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南宋和蒙古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對百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蒙古鐵騎橫掃歐亞,為何軍事上比較弱的南宋能堅持50年的時間?
重文輕武,在軍事上比較弱的南宋為何能獨自抵抗蒙古幾十年?要了解,當時世界上幾乎沒有哪個政權能抵抗蒙古大軍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的。
其實,南宋能抵抗蒙古長達幾十年,并不代表這幾十年蒙古一直在攻打宋代,宋代是有休養生息的機會的。
其次,南宋能抗住蒙古的多次進攻,主要有4個原因:
其一:名將的誕生。
說起宋代的軍事,讓人最先想到的就是宋代的重文輕武政策,但是宋代又是幸運的,因為不管是北宋還是南宋,在面臨外來威脅時,都誕生了抗敵名將,正是這些將領的出現,為宋代續命。
比如,北宋滅亡后,金人多次南下繼續攻打趙構建立的南宋,但是在此期間崛起的一個個名將,讓金朝沒能得逞。
當時最著名的莫過于岳飛的岳家軍,就連敵人都賦予高度評價:撼山易,撼岳家軍難。除了岳飛之外,還有韓世忠、劉琦、虞允文等當世名將。
正是這些名將的堅持抗擊,才為南宋在江南地區立足打下了基礎。
而南宋在面臨蒙古人進攻時,同樣誕生了當世名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孟珙和吳玠兩人,在蒙古人步步緊逼下,他們反敗為勝,多次擊敗蒙古大軍,使蒙古大軍第一次大規模全面攻宋的戰爭以失敗告終。
如果當時沒有孟珙和吳玠等名將的抗擊,恐怕南宋會提前三四十年滅亡。而孟珙和吳玠建立的山城防御體系,更是后來南宋抗擊蒙古最堅固的堡壘,甚至在釣魚城直接射殺蒙古大汗蒙哥。
正是他們的抵抗,才使南宋續命。惋惜的是,蒙古威脅稍微減弱,南宋重文輕武的思想就再次泛濫,孟珙和吳玠先后遭到迫害離開軍事崗位,抑郁而終。與此同時,其他的很多戰將,不是被罷免和遭到迫害,就是害怕自己遭到陷害投降蒙軍。
其二,蒙古騎兵不諳水戰。
在冷兵器時代,騎兵擁有先天的優勢,蒙古人更是憑借著蒙古鐵騎,幾乎打遍天下無敵手,消滅了一個個政權,建立了龐大的蒙古人的帝國。
但是,南宋為不同于中高緯度的草原和平原,這里河網縱橫,山川密布,南宋水師也不是吃素的。對于水戰,馬背上的民族是陌生的,不熟悉的,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蒙古騎兵的優勢。
在南宋水師將領投靠蒙古人之前,蒙古軍并沒有好的辦法對付宋代水師。宋代利用山川河流和一個個城堡營寨,構起了一道有效的防御線。
這也是蒙古鐵騎橫掃歐亞不是問題,卻在南宋這里屢屢栽跟頭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三:蒙古內部的領導層更替,幾度中斷攻宋步伐。
蒙古大軍從第一次大規模攻打南宋,到南宋滅亡,期間不斷更換領導人,從窩闊臺到貴由,從蒙哥再到忽必烈。
由于蒙古當時對繼承者的要求不同于漢人的嫡長子繼承制,汗位的繼承者并沒有明確,需要推舉,這就導致了蒙古人在更換領導人時,經常產生矛盾,甚至拔刀相向。
比如蒙哥汗去世后,阿里不哥和忽必烈就展開了汗位爭奪,雙方發生不止一次的戰爭,極大的削弱了蒙古的內部力量,也延緩了蒙古攻宋的步伐。
其四:南宋軍民給力。
宋代不同于其他朝代,一旦朝廷失敗,就意味著國家的滅亡。
但是宋代不一樣,一方面是蒙元不是漢族政權,抵抗更加另一方面自發的抵抗蒙古人的入侵。
比如,僅在襄陽一地,宋代大軍就抵住了蒙古人長達六年的之久,這離不開軍民合作。
南宋的軍民有多給力?南宋皇帝投降后,文天祥和陸秀夫等人還在自發的對抗蒙元政權;南宋的軍民有多給力?陸秀夫背著皇帝跳海后,川蜀地區的部分營寨的官兵還在堅守。
可見,南宋大軍的戰斗力,離不開軍民的自發抵抗。
對此,大家怎么看?
