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社會中,在高度集中的皇權制度下,官員聽命于皇帝一人。跟著對百科小編一起探尋。
所謂冗官冗兵現象,就是指士兵人數眾多、軍隊規模過于龐大,機構繁雜人數眾多、多是無用的官職。而這一現象在宋朝異常嚴重,甚至成了當時社會上的一個難以根除的“毒瘤”。
說宋朝經濟強大、百姓生活幸福這確實是事實,但宋朝也是長期積貧積弱的朝代,歷史上的眾多朝代中,在這一點上能與之匹敵的寥寥無幾。
兩種極端的現象都在宋朝出現了,因此許多人對宋朝的評價都褒貶不一。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長期堅持著募兵制的王朝,這也導致許多士兵在軍隊里濫竽充數。
拿著國家的補貼卻每天混日子,國家對軍隊的投入也是一筆大數額。而過多的官員都處于閑置的狀態,拿著高額俸祿卻碌碌無為。
而導致后者出現的原因,就是恩蔭制度,而這也是除科舉制度以來規模最大、最正規的入仕制度。但是相比起科舉制度的公平公正,恩蔭制度卻有失公允了。
對于許多貧困家庭的書生來說,是一條走不通的路。恩蔭制度是很早前就出現了的世襲制度,宋朝大多數官員的職位都是靠世襲家族中祖輩、父輩的官職。
換句話說,如果家族中有入仕為官的祖輩或父輩,那么一眾兒孫輩的孩子就不需要擔心入學、入仕的問題了。所以我們經常可以在宋朝的官場上。
見到許多有血緣關系的官員,甚至和詩人、大儒等也有密切聯系。比如呂蒙正,呂夷簡和呂公著這祖孫三輩,都出任了宰相一職,與恩蔭制度脫不開關系。
無獨有偶,詩人王安石、及其胞弟王安國、和其叔叔王霈叔侄三人,皆在朝廷上擔任了重要的職位。這種恩蔭制度在宋朝長期存在,導致冗官現象越來越嚴重。
可是想要改變這種制度,勢必會影響到許多家族的利益。王安石在變法時就提出了要取消恩蔭制度,極力提倡唯才是舉,但是此舉也令他得罪了不少官員。
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就寫下了與恩蔭制度有關的內容,故事雖短但極具諷刺意味。內容是皇帝在某地巡察,當地有個人生活極其貧困,窮到連一日三餐都吃不起。
這樣的人本與仕途無緣,可是只因為他捉到了一只皇帝喜歡的蛐蛐,就得到了眾多賞賜。不僅如此,就連當地的縣官等職員,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賞賜。
其實恩蔭制度并非只在宋朝存在,在此之前的漢朝也曾實行過恩蔭制度,但是范圍較小,只限制在同胞兄弟及自己的兒子身上。
唐朝將恩蔭的范圍擴大了些許,子孫以及曾孫都可以受到家族長輩的恩惠。這些朝代將恩蔭制度控制在了一個合理的范圍內,但是到了宋朝就有些不受控制了。
近乎瘋狂的恩蔭制度變得一發不可收拾,一位老臣下位或去世后就可以推恩二十余人,除了自己的直屬兒孫外,家族中有血緣關系的皆可被推恩。
以一換二十的交易,令宋朝朝廷在這場博弈中舉步維艱,占據主導地位的則是各大世襲家族。說是皇家掌管著天下,但立于朝堂之下的眾多官員大多是來自同一家族。
各個家族壟斷了朝廷大部分的職位,還會聯合著一起排擠孤立無援的官員。這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真正有才華的學子求官之路。
就算有機會進了宦海,最后也會被其他大臣針對。大臣家族的后輩依舊擔任著重要職位,而貧苦的普通老百姓仍然家徒四壁。
踏踏實實的寒窗苦讀,卻比不過家里有一個大臣祖輩或父輩,屬實令人心寒了。若推恩上來的是能人志士也可以,事實是許多閑職上的都是世家大族的紈绔子弟。
