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國歷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時期遷都北京。傳十六帝,共計276年。明朝時期君主專制空前加強,多民族國家也進一步統一和鞏固。明初廢丞相、設立廠衛特務機構,加強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但同時也為中后期宦官專政埋下伏筆。明朝時期農民反封建斗爭也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那么下面對百科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關于徐有貞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徐有貞(1407年-1472年),初名珵,字元玉,又字元武,晚號天全翁,南直隸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明朝中期內閣首輔,因封爵武功伯,世稱徐武功。
徐有貞是宣德八年(1433年)癸丑科進士,歷任翰林院庶吉士、編修、侍講,土木堡之變后曾建議南遷,遭到朝野內外的一致譴責。他在景泰年間擔任僉都御史,到山東治理黃河水患,因功升任副都御史。
景泰八年(1457年),徐有貞與石亨、曹吉祥等人策劃發動奪門之變,擁戴明英宗復辟,被拜為華蓋殿大學士、兵部尚書,封爵武功伯。他讒殺于謙、王文,又與石亨、曹吉祥爭權,結果被構陷罪名,貶為廣東參政,后又流徙金齒。石亨敗亡后放歸。
成化八年(1472年),徐有貞去世。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徐有貞本名徐珵,宣德八年(1433年)進士及第,被選為庶吉士,后授翰林院編修。他身材矮小,但精明干練,頗有心計,而且喜好功名,對天文、地理、兵法、水利、陰陽五行等學問都有研究。
明英宗在位期間,天下承平已久,邊防守備松弛,而西南地區卻連年用兵。徐珵對此頗為憂慮,他在正統七年(1442年)上疏朝廷,提出關于兵政的五條建議,得到了明英宗的嘉許,但卻未被采用。正統十二年(1447年),徐珵升任翰林院侍講。
倡議南遷
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親征瓦剌,結果在土木堡(今河北懷來東南)兵敗被俘。二十萬大軍全軍覆沒,史稱土木堡之變。瓦剌首領也先進逼北京。孫太后(即孝恭皇后)命郕王朱祁鈺監國,總理國政,召集群臣商討戰守對策。徐珵托言星象有變,建議遷都南京,以避刀兵,遭到太監金英的訓斥。兵部侍郎于謙堅決反對,道:“提議南遷的人應當斬首!”禮部尚書胡濙、戶部尚書陳循等重臣均附和于謙。徐珵大為沮喪,不敢再言。
同年九月,朱祁鈺被群臣擁立為皇帝,是為明景帝,遙尊英宗為太上皇。他任用于謙等人,組織北京保衛戰,同時派遣十五名科道官到外地招募軍隊。其中徐珵被派往彰德(今河南安陽),并代行監察御史職權。明軍經過多番抵抗,終于迫使也先撤軍北歸,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十一月,徐珵返回北京,仍舊擔任翰林院侍講。
徐珵素來追求功名,但卻因南遷之議遭到內廷的訕笑,以致長久不得升遷,只得轉而奉承閣臣陳循,希望得到其舉薦。當時,朝廷用人多取決于于謙。徐珵便通過于謙門生,向于謙求取國子祭酒之職。于謙向明景帝舉薦徐珵。但景帝卻不同意,并道:“就是那個提議南遷的徐珵嗎?此人生性狡詐,擔任國子祭酒會敗壞監生心術。”徐珵不知緣由,以為是于謙從中作梗,對他深懷怨恨。后來,徐珵聽從陳循的建議,改名為徐有貞。
擔任首輔
明英宗復辟當日(十七日),便對奪門之變的功臣大加封賞。徐有貞兼任翰林學士,進內閣參預機樞政務,又加兵部尚書。 同時,兵部尚書于謙、大學士王文被逮捕下獄,誣以“更立東宮”、“謀迎立襄王子”等罪名,定為謀反,判處極刑。英宗認為于謙曾有大功,不忍將其殺害,為此猶豫不決。但徐有貞卻進言道:“不殺于謙,復辟之事師出無名。”英宗這才下定決心,于正月二十三日將于謙、王文處斬。
天順元年(1457年)三月,英宗封徐有貞為奉天翊衛推誠宣力守正文臣、武功伯,兼任華蓋殿大學士,掌文淵閣事,賜誥券,子孫世襲錦衣衛指揮使(《皇明人物考》作武功衛指揮使)。當時,陳循、蕭鎡、商輅等閣臣皆被斥遂。徐有貞成為內閣首輔,盡掌閣權,朝野內外為之側目。而明英宗對徐有貞也是傾心委任,允許他可以隨時進見。
