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欽差大臣和尚方寶劍的權力很大嗎,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在古代的時候皇帝是最有權力的人物,皇帝在深宮之內,有些事情會交給欽差去辦,不是自己親自去,除了欽差大臣還有尚方寶劍,這是除了皇帝之外權力最大的,可以代表皇帝執行命令,定奪生死。
尚方寶劍的劍身是花紋細鑿,上面的圖文非常清晰,在劍身上刻著騰飛的蛟龍,另一面是展翅而飛的鳳凰,除了蛟龍和鳳凰還刻著北斗七星,北斗七星除了天象之外還是為了懷念鑄劍大師歐冶子。
尚方寶劍是中國古代皇帝收藏的,在漢代的時候被稱作尚方斬馬劍。明代是稱作尚方劍,也是代表著皇帝的專用御劍,是地位和權利的象征。在明太祖朱元璋時期,是御賜給欽差大臣的寶劍,可以先斬后奏,所有人看到尚方寶劍,猶如見到皇帝,必須下跪行禮。
尚方寶劍還有這隆重的授劍儀式,從元代忽必烈開始,賜予劉孫尚方寶劍,尚方寶劍沒有用到軍事和政務上。在歷史記載中,在明代萬歷三大征的時候,賜尚方寶劍并賦予以專斷、專殺和便宜行事的權力。
見到尚方寶劍猶如見到皇帝,是中國古代皇權的象征,在明朝出現的比較頻繁。而欽差大臣是明清時期的一種臨時官職,受皇帝的委派,前往他地替皇帝辦事情,代表了皇帝的本人,地位也時分了得。皇帝任命的欽差大臣都是自己信得過的高管,得是皇帝的心腹,或者是正直的清官,能被皇帝選中的不是一般人,身懷一種榮譽,所去之處的官員都比較害怕。欽差大臣等到復命之后就被取消了,是臨時的職位。
欽差大臣在明朝之前就有了,正式重用欽差是在明朝。滿清入關之后,欽差大臣正式設立,設立欽差最重要的原因是一些地方官員比較腐敗,開始派欽差大臣整頓,很多欽差的大臣前往各個地區暗中調查,看官員是否貪贓枉法。這種時候欽差大臣雖然權力比較高,但是生命比較危險。有的貪污官員在最后可能會出現謀殺欽差大臣的想法,或者想辦法威脅欽差大臣,即使看到了什么也要讓他和他同流合污。
除了整治民風,還有就是在地方有重大情況的時候就會派出欽差大臣,比如出現了戰亂,在康熙的時候,出現了三藩之亂,就派出了欽差大臣前去處理軍情,在出現比較復雜的重要事情,當地官員沒辦法處理,當地的官員會向朝廷提出來派欽差大臣協辦。
在清代的時候,清代欽差大臣到了地方,一定要先證明自己的身份,是否是皇帝派來的欽差大臣。古代不發達,很多人沒見過,還有很多人冒充欽差大臣招搖撞騙。
清朝的欽差大臣在選擇時有著嚴格的要求,大部分都是德才兼備的滿族京官。欽差大臣不是一個人,出去的時候回攜帶一些官員,一般情況隨著前往的是本衙門的司員,沒有什么權力,主要是輔助欽差大臣,幫助欽差大臣。
在周星馳的《九品芝麻官》中有一個經典的橋段:周星馳飾演的包龍星在審問常威時,由于常威身穿黃馬褂,包龍星一時不能法辦常威,恰在此時包龍星的老媽拿來了尚方寶劍,包龍星便拿著尚方寶劍砍殺常威,然而在場的李公公懷疑這把劍的真實性并說道:“大清朝從來就沒有過尚方寶劍”,包龍星追問老媽這把劍的來歷,包母說道:“這把劍是前朝崇禎皇帝所賜”。
李公公又說到:“明朝的劍怎么能斬清朝的官呢?”從這一橋段中我們可以看到即使身穿黃馬褂,在見到尚方寶劍時也要發怵,那么尚方寶劍有何威力,它真的可以先斬后奏嗎?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尚方寶劍的前世今生。
影視劇中關于尚方寶劍的事件除了文章開頭說到的《九品芝麻官》中的尚方寶劍外,在金超群版的《包青天》中也會經常看到有關尚方寶劍的片段。犯了國法的皇親國戚和貪官污吏在被包拯送到斷頭臺時,往往會大聲疾呼,我是皇上的某某親戚或者我是某某官職,你無權斬我。此時包拯便義正言辭地說出:“皇上賜我尚方寶劍,見此劍如見圣上,展護衛,有請尚方寶劍”。而后展昭便拿出尚方寶劍,罪犯們也就沒有了之前的傲氣,隨著包拯的一聲開閘,罪犯們便人頭落地。
這無非是屬于文學藝術的加工,歷史上真實的尚方寶劍跟文學創作中還是有一定的差異。
尚方寶劍的來歷尚方寶劍一般是文學作品或民間百姓的叫法,官方的叫法應該是“尚方劍”,它是指中國古代皇帝收藏在“尚方”的劍。那么“尚方”又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呢?