他們自身的學識不夠,眼界也非常有限,只是依靠著祖父輩的恩蔭,即使在職位上無所事事也沒人敢多說一句。
不需要為了求官而寒窗苦讀,在優越的環境下生活,長大后也不比為了科舉而苦惱。恩蔭制度之所以可以存在這么長的時間,就因為這是一種皇室籠絡世家大族人心的好辦法。
但是恩蔭制度慢慢腐蝕了官宦體系,腐敗貪污現象層出不窮,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后,該制度已經形成了難以根除的“毒瘤”。
世家子弟為了更大的利益而勾結在一起,致使朝廷之上黨派斗爭屢禁不止。而那些靠自己真才實學考上來的官員,會被其他家族共同排斥。
宋朝后期的行政效率明顯降低,社會矛盾加劇,整體多呈現出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況,為國家混亂埋下了禍根。
越到后期朝廷管理越混亂不堪,恩蔭制度甚至逐漸模糊了對推恩人選的年齡限制。所以很多年齡甚小的孩童已經有了官職,不過孩童不會去上任,只是領每個月的俸祿。
一個家族如此做后成功了,就會有許多家族爭相效仿,久而久之留給真正有才學的人的機會就不多了,這也間接阻斷了宋朝廷“吐故納新”的道路。
恩蔭制度備受推崇,封建主們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默許了這項制度的不公平,使得民間怨聲載道。諷刺的是,大臣的后輩依舊可以繼續為官,可低階級的平民百姓想要往上爬幾乎無路可走。
民怨積壓已久,宋朝三百多年里多次的民間起義都是因為社會矛盾的加劇。有了宋朝的前車之鑒后,之后的朝代雖然也有恩蔭制度的實行,但是規模都在合理范圍內,并無越界的政策。
慶歷三年(1043年),元昊請求議和,西方邊事稍寧,仁宗召范仲淹回京,授樞密副使,又擢拔歐陽修、余靖、王素和蔡襄為諫官(俗稱“四諫”),銳意進取。八月,仁宗罷免副宰相王舉正,再拜范仲淹為參知政事。九月,宋仁宗召見范仲淹、富弼,給筆札,責令條奏政事。范、富二人隨即提出了十項改革主張,諫官歐陽修等人也紛紛上疏言事,宋仁宗大都予以采納,并漸次頒布實施,頒發全國。
1、澄清吏治
①明黜陟 (嚴明官吏升降)。仁宗時,官員升遷采用“磨勘” 制度,只講資歷年限,不間政績,導致官吏因循茍且,無所作為。范仲淹對此提出新的考核政績,破格提拔政績卓著的官員,撤換有罪和不稱職的官員;并規定京朝官及郡縣官吏,有人保舉在三年任期屆滿即與磨勘升遷,否則便要等到滿五年之后,方行磨勘。
②抑僥幸 (限制官僚濫進)。宋初以來,,恩蔭制度造成官僚濫進的情況越來越嚴重,,有任學士以上官職的,在二十年內通過恩蔭,其兄弟子孫出任京官的就有二十人。[8] 范仲俺對此提出限制中、上級官員的任子特權,防止權貴子弟親屬壟斷官位。
③ 精貢舉 (嚴密科舉取士)。改革科舉考試內容,把原來進士科只注重詩賦改為重策論,把明經科只要求死背儒家經書的詞句改為要求闡述經書的意義和道理。令州縣立學,士子必須在學校學習一定時間方許應舉。這樣,學生有真才實學,進士之法,便可以依其名而求其實了。
④擇長官 (慎選地方長官)。針對當時分布在州縣兩級官不稱職者十居八九的狀況,范仲淹認為官員的升遷要嚴格依照政績,建議加強對官吏的考察,獎勵能員,罷免不才,并主張由各級長官保薦下屬。
⑤均公田 :重新規定官員按等級給以一定數量的職田,調配給缺乏職田的官員,以“責其廉節”,防止貪贓枉法。公田,即職田,是北宋地方官的定額收入之一,但分配往往高低不均。范仲淹建議朝廷均衡一下他們的職田收入;沒有發給職田的,按等級發給他們,使他們有足夠的收入養活自己。然后,便可以督責他們廉節為政;對那些違法的人,也可予以懲辦或撤職了。