徐有貞大權在握后,便逐漸疏遠石亨、曹吉祥,與二人的矛盾日益激化。他經常在英宗面前提及石曹二人的不法行為,挑起英宗對二人的不滿情緒。后來,御史楊瑄上疏彈劾石亨、曹吉祥,稱二人侵占民田。徐有貞與閣臣李賢皆稱楊瑄所奏屬實,明英宗遂下詔褒獎楊瑄。石亨、曹吉祥大為怨恨,日夜圖謀構陷徐有貞。
連遭貶徙
明英宗當時正寵信徐有貞,常屏退左右隨從,與其密談。曹吉祥便讓小太監竊聽二人談話,然后再故意把聽到的內容泄露給英宗。明英宗非常驚訝,詢問他如何得知。曹吉祥道:“我是從是徐有貞那里聽說的。陛下哪天對他說過什么事,外面沒有不知道的。”明英宗信以為真,從此逐漸疏遠徐有貞。
同年六月,御史張鵬等人上疏彈劾石亨,結果奏疏還未呈上,便被給事中王鉉泄露給石亨、曹吉祥。石曹二人到英宗面前哭訴,稱是由內閣在幕后指使。英宗大怒,將諸御史下獄,并以“圖擅威權,排斥勛舊”的罪名逮捕徐有貞 。這時天象突變,雷電交加,冰雹大作,狂風吹折樹木。英宗認為這是上天示警,便釋放徐有貞,將他貶為廣東參政。石亨仍不罷休,又暗中投遞匿名書,對英宗大肆指斥,然后嫁禍給徐有貞,稱是徐有貞因怨望而指使門客馬士權所為。英宗命將已經啟程的徐有貞抓回。
七月,徐有貞在德州被追上,抓回北京,與馬士權一同關進詔獄。但經過審訊,卻查無實據。不久,明英宗因承天門失火,大赦天下。石亨擔心徐有貞獲釋,對明英宗道:“徐有貞封爵時,自撰誥券辭文,其中有‘纘禹成功’之句,而且他還選擇武功縣為封邑。大禹曾受禪稱帝,而武功縣曾是曹操封邑。他這是以大禹、曹操自比,有非份之望。”刑部侍郎劉廣衡認為應將徐有貞斬首棄市。最終,明英宗將徐有貞貶為庶民,流徙金齒(在今云南)。
晚年生活
天順四年(1460年),石亨因罪庾死獄中。英宗又想起徐有貞,對李賢、王翱道:“徐有貞有何大罪?都是被石亨等人陷害的。現在可赦免其罪,讓他返回鄉里。”徐有貞回到家鄉吳縣,從此縱情山水。
成化元年(1465年),徐有貞獲準“冠帶閑住”,恢復官員身份,仍賦閑在家。 他自負文武全才,常嘆息不獲信用,但因饞殺于謙,遭到時人的仇視,因此始終未能得到起復。
成化八年(1472年)七月,徐有貞病逝,終年六十六歲。
奪門之變,也叫南宮復辟。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徐宥箴、曹吉祥趁明太宗重病發動政變,支持被囚禁在南宮七年的明英宗朱祁鎮復辟。潁中復后,徐宥箴、石亨、曹吉祥乘勢而上,肆無忌憚。都被英宗處理掉了。在這三個人中,除了徐宥箴、石亨和曹吉祥,其他人都因犯罪和疾病而喪生。
隨著土木堡的變動,明英宗首先被一個姓瓦拉的俘虜,在漠北做了一年的囚徒生涯后被迎回京城。沒想到此時已經坐穩皇位的景泰皇帝朱祁鈺,卻不喜歡自己的弟弟(此時他是皇帝的父親),他和錢皇后被無情地關在了南宮。這是七年。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徐宥箴、曹吉祥三個投機商,帶著景泰皇帝病重,開了南宮宮門,支持明英宗復辟。被關在南宮七年的英宗皇帝,從來沒有想到會有一天,他會重見天日,重新登上皇位。奪門之變的成功也使石亨、徐宥箴、曹吉祥這三位首功大臣登上了人生的巔峰,他們都是身居高位的官員,享有極大的權力和榮華富貴。但是,?物極必反?,三個以自己為榮的人為自己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石亨和曹吉祥都因犯罪被殺害,徐宥箴在被降職后死于抑郁癥。
先說太監曹吉祥和石亨將軍。由于策劃參與奪門之變的成功,英宗非常器重他,賞賜了大量莊田,并安排曹吉祥的繼承人和侄子在韋錦益做官。曹吉祥利用英中的寵愛,成為朝鮮的裙帶關系,拒絕異己,侵占人民的土地,與另一位變革英雄石亨勾結。結果,曹和石的利益分配不均,產生了狗咬狗的戲劇。他們倆都被嚴觀彈劾了,所以他們既往不咎,再次勾結。
石亨被認為是第一個幫助英宗恢復的官員,因此他被稱為忠于國家,受到其他人的青睞。英宗把一切都告訴了他。然而,石亨也不是一個好茬。在英宗的寵愛下,他專橫跋扈,權力欲膨脹。他安排50多名兄弟、子侄在朝鮮擔任各種職務,收受賄賂,拒絕和打擊持不同政見者,并與大太監曹吉祥勾結。此外,作為一名軍事指揮官,他并不回避干預政府事務,秘密培養數萬名軍官,并在王宓的監管下建造自己的住所。各種違法行為讓英宗對他越來越反感。
