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乾隆帝第四次巡幸江南。
這一次南下,乾隆住進了蘇州織造普福家中。普福難得有親近皇帝的機會,又深知乾隆熱衷南菜,當然吩咐自家廚師拿出看家本事,將最拿手的美味佳肴獻上。一日,在晚膳筵席上,有幾道菜引起了乾隆的注意,他指著菜品說:“這個,這個,還有這個,這幾個菜朕在宮里都嘗過,可是愛卿家的這幾個菜,遠超御廚水準,朕很喜歡,是何人所作?”
普福趕忙答道:“啟稟萬歲爺,是微臣家中小廚張東官,此人在做菜方面,確有一些可取之處。”
乾隆頓時來了興趣,“把他叫過來,朕想見見。”
普福趕緊打發人前去傳張東官,結果下人跑出去沒一會兒又慌慌張張地回來了,向普福耳語幾句,普福馬上神色大變。
一向精明的乾隆覺察事有蹊蹺,便問那下人到底發生了什么事。
下人趕忙叩頭,一五一十地稟告:“張東官在廚房和監事公公打起來了,現正在對峙。”
原來,皇帝南巡期間,每到一處,飲食都由地方官員負責辦理。為避免閃失或不周到的地方,皇帝會安排身邊的心腹太監在廚房監事。而今,自家的廚子居然打了皇帝身邊的人,難怪普福驚得面如土色。
乾隆聽完后,笑道:“此人有點意思,就說朕想見見他,你去把他叫來。”
下人趕忙跑去傳話,不一會兒,一個廚子打扮的中年人進來,磕頭跪拜。乾隆料想,此人必是張東官,看他眉目機靈卻不乏正直,神態自若又不失禮數,不像是欺人之人,便問道:“你可是張東官?為何打了監事的人?”
張東官答道:“回萬歲爺的話,是這么回事,小廚為萬歲爺進獻精烤鯽魚,那人卻因魚未去鱗不許進,可小廚進的就是不除磷的鯽魚,爭執許久,小廚見魚溫已退,成味大減,這還怎么進膳,心中火氣上涌,一怒之下便甩了那人一記耳刮子。”
乾隆聽完哈哈大笑道:“南食之事,朕也略知一二,鯽魚制時不可除鱗,確實如此,你做得沒錯。”
乾隆心想,張東官這個人菜做得好,關鍵是他履行“菜品大于天”的專業操守,果然是個好廚子,可堪留用。于是乾隆返回北京時,將張東官帶回,并安排在長蘆鹽政西寧家里住。
從此,乾隆帝每日膳單中,打頭菜的必是署名張東官。他出行圓明園、避暑山莊,抑或巡幸各地,也須由張東官為其備膳食。
其實,皇帝寵幸一兩個民間廚子本無可厚非,何況乾隆又是一位熱衷美食、極富生活氣息的皇帝。只是人們實在很難想象,皇帝與廚子這次偶然的邂逅居然改變了“滿漢全席”的命運,而這位看似平常的小廚,后來居然成為了“滿漢全席”革新發展的直接掌勺者。
二
那個享譽世界的集中華料理大成的“滿漢全席”,本始于康熙朝。
清朝入關以來,在宮廷里舉辦宴會按慣例會分為滿席和漢席。在宮廷飲食上,一直以滿食為尊,每逢宮廷宴席自然也是滿席唱主角。后來,雖然也逐漸開始為漢族官員設立漢席,但是宮廷傳統認為,漢食地位卑微,不能登大雅之堂,更不能與滿菜同堂出現,只得另地安排。至于皇上,飲食更加是以滿菜為主。
然而康熙偏偏是一個極其鐘愛漢文化的皇帝,他學漢語、寫漢字、祭拜孔廟,對于漢人的詩書文章更是愛不釋手,此外,他尤其喜好漢族的菜品料理。
