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丹(dan)陽兵有(you)多(duo)厲害的讀(du)者,下(xia)面小編就(jiu)為(wei)大(da)家帶來詳細(xi)介紹,接著往下(xia)看吧~
大(da)家一說(shuo)起三(san)國的(de)(de)武將(jiang)或是謀(mou)士,肯(ken)定都會想到什么呂布、關羽、張(zhang)飛,趙云,或者郭嘉(jia),荀彧,司馬(ma)懿(yi)等(deng)等(deng),武將(jiang)估計就(jiu)呂布最(zui)牛了,武力值(zhi)是公(gong)認的(de)(de)最(zui)高(gao)的(de)(de),只不過死的(de)(de)比較(jiao)慘。謀(mou)士,只怕(pa)就(jiu)數司馬(ma)懿(yi)了,活(huo)得最(zui)長(chang),還竊取曹魏大(da)權。但是如(ru)果要說(shuo)兵呢(ni)?或許知道的(de)(de)人就(jiu)寥(liao)寥(liao)無(wu)幾(ji),雖(sui)然戰兵的(de)(de)作用,需要靠單挑武將(jiang)的(de)(de)體現,不過他們在也在歷(li)史中發揮最(zui)大(da)的(de)(de)光彩(cai)。今天就(jiu)跟小編來看(kan)看(kan)三(san)國歷(li)史最(zui)強戰兵—丹陽兵。
揚州(zhou)丹陽郡當時號(hao)稱“精兵之(zhi)地(di)”,這是孫(sun)策在江東的重要(yao)根據(ju)地(di),并為之(zhi)提供大(da)量(liang)“好武習戰”的“丹陽兵”。除此之(zhi)外,曹操(cao),陶謙(qian),劉備(bei)等諸侯都曾依(yi)賴(lai)這些丹陽兵。
“丹(dan)(dan)陽(yang)兵(bing)”指出(chu)身揚州丹(dan)(dan)陽(yang)郡(jun)(jun)一(yi)帶的士兵(bing)。 丹(dan)(dan)陽(yang)郡(jun)(jun)建制(zhi)于漢武帝元(yuan)封二(er)年(公元(yuan)前(qian)109年),領17個縣(xian)(東(dong)漢時曾增至(zhi)19個縣(xian)),地域大致包括今皖南、蘇南西(xi)部和浙西(xi)北一(yi)帶,郡(jun)(jun)治即(ji)是(shi)今宣(xuan)州。
在三國亂世爭(zheng)霸期(qi)間,曹(cao)(cao)(cao)操曾說:“丹陽山險,民多(duo)果勁(jing),好武(wu)習戰,高尚氣(qi)力,精兵(bing)(bing)之(zhi)地。” 當年十八路諸侯討(tao)董卓(zhuo)時,曹(cao)(cao)(cao)操進兵(bing)(bing)被徐榮大敗之(zhi)后,派夏(xia)侯淳到丹陽招兵(bing)(bing)。揚(yang)州刺史陳(chen)溫與曹(cao)(cao)(cao)洪有交情,丹陽太守周昕(xin)對(dui)討(tao)董的義舉持(chi)積極支持(chi)態(tai)度(du),所以(yi)出手相助。
《三國志?魏(wei)志?武(wu)帝紀》說:“太(tai)祖(曹(cao)操)兵(bing)少,乃與夏侯惇等詣揚州(zhou)募兵(bing),刺史陳溫、丹(dan)陽太(tai)守周(zhou)昕與兵(bing)四千余(yu)人(ren)。”無(wu)疑,曹(cao)操從丹(dan)陽太(tai)守周(zhou)昕那里(li)得(de)到的兵(bing)眾,屬于“丹(dan)陽兵(bing)”。以后(hou),周(zhou)昕還不斷給(gei)曹(cao)操輸送士卒,達萬余(yu)人(ren)之多,當然也(ye)是“丹(dan)陽兵(bing)”。
徐州(zhou)刺史陶謙是丹陽(yang)郡人,徐州(zhou)管轄兵馬五萬(wan)(wan),而陶謙能掌控的只(zhi)有自己的“老本”:三萬(wan)(wan)丹陽(yang)精(jing)兵。陶謙手下并無大(da)將,就是倚仗(zhang)著三萬(wan)(wan)子弟兵打敗了(le)黃巾軍(jun),坐(zuo)穩(wen)徐州(zhou)。
劉備增(zeng)援陶謙抗曹,而當時(shi)劉備的(de)勢力(li)極為單薄(bo),陶謙便贈送(song)給他四千丹陽兵(bing);這支精(jing)兵(bing)成(cheng)了劉備的(de)“家(jia)底”,后跟隨劉備轉戰千里,立下(xia)赫赫戰功。其(qi)中的(de)精(jing)銳成(cheng)為劉備手下(xia)的(de)一支特種兵(bing)——白眊精(jing)兵(bing)。
據(ju)《三國志》及裴松之注(zhu)等(deng)史料記載,孫(sun)(sun)(sun)堅(jian)死后(hou)(hou)數年,其長子孫(sun)(sun)(sun)策(ce)(ce)“志在(zai)(zai)立事”,去(qu)(qu)找袁(yuan)術(shu)要還父親的(de)(de)(de)(de)舊(jiu)部;袁(yuan)術(shu)開始并(bing)沒有將年僅十(shi)多歲的(de)(de)(de)(de)孫(sun)(sun)(sun)策(ce)(ce)放(fang)在(zai)(zai)眼里(li),多次(ci)忽(hu)悠孫(sun)(sun)(sun)策(ce)(ce)。孫(sun)(sun)(sun)策(ce)(ce)堅(jian)持討(tao)要,袁(yuan)術(shu)便讓孫(sun)(sun)(sun)策(ce)(ce)自己去(qu)(qu)丹(dan)陽(yang)募(mu)(mu)兵,他(ta)說:“丹(dan)陽(yang)地,以天(tian)下精兵輩出(chu)而聞名(ming)。”當(dang)時(shi)的(de)(de)(de)(de)丹(dan)陽(yang)郡(jun)太守(shou)吳(wu)(wu)景是孫(sun)(sun)(sun)策(ce)(ce)的(de)(de)(de)(de)親舅舅,都尉孫(sun)(sun)(sun)賁是他(ta)的(de)(de)(de)(de)堂兄。在(zai)(zai)舅、兄的(de)(de)(de)(de)支持下,孫(sun)(sun)(sun)策(ce)(ce)很(hen)快(kuai)招(zhao)募(mu)(mu)到(dao)數百精兵。孫(sun)(sun)(sun)策(ce)(ce)后(hou)(hou)來因故又(you)回到(dao)袁(yuan)術(shu)帳下,繼(ji)續(xu)忍受(shou)著袁(yuan)術(shu)的(de)(de)(de)(de)耍弄。然而不久孫(sun)(sun)(sun)策(ce)(ce)的(de)(de)(de)(de)機會來了(le)。朝廷(ting)任命劉(liu)繇(zhou)(zhou)(zhou)為揚州(zhou)刺史,當(dang)時(shi)揚州(zhou)治所(suo)在(zai)(zai)壽春,而壽春被袁(yuan)術(shu)占據(ju),劉(liu)繇(zhou)(zhou)(zhou)渡江(jiang)改治吳(wu)(wu)郡(jun)曲阿,并(bing)趕走了(le)吳(wu)(wu)景、孫(sun)(sun)(sun)賁。于是孫(sun)(sun)(sun)策(ce)(ce)對袁(yuan)術(shu)說:“家有舊(jiu)恩在(zai)(zai)東,愿助舅討(tao)橫(heng)江(jiang),橫(heng)江(jiang)拔,因投本土召(zhao)募(mu)(mu),可得三萬(wan)兵,以佐(zuo)明使君匡(kuang)濟漢室。”袁(yuan)術(shu)“以劉(liu)繇(zhou)(zhou)(zhou)據(ju)曲阿,王(wang)朗在(zai)(zai)會稽,謂(wei)策(ce)(ce)未必能定(ding),故許之。”孫(sun)(sun)(sun)策(ce)(ce)趁(chen)機再次(ci)討(tao)要父親舊(jiu)部,袁(yuan)術(shu)只給了(le)他(ta)一千多老(lao)弱殘兵和(he)幾十(shi)匹馬,但這些人里(li)卻有后(hou)(hou)來成為江(jiang)東棟梁的(de)(de)(de)(de)程普、黃蓋、韓當(dang)等(deng)人。