尚方是古代制造帝王所用器物的官署,秦置,屬少府;漢末分中、左、右三尚方;唐稱“尚署”;元置中尚監;明朝廢除。
尚方劍在漢朝稱“尚方斬馬劍”,到明代稱“尚方劍”。尚方劍就是皇帝御用的寶劍,,持有尚方寶劍的大臣具有先斬后奏的權利。由于尚方寶劍只能是皇帝使用,所以從它制造之初便被賦予了皇權和特權。正所謂“見寶劍如見天子”。
尚方寶劍的權力自漢朝至唐朝,被賜予尚方寶劍的官員還沒有不請示皇帝直接殺人的權限。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北宋后,開始施行尚方寶劍,賜予極少數高級將領“如朕親臨,執法專殺”的權利。宋朝的《武經備要》中記載:“本朝之制,大將每出討,皆給御劍自隨,有犯令者,聽其專殺。”即大將統兵在外征戰時,有臨機決斷之權以免貽誤戰機,這也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出處。
元朝,尚方寶劍更多的是作為皇權的象征和皇帝的賞賜品。明朝時期尚方寶劍使用的頻率比前朝要高很多。明代的“尚方劍”,象征至高無上的皇權,持劍者必是皇帝最倚重信任的心腹大臣或巡按御史,具有先斬后奏、生殺予奪的超常規權力。袁崇煥就曾拿著崇禎皇帝御賜的尚方寶劍,以“十二大罪”斬殺了毛文龍,自己也落得個“擅殺大帥”的罪名,最后還被凌遲處死。
所以從上述可以看出,尚方寶劍確實有先斬后奏的權利,尤其是在武將出征時確實可以起到臨機決斷的作用。總之在封建社會,尚方寶劍成為皇權的象征、皇帝的化身、重臣的利器。在普通百姓身上則寄托了懲惡揚善的美好心愿。
尚方寶劍是皇帝用來賜予重要大臣的,代表了至高無上的權利,因為尚方寶劍可以"上斬昏君,下斬奸臣"。尚方寶劍最早是在漢代出現的,那個時候叫"尚方斬馬劍",后來因為存放在“尚方”這個地方保管,簡稱“尚方”。又因為其代表的權利,慢慢被稱之為“尚方寶劍”。
尚方寶劍最開始是皇帝御用的,被用來授予大臣,是從漢成帝開始。漢成帝繼位后重用自己的老師張禹,張禹被封為安昌侯,還當了丞相。張禹見漢成帝如此寵信自己,開始居功自居,行事囂張跋扈,霍亂朝廷。于是,惹來一向直言進諫的大臣朱云,不懼自身安危向漢成帝提出賜予他“尚方寶劍”,要用“尚方寶劍”斬殺張禹的請求。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朱云折檻"佳話的由來。
到元世祖忽必烈時期,尚方寶劍一件成為了皇帝賜予忠臣的賞賜。到明朝,尚方寶劍代表了權利。在萬歷二十年,萬歷皇帝就賜予統領陜、甘、寧等地軍務的總督魏擁有尚方寶劍,其中頂替魏學曾任命領陜、甘、寧等地軍務的總督葉夢熊,就利用尚方寶劍統領了各路兵馬調動軍隊,見寶劍如見軍令,真正把尚方寶劍賜予的權利發揮到了軍事上。
雖然尚方寶劍號稱能夠"上斬昏君,下斬奸臣",但或獲得賞賜的大臣畢竟是少數。而已,也并非像現代影視劇里演繹的那樣,可以隨意用尚方寶劍先斬后奏,在行使時也是必須有確切理由的。或者說更多的是一個權利的象征。
明代尚方寶劍制度究竟是怎么回事
