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輿論環境與看問題的角度不同。
近年來雍正皇帝成為了一代網紅,這固然得益于《雍正王朝》、《甄嬛傳》等一系列影視文化作品的宣傳,但最主要的,還是雍正本身的性情和做派,得到了廣大網友,特別是直男們的追捧與熱愛。朱批上那一句“朕就是這樣的漢子”,瞬間圈粉無數,一個說話直率、快意恩仇的非典型帝皇形象躍然紙上。
正是這種性格的存在,才造就了古今皇室第一奇書《大義覺迷錄》的誕生,這部書可謂空前而絕后,除了雍正,再也沒有別的皇帝會去干這種有失身份又吃力不討好的事情。簡單說一下這件事,就是曾靜與張熙等“大V”,通過類似今天“自媒體”的形式,在民間大肆宣揚雍正帝得位不正的故事,并以此為中心,衍生出各種版本,說得繪聲繪色煞有介事。
作為“文字獄”盛行的朝代,這種出格的做法很快就被地方官員掌握了,三下五除二把曾靜等人拿下,并緊急上報皇帝,等候京城下旨查處。換成其他皇帝,遇到這種大逆不道的事情,必然是龍顏大怒,別說砍頭了,凌遲加誅九族基本上就是曾靜等人的歸宿。可雍正不同,他當然也生氣,但更多的卻是委屈——自打繼位以來,在強大的“八爺黨”暗中造勢下,關于自己篡位的傳言是愈演愈烈,哪怕自己夙興夜寐勤政愛民,仍然有很多人愿意相信篡位的說法,導致朝野輿論壓力很大。偏偏對老八那群人還不能簡單地鎮壓掉,唯有繼續用優秀的治國表現來攻破謠言。其中的苦與累根本無處訴說。
如今居然連民間老百姓也來編排自己,這算啥事?他們眼里還有我這個皇帝嗎?越想越氣,越想越委屈,直男雍正悲憤之下,做出了一個令皇族百官目瞪口呆的決定:親自上陣,逐條辯駁,朕一定要把事實說清楚!曾靜與張熙在雍正屬意下,獲得了免費游京城的機會。沒過多久,他們更有幸見到了被他們黑過無數次的男主角——雍正皇帝本人。雍正親自用了數天時間,與曾靜張熙擺事實講道理,用最佳辯手的表現,說得曾靜等人痛哭流涕悔不當初。見二人已服軟,雍正繼續自己的計劃,組織筆桿子親信開始整理自己多日來教育曾靜張熙的課件,還原當年自己繼位的每個細節,逐條駁斥朝野間一個個不實的言論,最終出版了千古奇書《大義覺迷錄》。
拿到新書樣稿后,美滋滋的雍正第一時間找到曾靜與張熙,語重心長地說,朕不殺你們,同時保證子孫后代也不殺你們。你們不是“大V”嗎?以前怎么黑我的,今后帶著這本書,就怎么給我洗白回來!曾靜與張熙撿回小命,自是連連磕頭賭咒發誓,下半輩子就只干這件事了。雍正感覺很滿意,同時要求各地官府量化印刷《大義覺迷錄》,配合曾靜等人的宣傳,務必保證萬民接受自己的教化。結果雍正去世后,乾隆一上臺,立馬干了兩件事:第一,要求各地官府全面收回《大義覺迷錄》,從此嚴禁任何形式的外流;第二,將曾靜、張熙重新抓起來,旋即砍掉腦袋。
與雍正看問題的角度不同,乾隆認為,這兩個屁民活著完全就是讓皇室顏面無存。皇帝是什么身份?屁民又是什么身份?皇帝赤膊上陣與屁民辯論,天威何在?至于《大義覺迷錄》,乾隆嘴上不說,心里不知抱怨了多少回,傻父皇,難道你不懂什么叫越描越黑嗎?屁民本來就是愛看熱鬧唯恐天下不亂,本來他們只能以訛傳訛,您倒好,各種細節都出來了,這不是給人材料去加工嗎?而且他們還會說,不心虛你辯解干嘛?此時,整個輿論環境也大不相同。雍正在位時政敵環伺,如履薄冰;乾隆是秘密立儲制度受惠第一人,一個反對者都沒有,大權在握不受掣肘,自是為所欲為。縱觀乾隆一朝,文字獄之興盛遠超前代,其發端正肇始于此。
