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于乾隆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清高宗乾隆皇帝系清朝入關后第四位皇帝,其父雍正皇帝殫精竭慮、精心治理,為乾隆皇帝留下了一個社會富庶、國庫充盈的大清帝國,但因為雍正皇帝幾乎將所有的工作重點都放在了追繳國庫欠款、整頓吏治,推行財政改革上,除了雍正朝初期平定了羅卜藏丹津叛亂以外,并未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戰爭和平亂上。所以,雍正皇帝不光給清朝鼎盛時期的到來打下了堅定基礎,也給乾隆朝留下了眾多邊境隱患。
在乾隆皇帝帶領清朝走向巔峰狀態的同時,邊疆部族和附屬國、臨近國也都趁著雍正時期的疏忽慢慢壯大起來,在加上乾隆皇帝“好大喜功、窮兵黷武”的特殊愛好,乾隆一朝雖處于“守江山”的相對和平時期,但發動的戰爭次數并不比“打江山”時期的順治朝、康熙朝少。
讓乾隆皇帝倍感驕傲的“十全武功”基本可以概括乾隆朝的所有大型戰爭,在這十次戰爭中涌現出很多忠君愛國、戰功赫赫的清軍將領,其中章佳·阿桂、富察·傅恒、多拉爾·海蘭察、富察·福康安和烏雅·兆惠表現最為突出,也都是乾隆皇帝深為倚重和信任的“戰神”。那么,如果將這五位守土有功、軍功顯赫的將領排出一個名次,會是什么結果?誰又會被排在第一位,成為乾隆朝第一武將呢?
烏雅·兆惠
首先,作為五位將領中年齡最長者,兆惠是文職官員出身的將領,他出身滿洲正黃旗,是雍正帝生母烏雅氏的孫子輩,按照輩分,還得稱呼雍正皇帝舅舅,系乾隆皇帝關系比較近的表哥。兆惠在參與戰爭的初期階段仍然是負責的文職官員工作,主要負責作戰部隊的糧草供應和后勤保障。在金川、準格爾等戰役中都是這個身份,而并未直接參與作戰。
第一次直接參與作戰還是配合大軍肅清準格爾部的殘余叛亂實力,并不能說明其軍事能力和作戰水平。乾隆二十三年,兆惠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并取得勝利,可謂一戰成名,名垂青史。
主要功績:平定大小和卓叛亂,保障準格爾、金川戰爭的糧草供應,參與上述兩場戰役中的部分小型戰爭。
章佳·阿桂
阿桂歷經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四朝,是五位將領中唯一一位舉人出身的將領,也是清朝少見的文武雙全軍事將領。憑借著滿洲貴族世家的顯赫地位,阿桂初一進入政壇便平定青云,風生水起。
阿桂首次真正意義上指揮作戰是在第二次金川戰役,經多次血戰,歷時五年,取得了第二次金川戰爭的勝利。在之前平定大小和卓和清緬戰爭中,雖然也參與其中但并沒有擔任最高軍事長官,指揮作戰,雖然戰功頗豐,但畢竟沒有完全展現出自己的軍事才能。況且,在清緬戰爭之時,年長的阿桂還只是富察·傅恒的副將軍,這說明阿桂要排在傅恒之后。
主要功績:指揮第二次金川戰爭,參加第一次金川作戰、回部大小和卓戰爭、清緬戰爭,參與制定臺灣林爽文起義和廓爾克戰爭的用兵方略。
富察·傅恒
傅恒系乾隆皇帝原配妻子孝賢純皇后的親弟弟,作為乾隆皇帝最名正言順的外戚和小舅子,富察·傅恒是五位將領里面靠山最硬、勢力最強大的。在乾隆皇帝的特殊關照下,傅恒系乾隆朝初期參與作戰最多,直接指揮戰役最多的軍事將領。
乾隆十三年,28歲的傅恒督師指揮大小金川戰役,降服叛軍首領沙羅奔父子。年紀輕輕的傅恒一戰成名,被封一等公爵位,位極人臣,成為當時清廷權勢最盛者。
