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被冤入獄,賈誼發明一個成語痛罵皇帝,終于把他救出來,小編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伙伴快來看看吧。
說到賈誼想必大家不會陌生,他曾經寫過一篇著名的《過秦論》,中學時老師還要求背誦的,其實賈誼在歷史上還做過一件出格的事,那就是他曾痛罵皇帝,而且還罵出一條成語來,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漢文帝的時候,有個開國元勛名字叫周勃,他因為被人誣陷謀反,結果鋃鐺入獄,賈誼知道周勃是被冤枉的,于是他就勸漢文帝,希望他能釋放周勃,賈誼寫下一篇《治安策》上書給漢文帝。
賈誼的《治安策》從秦朝開始說,講述秦始皇讓趙高作為胡亥的老師,趙高一直教胡亥要用必須用嚴酷的刑法,后來胡亥繼位后,果然就濫用嚴刑,逼死自己的哥哥公子扶蘇,這都是因為趙高教他,用嚴酷的刑法才能保住自己的皇位。
在趙高的慫恿之下,胡亥殺死了自己12位兄弟,還有十多位姐妹,同時大肆建造宮殿,過生了奢靡的生活,當時的丞相李斯前去進諫,都被胡亥給殺掉了,最終胡亥的暴行終于引發災難,秦朝的統治搖搖欲墜……
賈誼在《治安策》里面,詳細的描述了秦朝滅亡的原因,里面寫道:“故胡亥今日即位而明日射入,忠諫者謂之誹謗,深計者謂之妖言,其視殺人若艾草菅然。”
這話翻譯起來就是:所以胡亥剛剛繼位就采用趙高的思想,把忠心進言的大臣當成誹謗,把有計謀的人當成煽動人心,殺人就像割艾草一樣,最終秦國終于滅亡了。
從賈誼的《治安策》中引申出一個成語,就是“草菅人命”,這里的“草菅”是指野草,其實在“草菅如人命”,就是把人的性命看著野草一樣低微,雖然賈誼這里說的是秦朝的胡亥,但實際上他暗指漢文帝。
漢文帝被賈誼一頓“唾罵”后,并沒有直接生氣,他看完賈誼的《治安策》,終于決定重新調查周勃謀反的事。后來經過調查,漢文帝發現此事純屬子虛烏有,最終周勃被無罪釋放了。
這就是“草菅人命”這個成語的來源,而賈誼所寫的《治安策》也別記載于《漢書·賈誼傳》當中,現在大家都明白了嗎?
1. 誰有《賈誼傳》的譯文啊 三橋語文網
漢書新注卷四十八 賈誼傳第十八三橋語文網
三橋語文網
三橋語文網
【說明】本傳敘述賈誼及其政論。賈誼年少能文,被文帝召為博士,一年間提升至太中大夫。建議適時改制,為文帝所欣賞,但被周勃等老臣所排擠,出任長沙王太傅,轉為梁懷王太傅。多次上疏陳說政事,建議“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削弱諸侯王權力,抗擊匈奴侵擾,倡導禮義教化,重農抑商,諭教太子。后因梁王劉揖墜馬而死,自傷失職,悲傷而死。他好辭賦,擅長政論,深識時勢,議論剴切。《史記》以賈誼與屈原同傳,是因賈生有《吊屈原賦》,又有似屈原受貶的遭遇;從司馬遷“爽然自失”的評語中,還可悟到作者同情懷才不遇的寓意。但賈誼究屬不是一般文人,而是政論家,其著名的政論《陳政事疏》乃千古杰作。《漢書》傳寫其人,詳載其論,實是抓住了賈誼最主要最本質之點;班固又引劉向“其論甚美,通達國體”之論,頗有識見。于此可見,“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班固也有勝過司馬遷的史識。 三橋語文網
三橋語文網
賈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書屬文稱于郡中(1)。河南守吳公聞其秀材(2),召置門下(3),甚幸愛。文帝初立,聞河南守吳公治平為天下第一(4),故與李斯同邑(5),而嘗學事焉(6),征以為廷尉。廷尉乃言誼年少,頗通諸家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士。三橋語文網
三橋語文網
(1)屬(zhǔ)文:寫文章。稱:聞名。(2)秀材:優秀人才。(3)門下:府門之下。(4)治平:言政治和平而不苛刻。(5)李斯:秦朝丞相。(6)學事:在其門下學習。三橋語文網
三橋語文網
是時,誼年二十余,最為少(1)。每詔令議下(2),諸老先生未能言,誼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出。諸生于是以為能。文帝說(悅)之,超遷(3),歲中至太中大夫(4)。三橋語文網
三橋語文網
(1)最為少:言賈誼在博士中最年輕。(2)詔令議下:皇帝發下詔令,要求廷臣議論。(3)超遷:破格提拔。(4)太中大夫:官名。掌議論。三橋語文網
三橋語文網
誼以為漢興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當改正朔(1),易服色制度(2),定官名,興禮樂。乃草具其儀法(3),色上(尚)黃,數用五,為官名悉更,奏之。文帝謙讓未皇(逞)也(4)。然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國,其說皆誼發之。于是天子議以誼任公卿之位。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6),乃毀誼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議,以誼為長沙王太傅。三橋語文網
三橋語文網
(1)正朔:正月初一。這里指歷法。(2)制度:《史記》作“正制度”,是。正:訂正之意。(3)草具:草擬。儀法:禮儀制度。(4)謙讓:辭讓。遑:閑暇。未遑:顧不及之意。(5)絳(jiàng):絳侯周勃。灌:潁陰侯灌嬰。東陽侯:張相如。馮敬:當時為御史大夫。(6)毀:詆毀。紛亂:擾亂。三橋語文網
三橋語文網
誼既以適(謫)去,意不自得,及度(渡)湘水(1),為賦以吊屈原(2)。屈原,楚賢臣也,被讒放逐,作《離騷賦》(3),其終篇曰:“已矣!國亡(無)人,莫我知也。”遂自投江而死(4)。誼追傷之,因以自喻(5)。其辭曰(6):三橋語文網
三橋語文網
(1)湘水:即湘江。今湖南省最大的河流。(2)屈原:名平,楚國大臣。偉大的詩人。(3)《離騷賦》:屈原賦之代表作。今存。(4)江:指汨羅江,在今湖南省東北部。(5)喻:比喻,(5)辭:指賈誼的《吊屈原賦》。三橋語文網
三橋語文網
