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明朝軍隊的戰斗力怎么樣能有多強

以史為鑒 2023-06-12 23:28:02

明朝軍隊的戰斗力怎么樣能有多強

很多人都不了解明朝軍隊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豐臣秀吉是日本歷史上的偉人,是個非常有能力的統治者,相當于中國古代的秦皇漢武,豐臣秀吉出身貧苦,但卻靠著自己的能力,一步步統一了天下,跟明朝朱元璋類似,后來豐臣秀吉開始擴張日本,自己的野心也慢慢暴露出來。

豐臣秀吉在位之時,發布的詔書常常以"天下人"署名,表達出他把天下當成囊中物的志向,他占領日本九州后,就表示"朝鮮國王也將服屬于我,跟著就收復明朝",為了實現這一計劃,豐臣秀吉甚至還預想過,占領明朝后該如何統治。

在豐臣秀吉的計劃中,北京可以當成天皇的駐地,朝鮮等地交給自己的親信,而豐臣秀吉自己則駐守寧波,掌握貿易樞紐,進而控制中國和南蠻,不得不說豐臣秀吉這個想法很美好,他并非紙上談兵,而是有實際行動的。

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1591年豐臣秀吉便對朝鮮用兵,當時他糾結了10萬大軍、5000陸軍、9000千水軍、戰船700艘攻打朝鮮,當時的朝鮮羸弱不堪,還沒打開就投降了,迅速向明朝求救,當時萬歷皇帝只聽說朝鮮王子被俘,國王落難出逃。

面對朝鮮的求救,明朝自然不能不管,當時朝中就有人指出,日本野心勃勃,他們的最終目標是中國,很快明朝派出人打探,得知日本不但進攻朝鮮,還派出使臣到南掌、暹羅、菲律賓、琉球、朝鮮等地,要求這些地區稱臣,共同進攻中國。

面對日本來襲,明朝一開始以為沒什么大不了的,于是派出兩萬人馬出擊,恰好又遇上天氣條件惡劣,很快這一場戰斗就失利了,于是明朝一方面派使者跟日本接觸,以便拖延時間,同時做全國總動員,號召將士們殺敵保衛國家。

最終明朝征集了四萬大軍,盡管敵我力量懸殊,最終雙方硬拼起來,日本海上節節敗退,很快日本求和,可見明朝軍隊戰斗力之強,兩年之后豐臣秀吉又卷土重來,這次日本有有14萬大軍進攻,而明朝有七萬大軍,雙方交戰一年多,日本再次慘敗而歸。

對于豐臣秀吉而言,這次他是動用了所有老本,沒想到還是無法擊敗中國,這時他才知道日本跟中國的差距,在后來總結戰敗原因,他評價明朝的軍隊,說到"光靠人多是打不贏的",豐臣秀吉在這次戰役中遭遇身心打擊,很快就因病去世。

明朝在全盛時期軍力如何?與當時西方相比又如何?

明朝的軍事實力

以下是明代正規軍的裝備介紹。

每一營(5000人)其用霹靂炮3600桿,合用藥9000斤,重八錢鉛子90萬個;步槍、大連珠炮200桿,合用藥675斤;盞口將軍160位(盞口將軍是明代對野戰重型炮的稱呼),另外有1000人為騎兵。可見明朝軍事實力很強,有重炮,有很多使用火藥的攻擊武器。可以看到,明軍裝備的“現代化”和”機械化“,比起很長一段時間只有弓箭刀槍的清軍,差距極大。人數方面,明朝軍隊之多在中國歷史上是數一數二的。朱元璋剛建國的時候,全國軍隊達180萬人,后來永樂到正統時期甚至超過200萬,正統以后保持在120萬的水平。而滿清入關前最多也就十萬八旗子弟。

明朝在裝備和軍力有巨大的優勢,為什么會作戰失敗呢?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軍事制度,明朝制度是“將不專兵,兵不私將”。明朝的兵和將不是在一起,而是分開獨立的,需要打戰的時候才集結一起。這樣能夠防止大將擁兵自重造反,但是作戰起來,則是效率低下,管理混亂和訓練不足。兵源問題。明軍部隊主要的來源是“垛集軍”。“垛集軍”就是把大批人民劃為軍籍,世代相傳。明朝皇帝一般把自己的對頭變成垛集軍的來源。軍戶的生活相當悲慘。強制的軍事屯田,世代不得脫籍,軍餉微薄,戰時做炮灰,平時做苦力,逃亡則采取連坐,強制親戚家人代替。這樣的兵源先天缺乏強大戰斗力和高昂的士氣。而且這種“為戰而戰”的“職業”士兵很容易軍心渙散,厭戰心理很強。在明朝后期,采用了募兵制的征集部隊方式。一般結果是民眾將軍餉一搶而空,然后四處逃命。養兵問題。明朝實行軍事屯田制度,的確是自力更生,不花國家的錢。但是在戰爭時期是行不通的,如果皇帝以可以屯田為借口克扣軍餉,很容易導致兵變,軍人生活已經困苦不堪,還要克扣正常開銷,只會使得軍隊缺乏訓練,戰斗力低下,并且毫無斗志。戰爭時期軍餉是極其嚴重的問題。神宗天性貪財,熹宗寵用的魏忠賢貪財,那些權位極高的太監也貪財,要發達的人只能以錢來謀升官,升官后自然要千百倍的剝削回來。軍隊的管理這也是這樣,軍官大肆貪污,虛報兵數。于是軍費開銷越來越大,戶部這兒越來越沒錢,只有加重老百姓的賦稅。就這樣矛盾越來越激烈,軍事問題卻沒有解決。政治上的戰略直接影響著戰爭的戰略。