導讀:自從滿清入關開始,直到清朝滅亡,共有過10位皇帝,除了以“康乾盛世”留名于世的康熙和乾隆外,雍正也是一個比較著名的皇帝。雖然雍正僅在位13年,但他一直勤于政事,沒有到江南游玩過,也沒有到承德避暑山莊修養,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放在了處理朝廷事務上。
客觀來說,雍正手腕也很強硬,凡是阻礙或威脅到他權力的人,都被一一鏟除,如年羹堯、隆科多等。雍正并非昏君,更不會濫殺無辜,在他去世之前,留下了一道遺囑,只為了保護一個不起眼的秀才。然而,雍正剛剛死去,乾隆就不顧眾人的反對,立馬將這個秀才凌遲處死。
曾靜,清朝時期永興縣人,號蒲潭先生,家境也不是太富裕。與其他讀書人一樣,曾靜學習也非常刻苦,希望有朝一日能夠金榜題名,甚至幻想著自己能被欽點為狀元,以實現光宗耀祖的愿望。俗話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卻非常骨感,或許曾靜壓根就不是讀書的料,40多歲還只是個秀才。
上有老下有小的曾靜,已經對科舉考試失去了希望,開始重新規劃未來。當時江南有不少反清復明人士,曾靜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讀了呂留良的一些書籍,頓時心潮澎湃,感覺自己找到了目標,那就是推翻清朝。于是,他就悄悄地去浙江呂家拜訪,但此時呂留良已經去世,其兒子將父親的書籍都交給了曾靜。
回到家中后,曾靜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自己對呂留良的書籍進行研讀,反清復明的決心越來越堅定。雖然曾靜滿腔熱血,但有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擺在他面前,沒錢沒權也沒號召力。若是換作一般人,肯定就知難而退了,但曾靜卻不向困難低頭,大有一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姿態。
經過多方打聽得知,岳飛的后代岳鐘琪,現在是川陜總督,若是能夠得到他的支持,自己反清大計指日可待。于是,他就花了一整晚的時間,給岳鐘琪寫了一封上萬字的書信,并認為他肯定會被自己打動。然而,岳鐘琪對朝廷相當忠心,立馬趕回京城,當面將曾靜的這封信呈交給雍正皇帝。
雍正對此事相當重視,處理了不少相關人員,焚毀了呂留良的遺著,并將他開棺戮尸,家人也被流放。曾靜嚇得不知所措,認為皇帝無論如何都不會自己,肯定會被誅三族。令人不解的是,雍正只是稍微批評一下曾靜,說他本質上是不壞的,只是受到了一些人的影響,并很快將他無罪釋放。
此后,雍正對滿朝文武解釋道 :“曾靜詆譏及于朕躬,而呂留良則上誣圣祖皇考之盛德。” 也就是說,曾靜只是一個秀才,沒有啥能力,充其量也就是詆毀朕的名譽,這不傷大雅。而呂留良則不同,他居然寫書污蔑圣祖康熙大帝,對于這種事,朕絕不能容忍。
雖然曾靜被皇帝特赦,但他戰戰兢兢,每天都提心吊膽,萬一皇帝哪天腦袋一熱,說不準就把自己咔嚓了。一位與曾靜認識的官員,將曾靜的擔心上報給了雍正,雍正無奈地笑了幾聲,為了安慰曾經, 就下了這么一道圣旨:“朕絕不殺曾,且朕之子孫將來亦不得以其詆毀朕躬而追求殺戮。”
雍正的這道圣旨,讓曾靜非常開心,終于擺脫了之前的那種恐懼,每天都哼著小曲。令他懵逼的是,乾隆剛坐上皇位,就命人將曾靜抓到京城,親自提審了他。幾天后,乾隆就下令將曾靜凌遲處死,大臣們都說這有違先皇的遺詔,乾隆卻說了“誹謗先帝”四個字,眾人都不敢再說什么。有人認為,乾隆的胸襟太過狹窄,而且有不孝之嫌疑,你覺得呢?
