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見倉海君。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東游,良與客狙擊秦始皇博浪沙中,誤中副車。——《史記·留侯世家》
譯文:
到東方見到了倉海君。他找得一個大力士,造了一個一百二十斤重的鐵錘。秦始皇到東方巡游,張良與大力士在博浪沙這個地方襲擊秦始皇,誤中了副車。
一
在冷兵器年代,刺殺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除了下毒放火等奇門招數之外,能夠接近刺殺目標的,可以用刀劍匕首各種兵器,甚至蠻力。不能接近刺殺目標的,就只能用飛刀飛斧弓箭。
今天要說的這個刺客很特別——使用一柄超過30公斤的大鐵錘遠程攻擊。
這就是博浪沙刺秦的歷史。
二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用19個字提及了這次刺殺事件:“二十九年,始皇東游。至陽武博浪沙中,為盜所驚。”
秦始皇只是受了一點驚嚇,毛也沒少一根,所以這是一次失敗的刺殺行動。
這次行動的策劃人是后來被稱為“漢初三杰”之一的張良。
而正是因為刺殺失敗,張良躲避追捕,四處逃亡,才偶遇黃石老人,學到了《太公兵法》,后來可以大展宏圖。
這次行動的實施人被稱為滄海力士,史書中沒有提及他的名字,也沒有交代他刺殺行動的命運。
三
張良是個官N代。
從張良的爺爺開始,老張家就是韓國的宰相世家。爺爺張開地,連任三朝宰相,爸爸張平繼任兩朝宰相。
按照這個趨勢,張良今后也是當宰相的料子。
但是,公元前230年,張良20歲左右的時候,韓國亡國了。
宰相夢破滅,強國夢破滅,張良滿肚子的仇恨。
他開始策劃一個刺殺計劃,刺殺目標就是秦王嬴政,也就是后來的秦始皇。
刺殺行動是一項系統工程。
情報的收集分析、實施人員的挑選、刺殺武器的選擇、刺殺時機的把握、撤退路線的計劃,等等等等。
張良散盡家財,滿世界尋找能人異士,希望可以一擊即中。
這一找就找到了朝鮮半島。
四
當時朝鮮半島上基本還是蒙昧狀態,但已經有了國家的雛形,其中有一個叫濊(讀作“會”)國,又叫穢國。
再具體一點,這個國家基本上在現在韓國的江原北道,也就是韓國準備部署薩德導彈防御系統的慶尚北道再往北一些。
這個地區在漢朝的時候被劃為滄海郡,所以司馬遷就用“倉海君”來稱呼穢國的國王。
張良找到這里是有目的的。
因為韓國滅亡的時候,有些韓國人為了躲避戰亂逃到了這里,他們自稱韓人,和當地的土著逐漸融合。
在倉海君的推薦下,張良找到了一個合適的人選——滄海力士。
滄海力士可能是韓國人(戰國的韓國,不是棒子),也可能是當地的土著。
五
秦始皇很難接近,而且保安嚴密。
“導引傳呼,使行者止,坐者起。四人執角弓,違者射之,乘高窺瞰者亦射之。”
誰不聽話,格殺勿論。
既然近身刺殺難度大,張良選擇了遠程攻擊的辦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為滄海力士打造了一個重達120斤的大鐵錘。
按照秦朝的度量衡計算,當時的一斤差不多是現在的250多克,所以這個鐵錘的重量超過了30公斤。
從遠程攻擊的角度來講,應該是一個類似鏈球的東西。
六
公元前218年,張良得到了秦始皇車隊要經過博浪沙的情報。張良和滄海力士早早埋伏,靜候車隊出現。
龐大的車隊如期而至,前面鳴鑼開道,緊跟著是馬隊清場,黑色旗幟的儀仗隊走在最前面,車隊兩邊,保安人員前呼后擁。
按照禮制,“天子駕六,諸侯駕五,卿駕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秦始皇的座駕應該是六匹馬拉的,但是秦始皇因為多次遇刺,不會提供顯眼的目標。車隊里所有的馬車都是四駕的。
考慮到秦始皇還可能換乘座駕,短時間判斷哪輛車上坐的是秦始皇幾乎是不可能的。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張良也不想浪費這么一個大好的機會,他選擇了一輛看上去最為豪華的馬車,向滄海力士發出攻擊指令。
30公斤的大鐵錘呼嘯著從高處墜落,把豪華馬車砸了個稀巴爛。
但是,我們現在都知道,秦始皇并不在這輛馬車上幸免于難。
七
張良趁亂逃離了現場,接著又躲過了秦始皇的“大索十日”,繼而在流竄到下邳時偶遇黃石老人,學到了《太公兵法》,成就“漢初三杰”的美名。
而滄海力士的下落,史料上沒有提到,是安全脫逃輾轉回到朝鮮,還是大戰衛士力盡被殺,已經無從探究了。
八
一次震驚天下的刺殺事件,成就的是博浪沙這個地方,成就的是張良的名望。
可是,那個無名無國籍的大力士呢?
