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魏宣武帝元恪集權之路:破格提拔得力鷹犬,殺死三位強勢皇叔
魏孝文帝拓跋宏經過革俗漢化之后,大大擴張了拓跋珪一系的皇族勢力。這對于拓跋宏執政而言是好事,可在拓跋宏去世之后,篤信佛教的元恪繼位,實力強大的拓跋珪一系卻變成了大麻煩。
什么麻煩?其實就是那個時代的政治常態而已,拓跋珪一系實力強大,內訌自然是呼之欲出。
(注:拓跋宏革俗漢化之后,將皇族姓氏由“拓跋”改為“元”。我在寫到拓跋宏之后的皇族成員,都會以元氏來稱呼。)
詳解魏宣武帝元恪集權之路:破格提拔得力鷹犬,殺死三位強勢皇叔
拓跋宏是長子,下面有六個弟弟,分別是元禧、元干、元羽、元雍、元勰[xié]和元詳。其中元干在拓跋宏執政時期獲罪身亡,其余五人則安然無恙。
密令左右察其意色,知無憂悔,乃親數其過,杖之一百,免所居官,以王還第。二十三年薨,年三十一。給東園秘器、斂服十五稱,贈帛三千匹,謚曰靈王,陪葬長陵。——《魏書》·卷二十一上·列傳第九上·獻文六王
拓跋宏臨終前,曾希望自己的六弟元勰做首席輔政大臣,但元勰堅決推辭。
應該說,元勰是一個理智與智慧并存的人物。在關鍵時刻,他沒有被權勢所迷惑,反而一眼看出了權勢背后的殺機。
此乃周旦遁逃,成王疑惑,陛下愛臣,便為未盡始終之美。臣非所以惡華捐勢,非所以辭勤請逸,正希仰成陛下日鏡之明,下念愚臣忘退之禍。——《魏書》·卷二十一下·列傳第九下·獻文六王
拓跋宏托孤自然是真心實意的,但以元勰的權力、地位、實力和影響力,一旦他成為首席輔政大臣,拓跋宏的繼承人元恪還能睡得著覺嗎?
元恪會時刻擔心元勰搶班奪權,在這種背景下,叔侄二人還怎么精誠合作呢?這必然是火并收場的結局啊。
事實上,就算元勰如此知進退,拓跋珪一系也險些展開大火并。拓跋宏剛去世,元禧和元恪就做好了火并元勰的準備,因為擔心他造反。只不過隨著元勰的退讓,這場火并最終消弭于無形之中。
陽王禧疑勰為變,停在魯陽郡外,久之乃入。——《魏書》·卷二十一下·列傳第九下·獻文六王
詳解魏宣武帝元恪集權之路:破格提拔得力鷹犬,殺死三位強勢皇叔
話題回到拓跋宏托孤,元勰拒絕接受任命,拓跋宏只得任命自己的另外兩個弟弟——元禧和元詳擔任首輔和次輔的重要職責。
元禧和元詳并沒有拒絕任命,他們成為首輔和次輔之后,立刻抱成一團,排斥其他輔政大臣。
及高祖崩,禧受遺輔政。雖為宰輔之首,而從容推委,無所是非,而潛受賄賂,陰為威惠者,禧特甚焉。——《魏書》·卷二十一上·列傳第九上·獻文六王
高祖臨崩,顧命詳為司空輔政。——《魏書》·卷二十一上·列傳第九上·獻文六王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禧越來越膽大妄為,他竟然想把手伸到禁軍中。元禧的這種行為受到了禁軍首領于烈的公開抵制。于烈為什么不愿意站在元禧一邊?顯然是因為元禧并不具備奪取皇權的資格。在這種背景下,元禧的行為多少有些不自量力。
咸陽王禧為宰輔,權重當時,曾遣家僮傳言于烈曰:"須舊羽林虎賁執仗出入,領軍可為差遣。"烈曰:"天子諒暗,事歸宰輔,領軍但知典掌宿衛,有詔不敢違,理無私給。"——《魏書》·卷三十一·列傳第十九·于栗磾
可元禧不這樣認為,他認為于烈不聽話,就打算把于烈調到外地去任職。元禧雖然沒資格角逐皇位,但要收拾一個于烈還是有把握的。于烈頂不住了,只得讓自己的兒子于忠向元恪求助。