說起康熙漢菜情結的淵源,就不得不提一個人——曹雪芹的爺爺曹寅。曹寅16歲入宮,做康熙的御前侍衛,時年康熙不過20,兩人年歲相當,情誼頗深,名為君臣,實為發小。后來,曹寅出任江寧織造,康熙每逢南下,都會在江寧織造府住上一段時日,曹寅自然拿出江南看家料理招待皇上,如此一來,康熙對于漢菜便漸漸喜歡上了。
康熙二十三年元旦節的宴會上,康熙帝首開先河,命人將滿席與漢席擺放在一起,滿席以烤全豬和火鍋為主菜,漢菜則以燕窩、鮑魚、魚翅、熊掌等珍稀食材為最重要的主打。后來每年元旦節,滿漢同堂用餐也就漸漸成了慣例,這便是“滿漢全席”的雛形。只是康熙一朝雖然將滿菜和漢菜破天荒地放到了一起,但終究沒有打破滿漢菜系的門閥之別,滿菜與漢菜只是并列而立,依然是涇渭分明。
康熙帝之后繼位的雍正帝是一位嚴肅、稍欠生活情趣的皇帝,對于飲食等享樂事宜一向不太上心,“滿漢全席”在整個雍正朝幾乎銷聲匿跡。都說隔代相像,康熙的孫子乾隆是一位熱愛美食更甚于祖父的皇帝,他不僅效仿康熙六下江南,大搞千叟宴,“滿漢全席”到了乾隆朝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革新與發展。
三
一日,又到晚膳時分,乾隆剛一落座,就聞到一股醇香濃郁的奇妙肉香,他趕忙問旁邊伺候的太監:“今兒御廚房又準備了什么新菜?”
太監答道:“回萬歲爺,是張東官獻了一道新研制的煮肉,請萬歲爺品嘗。”
乾隆命人將這道煮肉移到面前,只見湯色紅亮厚重,中間碼著整齊的豬五花肉,乾隆用勺子舀起了一塊嘗了一口,只覺肥肉香甜軟糯而不油膩,瘦肉酥爛入味而不發柴,湯頭鮮美、余味延長,整道菜一種難以形容的醇厚香味。
乾隆不禁嘖嘖贊嘆,吃了好一會兒,乾隆才傳張東官問詢:“這肉你是怎么做的?”
張東官答道:“啟稟萬歲爺,小廚用老湯,加丁香、官桂、甘草、砂仁、桂皮、寇仁、肉桂等九味香料,調出奇香濃湯,又將上好豬五花肉置于其中,慢火煨制而成。這九味香料依照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節氣,按照不同的數量配制,讓萬歲爺一年四季皆可食用。”
乾隆感嘆道:“果然妙絕,張東官,你總是能讓朕嘗到出乎意料的美食。對了,這菜叫什么名字?”
張東官答道:“還未取名。”
乾隆說:“你是蘇州人,這道菜就取名‘蘇造肉’吧!”
“蘇造肉”從此聲名大噪,后來流入民間。因窮人吃不起豬肉,便將原菜中的豬五花肉改成了便宜的豬內臟,煮出來的豬肚豬腸同樣酥爛醇香,再加入面粉烙成的火燒同煮,便成了北京的一道名小吃“鹵煮火燒”。
除“蘇造肉”之外,張東官還將此法加以延伸擴展,創造出了“蘇造雞”、“蘇造肘子”等系列特色菜。
除了推陳出新,張東官還特別擅長舊菜新做。他將豬里脊肉切成櫻桃形狀,再用江南獨有的糖醋制法加以炮制,就做成了外酥里嫩、酸甜開胃的“糖醋櫻桃肉”,這道菜乾隆非常鐘愛。后來傳入民間,由于民間廚子難以還原張東官的精妙刀工,只能改用造型簡單的里脊肉條,制成流傳至今的“糖醋里脊”。