歡迎大家積極評論交流,發表自己的看法,喜歡歷史的朋友隨手給個關注,后續更多精彩,敬請期待!
參考文獻:
《宋史》,
《元史》。
歷史上兩宋的結局都比較悲劇,北宋不用說,在宋徽宗和宋欽宗的妥協之下,直接導致了"靖康之恥"的發生,而南宋雖然最后的結局也很悲劇,并且整體實力只有北宋的一半,可卻和比滅亡北宋的金國強大無數倍的元朝硬生生打了近半個世紀。
早在公元1273年,元朝大軍攻破南宋堅守六年之久的襄陽城時,南宋就已經無力回天了,到這個時候,其實投降也是一種選擇,但以陸秀夫、文天祥、張世杰等為首的南宋大臣在臨安陷落后,依舊擁立幼帝死戰不降。
在南宋滅亡的崖山之戰中,以宰相陸秀夫抱著幼帝趙昺跳海,隨后數十萬軍民集體殉國的壯舉更是感天動地,以至于流傳有"崖山之后無中國"的說法。南宋和北宋都是同一個基因,可為何南宋要比北宋傲氣的多?北宋近乎不戰而降,南宋卻誓死反抗到底?原因為何?
北宋滅亡時,趙宋皇族和在汴京的軍民的慘劇一直歷歷在目,連宋徽宗和宋欽宗在內,皇族、妃嬪、宮女、大臣和工匠等被金國掠去北方,一路之上的境遇悲慘之極,特別是婦女,在金人的暴力之下,受盡侮辱,生不如死。
同樣,蒙古和南宋聯合滅金后,金國皇族和貴族亡國后的悲劇結局也是南宋皇族和大臣們直接經歷的事,和北宋滅亡時相比也差不多,有這兩次前車之鑒的教訓,南宋不敢投降,不如拼死抵抗,沒準還能打出條活路,即使最后失敗,元朝也不敢過分相逼,越軟弱下場越慘。
兩宋時期,真正掌握話語權的不是皇帝,而是和天子共治天下的士大夫們,如果士大夫們拋棄趙宋投降元朝,根本就不用打仗,南宋直接就可以滅亡了。但元朝的統治根基是蒙古人,他們并不重視科舉,不重視中原王朝的士大夫們。
早在公元1238年,也就是金國滅亡后四年,為了鞏固長江以北原金國區域的統治,當時的蒙古大汗窩闊臺就準備嘗試科舉,但直到忽必烈去世時的1294年,56年過去了,南宋都滅亡了,元朝還沒有搞過一次科舉。
元朝在數十年間,對科舉論證了多次,但一直沒有正式推出,原因也很簡單,蒙古人的受教育程度太低,人口數量也不占優勢,要是以科舉制選官,估計全國上下的官員也就沒蒙古人啥事了。
因此,蒙古人猶猶豫豫幾十年,都沒敢推出科舉制,并且在論證階段,也著重于在科舉考試中如何給予蒙古人特權,讓他們能輕松通過科舉考試,這樣的科舉即使還未正式推出,也讓南宋的士大夫們看到了滿滿的惡意。
不承認孔孟,不承認科舉,這是士大夫們絕對不能忍受的,元朝的科舉一直到公元1313年才正式舉行,推出科舉的元朝皇帝孛兒只斤·愛育黎拔力八達后來被史書稱為元仁宗,這個"仁"就是士大夫們因科舉而送給他的。
元朝和后來的清朝一樣,都是異族入主中原,可清朝就能迅速地坐穩江山,原因就是重視文治和士大夫們的利益,清朝入關后,馬上就繼承了明朝的科舉制度,也因此得到了大多數士紳和士大夫們的支持。
元朝一直沒能推出科舉,所以,南宋的士大夫們寧愿陪著皇族和百姓們和元朝死戰,也不愿意投降,元朝承認科舉后,基本上士大夫就很少挑頭搗亂了,明朝開國功臣中名氣最大的劉伯溫,早年也是元朝科舉的進士,他年輕時,也是支持元朝的。
