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于張公謹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左驍衛大將軍、郯國公張公謹排在第十八位,排在他后面的還有程咬金、李勣(即徐懋功)、秦瓊等人。人們可能會感到奇怪,張公謹默默無聞,甚至在唐朝開國過程中沒有立下什么戰功,為何他卻能夠排在許多著名武將的前面呢?原來他的地位和玄武門之變有關!
咱們先看看張公謹的情況,他是魏州繁水人,也就是今天河北省邯鄲人。張公謹的出身、家庭情況沒有詳盡的資料,只知道他最初在王世充的手下做官,擔任洧州長史。618年,張公謹和刺史崔樞向唐朝獻城歸降,他先被任命為鄒州別駕,之后又升遷為右武侯長史。最初的時候,張公謹根本沒什么名氣。
就在此時,張公謹遇到了人生中的兩個貴人,他們分別是尉遲恭、徐懋功。在兩人的大力推薦下,秦王李世民將張公謹召到自己的府中。當時,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間矛盾重重,明爭暗斗,李世民向張公謹征詢意見,“對甚合旨,漸見親遇”,自此張公謹成為李世民的心腹之人。
在策劃玄武門之變時,李世民心里沒底,搞了一次占卜,正好張公謹從外邊進來,一揮手就將占卜的器具被扔了,然后說道:“凡卜筮者,將以決嫌疑,定猶豫,今既事在不疑,何卜之有?縱卜之不吉,勢不可已。愿大王思之。”李世民覺得張公謹說的很對,于是在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率領九人進入玄武門埋伏。
李建成、李元吉被殺死后,他們的部下聞訊前來報仇,“東宮、齊府精兵二千馳趣玄武門”。當時李世民手中的兵力非常微弱,形勢非常危機,如果太子、齊王的黨羽攻入玄武門,李世民及其黨羽性命難保。“及斬建成、元吉,其黨來攻玄武門,兵鋒甚盛”,幸虧此時張公謹出現在了關鍵位置。
別看張公謹一直擔任文職官員,其實他頗有勇力,危急時刻,他一個人跑到玄武門前,殺退太子、齊王的軍隊,然后獨自關上玄武門,才將外面的軍隊擋住,“張公謹多力,獨閉關以拒之,不得入”。如果當時沒有張公謹,李世民雖然殺了李建成,恐怕也逃一死,玄武門之變也就功虧一簣了。
事后,李世民褒獎功臣,張公謹“以功累授左武候將軍,封定遠郡公,賜實封一千戶”。雖然此時張公謹的官職、爵位不如秦瓊、程咬金(兩人都是七百戶)、但他的食邑卻超過了兩人,原因就是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即位后,張公謹備受重用,先后出任代州都督,在打敗頡利可汗后,才被封為鄒國公。
632年,張公謹病死在襄州都督,年僅39歲。消息傳到長安,李世民非常悲痛,他甚至不顧有司的勸阻,親自到靈前致哀,痛哭流涕。643年,李世民設立凌煙閣,他沒有忘記張公謹,在凌煙閣功臣中,將其排在第十八位。其實按照張公謹的資歷,根本沒法和秦瓊、程咬金相比,但他是玄武門之變的關鍵人物之一!