這時丹(dan)(dan)(dan)陽(yang)的(de)(de)新郡(jun)守(shou)是周尚(shang),周尚(shang)的(de)(de)侄(zhi)兒(er)即是三國(guo)名將周瑜(yu)。周瑜(yu)與孫(sun)(sun)(sun)策(ce)(ce)(ce)同年(nian),二人是生死之(zhi)交(jiao)。周瑜(yu)前往丹(dan)(dan)(dan)陽(yang)探望叔(shu)父,卻遇上了孫(sun)(sun)(sun)策(ce)(ce)(ce),孫(sun)(sun)(sun)策(ce)(ce)(ce)大(da)喜道(dao):“吾得卿,諧(xie)也。”周瑜(yu)“將兵(bing)迎(ying)策(ce)(ce)(ce)”,“遂從攻橫(heng)扛、當利,皆拔之(zhi)。乃渡(du)江擊秣(mo)陵(ling),破笮(ze)融、薛(xue)禮;轉下(xia)湖孰、江乘,進入曲阿(a),劉繇奔走。”接連(lian)征(zheng)戰獲勝,孫(sun)(sun)(sun)策(ce)(ce)(ce)手中已積(ji)聚(ju)數萬(wan)士(shi)兵(bing),他繼續向吳(wu)(wu)、會(hui)稽等(deng)郡(jun)進軍,卻讓周瑜(yu)“還(huan)鎮丹(dan)(dan)(dan)陽(yang)”。孫(sun)(sun)(sun)策(ce)(ce)(ce)深(shen)知,要想平定江東,成為一方諸(zhu)侯,離(li)不(bu)開(kai)丹(dan)(dan)(dan)陽(yang)的(de)(de)兵(bing)源和物質,因此必須堅守(shou)丹(dan)(dan)(dan)陽(yang)這個根據地(di)(di)。周瑜(yu)實際接管了丹(dan)(dan)(dan)陽(yang)之(zhi)后,不(bu)斷派遣(qian)“丹(dan)(dan)(dan)陽(yang)兵(bing)”,以及舟船糧草等(deng)供給,支持孫(sun)(sun)(sun)策(ce)(ce)(ce)橫(heng)掃江東。孫(sun)(sun)(sun)策(ce)(ce)(ce)坐(zuo)大(da),袁(yuan)術才(cai)知上當,他派遣(qian)堂弟袁(yuan)胤(yin)任丹(dan)(dan)(dan)陽(yang)郡(jun)守(shou),令周尚(shang)叔(shu)侄(zhi)回(hui)壽春。孫(sun)(sun)(sun)策(ce)(ce)(ce)根本不(bu)予理會(hui),他將袁(yuan)胤(yin)逐出,命(ming)自(zi)己的(de)(de)表弟徐琨為郡(jun)守(shou)。但孫(sun)(sun)(sun)策(ce)(ce)(ce)顧(gu)忌(ji)徐琨手握重兵(bing),丹(dan)(dan)(dan)陽(yang)又是出精兵(bing)之(zhi)地(di)(di),頗不(bu)放心(xin),便讓舅舅吳(wu)(wu)景復(fu)任郡(jun)守(shou)。可(ke)見丹(dan)(dan)(dan)陽(yang)這個根據地(di)(di)在孫(sun)(sun)(sun)策(ce)(ce)(ce)心(xin)中的(de)(de)重要性。
孫策發跡之初,主要得益于一人(ren)一地,人(ren)即(ji)周瑜,地為丹(dan)陽。正如(ru)他(ta)自己所說(shuo):“周公(gong)瑾(jin)英雋異才,與孤有總角之好,骨肉之分。如(ru)前在(zai)丹(dan)陽,發眾(zhong)及(ji)船(chuan)糧以濟大事,論德酬(chou)功,此未足(zu)以報者也。”而周瑜的“發眾(zhong)及(ji)船(chuan)糧”,就(jiu)是派遣丹(dan)陽兵和輸送丹(dan)陽的戰略物資。東吳(wu)(wu)的天下,可以說(shuo)大都(dou)是丹(dan)陽兵打出來的,從此丹(dan)陽在(zai)東吳(wu)(wu)的地位舉(ju)足(zu)輕重,擔任丹(dan)陽郡(jun)守的都(dou)是吳(wu)(wu)主親信重臣,如(ru)程普、太史慈、黃蓋(gai)、韓當(dang)等。
建安十三年(208),孫權將丹陽郡(jun)的黝縣、歙縣劃(hua)歸新都郡(jun)。
1、白(bai)馬(ma)(ma)義(yi)(yi)從:是公孫瓚手下的(de)意(yi)志輕騎部(bu)隊,是以(yi)原來跟隨公孫瓚的(de)善(shan)射之士為(wei)原型基礎創建的(de)由(you)于是公孫酷愛(ai)白(bai)馬(ma)(ma),所(suo)以(yi)這只部(bu)隊都是白(bai)色的(de)戰馬(ma)(ma),而部(bu)隊為(wei)表達忠心(xin),均高(gao)喊:“義(yi)(yi)之所(suo)至,死相(xiang)隨!蒼天可鑒,白(bai)馬(ma)(ma)為(wei)證(zheng)!”因(yin)而得名——白(bai)馬(ma)(ma)義(yi)(yi)從,而公孫又因(yin)此得“白(bai)馬(ma)(ma)將(jiang)軍”之稱。
由(you)三(san)國時期(qi)著(zhu)名謀士(shi)沮授為(wei)監軍,在三(san)國時期(qi),白馬義(yi)從是(shi)就宛如一(yi)顆流(liu)星,那(nei)樣的(de)耀眼卻又轉瞬即逝,就在界橋(qiao)那(nei)一(yi)戰役中被(bei)袁(yuan)紹麾下大(da)將麹義(yi)所殲(jian)滅(mie)。
2、先(xian)登死士:原(yuan)本意思是(shi)(shi)最先(xian)登上城頭(tou)的(de)(de)功勞最大,意思是(shi)(shi)先(xian)頭(tou)部(bu)(bu)隊(dui)、精英部(bu)(bu)隊(dui)。統帥是(shi)(shi)袁紹(shao)麾(hui)下大將麴義(yi),先(xian)登死士只有800人(ren)左(zuo)右,卻能夠擊敗(bai)近萬人(ren)的(de)(de)白馬義(yi)從(cong)。這個在是(shi)(shi)《三國志》中是(shi)(shi)這么寫的(de)(de)“紹(shao)令麹義(yi)以八(ba)百兵(bing)(bing)為(wei)先(xian)登,強弩千張夾承之,紹(shao)自以步(bu)兵(bing)(bing)數萬結陣於(wu)后。義(yi)久(jiu)在涼州,曉習羌斗,兵(bing)(bing)皆驍(xiao)銳。”
