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很簡單,因為死的人太多了,趙軍全軍覆沒,被殺將士多達四十五萬,而秦國亦死傷過半,雙方傷亡高達七十五萬左右。從而創造了中國古代軍事史上的三個之“最”,即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大型殲滅戰。我們簡單回顧一下這場戰爭吧。
戰爭背景
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年),秦國攻占韓國野王郡,將韓國的上黨郡與本土聯系完全截斷。韓桓惠王意圖割讓上黨郡給秦國,用來求取秦國收兵。然而上黨郡郡守馮亭不愿降秦,謀劃會后決定將上黨郡獻給趙國,企圖聯合趙國一起對抗秦國。
趙孝成王接到馮亭的信息后,先是與平陽君趙豹商議,趙豹認為不應當接受,認為馮亭此舉意在禍水東引。趙孝成王于是又召見平原君趙勝和趙禹,二人卻主張接受,認為不費一兵一卒便得十七城,這是大利。
于是趙孝成王聽從了平原君趙勝的計謀,封馮亭為華陽君,以趙勝去接收上黨郡,并派廉頗率軍駐守長平,防備秦軍進攻。
趙國接受上黨后果然引起秦國不滿,周赧王五十四年(前261年)初,秦昭王派軍攻占韓國緱氏和綸氏。次年,又令左庶長王紇率軍攻占上黨,上黨百姓紛紛逃入趙國,趙國軍隊則在長平接應。
趙軍初戰失利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四月,王紇向長平的趙軍發動進攻,趙孝成王令廉頗迎戰,雙方先頭部隊在玉溪河谷交戰,趙軍裨將茄被殺,初戰失利后趙軍退守空倉嶺防線。
六月,廉頗再次戰敗,空倉嶺防線被秦軍攻破,重要據點尉城和故谷城被秦軍攻占。趙軍再次向東撤退,于丹河一線構筑防御工事。
七月,趙國堅守營壘不出,秦軍發動強攻,趙軍西側防線被攻破,兩位尉官被俘虜。
此后,廉頗在經歷了數次戰敗后,于是命令趙軍沿百里石長城一線構筑防御工事,堅守不出,疲憊秦軍。雙方開始陷入對峙當中。
廉頗認為秦軍糧草供給困難,日久必退,卻不想秦國通過疏通渠道,可直接從水路運糧,比趙國反而更快、更暢通。倒是趙國由于準備不足,開戰不久就糧草匱乏,加上農事在即,一味僵持將會導致趙國陷入無糧可食的局面。
趙孝成王迫于國內形勢,對于廉頗這種消極的應對方式極為不滿,數次派人責備廉頗。
趙國求和,雙方換帥
在初戰不利的情況下,趙孝成王于是派鄭朱到秦國求和,秦國則對其熱情接待,對各國造成了兩國正在議和的假象。加上韓、魏、楚早已被秦國打怕,齊國對趙國參與樂毅伐齊而耿耿于懷,燕國則與秦國素來交好,求和之舉直接導致趙國陷入了“五國不幫”的窘境。
(趙孝成王)
趙孝成王對于廉頗的數次戰敗和堅壁不戰之舉惱怒已久,再加上秦國發動的反間計,最終促使趙孝成王起了換帥之心,而他所要更換的人選就使名將趙奢之子趙括。此時,李牧駐守雁門關尚未成名,樂毅剛到趙國還未重用。
于是,趙括得以統率援軍來到長平,接替廉頗成為主將,改變趙軍作戰方針,積極準備意圖主動進攻。而秦昭王得知趙括代替廉頗出任主將后,為了徹底擊敗趙國,暗地中調武安君白起替換王紇為帥,改命王紇擔任副將。
趙軍戰敗,秦國慘勝
趙括在完成軍隊整頓后,立即組織趙軍對秦軍展開反攻,白起則令秦軍佯裝敗退。趙括不知秦軍暗中換帥,首戰告捷的情況下對秦軍展開追擊,一直追至秦軍暗中構筑的營壘處,面對秦軍精心打造的營壘,趙軍久攻不下。
在趙括追擊秦軍途中,白起令一支2.5萬人的部隊突襲趙軍后方,截斷趙軍退路,又令一支5千人的輕兵(一般認為是騎兵)直插趙軍與己方營壘之間,將趙軍主力分割為了兩支孤立的部隊,同時切斷了趙軍的糧草供應。
趙軍見久攻不下,于是想退,然白起又派出輕裝精兵向趙軍多次發動攻擊,令其無法退軍,趙軍無奈之下被迫就地建造營壘,轉為防御,以待救援。
秦昭王在得知趙軍主力被分割且糧道被斷后,親自來到河內郡,對當地百姓大肆封賞,同時征調全國十五歲以上青壯年,全部派往長平戰場,用以增援切斷趙國援軍和糧道的秦軍部隊,從而徹底困死了趙軍。
趙軍主力在斷糧四十六天后,士兵們相互殘殺為食。趙括將剩余的趙軍組織成四支突圍部隊,輪番沖擊了四、五次后仍不能成功。于是,趙括親帥精銳部隊強行突圍,結果被秦軍亂箭射死。趙國軍隊因無主將指揮,剩余軍隊逐向秦軍投降。
出于種種原因,白起后將趙國降軍全部殺死(根據考證,是被先殺后埋),只留下年紀尚小的240名士兵放回趙國,趙國先后戰死長平者多達四十五萬之眾。而秦國雖然戰勝,卻也是慘勝,史料記載秦軍傷亡過半,戰死者亦有三十萬左右。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6335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秦國與趙國長平之戰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