這二十四位功臣包括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魏徵、尉遲敬德、李孝恭、高士廉、李靖、蕭瑀、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謹、程知節、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績和秦叔寶。
第一名貴戚豪族英冠人杰——趙國公長孫無忌:
第二名宗室名王,獨稱軍功——河間王李孝恭
第三名賢輔謀深遭逢明主——萊公杜如晦
第四名智者盡言青史美臣——鄭公魏征
第五名命世之才善建嘉謀——梁公房玄齡
第六名才高望重社稷之臣——申公高士廉
第七名奪槊陷陣智勇雙全——鄂公尉遲敬德
第八名南平吳會北定沙漠——衛公李靖
第九名骨鯁大儒直言不隱——宋公蕭瑀
第十名臨危不懼真正將軍——褒公段志玄
第十一名開國猛將入京首功——夔公劉弘基
第十二名隋室貴臣唐朝義夫——蔣公屈突通
第十三名參預謀略秦府能臣——勛公殷開山
第十四名駙馬英雄臨危不懼——譙公柴紹
第十五名太原從龍晚節不終——邳公長孫順德
第十六名出身寒賤外恭內詭——勛公張亮
第十七名摧兇克敵恃寵矜功——陳公侯君集
第十八名助定奇策英年早逝——郯公張公瑾
第十九名驍勇虎臣義氣將軍——盧公程知節
第二十名德行淳備良諫純臣——永興公虞世南
第二十一名高祖舊臣舉義殊功——邢公劉政會
第二十二名忠純不貳心存唐朝——莒公唐儉
第二十三名國家長城義名天下——英公李績
第二十四名馬槊英雄勇武絕倫——護公秦叔寶
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齡、高土廉、尉遲敬德、李靖、蕭瑀、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瑾、程知節[程咬金]、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績、秦叔寶。
第一名 貴戚豪族英冠人杰——趙公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659年),字機輔,河南洛陽人。先世乃鮮卑族拓跋氏,北魏皇族支系,后改為長孫氏。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內兄,文德順圣皇后的哥哥。
長孫無忌非常好學,“該博文史”。隋朝義寧元年(617年),李淵起兵太原。無忌進見,淵愛其才略,授任渭北行軍典簽。自此輔佐李世民,建立了唐朝政權,是唐朝的開國功臣,以功第一,封齊國公,后徙趙國公。武德九年(626年),參與發動玄武門之變,幫助李世民奪取帝位。歷任尚書仆射、司空。為人謹慎,改任司徒。貞觀十一年(637年)奉命與房玄齡等修《貞觀律》。貞觀十七年,圖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煙閣,長孫無忌居第一。唐高宗即位,冊封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永徽二年(651年)奉命與律學士對唐律逐條解釋,撰成《律疏》(宋以后稱《唐律疏議》)30卷。因反對高宗立武則天為皇后,為許敬宗誣構,削爵流黔州(今貴州),自縊死。有詩三首。
在李世民晚期,原本儲君乃長子李承干,后李承干因荒淫無道,被削去儲君之位,當時,李世民舉棋不定,較喜愛另一子李泰,但長孫無忌推薦九子李治(即后來唐高宗),協助他成為儲君。唐高宗時期,長孫無忌由于反對武則天擅權,與武氏結怨。后遭武氏以謀反罪名誣陷,全宗族或殺或流放,長孫無忌本人遭流放至黔州,不久被迫自殺。
第二名 宗室名王,獨稱軍功——河間王李孝恭