乾隆三十三年,擔任清緬之戰最高指揮長官,歷時不到一年,便打的緬甸軍隊主動罷兵祈和,可當時的傅恒已經被滇緬之地的瘴氣所傷,病情越來越重。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傅恒因病不治去世,享年50歲。傅恒去世后,乾隆皇帝對其輝煌的一生給予了充分肯定,并按照皇室清親“鎮國公”的喪葬規格為其送葬,圣寵如此,此生無憾。
主要功績:指揮取勝第一次金川戰役、清緬之戰,力主和制定準格爾戰爭進軍方略。
多拉爾·海蘭察
海蘭察出身滿洲鑲黃旗,其出生時間已經無證可考,系民風彪悍、作戰勇猛的鄂溫克族人的典型代表。海蘭察一生充滿傳奇,是被后世神化的守護清朝疆域完整、捍衛清朝國土安全的守護神之一,可見他在民間的盛譽至高。
乾隆二十年,海蘭察第一次參加平定準格爾叛亂的時候,還只是一個低級軍官。兩次參加清緬戰爭以后,屢有戰功,被任命為鑲藍旗蒙古副都統,已經成為高級別將領。乾隆三十六年,參加大小金川戰役,戰功顯赫,被提升為領侍衛內大臣。
乾隆朝后期,海蘭察跟隨傅恒的兒子福康安參加平定臺灣林爽文起義和西藏廓爾克戰役,同樣戰績頗豐,被晉封為一等公爵位。
海蘭察唯一一次直接直接指揮作戰的大型戰爭系督師平定甘肅回民起義,但這并不屬“十全武功”之內,在本文中并不能算入功績之中。
主要功績:跟隨福康安平定臺灣林爽文起義、廓爾克戰役;從征準格爾叛亂。
富察·福康安
富察·福康安系富察·傅恒第三子,孝賢純皇后的侄子,系乾隆朝晚期最為著名的軍事將領,也是最受乾隆皇帝恩寵和仰賴的武將。乾隆三十六年,御前侍衛出身的福康安參與第二次金川戰役,乾隆三十九年,年僅20歲的福康安率800將士攻入敵軍碉堡,殺敵數人摧毀碉堡而被乾隆皇帝專門下旨褒獎,從此開始了福康安的戎馬一生。
乾隆五十二年,33歲的福康安帶領海蘭察前往臺灣平定林爽文起義并獲得大勝。而后,進入西藏取得了西藏廓爾克戰爭的勝利。廓爾克戰爭的勝利在清朝歷史乃至中國歷史上都具有重大意義,絕對性的奠定了清朝中央政權與西藏地區的政治關系,在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方面都有著重大的積極意義。福康安被稱為愛國將領,當之無愧。單憑此功績,排在首位,異議不大。
主要功績:指揮平定臺灣林爽文起義,指揮取勝廓爾克戰爭,參與大小金川戰役。在維護祖國疆土完整和民族團結統一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
? ? ? 紫光閣并無二十四功臣,而有功臣280人。
? ? ? ?清代紫光閣是乾隆年間,為了加強國家的統一,清朝中央政府多次派兵出征,平定邊疆地區的叛亂。為了宣揚“十全武功”,每次軍隊凱旋歸來,乾隆皇帝都要下令為征戰中的功臣繪制畫像,并將它們懸掛在中南海紫光閣內。
? ? ? ? 從1755年到1786年,前后共繪制了280幅功臣畫像,分別為平定西域準部、回部功臣100幅,有傅恒、兆惠、福祿等人;平定大小金川功臣100幅,有阿桂、明亮、舒景安等人;平定臺灣功臣50幅,有阿桂、王杰、福康安等人;平定海蘭察、廓爾喀功臣30幅,加在一起正好280幅。
? ? ? ? 平定西域前五十功臣:班第、兆惠、傅恒、納木扎爾、策布登扎布、富德、薩拉爾、黃廷桂、色布騰巴爾珠爾、扎拉豐阿、羅卜藏、多爾濟、額敏和卓、舒赫德、阿里袞、鄂容安、明瑞、阿桂、三泰、鄂寶、博爾奔察、豆斌、高天喜、端濟布、愛隆阿、瑪常、巴圖、濟爾噶爾、齊凌扎布、噶布舒、額爾登額、霍集斯、鄂對、鄂齊爾、阿玉錫、達什策凌、鄂博什溫布、田屯、三格、奇徹布、達克塔納、薩穆坦、塔瑪鼐、富錫爾、滿綽爾圖、海蘭察、老格、富紹扎齊圖、阿爾丹察。? ? ? ?