雖然在影視劇中,宋朝時尚方寶劍頻繁出現,但現實中,真正把尚方劍運用到巡視、軍政的是
明朝。尚方寶劍是中國古代人治的產物,它作為專制皇權的象征、皇帝的化身、重臣的利器,
在明代曾發生過相當的效用;但作為封建專制皇權的產物,它不可能成為挽救腐朽王朝統治的
靈丹妙藥。
尚方寶劍原指中國古代由“尚方”宮署鑄造,專供皇帝御用的寶劍。在古典戲劇、小說以及民
間神話中,人們經常會看到用文學藝術手法反映欽差大臣手執代表皇帝權威的尚方寶劍,怒斥
禍國殃民、陷害忠良的人,先斬后奏、動人心弦的感人情節。那么,歷史上有無尚方寶劍?
包
拯是否真有一把皇帝御賜的尚方寶劍?明代尚方劍制度究竟是怎么回事?下面對此略加探討,
以饗讀者。
宋代尚方寶劍并不普遍,包拯也沒有尚方寶劍,在中國古代,“尚方”原是皇宮里
掌管皇帝和皇室貴族衣、食、住、行、用具的官署“少府”轄管的一個部門,負責官員稱“尚
方令”,專門掌管皇帝御用刀劍之類器物。
該始于戰國,秦漢以后相沿,《后漢書》就有“尚方令一人,六百石”的記載。可見尚方寶劍
就是從皇宮里鑄造出來的上等寶劍。
這種劍藏在尚方,用料精選,做工講究,繪有龍鳳圖案,
鋒利無比,一劍出鞘,可以立斃騾馬性命,故漢代稱“尚方斬馬劍”。
據《漢書·朱云傳》記
載,朱云曾上書皇帝:“臣愿賜尚方斬馬劍,斷佞臣一人以厲其余。”這段史料說的是,漢成
帝的老師、丞相安昌侯張禹貪贓枉法,廣占良田、欺壓百姓,朱云請求皇上賜尚方斬馬劍斬殺
張禹,以收殺一儆百的功效。
但成帝認為是以下犯上,發怒之下吩咐侍衛把朱云拖出去斬首。朱云死抱皇宮欄桿不放,侍衛
用力過猛,居然把他和欄桿一起扯斷。幸虧旁有正直官員為朱云說好話,這才免去殺身之禍。
“朱云折欄”便成為忠臣敢諫的成語典故。
可見,尚方劍在兩漢不被輕易賜用。《后漢書·蔡
倫傳》也記載,帝令中常侍蔡倫(造紙術發明者)升官尚方令,監制尚方劍。蔡倫表示“御用
之器,臣庶不得私用”。
直至唐代,被皇帝授予“尚方劍”的官員大都還沒有不請示皇帝,自
主決斷殺人之權。到了北宋,趙匡胤黃袍加身,奪取后周政權后,開始施行尚方劍,賦予少數
高級將領“如朕親臨,違法專殺”的權力。
據宋代《武經備要》記載:“本朝之制,大將每出討,皆給御劍自隨,有犯令者,聽其專殺。
”宋、遼、金三朝都有過運用賜劍專殺權的事例,但多在軍政領域,主要是為了解決武將外出
征戰過程中,距離京師朝廷遠,每事奏請,恐失戰機的實際問題,這便是“將在外,君命有所
不受”的由來。
但宋、元之前皇帝對尚方寶劍秉持慎用、軍用的準則,武將的專殺權力也受到
一定的限制。《宋史·陳執中傳》中就講,趙匡胤賜大將曹彬尚方劍時吩咐:“副將以下,不
聽命者可斬”。而宋代在司法領域并不使用“尚方劍”。開封府尹包拯斷案理刑用的是龍頭鍘
(降龍)、虎頭鍘(伏虎)、狗頭鍘(斬犬),分別處置違法亂紀的皇親國戚、貪官污吏和地
痞惡霸。
電視劇《包青天》中說開封府尹包公就有一把“上斬昏君、下斬佞臣”的尚方寶劍,實際是戲
劇家藝術加工渲染的結果。這是由于歷史上確曾有尚方寶劍,加之民眾對清官的無比崇敬和期
盼包青天懲惡揚善的心理所致,正如“文學作品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一樣,歷史上宋
