地區,也很快融合和吸收了農耕文明。這就讓金國很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游牧民族國家。
當女真族開始在東北的白山黑水之間崛起的時候,遼國雖然政治上已經比較腐敗了,正處在王朝末期的狀態,但在蒙古草原和今天的東北地區的統治,整體而言還是比較穩定的,并沒有完全崩潰。
金國是在不斷地與遼國的對抗過程中逐步崛起的,在擊敗遼國主力部隊之后,金軍隨即與宋朝夾擊遼國,最后完全打垮了遼國,遼國殘部在耶律大石的率領下被迫西遷,在蒙古草原的西部和中亞一帶建立了西遼。
金國在消滅遼國之后,直接與北宋相鄰,同時又發現北宋有機可乘,所以金國就直接開始進攻北宋,并且在短期之內就打垮了北宋,可是宋朝余部南遷,建立南宋。在這個過程中,金國并沒有遭遇太激烈的地方,整體而言比較順利。
在這個時候金國有兩個選擇,要么是穿越人口稀少的草原地區,去追擊西遼,像傳統的游牧帝國一樣,首先完成草原地區的統一。要么是繼續南下進攻南宋,占領人口眾多經濟發達和繁榮的農耕地區。
在這兩個選擇中間,金國較早接受的農耕文明發揮了關鍵作用。相比之下,進攻西遼投入更大,但收益卻很小,進攻南宋投入更小,但收益卻更大。兩相對比,何去何從?這個選擇并不難做。所以金國選擇了繼續進攻南宋。
這也就讓金國和所有的傳統意義上的游牧帝國都完全不同。金國始終沒有完全統一蒙古草原地區,沒有把自己先變成一個游牧帝國,而是直接一步就進入了,同時統治一部分草原地區和一部分農耕地區的國家。
也正是因為金國的這種策略,廣大的蒙古草原地區,實際上處于分裂和戰亂的狀態,沒有統一而強大的政權,這就為蒙古在之后的崛起提供了空間。而蒙古崛起的過程是一個典型的游牧帝國的崛起過程,先打垮金國,然后向西進攻,統一整個蒙古草原,然后再逐步消滅西夏和金國殘部,和南宋直接相鄰。
您說的并不符合事實。
蒙古效忠遼朝僅限于遼朝和平時期。彼時澶淵之盟,使得遼朝有較為充分的時間對蒙進行消化。后期守成君主主要以和平手段收買蒙古諸部實現的。
金的崛起和遼宋潰敗完全就是偶然事件,尤其是北宋的亡國過程堪稱奇葩。但這反過來說,就是紹興和議之前,金對金占宋區的統治根本就不穩固,甚至出現了兀術給守軍下跪求不要當逃兵這種名場面。
即便如此,金在擊敗遼后,初期對蒙古的經略還是說得過去的,基本延續了遼朝后期的傳統,這在金史里有完整敘述。
但是重點是:蒙古諸部在一代天驕出現之前,完全就是個松散的部落組織而已,只要沒有外力來維護其統一,那就根本不會統一。
而金縱容耶律大石西逃,專心和南宋進行第一輪死掐(期間還煞費苦心地用立傀儡),客觀上就等于主觀放棄了對蒙古的經略。
等到金終于從對南宋戰爭中休息時,其軍事短板注定了他沒有,也不可能去對付蒙古,甚至某種意義上能和西夏保持一定的平衡,都有點吃力。
故而,你說遼朝存在時,蒙古是遼臣子,這我信。但是遼滅亡時,我并沒見過西遼有多踴躍去經營蒙古。而金則是很被動地最初延續遼末期政策,并沒進行任何軍事干預,等到想干預了,自己已經開始下坡了。蒙古在這期間,完全就是權力真空的狀態。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900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