? ? ? ?平定西域后五十功臣:巴祿、福祿、和起、桑齊多爾濟、滿福、車木楚克扎布、閻相師、玉素富、扎拉豐阿、瑚爾起、阿敏道、五福、諾爾本、觀音保、阿什默特、噶岱默特、艮音泰、巴岱、布爾哈、納蘭圖、巴寧阿、阿爾哈爾沁、薩壘、扎爾善、諾滿察、德爾森保、占頗圖、伊薩穆、伍什爾圖、沙津察、扎敦察、莽喀察、齊里克齊、額納慎、茂漢、寧古禮、奎瑪岱、特通額、莫寧察、那木查爾、塔尼布、瑪格、達爾漢、恩特、伊達木扎布、占音保、西爾庫爾、拜達爾、望拉、哈木圖庫。
? ? ? ? 平定金川前五十功臣:阿桂、豐升額、明亮、舒赫德、于敏中、福隆安、色布騰巴爾珠爾、海蘭察、額森特、舒常、奎林、和隆武、福康安、普爾普、興兆、哈國興、馬彪、馬全、書麟、三保、烏什哈達、瑚尼爾圖、珠爾格德、阿爾都、舒亮、科瑪、阿爾薩朗、伊蘭保、佛倫泰、富興、德赫布、莽喀察、海祿、教成、官達色、成德、圖欽保、曹順、保寧、特成額、烏爾納、敦柱、額爾特、托爾托保、泰斐英阿、柏凌、達蘭泰、薩爾吉岱、特爾徹、興奎。
? ? ? ?平定兩金川后五十功臣:都爾嘉、舒景安、五岱、噶塔布、扎爾桑、瑪爾占、阿爾素納、博靈阿、常青、牛天畀、明仁、五福、劉國梁、巴克坦布、斐慎、馬彪、常祿保、梁朝貴、靈山、嵩安、三德、劉輝祖、彰靄、那木扎、進財寶、伊立布、岱森保、穆哈納、烏爾圖納遜、富寧、明山、伊史、巴達瑪、庫爾德、阿蘭保、阿滿泰、新達蘇、富爾賽、額爾伯克、愛星阿、巴鹵薩、許世亨、國興、堅木參那木喀、雍中瓦爾結、雅滿塔爾、綽爾嘉木燦、阿忠保、木塔爾、雍中爾結。
? ? ? ?平定臺灣二十功臣:阿桂、和珅、王杰、福康安、海蘭察、福長安、董誥、李侍堯、孫士毅、徐嗣曾、鄂輝、舒亮、普爾普、蔡□龍、梁朝桂、許士亨、穆克登阿、張芝元、普吉保、穆塔爾
? ? ? 平定廓爾喀十五人:福康安、阿桂、和珅、王杰、孫士毅、海蘭察、福長安、董誥、慶桂、和琳、惠齡、斐英阿、額勒登保、阿滿泰、成德。
? ? ? ?清朝只有二十四臣 ? ? ? ?1.多爾袞——大清開國第一臣
? ? ? ?2.洪承疇——背明降清、功罪難評的清朝宰輔
3.范文程——輔佐二帝的開國名臣
4.鰲拜——恃功專橫、朝綱獨斷的權臣
5.吳三桂——出爾反爾、起兵反叛的逆臣
6.明珠——得隴望蜀,功過參半
7.張廷玉——歷仕三朝、名垂青史的名臣
8.隆科多——盛極而衰的顧命大臣
9.年羹堯——戰功揚名、恃寵身敗的狂妄之臣
10.鄂爾泰——改土歸流、撫鎮邊疆的清朝功臣
11.劉墉——正直廉明、一身清白的名臣
12.紀曉嵐——風流才子、有為大學士
13.和珅——貪得無厭、禍國殃民的大奸巨蠹
14.林則徐——虎門銷煙、大揚國威的欽差大臣
15.肅順——重用漢臣、命斷菜市口的顧命大臣
16.僧格林沁——鎮壓義軍、血濺沙場的清朝重臣
17.曾國藩——湘軍首領、“中興”名臣
18.李鴻章——興辦洋務、無力回天的清朝宰輔
19.左宗棠——縱橫沙場、功在邊陲的湘軍統帥
20.張之洞——布施新政、力挽狂瀾的晚清重臣
21.奕欣——與皇位失之交臂的洋務大臣
22.翁同龢——支持維新、反對求和的帝王之師
23.榮祿——效忠慈禧、屠殺維新派的劊子手
24.袁世凱——出賣維新、竊取共和的一代奸雄
? ? ? ? ·還有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昭勛閣二十四功臣? ? ? ?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 ? ? ? ?1.司徒、趙國公長孫無忌