禧惡烈剛直,遂議出之,乃授使持節、散騎常侍、征北將軍、恒州刺史。世宗以禧等專擅,潛謀廢之。會二年正月初祭,三公并致齋于廟,世宗夜召烈子忠謂曰:"卿父忠允貞固,社稷之臣。明可早入,當有處分。"——《魏書》·卷三十一·列傳第十九·于栗磾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元恪心里已經有數了:禁軍首領不愿意站在皇族一方,愿意與皇帝合作。而元恪也急于剪除那幾位讓自己睡不好覺的叔叔,于是雙方一拍即合。元恪交給于烈一個任務:把元禧、元勰和元詳請進宮。
乃將直閣已下六十余人,宣旨召咸陽王禧、彭城王勰、北海王祥,衛送至于帝前。——《魏書》·卷三十一·列傳第十九·于栗磾
元恪的這個舉動可謂地動天驚,當時就有人認為:元恪打算動手了。當元詳準備入宮的時候,他的母親高太妃跟在自己兒子身后,沒完沒了地哭。
等元詳回家之后,高太妃對他說:“這種擔驚受怕的日子我過夠了,我們退出行不行?只要能平安,我寧愿去掃大街!”
高時惶迫,以為詳必死,亦乘車傍路,哭而送至金墉。及詳得免,高云:"自今而后,不愿富貴,但令母子相保,共汝掃市作活也。"——《魏書》·卷二十一上·列傳第九上·獻文六王
能逼得一個婦人說出這種話,我們完全可以想象,皇帝元恪和幾位叔叔之間的關系有多緊張。
詳解魏宣武帝元恪集權之路:破格提拔得力鷹犬,殺死三位強勢皇叔
三位皇叔入宮的結局不算太糟,元恪并沒有直接發動宮廷政變,只是正式通知三位叔叔:“朕打算親政了,幾位叔叔辛苦,以后要多休息保養身體。”
乃式遵復子,歸政告遜,辭理懇至,邈然難奪。便當勵茲空乏,親覽機務。——《魏書》·卷二十一上·列傳第九上·獻文六王
對于這種結局,首輔元禧并不服氣。據說,拓跋宏曾經對元禧等人說過:“如果元恪不成器,你們就把他弄下來。”這話是真是假不知道,但元禧顯然認為,自己可以登高一呼天下響應,于是密謀叛變,最后因事泄被殺。
初,高祖閑宴,從容言于禧等:"我后子孫,邂逅不逮,汝等觀望輔取之理,無令他人有也。"——《魏書》·卷二十一上·列傳第九上·獻文六王
禧愧而無言,遂賜死私第。——《魏書》·卷二十一上·列傳第九上·獻文六王
元禧率先被清理出局,意味著元恪獲得了親政的資格。這一年,元恪十八歲。
元恪在親政之后,并沒有繼續大開殺戒。因為他很清楚地認識到一點:殺元禧是出于無奈,如果繼續擴大打擊面,消耗的只是拓跋珪一系的實力。就算自己從競爭中勝出,實力大減的拓跋珪一系,也無法應對旁系的挑戰。
所以元恪只是努力經營自己的勢力,以此來制衡皇族。從表面上看,元恪對皇族非常刻薄。可實際上,元恪只是在盡力削弱皇族的政治權力,在其他方面卻較為優待。
提起兩晉南北朝的奢靡,大家首先想到的應該就是西晉時期,石崇和王愷斗富。可在北魏,元雍、元琛和元融斗富的規模一點也不差。如果元恪真對皇族比較刻薄,他們哪里會有斗富的資格呢?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在政治權力受到壓制的前提下,這些皇族還敢如此肆無忌憚的斗富。如果元恪不壓制他們,這些無法無天的皇族會做什么事?只有天知道。
綜上所述,應該說元恪對于皇族的駕馭一直從理性出發,而且做得比較成功。經過幾年的努力之后,元恪逐漸掌控了局勢,他的親信們也都成長了起來。在這種背景下,元恪開始對強勢皇族下手了。
