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歷史上的董卓究竟是什么樣的人,是國之大賊還是雄才大略

眾妙之門 2023-07-04 02:48:21

歷史上的董卓究竟是什么樣的人,是國之大賊還是雄才大略

還不知道:董卓為人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在坊間市口流傳的三國歷史中,董卓的形象一直都是荒淫無道,殘暴不仁,背信棄義的典型代表,擁兵自重,趁亂逼宮,殘害帝后,把持朝政,廢了漢少帝,立了與自己更親近的漢獻帝,種種劣跡讓他在三國的讀者心中變成了心中十惡不赦一直無是處的大惡人,但是一個人可以做到位極人臣,權傾朝野肯定是有其過人之處,今天我們來分析一下在真實歷史上的董卓的真正模樣,是國之大賊,還是雄才大略。

1.身經百戰的青年戍邊英雄

董卓長大的地方在少數民族羌族和鮮卑人聚集地附近的隴西地區,屬于漢朝的邊境,那里人人彪悍,大多英勇善戰。董卓年輕時游歷四方仗義疏財,經常到羌人部落游玩,廣交各部。等到董卓回鄉耕種,有些羌人就會時常回來看望他,仗義疏財的他熱情的請他們回家,因為沒有什么東西可以款待客人,董卓就毫不猶豫的把家里耕牛殺掉做成肉食來款待這些首領。羌人首領們得知這是董卓家里唯一耕地用的牛一家人的生活用度就靠這牛來支撐極為感動,回去到部落后湊了千頭豬馬牛羊贈與董卓,等到董卓成年后,因為力大無窮,馬上奔馳是仍可左右開弓,武藝高強,被隴西郡府征去,負責維護地區治安。

而當時時局動蕩,背面的匈奴人屢屢進犯,截殺擄掠,蹂躪百姓,涼州官府就任董卓為從事,帥兵征討匈奴董卓領兵大破匈奴,斬敵千人。公元166年鮮卑人與羌人合兵一處起兵造反,與漢朝政府作戰。公元167年冬,少數民族聯合軍進犯漢朝領地,時任司馬的董卓和尹端出兵攻伐,斬其首領,俘虜萬余人大勝而歸。董卓因功升任郎中,朝廷賞賜了很多的布和金銀,董卓自己沒留分毫,全部分給跟自己出生入死的將士們。當時所有少數民族都畏懼董卓的威名不敢進犯漢朝,那時的董卓名副其實的戍邊英雄。

2.審時度勢的大陰謀家

公元189年,受何進、袁紹所召,董卓率領涼州鐵騎進京討伐宦官。行軍到半路,大將軍何進就被宦官所害,董卓加急行軍終于在北芒除掉宦官余黨立救駕之功,回到洛陽就憑其救駕之功和手中軍隊慢慢掌權。用計謀離間呂布丁原,留呂布為己所用,不多時就奪去了附近兩大軍閥的兵力,軍事上控制首都后,就開始在政治上收買人心,逐漸得到認可話語權。先立陳留王劉協為皇帝,自封太尉,統管全國軍事和前將軍事務。又躍居三公之首,掌宰相權,利用職權,結黨營私,任免中央、地方的各個官職。為了得到跟多的支持,針對文臣與宦官發生黨爭都失利,大多被下放這件事,董卓上位后利用職權積極為諸多臣平反,官復原職,又重點提拔像他靠攏的人,就連文人標桿蔡邕也重新重用,幾番動作,董卓基本上控制了漢朝中央和地方的主要政治力量,當時東漢王朝基本上都處在的控制之下。審時度勢,雷霆出擊,掌控政局,圖謀天下,何等謀略。

3.利欲熏心的殘暴軍閥

可好景不長,權利越來越大,野心和欲望就越無法壓制,后來董卓權利達到了可以為所欲為的時候,無限膨脹的他就開始荒淫無道、殘暴不仁,隨著自己的肆意屠殺官員,宰殺平民,只要是誰讓他有半點不快統統要死,每日享樂,沉溺在酒池肉林之中,引起各路諸侯聯合討伐,被迫遷都長安。令人發指的是遷都之前竟然一把火焚燒了洛陽了。最后罪孽深重的董卓終于死在了義子呂布之手。