? ? ? ? 李世民長孫皇后之兄,自幼與李世民友善,李淵太原起兵后投靠李世民。參與李世民歷次戰役,尤其在玄武門之變中起主謀作用。終身為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評價為“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李世民去世后,受遺命輔佐唐高宗。因反對唐高宗立武則天為皇后而失寵,后來被誣陷謀反,自殺。?
? ? ? ?2.司空、揚州都督、河間元王李孝恭
? ? ? ?其父為李淵堂弟,李淵起兵后,他負責經略巴蜀。得李靖之助,滅蕭銑、輔公祏,長江以南均受其統領,戰功幾可與李世民分庭抗禮。李世民登基后,退出權力中心,以歌舞美人自娛。貞觀十四年,暴病身亡。
? ? ? ? 3.司空、萊國成公杜如晦
? ? ? ?李世民主要幕僚。李淵攻克長安時投靠李世民,得房玄齡推薦而受李世民重用,為十八學士之首。參與李世民歷次戰役。玄武門之變主謀。貞觀年間與房玄齡共掌朝政,但于貞觀四年病故,年僅四十六歲。其死深為李世民痛惜,死后極盡哀榮。
? ? ? ? 4.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師、鄭國文貞公魏征
? ? ? ? 原為李密謀士,后隨李密降唐,為唐朝招降李世績。竇建德進攻河北時被俘,竇滅亡后重回唐朝,隸太子建成麾下。玄武門之變后,歸順李世民。因感知遇之恩,凡事知無不言,以進諫著稱。終生深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評價說貞觀之前輔佐之功以房玄齡第一,貞觀之后以魏征第一。貞觀十六年病故。
? ? ? ? 5.司空、梁國公房玄齡
? ? ? ? 李世民主要幕僚,善于謀略。李淵起兵后派李世民進攻渭北,受溫彥博推薦投入李世民幕府,被委以心腹,參與李世民歷次戰役。玄武門之變主謀。李世民登基后論功行賞,被比為漢之蕭何。貞觀年間負責行政,為相近二十年,深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出征高麗時被委以留守重任。貞觀二十三年病故。
? ? ? ?6.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右仆射、申國公高士廉
? ? ? ?李世民長孫后、長孫無忌的親舅舅,二人之父早死,實際由高士廉撫養。高對李世民極為器重,以至主動將長孫后許配給李世民。因得罪楊廣,被發配嶺南,隨后中原大亂,被隔絕在外,直到李靖滅蕭銑南巡時才得以回歸。其人善行政、文學,為李世民心腹,參與玄武門之變的策劃。
? ? ? ? 7.開府儀同三司、鄂國公尉遲恭
? ? ? ? 原為劉武周部將,劉武周滅亡后投降李世民。起初不被眾將信任,幾乎被處死,但李世民堅持起用他。唐鄭決戰時有單騎救主之功,得以穩固地位,此后以勇將身份參與李世民歷次戰役。玄武門之變的主要角色,親手殺死齊王元吉,又率兵威逼李淵下旨立李世民為太子,擁立之功第一。突厥傾國進犯時以騎兵迎擊取勝,為李世民求和打下基礎。天下安定后無用武之地,晚年閉門不出,最終得享天年。
? ? ? ? 8.特進、衛國公李靖
? ? ? ? 是“使功不如使過”的典型,曾試圖揭發李淵謀反,因此幾乎被李淵處死,幸而為李世民所救。后來戴罪立功,協助李孝恭經營巴蜀、滅蕭銑、輔公祏,被李淵評價為“蕭、輔之膏肓”。拒絕李世民的拉攏,未參加玄武門之變。貞觀年間負責抵御突厥,成功地消滅突厥政權,戰功無人可及。后來又掛帥出征,消滅吐谷渾勢力。因軍事能力過高遭人疑忌,屢次被誣告謀反,為免嫌疑,主動退休閉門不出,直到老死。