 明朝重文清武,軍隊的統帥基本都是文人出身,比如袁崇煥,也是進士出身。文人出真正的帥才很不容易,明朝的運氣很好,明末抗清有叁個名將,功勛卓著:熊廷弼是萬歷二十六年的進士。孫承宗是萬歷叁十二年的進士第二名(榜眼)。袁崇煥是萬歷四十七年進士。做八股文考中進士的文人之中居然出現了叁個軍事專家。可是明朝皇帝罷斥了其中一個,殺死了另外兩個。其他的文人統帥基本上就是全軍覆沒。明朝的戰略基本上是防守型。所以袁崇煥能夠以幾千士兵防守住滿清十萬大軍,但在是野戰的時候,明朝優勢兵力卻難以擊敗清兵。明朝的長城是很有名的,長城就是典型的防守型戰略思維產物。明朝后期根本缺乏積極進取的皇帝,戰略談不上積極進取是很正常的,加上體制和實力的約束,后期已經無法開展進攻戰了。所謂明朝的超級裝備,在某些條件下就變成了不利因素。火炮是從外國傳來的,制造這些裝備需要大筆的開銷,為了避免損耗和外流,一般這些裝備都保存起來。可是到了戰爭的時候,士兵不會使用這些火炮,經常發生擊中自己人的事情,更可笑的事,府庫管理由太監把持,要使用火炮抗敵,還要向太監們行賄才行。于是軍事技術上的進步完全被政治腐敗抵消了。可見政治上的腐敗完全能夠抵消軍事實力、軍事裝備的優勢。這個時候軍事上的優勢甚至變成了危害自身的劣勢。從戰略上看,這些戰爭沒打之前已經勝負已分。如果不改變明朝腐敗的制度,或者說不改變專制的制度,縱然是積累了戰術層面上的勝利,也只是茍延殘喘而已。明朝的腐朽注定了他的沒落。明朝的潰敗不是靠某個英雄能夠挽救的。那是一個悲劇的時代,英雄注定了悲劇的命運。

中國明朝時期的軍隊戰斗力有多強

明朝部隊分為京軍(亦稱京營)和 處所軍兩大部分。京軍為全國衛軍的精銳,平時宿衛京 師,戰時為征戰的主力。洪武初年,京軍有48衛。成祖 遷都北京,京師接近前線,京軍多達72衛,并正式成立 了五軍、三千、神機三大營。平時,五軍營習營陣,三 千營主巡哨,神機營掌火器,戰時扈駕隨征。以后,京 軍制度累有更易。此外,尚有拱衛皇帝的侍衛親軍,如 錦衣衛和金吾、羽林、虎賁、府軍等12衛軍,以及附屬 御馬監的武驤、騰驤、左衛和右衛等4衛營。
處所軍包含衛軍、邊兵和民兵
衛軍配置于內地各 軍事重鎮和東南海防要地。邊兵是防御北方蒙古騎兵的 戍守軍隊, 配置于東起鴨綠江、西抵嘉峪關的9個軍鎮, 史稱“九邊”。民兵是軍籍之外、由官府僉點、用以維 持處所治安的武裝,內地稱民壯、義勇或弓兵、機兵、 快手,西北邊地稱土兵,西南少數民族地域有苗兵、狼兵 等土司兵。此外,還有不同行業和階層組建的礦兵、鹽 兵、僧兵(少林兵、五臺兵)等,遇有戰斗,常被召出 征,戰斗停止仍回原址。
衛軍重要是步軍、騎軍,東南沿海也置有水師。官 府曾命福建、江浙沿海諸衛造船抗倭,使水師獲得了很 大的發展。衛軍的兵器設備,不僅刀牌、弓箭、槍弩等 冷武器制造優良,火器已占很大比例,銅銃、鐵銃、地 雷、各類火炮開端設備軍隊。中央還設立兵仗和軍器兩 局,負責鑄造火器。各省都司、衛所也遍設雜造局,專 管所在衛所的武器修造。

明初,衛軍重要來自隨朱元璋起義的“從征軍”、 元朝和割據權勢投降的“歸附軍”、因犯法而被謫發的 “恩軍”以及抑配民戶參軍的“垛集軍”。“垛集”原 是軍伍缺額時抑配民戶彌補軍伍的一種措施,朝廷頒行 《垛集令》后成為衛軍的重要征集方法。按《垛集令》 的規定,民3戶為1單位,其中1戶稱正戶,出軍丁,其余 為貼戶,正軍逝世,貼戶丁補。永樂以后,正戶與貼戶的 壯丁輪流更代為軍。軍民嚴厲分籍。當軍之家皆入軍籍, 稱軍戶,屬都督府,不受處所行政官吏管束,優免一丁 差徭,身份和經濟位置都與民戶不同。軍戶固定承擔兵 役,父逝世子繼,世代為兵,并隨軍屯戍,住在指定衛所。 若軍戶全家逝世絕或流亡,由官府派員到原籍勾補親族或 貼戶頂替,稱為“勾軍”或“清軍”。
明建國后實行衛所兵制,幾個府為一個防區,設衛。衛以下設千戶所、百戶所。兵數大抵以五千六百人為衛,一千一百二十人為千戶所,一百十二人為百戶所。百戶所有總旗二,各轄五十人,小旗十,各轄十人。兵士稱“軍”,世襲當兵,另編軍籍。衛的主官為指揮使,所的主官為千戶、百戶。各衛所分別屬于省的都指揮使司(簡稱都司),統由中央的五軍都督府統轄。衛所的數目:洪武七年(1393)為都司十七、行都司三、留守都司一,內外衛三百二十九,千戶所六十五。永樂后增為都司二十一、留守司二,內外衛四百九十三,千戶所三百五十九,總兵額二百七十余萬人。明太祖初,以大部分屯田,小部分駐防,屯田所供以軍餉。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684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