我認為雖然董卓死有余辜,但是對于董卓的評價,我們不能只看他的殘暴淫亂和荒唐,更重要的是看到他為什么可以掌控天下,權傾朝野,看到他軍事上的攻無不克、政治上的步步為營,如果董卓真的一無是處又怎能兵行至距京城二十里地方按兵不動,帶局勢混亂天子被俘在完美的時機出現,立下救駕大功,自此平步青云呢?在混亂的時局中迅速崛起的董卓有太多的知道的學習的地方,只是以一個國之大賊的名字扣上去,對他一生的是非功過并不公平。

我覺著董卓固然殘暴,淫亂荒唐,殺人無數,但是他本人確實是一名梟雄,能被評為國之大賊的能有幾人,能挾天子以令諸侯,號令滿朝文武,其文治武功都遠非常人能及。可是性格決定命運,無論他武功再高,謀略再驚人也逃不過他性格上的弱點,如果董卓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在權傾朝野時廣數恩德,專注民生,從成為一個國之大賊變成一個雄才大略的開國之君有何不可?

董卓到底屬于什么樣的人物

絕大多數人都認為董卓是集惡人之大成者,其實拋開儒教的束縛,擺脫歷史的偏見,我們會對董卓有全新的認識。 談董卓之前先簡單介紹一下涼州。 漢朝的涼州地處西北邊陲,土地貧瘠,并長期與游牧民族交戰。涼州人以射獵為業,居無定所,過著刀口舐血的生活。涼州的地理環境加上東漢末年的動亂,孕育了一批軍事人才,董卓就是其杰出代表。 董卓字仲穎,隴西郡臨洮縣人。董氏屬當地豪族。《三國志》說,董卓臂力過人,身背兩弓,騎馬奔馳之際,能左右開弓。說明其力量之強和騎術射術之精。同書又說,董卓好游俠,在家鄉有相當的知名度,并且在游牧民族中都頗有威名。郡太守和州刺史都欣賞他的武勇,都曾招他作官。董卓在擔任地方武官時,在與盜賊和游牧民族的戰斗中充分顯示了其軍事才華,并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董卓在擔任涼州兵馬掾時,既要指揮作戰又要幫助長官進行戰時的謀劃,說明其并非有勇無謀。 桓帝末年董卓以“六郡良家子為羽林郎”(《后漢書.董卓傳》)。六郡指天水、隴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此六郡都屬于與游牧民族交界地區,此地人多驍勇。良家子指非巫醫、商賈、百工。羽林郎是皇帝的衛士。這次經歷是董卓一生中的重大轉折。被選為羽林郎說明董卓的能力和名聲被中央政府所重視。從此以后董卓逐漸擔任東漢中央政府的高級武官,而非地方的基層武官。更重要的是他逐漸掌握了一只屬于自己的精銳的涼州兵。 董卓當上羽林郎后不久,在洛陽受到中郎將張奐得推薦,回到涼州,以軍司馬的職位隨張奐參加了對羌族的戰爭。董卓與司馬尹端并擊羌軍,大破之。擊斃羌族首領,斬首萬余級。戰爭結束后,董卓“拜郎中,賜縑九千匹”。董卓說,自己雖有指揮之功,但作戰還是要依靠士卒,于是,董卓把這九千匹縑全部分給了吏卒。這段史實說明董卓不但善戰,而且具備作統帥的風度。這也是董卓日后成為西涼軍閥首領的重要原因。此后董卓“數討羌胡,前后百余戰”。其間,董卓曾討黃巾失敗,被免官。但董卓善于鉆營,賄賂十常侍,當涼州戰事再起,董卓又被起用。東漢政府為了鞏固西北邊防,需要董卓這樣的人。董卓的存在確實鞏固了涼州的防務,但由于董卓長期在涼州作戰,其在涼州的實力和聲望已超過了東漢政府,于是逐漸不受東漢政府節制。 董卓手握重兵,東漢政府當然對其不放心,先后兩次要董卓到洛陽來任職,借以奪其兵權。董卓擁兵自重,挾羌胡以威脅東漢政府,拒不來京,更不交出軍隊。這種形勢下,東漢政府想讓皇甫嵩以武力解決掉董卓,董卓屯兵河東郡以觀東漢政府的變化。