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詩人王昌齡有一首著名的《出塞》詩,詩的全文是:“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詩的前兩句抒發了詩人撫今追昔的感慨,后兩句的意思是:只盼有威震龍城的李廣那樣的飛將軍,率士奮戰,御敵于國門(陰山)之外。李廣是西漢名將,長期戍守北部邊境,抵御匈奴南下騷擾,先后與匈奴七十余戰,善于騎射,英勇頑強,匈奴稱之為“飛將軍”,一聽到他的名字就畏懼、驚退,數年不敢犯邊。那么,詩中的“龍城”究竟在哪里呢?
目前主要有六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龍城”即“盧城”。宋朝王安石在《唐百家詩選》卷五中,將“龍城”改為“盧城”。閻若球《潛邱札記》卷二中作了解釋,他認為,據《漢書·李廣傳》記載:“李廣為右北平太守,匈奴呼曰飛將軍,避不敢入塞。右北平,唐為北平郡,又名平州,治盧龍縣。”《唐書》有“盧龍府、盧龍軍”,所以,“龍城”就是右北平,應為“盧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編寫的《唐詩選》取此說,將“但使龍城飛將在”改做“但使盧城飛將在”,認為盧城即今河北盧龍。
但是,無論漢朝還是唐朝,右北平從來就沒有稱過盧城,只有《漢書·西域傳》中記載有一個無雷國,其國王“治盧城,去長安九千九百五十里”,顯然,此盧城不是右北平。況且,據《漢書·衛青霍去病傳》記載:“元光六年,青為車騎將軍,擊匈奴出上谷,至籠城,斬首虜數百。”唐初顏師古注曰,“籠”讀音與“龍”同,“籠城”就是“龍城”。可見,這次威震敵膽的龍城大捷是衛青指揮的,并未提及與李廣有關。因此,有人認為,王安石改“龍城”為“盧城”,是“疑出臆改”,而“閻氏之說,似是而非,不可從”。沈德潛《唐詩別裁集》,是將“盧龍縣”三字挖心換尾,湊成“盧城”而已。
第二種說法是,“龍城”是廣義上的邊關要塞。在多數唐人詩集中,如《文苑英華》《樂府詩集》《萬首唐人絕句選》《萬首唐人絕句七言》《唐詩品匯》等作品中,均作“但使龍城飛將在”。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的清朝沈德潛《唐詩別裁集》,在對此句的校注中也持此說,認為“唐人邊塞詩中所用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麗而不自勝考地理方位者”。此處的“龍城飛將”,“指揚威敵境之名將,不得拘泥地理方位”。
第三種說法是,“龍城”是匈奴祭祀龍神、祖先之地,地方并不固定,但在匈奴境內,并統稱為“龍城”。這地名在漢代史籍中往往是音譯詞,分別被寫成“龍城”、“籠城”、“蘢城”,“龍城”可能是音近而誤訛為“盧城”,兩詞實為同義,“龍城”就是“盧城”。自西漢初年起,匈奴連年犯境,漢朝無力抵御,只得采取了容忍的態度,直到漢武帝時,國力強盛起來,才命衛青、霍去病等實行大規模反擊,元光六年的龍城一戰,首戰告捷,一掃漢朝七十多年來的屈辱,大大振奮了軍心民心。龍城之戰成為漢朝軍民心目中揚威敵境、雪恥大勝的象征。
第四種說法是,“龍城”入詩是為了韻律合轍和詞藻完美。漢軍戰匈奴先后有七次大捷,涉及地名二十余處,王昌齡之所以選取“龍城”一詞,還因為出于此詩音律的需要。無論從詩中的正格和變格來看,“龍城”處的兩字均應用平聲,“龍城”兩字正是平聲,而且字面又氣勢宏大,選用了它,使詩句達到了音、義、色俱佳的境地。
第五種說法是,“龍城”即姑臧城。清朝孫洙在《唐詩三百首》中提出了另一種看法,認為《晉書·張軌傳》記載,匈奴曾筑姑減城,“城長七里,寬三里,地有龍形,故日龍城”。根據此說,“龍城”就是指姑減城,即今天的甘肅武威。
第六種說法是,龍城指遍布羅布泊地區的“雅丹”地貌群。“雅丹”,亦稱“雅爾當”,原是羅布泊地區維吾爾人對“險峻土丘”的稱呼。19世紀末20世紀初,瑞典人斯文·赫定和英國人斯坦因先后來羅布泊地區“考察”,在其文章中提到“雅丹”一詞,于是便成為世界地理工作者和考古學家通用的地形術語。在當地古老的傳說中,往往把“雅丹”稱做“龍城”,因羅布泊周圍發育典型的“雅丹”地貌似龍像城而得名。相傳在遙遠的年代,羅布泊附近有個國家,百姓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而國王卻花天酒地,驕奢淫逸。玉皇大帝得知此事,便扮作和尚下凡“化緣”,昏庸無道的國王僅施舍了一點鹽巴。玉皇大帝勃然大怒,調來鹽澤水淹沒了這個國家,水退后出現了“龍城”。