3、陷陣(zhen)營(ying):陷陣(zhen)營(ying)是(shi)東漢(han)末期(qi)一支獨(du)特的(de)部隊,人數不多,但(dan)作戰極為勇猛,它的(de)指揮官是(shi)呂布手(shou)下的(de)大將高(gao)順。人稱高(gao)順“所(suo)將七百(bai)余兵,號為千人,鎧甲具皆(jie)精練(lian)齊整,每(mei)所(suo)攻(gong)擊(ji)無(wu)不破為‘陷陣(zhen)營(ying)’”。全軍僅有七百(bai)余人,個(ge)個(ge)驍勇善戰,裝備配制精良。
最后(hou)被呂(lv)布(bu)(bu)奪取了兵權(quan),無法出力只(zhi)(zhi)能坐看呂(lv)布(bu)(bu)被擒(qin)。這邊(bian)小編認為(wei)高順可以說是三國(guo)第一帥才,因(yin)為(wei)上面提到(dao)了700余(yu)兵所(suo)攻之(zhi)處無所(suo)不破。所(suo)以我(wo)相信(xin)除了陷陣營本身的強大,還有高順平時(shi)的訓練,以及他的指(zhi)揮(hui)能力關鍵是高順只(zhi)(zhi)忠于呂(lv)布(bu)(bu)一人(ren),最后(hou)下場我(wo)們也只(zhi)(zhi)能為(wei)其感到(dao)悲哀了。
4、虎(hu)豹(bao)(bao)騎(qi):三國(guo)中(zhong)最(zui)讓人膽寒的精(jing)英部隊,還是(shi)(shi)要說曹(cao)操手下的虎(hu)豹(bao)(bao)騎(qi),因平(ping)時作(zuo)戰(zhan)就像虎(hu)豹(bao)(bao)一般,所以稱之為虎(hu)豹(bao)(bao)騎(qi)。統帥是(shi)(shi)曹(cao)操族(zu)弟曹(cao)純,而且更(geng)可(ke)怕(pa)的就是(shi)(shi)虎(hu)豹(bao)(bao)騎(qi)一有傷亡就是(shi)(shi)從百夫長(chang)中(zhong)選替補(bu),可(ke)以見其(qi)的戰(zhan)力可(ke)怕(pa)。
曹丕稱(cheng)魏(wei)王后,虎豹騎(qi)在(zai)史書(shu)上便已無記(ji)載,其中的原因,很(hen)可(ke)能是隨(sui)著戰事減少,這(zhe)支特種(zhong)(zhong)部隊被改編、整(zheng)合進禁軍系(xi)列,不再(zai)以單(dan)獨的軍種(zhong)(zhong)示(shi)人(ren)。
擴展資料:
各國的兵種分布
北(bei)魏:騎兵為主,步弓(gong)為輔
北(bei)(bei)方(fang)魏國,人口以游(you)牧民(min)族(zu)、能征善戰(zhan)的(de)(de)(de)騎兵為聚集群,而(er)北(bei)(bei)方(fang)又一(yi)貫有騎馬狩(shou)獵的(de)(de)(de)習慣,大(da)部分(fen)士兵及平民(min),都懂得騎馬,北(bei)(bei)方(fang)的(de)(de)(de)地(di)域(yu)遼闊(kuo),騎馬能以極快的(de)(de)(de)速度奔馳,因(yin)此(ci)馬成為北(bei)(bei)方(fang)首選的(de)(de)(de)交通工具及作戰(zhan)工具。
騎兵(bing)擁有快速機動(dong),作戰能(neng)力(li)強的(de)優勢,北(bei)魏(wei)依(yi)賴北(bei)方騎兵(bing)而(er)不(bu)(bu)倒。諸葛(ge)亮六出祁(qi)山(shan),難攻下北(bei)魏(wei),其原因有二(er)(er),其一,北(bei)魏(wei)騎兵(bing)機動(dong)靈活,作戰能(neng)力(li)強,打得過則(ze)窮追(zhui)猛(meng)打,打不(bu)(bu)過則(ze)跑,誰(shui)都追(zhui)不(bu)(bu)上(shang);其二(er)(er),西蜀步(bu)兵(bing)難以追(zhui)趕(gan)騎兵(bing),只能(neng)形成(cheng)攻城壓(ya)迫之勢,卻不(bu)(bu)能(neng)在城外交戰中,追(zhui)捕魏(wei)軍,即使戰勝,得不(bu)(bu)到大的(de)利益。
東吳(wu):弓步為主,騎兵為輔(fu)
中國向來有(you)“南(nan)船北馬”的說法,這其中主要是地(di)理因(yin)素(su)決定的,南(nan)方河流(liu)湖(hu)(hu)泊(bo)眾(zhong)多,更(geng)有(you)較多丘陵小山,騎馬無法快速通行,反而是船能夠(gou)在江河湖(hu)(hu)泊(bo)中自(zi)由(you)穿梭。季節上,南(nan)方多雨(yu),人群上,南(nan)方人熟悉水(shui)性,種(zhong)(zhong)種(zhong)(zhong)地(di)理因(yin)素(su)及人文(wen)因(yin)素(su),決定了東吳水(shui)戰無敵,陸戰無優勢,水(shui)戰就以半數步兵和半數弓兵組成(cheng),騎兵基本(ben)無法上船,只能作為輔助兵力(li),絕不(bu)會成(cheng)為主要兵力(li)。
東(dong)吳以弓兵(bing)步(bu)兵(bing)為(wei)主的水上(shang)(shang)軍(jun)事編制,讓北魏難(nan)侵(qin),典型(xing)的戰(zhan)(zhan)役——“赤壁之(zhi)戰(zhan)(zhan)”,就證明了(le)(le)北方(fang)人(ren)不諳(an)水性(xing),與南(nan)方(fang)人(ren)在赤壁水上(shang)(shang)交(jiao)戰(zhan)(zhan)吃了(le)(le)大(da)虧,但如果東(dong)吳想用水軍(jun)北犯,基本是不可能(neng)的,北方(fang)提供(gong)不了(le)(le)太多水戰(zhan)(zhan)的地形,多以陸戰(zhan)(zhan)為(wei)主,一旦弓兵(bing)步(bu)兵(bing)上(shang)(shang)了(le)(le)岸,騎兵(bing)攻(gong)殺(sha)就易如反掌,可以想象:一擊而(er)潰(kui)、一沖即散,步(bu)兵(bing)弓兵(bing)無法形成(cheng)有效(xiao)攻(gong)勢。
西蜀:步兵為(wei)主(zhu),騎弓為(wei)輔
蜀(shu)國一(yi)向以(yi)(yi)地(di)勢險峻出(chu)名,在那種山(shan)川峽谷地(di)形中,騎(qi)馬不實際,船也(ye)無法在激流中平穩(wen),更(geng)無法在瀑布眾多的流域中長(chang)驅直下(xia),所以(yi)(yi),蜀(shu)國的兵(bing)(bing)(bing)種,必然要以(yi)(yi)步兵(bing)(bing)(bing)為(wei)主,騎(qi)弓(gong)為(wei)輔,可以(yi)(yi)說(shuo)步兵(bing)(bing)(bing)占(zhan)據了所有(you)兵(bing)(bing)(bing)種中的一(yi)半(ban)以(yi)(yi)上(shang),否(fou)則在巴蜀(shu)之地(di)行軍都有(you)困難(nan)。