? ? ? ?9.特進、宋國公蕭瑀
? ? ? ? 隋煬帝蕭后之弟,以外戚為隋煬帝重臣。因反對出征高麗,被貶為河池郡守,到任后受薛舉進攻,奮力抵御。李淵起兵后,歸附唐朝,善行政,終生為李淵重用。李世民即位后,因與房玄齡、杜如晦不和,多次得罪李世民,仕途沉浮,但從不“改過自新”。后來李世民評價其為“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 ? ? ?10.輔國大將軍、揚州都督、褒忠壯公段志玄
? ? ? ?李淵在太原時的舊部,首義功臣。參加李唐歷次重要戰役,以勇武著名。李世民兄弟相爭時,拒絕建成、元吉的拉攏,忠于李世民,并參加了玄武門之變。其人治軍嚴謹,李世民評價為“周亞夫無以加焉”。貞觀十六年病故。
? ? ? ? 11.輔國大將軍、夔國公劉弘基
? ? ? ? 游俠,隋煬帝征高麗時,因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淵。太原起兵時,與長孫順德一同負責招募勇士,有大功。進攻長安途中于霍邑之戰陣斬隋主將宋老生,攻克長安后被評為戰功第一。進攻薛舉時在淺水原大敗,力盡被擒,李世民滅薛氏后獲救。又在劉武周進攻太原時戰敗被俘,僥幸自己逃回,隨后配合李世民在介休殲滅宋金剛。因唐朝與突厥關系惡化,常年駐守北邊抵御突厥。貞觀年間曾隨李世民征高麗。唐高宗時病故。
? ? ? ? ?12.尚書左仆射、蔣忠公屈突通
? ? ? ? ?原為隋朝大將,歷仕楊堅、楊廣,戰功赫赫。楊廣南巡江都,委以鎮守都城長安的重任。李淵起兵后進攻長安,屈突通率部下死戰,力盡后自殺未遂,最終投降李淵,被封為兵部尚書。后參與唐朝歷次重大軍事行動,尤其滅王世充被評為戰功第一。后被委派鎮守洛陽,于貞觀元年病故。
? ? ? ?13.陜東道行臺右仆射、鄖節公殷開山
? ? ? ? 李淵舊部,太原起兵時投奔李淵,參與進攻長安。進攻薛舉時,在淺水原大敗,與劉文靜一同被追究責任,貶為庶民。后隨李世民滅薛氏有功,得以重被任用。參加李世民歷次戰役,在進攻劉黑闥時,得病身亡,是凌煙閣功臣中最先去世的一個。
? ? ? ? 14.荊州都督、譙襄公柴紹
? ? ? ? 李淵之婿,娶平陽公主。李淵起兵時身在長安,僥幸逃脫追捕前往太原。參與攻克長安、滅薛舉、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等重要戰役。貞觀年間作為主將消滅最后一位反王梁師都。貞觀十二年病故。
? ? ? ? 15.荊州都督、邳襄公長孫順德
? ? ? ?李世民長孫后之叔,外戚。隋煬帝出兵高麗時,為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淵,與李氏父子友善。太原起兵時,與劉弘基一同負責招募勇士,有大功。進攻長安時任先鋒,擒隋主將屈突通。此后功勞不顯。玄武門之變充當打手角色。貞觀年間因多次貪污被彈劾,李世民不忍治罪,只貶官而已,病故。
? ? ? ?16.洛州都督、鄖國公張亮
? ? ? ? 原為李密部下,隸屬李世績,隨李一同降唐。得房玄齡、李世績推薦入李世民幕府。李世民兄弟相爭時,派其到洛陽招募私黨,被元吉告發而下獄,張拒不招供掩護了李世民,因而有功。貞觀年間,因善于行政而頗得信任,又揭發侯君集謀反、隨征高麗而立功。但其后因好巫術而逐漸名聲敗壞,貞觀二十年被告謀反,受誅。