不喜歡電視劇里力戰而死的結局,更希望他也能和張良一樣順利脫身。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這才是俠客本色。
刺客這一職業,在很早就已存在。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為了達到政治目的派出刺客刺殺目標人物的事件屢見不鮮,甚至司馬遷在《史記》中都專門編寫了《刺客列傳》。《刺客列傳》也是最早為刺客編寫的紀傳體的史料,該傳中雖然寫了曹沫、專諸、豫讓、聶政、荊軻等五位刺客,但是一般將后四位并稱“四大刺客”,因為這四人都秉持“士為知己者死”的信條,刺殺的目的不是為了單純財物,有令人敬仰的“俠”的精神。這里就簡要介紹一些比較著名的刺客:
藏劍魚腹的專諸專諸,春秋時期吳國人,被伍子胥推薦給公子光(即后來的吳王闔閭),公子光對吳王僚自立為王心懷不滿,想行刺吳王僚并取而代之。專諸本是屠夫,被伍子胥推薦給公子光后,公子光非常厚待專諸,專諸也想以命相報,但是專諸還有老母健在,因此對行刺之事猶豫不決,專諸的母親為使其沒有牽掛竟然自縊而死。此后專諸專心為公子光謀劃刺殺吳王僚。專諸利用吳王僚喜歡吃烤魚的特點,讓公子光邀請吳王僚來吃烤魚,自己將匕首藏在魚腹中,并在向吳王僚進獻烤魚時,成功刺殺吳王僚,隨后專諸也被吳王僚的部下格殺。
忠義無雙的豫讓豫讓,春秋末期晉國人,他本來是范氏和中行氏的家臣,后來智氏消滅了范式和中行氏之后,豫讓成了智氏的家臣。在晉國實力最強的智氏首領智伯后來想瓜分趙氏的土地,結果被趙氏聯合韓式和魏氏反殺,連智伯的頭骨都被趙氏首領趙襄子做成了酒器。
遁逃山中的豫讓感念智伯對他的厚待,也秉著“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的信條,發誓要為智伯報仇。豫讓先是更名改性,假扮受刑的人,進入趙襄子的宮中粉刷廁所,伺機刺殺他。但是被趙襄子發現,被士兵抓住后,面對趙襄子的審問,他直言不諱承認是要刺殺趙襄子并為智伯報仇。趙襄子感念豫讓的忠義,把豫讓放了。
但是豫讓并沒有放棄,他用漆涂滿全身使自己的皮膚潰爛,又用吞炭的方式使自己的聲音變啞,使自己的妻子都認不出自己,然后在市集上乞討伺機再次刺殺趙襄子。這一次豫讓埋伏在趙襄子要經過的橋下,但是又讓趙襄子發現并抓住了他。
趙襄子很生氣,責問豫讓說:“你原來也是范式和中行氏的家臣,智氏滅了他們,你沒有為他們報仇還做了智氏的家臣,我滅了智氏,你為什么老是要找我報仇呢?”。豫讓回答說:“范式和中行氏用一般人的待遇來對待我,我就按一般人的標準來回報他們。而智氏用國士的待遇來對待我,我就要用國士的標準來回報他”這一次趙襄子不敢再放了豫讓,自知必死的豫讓請求趙襄子脫下衣服,讓他劍刺衣服象征性的完成刺殺,趙襄子滿足了豫讓的要求。
弟忠姐烈的聶政聶政,春秋末期,韓國大夫嚴仲子受丞相俠累的迫害流亡他國,他游歷各國希望能找人刺殺俠累幫他報仇。后來他找到了因為殺人帶著母親和姐姐在齊國避禍的聶政。嚴仲子為交好聶政,又是送吃食,又是送金銀,但是聶政都不愿接受,直到聶政的母親死后,嚴仲子以子侄禮去吊唁,聶政很受感動。
他為母親服喪三年,又把姐姐嫁了,沒有牽掛的聶政孤身來到韓國丞相俠累的府邸,在眾多護衛的保護下刺殺了俠累,隨后被護衛圍困,為保護親人不受牽連,聶政用劍自毀容貌并自殺而死。聶政死后,韓王暴其尸于市,懸賞購求能辨認其人者。聶政的姐姐聽說后,知道肯定是自己的弟弟,于是不顧危險前去認尸,并在聶政的尸體旁自殺。
千古留名的荊軻荊軻,荊軻刺秦的事跡應該說大家就很熟悉了,這里就不贅述了。
這“四大刺客”可謂刺客的典范,也是古人推崇的有“俠”的精神的刺客,他們的刺殺不是為了財寶和回報,更多是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信年。
其他這里再盤點一下歷史上其他的一些有名的刺客,因篇幅所限,就不一一展開介紹。
1、秦朝時期,張良和無名大力士在博浪沙刺殺秦始皇嬴政,當然沒有成功。
2、東漢統一戰爭期間最后階段,劉秀安排兩路大軍分別從北、東兩個方向進攻割據四川的公孫述。公孫述自知難以獲勝,于是排出兩名刺客,分別將兩路大軍的統帥來歙、岑彭刺殺,直接導致這兩位劉秀的開國功臣在即將完成統一戰爭前去世。