恭承嘉惠兮(1),俟罪長沙(2)。仄(側)聞屈原兮(3),自湛(沈)三橋語文網
三橋語文網
汨羅。造托湘流兮(4),敬吊先生。遭世罔極兮(5),乃損厥身。烏(嗚)呼哀哉兮,逢時不祥!鸞鳳伏竄兮,鴟鸮翱翔(6)。阘茸尊顯兮(7),讒諛得志;賢圣逆曳兮(8),方正倒植(9)。謂隨、夷溷(混)兮(10),謂跖、
2. 賈誼傳譯文,開頭是孫叔敖為楚令尹,一國吏民皆來賀······ 孫叔敖①為楚令尹②,一國吏民皆來賀。有一老父③衣粗衣,冠白冠,后來吊④。孫叔敖正衣冠而見之,謂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⑤,使臣受吏民之垢⑥,人盡來賀,子獨后吊,豈有說乎⑦?”父曰:“有說:身已貴而驕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權⑧者君惡之,祿已厚而不知足者患處之。”孫叔敖再拜⑨曰:“敬受命⑩,愿聞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祿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謹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孫叔敖對曰:“甚善,謹記之。” 選自《說苑·敬慎》
譯文
孫叔敖擔任楚國的宰相,全國的官吏和百姓都來祝賀。有一個老人,穿著麻布制的喪衣,戴著白色的帽子,最后來慰問。孫叔敖整理好衣帽出來接見了他,對老人說:“楚王不了解我沒有才能,讓我擔任令尹這樣的高官,人們都來祝賀,只有您來吊喪,莫非是有什么要指教的?”老人說:“是有話說。當了大官,對人驕傲,百姓就要離開他;職位高而大權獨攬的人,國君就會厭惡他,俸祿優厚,卻不滿足,禍患就會降臨到他那里。”孫叔敖向老人拜了兩拜,說:“我誠懇地接受您的指教,還想聽聽您其余的意見。”老人說:“地位越高,要越為人謙恭;官職越大,思想越要小心謹慎;俸祿已很豐厚,就不應索取分外財物。您嚴格地遵守這三條,就能夠把楚國治理好。”
3. 賈誼論戰的文言文翻譯 季氏將要攻打附庸國頗臾。冉有、子路兩人參見孔子,說道:“季氏將對顓臾使用武力。”孔子說:“冉求!這難道不應該責備你嗎?頗臾,先王曾經任命他主持東蒙山的祭祀,而且它處在我們魯國的疆域之中,這正是跟魯國共安危的藩屬,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冉有說:“那個季孫要這么千,我們兩人都不想呢。”孔子說:“冉求!賢人周任有句話說:‘能夠施展自己的力量就任職;如果不行,就該辭職。’比如瞎子遇到危險,不去扶持;將要摔倒了,不去攙扶,那又何必用助手呢?況且你的話錯了。老虎犀牛從柵欄里逃了出來,龜殼美玉在匣子里毀壞了,這應責備誰呢?”
冉有說:“顓臾,城墻堅固,而且離季孫的采邑費地很近。現在不把它占領,日后一定會給子孫留下禍害。”孔子說:“冉求!君子討厭那種避而不說自己貪心卻一定另找藉口的態度。我聽說過:無論是有國的諸侯或者有家(封地)的大夫,不必擔心財富不多,只需擔心財富不均;不必擔心人民太少,只需擔心不安定。若是財富平均,便沒有貧窮;和平相處,便不會人少;安定,便不會傾危。做到這樣,遠方的人還不歸服,便發揚文治教化招致他們。他們來了,就得使他們安心。如今仲由和冉求兩人輔佐季孫,遠方的人不歸服,卻不能用文治教化招致;國家支離破碎,卻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國境以內使用武力。我恐怕季孫的憂愁不在顓臾,卻在蕭墻里面。”
4. 草菅人命出自 《漢書.賈誼傳》請附原文 賈誼,洛陽人,是漢文帝時的一個著名文人。自小聰慧好學,極有才華。被文帝召為博士,后又擔任過太中大夫的官職。但因為被人嫉忌,后謫為長沙王太傅(老師)。政治上的不得志,使他以屈原自喻,寫下了著名的《吊屈原賦》等文章。后來,漢文帝把他召回宮中,要他擔任梁王劉揖的太傅。梁王是漢文帝最寵愛的兒子,文帝指望他將來能繼承皇位,所以要他多讀些書,希望賈誼好好教導他。賈誼就此發了一通議論,他說:“輔導皇子,教他讀書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他怎樣做一個正直的人。假使像秦朝末年趙高教導秦二世胡亥那樣,傳授給胡亥的是嚴刑酷獄,所學的不是殺頭割鼻子,就是滿門抄斬。所以,胡亥一當上皇帝,就亂殺人,看待殺人,就好像看待割茅草一樣,不當一回事。這難道只是胡亥的本性生來就壞嗎?他所以這樣,是教導他的人沒有引導他走上正道,這才是根本原因所在。”
后來,賈誼到梁國上任擔任太傅,悉心輔導梁王。可是梁懷王不慎騎馬摔死,賈誼自傷沒有盡到太博的責任,因此終日郁郁不樂,常常哭泣,一年多后,就死了,死時才33歲。
可是,賈誼這段精彩的論述就此留傳了下來。“草菅人命”作為一句成語,也被人們用來形容反動統治階級殺人的兇殘狠毒。
5. 李贄《賈誼》全文翻譯 班固贊曰:“劉向稱賈誼言三代與秦治亂之意,其論盡(甚)美,通達國體,雖古之伊、管未能遠過也。使時見用,功化必盛,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追觀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風俗,誼之所陳略施行矣。及欲改定制度,以漢為土德,色上黃,數用五,及欲試屬國,施五餌三表以系單于,其術固以疏矣。誼亦天年早終,雖不至公卿,未為不遇也。凡所著述五十八篇,掇其切要于事者著于《傳》云。”李卓吾曰:班氏文儒耳,只宜依司馬氏例以成一代之史,不宜自立論也。立論則不免攙雜別項經史聞見,反成穢物矣。班氏文才甚美,其于孝武以前人物,盡依司馬氏之舊,又甚有見,但不宜更添論贊于后也。何也?論贊須具曠古雙眼,非區區有文才者所能措也。劉向亦文儒也,然筋骨勝,肝腸勝,人品不同,故見識亦不同,是儒而自文者也。雖不能超于文之外,然與固遠矣。
漢之儒者咸以董仲舒為稱首,今觀仲舒不計功謀之云,似矣。而以明災異下獄論死,何也?夫欲明災異,是欲計利而避害也。今既不肯計功謀利矣,而欲明災異者何也?既欲明災異以求免于害,而又謂仁人不計利,謂越無一仁又何也?所言自相矛盾矣。且夫天下曷嘗有不計功謀利之人哉!若不是真實知其有利益于我,可以成吾之大功,則烏用正義明道為耶?其視賈誼之通達國體,真實切用何如耶?