西蜀以步兵為(wei)主的(de)優勢,與(yu)其他兩(liang)國雷(lei)同(tong),都是(shi)守住自家(jia)土地(di)容(rong)(rong)易,攻占(zhan)別人家(jia)土地(di)難,東吳要想逆(ni)流(liu)而上與(yu)西蜀交戰,船的(de)逆(ni)流(liu)就已(yi)經降(jiang)低(di)了(le)(le)行軍(jun)速度,加上到了(le)(le)巴蜀之地(di),不熟(shu)悉地(di)形,容(rong)(rong)易被西蜀軍(jun)埋(mai)伏,難攻西蜀。
北魏要想進犯西(xi)(xi)蜀(shu),必須越過重重關(guan)卡(ka),大規(gui)模騎兵入蜀(shu)也不實際,本來北魏通往西(xi)(xi)蜀(shu)的(de)道路(lu)就狹(xia)窄,騎兵只(zhi)能排隊挨(ai)個(ge)個(ge)進川中(zhong)。
參(can)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三(san)國兵制
要是說起三國(guo)的話(hua),我們(men)肯定都會第一時間想起,這個(ge)戰(zhan)亂不斷(duan)的年代更(geng)(geng)是涌現出(chu)不少(shao)的人才。他們(men)更(geng)(geng)是為自己(ji)的君(jun)主(zhu)(zhu)出(chu)謀(mou)劃策,征戰(zhan)四(si)方(fang)。雖(sui)然他們(men)歌詞擅長(chang)的方(fang)面(mian)有(you)(you)所不同,但是他們(men)卻都是為自己(ji)君(jun)主(zhu)(zhu)做出(chu)了(le)不可(ke)磨滅的貢獻。這些君(jun)主(zhu)(zhu)們(men)更(geng)(geng)是想靠著(zhu)自己(ji)的力(li)量(liang)來打(da)下一番天(tian)下,但是打(da)天(tian)下的前提下就要有(you)(you)眾(zhong)多(duo)的兵(bing)種,今天(tian)咱們(men)就一起來看(kan)看(kan)三國(guo)當(dang)中都有(you)(you)哪些并(bing)重,而那(nei)個(ge)兵(bing)種又(you)最具有(you)(you)戰(zhan)略(lve)意義。
三國(guo)時期(qi)的(de)兵(bing)(bing)(bing)種(zhong),同(tong)(tong)東漢一樣,區分為步(bu)(bu)、騎(qi)、水兵(bing)(bing)(bing),及(ji)少量車(che)兵(bing)(bing)(bing)不同(tong)(tong)處是(shi)水軍空前強(qiang)大,騎(qi)兵(bing)(bing)(bing)主(zhu)要在內地(di)作戰出現重裝甲(jia)鐵(tie)騎(qi),步(bu)(bu)步(bu)(bu)兵(bing)(bing)(bing)又稱步(bu)(bu)軍、徒眾(zhong)。《三國(guo)志(zhi)·魏(wei)書·鮑(bao)(bao)勛(xun)傳》注(zhu)引《魏(wei)書)說兵(bing)(bing)(bing)中弩(nu)兵(bing)(bing)(bing)的(de)地(di)位突(tu)出。鮑(bao)(bao)勛(xun)的(de)父親鮑(bao)(bao)信:“收徒眾(zhong)二(er)萬,騎(qi)七(qi)百。”其(qi)中“騎(qi)七(qi)百”,是(shi)指七(qi)百匹(pi)戰馬和(he)(he)(he)七(qi)百名騎(qi)士,“徒眾(zhong)二(er)萬”同(tong)(tong)“騎(qi)七(qi)百”并(bing)舉,說明“徒眾(zhong)”就是(shi)步(bu)(bu)兵(bing)(bing)(bing)。步(bu)(bu)兵(bing)(bing)(bing)是(shi)人(ren)數最多的(de)基(ji)本兵(bing)(bing)(bing)種(zhong),區分為著鎧(kai)甲(jia)兜(dou)鍪的(de)甲(jia)卒(zu)、甲(jia)士,即重裝甲(jia)步(bu)(bu)兵(bing)(bing)(bing),和(he)(he)(he)不披甲(jia)的(de)輕裝步(bu)(bu)兵(bing)(bing)(bing)。步(bu)(bu)兵(bing)(bing)(bing)適應多種(zhong)氣候和(he)(he)(he)地(di)形(xing),行進(jin)時一般為徒步(bu)(bu),有(you)時也(ye)乘船,裝備(bei)有(you)矛、戟、刀、弓矢(shi)、弩(nu)、盾、甲(jia)胄,有(you)時也(ye)使用手戟、劍和(he)(he)(he)長刀。
除(chu)了這些普通兵種外,三國中幾乎(hu)每個勢(shi)力(li)都有自己(ji)的(de)特種部隊,人員精干,裝備(bei)精良,作(zuo)戰能(neng)力(li)強。你(ni)真(zhen)的(de)了解他們(men)嗎?
一(yi)、虎豹騎(qi)。了解三國的(de)(de)(de)人(ren)都知道,虎豹騎(qi)是(shi)曹(cao)操陣(zhen)營的(de)(de)(de)精銳(rui)騎(qi)兵。不過(guo)在《三國演(yan)義》中幾乎并(bing)未提及,反倒是(shi)《三國志》中提及,這(zhe)也遵循了“頌劉貶曹(cao)”的(de)(de)(de)宗旨(zhi)。第(di)一(yi)位統(tong)帥(shuai)為(wei)曹(cao)純,數位統(tong)帥(shuai)皆為(wei)曹(cao)家人(ren),可見其核心地位。戰績也有(you)南(nan)皮(pi)殺(sha)袁譚、烏桓殺(sha)蹋頓、長坂(ban)坡敗劉備等(deng)等(deng)。成員皆是(shi)百里(li)挑一(yi),不過(guo)虎豹騎(qi)并(bing)不算得上常備的(de)(de)(de)作戰部(bu)隊(dui),每每出征都是(shi)跟隨曹(cao)操身邊,估計(ji)是(shi)類(lei)似護衛隊(dui)的(de)(de)(de)概念。
二(er)、白(bai)(bai)(bai)馬義(yi)(yi)從(cong)(cong)(cong)(cong)。現在的(de)(de)(de)白(bai)(bai)(bai)馬義(yi)(yi)從(cong)(cong)(cong)(cong)似(si)乎(hu)被炒(chao)得很熱,似(si)乎(hu)一直都(dou)(dou)有(you)人說:漢(han)人的(de)(de)(de)騎(qi)兵(bing)也(ye)可(ke)以很牛逼,比(bi)少(shao)(shao)(shao)數民族(zu)的(de)(de)(de)都(dou)(dou)厲(li)害(hai)。不過,義(yi)(yi)從(cong)(cong)(cong)(cong)似(si)乎(hu)是(shi)由少(shao)(shao)(shao)數民族(zu)的(de)(de)(de)人組成的(de)(de)(de)部隊,詳見(jian)義(yi)(yi)從(cong)(cong)(cong)(cong)的(de)(de)(de)解釋。