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羔出衛城門,謂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門已閉,子可還矣,毋空受其禍。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難。……蕢聵與孔悝登臺。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請得而殺之。蕢聵弗聽。於是子路欲燔臺,蕢聵懼,乃下石乞、壺黡攻子路,擊斷子路之纓。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結纓而死。《史記》
孔子評價子路
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于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子曰:“由之瑟,奚為于丘之門?”門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子曰:“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子路無宿諾。
閔子侍側,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貢,侃侃如也。子樂。“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子路死后,孔子還是非常傷心,有覆醢之舉(吃飯時,見到肉醬將其蓋上,不忍食用)。
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孔門七十二賢之一,那么子路怎么死的?下面是我為你收集整理的子路怎么死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怎么看子路之死
子路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之一,他生而有勇力,且性格剛直,深受孔子的器重。子路之死,也曾讓孔子十分悲痛。
說起子路之死,和他個人的性格有很大的關系。這件事要從衛國內亂說起。衛國有個國君衛靈公,衛靈公的妻子南子是個長得十分漂亮,但生性淫蕩的女人。她和衛靈公的兒子,也就是當時的太子蒯聵的關系曖昧不清。衛靈公知道這件事情后十分生氣,蒯聵害怕被他的父親問責,所以就率先跑到了國外。
沒過多久,衛靈公死了。大臣們都推薦讓公子郢即位。但是公子郢堅持不受,大臣們沒有辦法,所以只好讓蒯聵的兒子姬輒當了國君,這就是衛出公。
兒子直接越過父親當了國君,這樣的事情歷來會引起爭端,如明朝的靖難之役。衛國當然也出了麻煩。十二年后,蒯聵心里越想越不是滋味,就回到了衛國,把自己的兒子姬輒趕走了。
子路聽到這件事后,就馬上找到了蒯聵,當時和蒯聵在一起的,是幫助蒯聵即位的孔悝。子路說:?大王你怎么能用孔悝這樣的人呢?請你把他殺了吧。?蒯聵當然不會聽他的話,所以兩個人言語不和就吵了起來,后來又動起手來。蒯聵一怒之下,命令石乞用長戈打落了子路的帽子。子路說:?君子即使是死,也要保持衣冠整齊。?說完他就拾起掉落的帽子,重新穿戴起來。在這個過程中,蒯聵身邊的武士一擁而上,把子路砍成了肉泥。
子路之死這件事發生在周敬王40年,也就是魯哀公十五年,公元前480年。當時孔子正好在周游列國的途中,先是聽說了衛國發生內亂的消息,孔子十分悲痛地說:?完了完了,子路這下子肯定要死了。?果不其然,沒過多久,就傳來了子路之死的消息。
子路問津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孔子與學生積極的奔走在各個諸侯國,大力的宣傳儒家的學說,希望可以找到能夠推行儒家學說的地方,但是當時正當亂世,權臣當道,諸侯的地位岌岌可危,當權者只知道崇尚武力,不知道尋求君子之道。所以孔子失敗了,從下面這則小故事就可以見到一斑。
《論語》記載了《子路問津》的故事,長沮、桀溺在地里耕田,孔子從路上路過,于是讓子路去向兩個人問路,兩個人都沒有告訴子路路應該怎么走,但是卻告訴子路不要跟隨孔子了,天下這么的亂,為什么還一定要與那些統治者同流合污呢?不如跟隨我們做一個隱士罷了。子路告訴了孔子,孔子長嘆一聲,人不能與鳥獸在一起,我是不會去隱居的,正是因為天下是這樣的亂紛紛的,所以才正需要有人去改革,去改變這樣的現狀。
這則小故事講述了儒家的入世的思想,儒家思想是不提倡避世的,這一點與道家的思想是非常不同的,儒家講究的是積極的生活態度,即使是不能改變世界也需要盡力而為,盡力而為了就不會有遺憾,從這一點上看,儒家是非常的積極的,對人有著強大的激勵作用的。儒家所講究的是要積極的努力,即使是不能治國平天下,也一定要獨善其身,做一個君子,顏回就是儒家思想的積極實踐者,孔子之所以喜歡顏回,也是因為顏回是一個獨善其身的君子。