東漢政府終于還是不敢發難,可見董卓當時的軍勢已頗為強盛。 189年,大將軍何進為誅宦官召前將軍董卓進京。為了正確評價董卓進京后的作為,先要了解東漢末年的形勢。 東漢有一個特點,地方豪強的勢力很大。因為輔佐劉秀奪得天下的大都是豪強,奪取天下后他們的勢力到了鞏固和加強。劉秀作為開國皇帝想丈量全國的土地,但因為地方豪族的反對而作罷,可見地方勢力之強。到了東漢后期,中央政權衰落而地方勢力加強,中央政府漸漸喪失了對地方的控制權。東漢的官員從地方名士中選出,名士代表的是地方豪強勢力,所以皇帝也基本上被官僚給架空了。皇帝為了維護中央政府壓制官僚集團而起用宦官。東漢末年的“黨錮之亂”表面上是名士與宦官的爭斗。其實就是中央政府與地方豪強的爭斗。 大將軍何進作為外戚當然是屬于皇帝一邊的,他扮演的是皇帝與名士調解人的角色。他拉攏名士,誅殺宦官希望能維持東漢政府。他還希望能得到西涼軍閥董卓和并州軍閥丁原的支持,于是召其進京。董卓還未到洛陽時,洛陽已發生變亂,何進被宦官所殺,宦官被以袁紹為代表的名士所消滅。到此為止,皇帝在與名士的斗爭中已經徹底失敗,他所依靠的勢力已經被消滅干凈,可以說東漢政府已經滅亡了。說東漢因為董卓的存在而滅亡是毫無道理的。只是董卓在東漢王朝只剩一個空殼的時候接管了東漢政府而已,而董卓連這層空殼也沒有碾碎。 正當東漢政權搖搖欲墜時,董卓率領他的西涼騎兵來到了京師洛陽。董卓剛到洛陽時,洛陽的武裝力量主要有何進為討黃巾在全國各地募集的軍隊,車騎將軍何苗(何進之弟)的部隊,武猛督尉丁原率領的并州軍和董卓的涼州軍。在當時混亂的局勢下,董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收編了在洛陽的武裝。董卓先派其弟董旻誘使何苗的部下吳匡殺掉何苗,何進、何苗的部隊群龍無首只有任董卓收編。然后董卓誘使呂布殺掉丁原,扶植呂布為并州軍閥的新首領,于是基本上招降了并州軍。至此手握重兵的董卓成為了唯一在京師說話算數的人,并順理成章的接管了東漢政府。董卓的手段雖然有些卑劣,但其作為足見其政治手腕和行事的魄力。名士們對這一變故顯得有些措手不及,他們顯然低估了董卓的能力。不過名士的立場還是很鮮明,他們都是反對董卓的,其少壯派的代表人物袁紹、袁術、曹操離開了京都洛陽以尋求發展。 董卓上臺以后,廢少帝、立獻帝這可能是他名聲臭的最主要原因了。其實當時的情況下,換了誰控制東漢政府都不會把皇帝當回事。因為東漢政府已經是一塊朽木,不再有重生的可能,當時喊著振興漢室的不是偽君子就是書呆子。董卓廢少帝立獻帝有其充足的理由。少帝為何太后所生,獻帝為王美人所生,董太后所養,董卓與董太后是遠親。何太后的弟弟何苗死在董卓手里,與董卓勢如水火,而且在東漢太后有攝政的權利。董卓廢少帝殺何太后一方面是為了自保;另一方面立獻帝以外戚身份輔政就名正言順了。董卓廢少帝立獻帝完全是形勢使然,是無可厚非的。 董卓控制政府后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處理與名士的關系。他的做法與何進差不多,拉攏名士。他所提拔的人也與何進提拔的大同小異,但名士并不買賬。本來他們就不服中央政府的管,更現在何況控制中央政府的是董卓這樣“久習夷風”的“邊弊之人”,于是他們就可以名正言順的自立了。恰恰是那些董卓提拔到地方任職的名士們結成了反董卓同盟軍。雙方的戰爭并沒有分出勝負,盟軍并沒有動搖董卓的統治。但董卓認為將政府置于敵軍附近比較危險,于是要將都城遷到他勢力范圍內的長安。