公(gong)孫(sun)瓚(zan)應該是(shi)有(you)強迫癥,麾(hui)下(xia)的(de)(de)(de)精銳騎(qi)兵(bing)都(dou)(dou)必須是(shi)白(bai)(bai)(bai)色的(de)(de)(de),這是(shi)白(bai)(bai)(bai)馬義(yi)(yi)從(cong)(cong)(cong)(cong)的(de)(de)(de)名(ming)字(zi)的(de)(de)(de)由來。都(dou)(dou)是(shi)白(bai)(bai)(bai)馬,可(ke)見(jian)其(qi)騎(qi)兵(bing)隊伍(wu)之大,至少(shao)(shao)(shao)馬匹的(de)(de)(de)挑選放在其(qi)他地(di)方都(dou)(dou)是(shi)一個(ge)麻(ma)煩事,公(gong)孫(sun)瓚(zan)占據的(de)(de)(de)地(di)理(li)位置比(bi)較(jiao)好,可(ke)以得到充足的(de)(de)(de)馬匹供應。三國第(di)一大帥哥趙(zhao)云也(ye)是(shi)出自白(bai)(bai)(bai)馬義(yi)(yi)從(cong)(cong)(cong)(cong)的(de)(de)(de)。可(ke)惜界橋(qiao)之戰敗(bai)于(yu)先登死士之手,以輕騎(qi)兵(bing)沖擊弩兵(bing),似(si)乎(hu)不是(shi)一個(ge)正常(chang)的(de)(de)(de)舉動。
四、白(bai)(bai)耳(er)兵。即白(bai)(bai)毦(發(fa)音(yin)同耳(er))衛。劉(liu)備勢力(li)精銳,陳(chen)到統領(ling)。陳(chen)到算(suan)得上是網文(wen)中(zhong)的神將。不過演義中(zhong)和(he)正史里并未多(duo)大(da)的提到。戰力(li)極強。還有(you)說是白(bai)(bai)眊兵。這才是筆誤。現在(zai)的網文(wen)中(zhong)吹得太厲(li)害了,不過不可否認其對蜀(shu)漢的貢獻。
五(wu)、大戟(ji)士(shi)。袁紹手下重(zhong)裝步(bu)兵。統帥張頜。裝備重(zhong)甲和大戟(ji)。這也(ye)是網(wang)文(wen)(wen)衍生(sheng)出來(lai)的精銳(rui)部隊。正史及演(yan)義(yi)中并未提及,只(zhi)是在《后(hou)漢書》中稍有提及。戰斗力不詳,被白馬義(yi)從打敗,網(wang)文(wen)(wen)中地(di)位不低。
六(liu)、無當(dang)飛軍。 所謂無當(dang)飛軍,是諸葛亮(liang)(liang)在征服南中后,利用(yong)當(dang)地少數民(min)族兵源(yuan),建立的蜀漢勁旅,和(he)劉備傳統的王牌軍——白耳兵,以(yi)及西(xi)涼馬氏軍團(tuan)鼎足而三,一時瑜亮(liang)(liang)。
七、陷(xian)陣(zhen)營。呂(lv)(lv)布手(shou)下高順(shun)統領,也是網文(wen)中神(shen)一(yi)般的存在。所(suo)將(jiang)七百(bai)余兵,號為千人,鎧甲具皆精練齊整,每所(suo)攻擊無不(bu)破者,名為“陷(xian)陣(zhen)營”。呂(lv)(lv)布信任的大將(jiang)無疑(yi)是高順(shun),而(er)高順(shun)也是忠于呂(lv)(lv)布。并(bing)非曹操能(neng)夠(gou)收買。戰(zhan)力(li)不(bu)凡,呂(lv)(lv)布看重的部(bu)隊戰(zhan)斗力(li)定是不(bu)俗。
八(ba)、藤(teng)甲(jia)兵,按(an)照布依族先民的(de)(de)制作(zuo)程序,一套藤(teng)制鎧甲(jia)要兩年時(shi)間(jian)才(cai)能完(wan)成(cheng),首先砍(kan)來(lai)青藤(teng)編制好藤(teng)甲(jia)后,再(zai)用(yong)(yong)桐油(you)浸泡(pao)(pao)。用(yong)(yong)桐油(you)浸泡(pao)(pao)的(de)(de)目的(de)(de)是(shi)讓藤(teng)甲(jia)更具韌性。浸泡(pao)(pao)48小時(shi)后,將藤(teng)甲(jia)拿(na)出晾干(gan),至少要晾兩個(ge)月,然后再(zai)用(yong)(yong)桐油(you)浸泡(pao)(pao),如(ru)此反復5次,一套藤(teng)甲(jia)才(cai)算完(wan)成(cheng),這樣的(de)(de)藤(teng)甲(jia)才(cai)敢穿著上(shang)戰(zhan)場(chang)。后諸葛孔明南征之時(shi),用(yong)(yong)火(huo)攻之計,火(huo)燒盤蛇谷,大破藤(teng)甲(jia)軍。
以(yi)上部(bu)(bu)分三國中(zhong)的精(jing)銳(rui)部(bu)(bu)隊,或者說廣為(wei)流傳的精(jing)銳(rui)部(bu)(bu)隊。希望我的答案對你(ni)有所幫助。
呂布
籍貫:并州五原郡九原[今內蒙古包頭]
官職:左將軍,溫侯
配偶:嚴氏、曹氏
簡明歷史傳記
呂布字奉先,擅長騎射,武力過人,聞名于并州;刺史丁原用布為主簿。董卓入京后,誘使呂布殺死丁原,率其眾來投。董卓大見親侍,令布為騎都尉,隨侍左右。布亦父事董卓。然董卓常因小忿而欲殺布,布懼,在司徒王允的教唆下殺掉了董卓。卓黨李傕等嘯聚為賊,攻打長安,布不能拒,逃走,先后投靠袁術、袁紹、張楊,最后在張邈、陳宮的策劃下入主兗州,與曹操展開數度激烈的爭奪戰,先勝后敗,投靠徐州的劉備,屯兵小沛。呂布趁劉備攻袁術之機奪取了徐州,后在曹操的調解下與備和解。袁術攻打劉備,呂布以轅門射戟為賭注,使袁軍退卻。袁術起兵伐呂布,呂布大敗。但后曹操和劉備聯軍攻打,困守下邳。布雖驍猛,然無謀而多猜忌,又信妻言,不納群下之言。曹操塹圍三月,呂布軍上下離心,其將侯成、宋憲、魏續縛陳宮,將其眾降;呂布亦就縛,與陳宮、高順被戮于白門樓。呂布性情輕狡反復,唯利是圖,注定了其能稱雄一時而不能成大業的命運。
簡明演義傳記
呂布是驍勇善戰的漢末諸侯,先后跟隨丁原、董卓作戰,并最終殺死了丁原和董卓。成為獨立勢力后,呂布與曹操為敵,和劉備、袁術等諸侯時敵時友,最終不敵曹操和劉備的聯軍,兵敗人亡。呂布雖然勇猛,但是少有計策,為人反復無常,唯利是圖。在演義中,呂布是天下無雙的超一流武將,曾在虎牢關大戰劉備、關羽、張飛三人聯手,曾一人獨斗曹操軍六員大將,武藝可謂公認的演義第一。著名的美女貂蟬上演連環計后,成為呂布的妻室。
呂布一生有勇無謀,反復無常,英雄氣短,兒女情長。
后人有詩嘆道:
洪水滔滔淹下邳,當年呂布受擒時。
空余赤兔馬千里,漫有方天戟一枝。
縛虎望寬今太懦,養鷹休飽昔無疑。
戀妻不納陳宮諫,枉罵無恩大耳兒。
呂布的歷史評價
陳壽:“呂布有虓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輕狡反復,唯利是視。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滅也。”(《三國志——呂布臧洪傳第七評》)
時人語曰:“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曹瞞傳》