頭腦清醒的英宗知道他們永遠是禍害,于是開始疏遠曹和石。天順三年(1459年),石亨第一個出事。這一年,石亨為了掌握與石亨內外的軍事大權,企圖與兒子李密守大同;私造的違法物品如繡蟒龍服、鋪床等。被官員們彈劾,下令閑居,為人民裁撤他們的職位,所有石亨的黨羽都被撤職,再也不用了。天順四年(1460年),石亨再次被控造謠、養奸、刺探朝廷等大罪,并被送進了皇家監獄。石亨是從他家里抄來的,他本應該因謀反罪被處死,但在行刑前死在了監獄里。
當石亨以這樣的方式結束時,曹吉祥很擔心,并開始為自己的倒退做準備。曹吉祥姓曹,他的客人馮異在魏武帝皇帝曹操的引誘下給曹吉祥洗腦。的確,從那以后,曹吉祥開始夢想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太監。天順五年(1461年),有意識地做好準備的曹吉祥和他的黨羽發動了叛亂,準備讓曹勤率領的叛軍進入大內,加入曹吉祥率領的皇軍,直奔英宗居住的宮殿。結果,曹吉祥死了。政變前夕,曹勤布魯格
《奪門之變》三大英雄中,唯一一個結局好的是徐宥箴,但結局也一般,最后死于抑郁癥。
在曹吉祥、石亨和徐宥箴中,徐宥箴是最陰險惡毒的一個。瓦拉大軍到了北京城下,怕死的徐宥箴堅持遷都,被于謙駁倒。奪門之變有助于潁中復辟后,徐宥箴在潁中面前讒言,欲殺北京戰爭英雄于謙和大學生王文。最開始,穎宗很重視他,很努力的爭取進門。他拜蓋華大學殿,兵部尚書,又封武學,不久升為內閣首輔。
當徐宥箴掌權時,他開始疏遠石亨和曹吉祥,他們之間的矛盾變得日益激烈。在這種情況下,石亨與曹吉祥結成聯盟,開始日夜謀劃建設徐宥箴。結果,在兩人的操作下,偏聽偏信的英宗真的對徐宥箴失去了好感,開始逐漸疏遠他。天順元年(1457年)六月,在曹、石的陰謀運作下,首先下獄。英宗想到他的功德,沒有殺他,卻一次次被貶,最后直接貶為庶人,流放云南。
天順四年(1460年),由于石亨和曹吉祥分別因謀反罪而死,瀛宗記得徐宥箴,赦免了他的罪行,允許他回國,但在瀛宗中從未重用過。獻宗成化年間,徐宥箴恢復了官職,號稱文武全才,經常嘆息,毫無功勞。但早年讒言于謙,為天下士所唾棄,所以絕不能重用。就這樣,郁郁寡歡的徐宥箴在成化八年(1472年)無限沮喪地死去了。
宰相:李善長、汪廣洋、胡惟庸、徐達共四人。
首輔:曹鼐?、陳循 、高榖?、徐有貞?、許彬?、李賢 、嚴嵩、張居正、黃淮 、解縉?、胡廣?、楊榮、楊士奇?、楊溥、高拱等人。
一、宰相
1、李善長
李善長(1314年—1390年),字百室,濠州定遠(今安徽定遠縣)人。明朝開國功臣。李善長少時愛讀書有智謀,后投靠朱元璋,跟隨征戰,出生入死,功勞頗多,比肩漢代丞相蕭何。
洪武初年任左丞相,后封宣國公,奉命監修《元史》,編寫《太祖訓錄》、《大明集禮》等書。
洪武三年(1370年),授號“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晉升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中書左丞相,進爵韓國公,年祿四千石,子孫世襲,可謂位極人臣。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以胡惟庸黨追問,朱元璋將李善長連同其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一并處死,年七十六歲。南明弘光政權追謚襄愍。
2、徐達
徐達(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鐘離(今安徽鳳陽市)人。明朝開國軍事統帥。
徐達出身農家。元朝末年,徐達參加了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為淮西二十四將之一。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在鄱陽湖之戰中大敗陳友諒。次年,被任命為左相國。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麾師攻取淮東,并于兩年后攻克平江,滅張士誠。
