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稱“唐初第一猛將”的秦瓊到底多厲害?這三點讓別人望塵莫及!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一直以來,都有種論調說:秦瓊是被評書等吹出來的,不配稱為名將或猛將。而理由,則是秦瓊在“凌煙閣24功臣中”墊底(第24位)。其實,若按“凌煙閣24功臣”排位看誰是名將或猛將,那就沒法看了。
比如武將中排名最高的是李孝恭,他排在第二,最牛的功績是平滅了西梁的蕭銑。但看過唐史的都知道,真正的功勞是李靖的,李孝恭只不過跟李世民沾親,且當時又身為統帥,所以功勞掛在他頭上了!
至于排在第七的尉遲恭,雖很勇猛,但他的功勞主要集中在救駕上,論開疆擴土和大規模的兵團作戰,明顯比不過排在第八的李靖和倒數第二的李勣。
故而“凌煙閣24功臣”的排名,是不能用于評價唐初的那些赫赫名將或猛將們。咱單說秦瓊,他到底有多厲害?咱僅拿這三個方面,就能看出,唐初第一猛將之稱,根本就不是吹得,足以讓其他猛將們都望塵莫及。
一、做人
想做事,必先學會做人!在做人這方面,凌煙閣24功臣中,秦瓊和李勣,是最被后世稱贊的,并稱為“忠義無雙”的代表。但好玩就好玩在,兩人卻是倒數第一和第二。所以凌煙閣的排位,只能說是李世民心中的排位。
就做人來言,李勣主要體現在了“忠”上,比如最初跟著翟讓,李勣忠心不二。后來李密當了老大,李勣依然忠心不二。明明李密都投降李淵了,但李勣卻為了給李密貼金,把自己管轄的城池、人口都劃給給李密,言稱:必須有李密的命名,自己才投降。感動的李淵都稱他為“純臣”,賜國姓:李!
秦瓊在忠這方面,也不亞于李勣,但他卻更偏重于“義”,即,大義!比如,為救中箭落馬的李密,秦瓊血戰隋朝最精銳的“驍果軍”,救李密于危難之時。因為秦瓊當時認定了李密,才是結束這亂世的不二人選。
可哪料李密后來竟變得自負異常,搞得瓦崗軍上下離心,結果兵敗給王世充。秦瓊無奈下投降王世充。雖照樣受王世充重用和信任,可秦瓊卻看出來了,王世充“非人主也”,故而又跟程咬金,在兩軍陣前,堂堂正正的歸降了李世民——走都走得大義凜然。
所以秦瓊之所以保李密,舍王世充投奔李世民,完全是因大義導致,即,盡快結束這亂世!證據就是,雖秦瓊立功很多,但卻從來不居功自傲。這就跟尉遲恭拉開距離了,尉遲恭只因喝酒時,他的排位低,就當著李世民的面,又罵人又打架。
秦瓊呢?在美良川大戰中,擊敗尉遲恭后,李淵親自給他寫信,稱:你想吃我李淵的肉,我都給你吃!可秦瓊卻依然低調謙虛。這就是差距,做人的差距所在!故而,秦瓊的義,從來都讓人望塵莫及。也正是因如此,他才在《隋唐演義》中,力壓李世民成了主角。
二、戰功
李世民早期的功勞又多大,其實秦瓊的戰功就有多高,兩人是相輔相成的。比如,前文中的美良川打敗尉遲恭,這一戰堪稱是李世民克劉武周(宋金剛)的關鍵一戰,不然李淵怎么可能給秦瓊寫了封那么肉麻的信?
看下原文:朕肉可為卿用者,當割以賜卿,況子女玉帛乎。敢問,誰見過皇帝給大將寫這種信的?不但要把自己的肉給秦瓊吃,還說,子女財帛,你秦瓊就隨意要!肉麻不肉麻?