元朝的統治核心是蒙古人,統治核心區域是蒙古大草原,蒙古人也不會治理地方,對于除蒙古大草原外占領的地方,基本是采取掠奪式的統治,沒有什么可持續發展的概念,蒙古人也不懂得什么是先投資后收益。
對于原金國和南宋的區域,蒙古人采取的統治方法類似總督制,即各個省份派遣少量蒙古官員,帶著蒙古大兵,他們的任務就是收稅,每年規定一個稅額,或許是銀錢,或許是物資,反正按照稅額收就是了,也不管收成的好壞和其它。
地方上的治理主要是依靠色目人和南人(長江以北地區的漢人),他們為蒙古入主中原立過功,不用科舉也能做官,很多還是世襲的,他們的最優先事務就是幫助蒙古官員收稅,不能少一絲一毫。
這些色目人和南人為主的地方官員同樣需要進項,他們在元朝規定的稅額上,也會加上一定的額度留給自己,蒙古人到處在打仗,蒙古貴族們還要享受,因此,定的稅額都比較高,再加上地方官員增加的,老百姓就很難過日子。
這種掠奪式的治理,在金國滅亡后的整個北方地區,以及南宋的部分淪陷區域都有體現,南宋的士大夫們和老百姓們知道這樣的情況后,肯定不會輕易投降,即使南宋為了抵抗蒙古人,同樣也在加稅,但總的來說,還是要少于蒙古人的剝削。
綜上所述,北宋輕松投降金國,而南宋卻能堅持抵抗蒙古軍隊近半個世紀,除了華夷之爭外,更多的原因是南宋的皇族、士大夫、老百姓等各個階層對元朝的不認同,北宋滅亡于異族后皇族的悲慘待遇,元朝對地方的剝削和對漢人士大夫的輕視,讓南宋的大多數人覺得還是死戰的好。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帶領的蒙古軍團曾橫掃歐亞大陸,成為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征服者。可是,這么一支強悍的蒙古鐵騎,在面對積貧積弱、偏安一隅的南宋時,幾乎束手無策。蒙古為了攻下南宋,在戰爭中還損失了兩代汗王。
成吉思汗的蒙古軍團,主要有兩條征戰線路:南下和西征。南下征服宋朝、金朝的廣大地區,西征歐洲大陸。成吉思汗的南下計劃中,他一直把金人當做強勁的對手,不把南宋放在眼里。但是,金人讓成吉思汗失望了,驕逸的生活早已磨滅了他們的斗志,成吉思汗之子窩闊臺大汗不費吹灰之力就滅了金國。當成吉思汗的西征大軍在歐洲大陸所向披靡,直達多瑙河沿岸時,蒙古南下大軍卻遭遇了成吉思汗征戰以來的最大困難 南宋。
公元13世紀,所向披靡的蒙古鐵騎橫掃歐亞大陸,一個個國家被征服、一片片土地被占領,狂飆突進的蒙古戰車似乎無人能擋。到了1258年,此時在位的蒙古大汗蒙哥為了徹底消滅南宋、完成對整個中國的統一,他派自己的弟弟忽必烈(后來的元世祖)率軍攻打湖北鄂州、大將察塔兒率軍攻打兩淮、大將兀良合臺率軍攻打云南,自己則親率四萬大軍攻打四川。華夏大地,烽煙再起,南宋江山,岌岌可危。大汗蒙哥所率大軍自打攻入四川以來,一路勢如破竹,陸續攻下了數十座城池,直到蒙古大軍進發到了合州治所釣魚城下,前進的勢頭才受到了遏止。