張東官善于揣測迎合乾隆口味和心思,因而他總能得到乾隆的歡心。據史料記載,乾隆三十六年,皇帝出巡山東,張東官進菜四品,其中有一道“冬筍炒雞”,很合皇帝的口味,吃過之后,乾隆賞給張東官一兩重的銀錁二個。乾隆四十三年七月到九月,乾隆帝兩次出巡盛京,傳張東官隨營供膳,七月二十二日,張東官做了一品“豬都縮砂陷煎餛鈍”,晚膳又做了“雞絲肉絲油煸白菜”、“燕窩肥雞絲”、“豬肉陷煎粘團”,尤稱旨意,又賞銀二兩。
四
乾隆四十六年二月,張東官正式入宮做了御廚,官居七品。乾隆帝非常器重張東官,終于給他安排了一個艱難異常卻意義重大的任務:主持改進從康熙朝傳下來的宮廷傳統大宴“滿漢全席”。
看似難以完成的工作,張東官憑借驚天的天賦和創意,不負期望,終于打通了滿漢料理的隔閡,完成了真正意義上融匯滿漢烹飪精華的“滿漢全席”。
他調整席面,開發新菜,使之更加滿漢俱全而不失各自的風骨,不僅將自己獨創的蘇造肉等十余種新菜品巧妙地安插進席面,還將“滿漢全席”的標準菜式發展到前所未有的108道之多,更將自己擅長的南菜精工細作的烹飪方法引入滿漢全席的制作過程,使之精巧絕倫。
滿人生性豪放,這點在飲食上體現得尤為明顯。滿族入關之前,生活在東北白山黑水之間,宴會時大家席地而坐,將煮熟的肉類分而食之。如果遇上隆重的節日,就將整豬、整羊等端上席面,這種習俗在他們入關之后保留了下來。
皇家宴席自然要上烤全豬,然而宮中滿族老臣不少,牙口不利索,烤肉又不易嚼爛,可是皇上賞賜的宴怎敢不吃。于是,乾隆每次宴會上,看到一群老臣吃得齜牙咧嘴,苦不堪言,也覺得很煞風景,于是張東官另辟蹊徑,使出南菜中上蒸籠小火煨的功夫,做出了蒸烤結合的烤全豬,不僅保留了烤肉原本焦香粗獷的風味,還非常好嚼。
張東官大膽地打破滿菜漢菜的明確界限,將滿菜與魯菜等合并為“北菜”,江南菜、粵菜并稱為“南菜”,從此菜品只分南北,無謂滿漢。
滿漢全席108道菜品分為54道北菜(12道傳統滿菜、12道北京菜、30道山東菜)和54道南菜(30道江浙菜、12道福建菜、12道廣東菜),宴席根據場合不同,具體選擇也有所調整,流傳至今的有蒙古親藩宴、廷臣宴、萬壽宴、千叟宴、九百宴、時令宴等六套席面,總的菜品數目更遠在108道之上。
五
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初二,北京城正是春寒料峭、滴水成冰的時節。暮色降臨,紫禁城的一角炊煙裊裊,洋溢著一股奇香和溫暖。
溫熱的菜香逐步飄逸至乾清宮,皇帝的晚膳開始了。
寢宮內,兩位須發花白的老人相對而處。身穿龍袍的乾隆端坐于餐桌前,身著御膳房的服飾張東官長跪于地。傳菜的太監人到聲到:“張東官進燕窩燴五香鴨子熱鍋一品、燕窩肥雞雛野雞熱鍋一品”,話音剛落,滿室生香。
乾隆帝細細品來,不覺點頭默贊,過了一會兒,他對張東官說:“你這幾品菜真是深得朕心,你年歲不小,別跪著了,坐著說話吧!”
一旁的太監趕忙搬來木椅,讓張東官坐下。乾隆帝繼續說:“張東官,后年朕要效仿圣祖皇帝擺千叟宴,朕要你親自主理你革新后的‘滿漢全席’,你有意見嗎?”