班氏何知,知有舊時所聞耳,而欲以貶誼,豈不可笑!董氏章句之儒也,其腐固宜。雖然,董氏特腐耳,非詐也,直至今日,則為穿窬之盜矣。其未得富貴也,養吾之聲名以要朝廷之富貴,凡可以欺世盜名者,無所不至。其既得富貴也,復以朝廷之富貴養吾之聲名,凡所以臨難茍免者,無所不為。豈非真穿窬之人哉!是又仲舒之罪人,班固之罪人,而亦敢于隨聲雷同以議賈生,故余因讀賈、晁二子經世論策,痛班氏之溺于聞見,敢于淪議,遂為歌曰:駟不及舌,慎莫作孽!通達國體,劉向自別。三表五餌,非疏匪拙。彼何人斯?千里之絕。漢廷諸子,誼實度越。利不可謀,何其迂闊!何以用之?皤須鶴發。從容廟廊,冠冕佩玦。世儒拱手,不知何說。
6. 求司馬遷《史記 屈原賈誼列傳》原文及翻譯 字數太多,貼不全,給個鏈接: 原文:/shishu/shiji2/084 譯文:/m/jours/adindex?boardid=29&joursid=32606 原文 屈原賈生列傳 --------------------------------------------------------------------------------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嫺於辭令。
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草?未定。
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為‘非我莫能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
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
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
其文約,其辭微,其志絜,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絜,故其稱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屈平既絀,其后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惠王患之,乃令張儀詳去秦,厚幣委質事楚,曰:“秦甚憎齊,齊與楚從親,楚誠能絕齊,秦原獻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使使如秦受地。張儀詐之曰:“儀與王約六里,不聞六百里。”
楚使怒去,歸告懷王。懷王怒,大興師伐秦。
秦發兵擊之,大破楚師於丹、淅,斬首八萬,虜楚將屈匄,遂取楚之漢中地。懷王乃悉發國中兵以深入擊秦,戰於藍田。
魏聞之,襲楚至鄧。楚兵懼,自秦歸。
而齊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
楚王曰:“不原得地,原得張儀而甘心焉。”張儀聞,乃曰:“以一儀而當漢中地,臣請往如楚。”
如楚,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而設詭辯於懷王之寵姬鄭袖。懷王竟聽鄭袖,復釋去張儀。
是時屈平既疏,不復在位,使於齊,顧反,諫懷王曰:“何不殺張儀?”懷王悔,追張儀不及。 其后諸侯共擊楚,大破之,殺其將唐眛。
時秦昭王與楚婚,欲與懷王會。懷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行。”
懷王稚子子蘭勸王行:“柰何絕秦歡!”懷王卒行。入武關,秦伏兵絕其后,因留懷王,以求割地。
懷王怒,不聽。亡走趙,趙不內。
復之秦,竟死於秦而歸葬。 長子頃襄王立,以其弟子蘭為令尹。
楚人既咎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 屈平既嫉之,雖放流,睠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終無可柰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
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然亡國破家相隨屬,而圣君治國累世而不見者,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於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
易曰:“井泄不食,為我心惻,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
王之不明,豈足福哉! 令尹子蘭聞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 屈原至於江濱,被發行吟澤畔。
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乎!” 乃作懷沙之賦。
其辭曰: 陶陶孟夏兮,草木莽莽。傷懷永哀兮,汩徂南土。
眴兮窈窈,孔靜幽墨。冤結紆軫兮,離愍之長鞠;撫情效志兮,俯詘以自抑。
方以為圜兮,常度未替;易初本由兮,君子所鄙。章畫職墨兮,前度未改;內直質重兮,大人所盛。
巧匠不斫兮,孰察其揆正?玄文幽處兮,蒙謂之不章;離婁微睇兮,瞽以為無明。變白而為黑兮,倒上以為下。
鳳皇在笯兮,雞雉翔舞。同糅玉石兮,一■而相量。
夫黨人之鄙妒兮,羌不知吾所臧。任重載盛兮,陷滯而不濟;懷瑾握瑜兮,窮不得余所示。
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誹駿疑桀兮,固庸態也。文質疏內兮,眾不知吾之異采;材樸委積兮,莫知余之所有。
重仁襲義兮,謹厚以為豐;重華不可牾兮,孰知余之從容!古固有不并兮,豈知其故也?湯禹久遠兮,邈不可慕也。懲違改忿兮,抑心而自強;離閔而不遷兮,原志之有象。
進路北次兮,日昧昧其將暮;含憂虞哀兮,限之以大故。 亂曰:浩浩沅、湘兮,分流汨兮。