還比如,李世民滅王世充等,次次都是“單挑王”,只要對方有將領耀武揚威在陣前,李世民就對秦瓊說:把那小子干掉。秦瓊策馬而出,斬敵將人頭于萬馬從中,誰都擋不住。這可不是筆者吹牛,是實實在在記錄在《舊唐書》中的。
須知歷來有“帥為三軍之魂,將為三軍之膽”之說,如今秦瓊萬馬從中斬大將,對敵方士氣的打擊有多大,就不用筆者多言了吧,就四個字:嚇破敵膽。這等戰功該怎么算?且還不是一次兩次。
所以才說,李世民早期的功勞有多大,秦瓊的戰功就有多高!只能是,各路猛將都望塵莫及了。畢竟,人家秦瓊做的是“金剛鉆”,專干最關鍵的“瓷器活”。
三、影響
在所有大唐初期的將領中,秦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從來都是第一!這點,筆者原來寫過,就不細談了。比如,秦瓊成神(門神),還比如“關公戰秦瓊”,地位等同關羽,還比如《隋唐演義》等書籍的渲染等等——依然讓其各路猛將望塵莫及。
所以,秦瓊到底有多厲害?凌煙閣24功臣的排位,說明不了什么!所謂金杯銀杯,永遠趕不上百姓的口碑,秦瓊也是如此!
李世民手下大將排名,秦瓊只能排在最后一名
隋唐多名將,名將多數出瓦崗。
看一看真正的歷史而不是演義,就會發現隋末唐初諸侯爭霸戰中,總是活躍著瓦崗英雄,就是貞觀之治的名相魏征、名將英國公李_、魯國公程咬金、鄖國公張亮都出身于瓦崗寨,他們為大唐南征北戰開疆拓土,立下不世奇功并名垂青史。
這時候可能有讀者要問:為什么沒有我們最尊敬最喜愛的胡國公秦瓊秦叔寶?
唐太宗李世民手下九員大將當中,秦瓊只能叨陪末座,而秦瓊之所以排名靠后的真實原因,就是秦瓊太值得尊敬了。
我們來看一下唐太宗手下著名的九大名將,李世民手下的大將當然遠不止這九位,這就需要歷史知識更加淵博的讀者諸君補充指教了。
河間王李孝恭一人干掉三個皇帝
河間王李孝恭是李世民堂弟,他們共有一個曾祖父李虎,李世民的祖父李_是老三,李孝恭的祖父李蔚是老七。
而李孝恭能第一批進入凌煙閣,并成為其中唯一的皇族,可不是靠血緣關系,而是這個人太能打了,什么迦樓羅王朱粲、梁王蕭銑、宋帝輔公_,都是李孝恭給打滅的,一個人干掉三個皇帝,這一功勛在整個唐朝,也就是高宗時期一人滅三國的蘇定方能夠跟他相提并論。
李孝恭雖然在演義小說里出現的次數不多,但是在真實的歷史中,李孝恭一直是李靖和李_的領導,比如去打輔公_的時候,二李都在他麾下聽候指揮。
李孝恭能打,也會享受,大唐建國,李世民上位,李孝恭沒少得錢,光是后房歌姬舞女就有一百多個,每天偎紅倚翠,那小日子過得連李世民都眼紅。
也可能人一生享多少福是有定數的,李孝恭五十歲就英年早逝,把李世民哭得死去活來。
北宋人做十七史百將傳,其中唐將中李孝恭位列第一,其后依次為尉遲恭、李靖、李_、蘇定方、薛仁貴。
夔國公劉弘基李世民的第一鐵桿兄弟
大家都知道李世民跟他的大哥李建成四弟李元吉不對付,斗雞一樣恨不得掐死對方,但是李世民卻能跟一個異性兄弟出則連騎,入同臥起,簡直就是唐版的桃園結義。