但如果就這么走了,洛陽可能成為反董勢力西進的根據地,于是他一把火燒掉了洛陽。雖然這樣做很殘酷,但在戰爭年代,出于戰略的考慮燒城也是很正常的。 董卓遷都長安后,守住潼關,擁有潼關以西的地盤,進可攻退可守,在戰略上處于有利地位。事實上,在涼州軍與關東軍的沖突中,涼州軍始終處于優勢。不過,在董卓接受了京都的奢靡生活后,他似乎已經被腐蝕掉了,他已經不再是一個剽悍的涼州武士,也不再有年輕時的抱負與沖勁了。即使如此,關東軍也不能把他怎樣,董卓的覆滅是因為他沒有協調好內部的矛盾。董卓的軍隊主要分為涼、并兩派。涼州派有李傕、郭汜、胡軫、樊綢、張濟等人,并州派主要有呂布、張遼、李肅、楊奉。次外,董卓麾下還有一孤獨的名將遼東徐榮。 如前所說,董卓利用呂布殺死丁原,兼并了并州軍。丁原死后,呂布成了并州軍的首領。董卓是很信任呂布的,與他“誓為父子”,但并州與涼州兵的關系卻十分緊張。并州軍被兼并,是不會完全甘心的,然而又處于被壓抑的地位。而涼州軍以勝利者自居,沒有把并州軍放在眼里,甚至對呂布也是如此。董卓曾派胡軫為主將,呂布為副將攻打孫堅。胡軫揚言要殺了呂布以整肅軍紀。不論胡軫是否會真的動手,他這種嚴重的挑釁必然會引起呂布和整個并州軍的仇恨。結果還沒和孫堅交戰,董卓的部隊因為內訌不戰自潰。這么大的事董卓肯定會知道,但他似乎并未采取什么措施以緩和涼州軍和并州軍的矛盾。也許他找不到什么好辦法,也許在他看來象他們這樣的武夫爭執甚至斗毆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過去就沒事了。但呂布對涼州軍的不滿卻與日俱增。董卓是個直率的人,他不會隱瞞自己的好惡。呂布曾經使董卓不滿,董卓就拿起短劍向他擲去,呂布雖不敢發作卻懷恨在心。而且呂布曾和董卓的婢妾私通,呂布內心更加不安。 在東漢政府身居高位,卻對董卓陰懷不滿如司徒王允等人看出并利用了這個矛盾。王允利用與呂布同鄉的關系極力拉攏呂布,目的很明顯,借刀殺人。涼州軍和并州軍矛盾激化,呂布對董卓不滿而又內心不安,加上王允的挑唆,呂布終于下定了決心殺掉董卓以自立。王允、呂布利用涼州軍主力在關東討伐袁紹的機會,刺殺了董卓。董卓死后,并州軍被涼州軍趕到了關東。呂布在曹操的打擊下滅亡,張遼率一部分并州軍投降了曹操。涼州軍在董卓死后沒有統一的指揮,關中的涼州軍在不斷的內耗中漸漸消亡,宛城的張繡部也投降了曹操。 無論史籍還是小說,都喜歡對董卓的殘暴無道大肆渲染,即使史籍上寫的都是事實,也不能簡單的否定董卓。如前所述,董卓廢少帝立獻帝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燒洛陽是因為戰略上的需要。至于擄掠百姓這種事無論是西涼軍、關東軍或是黃巾軍都會干。以今天的眼光看,擄掠百姓是很不人道的,但在三國那種戰亂時代卻是很平常的事。其實董卓被罵了一千多年,并非因為他的所作所為,主要是因為他是一個失敗者。董卓生于涼州長于涼州,又沒讀過什么書,董卓雖是漢人,但他在性格上更象游牧民族而與中原文化格格不入。而董卓這樣的“蠻夷”居然敢“挾天子以令諸侯”,那些讀書人當然對其恨之入骨,而歷史正是由那些讀書人寫的。同樣是廢皇帝,尹、霍卻被人推崇。被蒙古鐵蹄毀滅的城市和被殘殺的百姓的數量絕對比涼州軍毀、殺的更多。但卻很少聽人罵鐵木真。如果董卓消滅了關東軍統一了中原,那么歷史對他的評價會決然不同。到時,自然會有大批的讀書人為他歌功頌德。而董卓殘暴的行為也不會有人會管了。可惜董卓只是一介武夫。他在政治斗爭和耍陰謀詭計方面比讀書人差多了,所以會被王允和呂布除掉。對于一個失敗者,他即使有功績也會被抹殺掉。