周勃已經位高權重,誣陷身份平平的賈誼,更多的是出于嫉妒,因為:賈誼小小年紀就憑借自己的才華受到漢文帝重用,并予以重要官職,而自己跟隨漢高祖劉邦立下汗馬功勞,大有受到冷落之意;還有就是在立下功勞的同時,周勃漸漸變得恃寵而驕。
當年,劉邦建立漢朝的時候,手下有很多能臣武將,比如有謀略的張良、蕭何;而武將方面有韓信、周勃。
而武將也分為兩種,分為有文化的武將,比如韓信,他精通兵法,調動起兵來多多益善,而周勃是沒文化的那種,簡單來講,就是個武夫。
但是對于領導人來講,這無所謂,只要沒有反心就夠了。而有文化讓人不省心的韓信自然落得個不好的下場,相比于他,周勃可謂獲得了更多的寵愛和榮華富貴。
在戰亂的時候,攻城略地,靠武將;而在守國方面,要注重文治,這在劉邦的時代已經注意到了這一點。
到了漢文帝時期,更為注重,而這樣的時代背景為賈誼的才能提供了用武之地。他和漢文帝簡直是一拍即合,開始的時候,文帝還只是任命他為小官,但是后來官職越做越大。
此時的周勃,在討伐諸呂過程中又立了大功,官職達到宰相,看著這個后生只憑借嘴皮子就平步青云,大為不滿,于是賈誼誣陷,認為他搞的那一套簡直是誤國誤民,不會起到什么效益。
當然這是周勃的偏見,也源自于他后來的恃寵而驕,要知道文治武功是治國的兩個方面,缺一不可,都不可偏廢。
原文: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饞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
屈原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屈平既絀,其后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惠王患之,乃令張儀詳去秦,厚幣委質事楚,曰:“秦甚憎齊,齊與楚從親,楚誠能絕齊,秦愿獻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使使如秦受地。
張儀詐之曰:“儀與王約六里,不聞六百里。”楚使怒去,歸告懷王。懷王怒,大興師伐秦。秦發兵擊之,大破楚師于丹、淅,斬首八萬,虜楚將屈匄,遂取楚之漢中地。懷王乃悉發國中兵以深入擊秦,戰于藍田,魏聞之,襲楚至鄧。楚兵懼,自秦歸。而齊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張儀而甘心焉。”張儀聞,乃曰:“以一儀而當漢中地,臣請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而設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
懷王竟聽鄭袖,復釋去張儀。是時屈平既疏,不復在位,使于齊,顧反,諫懷王曰:“何不殺張儀?”懷王悔,追張儀不及。
其后諸侯共擊楚,大破之,殺其將唐眛。時秦昭王與楚婚,欲與懷王會。懷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行。”懷王稚子子蘭勸王行:“奈何絕秦歡!”懷王卒行。入武關,秦伏兵絕其后,因留懷王,以求割地。懷王怒,不聽。亡走趙,趙不內。復之秦,竟死于秦而歸葬。
白話譯文:屈原名平,與楚國的王族同姓。他曾擔任楚懷王的左徒。見聞廣博,記憶力很強,通曉治理國家的道理,熟習外交應對辭令。對內與懷王謀劃商議國事,發號施令;對外接待賓客,應酬諸侯。懷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和他官位相等,想爭得懷王的寵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懷王讓屈原制訂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見了想要更改它,屈原不同意,他就在懷王面前讒毀屈原說:“大王叫屈原制訂法令,大家沒有不知道的,每一項法令發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勞說:除了我,沒有人能做的。”懷王很生氣,就疏遠了屈原。
屈原痛心懷王不能聽信忠言,明辨是非,被讒言和諂媚之辭蒙蔽了聰明才智,讓邪惡的小人危害公正的人,端方正直的君子則不為朝廷所容,所以憂愁苦悶,寫下了《離騷》。“離騷”,就是離憂的意思。天是人類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
人處于困境就會追念本原,所以到了極其勞苦疲倦的時候,沒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憂傷的時候,沒有不叫父母的。屈原行為正直,竭盡自己的忠誠和智慧來輔助君主,讒邪的小人來離間他,可以說到了困境了。
誠信卻被懷疑,忠實卻被誹謗,能夠沒有怨恨嗎?屈原之所以寫《離騷》,就是由怨恨引起的。《國風》雖然多寫男女愛情,但不過分。《小雅》雖然多譏諷指責,但并不宣揚作亂。像《離騷》,可以說是兼有二者的特點了。
它對遠古稱道帝嚳,近世稱述齊桓公,中古稱述商湯和周武王,用來諷刺當時的政事。闡明道德的廣闊崇高,國家治亂興亡的道理,無不完全表現出來。他的文筆簡約,詞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潔,行為廉正。
文章說到的雖然細小,但意義卻非常重大,列舉的事例雖然淺近,但含義卻十分深遠。由于志趣高潔,所以文章中多用香花芳草作比喻,由于行為廉正,所以到死也不為奸邪勢力所容。
他獨自遠離污泥濁水之中,像蟬脫殼一樣擺脫濁穢,浮游在塵世之外,不受濁世的玷辱,保持皎潔的品質,出污泥而不染。可以推斷,屈原的志向,即使和日月爭輝,也是可以的。
屈原已被罷免。后來秦國準備攻打齊國,齊國和楚國結成合縱聯盟互相親善。秦惠王對此擔憂。就派張儀假裝脫離秦國,用厚禮和信物呈獻給楚王,對懷王說:“秦國非常憎恨齊國,齊國與楚國卻合縱相親,如果楚國確實能和齊國絕交,秦國愿意獻上商、於之間的六百里土地。”
楚懷王起了貪心,信任了張儀,就和齊國絕交,然后派使者到秦國接受土地。張儀抵賴說:“我和楚王約定的只是六里,沒有聽說過六百里。”楚國使者憤怒地離開秦國,回去報告懷王。懷王發怒,大規模出動軍隊去討伐秦國。