代尚方寶劍其實還不普遍。
元朝時,尚方寶劍更多作為皇權的象征和賞賜品,且有隆重的授劍儀式。元世祖忽必烈在位(
1260-1294)時,道士張留孫以神奇醫道治愈皇后的病,帝后大悅,尊其為天師,張留孫固辭
不敢當,乃號上卿,命尚方鑄寶劍以賜,建崇真宮于西京,專掌祠事。可見此時尚方劍還沒有
廣泛用于國家政務和軍事征伐。至元七年(1270年),四川、陜西發生反抗蒙古的武裝叛亂,
中書省臣異常憂慮,“請專戮其尤者以止盜,朝議將從之。”
也就是說中書省長官丞相建議授
予出征將帥尚方寶劍“專殺”權力來鎮壓盜寇,朝廷最高決策會議準備采納。這時,翰林學士
、侍御史高鳴提出反對意見。
他認為:元制令天下上報死囚犯,必須報批才準行刑,這是慎重用刑、顧惜民生的做法。現在
如果聽從中書省的請求,“是開天下擅殺之路,害仁政甚大”。忽必烈采納高鳴不能亂開殺戒
鎮壓民眾的建議,沒有授予征伐將帥“專戮”特權。
真正把尚方劍運用到巡視、軍政的是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貧寒,整肅吏治極嚴,成為歷史上
少見的嚴懲貪腐、重典治吏的皇帝。明代建立了一套嚴密的雙軌監察制度。在中央既有掌管全
國監察大政的機構都察院,又設六科給事中,對國家的要害部門吏、戶、禮、兵、刑、工六部
進行對口監督,還設巡按監察御史,分門別類地對全國的軍政、教育、河工、鹽政、倉庫、屯
田、檔案、茶馬、皇城進行專項巡察。
在地方,既有總督、巡撫作為都察院的外差坐鎮安撫一
方,又設提刑按察使司負責一省的司法監察,還按省級行政區劃分派十三道巡按御史對直隸、
浙江、湖廣、江西、福建、河南、陜西、山東、山西、四川、云南、廣西、廣東、貴州進行分
省巡視督察。
巡按御史,又名巡方御史,俗稱八府巡按。額定北直隸2人、南直隸3人,宣大、遼東、甘肅各
1人,十三省各1人。
在《明史·職官志》說:“惟巡按代天子狩,最雄要”,出巡前“必引御
前,請旨點差”。巡按到地方權力很大,完全是代表中央和皇帝行使監察權力的,可以即時處
理、先斬后奏。“所按藩服大臣、府州縣官諸考察,舉劾尤專,大事奏裁、小事立斷”。
這就
是說皇帝賦予七品巡按欽差大臣特權,具有“舉賢劾貪、復審獄案、核查檔案、存恤孤老、巡
視倉庫、查算錢糧、檢查學校、剪除豪強”多項職權,對地方官員和一切行政事務均有權過問
和監督。
按明制,大事奏裁,是指巡按對五品以上的違法亂紀的高官顯宦、皇親國戚可以提出彈劾處置
意見,報請皇帝裁決;小事立斷,則是指對五品以下貪贓枉法的官員就可以直接處理,事后報
告備案。這對整治明代官場風氣,整肅貪污犯罪威懾作用很大。
有時貴為天子的皇帝如果不遵
守制度隨意胡來也對巡按御史有所顧忌。《明史·周觀政傳》記述過這樣一件事:洪武年間,
鐵面御史周觀政值班巡視奉天門,有宦官要帶女樂進入,周觀政認為皇上理朝聽政時間不能娛
樂,便阻止。宦官說:“皇上有命”。觀政還是不聽,宦官十分惱怒進宮告狀。不一會,出來