采納哦

中國古代歷史上的董卓是個什么樣的人?

董卓的歷史評價

陳壽評曰:董卓狼戾賊忍,暴虐不仁,自書契已來,殆未之有也。

董卓字仲穎,隴西臨洮人也。[一]少好俠,嘗游羌中,盡與諸豪帥相結。后歸耕于

野,而豪帥有來從之者,卓與俱還,殺耕牛與相宴樂。諸豪帥感其意,歸相斂,得雜畜

千余頭以贈卓。

[二]漢桓帝末,以六郡良家子為羽林郎。卓有才武,旅力少比,雙帶兩鞬,左右馳

射。為軍司馬,從中郎將張奐征并州有功,拜郎中,賜縑九千匹,卓悉以分與吏士。遷

廣武令,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免。征拜并州刺史、河東太守,[三]遷中郎將,

討黃巾,軍敗抵罪。韓遂等起涼州,復為中郎將,西拒遂。于望垣硤北,為羌、胡數萬

人所圍,糧食乏絕。

卓偽欲捕魚,堰其還道當所渡水為池,使水渟滿數十里,默從堰下過其軍而決堰。

比羌、胡聞知追逐,水已深,不得渡。時六軍上隴西,五軍敗績,卓獨全觽而還,屯住

扶風。拜前將軍,封□鄉侯,征為并州牧。[四]

注[一]英雄記曰:卓父君雅,由微官為潁川綸氏尉。有三子:長子擢,字孟高,早

卒;次即卓;卓弟旻字叔穎。

注[二]吳書曰:郡召卓為吏,使監領盜賊。胡嘗出鈔,多虜民人,涼州刺史成就辟

卓為從事,使領兵騎討捕,大破之,斬獲千計。并州刺史段颎薦卓公府,司徒袁隗辟為

掾。

注[三]英雄記曰:卓數討羌、胡,前后百余戰。

注[四]靈帝紀曰:中平五年,征卓為少府,敕以營吏士屬左將軍皇甫嵩,詣行在所。

卓上言:

“涼州擾亂,鯨鯢未滅,此臣奮發暛命之秋。吏士踴躍,戀恩念報,各遮臣車,辭

聲懇惻,未得即路也。輒且行前將軍事,盡心慰恤,暛力行陳。”六年,以卓為并州牧,

又敕以吏兵屬皇甫嵩。卓復上言:“臣掌戎十年,士卒大小,相狎彌久,戀臣畜養之恩,

樂為國家奮一旦之命,乞將之州,效力邊陲。”卓再違詔敕,會為何進所召。

靈帝崩,少帝即位。大將軍何進與司隸校尉袁紹謀誅諸閹官,太后不從。進乃召卓

使將兵詣京師,并密令上書曰:“中常侍張讓等竊幸乘寵,濁亂海內。昔趙鞅興晉陽之

甲,以逐君側之惡。臣輒鳴鐘鼓如洛陽,即討讓等。”欲以脅迫太后。卓未至,進敗。

[一]中常侍段珪等劫帝走小平津,卓遂將其觽迎帝于北芒,還宮。[二]時進弟車騎將軍

苗為進觽所殺,[三]進、苗部曲無所屬,皆詣卓。卓又使呂布殺執金吾丁原,并其觽,

故京都兵權唯在卓。[四]

注[一]續漢書曰:進字遂高,南陽人,太后異母兄也。進本屠家子,父曰真。真死

后,進以妹倚黃門得入掖庭,有寵,光和三年立為皇后,進由是貴幸。中平元年,黃巾

起,拜進大將軍。典略載卓表曰:“臣伏惟天下所以有逆不止者,各由黃門常侍張讓等

侮慢天常,操擅王命,父子兄弟并據州郡,一書出門,便獲千金,京畿諸郡數百萬膏腴

美田皆屬讓等,致使怨氣上蒸,妖賊窎起。臣前奉詔討于扶羅,將士饑乏,不肯渡河,

皆言欲詣京師先誅閹豎以除民害,從臺閣求乞資直。臣隨慰撫,以至新安。臣聞揚湯止

沸,不如滅火去薪,潰癰雖痛,勝于養肉,及溺呼船,悔之無及。”

注[二]張璠漢紀曰:帝以八月庚午為諸黃門所劫,步出谷門,走至河上。諸黃門既

投河死。

時帝年十四,陳留王年九歲,兄弟獨夜步行欲還宮,闇暝,逐螢火而行,數里,得

民家以露車載送。辛未,公卿以下與卓共迎帝于北芒阪下。獻帝春秋曰:先是童謠曰:

“侯非侯,王非王,千乘萬騎走北芒。”卓時適至,屯顯陽苑。聞帝當還,率觽迎帝。

典略曰:帝望見卓兵涕泣。髃公謂卓曰:“有詔卻兵。”卓曰:“公諸人為國大臣,不

能匡正王室,至使國家播蕩,何卻兵之有!”遂俱入城。獻帝紀曰:卓與帝語,語不可

了。乃更與陳留王語,問禍亂由起;王答,自初至終,無所遺失。卓大喜,乃有廢立意。

英雄記曰:河南中部掾閔貢扶帝及陳留王上至雒舍止。帝獨乘一馬,陳留王與貢共乘一

馬,從雒舍南行。公卿百官奉迎于北芒阪下,故太尉崔烈在前導。卓將步騎數千來迎,

烈呵使避,卓罵烈曰:“晝夜三百里來,何云避,我不能斷卿頭邪?”前見帝曰:“陛

下令常侍小黃門作亂乃爾,以取禍敗,為負不小邪?”又趨陳留王,曰:“我董卓也,

從我抱來。”乃于貢抱中取王。英雄記曰:一本云王不就卓抱,卓與王并馬而行也。

注[三]英雄記云:苗,太后之同母兄,先嫁朱氏之子。進部曲將吳匡,素怨苗不與

進同心,又疑其與宦官通謀,乃令軍中曰:“殺大將軍者,車騎也。”遂引兵與卓弟旻

共攻殺苗于朱爵闕下。

注[四]九州春秋曰:卓初入洛陽,步騎不過三千,自嫌兵少,不為遠近所服;率四

五日,輒夜遣兵出四城門,明日陳旌鼓而入,宣言云“西兵復入至洛中”。人不覺,謂

卓兵不可勝數。

先是,進遣騎都尉太山鮑信所在募兵,適至,信謂紹曰:“卓擁強兵,有異志,今

不早圖,將為所制;及其初至疲勞,襲之可禽也。”紹畏卓,不敢發,信遂還鄉里。

于是以久不雨,策免司空劉弘而卓代之,俄遷太尉,假節鉞虎賁。遂廢帝為弘農王。

尋又殺王及何太后。立靈帝少子陳留王,是為獻帝。[一]卓遷相國,封郿侯,贊拜不名,

劍履上殿,又封卓母為池陽君,置家令、丞。卓既率精兵來,適值帝室大亂,得專廢立,

據有武庫甲兵,國家珍寶,威震天下。卓性殘忍不仁,遂以嚴刑脅觽,睚鴺之隙必報,

人不自保。[二]嘗遣軍到陽城。時適二月社,民各在其社下,悉就斷其男子頭,駕其車

牛,載其婦女財物,以所斷頭系車轅軸,連軫而還洛,云攻賊大獲,稱萬歲。入開陽城

門,焚燒其頭,以婦女與甲兵為婢妾。至于奸亂宮人公主。其兇逆如此。

注[一]獻帝紀曰:卓謀廢帝,會髃臣于朝堂,議曰:“大者天地,次者君臣,所以

為治。今皇帝闇弱,不可以奉宗廟,為天下主。欲依伊尹、霍光故事,立陳留王,何如?”

尚書盧植曰:“案尚書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之桐宮。昌邑王立二十七日,罪過千余,

故霍光廢之。

今上富于春秋,行未有失,非前事之比也。”卓怒,罷坐,欲誅植,侍中蔡邕勸之,

得免。

九月甲戌,卓復大會髃臣曰:“太后逼迫永樂太后,令以憂死,逆婦姑之禮,無孝

順之節。

天子幼質,軟弱不君。昔伊尹放太甲,霍光廢昌邑,著在典籍,僉以為善。今太后

宜如太甲,皇帝宜如昌邑。陳留王仁孝,宜即尊皇祚。”獻帝起居注載策曰:“孝靈皇

帝不究高宗眉壽之祚,早棄臣子。皇帝承紹,海內側望,而帝天姿輕佻,威儀不恪,在

喪慢惰,衰如故焉;兇德既彰,淫穢發聞,損辱神器,忝污宗廟。皇太后教無母儀,統

政荒亂。永樂太后暴崩,觽論惑焉。

三綱之道,天地之紀,而乃有闕,罪之大者。陳留王協,圣德偉茂,規矩邈然,豐

下兌上,有堯圖之表;居喪哀戚,言不及邪,岐嶷之性,有周成之懿。休聲美稱,天下

所聞,宜承洪業,為萬世統,可以承宗廟。廢皇帝為弘農王。皇太后還政。”尚書讀冊

畢,髃臣莫有言,尚書丁宮曰:“天禍漢室,喪亂弘多。昔祭仲廢忽立突,春秋大其權。

今大臣量宜為社稷計,誠合天人,請稱萬歲。”卓以太后見廢,故公卿以下不布服,會

葬,素衣而已。

注[二]魏書曰:卓所愿無極,語賓客曰:“我相,貴無上也。”英雄記曰:卓欲震

威,侍御史擾龍宗詣卓白事,不解劍,立撾殺之,京師震動。發何苗棺,出其尸,枝解

節棄于道邊。

又收苗母舞陽君殺之,棄尸于苑枳落中,不復收斂。

初,卓信任尚書周毖,城門校尉伍瓊等,用其所舉韓馥、劉岱、孔□、*(張資)**

[張咨]*、張邈等出宰州郡。而馥等至官,皆合兵將以討卓。卓聞之,以為毖、瓊等通情

賣己,皆斬之。

身為東漢一代文學巨匠的他,為何會甘為奸賊董卓而死?