2、富國強兵
①厚農桑 (重視農業生產)。范仲淹建議朝廷降頒布詔令,加強農桑立法,命令全國各路轉運使及其所管轄的鄉縣真正重農桑,獎農桑,使農業的好壞作為考察官吏、官吏黜陟的重要內容。
②減徭役。 宋代的賦稅與力役基本上沿襲了唐末及五代的制度,宋初雖作了一些調整,但賦稅殘酷、力役煩苛,賦稅、徭役迫使貧苦農民紛紛破產,也激起農民起義反抗。對此,范仲淹主張合并戶口稀少的縣邑,以減其地人民的繅;節用、節儉,裁減統治者的奢侈耗費,做到均賦稅,寬徭役,減輕人民負擔。
③修武備。 (整治軍備)。范仲淹主張恢復府兵制,建議在京城附近地區召募強壯男丁,充作京畿衛士,用來輔助正規軍。這些衛士,每年大約用三個季度的時光務農,一個季度的時光教練戰斗,寓兵于農,實施這一制度,可以節省給養之費(此項,因輔臣反對而作罷)。
3、厲行法治
①重命令 (嚴肅對待和慎重發布朝廷號令)。針對朝廷過去頒布的法令“煩而無信”的弊病[10] ,范仲淹提出朝廷今后頒行條令事先必須詳議,“刪去繁冗”,審定成熟后再頒行天下,一旦頒行,必須遵守,不得隨意更改,否則要受到懲處。這樣,朝廷的命令便不至于經常變更了。
②推恩信 (落實朝廷的惠政和信義)。宋代皇帝三年一郊祀,照例大赦天下、免除百姓多年積欠的賦稅,但多未徹底施行。 范仲淹要求取信于民,主管部門若有人拖延或違反赦文施行,要依法從重處置。除此之外,必須向各路派遣使臣,巡察那些應當施行的各種惠政是否施行。這樣,就不會發生阻隔皇恩的現象。
十月二十八日,仁宗下詔,施行磨勘新法。新法實行后,明黜陟也就見之于行動。
十一月十九日,朝廷對恩蔭制度,作出新規定;二十三日,下任子詔,增加恩蔭的年齡限制和恩蔭范圍,但對但對高、中級官僚的子孫及期親、尊屬仍用舊制,沒有任何限制。
慶歷四年(1044年)三月十三日,頒布貢舉新法,加強儒家經典在科舉中的比重,并允許州縣立學,把學校教育與科舉考試結合起來。
(1)本題考查學生根據材料概況問題的能力.由材料“宋朝實行的恩蔭制度,是當時科舉之外的一種入仕途徑.”可知恩蔭制度是科舉之外的入仕途徑;由材料“至宋代則是一人入仕,子孫、親族俱可得官.”可知至宋代則是一人入仕,子孫、親族俱可得官;由材料“宋朝恩蔭的機會有:圣節蔭補,每年逢皇帝誕辰一次;大禮蔭補,每三年逢郊社時一次;致仕蔭補,官員告老退休時一次;遺表蔭補,官員死時上遺表一次.功臣死后,推恩可達二十余人.”可知恩蔭制度的名目煩多;由材料“據統計北宋一代平均每年以各種恩蔭補官者,超過500人,這一數字遠遠超過了平均每年由科舉入仕者.”可知恩蔭制度的數額眾多.
(2)本題考查學生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由材料“由于這些憑借父祖恩蔭補官的紈绔子弟養尊處優,不學無術,甚至文不能識字,武不能射箭,其素質低下顯而易見,這些是造成北宋一代官員冗雜泛濫的一個主要原因.”再結合所學知識即可.
故答案為:
(1)特點:恩蔭制度是科舉之外的入仕途徑;至宋代則是一人入仕,子孫、親族俱可得官.恩蔭制度的名目煩多;恩蔭制度的數額眾多.
(2)影響:官員人數增多,帶來冗官問題;加重財政負擔;造成政府行政效率低下;進一步激化社會矛盾.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8339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朱高熾在位不到一年,他解決了哪些問題
下一篇: 朱棣那么痛恨方孝孺,到底有哪些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