李世民最信任的這個鐵桿兄弟就是夔國公劉弘基,當然,這位仁兄一開始可不是什么國公,卻是個因為結交豪俠而弄得一貧如洗的落拓貴族,為了不跟隋煬帝去打遼東,還故意犯法殺牛,被關了一年大獄這屬于故意逃避兵役,而且這里我們也可以看出來,梁山好漢們動不動就切二斤牛肉,是要把牢底坐穿的。
劉弘基刑滿釋放,就靠偷馬為生,每次偷到好馬,總是先送給李世民,據說李世民經常騎的白蹄烏,就是劉弘基偷來的。
劉弘基投靠李世民后,第一功就是干掉了監視李淵的王威、高君雅,當年李淵自封大將軍,而劉弘基是大將軍府左統軍。
劉弘基的主要戰績就是親手殺死了隋朝名將宋老生,還打敗了西秦霸王薛舉、隋將段達、張志,還得到了李淵欽賜的免死金牌。
雖然劉弘基夠勇敢,但是運氣卻不那么好,先后被薛舉和宋金剛俘虜,算上被逃避兵役入獄,劉弘基也算三進宮了。
劉弘基雖然運氣不好總是蹲班房,但是卻很長壽,一直活到了唐高宗時期,去世那年已經六十九歲了,唐高宗還為此輟朝三日。
蔣國公屈突通凌煙閣上大叔級人物
寧食三斗艾,不見屈突蓋,寧服三斗蔥,不逢屈突通。意思是這個屈突通很可怕。
屈突通在歸李世民之前,一直是唐軍的攔路虎,也是鎮壓起義軍的第一大屠夫,劉迦論造反,屈突通去鎮壓,一仗就斬殺上萬俘虜數萬,還堆了一座人頭山。
屈突通投降李世民不久,就把在他后面投降的尉遲敬德抓起來了,理由是尉遲敬德有叛逃嫌疑,氣得尉遲敬德直哭,但卻啥招也沒有,因為李世民也被屈突通的忠心感動了。
貞觀二年,七十一歲的老將屈突通去世了,新唐書評價:屈突通盡節于隋,而為唐忠臣,何哉?惟其一心,故事兩君而無嫌也。
褒國公段志玄生擒屈突通
老將屈突通跟各路反王作戰未曾一敗,但是最后卻落了個被生擒活捉的結局,生擒他的,就是同為凌煙閣功臣的段志玄。
段志玄這名字看著像丘處機的徒弟,但是這位仁兄可沒有什么仙風道骨,年輕的時候卻很無賴,仗著身高力大,經常干一些違法亂紀的事情,屬于一個問題少年。
這個問題少年一直渴望戰斗,與劉弘基故意犯罪逃避兵役不同,段志玄十四歲就跟著楊廣去打遼東了,而且在大潰敗的時候還能保住命,說明戰斗力和生存能力都是不錯的。
段志玄活捉了屈突通,但是他也被人活捉過。那是在活捉屈突通的四年后,也就是公元621年,正在打王世充的段志玄馬失前蹄,被兩個敵將揪著頭發就跑,結果段志玄抽冷子跳起來把敵將踹到馬下,搶了馬往唐營跑,幾百個人在后面遠遠地追,可就是不敢靠前,所以段志玄只做了幾分鐘俘虜,回去卻升官當了秦王府右二護軍,跟程咬金秦瓊平起平坐了。
段志玄曾經遠征吐谷渾,追亡逐北八百里,最后實在跑不動了才班師回朝,還被李世民罵了一頓,給了個停職處分。
段志玄只活了四十五歲,也算英年早逝,李世民參加葬禮的時候也是哭得死去活來。
衛國公李靖、英國公李_、鄂國公尉遲敬德、魯國公程咬金,這四個人大家太熟悉了,位列唐太宗李世民九大將,讀者諸君想必都沒有什么意見,所以就不浪費大家的時間一一描述了,咱們接下來說兩個大家不太熟悉的。
郯國公張公瑾跟羅藝是你死我活的關系
在小說演義中,張公瑾是羅藝的部下,跟秦瓊也是好兄弟。