? ? ? 17.光祿大夫、吏部尚書、陳國公侯君集
? ? ? ?李世民心腹,常年擔任其幕僚。玄武門之變的主要策劃人。貞觀年間,擔任李靖副將擊敗吐谷渾,又任主將擊滅高昌。回朝后因私吞高昌戰利品而被彈劾,為此懷恨在心。李世民諸子爭當太子的斗爭中,依附太子李承乾,圖謀殺李世民擁立承乾,事泄被殺。
? ? ? ? 18.左驍衛大將軍、郯襄公張公謹
? ? ? ?原為王世充部下,后投降唐朝,受李靖推薦進入李世民幕府。因參與玄武門之變的謀劃而得到賞識,又在事變時充當主要打手,功勞很大。李世民登基后,以其為李靖副將抵御突厥,協助李靖滅亡突厥。次年病故,僅三十九歲。
? ? ? ?19.左領軍大將軍、盧國公程知節
? ? ? ?本名程咬金,原為瓦崗軍勇將,李密失敗后降王世充,因不滿王的為人,與秦叔寶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帳下。參加李世民歷次戰役。玄武門之變的主要打手。唐高宗時出征賀魯,屠殺已投降的平民,因此免官,后病故。
? ? ? ?20.禮部尚書、永興文懿公虞世南
? ? ? ?隋朝奸臣虞世基之弟,自幼以文學著稱。宇文化及江都兵變后被裹脅北返,宇文被滅后歸竇建德,竇死后入李世民幕府。此后盡心輔佐李世民,被評價為德行、忠直、博學、文辭、書翰五絕。貞觀十二年病故。
? ? ? ?21.戶部尚書、渝襄公劉政會
? ? ? ?李淵任太原留守時的老部下,隨李淵起兵,首義功臣。此后負責留守太原,劉武周進攻時被俘。忠心不屈,還找機會打探劉武周軍情秘報李淵。劉武周滅亡后獲救。曾擔任刑部尚書,貞觀九年病故。
? ? ? 22.光祿大夫、戶部尚書、莒國公唐儉
? ? ? ?唐家與李家均為北齊大臣,有世交之誼,唐儉亦與李淵為友。參與李淵太原起兵的策劃,為首義功臣。最大功勞是揭發獨孤懷恩謀反,被特賜免死罪一次。貞觀初年負責與突厥外交事宜,被李靖“謀害”,竟奇跡般逃生。后來任民部尚書,因怠于政事貶官。唐高宗年間病故。
? ? ? ?23.光祿大夫、兵部尚書、英國公徐世績
? ? ? ?原為瓦崗軍大將,少年從翟讓起兵,翟死后跟隨李密。李密降唐后成為獨立勢力,但仍堅持以李密部下的身份降唐以示不忘故主,被李淵稱為“純臣”。遭竇建德進攻后,因父親被竇擒為人質不得已投降。密謀暗殺竇重歸唐朝,但未能成功,僥幸逃走。隨李世民滅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又擔任主將滅徐元朗,隨李孝恭滅輔公祏。拒絕李世民的拉攏,未參加玄武門之變。貞觀年間與李靖一起滅亡突厥,此后十六年負責唐朝北邊防御,多次擊敗薛延陀勢力,又隨李世民進攻高麗。李世民死后輔佐唐高宗,被委以軍事,擔任主將再次出征高麗,終于將高麗滅亡。唐高宗重畫其形象于凌煙閣。滅高麗后次年病逝。
? ? ? ?24.徐州都督、胡壯公秦叔寶
? ? ? ?本為張須陀部下勇將,張死后歸裴仁基部下,又隨裴投降李密,為瓦崗軍大將。在李密與宇文化及童山之戰中立下大功。李密失敗后投降王世充,因不滿王的為人,與程知節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帳下。參加李世民歷次戰役,每戰必沖鋒在先。玄武門之變的主要打手。后因歷次作戰負傷太多而疾病纏身,貞觀十二年病故。
昭勛閣二十四功臣
