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朱升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朱升,字允升,安徽休寧人,元末明初的軍事家、文學家,明代開國謀臣,為池州學正,后棄官隱居石門,學者稱楓林先生。1358年冬,年近六旬的朱升在石門遇到了三十歲的朱元璋,這一次相遇,將為朱元璋之后的掃滅群雄奪取天下提供了關鍵的指導策略,其作用不亞于劉備“三顧茅廬”請教諸葛亮。朱升一開始呈交三個計策:“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從戰略上提出創基立國的策略,朱元璋深以為然。依靠著這三條策略指導, 朱元璋迅速秘密擴張自己的實力。之后朱元璋又攻占盛產稻米的太平、蕪湖兩地,于是置太平興國翼元帥府,自己做元帥,任命李善長為帥府都事。公元1356年,元朝的水軍在采石磯被朱元璋殲滅,集慶城里元軍投降,朱元璋勝利進入集慶。他將集慶改名應天府,從此有了一塊比較穩定的有發展前途的根據地。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陸續攻占浙東余下各地,常遇春克衢州池州、胡大海克處州徽州,繆大亨克揚州徐達克常州常熟,至此朱元璋部控制江左、浙右各地,向西與陳友諒部相鄰。
完成了高筑墻部署后,朱元璋便著手實行廣積糧。為了解決糧食問題,朱元璋除了動員百姓進行生產外,決定推行屯田法,大力開展軍隊屯田,興修水利,又分派諸將在各地開墾種田。幾年工夫,到處興屯,府庫充盈,軍糧充足。最后是緩稱王,在爭取民心的同時,朱元璋還不斷網羅人才,特別是知識分子,朱元璋在應天還專門修建了禮賢館來接待他們。這些人在朱元璋統一全國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在明末群難如張士誠、陳友諒等紛紛稱王稱帝之時,朱元璋感到自己力量還不夠強大,所以盡管此時占據浙江、四川、湖廣的張士誠、陳友諒、明玉珍等已紛紛稱王稱帝,朱元璋還只默默地壯大自己的力量,在金陵,僅僅稱吳國公而已,朱元璋并沒有和他們一樣,而是積結力量準備消滅最危險的敵人陳友諒。1363年,陳友諒率六十萬水軍進攻朱元璋,但在鄱陽湖大敗,陳友諒也在突圍時中流箭而死,隨后陳友諒的勢力范圍被朱元璋全部吞并。在朱元璋和陳友諒、張士誠多次的交戰中,朱升在軍事上提供了大量的謀略建議,為消滅元朝,統一中原,建立明王朝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元旦,朱元璋被百官推舉為吳王,建百官司屬,并在三年之后率軍平定張士誠,又命湯和為征南將軍,討平了割據浙東多年的方國珍,至此江南地區已經盡入朱元璋的掌中。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升被授予侍講學士、中順大夫。同年十月,朱元璋令徐達為征虜大將軍、平章常遇春為副將軍,率軍25萬,北進中原,并攻克元大都,元朝結束了在中原地區的統治。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于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朱升被召至皇城應天府繼續充當謀臣,朱升所處地位與“開國元勛”不相上下,朱元璋稱贊朱升“為人老實,是老成賢達中的英杰”,晉升翰林院學士兼東閣學士、嘉議大夫、知制誥銜,凡軍政機密均與之相商。因為朱升年紀較大,朱元璋特免他朝謁。洪武二年(1369年),七十一歲的朱升以年邁和“祭掃祖塋”為由告老還鄉,辭官隱居。朱元璋感念他的功績,意欲重封,但朱升執意退隱。朱升退隱時并未回老家休寧,也沒有去原隱居地安徽歙縣石門,而是攜帶著夫人涉江沂淮地方,抵東海轉至西溪胥宇,并在南龍港建了房屋。洪武三年(1370年)朱升病逝,時年七十一歲。雖然朱升知道明哲保身,激流勇退,但他的兒子卻沒有這樣的運氣,其子朱同于洪武十三年舉人材,授吏部司填充員外郎,尋升禮部右侍郎,洪武二十六年坐藍玉案,賜自縊而死。
劉伯溫是一位非常有智慧的人,也是朱元璋身邊非常重要的謀士之一,民間關于劉伯溫的傳說非常多,同時也有這樣的說法“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對于劉伯溫的評價,歷史上是相當的高的。不過縱使劉伯溫聰慧過人,最終也沒落得個好下場,相傳最后被朱元璋下毒而死。
可是在明朝有一位謀士,他比劉伯溫還要明智,最終獲得了善終,這位謀士就是朱升,雖然他的名氣比劉伯溫要小,但是最終的結果卻比劉伯溫要好,到底是什么才能讓朱升得以善終呢?