在歷史上,羅成這個人是沒有的,而羅藝是真有的,但是卻是李建成的嫡系,一直跟李世民手下的瓦崗兄弟較勁,據說還搶過程咬金的糧草。而張公瑾不但不是羅藝手下,而且羅藝造反的時候,李世民派去討伐的統帥,正是張公瑾,直接促成了羅藝被部下刺殺。
張公瑾曾經向唐太宗陳述過討伐東突厥六大理由,類似曹操討袁時候的荀_與郭嘉。
陳國公侯君集絕對不是鼓上蚤時遷
侯君集在小說演義中當然也是瓦崗舊將,而且長得尖嘴猴腮,輕功天下無雙,是個鼓上蚤時遷一類的人物。而真實的侯君集,卻是個不太講義氣的赳赳武夫,跟李靖學兵法,轉過臉來就誣陷李靖要謀反,弄得李靖在李淵和李世民那里都不大受待見,但侯君集卻一路高升做到了兵部尚書。
最后真正造反的卻是侯君集,但是李世民是真不想殺他,于是史料記載:侯君集有功于唐,犯法當誅,太宗欲宥之,而執法者不可,卒以見誅。非高祖、太宗忘功臣之勞也,由其恃功驕恣,自冒于法耳。
胡國公秦叔寶排名居末更令人敬仰
秦瓊是李世民手下第一猛將,這一點毫無疑義,而且李世民一直把他當做殺手锏當然秦瓊用的不是雙锏而是長槊,每次對陣中有敵將_瑟,李世民就會長弓一指:秦將軍,你去把他干掉!
秦瓊縱馬挺槊,眨眼間就把敵將挑落馬下,而且這樣的事情沒少干,因為干的太多了,秦瓊還有點小驕傲整個唐營都為他驕傲。這一點在史書中是有記載的:叔寶善用馬槊,拔賊壘則以寡敵眾,可謂勇矣;秦公應變,臨陣電拔。銳氣盡來,我盈彼竭。成敗反掌,存亡奄忽。虎來風壯,鰲轉山沒。遂作心膂,爰從討伐。崩圍陷陣,火迸冰裂。翕如鶚聳,縱若鯨突。功成國定,萬古壯骨!
但就是這樣的英雄秦瓊,在凌煙閣上第一批二十四功臣中,卻只排到了末位,而且李世民當皇帝后給秦瓊的封邑是最少的,作為佐命功臣、左武衛大將軍、上柱國、胡國公,食邑只有七百戶,他手下敗將尉遲恭的食邑一千三百戶,幾乎是他的二倍。
有人說,是因為秦瓊去世太早了,凌煙閣畫像的時候,別人還都活著為李世民賣命呢,所以位置靠前。但這種說法是不靠譜的,因為確定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是貞觀十七年的事情,秦瓊是貞觀十二年去世的,殷開山武德六年、屈突通貞觀元年、張公瑾貞觀六年、劉政會貞觀九年、柴紹虞世南貞觀十二年、河間王李孝恭貞觀十四年、段志玄貞觀十六年都分別去世了,而這些人都排在了秦瓊前面。
所以說去世較早就排名靠后是靠不住的,而看一看那些排名靠前的,幾乎都參加了玄武門之變,而且尉遲恭還拿著長矛威脅唐高祖李淵,但是關于秦瓊是否參加了宣武門之變,新舊唐書卻出現了矛盾,舊唐書說秦瓊參加了,而新唐書卻只字未提。
再看看關于李孝恭的記載:因為在玄武門之變中保持中立,所以后來很是受了一些打擊,作為正經的皇室近支、郡王爵位,卻只排在了玄武門之變主謀之一、李世民大舅哥長孫無忌之后。
這樣看來,我們似乎明白了什么:作為大唐第一勇將,李淵要割下自己的肉給他吃的秦瓊秦叔寶,是不可能參與到骨肉相殘的皇位爭奪戰之中的,而李世民上位論功行賞,忠義無雙戰功卓著的秦瓊排名靠后,也就不難理解了,而這樣的秦瓊,更值得我們敬仰
只論武功,李世民手下最厲害的大將到底是誰?