3、三國時期,曹操刺殺董卓,當然也失敗了。
張良伙同力士倉海君刺秦。過程是在博浪沙伏擊秦始皇車隊,結果沒有擊中秦始皇,擊中的是副車。兩人逃亡。力士就沒了下文,張良后來成了漢朝的開國功臣。
荊軻中國古代著名刺客。也稱慶卿、荊卿、慶軻。燕國太子丹曾在秦國為人質,回國后欲報此仇,遂四處尋覓又能刺秦王嬴政者,得荊軻。荊軻為獲得秦王信任,使因獲罪嬴政而逃亡燕國的樊于期自刎,并取其首級。又得燕督亢處地圖,內藏淬毒匕首以刺秦王。出發時,荊軻在易水旁留下“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千古絕唱。陪同前去的是燕國少年勇士秦舞陽/秦武陽。至秦國后,荊軻假稱要為秦王解釋地圖而靠近秦王,直至圖窮匕現,但終究未能成功。荊軻和秦舞陽雙雙被殺。
至于刺秦的原因,都是為了阻止秦國吞并六國。荊軻死后,荊軻的好友高漸離(就是在易水邊為荊軻送行那位“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之”), 荊軻死了之后,他隱姓埋名,藏在宋子縣一個富人的家里當幫傭。
后來高漸離擊筑技術被秦始皇欣賞 ,于是秦始皇傳他進宮表演。高漸離依然答應了。但是秦始皇知道高漸離是荊軻的好朋友,于是讓人弄瞎他的雙眼,從此放心讓他擊筑。高漸離在筑的中空灌鉛,使筑既是樂器又成為武器。在秦王聽擊筑著迷不留意時,奮起用灌鉛的筑擊打秦王。高漸離也沒有成功而以身殉。
1、荊軻
公元前227年前后,秦王嬴政已經征服了大半個天下,而燕國等國家明白,好日子即將到頭了。
在國家危難之際,燕國太子丹希望通過刺殺秦王嬴政,引發秦國內亂從而延緩燕國的滅亡進程。
荊軻到秦國進獻樊於期人頭和燕督亢地圖,秦王接見了燕使荊軻,就在呈現燕督亢地圖的時候,荊軻抽出藏在地圖中的匕首行刺秦王,不過始終未曾刺中秦王,最后反被秦王擊敗,被侍衛殺死。
2、高漸離
在秦國剪滅東方六國后,秦始皇因為欣賞高漸離的擊筑水平,所以邀請他來秦王宮為自己擊筑。
在春秋戰國時期,筑是一種擊弦樂器,頸細肩圓,中空,十三弦。
秦始皇雖然知道高漸離曾經是燕國人,并且和荊軻是好朋友,而且派人將高漸離的眼睛弄瞎,但是,這正好激發了高漸離刺殺秦始皇的決心。
對此,高漸離往筑里灌鉛,趁著秦始皇聽曲正入迷時,使勁朝他砸去。
不過,高漸離這一次的刺殺也以失敗而告終,并丟了自己的性命。
3、張良
秦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秦始皇第三次巡游期間,他從咸陽出發,出函谷關,經過三川郡的洛陽、滎陽,直奔魏國舊都大梁。
當他的車隊經過陽武縣博浪沙(河南中牟)時,張良帶著力士埋伏在博浪沙這個地點。
在博浪沙處,北面是黃河,南面是官渡河,蘆葦叢生,便于逃跑,由此可見張良在謀略上的全面性。
但是這一次秦始皇出行道路上就有多輛副車,每輛都是由六匹馬拉的,導致張良擊中的是偽裝的車駕。
雖然秦始皇為此全國緝捕刺客,但還是讓張良成功逃脫。
擴展資料:
荊軻刺秦歷史背景:
戰國后期,經過長期的諸侯割據戰爭,諸侯各國盛衰格局發生了很大變化,而變化最大的莫過于秦國。
秦國物產豐富,地理條件優越。
自公元前359年起,秦孝公任用商鞅施行變法,為秦國的富強打下了良好基礎,逐步向東擴展。
秦惠王、秦昭王時期,繼續擴張,推行商鞅變法,軍事實力大增。
經由孝公至莊襄王六世百余年的苦心經營,秦國的經濟和軍事力量都遠勝于其他六國。
燕國在七國當中,較為弱小,燕太子丹曾在秦國為人質,秦王待太子丹不友善。
后太子丹逃歸燕國,決心派遣刺客去脅迫嬴政,命他承諾退還侵略的土地,并保證不再繼續侵略。
如果他拒絕,就把他刺死,以此來阻擋秦國的兼并之勢。
于是太子丹找到了荊軻,安排荊軻刺殺秦王。
-荊軻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8617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揭秘秦國第一名將為何是司馬錯,
下一篇: 太監系列:趙高其實不是太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