秦國發兵反擊,在丹水和淅水一帶大破楚軍,殺了八萬人,俘虜了楚國的大將屈匄,于是奪取了楚國的漢中一帶。懷王又發動全國的兵力,深入秦地攻打秦國,交戰于藍田。魏國聽到這一情況,襲擊楚國一直打到鄧地。
楚軍恐懼,從秦國撤退。齊國終于因為懷恨楚國,不來援救,楚國處境極端困窘。第二年,秦國割漢中之地與楚國講和。楚王說:“我不愿得到土地,只希望得到張儀就甘心了。”張儀聽說后,就說:“用一個張儀來抵當漢中地方,我請求到楚國去。”
到了楚國,他又用豐厚的禮品賄賂當權的大臣靳尚,通過他在懷王寵姬鄭袖面前編造了一套謊話。懷王竟然聽信鄭袖,又放走了張儀。這時屈原已被疏遠,不在朝中任職,出使在齊國,回來后,勸諫懷王說:“為什么不殺張儀?”懷王很后悔,派人追張儀,已經來不及了。
后來,各國諸侯聯合攻打楚國,大敗楚軍,殺了楚國將領唐昧。這時秦昭王與楚國通婚,要求和懷王會面。懷王想去,屈原說:“秦國是虎狼一樣的國家,不可信任,不如不去。”
懷王的小兒子子蘭勸懷王去,說:“怎么可以斷絕和秦國的友好關系!”懷王終于前往。一進入武關,秦國的伏兵就截斷了他的后路,于是扣留懷王,強求割讓土地。懷王很憤怒,不聽秦國的要挾。他逃往趙國,趙國不肯接納。只好又到秦國,最后死在秦國,尸體運回楚國安葬。
出處: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
擴展資料: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作品賞析:
屈原被貶之后,作者極力表現他忠君愛國的一腔熱血和滿懷赤誠,“屈平既嫉之,雖放流,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但屈原最終也沒能使懷王覺悟,反因此得罪了令尹子蘭,慘遭放逐。
屈原被放逐之后,作者重點寫了他的死。上不能為國盡忠效力,下不能躬耕壟畝,歸隱田園,“舉世混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這是一種偉大的、難得的孤獨,唯有堅強者方能如此,唯有高尚者方能如此。所以屈原才表示:“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蠼乎!”
就這樣,屈原懷抱沙石,沉江而死,實現了自己“伏清白以死直”的諾言,其正直剛烈堪稱千古之冠。司馬遷對賈誼,則首先表現其才華過人,“是時賈生二十余,最為少。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不能言,賈生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諸生以為能,不及也”。漢文帝也非常欣賞他,一年之中破格提拔他為太中大夫。接著賈誼又提出了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行禮樂等革新主張,但卻遭到了周勃等老臣們的反對。
他們攻擊賈誼“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而漢文帝又是這班老臣們所擁立,登位不久,權力未穩,也只有依從而已。所以就把賈誼貶到長沙,任長沙王太傅。
賈誼到長沙之后,作者重點寫其郁郁不快的情懷,而在表現時,又大多借賈誼自己的辭賦來直接抒發,如其《吊屈原賦》云:“斡棄周鼎兮寶康瓠,騰駕罷牛兮驂蹇驢,驥垂兩耳兮服鹽車。章甫薦屨兮,漸不可久。
嗟苦先生兮,獨離此咎!”這哪里是獨吊屈原,賈誼亦何嘗不是如此,不然的話,他又怎能年紀輕輕就憂郁而死呢?
本文最大的特點是作者筆端飽含感情,行文幽抑哀惋。正如作者所云:“余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其志。適長沙,觀屈原所自沉淵,未嘗不垂涕。”可見作者是在這種悲慨的感情中寫下本篇的,并將此情寄之筆端。
也正是由于作者把自己悲憤不平之感傾注在本傳上,才使得本篇有了不同于其他人物傳記的特色,這就是一邊敘事,一邊議論抒情。
1. 漢書·賈誼傳部分翻譯 《吊屈原賦》賈誼。原格式翻譯
【譯文】陳弈之
賈誼長沙王太傅,被貶離京,非常失意;臨渡湘江,作文憑吊屈原。屈原,楚國賢臣。受屈被逐,作《離騷》賦,最后寫道:“算了吧!國無人兮,無知己也”。便自投汨羅而死。誼追悼之,自比之,文如下:
1.領受皇恩兮待罪長沙;聽聞屈原兮自沉汨羅。
2.面對湘江兮悼念先生;受盡冤屈兮浪濤葬身。
3.嗚呼哀哉兮生不逢時;鳳凰逃亡兮老鷹翱翔。
4.無德顯貴兮逢迎得志;清白被斥兮正直倒霉。
5.說伯夷惡兮說盜跖廉;寶劍嫌鈍兮鉛刀稱利。
6.懷才不遇,生不如死兮;拋棄周鼎,留瓦盆兮。
7.駕上慢牛,伴跛驢兮; 駿馬垂耳,拉鹽車兮。
8.頭腳顛倒,立不長久兮;苦了先生,獨自受罪兮。
9.總之:算了!
10.國中無知己兮有抑郁向誰傾訴?鳳凰翩翩高飛兮獨自翱翔而遠行。
11.神龍隱伏深淵兮獨潛藏以自珍;避開水獺螞蝗兮也避開蛤蟆蚯蚓。
12.珍惜高潔品德兮遠濁世而自藏;若麒麟可以被綁兮怎說別于狗羊?
13.世紛亂容易遭殃兮屈子便是例證。哪國沒有君王兮何必留戀一國?
14.鳳凰高高俯瞰兮見光輝才降下;察覺陰暗危險兮便拍翼遠離去。
15.狹窄陰溝污渠兮怎能夠容納吞舟大魚?巨鯨擱淺沙灘兮將被螞蟻侮辱。
【原文】
誼為長沙王太傅,既以謫去,意不自得;及度湘水,為賦以吊屈原。屈原,楚賢臣也。被讒放逐,作《離騷》賦,其終篇曰:“已矣哉!國無人兮,莫我知也。”遂自投汨羅而死。誼追傷之,因自喻,其辭曰:
1.恭承嘉惠兮俟罪長沙;側聞屈原兮自沉汨羅。
2.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極兮乃殞厥身。
3.嗚呼哀哉兮逢時不祥。鸞鳳伏竄兮鴟梟翱翔。
4.闒茸尊顯兮讒諛得志;賢圣逆曳兮方正倒植。
5.謂隨夷溷兮謂跖蹻廉;莫邪為鈍兮鉛刀為銛。
6.吁嗟默默,生之亡故兮;斡棄周鼎,寶康瓠兮。
7.騰駕罷牛,驂蹇驢兮; 驥垂兩耳,服鹽車兮。
8.章甫薦履,漸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獨離此咎兮。
9.誶曰:已矣。
10.國其莫吾知兮子獨壹郁其誰語!鳳縹縹其高逝兮夫固自引而遠去。
11.襲九淵之神龍兮沕深潛以自珍;偭蟂獺以隱處兮夫豈從蝦與蛭蟥?