恐怕非那二個門神,也即秦瓊秦叔寶和尉遲恭尉遲敬德莫屬。
在小說里,看那兩锏換三鞭,秦瓊是要略勝過尉遲恭的,但真正說起來,這兩個人恐怕難分伯仲。看正史,倒是尉遲恭的戰功要比秦瓊多一些,這卻就要靠軍事能力和個人機緣了。
秦瓊勇力之絕,這從他使用的長槍上就可以看出。他的槍遠遠超過一般規格,一般戰將在敵陣中殺進殺出,不但使不動,也無法揮灑自如。
秦瓊的大槍會長到、重到什么地步,秦瓊的勇力又能神奇到什么地步呢?這只要看一下一場戰事就可以知道。
當年李世民圍困王世充于洛陽,秦瓊為震懾敵人,曾飛馬馳到城下,將手中大槍猛力插入土中,撥馬而去。
城中隨后出來數十個壯漢,要把秦瓊的大槍取走,可是他們一起用力,使出了吃奶的勁,也始終無法把那條大槍拔出來。
而隨后又飛馬馳來的秦瓊,卻輕輕將槍拔出,輕輕地提了回去。
秦瓊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可是曾身歷三百余戰的,李世民當初只要一見到敵陣中有哪個武藝高強,趾高氣揚,耀武揚威,目中無人,就會立刻命令秦瓊出馬收拾。
而秦瓊也總是能如閃電般沖入敵陣,一槍把敵將刺落馬下。
一個人身歷三百余戰,總做這樣的事,還總是沒有失誤,你說他是不是李世民手下武功最強的一員大將呢?
尉遲恭之猛之強,當然也是非常罕見的,只是不曾聽說李世民也曾那樣使用過他。尉遲恭與李元吉的那一場戰,卻是舊唐書所載李世民唯一親自要求過尉遲恭的一戰。
尉遲恭既猛且強,但是他的武功卻大概更偏于奇巧一類,所以他空手奪白刃的功夫就獨步天下。
他就連馬槊也能奪,甚至在萬馬軍中,那可是騎兵所用的重兵器。
為此,當時的唐軍就經常能看到這樣一種場面:尉遲恭單騎沖入敵陣,四面馬槊紛紛亂刺,但是尉遲恭左閃右躲,前俯后仰,那些馬槊卻根本傷不到他分毫。敵人不但傷不到他,他們手中的馬槊還經常會被尉遲恭劈手奪去,反刺過來。
既能靈巧閃避,又有空手奪槊立馬回刺的本領,尉遲恭就是靠這一手在千軍萬馬中沖進殺出,輕松自如,立下赫赫戰功的。這完全就是一張護身符。
他也正是因此遭到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吉的挑釁的。
李元吉同樣是一員赫赫有名的勇將、猛將,他也正是善于使槊之人,所以李元吉就不服尉遲恭誰的槊也能閃,也能奪,非要比試一下不可。
李元吉自恃武功太高,怕傷了尉遲恭,曾事先提出將馬槊的刃去掉,只留槊桿,但是尉遲恭說,你的不用去,我的去掉就可以了。他才是真正怕傷到李元吉的人。
二個人都表示同意,于是他們就開始比了,當時圍著好多人在看,其中還有李世民。
結果李元吉騎馬來回馳騁,手中馬槊呼呼帶風,神出鬼沒,但是他卻始終沒有一次能夠刺中尉遲恭。
這時候李世民在旁邊問道,尉遲敬德,避槊和奪槊,哪個更難?尉遲恭答道,奪槊難。
好,李世民大聲道,那你就把他的槊奪下來。于是在接下來的較量中,尉遲恭不再客氣,他竟一連三次輕松地將李元吉的馬槊奪下,直到最后李元吉既吃驚又惶恐還羞愧,終于乖乖認輸,這才完事。
連李元吉都不行,還有誰行?尉遲恭的這種本領他人絕無,所以他與秦瓊自該并列,都為最強。
伍云召秦瓊誰厲害,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秦瓊更厲害。
最厲害的秦瓊,這個人物很多人都不會陌生。因為關于他的事情,最著名的就是他賣馬。但是他卻很有爭議,因為他并不是最能打的,所以很多人不認可排在首位。但是排名并不能只看武力,還要參考的是人品等,綜合起來的話就是秦瓊了。
秦瓊在忠這方面,也不亞于李_,但他卻更偏重于“義”,即,大義。比如,為救中箭落馬的李密,秦瓊血戰隋朝最精銳的“驍果軍”,救李密于危難之時。因為秦瓊當時認定了李密,才是結束這亂世的不二人選。