? ? ? ??宋理宗寶慶二年,圖功臣神像于昭勛閣,趙普、曹彬、薛居正、石熙載、潘美、李沆、王旦、李繼隆、王曾、呂夷簡、曹瑋、韓琦、曾公亮、富弼、司馬光、韓忠彥、呂頤浩、趙鼎、韓世忠、張浚、陳康伯、史浩、葛邲、趙汝愚,凡二十四人。
? ? ? ?其中沒有臨危不懼,力挽狂瀾的寇準,沒有不畏權貴,剛正不阿的包拯,沒有威震邊疆,令敵軍聞風喪膽的狄青,沒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沒有銳意變法,以富國強兵為己任的王安石,沒有赤膽忠心,立志待從頭,收拾舊山河的岳飛,沒有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虞允文,沒有能攻善守,屢創奇勛的吳階,名單中沒有這些能臣良將,可謂忽視了不該忽視的擎天白玉柱,忽視了不該忽視的架海紫金梁。在這份名單中,顯然忽略了許多應該列入的人,而把一些不該享此殊榮的人列入了其中。
多拉爾?海蘭察(?―1793年),鄂溫克族;滿洲鑲黃旗人,多拉爾氏,世居黑龍江布特哈阿倫河。清朝乾隆時期著名的將領。
乾隆二十年(1755年),海蘭察第一次以索倫族馬甲的身份從征衛拉特蒙古準噶爾部,后累功升任為一等侍衛。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至次年,兩次參加清緬戰爭,率輕騎為先鋒,多有戰績。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因功被授為鑲藍旗蒙古副都統。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調任為鑲白旗蒙古副都統。自云南赴四川參加大小金川之役。歷時五年,攻碉奪卡,屢克要隘寨堡,因功先后升正紅旗蒙古都統、參贊大臣、領侍衛內大臣。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和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兩次以參贊大臣率兵鎮壓甘肅 *** 起義。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跟從福康安督兵鎮壓臺灣林爽文起義。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再跟從福康安率兵赴 *** 參加廓爾喀之役。次年,抵后藏,克濟嚨,會師潛渡深入廓爾喀境,越崇山,歷艱險,多次克捷。進一等公。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病逝,謚號武壯,原規定陣亡者方能入祀昭忠祠,乾隆御準海蘭察加恩入祀,旌揚戰功。他曾任頭等侍衛,紫光閣功臣。
乾隆帝:射巴雅爾,超授侍衛。至都統,參畫軍計。堅碉險寨,無不先登。勇而有謀,封侯實應。
阿桂:海蘭察當兵潰時,前后攔截,未與懦卒同潰。惟平日不能申明軍律,咎不能辭。
鄭觀應:國初海寇內犯,而姚啟圣、施瑯、藍理、李之芳之將才出;三藩同叛,而岳樂,穆占、趙良棟、梁化鳳、王進寶之將才出;準噶內闖,而超勇親王策凌之將才出;四部勞ィ而兆惠、明瑞之將才出;金種搗穴,而阿薩、海蘭察之將才出;川楚征剿,而額勒登保、德楞泰、楊遇春、楊芳之將才出;發,捻等逆縱橫擾亂,而向、張、江、塔、羅、李諸帥之將才出。
蔡東藩:臺灣一役,賴海蘭察奮勇爭先,一戰破敵,即日解諸羅圍,叛黨奪氣,大亂以平。至若廓爾喀之戰,福康安冒險輕進,微海蘭察在后援應,彼且無生還之望,遑能平敵耶?