張東官一聽到“滿漢全席”,身子略微顫抖,猶豫片刻后答道:“回稟萬歲爺,臣年事已高,操辦大席只恐心有余而力不足,‘滿漢全席’的菜品搭配和料理手法,臣已悉數傳授給御膳房的廚子們,可保萬無一失,還請萬歲爺賜臣告老還鄉。”
乾隆沒有回應,也沒有抬頭,只是繼續品菜,偌大的寢宮內,只聽得見乾隆細細的咀嚼聲。
終于,乾隆輕輕地放下了筷子,掏出黃手帕擦了擦嘴,說:“張東官你這兩品菜確實是天下無雙,你先回去吧!”告老還鄉一事卻絕口不提。
張東官默然叩首,黯然喪去希望,退出了寢宮。
第二年,乾隆帝第六次也就是最后一次南巡,70多歲的張東官照舊隨營供膳。這一次,乾隆顧念他年歲已高加之有腿疼的毛病,特恩準他騎馬隨行,等走到蘇州靈巖寺行宮時,乾隆皇帝經和珅、福隆安向蘇州織造下旨:膳房做膳,蘇州廚役張東官因年邁,腰腿疼痛,不能隨往應藝,萬歲爺駕幸蘇州之日,就讓張東官家去,不用隨往杭州,回鑾之時,亦不必叫張隨往京去。
張東官終于實現了自己老來還鄉的夙愿。乾隆皇帝能對一個廚師做到善始善終,也算是對這位神廚20年來盡心伺候最好的回報。張東官回家后,乾隆帝又下旨:“蘇州織造府另選精壯蘇州廚役一二名,給御膳房做膳。”由此可見,乾隆帝對蘇州廚師情有獨鐘。
乾隆之后,清王朝逐漸走向沒落,“滿漢全席”在宮廷中的流傳趨于式微,與此同時,這種向來只能供滿清貴族享用的饕餮大餐也漸漸流傳民間,走向了發展更加廣大的天地。而今,“滿漢全席”更是成為了中華飲食文化中最博大深厚的部分,不斷發揚光大。
我們中國人對圣旨有一種崇拜,認為皇帝開金口,就是玉律。有一個故事說,唐朝的時候,湖南長安有一個官員,想為家鄉做一件好事,于是在皇帝日常出行的時候,用蜂蜜寫了一句話:“澧州糧米可免。”那天皇帝出來,看見密密麻麻的螞蟻在那條線上爬行,就大聲念道:“理州的糧米可以免了。”這位湖南官員“撲通”一聲跪下,然后“感謝上帝的仁慈”據說皇帝不僅沒有作弄他的罪行,還信守諾言,停止了在利州征收糧米稅。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可信度如何?
雍正的金口不可信。不僅雍正的空頭承諾,他信誓旦旦寫下的承諾,甚至他的毒誓,大多都是不可信的。雍正初年,湖南曾靜有一位青年學者。他不知道哪根神經短了,突然想到造反。他聽說岳飛有個后代叫岳鐘琪,是川陜總督,權力很大,養了十萬兵。他開始把岳鐘琪想象成民族英雄。所謂民族英雄,其實是漢族的英雄。他只能忠于漢族制度,不能忠于滿族制度。在這種假想的推理中,他寫了一封叛逆的信,模仿王駱罵武則天,罵雍正殺了自己的弟弟,把自己的母親搶走給兒媳婦.總結八宗罪和十宗罪。總之他把雍正罵得一塌糊涂,簡直是藐視人,不如屎。
曾靜的情況幾乎是眾所周知的,所以不要說了。有意思的是,雍正辦案出人意料。也許嚴重的問題是教育群眾。雍正對曾進行思想改造,強制“教育”,停止殺害。此外,他還派曾慶紅到全國各地宣講政策,并親自出馬。我犯了這么大的叛國罪,罵你,每次都足以讓曾死一千次。你不是真的殺了他嗎?不僅曾梵志生活在持續的恐懼中,而且人們也有疑慮。這時,雍正放下身段,給曾慶紅的家人和群眾寫了一封保證書:我發誓絕不殺曾靜。“我的后代以后不會誹謗我,不會殺我。”這個字是雍正的天仙,乾隆的祖仙。它是用鐵寫的,死了。看來,曾老師應該是一個“改變后的好同志”。睡到自然醒,生老病死自然沒問題。然而,這些話還在我耳邊。甘一上臺,就完成了父親沒有完成的“煩心事”,把帶到了菜場。他咔嚓一聲砍下了自己的腦袋:“曾靜造反了,雖然這還不足以掩蓋!”切割牙齒的形狀,現在就是現在。