范曄:“焉作庸牧,以希后福。曷云負荷?地墮身逐。術既叨貪,布亦翻覆。”(《后漢書——劉焉袁術呂布列傳第六十五評》)
陳宮:“君,驍勇無敵,善戰無前,然勇而少計,暴而少仁。恐眾叛旦夕之間。”
高順:“凡破家亡國,非無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見用耳。將軍舉動,不肯詳思,輒喜言誤,誤不可數也”。
三國風云人物之呂布(仿《百家講壇》)
呂布是三國時期的一大英雄人物,人稱“馬中赤兔,人中呂布”。他和他的坐騎赤兔都曾是那個風云變幻的時代人們心中的尤物。但是呂布的命運并不太好,他的一生在三國歷史的上空像流星一樣劃過,并沒有最終成就一番事業。不過,由于他的出現,對當時的政治和軍事格局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制造了三國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三大變局。
(1)京都之變
董卓進京之后,東漢政治軍事勢力迅速分化,一派為董卓為首的涼州軍團控制的中央政治軍事集團,另一派為袁紹為首的地方反對勢力關東軍團。而在這兩大軍團的對峙中,集團內部也是矛盾重重。作為中國軍政治集團,主要表現在遷都長安后,董卓的軍人政治與東漢的文人政治之間的強烈沖突。由于關東軍團的作壁上觀,董卓更加勢無忌憚,為所欲為。由于董卓的濫施淫威、心狠手辣,引起了朝廷文武的強烈不滿。于是司徒王允聯合呂布除掉了董卓,不過隨即又被董卓的余黨驅逐,呂布開始了他的東奔之路。
京都之變的影響是分化了以董卓為首的涼州軍團,這為曹操的進一步瓦解關中勢力作了很好的鋪墊。歷史的重心開始隨著他的東奔而向東移動。
(2)兗州之變
呂布首先想到的便是袁紹、袁術兄弟,他以為憑借他誅董卓之功,并且因此報復了董卓殺害袁家之仇,袁氏兄弟應該對他感恩戴德,哪知袁氏兄弟只是把他當作為其個人利益賣命的獵狗。呂布屢屢逃過了他們對他的暗算,最后投奔了河內張楊。由于他與張邈建交,引起了袁紹對張邈的進一步怨恨。
張邈與袁紹曹操都是好朋友,曾經因為正言責備袁紹而引起了袁紹的怨恨,袁紹示意曹操殺掉張邈,但遭到了曹操的拒絕。由于與呂布建交再一次觸怒了袁紹,張邈擔心曹操終究會殺他,于是趁曹操第二次東征徐州的時候,他聯合陳宮、王楷、許汜等人,引呂布入東群,發動了反抗曹操的兗州事變。弄得曹操只剩下了鄄城、范、東阿三座城池。在荀彧、夏侯敦、程昱、韓浩等人的堅持下,曹操回軍除叛,把呂布趕跑。呂布東奔徐州。
兗州之變的影響是動搖了曹操集團的統治。使得曹操不得不改弦易轍,最終定下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計策。
(3)徐州之變
曹操兩次征討徐州,便宜了劉備。劉備奉公孫瓚之命幫助陶謙抵抗曹操,在陶謙死后坐領徐州。引起了袁術的不滿,袁劉軍隊僵持于盱眙和懷陰。這時呂布趁機占領了下邳。呂布聯合太山諸將多次擊敗了袁術的進攻,袁術被他弄得狼狽不堪。劉備在再一次被呂布擊敗后,跑到曹操那里求救。這時的曹操已經迎天子于許都,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控制了東漢中央政權,代表了東漢王朝,代表了國家。而在徐州的地方勢力陳登父子,開始向國家靠攏,被曹操安插在廣陵,掎角呂布。最后曹操親征,終于除掉了呂布、陳宮、高順等人,呂布和他的軍團最終失敗。
徐州之變的重要影響是端掉了劉備的根據地,使得劉備不得不東奔西走,歷史的焦點匯聚到了曹操與袁紹集團的爭斗中。
白門樓下,漢末的弄潮兒呂布終于走完了他的一生,在此,不能不對這位重要人物做一個簡單總結。
漢末三國英雄輩出,其中佼佼者莫過于后來三分天下的三雄曹劉孫。除此之外,群雄割據時袁紹呂布兩人也是群雄中的頂尖人物。袁紹乃是北方霸主,天下大亂便是由他起,之后做關東諸侯的盟主,甚至一度號令半壁江山,后期雄據四州之地,用老話說便是兵多將廣,其實力在群雄中當稱第一,就是曹操在如天賜一般的官渡大捷前也遠非其對手,一度甚至還依附于袁紹。雖然說袁紹起家有其世家背景的關系,但是對比其他的弟弟袁術來,袁紹要好的多了,不論他日后如何,袁紹在群雄割據時期其地位可稱的上舉足輕重四個字。而另一位便是在本章中死去的呂布了。
比其袁紹是以勢力稱為頂尖人物,呂布則是以其經歷而成頂尖人物。起初為丁原之下一主簿,因董卓而叛丁原并殺之,之后又因王允叛董卓并殺之。這兩次叛變并誅殺之前的主公給呂布莫大的好處,叛丁原后董卓任命其為騎都尉,后為中郎將,叛董卓后呂布更是成為溫候,并假節,與王允等人共秉朝政,實際上掌握著長安朝廷的統兵權,可說的上位高權重了。而后又突發其變,逃出京城,連妻子都來不及帶出,在袁術袁紹之下輾轉流離,一時受到重用一時又被追殺,四處尋人收留,幾與流匪無疑,對比其在董卓死后那幾十日的輝煌,可說是從天上落到了地下。在此人生潦倒之時,忽然得到兗州地方勢力的支持,起兵對抗曹操,還一度把曹操逼得險些無家可歸的境地。然而情勢又變,被曹操擊敗,逃至劉備處乞求收留,再趁劉備外出征戰時奪徐州。在徐州和袁術又是時而聯合,時而相互攻伐,最終兵敗,在白門樓被殺。其一生跌蕩起伏,用我們現在的話說是傳奇而有戲劇的一生,別說他殺丁原殺董卓之事,就說他能一下把漢末這么多風云人物曹操劉備袁紹袁術都得罪光這一點來看,就很不容易了。(這點上不能不說他是人才啊!)而且他無論到哪,總是能成為中心人物,引起一番風波,這點也是無人可及,在關中他殺董卓,朝中權力換手,并要殺涼州人,間接引發后來的西涼軍入主長安一事。到了關東,他在曹操背后捅一刀,使曹操陷入人生最大的危機,兗州勢力大為變動。兗州之亂還間接影響張楊和臧洪之死。到了徐州又奪了劉備的立基之地,讓劉備日后十幾年流離失所,四處投奔,尋找一塊割據地。假如沒有呂布,漢末的群雄爭霸要簡單的多,不過也要遜色的多了,對于這位改變歷史的人物,我們將其列在袁術劉表之上,并不過分。
上面是從歷史的角度,而從演義角度來看,呂布也是擁有大量戲份的主角之一。三國演義在諸葛亮出場之前,并沒有專一的主角,劉備曹操關羽都占據了相當大的篇幅,其中對關羽有所側重一些,而之外就輪到了呂布,這點上就連袁紹也遠遠不及,這不能不說是因為呂布那傳奇的人生和個人武勇名聲的關系了。古代演義要寫的好,有幾位角色必然不可少,這在前言一文已經說到,呂布便是擔當著這武勇天下第一的角色,而且因為三國演義帶有強烈的歷史因素,而即便在三國這個時期,呂布的傳奇色彩也不見減少,所以說將其戲份大大增加,對其的戲劇角色大為渲染是可想而知的,尤其是如三英戰呂布等虛構的故事,在給了劉關張等人戲份的同時也給了讀者呂布武勇天下第一的概念。在演義中,呂布這個人物可以說刻畫得相當成功的。
那呂布到底是怎么樣的人呢?縱觀其一生,很難說用幾個簡單的字來概括。
呂布乃是首先以武將的身份出現,其武勇確實了得,對此呂布也很有自信,《三國志》中記載,呂布被擒后,對曹操說:
“明公所患不過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憂。明公將步,令布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而“太祖有疑色。”
呂布對自己很有自信,認為曹操所擔心的只有自己,而且認為由自己帶領騎兵,曹操帶領步兵便可平定天下,而且曹操(文中稱太祖,因為曹操日后被魏朝尊為太祖武皇帝,三國志中所稱的太祖一般就指的是曹操。)聽了此番話還有所遲疑,這說明曹操對于呂布所統領軍隊的戰斗力也是很欣賞的。曹操是漢末的用兵名家,而且和呂布交鋒多年,對呂布的實力應該相當了解,所以說呂布作為武將統兵作戰,確實有其過人之處。
