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西夏權臣沒藏訛龐,權傾天下最后全族被滅

以史為鑒 2023-07-05 03:39:39

西夏權臣沒藏訛龐,權傾天下最后全族被滅

西夏是一個十分神秘的國度,至今為止沒有發現關于它的任何一部正史。不過他的一些基本情況還是保留了下來。在西夏的政治生活中,后族沒藏氏一直是個十分重要的家族。這個家族中還出現了一個大權臣,那就是沒藏訛龐。這個大權臣曾經自行廢立,權勢熏天,可是最后卻免不了身死族滅的下場。

說起來沒藏訛龐算是個國舅爺了。他是西夏開國皇帝夏景宗李元昊的寵妃沒藏氏之兄,還是后來的皇帝李諒祚的舅舅兼岳父,在西夏位高權重。但是這李諒祚本來是無緣皇位的,沒藏訛龐和妹妹將李元昊的太子給殺了,這樣李諒祚才得以登基,后來沒藏訛龐立了李諒祚為帝,自己大權獨攬,卻不料被自己的女婿殺了。

天授禮法延祚十年(1047)二月,沒藏氏給李元昊生了一個兒子諒祚,三月元昊升任沒藏訛龐為國相。這時的李元昊十分貪淫好色,把太子寧令哥的老婆給奪了過來。寧令哥十分郁悶,沒藏訛龐便想了一個借刀殺人之計。暗中指使寧令哥刺殺李元昊。天授禮法延祚十一年(1048)正月初一夜晚,寧令哥糾集野利族人浪烈等數人,待元昊酒醉,入宮行刺,元昊受重傷,于次日死去。沒藏訛龐發現李元昊已經死了,就以寧令哥弒君殺父為由也把寧令哥和他的母親野利氏殺了。

李元昊臨終之時有遺命,讓從弟委哥寧令繼承帝位。大臣諾移賞都等都主張遵從元昊遺命。沒藏訛龐反對,他說:“委哥寧令非子,且無功,安得有國?”最后在沒藏訛龐操縱下將李諒祚扶上了皇位。

李諒祚登基之后,沒藏訛龐自任國相,總攬朝政,權傾朝野,出入儀衛侔擬于王者。沒藏訛龐掌權之后對內大權獨攬,一言九鼎;對外則擴地拓土,謀取私利。他派兵侵占了宋朝麟州西北屈野河(今陜西境內窟野河)以西的肥沃耕地,令民種植,收入歸己。福圣承道四年(1056)十月,夏國發生了沒藏太后的幸臣李守貴劫殺沒藏太后與侍臣姘夫寶保吃多已的事件,沒藏太后既死,沒藏訛龐又誅殺李守貴,族滅全家。十一月,沒藏訛龐以其女兒納為諒祚后,成為國丈,自是臣民畏懼不敢言。

奲都三年(1059年),夏毅宗李諒祚開始參與國事,他眼見沒藏訛龐在朝飛揚跋扈,胡作非為,對其專權日益不滿。沒藏訛龐借故誅殺了李諒祚的親信六宅使高懷昌、毛惟正。李諒祚深知這是殺給他看的,對沒藏訛寵專斷朝政深懷不滿,就對訛寵的政敵大將漫咩屈尊禮敬,結為心腹。這時李諒祚也犯了好色的毛病,他和沒藏訛龐的兒媳婦私通,訛龐得知后與其子密謀于梁氏寢室中設伏刺殺諒祚。此事又被梁氏探得告知諒祚。

李諒祚見狀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在大將漫咩等的支持下執殺訛龐及其家族,又殺妻沒藏氏,結束了沒藏氏專權的局面。

西夏是何人所建?又是如何滅亡的?黑水城遺址與西夏有何關系?

1908年,俄國地理學家、海軍中校科茲洛夫打著探險的名義,第五次在中國境內的內蒙古一帶探險,在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境內額濟納河下游接近居延海的地區發現了一座古城,科茲洛夫在這座古城進行考古與挖掘,發現三千多件文物。

 這些文物包括用西夏文、漢文、藏文、回鶻文、突厥文、女真文、蒙古文書寫的佛畫、卷籍、經卷、錢幣、紡織品、雕塑、佛像,經研究這批文物屬于中國歷史上的西夏王朝,這座被發掘的遺址是西夏歷史上的黑水城,黑水城建于11世紀的西夏,是西夏十二監軍司中的一個,其性質與北魏時候的邊境六鎮類似,是在邊境地區抵御敵人的軍事重鎮。