12.所貴圣之神德兮遠濁世而自臧;使麒麟可系而羈兮豈云異夫犬羊。
13.般紛紛其離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歷九州而其君兮何必懷此都也?
14.鳳凰翔于千仞兮覽德輝而下之;見細德之險徵兮遙曾擊而去之。
15.彼尋常之污瀆兮豈能容夫吞舟之巨魚?橫江湖之鳣鯨兮固將制于螻蟻。
2. 誰有《賈誼傳》的譯文啊 三橋語文網
漢書新注卷四十八 賈誼傳第十八三橋語文網
三橋語文網
三橋語文網
【說明】本傳敘述賈誼及其政論。賈誼年少能文,被文帝召為博士,一年間提升至太中大夫。建議適時改制,為文帝所欣賞,但被周勃等老臣所排擠,出任長沙王太傅,轉為梁懷王太傅。多次上疏陳說政事,建議“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削弱諸侯王權力,抗擊匈奴侵擾,倡導禮義教化,重農抑商,諭教太子。后因梁王劉揖墜馬而死,自傷失職,悲傷而死。他好辭賦,擅長政論,深識時勢,議論剴切。《史記》以賈誼與屈原同傳,是因賈生有《吊屈原賦》,又有似屈原受貶的遭遇;從司馬遷“爽然自失”的評語中,還可悟到作者同情懷才不遇的寓意。但賈誼究屬不是一般文人,而是政論家,其著名的政論《陳政事疏》乃千古杰作。《漢書》傳寫其人,詳載其論,實是抓住了賈誼最主要最本質之點;班固又引劉向“其論甚美,通達國體”之論,頗有識見。于此可見,“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班固也有勝過司馬遷的史識。 三橋語文網
三橋語文網
賈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書屬文稱于郡中(1)。河南守吳公聞其秀材(2),召置門下(3),甚幸愛。文帝初立,聞河南守吳公治平為天下第一(4),故與李斯同邑(5),而嘗學事焉(6),征以為廷尉。廷尉乃言誼年少,頗通諸家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士。三橋語文網
三橋語文網
(1)屬(zhǔ)文:寫文章。稱:聞名。(2)秀材:優秀人才。(3)門下:府門之下。(4)治平:言政治和平而不苛刻。(5)李斯:秦朝丞相。(6)學事:在其門下學習。三橋語文網
三橋語文網
是時,誼年二十余,最為少(1)。每詔令議下(2),諸老先生未能言,誼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出。諸生于是以為能。文帝說(悅)之,超遷(3),歲中至太中大夫(4)。三橋語文網
三橋語文網
(1)最為少:言賈誼在博士中最年輕。(2)詔令議下:皇帝發下詔令,要求廷臣議論。(3)超遷:破格提拔。(4)太中大夫:官名。掌議論。三橋語文網
三橋語文網
誼以為漢興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當改正朔(1),易服色制度(2),定官名,興禮樂。乃草具其儀法(3),色上(尚)黃,數用五,為官名悉更,奏之。文帝謙讓未皇(逞)也(4)。然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國,其說皆誼發之。于是天子議以誼任公卿之位。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6),乃毀誼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議,以誼為長沙王太傅。三橋語文網
三橋語文網
(1)正朔:正月初一。這里指歷法。(2)制度:《史記》作“正制度”,是。正:訂正之意。(3)草具:草擬。儀法:禮儀制度。(4)謙讓:辭讓。遑:閑暇。未遑:顧不及之意。(5)絳(jiàng):絳侯周勃。灌:潁陰侯灌嬰。東陽侯:張相如。馮敬:當時為御史大夫。(6)毀:詆毀。紛亂:擾亂。三橋語文網
三橋語文網
誼既以適(謫)去,意不自得,及度(渡)湘水(1),為賦以吊屈原(2)。屈原,楚賢臣也,被讒放逐,作《離騷賦》(3),其終篇曰:“已矣!國亡(無)人,莫我知也。”遂自投江而死(4)。誼追傷之,因以自喻(5)。其辭曰(6):三橋語文網
三橋語文網
(1)湘水:即湘江。今湖南省最大的河流。(2)屈原:名平,楚國大臣。偉大的詩人。(3)《離騷賦》:屈原賦之代表作。今存。(4)江:指汨羅江,在今湖南省東北部。(5)喻:比喻,(5)辭:指賈誼的《吊屈原賦》。三橋語文網
三橋語文網
恭承嘉惠兮(1),俟罪長沙(2)。仄(側)聞屈原兮(3),自湛(沈)三橋語文網
三橋語文網
汨羅。造托湘流兮(4),敬吊先生。遭世罔極兮(5),乃損厥身。烏(嗚)呼哀哉兮,逢時不祥!鸞鳳伏竄兮,鴟鸮翱翔(6)。阘茸尊顯兮(7),讒諛得志;賢圣逆曳兮(8),方正倒植(9)。謂隨、夷溷(混)兮(10),謂跖、
3. 跪求 賈生名叫賈誼,是洛陽人。
在十八歲時就因誦讀詩書會寫文章而聞名當地。吳廷尉擔任河南郡守時,聽說賈誼才學優異,就把他召到衙門任職,并非常器重。
漢文帝剛即位時,聽說河南郡守吳公政績卓著,為全國第一,而且和李斯同鄉,又曾向李斯學習過,于是就征召他擔任廷尉。吳廷尉就推薦賈誼年輕有才,能精通諸子百家的學問。