子路的性格
子路在歷史上的記載很多,司馬遷在《史記》中也為子路費了很多的筆墨,孔子對于子路是非常了解的,對于子路的性格特點是非常清楚的,所以孔子在很早的時候就做出了子路可能不能善終的預言,事實證明這一推斷是非常準確的,我們現在說性格決定命運,子路的性格可能已經決定了其在那個紛亂的時代不能善終的命運。
子路是豪爽大方的,孔子曾經問子路的志向,子路說,我愿意跟我的好朋友一起享用我的好車,好衣服,即使是弄壞了也無所謂。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子路是喜歡交朋友的,當然這是子路的志向,也就是說還沒有實現。但是從這里可以看出子路的為人。
子路是勇敢的,孔子對于子路是非常了解的,所以孔子說?由也好勇過我?。我想孔子一定是一個勇敢的人,而孔子卻評價子路的勇敢超過了自己,所以子路一定是一個非常勇敢的人。
子路也是好學并且勇于實踐的,子路經常問孔子一些問題,并且《論語》中說子路?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從這里可以看出子路并不是死讀書的一個人,是積極的實踐的,對于不能及時實踐的知識并不希望聽到,因為不能實踐聽到了會覺得內疚。
子路是一個直爽的人,一個非常自信的人,子路曾經說:?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子路是一個絲毫不矯揉造作的人,一個非常率真的人。另外,子路可以說是唯一一個敢于頂撞孔子的弟子,從這一點上也可以看到起直爽的性格。
子路又是一個迂腐的人,這一點從子路之死就可以看到,明明知道自己去了會有生命危險,但是卻還是去送死,在其與敵人戰斗的時候竟然看重君子的帽子,而不去關注君子的性命,死的那么慘烈,讓人嘆息。
猜你感興趣:
1. 歷史上的子路是誰
2. 孔子的七十二弟子仲由是誰
3. 七十二賢子路生平簡介
4. 子路的生平簡介
讀《論語》2-17,提到子路,注釋中對子路之死也有介紹:子路欲火燒高臺。蒯聵恐懼,于是命石乞、壺黶兩人打殺子路,擊斷子路之纓。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結纓而死。意思是說,子路受傷了,纓帶斷了,子路想起老師的教導,君子死而冠不免,于是在重結纓帶的過程中被砍作肉泥。
百度了一下,子路在論語中出場的次數為47次,當屬最多,他是孔子的弟子,也是孔子的伙伴,雖然在很多篇章中子路顯得好勇,甚至有些輕率,但是孔子與子路感情非常深厚,子路死后,孔子在中庭哭子路,有人祭奠子路,孔子倒頭便拜。聽說被剁成肉醬,孔子讓人“覆醢”,再也不吃肉了,看都不看了。而且每次聽到打雷,都感到心中不安。在最得意弟子顏回和兒子孔鯉死后,子路就是孔子的精神支柱,他的死給了孔子一個巨大而沉重的打擊。就在孔子的最親密伙伴和學生子路去世的次年,孔子也去世了。
那么如何看待子路之死呢?
有人說子路太迂腐,帽帶斷了總比不上活命要緊吧,完全可以在保全生命的前提下再去整理帽帶,何必要在那么危急的情況下去在意儀態呢?當然我是可以理解子路之舉的,人活一世,總有一些執念在心中,或是儀式,或是儀態,或是底線,如若可以輕易放棄,也就不叫執念。這就好比有的女子可以蓬頭垢面出門,有的女子必須精致妝容示人,有的人不斷妥協只為符合眾人所言的正常,有的人寧愿孤獨終老也不愿將就委屈自己的內心。生而為人,總有一些東西是我們要堅持的吧,盡管世事紛繁蕪雜,總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時候,但是每一次的妥協讓步其實就是在割裂自己的執念,不能說是撕心裂肺的傷,卻也是萬般無奈的痛,妥協的次數多了,午夜夢回的時候常常會驚疑這個人是自己嗎?
所以啊,有時候真的很羨慕子路能有這樣的勇氣堅持自己的執念,君子死而冠不免,并不是說為了正冠而寧愿死,只是為了自己的執念,他認為蒯聵勾結大夫李悝發動軍事政變奪取王位這件事不合法度,明知自己去阻止是兇多吉少,依然義無反顧沖進城里,也就是說他的執念不是冠不免,而是自己的政治主張,所以他不是死于偏執,而是死于理想。
其實翻開歷史的書頁,和子路一樣心懷執念的人太多太多,那些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者,那些數十年如一日堅守一個理想的獨行者,有的能光耀千古,有的也隱沒人世。我們沒有資格對他們品頭論足,歷史才是最好的評判者。
致敬子路!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8907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前551年9月28日孔子魯國陬邑出生
下一篇: 二十四孝之蘆衣順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