這個問題的關鍵在于《大義覺迷錄》
曾靜、張熙是由于游說岳鐘琪反清,反被岳鐘琪告發而逮捕的,雍正得悉此案后,認為案中,呂留良鼓吹的反清思想和允禩等政敵散布的流言,實屬為患非小。至于曾靜,屬于鄉曲“迂妄之輩”,不足為大患。雍正七年九月,雍正帝將與曾靜問答之詞,編為《大義覺迷錄》,對華夷之分和雍正奪嫡等民間傳言進行逐一批駁,又派大員帶領曾靜到江寧、杭州、蘇州等地,進行宣講。同時,大興文字獄,將呂留全部遺著焚毀,留良與其子葆中及鴻逵雖死,俱戮尸梟示,毅中、在寬皆斬決,族人俱誅,孫輩發往寧古塔為奴。曾靜、張熙的免罪釋放,一是宣揚雍正的“仁政”,二是讓曾靜、張熙為其宣傳《大義覺迷錄》。
乾隆卻認為《大義覺迷錄》當中涉及太多清宮秘聞,不但起不到解釋和撲滅流言的作用,反而有越描越黑之嫌,故而在登基之后,就將《大義覺迷錄》禁毀頒行者嚴令收回,有敢私藏者罪之。至于曾靜、張熙二人自然是乾隆為了滅口而以“泄臣民公憤”為由,將二人處死。
呂留良簡介
呂留良(1629~1683)明末清初杰出的學者、思想家、詩人和時文評論家、出版家。又名光輪,一作光綸,字莊生,一字用晦,號晚村,別號恥翁、南陽布衣、呂醫山人等,暮年為僧,名耐可,字不昧,號何求老人。浙江崇德縣(今浙江省桐鄉市崇福鎮)人。順治十年應試為諸生,后隱居不出。康熙間拒應滿清的鴻博之征,后削發為僧。死后,雍正十年被剖棺戮尸,子孫及門人等或戮尸,或斬首,或流徙為奴,罹難之酷烈,為清代文字獄之首。呂留良著述多毀,現存《呂晚村先生文集》、《東莊詩存》。
曾靜簡介
曾靜(1679-1735)清永興縣人,康熙十八(1679)生。縣學生員,授徒為業,號蒲潭先生。性迂闊,喜談道學,有反清思想。雍正帝即位后,曾靜鼓動川陜總督岳鐘琪反清,岳鐘琪即具折上奏,雍正帝派人拘訊曾靜,曾靜供認不諱,被免罪釋放。這一謀逆大案因案情牽連諸多官員,雍正皇帝決定只當做普通的文字案件處理,只將呂留良全部遺著焚毀,呂留良戮尸,家人流放。乾隆即位后,將其罪名改定為“誹謗先帝”,與同伙張熙一同凌遲處死。
張熙簡介
張熙,清雍正時期人物。衡陽人。與其師曾靜以清朝末運已至,遂籌劃推翻清廷。后受曾靜所派前往浙江呂家求書,呂毅中將其父呂留良遺書全部交與張熙。
雍正六年(1728年)受曾靜所使投書川陜總督岳鐘琪,并列舉雍正雍正帝罪狀,力勸鐘琪反清。鐘琪即具折上奏。雍正帝派人拘訊曾靜,供認不諱,被解京師,張熙也同時解到。
其師曾靜承認輕信流言,妄論國事,為呂留良等所誤。 雍正七年(1729年)十月,與曾靜一同被釋放。
同時,大興文字獄,將呂留全部遺著焚毀,留良與其子葆中及鴻逵雖死,俱戮尸梟示,毅中、在寬皆斬決,族人俱誅,孫輩發往寧古塔為奴。黃補庵常自稱呂留良私淑弟子,車鼎豐、鼎賁曾刊刻呂氏書籍,孫用克、敬輿等私人藏呂氏書,都遭株連坐罪,死者甚眾。雍正十三年冬(1735),乾隆即位,終以“泄臣民公憤”為由,將曾靜、張熙處死
在明末清初的時候,清朝為了收服民心,所以主張?滿漢一家親?,不少明朝百姓,都選擇歸順清朝。可是仍有很多明朝的愛國義士,打著復國的旗號造反,清廷為了鎮壓這些人,也想了不少辦法。
由于反清復明的人實在太多,甚至民間還有不少這樣的組織,令清朝皇帝很是頭疼。為了嚴厲打擊這些造反的人,清朝開始興起文字獄,就是只要語言中存在反清思想,都會被處以極刑,這就是所謂的寧可錯殺一百,也不能放過一個。
清朝雍正年間,有一個秀才也有反清思想,我們知道,雍正是出了名的殺伐果斷,可是這位秀才有反清思想,又和他非親非故,嚴厲的雍正卻沒有選擇殺他。這是為什么呢?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位秀才。
他的名字叫曾靜,是雍正年間的秀才,可是自打中了秀才之后,就再也沒能考中其他功名,這對他本人打擊非常大。在古代,考取功名是唯一的出路,十年寒窗,就是為了一舉高中,可以光宗耀祖,為自己奔個好前程。可是曾靜屢次落榜,開始讓他一蹶不振。
還好即使中不了舉,曾靜也沒有放棄自己,在失落一段時間后,他通過一個人,改變了自己的志向,放棄了科考,走上反清復明的道路。
這個影響他一生的人,就是呂留良。曾靜讀了很多呂留良的文章,對他十分敬佩,也正是因為讀了他的文章,才讓曾靜萌生了一個可怕的思想,反清復明。
曾靜在自己寫的《知新錄》中表示:?春秋時皇帝,該孔子做;戰國時皇帝,該孟子做;秦以后皇帝,該程子做;明季皇帝,該呂留良做,如今卻被豪強所壽。?