這樣,漢文帝就征召賈誼,讓他擔任博士之職。 當時賈誼二十有余,在博士中最為年輕。
每次文帝下令讓博士們討論一些問題,那些年長的老先生們都無話可說,而賈誼卻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覺得說出了自己想說的話。博士們都認為賈生才能杰出,無與倫比。
漢文帝也非常喜歡他,對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內就升任太中大夫。 賈誼認為從西漢建立到漢文帝時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是應該改正歷法、變易服色、訂立制度、決定官名、振興禮樂的時候,于是他草擬了各種儀法,崇尚黃色,遵用五行之說,創設官名,完全改變了秦朝的舊法。
漢文帝剛剛即位,謙虛退讓而來不及實行。但此后各項法令的更改,以及諸侯必須到封地去上任等事,這都是賈誼的主張。
于是漢文帝就和大臣們商議,想提拔賈誼擔任公卿之職。而絳侯周勃、灌嬰、東陽侯、馮敬這些人都嫉妒他,就誹謗賈誼說:“這個洛陽人,年紀輕而學識淺,只想獨攬大權,把政事弄得一團糟。”
此后,漢文帝于是就疏遠了賈誼,不再采納他的意見,任命他為長沙王太傅。 賈誼向文帝告辭之后,前往長沙赴任,他聽說長沙地勢低洼,氣候潮濕,自認為壽命不會很長,又是因為被貶至此,內心非常不愉快。
在渡湘水的時候,寫下一篇辭賦來憑吊屈原,賦文這樣說: 我恭奉天子詔命,戴罪來到長沙任職。曾聽說過屈原啊,是自沉汨羅江而長逝。
今天我來到湘江邊上,托江水來敬吊先生的英靈。遭遇紛亂無常的社會,才逼得您自殺失去生命。
啊呀,太令人悲傷啦!正趕上那不幸的年代。鸞鳳潛伏隱藏,鴟梟卻自在翱翔。
不才之人尊貴顯赫,阿諛奉承之輩得志猖狂;圣賢都不能順隨行事啊,方正的人反屈居下位。世人竟稱伯夷貪婪,盜跖廉潔;莫邪寶劍太鈍,鉛刀反而是利刃。
唉呀呀!先生您真是太不幸了,平白遭此橫禍!丟棄了周代傳國的無價鼎,反把破瓠當奇貨。駕著疲憊的老牛和跛驢,卻讓駿馬垂著兩耳拉鹽車。
好端端的禮帽當鞋墊,這樣的日子怎能長?哎呀,真苦了屈先生,唯您遭受這飛來禍! 尾聲:算了吧!既然國人不了解我,抑郁不快又能和誰訴說?鳳凰高飛遠離去,本應如此自引退。效法神龍隱淵底,深藏避禍自愛惜。
韜光晦跡來隱處,豈能與螞蟻、水蛭、蚯蚓為鄰居?圣人品德最可貴,遠離濁世而自隱匿。若是良馬可拴系,怎說異于犬羊類!世態紛亂遭此禍,先生自己也有責。
游歷九州任擇君,何必對故都戀戀不舍?鳳凰飛翔千仞上,看到有德之君才下來棲止。一旦發現危險兆,振翅高飛遠離去。
狹小污濁的小水坑,怎能容得下吞舟大魚?橫絕江湖的大魚,最終還要受制于螻蟻。 賈誼在擔任長沙王太傅的第三年,一次有一支鸮鳥飛進他的住宅,停在了座位旁邊。
楚國人把鸮叫做“服”。賈誼原來就是因被貶來到長沙,而長沙又地勢低洼,氣候潮濕,所以自認為壽命不長,悲痛傷感,就寫下了一篇賦來自我安慰。
賦文寫道: 丁卯年四月初夏,庚子日太陽西斜的時分,有一支貓頭鷹飛進我的住所,它在座位旁邊停下,樣子是那樣的自在安閑。奇怪之鳥進我家,私下疑怪是為啥。
打開卦書來占卜,上面載有這樣的話,“野鳥飛入住舍呀,主人將會離開家”。請問鳥啊,“我離開這里將去何方?是吉,就請告我;是兇,也請告我是什么禍殃。
生死遲速有定數啊,請把期限對我說端詳。”鳥聽罷長嘆息,抬頭振翅已會意。
嘴巴不能說話,請以意相示自推度。 天地萬物長變化,本來無有終止時。
如渦流旋轉,反復循環。外形內氣轉化相續,演變如蟬蛻化一般。
其道理深微無窮,言語哪能說得周遍。禍當中傍倚著福,福當中也埋藏著禍。
憂和喜同聚一起,吉和兇同在一個領域。當年吳國是何等的強大,但吳王夫差卻以此而敗亡。
越國敗處會稽,勾踐以此稱霸于世。李斯游秦順利成功,卻終于遭受五刑。
傅說原為一刑徒,后來卻成武丁相。禍對于福來說,與繩索互相纏繞有什么不同?天命無法詳解說,誰能預知它的究竟?水成激流來勢猛,箭遇強力射得遠。
萬物循環往復長激蕩,運動之中相互起變化。云升雨降多反復,錯綜變幻何紛繁。
天地運轉造萬物,漫無邊際何浩瀚。天道高深不可預測,凡人思慮難以謀算。
生死的遲早都由命,誰能知其到來時? 何況天地為巨爐,自然本為司爐工。陰陽運轉是爐炭,世間萬物皆為銅。
其中聚散或生滅,哪有常規可尋蹤?錯綜復雜多變化,未曾見過有極終。成人亦為偶然事,不足珍愛慕長生。
縱然死去化異物,又何足憂慮心膽驚!小智之人顧自己,鄙薄外物重己身。通人達觀何大度,死生禍福無不宜。
貪夫為財賠性命,烈士為名忘死生。喜好虛名者為權勢而死,平民百姓又怕死貪生。
而被名利所誘惑、被貧賤所逼迫的人,為了鉆營而奔走西東。而道德修養極高的人,不被物欲所屈服,對千百萬化的事物等量齊觀。
愚夫被俗累。
4. 漢書賈誼傳后半部翻譯 賈誼,是洛陽人。
在十八歲時就因誦讀詩書會寫文章而聞名當地。吳廷尉擔任河南郡守時,聽說賈誼才學優異,就把他召到衙門任職,并非常器重。
漢文帝剛即位時,聽說河南郡守吳公政績卓著,為全國第一,而且和李斯同鄉,又曾向李斯學習過,于是就征召他擔任廷尉。吳廷尉就推薦賈誼說他年輕有才,能精通諸子百家的學問。
這樣,漢文帝就征召賈誼,讓他擔任博士之職。 當時賈誼二十多歲,在博士中最為年輕。
