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趙禎,初名趙受益,宋朝第四位皇帝在位42年。宋仁宗在位的時候,雖然他的才華、謀略、經歷、軍功都算不上十佳,但是他在人格上可以說是中國少有的“好”皇帝,他宅心仁厚,仁慈善良。據說宋仁宗在駕崩后舉國痛哭,就連契丹國君主都為其悲哀。宋仁宗到底做了什么,他為何會有這么大的魅力呢?
宋仁宗的脾氣好到不敢想。有一次,開封府尹包拯上堂進諫,他慷慨激昂,越說越激動,拉住皇帝的袖子,口水甚至噴到了皇帝的臉上。但仁宗并沒有露出任何不悅的表情,還在包拯轉身的時候偷偷擦掉臉上的口水,最后依然采納了包拯的建議。自己提拔的臣子,被噴成落湯雞也要坐著聽他說完。還有一次,仁宗在吃飯時,突然咬到一顆石子,把他的牙都咯出了血。他趕緊把石子吐掉,并把嘴里的血都漱干凈。然后吩咐身邊的太監和宮女:千萬不要把這件事告訴任何人,否則那個做菜的廚師就沒命了!
宋仁宗的好脾氣在歷史上都是出了名的,但他身上的優點還不止這些,宋仁宗為人善良,善于為他人著想。有一次,宋仁宗在皇宮中散步,時不時的就回頭到處看看,隨從們都不知道皇帝是為了什么,很是納悶。皇帝回寢宮后,著急的對手下說到:“朕渴壞了,快倒水來給我喝。”手下覺得奇怪,問他:“陛下為什么在外面的時候,不讓隨從人員伺候喝水,而要忍著口渴回來再喝呢。”宋仁宗說:“朕好幾次回頭,但沒有看見他們有人拿著喝水的水壺,朕要是一問,肯定有人要因此受到處罰了,所以就忍著口渴回來再喝了。”
仁宗時期,四川有個讀書人,獻了一首”反詩“給成都太守,主張“把斷劍門燒棧閣,成都別是一乾坤”。成都太守認為這是明目張膽地煽動四川自立,就把他綁送京城。按照歷朝歷代的律法,此人應該嚴懲不貸,仁宗卻說:“這是老秀才太著急要做官,寫一首詩發發牢騷而已,怎么能治罪呢?不如給他個官當吧。”于是就任命秀才做司戶參軍。
嘉祐年間,蘇軾的弟弟蘇轍參加進士考試,在試卷里曾這樣寫道:“我在路上聽別人說,當今皇帝宮中美女數以千計,終日里歌舞飲酒不斷,紙醉金迷夜夜笙歌。皇上既不關心老百姓的痛苦,也不跟大臣們商量治國安邦的大事。”考官們都認為蘇轍是無中生有、惡意誹謗,仁宗卻說:“科舉考試,本來就是要歡迎敢言之讀書人。一個小小的蘇轍,就敢于如此直言不諱,應該特別授予他功名。”蘇轍僅僅依據道聽途說,便在考試中妄言,這要是趕上別人當皇帝,死罪那是必然的吧。
宋仁宗當政期間,知人善任,宅心仁厚,仁慈善良,所以他在朝廷當中人緣極好。相傳宋仁宗駕崩之后,契丹皇帝都哭了,他還在自己國家內搞了個衣冠冢供人憑吊。宋仁宗駕崩的消息傳到洛陽時,市民們自動停市哀悼,焚燒紙錢的煙霧飄滿了洛陽城的上空,以致“天日無光”。他的死甚至影響到了偏遠的山區,當時有一位官員前往四川出差,路經劍閣,看見山溝里的婦女們也頭戴紙糊的孝帽哀悼皇帝的駕崩。
讀宋朝士大夫軼事,可以非常明顯地感覺出他們的精神氣質與清朝人完全不一樣。簡單地說,宋代士大夫是一群有脾氣的人——當然不是對老婆發脾氣,也不是對下屬發脾氣,更不是對平民發脾氣,而是在皇帝面前有脾氣。