 黑水城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這里是連通大漠與河西走廊的戰略要地,也是西夏政權防止北方強敵南下的重要關隘,蒙古滅西夏就是從這里南下的,黑水城遺址距離科茲洛夫挖掘的時期已經有680年了,其被毀滅的歷史與西夏存亡的歷史類似,揭示了西夏滅亡的殘酷原因。

西夏是拓跋氏黨項人所建立的,黨項人又是羌人的一支,當時的黨項羌一共有八支比較大的部落,分別是拓跋氏、細封氏、費聽氏、往利氏、頗超氏、野利氏、房當氏、米擒氏,說起拓跋氏很自然地想起建立北魏的鮮卑拓跋氏,事實上黨項拓跋氏就是來自鮮卑拓跋氏。

 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就說過自己是北魏鮮卑拓跋氏的后人,《宋史》、《遼史》、《金史》也記載了西夏皇族來自鮮卑拓跋氏,拓跋氏的姓很特殊,大概是北魏滅亡后,其拓跋氏部落融入了羌人,土谷渾就是很好的例子,出自遼東鮮卑慕容氏,卻在河西走廊建立了政權,從最北邊遷移到西邊。

 而黨項人也大概如此,拓跋氏是黨項羌中勢力最強的一支,唐朝初年,其首領拓跋赤辭聯合鮮卑慕容氏建立的土谷渾政權一起對抗唐朝,唐朝名將李靖率軍滅亡了土谷渾,拓跋赤辭率領部落投靠了唐朝,被唐太宗賜國姓為“李”,自此,黨項拓跋氏改姓為李。

 到了唐朝末年,拓跋氏黨項人的首領是李思恭,擔任過唐朝夏州的偏將,后來割據了宥州,黃巢起義時,李思恭起兵幫助唐朝政府軍攻打黃巢,其弟李思忠戰死沙場,李思恭被唐僖宗封為左武衛將軍,黃巢起義被平定后,李思恭因功被封為夏州節度使,進封夏國公,這個夏就成為后來西夏的國名。

李思恭去世后,他的另一個弟弟李思諫被推舉為定難軍節度使,繼承夏國公的爵位,李茂貞叛亂時,李思諫投靠了朱溫一起對付李茂貞,唐朝滅亡后,朱溫建立后梁,李思諫歸屬后梁,隨后中原就進入了五代十國的亂世,而李氏(拓跋氏)黨項人趁機控制了當時的夏州、綏州、銀州、宥州、鹽州,其地在今陜西省綏德以北、甘肅與寧夏東部及內蒙古南部等地。

 李思諫去世后,李思恭的孫子李彝昌繼承職位,隨后李彝昌被殺,族人推舉李仁福為新的繼承人與首領,李仁福去世后,他的兒子李彝超繼位,中原已經進入后唐,雙方不斷發生戰爭,李彝超去世后,他的弟弟李彝殷繼位,其割據勢力臣服于后晉。

 李彝殷去世后,其子李光睿繼承職位,之后李繼筠繼承,再之后是李繼棒,這時中原已經是北宋了,李繼棒率領夏州、綏州、銀州、宥州、鹽州五州投靠了北宋。結果李繼棒的同族弟弟李繼遷不滿其投降北宋的行為,率領其部分族人聯合其他部落的黨項人一起反抗北宋。

 李繼遷憑借個人能力與實力,迫使北宋將夏州、綏州、銀州、宥州、鹽州五州歸還,李繼遷去世后,其子李德明繼位,名義上歸屬宋朝,實際上算是獨立的割據勢力,李德明去世后,其子李元昊繼承了職位,并于1038年稱帝,因為其爵位為夏國公,所以國號為“夏”,因為地處西北,史稱“西夏”。

 從整個過程來看,西夏的建立就是一部李氏(拓跋氏)黨項人的割據與奮斗史,從唐朝末年的節度使開始,李氏黨項人逐漸割據了夏州、綏州、銀州、宥州、鹽州五州為其根據地,這也是后來西夏政權的核心勢力范圍,之后西夏勢力一步步擴大。

李元昊不僅是西夏的開國之君,而且是西夏歷史上最有名的皇帝,能征貫戰,在他的統治之下,西夏從原來的五州之地擴大到二十個州,鼎盛時期其勢力范圍南接蕭關、北控大漠、東至黃河、西到玉門,疆域包括:寧夏全部、甘肅西北部、青海東北部、內蒙古南部、陜西北部,并控制了整個河西走廊。

 西夏最初與北宋、遼朝三足鼎立,北宋滅亡后南宋建立,遼朝滅亡后,金朝建立,然后西夏又與金朝、南宋三足鼎立,可見西夏政權的生命力非常頑強,直到1227年,西夏才被蒙古滅亡,那么西夏是如何滅亡的呢?