宣誓可以分等級,根據實現的自覺程度可以分為許諾、宣誓和惡意宣誓。你撒謊說你是一只狗,天空在打雷.這個誓言有點像罵人。雍正給曾靜吃了一顆定心丸,這是介于諾言和誓言之間的定心丸。接受度不高是自然的。但是,如果雍正發誓下毒,可信嗎?不一定!雍正接了康熙的班,野史里有個傳說叫《十四子傳》。很難說是真是假。但雍正上臺后,依靠年羹堯、龍克多等幾個心腹大臣,甚至得到雍正的認可。年羹堯對雍正很好。如果有市民在場,雍正應該哭著下跪感謝年石的“重建”。實際上,年氏不僅支持雍正,還保證了自己的榮譽。雍正初年,青海發生叛亂,年氏奉命出征,戰死沙場。年石為雍正盡心盡力,雍正感激不盡。
年石本想再戰,但不知何故聽到了一些風聲,猶豫了。雍正看到這一點,不是臣子對皇帝表現出忠誠,而是投降了。皇帝對臣子發誓說:“我這次出去真不知道怎么害你。”看一看,看看天地,和上帝對話。“我不僅是靠我的心來報答我,我的后代和全世界的臣民都應該感到幸福。如果你有點忘恩負義,你就不是我的后代。如果你有點不忠,你就不是我的男人了。”看完這段話,說實話,如果不是這一句罵人的話,那么很少有人相信這是皇帝在說話,但這就像是山里草原上的村民,在那里罵人:我絕不會可憐你。如果我同情你,我就是你的兒子;如果我兒子覺得對不起你,那不是我兒子,是狗娘養的!他不僅把自己拉進了誓言,也把整個國家和幾代子孫拉進了誓言。這是上帝在天之前、地之前、三尺之前創造的。這不是普通的誓言,這是惡毒的誓言。
事實上,雍正在誓毒的時候,就已經做好了殺死念詩的準備。年對努力和高工作的依賴越來越不合理,他很傲慢。他掌握著自己的權力,這是他無法控制的。18歲那年,他有一次飯局,請客叫酒席,和下屬見面叫介紹,送的東西叫禮物,跟皇帝的一樣招搖。不僅朝臣向雍正匯報,雍正本人也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一切準備就緒,只需要一個小時。這時候,舉起屠刀,殺無赦!雍正最后一次處理曾靜,給了他的后代。為什么?因為他上次沒有發誓投毒;這一次,不會給后代造成困擾。讓后人發誓服毒總是不好的,所以他會負全責。
朱元璋也送了很多鐵券給幫助他征服天下的人,但是他想殺誰呢?皇帝的嘴可信嗎?圣旨可信嗎?皇帝的誓言可信嗎?皇帝的鐵券可信嗎?再舉個小例子:幾乎所有的皇帝,臺上臺下都喊著“愛民”的口號,刷著“絕不做執政之道,絕不走在愛民前面”的標語,寫著“以民為本,以民為本”的文章。最后,有多少人信守了承諾?
介紹做菜、飲食的電視劇有:
《后廚》
《深夜食堂》(0—3部)
《孤獨的美食家》(1—4部)
《滿漢全席》
《廚王》
《中華小當家》
《至尊食王》
《食客》
《食為奴》
介紹美食的紀錄片有哪些?