蕭一山:時文臣中如紀昀,武臣中如海蘭察,皆功業昭然,頗蒙帝眷者,徒以與|不和,不得大用。
福康安這個人在歷史上一直存在巨大爭議,有人說他是一代名將,也有說他是乾隆帝的“裙帶枕頭”,甚至還有人說他是乾隆帝的私生子。
是不是乾隆帝的私生子這里我們就不去具體討論了,作為清王朝唯一生前封貝子、死后追封郡王的滿洲將領,福康安憑什么能獲賜殊榮?僅僅因為他是孝賢純皇后的侄子、一等公傅恒的兒子?恐怕沒有這么簡單!雖然福康安的軍功中水分不少,但是他卻是實打實在戰場上打過仗的功勛子弟!這一點毋庸置疑。換言之,福康安并不是無能之輩,打仗這事情可不是打麻將,輸了推倒再碼一桌!
福康安帶著那么多軍隊出去打仗,即便有皇帝姑父乾隆帝罩著,底下的將領不敢造次,可是敵對方乾隆帝可管不了、也罩不到!即便有其他將領協助,可作為一軍主帥的福康安如果只是個一無是處的紈绔子弟,恐怕很難打贏這么多場仗,不是嗎?因此,說福康安完全是靠著乾隆帝關照撿現成的軍功,恐怕站不住腳。
軍事素養和軍事能力方面,福康安或許算不得“天下第一”,但應該也不至于很差。清王朝的功勛子弟太多太多,光福康安自己就有兄弟好幾個,憑什么只有福康安脫穎而出?或許有人說了,福康安是乾隆帝的私生子啊!可是,乾隆帝自己親兒子也不少啊,即便福康安是乾隆帝的私生子,憑什么福康安這個私生子可以獲得如此軍功,乾隆帝的其他兒子卻沒份兒?
但是,清王朝功勛子弟中能打仗的也并不少!尤其是在清朝前期和中期,這些功勛子弟還真不是晚清那些提籠架鷹的八旗子弟!傅恒、阿桂、兆惠……甚至包括背景不太深厚的海蘭察。憑什么福康安能夠獲得這么多機會,一步步打出了貝子爵位?那就是乾隆帝的關照了!
因為孝賢純皇后的關系,乾隆帝愛屋及烏,對于富察氏家族是相當關照的,甚至乾隆帝在提拔小舅子傅謙時毫不諱言:“我提拔傅謙并不是因為他哥傅恒,而是因為我老婆孝賢皇后!即便是傅恒,我提拔他也是因為孝賢皇后!”既然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乾隆帝如此提拔、重用福康安也就沒什么奇怪的了。沒有乾隆帝給機會,任他福康安有三頭六臂,也是白搭!不是嗎?
正是因為乾隆帝的關照,加之福康安本身的軍事素養、軍事能力也還不錯,最終成就了福康安。至于生前封貝子、死后追封郡王,那就完全是乾隆帝的關照了!因此,說福康安是庸才言過其實了,福康安雖然軍功有水分,但是稱之為“名將”,某種程度上也不為過。畢竟,他在戰場上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不能因為乾隆帝的關照就徹底否定了福康安。
但是,因為乾隆帝的過分關照,也養成了可福康安生活奢靡、好大喜功的性格。在他眼里,為皇帝姑父和自己爭臉面才是第一位的,什么士兵的性命、百姓的生死,在他眼里都不值一提!以至于嘉慶帝正式親政之后對已故的福康安都頗有微詞,譴責他在軍中揮霍無度、浪費公帑,甚至借此將福康安之子德麟承襲的貝勒降為了貝子。
但是,我們不能因為這些就徹底否定福康安,福康安一生征戰沙場,最終馬革裹尸,死在了戰場之上。尤其是對庫爾喀之戰,福康安打得庫爾喀人不得不停戰求和,維護了西藏的與中央政府的統一。這是民族之戰、國家統一之戰,我們不能否定,也不應否定!瑕不掩瑜,富康啊雖然未必算得是一等一的武將,但是“名將”之稱倒也不是完全當不起!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6771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