朱元璋是一個草根皇帝,他出生低微,在元末起義的潮流中,成長起來,最后打下江山,不過大家也知道的是,朱元璋在登基稱帝后,將昔日跟隨自己的人,基本上殺光了,只有湯和等幾個人茍且度過余生,那么,這個朱升是如何存活的呢?
在朱元璋還沒有當上皇帝之前,他有兩大勁敵,分別是張士誠和陳友諒,這還不包括元朝的韓林兒,這時候朱元璋就問朱升該怎么辦,于是朱升就跟朱元璋分析當時的局勢,告訴朱元璋不要急,如果冒進的話很容易引起人的不滿,要“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朱元璋聽了朱升的話,一直到殺了陳友諒之后才稱吳王。
這之后更是大力發展農業和經濟,還趁機暗殺了韓林兒,打敗了張士誠,此時朱元璋的實力已經無人能敵了,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明朝就這樣建立了,可以說,正是朱元璋聽取了朱升的意見最終才能穩坐帝位。
明朝建立之后,作為謀士的朱升一定是跟著沾了光的,朱升得到了朱元璋的重用,本來可以繼續大展抱負的朱升卻選擇了請辭,急流勇退,雖然此時的朱升已經年逾七十了,可他身體康健,再干上幾年光榮退休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到底是什么讓朱升如此著急退休呢?
如此睿智聰慧的朱升,又年近70,對人生的風風雨雨看得如此透徹,又怎會不明白兔死狗烹的道理呢?所以朱升找了個理由就辭職了,一開始朱元璋還極力挽留,可架不住朱升早已經下定了決心,最后朱元璋只好同意了。而朱升在回家之前,還不忘給自己兒子要一張免死金牌,果然是看得夠遠。
謹慎的朱升辭職之后并沒有回到自己的老家,古人的鄉土情結比我們現在要重,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死后能夠埋葬在家鄉的土地上,也會選擇在家鄉安度晚年,可朱升卻沒有,而是跑到了別的地方居住,為的就是不讓人知道自己的下落,盡量隱藏自己的行蹤來保證安全,最終朱升活到了72歲的高齡去世。
而他要的那張免死金牌,最終也沒派上用場,朱升的兒子被同僚牽連,失去了自己的性命,雖說朱升早就做好了準備,可再算也算不過皇上的心啊!