公元504年,國舅高肇誣陷元詳謀反,元詳被貶,隨后被殺;公元508年,國舅高肇整死元勰。至此,兩位強勢皇族全部退出了政治舞臺。
后為高肇所譖,云詳與皓等謀為逆亂。——《魏書》·卷二十一上·列傳第九上·獻文六王
肇于是屢譖勰于世宗,肇誣勰北與愉通,南招蠻賊。武士又以刀镮筑勰,勰乃飲毒酒,武士就殺之。——《魏書》·卷二十一下·列傳第九下·獻文六王
詳解魏宣武帝元恪集權之路:破格提拔得力鷹犬,殺死三位強勢皇叔
許多熟讀《魏書》和《北史》的人,總認為國舅高肇是一個艱險刻薄的小人,要不是他上躥下跳,元詳和元勰也不會落得如此凄慘的下場。
持這種說法的人,就是典型的不懂政治。
元恪的謚號是“宣武帝”,北魏在元恪的掌控之下,國力達到頂峰,這絕不是巧合。要說元恪是一個任由奸臣擺布的糊涂蟲,未免也太小瞧他了。
想要駕馭強勢的皇族,本就是一件極其危險的事,而且結果通常只有兩個:一是打虎不死反受其害,二是背負妄殺重臣的千載罵名。
在這種背景下,聰明的皇帝都會另辟蹊徑,任用一位可以信任的鷹犬,放任他去干臟活。
這樣做至少有三個好處:
一、皇帝可以避免背負惡名,頂多就是承擔用人不當的過錯;
二、在鷹犬與權臣博弈的過程中,皇帝有機會根據時局制訂戰略,自己不用頂在最前面;
三、在導致不可控的惡性后果之后,皇帝完全可以把鷹犬扔出去吸引火力。
在政治博弈中,有許多事情是不能搬到臺面上來說的。當皇帝不方便親自出手的時,重用鷹犬就是最好的辦法。
鷹犬絕對是高難度工種,處于這個位置的人,他可以在表面上擁有無限的權力和尊榮。
從某種意義上講,國舅高肇是一個合格的鷹犬。他雖然是元恪的舅舅,但他出身卑微,在元恪親政之前并沒有享受過什么高規格待遇。
肇出自夷土,時望輕之。及在位居要,留心百揆,孜孜無倦,世咸謂之為能。——《魏書》·卷八十三下·列傳外戚第七十一下·高肇等
而在元恪的破格提拔之下,高肇獲得了一步登天的機會。在權力面前,高肇并沒有昏頭,只是任勞任怨的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比起很多反咬主人的鷹犬,高肇完全可以稱得上忠誠和能干。
可鷹犬畢竟只是鷹犬,在元恪去世之后,高肇立刻被反攻倒算,并很快家破人亡。
很多人總喜歡用浪漫的眼光看待歷史,一位好皇帝出現,提拔了一位好宰相,老百姓在他們的光明領導之下,生活蒸蒸日上。
可現實卻是:擁有美名的魏孝文帝拓跋宏,是一個極力擴張皇權的君主,他的革俗漢化導致拓跋珪一系強勢崛起。而作為回報,豪門士族的既得利益,在法律層面獲得了公開的承認和保護。至于百姓的生活好壞?那不過是順帶而為之。
英明神武的宣武帝元恪,也是一個擅權的君主,他的做法導致拓跋珪一系的權力更加集中。在任用國舅高肇壓制皇族一事上,元恪大獲成功。可隨著集權的加深,拓跋珪一系的權力逐漸加大。在元恪去世之后,失去制約的拓跋珪一系逐漸走向了崩潰的邊緣。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6970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李淵為了降服李軌,到底用了什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