宋真宗朝的翰林學士楊億,恃才傲物,與宰相王欽若不相得,王欽若一進辦公室,楊億就揚長而去,根本就不理這宰相。后來王欽若罷相離京,百官都寫詩相贈——這是當時的官場禮節,唯獨楊億不送詩。宋真宗對楊億說:你就贈他一首詩吧,不要這么意氣用事,要講大局,講團結嘛。楊億對皇帝的話也是不聽,“竟不肯送”,不寫就是不寫,皇帝老子也勉強不得。
按宋制,翰林學士有草詔之職。一日由楊億起草《答契丹書》,楊用了一句“鄰壤交歡”,宋真宗可能是出于對契丹之恨,在文稿上注了“朽壤、鼠壤、糞壤”等語嘲笑之。次日,楊億提出辭呈,說“皇上既然不滿意我的文字,我辭職吧”。宋真宗只好挽留這位大才子,又對宰相說:“楊億不通商量,真有氣性。”
說起中國古代的明君,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選擇,不過漢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康熙這樣的皇帝一定會是熱門的選項。而宋仁宗,在這個問題中,則是不折不扣的冷門答案。以皇帝的標準來衡量,宋仁宗遠遠算不上是雄才大略的明君。他在位期間,軍事上,被西夏李元昊死死壓制,還被遼威脅,最后以增加向遼的歲貢收場;內政上,雖然仁宗清政愛民,手下也是能臣輩出,但是北宋的三冗問題卻達到頂峰,自此不可收拾;朝政上,朋黨之患也一步步趨于嚴重,總而言之,才華、謀略、軍事、內政、經濟等等各個方面,仁宗都算不上突出,不過就是這樣一位皇帝,歷史上的口碑卻極佳,乾隆皇帝將他視為最推崇的皇帝。為什么呢?皆因為一個“仁”字,宋仁宗的“仁”,在中國歷史上大概無出其右了。
舉兩個例子,兩個都是關于吃的。第一個,一次仁宗處理朝政到深夜,很想吃羊肉湯,但是他忍著沒有說,第二天,他跟皇后說了這件事,皇后問他為什么不吩咐太監,仁宗回說,我偶爾一次想吃,就會被當成慣例,以后每天都要準備一只羊,為了我一次宵夜,要浪費這么多東西,實在于心不忍。一個皇帝,那還不是想吃就吃?可是仁宗愣是像個小媳婦,委屈了自己。實際上這樣的事情,仁宗干了很多次。第二個,一次仁宗用膳,突然吃到一個沙子,牙口一陣巨疼,這時,擱一般皇帝,估計直接就怒了,但是仁宗非但沒生氣,還很貼心的囑咐身邊的宮女,叫她們千萬別聲張,否則就會有人被判死罪。
宋仁宗算不得一個偉大的皇帝,不過絕對是一位好人、好皇帝。一個皇帝,能夠處處為別人考慮,實在是歷史罕見,《宋史》贊宋仁宗道,“為人君,止于仁”。當然,宋仁宗也有“污點”,那就是好色。仁宗雖然好色,不過作為一個好人,仁宗還是做到了最大限度的克制。他不擾民,“活動”范圍限于宮中,而且在宮中,除了極個別長得很漂亮、又碰巧趕上仁宗很急的時候之外,他也基本不會去“騷擾”宮女,當然,太監就更不會了。