李孝恭(591年—640年),高祖從侄,父親是李蔚。李淵自太原起兵,負責經略巴蜀。武德四年(621年)任夔州總管,大造戰艦,練習水軍,得李靖之助,滅蕭銑,武德七年(624年)滅輔公佑,追除杜伏威名,籍沒妻、子。其后長江以南均受其統領。玄武門之變后,逐漸退出權力核心,晚年以歌舞美人自娛。貞觀十四年(640年),暴病身亡。
第三名 賢輔謀深遭逢明主——萊公杜如晦
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京兆杜陵(今中國陜西長安縣)人,唐朝初期大臣。他是李世民奪取政權、開創貞觀之治中的主要謀臣之一,深受李世民的重用。
其祖父杜果官至隋朝工部尚書,其父杜咤為隋朝昌州長史。杜如晦自少聰悟,好談文史,是個典型的彬彬書生。秦王李世民平定京城時,引為秦王府兵曹參軍。當時的太子李建成對杜如晦非常忌晦,他對齊王李元吉說:“秦王府中可憚之人,惟杜如晦與房玄齡耳。”被外調出秦王府。
玄武門之變后,被拜為兵部尚書,進封蔡國公。貞觀四年病重而死,年僅四十六。贈司空,徒封萊國公,謚曰成。
第四名 智者盡言青史美臣——鄭公魏征
魏征(580年-643年),字玄成。唐巨鹿曲城(今河北晉州市,又說河北館陶市)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諫議大夫、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以直諫敢言著稱。
少時貧困,隋朝末投奔瓦崗軍,兵敗,歸唐。后為竇建德俘獲,念才而收之。建德兵敗,復歸唐。官至太子洗馬,乃李建成近臣。玄武門之變后建成死,唐太宗以其耿直,升諫議大夫,后遷秘書監、侍中等職。犯顏直諫太宗二百余次。卒時,太宗悲慟之極,謂侍臣:“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資治通鑒》卷一九六)。
著有《隋書》序論,《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等。其言論多見《貞觀政要》。 魏徵死后,唐太宗親自賦詩一首,追憶故人。
第五名 命世之才善建嘉謀——梁公房玄齡
房玄齡(579年—648年),名喬,字玄齡。齊州臨淄(今山東濟南)人。唐朝初年名相。
房玄齡18歲時本州舉進士,授羽騎尉。房玄齡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后,為秦王參謀劃策,典管書記,是秦王得力的謀士之一。唐武德九年(626年),他參與玄武門之變,與杜如晦、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房玄齡為中書令;貞觀三年(629年)二月為尚書左仆射;十一年(656年)封梁國公;十六年(642年)七月進位司空,仍綜理朝政。貞觀二十二年(648年),房玄齡病逝。
因房玄齡善謀但有些優柔寡斷,而杜如晦處事果斷不善謀略,因此人稱“房謀杜斷”。后世以他和杜如晦為良相的典范,合稱“房、杜”。
第六名 才高望重社稷之臣——申公高土廉
高士廉(575年-647年),山西太原仗義村人。唐代開國功臣。
長孫皇后的舅父,官至尚書右仆射。唐太宗稱他“涉獵古今,心術明達,臨難不改節,當官無朋黨;所乏者骨鯁規諫”,貞觀十二年(627年)與黃門侍郎韋挺、禮部侍郎令狐德葇、中書侍郎岑文本撰編《士族志》一百三十卷。有一子高真行。
第七名 奪槊陷陣智勇雙全——鄂公尉遲敬德
尉遲恭(隋開皇五年585年—唐顯慶三年658年),隋末唐初名將,名恭,字敬德,朔州善陽(今山西朔城區)人。唐朝大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傳說其面如黑炭。尉遲恭與秦瓊為兩位傳統門神。
第八名 南平吳會北定沙漠——衛公李靖