西夏滅亡主要有三個方面:

1、長年對外戰爭消耗了國力

 西夏存在的189年時間中,從來沒有停止過外部戰爭,因為西夏立國一直都是三足鼎立,三個政權之間不斷發生戰爭,李元昊稱帝后,第一個不服的就是北宋,原本西夏是臣服于北宋的,現在居然稱帝了,北宋當然不服了,于是北宋與西夏之間爆發了戰爭。

 在宋夏戰爭中,李元昊統治下的西夏四戰四捷,宋軍連連失敗,損兵折將,不得不被迫接受西夏獨立的現實,李元昊雖然在戰爭上打敗了北宋,但卻落入了被北宋經濟制裁的局面,北宋停止邊貿、互市,還對西夏進行物資封鎖,迫使西夏與北宋議和,同時李元昊以西夏王身份向北宋稱臣。

 沒過幾年,北方的遼朝興兵十萬討伐西夏,李元昊是先敗后勝,并不斷后撤引誘遼朝追擊,最終利用機會大敗10萬遼軍,仗雖然打贏了,但是李元昊馬上就跟遼朝講和了,因為戰爭導致了西夏巨大的消耗。

北方遼朝軍事力量強于西夏,南方的北宋經濟力量強于西夏,西夏在某些方面有點像三國時期的蜀漢政權,實力不強,但是喜歡對外作戰,西夏雖然暫時打贏了戰爭,但是戰爭打的就是經濟與后勤,沒有強大經濟實力,戰爭是不能持久的,所以李元吳盡管打贏了戰爭,還是和得北宋稱臣,跟遼朝講和。

 李元昊之后,夏毅宗與遼朝發生戰爭,夏惠宗時期,西夏又與北宋發生大規模戰爭,僅2戰就損失士兵及后勤民夫60余萬人,西夏、金朝、南宋三足鼎立時,也是不斷地戰爭,西夏在夏襄宗時期與金朝進行了十多年的戰爭,合計25次戰役,平均一年有2次戰役,戰爭嚴重消耗了西夏的國力。

 西夏對外戰爭從來沒有停止過,直到蒙古人的崛起,蒙古把滅亡西夏作為第一個目標,在對外戰爭中滅亡了西夏,某種意義上說,西夏滅亡的原因之一就是窮兵黷武。

2、內部爭權奪利。

 李元昊時期,西夏內部開始了爭權奪利,開國之君李元昊被自己的兒子寧令哥弒殺,而寧令哥又被權臣沒藏訛龐(名字叫沒藏訛龐)處死,沒藏訛龐擁立李元昊年幼的兒子諒祚為帝,也就是夏毅宗。

 沒藏訛龐是夏毅宗的舅舅,掌管了朝政,獨攬大權,夏毅宗長大后不滿,于是聯合大將漫咩等誅殺沒藏訛龐及其整個家族,夏毅宗李諒祚去世后,由其7歲的長子李秉常即位,這就是夏惠宗。

 夏惠宗的情況與夏毅宗很相似,同樣是母族與外戚掌權,朝政由夏惠宗的母親梁太后與其弟掌握,夏惠宗一生都沒有實權,26歲就去世了,其3歲的兒子李乾順即位,這就是夏崇宗,皇帝年幼無法掌控朝政,這又回到了外戚掌權的時代,朝政由夏惠宗的皇后梁氏與其親戚掌控,這跟東漢有點像。

后來遼朝派人毒死了梁氏,西夏皇帝才能親政,但內部爭權奪利并沒有停止,西夏晚期,夏桓宗李純佑被同族兄弟李安全發動政變廢除,隨后李安全自己稱帝,這就是夏襄宗,夏襄宗在位期間,宗室齊王李遵頊發動政變,失敗被殺。夏襄宗李安全之后西夏還存在了三位皇帝,隨后被蒙古滅亡。

3、蒙古崛起。

 西夏晚期,蒙古強盛崛起,此時的金朝、南宋相繼衰弱,蒙古成為北方草原上新的霸主,而夏襄宗李安全在位期間,斷絕了西夏與金朝的同盟關系,轉而臣服蒙古,協助蒙古一起攻打金朝,殊不知唇亡齒寒的關系,原本西夏與金朝兩個較弱的勢力聯合起來對抗一個強大的蒙古,是保持三足鼎立的基礎,可是西夏選擇了錯誤的政策,這是西夏最大的失誤。