公元1254年,朝廷任命王堅為合州守將后,王堅組織軍民在此基礎上繼續大規模的修筑防御工事,并大舉招募附近的陜南、川北的百姓,經過幾年的發展,釣魚城已經成為人口數十萬、防御工事非常完備的軍事重鎮。蒙哥被阻于釣魚城下數月之久,此時的蒙古軍隊由于連遭挫折、水土不服,軍中暑熱、瘧疾等疾病盛行,身患重病的蒙哥無計可施之下,只得下令撤軍。公元1259年,七月,大汗蒙哥在撤軍途中病逝于重慶溫泉寺(今重慶北溫泉景區),享年五十一歲。
直至1279年,在守將王立帶領下釣魚城軍民投降,正式結束釣魚城之戰36年抵抗歷史。在蒙古軍隊橫掃歐亞大陸后,宋獨立支撐數十年,是最后一個亡于蒙古軍隊的國家。宋蒙戰爭從公元1235年全面爆發,至1279年崖山之戰宋室覆亡,延續近半個世紀,是蒙古勢力崛起以后所遇到的費時最長,耗力最大的一場戰爭
公元13世紀,正是蒙古人縱馬揚鞭征服四方的時代。憑借強悍的武力,蒙古于1227年滅亡西夏,并于1233年聯合南宋軍隊共同滅亡了金國。
本來蒙古人答應南宋軍隊可以在滅金勝利后允許其收復洛陽等地,但是在目睹了南宋軍隊孱弱的戰斗力后,草原的勇士們卻改變了注意,他們想趁機一舉滅宋。
1234年6月蒙古軍隊使用武力制止宋軍接收,于是戰斗力低下的宋軍只得后退,這次的事件史稱?端平入洛?,由此揭開了宋、蒙長達45年的戰爭。
雖說論戰斗力來說,蒙古騎兵比南宋軍隊強得多,但是剛開始時蒙古對于南宋的征服戰爭其實并不順利,雙方損失都十分慘重!于是忽必烈決定采取迂回包圍的戰略,試圖從吐蕃東進,夾擊南宋。
在和平征服吐蕃后,蒙古軍隊從吐蕃南下,于1253年滅大理國,由此造成了對南宋整個的合圍之勢。此后開始全力攻宋。
不過,此時蒙古大軍并不是和南宋軍隊單線作戰,強大的蒙古軍隊彼時還開始了第三次西征。蒙哥帶領的蒙古西征軍滅亡了木剌夷并擊敗了黑衣大食,蒙古的勢力版圖擴展到西南亞。
第三次西征并沒有耗費很長的時間,1258年初西征得勝的蒙哥就率領蒙古大軍全面攻宋。這次蒙古大軍兵分三路,忽必烈率領的軍隊攻擊鄂州,兀良合臺的軍隊攻潭州,蒙哥則親自率軍攻四川。
南宋軍隊對外戰爭雖然不行,但是據城防守堪稱一流。面對蒙古軍隊強大的進攻,他們展現出的反擊也是前所未有的強大,蒙哥也在前線督戰的時候被南宋炮石擊中,死于軍中。
蒙哥的突然死亡造成了蒙古的權力真空,我們知道權力這東西是世界上最美妙的東西,想要得到它的人何止千千萬,忽必烈自然也是其中一人。
此時正好蒙古內部發生爭權內亂,忽必烈自然要去平內亂,奪權柄,于是暫時和南宋議和,率軍北還。南宋由是得到了寶貴的喘息機會。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7887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