李靖(571年—649年),字藥師,是唐朝初期最著名的將領,雍州三原(今陜西三原縣東北)人。其兄李端,字藥王,隋將(按照李氏族譜,李端為唐代中期名將李晟、李訴之祖)。其舅韓擒虎為隋朝名將。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他善于用兵,長于謀略,著有數種兵書,惟多亡佚。
第九名 骨鯁大儒直言不隱——宋公蕭瑀
隋煬帝的皇后蕭氏的弟弟,后來歸順唐朝,擅長行政,被李淵重用。李世民登基以后和房玄齡杜如晦不和,多次遭到排擠。
第十名 臨危不懼真正將軍——褒公段志玄
段志玄(?—642年),唐初齊州臨淄(今淄博市)人。其父段偃師為太原書佐。李淵起兵時,授右領大都督府軍頭,隋大業十三年(617年),于潼關之戰擊敗隋將屈突通,后以功授樂游府驃騎將軍。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門之變中,與尉遲敬德等討殺李建成和李元吉。貞觀十一年(637年),被改封為褒國公,貞觀十二年(638年),拜右衛大將軍,貞觀十四年(640年),加鎮軍大將軍。貞觀十六年(642年)病卒,贈輔國大將軍、揚州都督。謚號“莊肅”。
第十一名 開國猛將入京首功——夔公劉弘基
劉弘基(582年—650年),雍州池陽人。父劉升是隋代河州刺史,弘基以父蔭為右勛侍。大業末年,從煬帝征遼東,后私宰耕牛,故意犯罪,被縣令關進監獄來躲兵役。自太原起事便追隨李淵父子,與李世民友善,進攻長安時任先鋒,擒隋主將屈突通。玄武門之變擁立有功。貞觀年間因多次貪污被彈劾,李世民不忍治罪,只是將他貶官。太宗征伐高麗,劉弘基又為前軍大總管,力戰有功。高宗永微元年(650年)病死,年六十九,贈開府儀同三司,謚曰襄,陪葬昭陵。劉弘基臨死前,遺命只留給諸子每人奴婢各十五人,良田五頃。認為子孫“若賢,固不藉多財;不賢,守此可以免饑凍。”
第十二名 隋室貴臣唐朝義夫——蔣公屈突通
屈突通(557年—628年),復姓屈突,先世為庫莫奚種人,依附鮮卑慕容氏,父親屈突長卿,北周時任邛州刺史。雍州長安人。
第十三名 參預謀略秦府能臣——勛公殷開山
李淵舊部,太原起兵時投奔李淵,參與進攻長安。進攻薛舉時,在淺水原大敗,與劉文靜一同被追究責任,貶為庶民。后隨李世民滅薛氏有功,得以重被任用。參加李世民歷次戰役,在進攻劉黑達時,得病身亡,是凌煙閣功臣中最先去世的一個。
第十四名 駙馬英雄臨危不懼——譙公柴紹
李淵女婿,少有俠名,娶平陽公主,參與統一戰爭中的大部分戰役,立下大功,曾率兵消滅最后一個反王梁師都,李世民登基后,也立下不少功勞。此人將在四十章以后出場,也是個重要人物。
第十五名 太原從龍晚節不終——邳公長孫順德
長孫皇后的叔叔,太原起兵時和劉弘基一起招募兵馬。攻打長安時任先鋒,抓獲屈突通。參加玄武門之變,后因貪污被貶官。
第十六名 出身寒賤外恭內詭——勛公張亮
原為李密部下,隸屬李世績,隨李一同降唐。得房玄齡、李世績推薦入李世民幕府。李世民兄弟相爭時,派其到洛陽招募私黨,被元吉告發而下獄,張拒不招供掩護了李世民,因而有功。貞觀年間,因善于行政而頗得信任,又揭發侯君集謀反、隨征高麗而立功。但其后因好巫術而逐漸名聲敗壞,貞觀二十年被告謀反,受誅。
第十七名 摧兇克敵恃寵矜功——陳公侯君集
李世民心腹,常年擔任其幕僚。玄武門之變的主要策劃人。貞觀年間,擔任李靖副將擊敗吐谷渾,又任主將擊滅高昌。回朝后因私吞高昌戰利品而被彈劾,為此懷恨在心。李世民諸子爭當太子的斗爭中,依附太子李承乾,圖謀殺李世民擁立承乾,事瀉被殺。
第十八名 助定奇策英年早逝——郯公張公瑾
原為王世充部下,后投降唐朝,受李靖推薦進入李世民幕府。因參與玄武門之變的謀劃而得到賞識,又在事變時充當主要打手,功勞很大。李世民登基后,以其為李靖副將抵御突厥,協助李靖滅亡突厥。次年病故,僅三十九歲。
第十九名 驍勇虎臣義氣將軍——盧公程知節[程咬金]