無獨有偶,在敦煌市玉門關西北80余公里處的茫茫戈壁上,也有一處東西長約25公里,南北寬約20公里,總面積約400平方公里的雅丹地貌群,它形成于70萬~30萬年前。走進雅丹地貌群,仿佛走進了一座光怪陸離的藝術迷宮,地球上的所有物種和景觀,在這里似乎都可以找到它的維形。石林、麥積山、富士山妙造天成,蒙古包、烽燧、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巧奪天工,孔雀、烏龜、恐龍維妙維肖,美不勝收的自然景觀令人嘆為觀止。如今,敦煌市已將其開發為旅游景點,并被命名為國家級地質公園。
當地老百姓自古以來就稱它為“魔鬼城”、“龍城”,敦煌市則命名它為雅丹龍城。漢武帝時,敦煌以西的新疆地區為西域,匈奴是西域諸國中的強者,并經常襲擊侵擾河西地區。戰國和秦時,敦煌一帶由匈奴占領。漢武帝設“四郡”、據“兩關”之后,敦煌成為通向西域的門戶,是對外開放和反擊匈奴的前沿陣地。王昌齡是著名的邊塞詩人,對西部地貌特征有一定的了解,為渲染詩的意境,增加詩的氣勢,用傳說中的“龍城”烘托傳奇般的“飛將”形象,他詩中的“龍城”也不排除泛指西部古老傳說中的“龍城”的可能。
龍城飛將的龍城是西北雁門關附近一帶。
龍城造句有如下:
1、貴龍城市經濟帶以龍里縣水橋為起點,建設一條長17.59公里、寬80米的城市大道接貴陽油榨街一一小碧城市干道。
2、九龍城街市上的泰國菜非常好吃!
3、一名愛好飲啤酒的泰國籍廚師,昨日在九龍城寓所飲下兩罐啤酒后,突然不支暈倒,送院搶救終于不治。
4、又到年底了,該寫總結了。千山鳥飛絕,都在寫總結;舉頭望明月,低頭寫總結;送君千里終一別,回去還得寫總結;洛陽親友如相問,就說我在寫總結;但使龍城飛將在,看誰敢不寫總結;眾里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還在寫總結。一年一年又一年,一年之計在于總結!
5、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看,鈔票。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搬金磚。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全是錢。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財旺。小軒窗,正梳妝,不知不覺金滿箱。5.18我要發,愿財運把你繞,福星把你照!
6、一八九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英女皇會同樞密院議決撤銷這項條款,由英國單方面接管九龍城。
龍城飛將指的是李廣。
龍城飛將出自王昌齡的《出塞》,飛將指的是飛將軍李廣。“龍城飛將”實指李廣,李廣,字號不詳,隴西成紀人,西漢時期名將、民族英雄,秦朝名將李信的后代。李廣于漢文帝十四年從軍擊匈奴,因功為中郎。
景帝時,先后任北部邊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為未央宮衛尉。元光六年,任驍騎將軍,領萬余騎出雁門擊匈奴,因眾寡懸殊負傷被俘。匈奴兵將其置臥于兩馬間,李廣伴死,于途中趁隙躍起,奔馬返回。后任右北平郡太守。匈奴畏服,稱之為“飛將軍”,數年不敢來犯。
李廣簡介
李廣是漢文帝時期參軍的,精通騎馬射箭,因戰功顯赫,深得漢文帝器重,多次隨從漢文帝狩獵,格殺猛獸,李廣的巔峰時期是漢景帝時,歷任隴西、北地、雁門、代郡、云中太守,都因奮力作戰而出名。
李廣出身于軍人世家,其先祖為李信,是一名秦國的將軍。在秦滅六國的戰爭中,李信率軍擊敗燕太子丹的軍隊。作為名將之后,李廣自小便開始習武,有其擅長射箭。李廣的剪不僅射得準,而且射得狠,射得遠。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6568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同樣是匡扶漢室,劉秀居然成功了
下一篇: 如果朱標沒有早死的話,朱棣還敢造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