傳話說“御史且休,女樂已罷不用”。觀政堅持必奉詔命。過一會,明太祖親自出宮說:“*
已悔之,御史言是也。”
又如正德十二年(1517年)八月,明武宗微服出德勝門,想去宣府游玩。在沙河被聞訊趕來的
內閣大學士梁儲追上,苦勸不聽。但到居庸關,巡關御史張欽持尚方寶劍橫關阻攔,拒不放行
。七品御史擋住圣駕,武宗無奈,只得回鑾。
二十天后,得知張欽巡視白羊口,不在關上,才
又悄悄出關。當然,這些僅是個案。但是到明代中后期嘉靖、萬歷年間,主昏政腐,礦監稅使
四處借開礦之名,行盤剝百姓之實,有不少堅持原則,堅守規制,犯顏敢諫的御史,遭廷杖、
下詔獄,被拷掠,付出被暴君打殘,甚至丟掉性命的代價。
明代尚方寶劍的使用頻率比宋代高,規制也比宋元完善。明代的“尚方劍”,象征至高無上的
皇權,持劍者必是皇帝最倚重信任的心腹大臣或巡按御史,具有先斬后奏、生殺予奪的超常規
權力。劉基曾講:“先封尚方劍,按法誅奸贓。”可見,持有尚方寶劍的人有先斬后奏、臨機
處置的特權。
明代賜尚方劍必須經過一項重大的儀式叫“代行授鉞禮”,屆時皇帝戎服盛裝,
端坐奉天殿。大將軍由西入殿,叩頭四拜。承制官宣旨,“以節鉞授大將軍”。特別是到明后
期,大將代皇帝出征,必須帶有“劍(尚方寶劍)、敕(特許敕令)和印(兵符)”三件寶器
,才能構成督師代表皇權的象征。
明后期尚方寶劍的泛用,難以挽救明朝危亡
從史實看,尚方寶劍作為專制皇權的象征和少數被
皇帝倚重信任的大臣的專斷用權利器,武將大量賜尚方劍以專殺和即時處理的做法,始于明代
“萬歷三大征”時,到崇禎年間更多。萬歷二十年(1592年),寧夏哱拜叛亂,萬歷皇帝采用
兵部尚書石星建議,賜總督陜甘三邊軍務魏學曾尚方劍督戰。而魏學曾調兵包圍寧夏鎮卻止于
招撫,明廷便以甘肅巡撫葉夢熊替代魏學曾,“亦賜尚方劍”。此時明軍已經圍城長達半年之
久。
葉夢熊決河灌城,并乘哱拜內亂之際,攻破城池,“盡誅拜黨及降人二千”,哱拜之子哱
承恩等被綁赴京師處斬。此戰的獲勝,使朝廷嘗到甜頭,賜尚方劍也開始頻繁起來。明后期袁
崇煥計殺毛文龍,是成功運用尚方劍的經典案例。
崇禎二年(1629年)六月初五,薊遼督師袁崇煥經過周密部署,歷數毛文龍專恣無戒、為臣不
道、侵吞錢糧、草菅人命、掩敗為功等十二條罪狀,毛文龍神喪氣奪,口不能言,惟叩頭求生
。袁崇煥厲聲說:“*不知國法久了,若不殺*,東江一塊土,非皇上有也!”說完命將毛文龍
拿下。然后問東江各官兵道:“文龍罪狀明否?”各官和眾兵唯唯無辭。
但毛文龍賬下幾個心
腹,稱其數年勞苦,為其求情。袁厲聲宣諭道:“文龍一匹夫耳,以海外之故,官至都督,滿
門封蔭,何得籍朝廷之寵靈,期瞞朝廷,無法無天!皇上賜尚方劍,正為此也!”眾官驚懼,
不敢仰視。圍外的兵丁,見袁崇煥威儀嚴整,不敢冒犯。而后,袁督師叩頭請旨道:“誅文龍
,以肅軍政。鎮將中再有如文龍者,亦以是法誅之。”
袁督師宣諭完之后,立即取下尚方劍,令水營都司趙不忮、何麟圖監斬,令旗牌官張國柄執尚
方劍,斬毛文龍于帳前。當時毛文龍兵將在帳外洶洶,但袁崇煥軍威嚴肅,且出乎毛文龍及其
部將意料之外,遂不敢犯。倘若稍加遲疑,那么毛文龍便不可能斬殺了。
后來,閹黨布設陷阱
