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于朱棣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朱棣是以藩王起兵搶得皇帝寶座的,因此,他對藩王權勢過重的禍害自然十分清楚;但他剛剛以藩王的身份奪得侄兒的皇位,地位還不甚鞏固,所以他雖急欲削減藩王的權勢,但又不能操之過急,于是就采取了欲奪先予的策略。
永樂元年(1403年)正月,朱棣恢復了被建文帝貶削的藩王的地位,“復周王橚、齊王榑、代王桂、岷王楩舊封”。并賞賚有加,示之以恩。這時,他所打擊的藩王只是個別的,如勢力最強對其威脅較大的寧王權被徙于南昌。等到皇帝的地位比較鞏固時,朱棣就立即進行削藩。他首先于永樂元年十一月革去代王桂的三護衛及官屬。
永樂四年五月削去齊王榑的官屬和護衛,八月又將其廢為庶人。永樂六年削岷王朱楩的護衛并罷其官屬。永樂十年削遼王朱植護衛。永樂十五年廢谷王朱橞為庶人。永樂十九年,朱棣的同母弟周王朱橚,在朱棣的示意下,“獻還三護衛”。這樣,就把當時掌握兵權的大部分親王,或削其護衛,或廢為庶人,基本上實現了削藩的目的。
同時,朱棣又大封靖難功臣,這就和其父朱元璋殺戮功臣使諸王典兵的做法相反,使得中央政權有了可靠的武力保證。但朱棣對藩王分封還沒有從制度上進行改變,對他自己的兒子漢王高煦和趙王高燧,仍然按祖訓設立了護衛,從而伏下了宣宗宣德元年(1426年)“高煦之叛”的禍根。明宣宗朱瞻基率兵平定了高煦的叛亂之后,先后又削除了楚、蜀、肅及趙等王府的護衛。
自此以后,王府不再設立護衛。所以,從永樂“靖難之役”和宣德時平定“高煦之叛”以后,藩王的勢力大衰,在政治上已不起多大作用。朱棣當上皇帝以后,在一段時期以內,對他的政敵實行了殘酷的鎮壓,但不久,他就剎住了這股鎮壓風,對原來為建文帝出謀劃策的官員,除了堅持反對立場的以外,愿為他服務的,都量才錄用,穩定了當時的政局。他還繼續執行朱元璋時期重視社會生產的政策。
永樂元年(1403年)“徙直隸蘇州等十郡、浙江等九省富民實北京”。同年,又命令,凡十惡死罪等依律處決,“其余死罪及流罪,令挈家赴北平種田”。第二年,朱棣命“核太原、平陽、澤、潞、遼、沁丁多田少及無田之家,分其丁口”移民到北平屯種。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7175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