除此之外,曾靜還說當年岳飛之死,與金人脫不了干系,作為岳飛的后代,就應該痛恨金人,而滿清作為金人的后代,就應該被痛恨。
當時的聞川陜總督岳鐘琪擁有重兵,朝廷對他十分忌憚,所以雍正不怎么信任他。曾靜便將自己的看法寫成書信,給岳鐘琪寄去,希望他加入反清復明的行列。沒想到岳鐘琪不但不支持他,還將書信呈給雍正看了。
雍正看了曾靜的書信,確信此人是個反清復明的逆賊,于是派人把他抓起來審問,曾靜對于此事供認不諱。由于曾靜的供詞中,說出了呂留良文章的事,雍正隨即派人去搜有關書籍,最后證實呂留良的文章中,確實含有鼓動百姓反清的思想。而曾靜也承認,自己輕信了呂留良的言論,才妄論國事。
事情調查到這一步,雍正覺得呂留良鼓動百姓造反,傳播不法思想,才是不利于國家的大患,而曾靜只是?迂妄之輩?,不足為大患。所以雍正命人將曾靜的問答之詞,編成《大義覺迷錄》。還讓曾靜到全國各地,去進行演講,其目的是批判呂留良等人的言論,讓百姓不要去相信。
由于曾靜將功折罪,加上他也不是領頭之人,于是雍正七年十月,曾靜被無罪釋放。同時雍正下旨,將呂留良所有相關書籍,全部燒毀。當時呂留良已經去世,但雍正仍然下令掘墳戮尸,以儆效尤。
曾靜釋放回家后,對當初自己所做之事十分后悔,于是安安分分,在鄉下當起教書先生,日子也算過得平穩。
然而雍正十三年,乾隆即位,曾靜再一次被抓回去,最后乾隆以?泄臣民公憤?為由,將曾靜處死。為何當年嚴厲的雍正不殺他,如今仁慈的乾隆卻殺了他呢?
其實這很好理解,雍正雖然常常以暴制暴,但他是個好皇帝。對于那些真正犯罪,十惡不赦的人,雍正是絕對不會姑息的,所以他才會對呂留良掘墳戮尸。而曾靜只是一時受人蠱惑,后來也將功折罪,所以雍正是不愿意牽連更多人的。
而乾隆即位的時候,正好處于風口浪尖,雖然他是個仁慈的皇帝,但乾隆時期,是文字獄最盛的時候。這時候曾經有過反清思想的曾靜,自然就成為乾隆針對的首要目標。可是當初雍正已經放了曾靜,如今自己再以同樣的理由殺他,就等于違背了先帝的決定。
于是乾隆才說曾靜是因為誹謗先帝,先帝仁慈所以沒有計較,自己身為人子,堅決不能容忍有人誹謗自己的父親。所以對曾靜進行各種批判,最后以?泄臣民公憤?為理由,將曾靜處死了。
不得不說,乾隆的手段確實很高。他以這樣的理由殺了曾靜,既解決了心腹之患,又彰顯自己是為了給先帝出氣,是個孝順兒子。
而曾靜的事情也告訴我們,即使在不順心的情況下,也不能去做不該做的事,否則即使躲得過一時,也躲不過一世,人終究要為自己犯的錯負責。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7564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