呂布不僅勇武過人,而且頗有才略。《英雄記》中記載稱他在離開袁紹時,袁紹派人追殺,“紹假布領司隸校尉。外言當遣,內欲殺布。明日當發,紹遣甲士三十人,辭以送布。布使止于帳側,偽使人于帳中鼓箏。紹兵臥,布無何出帳去,而兵不覺。夜半兵起,亂斫布黙被,謂為已死。”從中可知呂布不單有武勇之名,而且也善于用計。實際上呂布與王允密謀誅殺董卓;與陳宮張邈密謀取兗州,再夜襲徐州;日后袁術攻打劉備,他能判斷形勢出兵幫助劉備,這些舉動根本不是一個頭腦簡單只知道匹夫之勇的將領所為。其實作為能統領一軍之人,也絕不會是一個只會沖鋒陷陣的莽夫。
在《英雄記》中還有一段對于呂布的記載,那是呂布投奔好友張楊時,當時郭汜、李傕通緝呂布,張楊屬下有所心動,呂布知道后做了如下舉動:
“布聞之,謂楊曰:‘布,卿州里也。卿殺布,于卿弱。不如賣布,可極得汜、傕爵寵。’楊于是外許汜、傕,內實保護布。”
這段話不像一個武將所說,倒是像一個辯士所說的話。雖然此文不一定是實,但是呂布非無智之人這是肯定的。
而且呂布也頗有人緣。張遼乃是日后曹操麾下名將,在呂布死前一直追隨呂布。而呂布手下的高順也是極有才華的將領。而且他與張楊也是好友,張楊還一度想出兵協助呂布,雖然比不過臧洪對張超之友情,但是也相差無幾了。龐舒也在長安城被破后為呂布私藏家小。這些人對呂布都可以稱得上有忠有義,而呂布能交上這些好友或屬下,也可見其人確實有吸引人的一面。
但是呂布最終還是失敗了,這是因為呂布的缺點比優點更多,而且幾乎是致命的。
呂布帶兵有戰力不錯,但是也導致了他過于依仗武力。如董卓死后他在長安力主殺盡涼州人,所依仗的便是自己率領部下的戰力。但是一味用強,導致涼州人盡反,長安也被攻破。這是其雖有武勇,但是不知道用勢,只以武力為先的結果;再看他在兗州對曹操,一度占據優勢,卻被曹操反敗為勝。其一是用兵上不如曹操,在占據要點上屢有失策,其二也是不會造勢,當時曹操和呂布都缺糧,曹操一度甚至要依附于袁紹,其情勢比呂布還危急。但是不久后便恢復過來,而呂布在此期間毫無作為,不能制造對自己有利的形勢;再看在下邳最終迎戰曹操時,陳宮獻計,呂布自己也認可,卻最終因妻子的一席話放棄。這比較日后三分天下的曹操劉備孫權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上就差的遠了。
呂布作為一名統兵將領,其才智確實足夠,但是要作為一國之主,不單統兵,還要統領文臣武將,就不足夠了。陳登曾說曹操將呂布用為鷹犬,呂布居然也默然,可見呂布也認識到自己的弱點。
上面說的是呂布的才能,再說呂布的性格。呂布有高順張遼這樣的屬下,有張楊龐舒這樣的好友,說明他確實有一定的吸引力。(當然在之中也有同鄉的因素,張遼張楊還有王允等人都與呂布都是并州人)但是,他的性格缺陷也是相當嚴重的,是怎么樣的性格缺陷呢?便是急功近利,而且貪小利而忘大義。如丁原董卓兩人之死,給了呂布相當大的好處,但是也給了他極大的罵名。古人重視氣節忠義,尤其是弒主,最不能為人所容。你不想在原來主公麾下,離去就可以了,所謂臣可以擇君,對此古人還是相當寬容的。但是你不但叛變,還殺了原來的主公邀賞,這就是極大的過錯了。而呂布不單做了,還一連做了兩次,(假如細說起來呂布偷襲收留自己的劉備也可以說是一次背叛,只是他一來未殺劉備,二來劉備并非他的主公,這就不算了。)這使得他日后到了關東各諸侯處便難以生存。比如他殺了董卓,為袁術袁紹報了大仇,但是袁術不齒其為人,惡其反復,拒而不受;袁紹一度收留之后卻擔心呂布為自己的禍害而要殺之。正是因為有如此的劣跡,曹操才會在聽到劉備說丁原、董卓的名字時殺掉呂布,否則即便劉備說再多的壞話,曹操也未必不收留呂布。
呂布再有一個極大的缺點便是一朝得志便目中無人,和同僚關系搞的很糟糕。之前說過,誅殺董卓的一大因素很可能就是呂布是并州人,和董卓的涼州派系搞不好關系。而殺了董卓后,呂布得掌大權,卻和涼州人的關系越來越差,甚至要誅盡涼州人。等到了袁紹處,也是因為呂布認為自己有功于袁家,看不起袁紹手下眾將,終于和袁紹決裂。
事實上任何一個主公都不希望會有呂布這樣的下屬。有了他,其他的下屬都要被排斥;若是只重用他,卻要提防被他取了腦袋。
問題是呂布并沒有認識到這點,到劉備處他哭訴說:“我與卿同邊地人也。布見關東起兵,欲誅董卓。布殺卓東出,關東諸將無安布者,皆欲殺布爾。”
呂布只知眾人要殺己而不知其為何要殺己,其主要原因是因為他是個極其自我中心的人,根本不認為自己有錯。(也難怪劉備“見布語言無常,外然之而內不說”了)比如他射戟救了劉備一次,便認為對劉備有功。卻全忘記了,若不是他偷襲徐州,劉備怎么會落得要他救的下場,更別說劉備不久后就被他攻打逃亡。這樣的情況下還希望劉備為自己說好話,可見呂布其人太過自我中心,只知自己對他人的恩,而不記得自己對他們的仇了。
屬下做不成了,那做主公呢?呂布也有相當大的缺陷,最大的問題還是不會用人。高順乃是他手下大將,為人忠誠善戰,呂布也知其為人。郝萌做亂時首先逃至高順處,可說對其信任之,但是卻不重用,在郝萌之亂后反而將高順的部下都交給自己的親戚魏續,但是日后就是魏續背叛了他。同是郝萌之亂,郝萌部將曹性檢舉陳宮同謀,呂布因為陳宮是手下重將,而不追查,這確實做得很好。但是臨到重要關頭,又疑心陳宮,不能用其計。(另據史書上記載呂布可能有喜歡搶部下老婆的缺點,這樣眾人不離心才怪了。)
作為主公,對于下屬的關系要調解之,雖然不能讓之結為派系,但是更不能讓其相互猜忌,甚至自己也猜忌部下。呂布做不到這點,如此,不敗才怪了。
作為下屬不能忠于主公,作為主公又不能統合下屬,呂布或許只能作為一個混世魔王來攪和一下天下局勢吧。
三國雜談——呂布
在演義中,呂布出場就非常威武不凡。董賊當時氣焰張天,“廢立廢立”喊得驚天動地。丁原跳出來罵他,董賊臉上掛不住了,準備開刀時,李儒眼尖,瞅見丁原身后一人“身長九尺,威風凜凜,手執方天畫戟,怒目而視。”殺氣極重,李儒趕忙打圓場:“喝醉酒了,哈哈哈”。我估計當時如果李儒不出,董賊已經身首異處了。
然后就是第二天,董賊西涼鐵騎浩浩蕩蕩去和呂布交手,噼里啪啦地被呂布打得滿地找牙,董賊欺軟怕硬見風使舵,立刻叫李肅出馬。赤兔和金珠寶貝奉上,呂布立刻轉了臉色,喀嚓斬了丁原,然后到了董賊手下,又拜董賊為義父,“此所謂三姓家奴也”——張飛發明這句話委實漂亮得很,也刻薄得過了份——從此便作為董賊的部下將領了。
然后是呂布最出彩的時候了。十八路人馬殺來了,華雄被殺,董賊率兵到虎牢,呂布跳了出來,先斬方悅,又斬穆順,敗武安國——奇怪,這幾個人在華雄耀武揚威時干嘛不去拼啊——最后把遼東猛虎公孫瓚追得無處藏身。所謂:“溫侯呂布世無比,雄才四海夸英偉。護軀銀鎧砌龍鱗,束發金冠簪雉尾。參差寶帶獸平吞,錯落錦袍飛鳳起。龍駒跳踏起天風,畫戟熒煌射秋水。出關搦戰誰敢當?諸侯膽裂心惶惶。”果然天下無雙。然后就是著名的三英戰呂布。竊以為,呂布先挑了四個人,這三個人撿現成便宜再不勝是說不過去了。不過后來岳飛傳里有個雙槍陸文龍也是被所有猛將車輪戰也未敗,算得厲害。呂布就略微差一點點了,斗到后來好歹是過了百合,虛晃一戟就閃了。這也是呂布僅有的兩次單打失敗之一。
然后,呂布就跌入了溫柔陷阱,做了一次借刀殺人用的刀。整個事件沒什么好說的,我只請大家注意一句話:“布曰:‘誓當殺此老賊,以雪吾恥!’允急掩其口曰:‘將軍勿言,恐累及老夫。’布曰:‘大丈夫生居天地間,豈能郁郁久居人下!’”