本名程咬金,原為瓦崗軍勇將,李密失敗后降王世充,因不滿王的為人,與秦叔寶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帳下。參加李世民歷次戰役。玄武門之變的主要打手。唐高宗時出征賀魯,屠殺已投降的平民,因此免官,后病故。
第二十名 德行淳備良諫純臣——永興公虞世南
隋朝*臣虞世基之弟,自幼以文學著稱。宇文化及江都兵變后被裹脅北返,宇文被滅后歸竇建德,竇死后入李世民幕府。此后盡心輔佐李世民,被評價為德行、忠直、博學、文辭、書翰五絕。貞觀十二年病故。
第二十一名 高祖舊臣舉義殊功——邢公劉政會
李淵任太原留守時的老部下,隨李淵起兵,首義功臣。此后負責留守太原,劉武周進攻時被俘。忠心不屈,還找機會打探劉武周軍情秘報李淵。劉武周滅亡后獲救。曾擔任刑部尚書,貞觀九年病故。
第二十二名 忠純不貳心存唐朝——莒公唐儉
唐家與李家均為北齊大臣,有世交之誼,唐儉亦與李淵為友。參與李淵太原起兵的策劃,為首義功臣。最大功勞是揭發獨孤懷恩謀反,被特賜免死罪一次。貞觀初年負責與突厥外交事宜,被李靖“謀害”,竟奇跡般逃生。后來任民部尚書,因怠于政事貶官。唐高宗年間病故。
第二十三名 國家長城義名天下——英公李績
原為瓦崗軍大將,少年從翟讓起兵,翟死后跟隨李密。李密降唐后成為獨立勢力,但仍堅持以李密部下的身份降唐以示不忘故主,被李淵稱為“純臣”。遭竇建德進攻后,因父親被竇擒為人質不得已投降。密謀暗殺竇重歸唐朝,但未能成功,僥幸逃走。隨李世民滅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達,又擔任主將滅徐圓朗,隨李孝恭滅輔公佑。拒絕李世民的拉攏,未參加玄武門之變。貞觀年間與李靖一起滅亡突厥,此后十六年負責唐朝北邊防御,多次擊敗薛延陀勢力,又隨李世民進攻高麗。李世民死后輔佐唐高宗,被委以軍事,擔任主將再次出征高麗,終于將高麗滅亡。唐高宗重畫其形象于凌煙閣。滅高麗后次年病勢。
第二十四名 馬槊英雄勇武絕倫——胡公秦叔寶
秦瓊(?—638年),字叔寶,中國唐朝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唐朝開國將領,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與尉遲恭為傳統門神。濟南五龍潭有其故居。
歷史上的秦瓊以勇猛彪悍著稱。最初是隋將來護兒部將,后隨張須陀討伐李密。兵敗,張須陀戰死,秦叔寶歸裴仁基部下,又隨裴投降李密,得到重用,被任用為帳內驃騎。李密失敗后,投降王世充,因不滿王的為人,于619年(唐高宗武德二年)同程知節等人一起投唐,被分配到秦王李世民帳下。參加了李世民的歷次征戰,每戰必先,常于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626年(武德九年),參與玄武門之變,事后被封為左武衛大將軍。秦瓊晚年因歷次作戰負傷太多而疾病纏身,常對人說:“吾少長戎馬,所經二百余陣,屢中重瘡。計吾前后出血亦數斛矣,安得不病乎?”貞觀十二年(638年),在任徐州都督時去世,陪葬昭陵。貞觀十三年(639年),秦瓊被追封為胡國公。貞觀十七年(643年),秦瓊與長孫無忌等人被圖形凌煙閣,封為唐開國二十四功臣之一。
張公瑾有勇力,“獨閉門以拒之”。貞觀元年,拜代州都督。后助李靖伐突厥,擒頡利,屢有戰功,封鄒國公。貞觀六年四月辛卯(初八)日,在襄州都督任上,張公瑾病死,時年僅三十九。太宗不避辰日而哭之(古禮及當時風俗,辰日不能哭泣),謚曰襄。貞觀十三年,改封郯國公。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6971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蘭陵公主是什么下場史上結局最慘的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