每次譏貳罐荷忒沽閨泰酣駿文帝下令讓博士們討論一些問題,那些年長的老先生們都無話可說,而賈誼卻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覺得說出了自己想說的話。博士們都認為賈生才能杰出,無與倫比。
漢文帝也非常喜歡他,對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內就升任太中大夫。 賈誼認為從西漢建立到漢文帝時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是應該改正歷法、變易服色、訂立制度、決定官名、振興禮樂的時候。
于是他草擬了各種儀法,崇尚黃色,遵用五行之說,創設官名,完全改變了秦朝的舊法。漢文帝剛剛即位,謙虛退讓而來不及實行。
但此后各項法令的更改,以及諸侯必須到封地去上任等事,這都是賈誼的主張。于是漢文帝就和大臣們商議,想提拔賈誼擔任公卿之職。
而絳侯周勃、灌嬰、東陽侯、馮敬這些人都嫉妒他,就誹謗賈誼說:“這個洛陽人,年紀輕而學識淺,只想獨攬大權,把政事弄得一團糟。”于是漢文帝后來就疏遠了賈誼,不再采納他的意見,任命他為長沙王太傅。
因為被貶而離開京城,賈誼的內心非常不愉快。在渡湘水的時候,寫下一篇辭賦來憑吊屈原。
賈誼緬懷屈原,因為他的遭遇而感傷,并把他與自己相類比。賈誼在擔任長沙王太傅的第三年,一次有一只鵩鳥飛進他的住宅,停在了座位旁邊。
鵩鳥的外形跟貓頭鷹一樣,被認為是一種不吉祥的鳥。賈誼因為被貶到長沙,而長沙又地勢低洼,氣候潮濕,所以自認為壽命不長,悲痛傷感,就寫下了一篇賦來自我安慰。
一年多之后,文帝思念賈誼,就把賈誼召回京城。到了之后,就進去拜見文帝。
當時漢文帝正坐在宣室,接受神的降福保佑。文帝因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賈誼詢問鬼神的本原。
賈誼也就乘機周詳地講述了所以會有鬼神之事的種種情形。到半夜時分,文帝已聽得很入神,不知不覺地在座席上總往賈誼身邊移動。
聽完之后,文帝慨嘆道:“我好長時間沒見賈誼了,自認為能超過他,現在看來還是不如他。”過了不久,文帝任命賈誼為梁懷王太傅。
梁懷王是漢文帝的小兒子,受文帝寵愛,又喜歡讀書,因此才讓賈誼當他老師。(后來)梁懷王因騎馬不慎,從馬上掉下來摔死了,沒有留下后代。
賈誼認為這是自己作太傅沒有盡到責任,非常傷心,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死的時候年僅三十三歲。
之前,天下太平安定不久,國家的制度比較寬松。賈誼多次上疏皇帝,陳述他對國家大事的看法,希望能有所匡正和建設。
當時,丞相周勃被免職而回到他的封地,有人告密說周勃要謀反,于是周勃就被抓起來,并被押到長安的監獄里面進行審問,最后證明周勃沒有謀反一事,就讓周勃的爵位和封地重新恢復。賈誼通過這件事去勸諫漢文帝,漢文帝完全接納賈誼的觀點,并按照禮節對待大臣。
漢武帝即位,提拔賈誼的兩個孫子任郡守。其中賈嘉最為好學,繼承了賈誼的家業。
劉向說:賈誼對三代和秦朝之所以太平和暴亂的原因相關論述,十分的得體,切合國家的實際情況,即使是古代的伊尹、管仲,也不可能比他高明多少。假如當時能夠被重用,他必定能建立偉業,但是他被一些平庸的大臣陷害,這是十分叫人悲痛的事。
5. 賈誼傳譯文,開頭是孫叔敖為楚令尹,一國吏民皆來賀······ 孫叔敖①為楚令尹②,一國吏民皆來賀。有一老父③衣粗衣,冠白冠,后來吊④。孫叔敖正衣冠而見之,謂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⑤,使臣受吏民之垢⑥,人盡來賀,子獨后吊,豈有說乎⑦?”父曰:“有說:身已貴而驕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權⑧者君惡之,祿已厚而不知足者患處之。”孫叔敖再拜⑨曰:“敬受命⑩,愿聞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祿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謹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孫叔敖對曰:“甚善,謹記之。” 選自《說苑·敬慎》
譯文
孫叔敖擔任楚國的宰相,全國的官吏和百姓都來祝賀。有一個老人,穿著麻布制的喪衣,戴著白色的帽子,最后來慰問。孫叔敖整理好衣帽出來接見了他,對老人說:“楚王不了解我沒有才能,讓我擔任令尹這樣的高官,人們都來祝賀,只有您來吊喪,莫非是有什么要指教的?”老人說:“是有話說。當了大官,對人驕傲,百姓就要離開他;職位高而大權獨攬的人,國君就會厭惡他,俸祿優厚,卻不滿足,禍患就會降臨到他那里。”孫叔敖向老人拜了兩拜,說:“我誠懇地接受您的指教,還想聽聽您其余的意見。”老人說:“地位越高,要越為人謙恭;官職越大,思想越要小心謹慎;俸祿已很豐厚,就不應索取分外財物。您嚴格地遵守這三條,就能夠把楚國治理好。”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7322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