昔日漢高祖劉邦建立巍巍漢朝,手下文臣不僅有張良,還有蕭何、陳平、王陵、曹參等人,都是一世人杰。而唐太宗李世民隨父親李淵建立唐朝時,李世民帳下也有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等謀士。元朝滅,明朝立,朱元璋麾下的謀臣除了劉伯溫和李善長外,其他人知名度并不高。本文我介紹一位鮮有人知的重要謀臣,在朱元璋創業時期立下大功,朱元璋登基那年就去世了,朱元璋稱評價他為:國朝謀略無雙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此人,名叫陶安。 歷史學家吳晗先生曾說過,朱元璋麾下一共有4大謀士,分別是劉伯溫、李善長、朱升、陶安。劉伯溫已經廣為人知,而李善長作為朱元璋的「 ”蕭何”,長期為朱元璋籌備糧草、軍械等后勤工作,是為勤勤懇懇的文臣。朱升的名氣,也十分響亮,當年朱元璋攻打徽州,親自請朱升出山,朱升向朱元璋提出了「 ”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9字方針,奠定了朱元璋的霸業。而第四位謀臣,名叫陶安,此人名氣最低,但作用也很大,因為他為朱元璋選定了都城——南京。 朱元璋從濠州(古鳳陽)起兵,大概的發展線路是:鳳陽、定遠、滁州、和縣、太平(位于江南),在朱元璋占領滁州和和縣之后,朱元璋的首要目標,就是渡江,繼續往江南發展。但朱元璋缺乏水軍,從鳳陽跟著朱元璋來的這些草莽英雄,大多都不善水戰。這時,有三支隊伍慕名來投奔,第一位是年輕將領鄧愈帶來萬余人,有步兵,也有水軍,鄧愈當年才16歲。第二位來投奔的人名叫俞廷玉,他帶著三個兒子(俞通海、俞通源、俞通淵)和手下2000巢湖水軍來投奔朱元璋,第三位來的人名叫廖永安,他帶著弟弟廖永忠和近千名巢湖水軍來投奔,此時,朱元璋的隊伍不僅聲勢浩大,而且有近1萬名水軍,然后開始策劃渡江。 朱元璋經過分析,優先選擇了采石磯位渡江的目標,此戰,這幫水軍們大顯身手,操舟若飛,在常遇春、花云、鄧愈等猛將的參與下,攻下采石,然后進攻太平(安徽當涂)。元朝3萬多軍隊,被打得倉皇而逃。在朱元璋進入太平城之后,讓李善長立即張榜,不準士兵燒殺搶掠,否則立斬。這樣的隊伍進城后,讓百姓眼前一亮,紛紛擁護。《明史紀事本末》記載: 初,太祖之發采石也。先令李善長為戒飭軍士榜,及入城,揭之通衢。一卒違令,立斬之,城中肅然。耆儒陶安等率父老出迎。 這是謀士陶安第一次出場,陶安,字主敬,太平人。他本來是城中德高望重的儒者,看到朱元璋軍紀嚴明,所以他帶領父老鄉親們來迎接朱元璋。并且陶安對自己的鄉親們說: 「 ”方今四方鼎沸,豪杰并爭,攻城屠邑,互相雄長,然其志在子女玉帛,非有撥亂安民,救天下之心。明公率眾渡江,神武不殺,以此順天應人而行吊伐,天下不足平也。” 這句話是他的肺腑之言,因為陶安認為,元朝末年天下大亂,各路梟雄都是為了「 ”子女玉帛”而戰,并不是為了撥亂安民,只有朱元璋為了民眾二戰,是真正的明主。 陶安幫朱元璋穩定了太平民眾,朱元璋任命陶安為幕府參軍,此時,陶安給了朱元璋一條極為重要的建議:奪取金陵(南京)!陶安建議朱元璋,如今東有張士誠盤踞蘇吳、西有徐壽輝(陳友諒上司)占據漢沔,朱元璋若想立足,必須占據南京。因為: 「 ”金陵帝王之都,龍蟠虎踞,限以長江之險。若據其形勝,出兵以臨四方,則何向不克!” 是的,因為是南京地勢險要,水系發達,擁有長江之險,朱元璋若想站穩腳跟,必須拿下南京,以此為根據地,才能平定天下。朱元璋聽完陶安的建議,非常心動,按照陶安的建議逐漸謀圖南京。(我注:元朝末年,南京名為集慶,朱元璋占領南京后,改名為應天。) 此時,朱升和劉伯溫還沒有投奔朱元璋,朱元璋麾下出名的文臣,僅僅有一個李善長。陶安在此后,幫朱元璋出謀劃策,招攬人才,穩定民心,功不可沒。朱元璋稱帝后,命陶安、劉伯溫、李善長三人制定大明律令,并且讓陶安領導東閣文臣。 可惜,陶安很快病重,當年九月病逝,朱元璋追封他為姑孰郡公。第二年,謀士朱升也辭官回鄉,從此,朱元璋的四大謀士,只剩下劉伯溫和李善長了。從結果上看,先離去的陶安和朱升得以善終,而留下的兩人,結果令人唏噓。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829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關羽真和馬超交手的話誰能占得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