 西夏又趕上蒙古強盛的時期,蒙古人的戰斗力是恐怖的,成吉思汗前后數次親自率軍攻伐西夏,1226年,蒙古兵分幾路攻打西夏,成吉思汗首先攻下了黑水城,然后一路南下,到1227年西夏末帝投降,不久被托雷所殺,西夏正式滅亡。

 就連成吉思汗也在滅亡西夏的前一年病逝,但蒙古人封鎖了消息,直到西夏被滅亡,也不知道蒙古人的首領成吉思汗去世了。

 上文講到的黑水城遺址,就是蒙古軍隊在1226年攻破的,蒙古人在此地進行了屠城,導致整個黑水城成為一片廢墟,黑水城原本在居延海附近,這里本是沙漠上的綠洲,水草豐美,物產豐富,是重要的水原地、放牧地與兵家必爭之地。

沒藏黑云的執政時期

垂簾聽政
慶歷八年(1048)正月十五日,西夏國王李元昊被太子寧令哥弒。兒子弒父,在中國封建社會史上是罕見的,寧令哥弒父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其母、野利皇后被李元昊蒙冤貶入冷宮,二是其妻沒多移氏被李元昊霸占。《西夏書事》載:“與野利族人浪烈等于月之望日,乘曩霄醉,入宮刺之。”因上元夜醉酒,李元昊摟抱沒多移氏,當著寧令哥面侮辱他,寧令哥忍無可忍,聯合娘舅家族野利浪烈等人,潛入宮內行刺。不料護駕兵聞訊趕到,野利浪烈率眾抵抗,寧令哥只身持劍行刺,李元昊急躲,結果鼻子被劍鋒所削,血流滿面。最后,野利浪烈等戰死,寧令哥逃走。
正月十六日,李元昊因失血過多死亡。國相沒藏訛龐以“弒逆,因以為罪”的理由下令追輯寧令哥,寧令哥也在當日被殺。
《宋史》卷485載:“沒藏訛龐欲以諒祚主夏國,誘寧令哥弒逆。”即寧令哥弒父是沒藏訛龐設下的圈套。“及寧令哥失妻,野利后被黜,母子日夜慮禍及。沒藏訛龐知其意,陰勸寧令哥作亂。”寧令哥母子在惶恐度日的時刻,沒藏訛龐以戚誼身份屢去探望,暗中勸寧令哥及早登位,誘嚇他說,若不早動手,寧令哥母子性命難保。寧令哥見沒藏大族支持他,動了弒父之心。結果,按沒藏訛龐的策劃等寧令哥弒父后避入黃蘆別墅,不料沒藏訛龐卻翻了臉,下令家兵逮捕寧令哥。黃蘆別墅系沒藏訛龐的官邸,寧令哥原指望入避此處最為安全,殊不知是自投羅網。沒藏訛龐也不與朝臣商議如何處置寧令哥,私下下令處死了寧令哥,派人前去冷宮殺了野利廢皇后。
朝不可一日無君。李元昊臨終有遺詔:立皇從弟委哥寧令為國主。顧命四大臣諾移賞都、埋移香熱、嵬名浪布、野乜浪羅準備安排委哥寧令登基事宜,遭到實權人物沒藏訛龐反對。《宋史》《西夏書事》皆記載:沒藏訛龐反對立委哥寧令為主,說:“委哥寧令既不是先帝的兒子,又沒有寸功,不能當皇帝”。諾移賞都諷刺說: “假如你愿意當皇帝,只要能保全西夏社稷,我們也同意”。沒藏訛龐說:“先朝有典制,父死子繼,國人乃服。今沒藏氏有子,是先帝血脈,可以為主。”眾人不語。沒藏訛龐見眾不服,頓時黑下臉喊:“誰敢不服?”眾人畏懼,趕緊附和。
就這樣,不及1歲的李諒祚在其母沒藏氏掖抱下,登臨大位。“尊沒藏氏為宣穆惠文皇太后,訛龐以諾移賞都等三大將典兵久,令分掌國事;己為國相,總攬政柄。沒藏本大族,訛龐為之長,至是權益重,出入儀衛擬于王者。”從此,沒藏氏開始了垂簾聽政的生涯。