李世民早期的功勞有多大,其實秦瓊的戰功就有多高,兩人是相輔相成的。
在所有大唐初期的將領中,秦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從來都是第一。比如,秦瓊成神(門神),還比如“關公戰秦瓊”,地位等同關羽,還比如《隋唐演義》等書籍的渲染等,依然讓其各路猛將望塵莫及。
拓展:
伍云召又稱南陽侯,隋朝人,出生于南陽,《說唐》中人物,隋唐第五條猛將。武藝高強,力大無窮。其父右仆射伍建章遭朝廷奸黨陷害,乃舉南陽關之兵反隋;然不敵隋將宇文成都,便投奔河北鳳鳴王李子通,任都督大元帥。
以上就是小編的分享了,希望能幫到大家。
秦瓊,字叔寶,是隋末唐初時期的名將,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是當時因驍勇善戰而聞名的將領。
其在投奔瓦崗寨之前,是一位隋朝將領,先后在來護兒、裴仁基手下任職。后面和裴仁基一起投靠瓦崗寨,成了四大將軍之一,之后和程咬金一起轉投王世充,又因為王世充此人太過迷信,感覺他難成大器,而轉投秦王李世民,為大唐盛世建立了汗馬功勞,之后在唐朝統一之后于貞觀之年去世。
這是歷史上簡單的對秦瓊的生平描述,你是不是感覺平平無奇?那是因為我沒說實話,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哪天二蛋把真實的秦瓊給大家說說。今天我們就言歸正傳討論一下這個題目上的問題。
這個問題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家里的排名,另一種就是賈家樓結義的排名,但碰巧的是不管哪種排名秦瓊都剛好排名老二,我們兩種都說一下。
第一:家里的排名
在《隋唐演義》中秦瓊的父親是北齊的馬鳴關大帥秦彝,秦彞有個馬童叫秦安,同時也是秦彞的干兒子。并且得到秦彞秦家锏法真傳。在秦彞死后,秦安保護秦夫人與幼子秦瓊逃離馬鳴關,照料秦瓊母子的生活并教授秦瓊武藝,把秦彞的锏法傳授秦瓊。
從這個方面看,可以說秦安是秦瓊的師父,但由于秦安是秦彞的干兒子,秦瓊又尊稱秦安為大哥,所以世人都稱秦瓊為秦二爺,秦二哥。這個二爺,二哥是相對于秦安是大爺,大哥來說的。
第二:結義的排名
這個排名是大家伙兒都熟知的東西,賈家樓四十六友結義,在我國的傳統評書文化里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橋段,各路豪杰到山東歷城給秦叔寶的母親拜壽,大家都身懷絕技,胸懷大志,又恰逢朝廷無道,此時一拍即合,決心推翻隋朝,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這個時候為了大家可以齊心協力,徐茂公提出大伙兒結拜成兄弟,有難同當有福同享,此時的秦瓊結拜之后剛好是其他人的二哥,而這個時候的大哥就是魏征,也就是后來有名的魏征丞相。
第三,歷史緣由
這或許也與山東的文化傳承有關系,大家都知道,孔夫子就是是山東人,他在山東的地位無人可比,文道至圣先師,在山東流傳著孔子是老大的說法,而叫誰老二,其實是夸人的意思,意思是說除了孔夫子就你最厲害。后來的水泊梁山武二郎其實也是有著這層意思在里面的。所以大家一開口就叫秦瓊?秦二哥?也未嘗沒有這個因素,畢竟在山東人眼里,這是對一個人最大的夸贊。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7440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