仁宗的后宮中,有兩位大美女,一位叫尚美人,一位叫楊美人,這兩位超級美女深得仁宗寵愛,有多受寵呢?這個尚美人與郭皇后不和,曾經囂張到當面嘲諷郭皇后,大意就是罵郭皇后黃臉婆、仁宗三千佳麗獨寵她尚美人一人云云。郭皇后大怒,與尚美人撕了起來,仁宗趕過來后,一看兩個女人扭打在一起,上去勸架,不料這時郭皇后一個不小心,一掌打到仁宗身上,縱然脾氣好如仁宗,也怒了,頂住各方面壓力,廢了郭皇后,當然了,這件事,更像是仁宗早就有廢后的心,只是借了個由頭。廢后之后,仁宗與這兩位夜夜纏綿,每天除了朝政就是跟尚、楊泡在一起,花樣頻出,爽的飛起,至于解鎖各種新姿勢新玩法云云,不表。群臣眼見仁宗氣色越來越差,開始擔憂起來。不時有大臣進諫,勸仁宗“悠著點”,把那兩位美女趕走,但是仁宗卻充耳不聞。這仁宗雖然不同意,但是他是個好脾氣,大臣們摸著了他的脈,天天在他耳邊叨叨叨,把仁宗煩的,但是他也就聽著不發飚,終于有一天,一位名叫閻文應的大臣,又在仁宗耳邊墨跡這個事,仁宗實在耳朵聽著起繭了,隨口答到“行行行”。
然后,等宋仁宗上完朝,回到后宮一看,兩位美人不見了,原來這閻文應得了皇帝口諭,十萬火急,拔腿就跑,找了倆馬車,上后宮接了尚、楊二人就給拉出去了,為什么這么著急?閻文應知道,宋仁宗只是一時心煩,心里根本不想趕走美人,閻得趕緊把生米煮成熟飯,造成既定事實。
這時,后宮諸位太后、妃嬪、太監都出來了,紛紛給仁宗點贊,贊揚仁宗英明,仁宗在既定事實面前,有苦難言,只得順勢領取了這張好人卡了。最后,命尚、楊出家做了尼姑(皇帝的女人,怕泄露機密)。
1063年,仁宗駕崩于皇宮,享年54歲。他的死據一些歷史學家分析,與后宮的私生活有一定關系。當然,無論如何,仁宗算得上一個好皇帝,也是一個好人,他死后,上至群臣,下至百姓,“遠近皆泣”,甚至連遼國皇帝聽聞他的死訊,也很悲傷,并為他建衣冠冢。
這個人就是大宋王朝的宋仁宗,其實大宋開國就是以仁義治國,所以大宋的仁君不在少數。他十二歲就繼位了,但是到了二十三歲才正式親政,這主要是因為有個劉太后一直不放下手中的權力。按照常理,生活在這種被太后把持朝政的小皇帝按說心理或多或少不會那么的陽光,但是宋仁宗卻在劉太后臨朝稱制的陰影下成為了一個比誰都陽光,都積極向上的仁君。這一點真的實屬不易,從這里也可以側面說明宋仁宗本性就很善良,并沒有受到外界條件的影響。
宋仁宗時期出過很多名人,這和他本人一直實行仁政也是分不開的,比如說這個時期敢于說真話的青天大老爺包拯;還有發明了指南針的沈括;更有很多寫下千古名句的騷人墨客像王安石,歐陽修等等;倘若不是宋仁宗這么的仁慈,如果像清朝一樣大行文字獄,那么恐怕也不會出這么多如今我們都耳熟能詳的名人。
宋仁宗的仁義之名不僅僅在大宋廣為流傳,而且還傳到了國外,國外聽到宋仁宗過世的消息都特別的難過,還哭了起來。從這里就不難看出,宋仁宗當真是一個為國為民的好皇帝。
包拯是一個特別喜歡直言進諫的好官,但是有的時候他也會很讓宋仁宗頭疼。記載包拯曾經多次在進諫的時候越說越激動把唾沫星子都噴了宋仁宗一身。那么宋仁宗呢?他非但沒有生氣,反而仍舊和顏悅色地聽包拯和自己進諫。在這里不得不說,宋仁宗真是個脾氣好的皇帝,估計要是換個人早就治包拯的罪了。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7710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段祺瑞和張作霖誰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