參詳諸史,沒藏氏在垂簾聽政的7年時間,還是有“仁政”可圈點的。而史書上記載的“沒藏氏與訛龐日夜謀危寧令哥,為立諒祚計”的說法,也是紕漏百見。宋人王稱《西夏事略》記載:“方沒藏氏出為尼也,既娠而曩霄死。”其實李元昊死時,沒藏氏還沒生下李諒祚,胎兒還在母腹中,怎么會有腹中胎兒登基的怪事?王稱的記載比較可信,他說,沒藏訛龐反對立委哥寧令為國主,理由是沒藏氏現在懷著先帝的骨肉,如果是男孩,立為國主合乎情理。于是,等到二月初六,沒藏氏真的生下了男孩李諒祚,國人歡喜,擁立李諒祚為國主。“以沒藏氏為太后,于是政在沒藏矣。”
這就產生了一個歷史疑問:沒藏氏真的生了男孩?還是秘密抱養了沒藏家族的男孩?近年有西夏學者推測說,沒藏氏所謂的“男嬰”,其實是沒藏家族的男孩冒充的。
沒藏氏垂簾聽政時的“仁政”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與宋睦鄰友好,防止戰爭使生靈涂炭。李諒祚剛登基時,“夏人圍慶陽”,西夏對宋朝的侵略戰爭還在繼續。宋朝派使節訪問西夏,祭奠李元昊,冊封李諒祚為夏主,沒藏氏感到這是宋夏和好的有利時機,于是,主動下令撤圍慶陽,派人隆重迎請宋使。“秋九月,遣使入謝祭奠。”“冬十二月,使謝封冊。獻馬、駝各五十匹,宴于朵殿,賜物遣還”。自此兩國息兵,互市不絕,邊地百姓發展經濟,安寧生產。后來,沒藏氏死后,宋仁宗很悲傷,“輟朝一日,”派出龐大的吊唁使團出訪西夏,如此禮遇,在宋夏史上是惟一的。
杜絕外戚侵擾邊地、貪腐亂國。沒藏氏垂簾聽政時,對有功于她的娘家沒藏家族約束較嚴,尤其是打擊權臣沒藏訛龐的貪腐行為不手軟。嘉右元年(1055),有人告發沒藏訛龐在屈野河宋夏結合部圈地耕作,收獲悉數貪為己有。屈野河一帶本是宋夏領土爭議區,那里土壤肥厚,利于耕種。兩國和好后,屈野河對岸屬宋人轄境,但沒藏訛龐不顧兩國關系,派家丁過河開墾荒地,種植小麥。后來,還把駐軍開往對岸,擴大耕作面積。宋人屢次主張權益,沒藏訛龐卻變本加厲。“迫之則格斗,緩之則就耕,終無歸意。”即宋兵前來收復土地,沒藏訛旁就變田丁為軍隊,擊退宋兵;宋人若在一旁勸說,田丁則不予理睬,繼續耕作。九月,沒藏氏派大臣李守貴嚴查此案,李守貴將真相告知沒藏氏,沒藏氏大怒,“責訛龐令還所侵田”。
促成宋夏佛教文化友好交流。《西夏書事》載:“沒藏氏好佛,因中國賜《大藏經》,役兵民數萬,相興慶府西偏起大寺。”沒藏氏垂簾聽政時,發展佛教文化事業,宋夏兩國圍繞佛教文化友好往來。今日寧夏銀川承天寺,就是沒藏氏親自主持修建的。沒藏氏不但親自效力推進宋夏佛教文化交流,還加強同西域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延回鶻僧登座演經,沒藏氏與諒祚時臨聽焉。”
強兵備,善訓練,保境護民。《宋史》卷485載:“沒藏氏常遣人撫諭黨項諸部,國中點集人馬,訓練無虛日。”她在夏遼兩國外交上以善于斡旋著稱,屢次挫敗遼國的外交圖謀,最終,遼人嘆“沒藏氏反覆”而不敢再有所企圖。沒藏氏雖是華銳雪域女流,卻善于用兵,“遇敵則虛設寨帳,伏兵包敵后,以鐵騎為前軍,乘善馬,重甲,斫刺不入,用鉤索絞聯,雖死不墜。其兵凡三千,分十部,戰則先出突陣,陣亂則沖擊之。步兵挾騎以進,發兵則以銀牌召部長面受約束。晝則舉煙揚塵,夜則篝燈為候,出戰率用只日,避晦日。赍糧不過一旬。戰則大將居后,或據高險。弓,皮弦;矢,柳竿;中之必貫甲。故所向無不破也。”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7497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