舌尖上的中國
SPINNING PLATES
I LIKE KILLING FLIES
JIRO DREAMS OF SUSHI
THE RESTAURATEUR
PRESSURE COOKER
1、《花間提壺方大廚》
《花間提壺方大廚》是根據耳雅同名小說改編的美食題材古裝喜劇,由李小江執導,蔣佳恩、雷牧、常鋮、胡琨、李曉紅和朱佳希等聯袂主演。
該劇講述了廚藝高超的方一勺代替大才女嫁給惡名昭彰的知府少爺沈勇,由此展開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
該劇分為兩季,第一季和第二季分別于2017年4月20日和2017年5月25日在愛奇藝上線? 。
2017年8月18日,榮獲金骨朵網絡影視盛典年度十大精品網絡劇? 。
2、《中華小當家》
《中華小當家》是根據日本漫畫家小川悅司同名動漫改編的古裝電視劇,由李力持執導,蕭正楠、何潤東、羅海瓊和何美鈿聯袂主演。
該劇主要講述的是名廚劉風之子劉昂星學習廚藝,對抗暗黑界料理的故事。 于2005年09月24日在江蘇綜藝頻道播出。
劇情簡介
劉昴星為奪回菊下樓,前往南嶺的南鮮酒家,向著名廚師丁油學習廚藝。同時,光明界的領袖李提督也選中劉昴星作為光明界的新秀重點培養,希望他最終能代表光明界參加龍廚師大賽。
丁油是個古怪師傅,嚴厲而不近人情,劉昴星面臨諸多考驗甚至刁難。在南鮮酒家,劉昴星經歷了成長的痛苦,暗戀的甜蜜與苦惱。
3、《深夜食堂》
《深夜食堂》改編自安倍夜郎的同名漫畫,由小林薰、綾田俊樹、不破萬作、松重豊、光石研主演。
該劇講述發生在一個小餐館的故事,這里的菜單只有豬肉醬湯套餐一種,但是老板可以根據客人的要求利用現有食材做出各種料理,而且他還會和客人一起帶出一個個充滿人情味的故事。
該劇于2014年10月在日本放映。
4、《滿漢全席》
《滿漢全席》是由李翰韜執導,徐崢、張庭、汪芫,張鐵林等主演的電視劇,2004年10月22日于臺灣東森戲劇臺播出 。
該劇圍繞“滿漢全席”這一美食經典的傳奇來歷,講述創始人張東官由布衣草民成為一代廚藝宗師的傳奇故事 。
劇情簡介
本是廚藝天才的張東官在常人看來是身無長物的小混混,因為胡亂 做菜,被蘇州城無數的酒樓炒了魷魚。
但他身藏兩樣絕活,一樣在手上:他會一手變魔術、耍雜技一般的切菜功夫;一樣在嘴上:他有一條能嘗出百味配料的舌頭,而且巧舌善辯,能背大段菜名和整本評書。
5、《食客》
《食客》是由田允秀執導,金康宇、林元熙、李荷娜、金尚昊主演的韓國電影。
該片講述了兩個料理高材生成燦和奉洙展開廚藝對決的故事,于2007年11月1日在韓國上映 。
劇情簡介
云巖亭是代表大韓民國最高水準的料理機構,每到換屆時會選出一名最強的弟子擔任繼承人,這一屆出現了兩個料理高材生,天賦極高的成燦(金康宇飾)和野心勃勃的奉洙(林元熙飾)。
在最后的比試中,奉洙用卑鄙的手段設局,自己中選的同時,還將成燦趕出了云巖亭。
五年之后,爭奪自朝鮮王朝流傳下來的“帶令熟手刀”的料理大賽即將拉開序幕,各路高手紛紛趕來,意氣風發的奉洙對此也是虎視眈眈。
而成燦,終于在美食記者智秀(李荷娜飾)的鼓勵下,走出了當年失敗的陰影,準備和奉洙再次一決高下,奪回本該屬于自己的一切。
清代飲食集大成者非滿漢全席莫數,主要大菜有五十六種之多。
第一份:頭號五簋、碗十件
燕窩雞絲湯、海參燴豬筋、鮮蟶蘿卜絲湯、海帶豬肚絲羹、鮑魚燴珍珠菜、淡菜蝦子湯、魚翅蚌蟹羹、麻姑煨雞,轆轆錘、鯊魚皮雞汁羹、血粉湯
