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謀士為什么能夠算無遺策?是什么讓他們這么聰明?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凡處亂世,便多英雄爭霸。而各路英豪紛爭,也必有謀士相隨。謀士為主公出謀劃策,制定問鼎中原的總策略,也在大小戰役中提出制敵之道。但在史書中,鮮少記載古代謀士學富五車。既然古代謀士看書并不算多,為何如此聰明呢?
出謀劃策最重要的是知己知彼,洞察人心,這些在實踐中都可以獲取,并非一定要從書中獲得。郭嘉,乃是曹操的得力謀士。史書中并未記載他好讀書,但他幾乎算無遺策。這種對人心的掌控更多來源于與人的實際交往。當初,曹操討伐張繡失敗,被袁紹寫信羞辱。他認為自己不具備與袁紹抗衡的實力,但是郭嘉卻提出“十勝十敗”之說。郭嘉認為,雖然曹操勢力遠不如袁紹大,但袁紹本人卻有是非不分、優柔寡斷等缺點。袁紹如此品行,不足為懼,完全可以與之對抗。除此之外,郭嘉還為曹操制定了近期及遠期的作戰策略。后來,在官渡之戰中,曹操果然大敗袁紹。這種對人心的精準把控,在書中是難以獲得的。
古代著書立說本就艱難,能夠傳世的多是經典,因而,謀士雖看書不多,卻皆是精品。先秦時期的文獻在秦火中大多佚失,后來所留下的多是傳頌度教高的經典。三國時期的很多策略中都留有《孫子兵法》的痕跡,《孫子兵法·用間篇》中的計謀就應用甚廣。王允利用貂蟬打入董卓內部,離間董卓與他的得力干將呂布,所運用的便是反間計。馬超與韓遂聯合,攻打曹操。為破此困境,曹操刻意親近韓遂,并贈韓遂書信,以此來讓馬超與韓遂產生疑心。這也是反間計的應用。由此可見,書中戰術不用學習太多,能因地制宜利用得當就能取勝。
很多謀士有家學或者師學傳承,謀士的智慧并非只來自于自身。戰國時期,鬼谷子智慧卓絕,收徒甚多。蘇秦、張儀、孫臏等人皆是他的門徒,徒弟皆能如此叱咤風云,可見鬼谷子何其厲害。這種師學傳承有時甚至比書中所得更為深刻有用。除此之外,還有家學的傳承。潁川荀氏乃是三國時期最負盛名的士族之一,使當時有“汝潁多奇士”之說。曹操麾下兩大謀士皆是出自荀氏家族。荀彧被稱為“王佐之才”,荀攸乃是荀彧之侄,同樣足智多謀。兩人都能躋身曹操麾下謀士前十,除個人聰慧外,家學傳承也不容忽視。
并非所有的謀士都如此聰明,很多不夠出色的謀士并沒有青史留名。人們對謀士聰明的認知大多來源于史書記載和歷史故事,但是很多相對愚鈍的謀士并未被記載。如此說來,籍籍無名的謀士便被忽視了。其實歷史上,有張良之才的人數百年也難出一個。
謀士作為歷史上地位比較特殊的存在,雖然他們沒有上陣殺敵,但是所立功勛并不遜色于武將。從某種程度上講,一個足智多謀的謀士可抵十萬兵馬,他們有時乃是制勝的關鍵。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7250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