,崇禎帝自毀長城,中皇太極反間計,將袁崇煥冤殺。明王朝在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雙重包圍
中陷入內外交困的絕境。崇禎帝繼續使出他的殺手锏,但效用越來越微弱。他一面頻頻給遼東
經略和巡撫以及鎮壓明末農民起義軍的督師楊鎬、楊嗣昌賜尚方寶劍,一面疑心重重,限定專
殺權只限于將領瞎地范圍,只能殺總兵以下的官員。
楊嗣昌制定了十分**的“六正四隅”圍剿方略,但農民軍越剿越多,勢如星火燎原。最后,尚
方寶劍未能挽救明朝的危亡,腐朽的明朝統治終于被農民起義推翻。
總之,尚方寶劍是中國古
代人治的產物,它作為專制皇權的象征、皇帝的化身、重臣的利器,在明代曾發生過相當的效
用,也被中國老百姓作為對皇權的膜拜、清官斷案神器的期盼和民間懲惡揚善的良好心愿搬上
戲劇與銀幕。但作為封建專制皇權的產物,它不可能成為挽救腐朽王朝統治的靈丹妙藥。明朝
末年,尚方寶劍頻賜大臣,欽差巡按四處出巡,來時驚天動地,走后昏天黑地,老百姓哭天喊
地。正如毛澤東所講:“欽差大臣滿天飛!”歷史再次表明,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動力
。人治產物的尚方寶劍不解決根本問題,真正解決問題還是要體現中國人民大眾的根本利益和
意愿。
歷史上的尚方寶劍當然沒有這么神,更多的是帝王賜予的一種榮譽或者特權,殺奸臣可能還行,斬昏君是不可能的。
在許多古裝電視劇的情節中,經常會出現尚方寶劍的身影,一般欽差大臣或者立過很大功勞的功臣、元老,都可能被帝王賜予尚方寶劍。在朝廷腐敗或者危難的時候,手持尚方寶劍的人就能出來主持正義,用寶劍下殺奸臣上斬昏君,不過他們的寶劍往往只能震懾昏君,想殺了當朝帝王是不可能的,殺犯了錯誤的奸臣還行。實際上尚方寶劍更多的是帝王賜給功臣的一種榮譽,就相當于是一種珍稀的獎品,讓你高興高興,心里美一陣子,并沒有多大的實際權力和作用。
相比之下欽差大臣的尚方寶劍權力還算大一點,帝王在派欽差大臣巡視各地方的時候,為了把自己的命令執行到位,也為了震懾地方官員,就讓欽差大臣拿著尚方寶劍上路。如果哪個地方官不聽話就斬了他,責任都是由帝王來負,誰也不敢反抗,這種尚方寶劍就起到了下斬奸臣的作用,但仍然不可能上斬昏君,所以尚方寶劍并不如傳說中的那么神,更多的是一種榮耀,只是讓持有寶劍的人感覺自己受到了帝王的重視。
在電視劇或者藝術作品中,把尚方寶劍描述得這么神奇之后,就能夠起到美化故事情節的作用,從而讓人們看得津津有味。尚方寶劍從字面上來理解也沒有什么特權,?尚方?是專門替帝王制作刀劍的一個部門,所以?尚方寶劍?,其實就是從尚方這個部門出品的寶劍,并沒有什么特別的意義,唯一特別的就是這把劍是帝王賜給大臣的,這就使大臣感到了極致的榮耀,周圍的人也投來羨慕的眼光。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6839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