第二份:二號五簋、碗十件
鯽魚舌燴熊掌
、米糟猩唇、燴豬腦、假豹胎、蒸駝峰、梨片拌果子貍、蒸鹿尾、野雞片湯、風豬片子、風羊片子、兔脯奶房簽
第三份:細白羹碗十件
燉豬肚、假江瑤、鴨舌羹、雞筍粥、豬腦羹、芙蓉蛋、鵝肫掌羹、假斑魚肝、糟蒸鰣魚、西施乳、文思豆腐羹、甲魚肉片子湯、繭兒羹
第四份:毛血盤十件
獾炙、哈爾巴、小豬子、油炸豬羊肉、掛爐走油雞、掛爐走油鵝、掛爐鴿(月霍)、豬雜什、羊雜什、燎毛豬羊肉、白蒸豬羊肉、白蒸小豬子、白蒸小羊子、白蒸雞仔、白蒸鴨仔、白蒸鵝仔、白面餑餑、梅花包子、什錦火燒。
第五份:洋碟二十件、熱吃勸酒二十份
小菜碟二十件、枯果、鮮果。
盡管已經如此奢侈,但對于宮內御膳房的菜譜來說,仍然是小巫見大巫。這是一張溥儀6歲時的一份早膳,雖然已是清末,國家動蕩,宮內生活也沒有象乾隆那個時代那么鋪張,但在今天看來,也足夠達到奢靡的地步:口蘑肥雞、五綹雞絲、燉白肉、燉肚肺、肉片燉白菜、黃悶羊肉、羊肉燉菠菜豆腐、櫻桃肉山藥、爐肉燉白菜、羊頭片氽小蘿卜、鴨條溜海參、樣丁溜葛仙米、燒茨菰、肉片燜玉蘭片、羊肉絲燜跑噠絲、炸春卷、黃韭菜炒肉、熏肘花小肚、鹵煮豆腐、熏干絲、烹掐菜、花椒油炒白菜絲、五香干、祭神肉片湯、白煮塞肋、烹白肉。
根據檔案記載:皇上的份例菜肉每天22斤、計三十日份例共660斤,其中:湯肉5斤,共150斤;豬油1斤,共30斤;肥雞2只,共60只;肥鴨3只,共90只;菜雞3只,共90只。太后和貴妃的份例如下:太后:肉1860斤,雞30只,鴨30只;瑾貴妃:肉285斤,雞7只、鴨7只;瑜皇貴妃:肉360斤、雞15只、鴨15只;珣皇貴妃:肉360斤、雞15只、鴨15只;如果把宮內的大臣、侍衛、等算進去一個月要豬肉31844斤,豬油840斤、雞鴨4786只、加上魚蝦蛋品,一個月花消14794兩白銀,這還不算果品,飲料等。
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對皇家的吃飯有細致的描寫:耗費人力、物力、財力最大的排場莫過于吃飯。關于皇帝吃飯有一套術語,是絕對不能說錯的。飯叫膳、吃飯叫進膳、開飯叫傳膳。到了吃飯的時間,完全由皇帝自己決定——吩咐一聲:“傳膳!”,跟前的御前小太監便照樣向守在養心殿太監說一聲:“傳膳!”這樣一道道傳下去,不等回聲消失,一個猶如過嫁妝的行列已經走出御膳房。這是由幾十名穿戴整齊的太監們組成的隊伍,抬著大小七張膳桌,捧著幾十個繪有金龍的朱漆盒,浩浩蕩蕩地直奔養心殿而來。進入明殿里,由套上白袖頭的小太監接過,在東暖閣擺好。平日菜肴有兩桌,冬天另設一桌火鍋,此外有各種點心,米膳、粥品三桌、咸菜一桌。餐具上繪著龍紋和寫著“萬壽無疆”字樣的名黃色瓷器,冬天則是銀器。下拖以盛有日水的瓷罐。每個菜碟或菜碗都有個銀牌,這是為了戒備下毒而設的,并且為了同樣的原因,菜送上來之前都要經過一個太監嘗過,叫做嘗膳太監。在這些都嘗過的東西擺好后,皇帝入坐前,一個太監高喊:“打碗蓋”其余小太監將銀牌子撤下,皇帝開始就餐。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7578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鐵木真難道只是一介“武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