這句話可以說是肺腑之言,也可以從中看出呂布人性化的一面。雖然李肅對他那么花言巧語,董賊也始終對他籠絡有加,他始終還是不甘心在董賊手下當一個殺人工具。他的天下不是一個將領的天下,他有巨大的野心。所以可以說,即使沒有貂蟬,他也會殺了董賊。一切只是早晚而已。然后李郭破關,呂布沒有獨自逃跑,而是招呼王允一起走,并且“苦勸”。這一點可以看出他還不是所謂“豺狼之性”。多少有點義氣。
然后呂布陷入了流浪生涯。一會兒幫這個一會兒幫那個,但主要在河北作戰。尤其與黑山賊作戰時把號稱無敵的張燕打得落花流水。可是袁紹等始終對他疑心重重,逼得他只好不斷跳槽。某次跳槽還發生這種事:“紹令眾追之,皆畏布,莫敢逼近者。”
由此可見他的驍勇實在已成了一種恐怖的威懾力,他是戰神,是魔鬼。在那個時代而言,已經成了一個神話般的存在。
然后,發生了呂布生平最重要的事,他遇到了陳宮。
由陳宮策劃,呂布攻占了兗州,控制幾乎山東全境,然后全軍東出濮陽與曹操會戰。有幾個經典戰例,反正曹操正面交戰屢敗,而用計則呂布相形見絀了。須知曹操軍乃青州軍,天下著名的鐵軍,卻在與呂布作戰中屢敗,可見呂布西涼騎的驍勇和呂布本人對軍隊的重大影響。可是在對付計策方面,呂布則一塌糊涂。他的驍勇使他的信心過于膨脹,甚至迷信于自己的勇猛,于是就陷入了麻煩之中。一直到后來被迫撤出兗州投奔徐州。
呂布在徐州過得也不算快樂。雖然后來奔襲徐州奪了州牧,可是劉備為肘腋之禍根,袁術又常來糾纏。逼得呂布還上演了三國里極精彩的一幕——“轅門射戟”。這一箭可以說震住了所有人。說實話,張飛動不動要和呂布斗三百回合,我倒懷疑他骨子里對呂布卻是根深蒂固的恐懼。就好像中國人越恐韓越嘴里說不怕韓國一樣。而關羽從來對誰都沒有心理恐懼癥。但從這一箭開始,所有在場的人都會對呂布產生恐懼——這一箭也足見呂布的傲慢。我相信,雖然經過這一箭袁術、劉備罷兵,但是雙方都已開始將矛頭不自覺地對準呂布,因為他們發現呂布的潛在威脅實在很驚人。
然后,曹操會集劉、呂、孫三家共打袁術,當時可以說是呂布一統中原的好機會。可是曹操先算了一著,先用左將軍籠絡住了呂布,順便安插了密探陳登。(順便說一下,陳登是個高手)破了袁術,然后順理成章地開始打呂布。從這一系列的策略而言,呂布著實是太幼稚了。
最后是著名的兵圍下邳了。呂布屢次失去戰機,最后被一次莫名其妙的出賣就擒了。如此而已。在被擒之后呂布的表現也不佳,幾乎是搖尾乞憐。僅有的一句豪言是:“布將騎,公將步,天下不足定也。”但那是描述自己投降后的宏偉藍圖,著實無意思。
單介紹一下歷史上的呂布其人。
“呂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也。”五原地處蒙古,可見呂布很可能有少數民族血統,那么神箭飛騎的本事是天賦來的。“布便弓馬,膂力過人,號為飛將”。這一段猛一看跟董賊年輕時還真像。年輕時因為驍勇而在并州刺史丁原手下做騎都尉(類似于典韋之于曹操),可是后來“屯河內,以布為主簿,大見親待。”主簿者文書也,就是楊修做的活。可見呂布是被老羅丑化成一個文盲的,人家畢竟當過主簿耶。
呂布個人的勇武,可以和項羽、袁達等傳奇猛將媲美,其戰績也堪稱了得。而其陷入的悲劇則多少與項羽有相似處:過于迷信個人武力,無視政治手段,任用將領過于膽小等等。一切的一切只因為他過于勇猛了。勇猛成了他的最優秀的地方,從而使他放棄了其他的優點,大致如是。
考慮一下這個人,一個生在游牧民族的地方的男人,小時候不大可能受系統的政治教育,他所有的政治經驗可能完全來自于在丁原手下的官職升遷等。但在仕官時,他更多地依靠了自己的勇武,而在手腕上是絕對不行的。猛然之間,他踏進了亂世,踏上了亂世的舞臺,他只能依靠他的勇武。其實人們對他的詬病是他的背叛,即使他殺董賊是正義之舉。受儒家思想毒害的舊勢力——袁紹、袁術、張邈等都對他避若蛇蝎。可是亂世本來就沒有這么多講究,任何事都必須以最終的政治利益出發。從這一角度而言,呂布只是選擇了最符合他利益的事。從這一點來講,劉備和曹操其實和呂布是一類人:他們摒棄了一切繁文縟節和道義觀念,追求的是自己的天下。可劉曹何等梟雄,他們做的骯臟的事都打著正義的幌子,而呂布則太誠實了,于是人們把矛頭對準了他。其實他唯一做錯的,是他不夠虛偽。
可以這么說,呂布這種人的存在是亂世的必然,可是他的死亡也是亂世的必然。沒有這種人,亂世不稱其為亂世。可是他如果不消亡,亂世無法結束。他只是為亂世而生,在亂世中扮演一個可能很顯眼的配角,然后匆忙謝幕。他的英姿固然瀟灑,他的能力固然驍勇出眾,可是他不懂得演戲,所以他只能謝幕。
陳壽說:“呂布有虓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輕狡反復,唯利是視。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滅也。”
其實“輕狡反復,唯利是視”,哪一個亂世人物不是如此?只不過呂布始終是個孩子,以為用在草原的那一套就可以馳騁中原。他太短視,也太淺顯。而“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滅也”,倒是很客觀地說了一條歷史規律。
歇后語
呂布見貂蟬——迷上了
呂(lv)布戲貂蟬——英(ying)雄難過美人關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71137.html.
聲明: 我們(men)致力(li)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yong)文章因無法(fa)核實真實出處(chu),未能及時與作者取(qu)得聯系,或(huo)有(you)版權異(yi)議(yi)的(de)(de),請聯系管理員(yuan),我們(men)會(hui)立(li)即處(chu)理,本(ben)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zi)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di)更多信息之(zhi)目的(de)(de),若有(you)來源標注錯誤(wu)或(huo)侵犯(fan)了您(nin)的(de)(de)合法(fa)權益,請立(li)即通知我們(men)(管理員(yuan)郵箱:),情況(kuang)屬(shu)實,我們(men)會(hui)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xiang)您(nin)表(biao)示歉意(yi),謝謝!
上(shang)一篇: 華(hua)佗是怎么死的關(guan)注(zhu)第4種力量,卻(que)被第···
下一篇(pian): 古代都很忌諱戰前斬殺大將,為何(he)秦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