這個人就是蔡邕,董卓對蔡邕有知遇之恩,在董卓死后因為?哭董卓?而死。

一、蔡邕一生波折懷才不遇,董卓對他有知遇之恩。

蔡邕在漢末時雖為大儒,但是一生都不是很順利。當初因為靈帝的關系,一直躲在外面,四處流浪不敢回京。后來靈帝駕崩才安穩些,蔡邕自幼聰明滿腹經綸,雖然日子安穩了,但是懷才不遇始終是他心中最大的傷疤。這個時候董卓召他進京為官,董卓當時被大家稱為國賊,蔡邕也瞧不起董卓便委婉拒絕,但是董卓說你不來爺就殺你全家。蔡邕只好赴任。

赴任之后,蔡邕三日之內連升三級,最后做到中郎的位置。董卓并沒有對蔡邕不好,反而對他禮遇有加,也沒有人讓他干什么傷天害理之事。當時蔡邕主要負責就是整理文學史書,蔡邕本來酷愛讀書,他的才華也是這方面的。這對于他來是展現自己才華最好的方式。當時蔡邕就在編寫有關于漢朝歷史的史書。但是奈何還沒寫完就被王允殺了。

二、蔡邕哭董卓,慘遭王允殺害。

董卓被呂布所殺后,王允就搞了個宴會,大家一起慶祝下。大家談起董卓時都是非常氣憤的,只有蔡邕哭起來,說了一些董卓的好話。當時王允就將蔡邕打入大牢,其實董卓有恩于蔡邕大家都是知道的,所以很多人都勸王允不要殺蔡邕。但是王允說當年司馬遷所寫的《史記》,就是因為皇帝不殺他,難不成你們要蔡邕將我們今日的所作所為都寫到史書上去?

眾人都不說話了,最后蔡邕被殺。其實王允殺蔡邕是有自己目的的,一是董卓雖死,但是董卓還有支持者,殺蔡邕是為了樹立自己的威信。二是為了殺董卓更加名正言順,蔡邕之死讓那些門閥士族認清董卓是真的做盡了壞事。而蔡邕顯然沒有想這么多,只是感慨一下董卓對自己的知遇之恩遭受大難。

歷史上真實的董卓,是不是《三國演義》里那般只有愚蠢、嗜血和貪色?

真實的董卓不僅在軍事上出色,在謀略上也是極其出色的,但是也確實是嗜血好色。

一、演義中董卓的故事。

在《三國演義》中董卓是西涼軍閥,參與平定黃巾之亂,但是被黃巾軍暴打,最后入京,仗著自己兵多,控制政權。后來覺得當時的天子不適合,還廢黜當時的皇帝,讓劉協擔任皇帝。劉協完全就是個傀儡,所以整個朝政完全被董卓一人掌控。而且這個人非常的好色,進京之后,天天在皇帝的后宮里玩耍。

可說是睡皇帝的床,還睡皇帝的女人。后來王允使用了反間計被呂布所殺,王允利用貂蟬的美色將貂蟬先后獻給董卓與呂布,然后造成兩人矛盾,最后鼓動呂布殺董卓。一代軍閥結束了。在演義里董卓殘暴,昏庸,貪色,愚蠢。

二、正史董卓的故事。

正史上的董卓出生于陜北地區,哪里民風彪悍,董卓自幼習武,武力高強。而且董卓還喜歡四處結交好友,所以董卓慢慢就有了自己的勢力,董卓長大后,在隴西擔任官職。當時匈奴經常騷擾隴西,于是董卓便帶兵大敗匈奴。后來又是屢建奇功,所以董卓在軍事上能力是比較出眾的。

后來董卓入京,當時董卓只帶兩千多點人馬,但是朝中眾人都不知道以為董卓帶了大軍來了。當時董卓讓兩千士兵進程后,又偷偷跑出去,再進來,如此反復,造成了董卓有眾多人馬的假象。朝中眾人看到那樣的狀況,就紛紛給董卓讓路。當時朝廷還有丁原有自己的人馬,所以董卓利用反間計讓呂布殺了丁原,自己獲得丁原的兵權。在諸侯打過來的時候,他深知自己打不過,于是帶著天子跑到了長安。用天子逼迫諸侯,可以說第一代用?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人,這樣的人怎么會是愚蠢呢。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7176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