旋即出任征虜大將軍,與副將常遇春一同揮師北伐,推翻元朝的統治。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滅亡元朝。此后連年出兵,打擊元朝殘余勢力,官至太傅、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國公。他為人謹慎,善于治軍,戎馬一生,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達去世。追封中山王,謚號“武寧”,賜葬鐘山之陰,御制神道碑文。又配享太廟,肖像功臣廟,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位列開國“六王”之首。
二、內閣首輔
3、張居正
張居正(1525年-1582年7月9日),字叔大,號太岳,幼名張白圭,湖廣荊州衛(今湖北省荊州市)軍籍,生于江陵縣(今屬荊州),故而時人又稱之“張江陵”。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萬歷時期的內閣首輔,輔佐萬歷皇帝朱翊鈞開創了“萬歷新政”,史稱“張居正改革”。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23歲的張居正考中進士。隆慶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后遷任內閣次輔,為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隆慶六年(1572年),明神宗登基后,因為李太后與司禮監太監馮保的支持,張居正代高拱為內閣首輔。
當時明神宗年幼,一切軍政大事均由張居正主持裁決。張居正在任內閣首輔十年中,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財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條鞭法”,總括賦、役,皆以銀繳,"太倉粟可支十年,周寺積金, 至四百余萬”。
軍事上,任用戚繼光、李成梁等名將鎮北邊,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亂;吏治上,實行綜核名實,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級官吏,“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體為之肅然。
4、胡廣
胡廣(1370年-1418年6月11日),一名靖,字光大,號晃庵,江西吉水人,南宋名臣胡銓之后。明朝文學家,學者,官員。建文二年(1400年)庚辰科狀元。官至文淵閣大學士。
永樂十六年(1418年),胡廣去世,年四十九。贈禮部尚書,謚文穆。明朝文臣得謚號,自胡廣始。明仁宗即位后,加贈太子少師。胡廣留世著作有《胡文穆公雜著》、《胡文穆集》等。
5、徐有貞
徐有貞(1407年-1472年),初名珵,字元玉,又字元武,晚號天全翁,南直隸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明朝中期內閣首輔,因封爵武功伯,世稱徐武功。
徐有貞是宣德八年(1433年)癸丑科進士,歷任翰林院庶吉士、編修、侍講,土木堡之變后曾建議南遷,遭到朝野內外的一致譴責。他在景泰年間擔任僉都御史,到山東治理黃河水患,因功升任副都御史。
景泰八年(1457年),徐有貞與石亨、曹吉祥等人策劃發動奪門之變,擁戴明英宗復辟,被拜為華蓋殿大學士、兵部尚書,封爵武功伯。他讒殺于謙、王文,又與石亨、曹吉祥爭權,結果被構陷罪名,貶為廣東參政,后又流徙金齒。石亨敗亡后放歸。
成化八年(1472年),徐有貞去世。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內閣首輔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徐達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李善長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胡惟庸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汪廣洋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7925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