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馬其頓方陣竟然這么完美,為什么卻消失在歷史上呢

揭秘歷史故事 2023-07-01 06:08:40

馬其頓方陣竟然這么完美,為什么卻消失在歷史上呢

一、馬其頓軍事體系的變化

馬其頓軍事體系曾經十分完善,各兵種的搭配也幾近完美。

短短幾十年,這個希臘北部的彈丸小國,竟然能迅速成長為橫跨亞非歐的龐大帝國,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跡。而這個帝國軍隊的中堅力量,是一種令人望而生畏的長矛方陣——馬其頓方陣。馬其頓方陣在整個軍隊中占據絕對數量優勢,成了亞歷山大軍隊的主力。在他的天才指揮下,龐大的潑斯帝國被區區4萬之眾打得分崩離析、亡國滅種。

可惜天妒英才,年僅33歲的亞歷山大拋下了他生前所締造的龐大帝國,赫然辭世、撒手人寰。他手下的部將,個個都對這廣袤的土地虎視眈眈,紛紛各自為政、自立為王,聲稱繼承了亞歷山大的正統衣缽。西方史學家管這些自命正統的人叫“繼業者”(the Successors),他們的國家理所當然就是繼業者王國。

在所有繼業者王國中,比較大的有塞琉古帝國、托勒密帝國和馬其頓王國。這些大國加上一些雜七雜八的小國,為了只有毫厘之多的蠅頭小利,費盡心機爾虞我詐,上演了一場真實版的權力的游戲。

在長達數十年的繼業者混戰中,原先的馬其頓方陣為了適應長矛互戳式的戰爭,漸漸發生了改變。在亞歷山大時期,馬其頓方陣中真正作戰的士兵只有前三排,后排的士兵必須等著前排的人受傷或者戰死,迅速補上空缺的位置。進攻之時,馬其頓方陣如同排山倒海一般,大多數軍隊僅僅是看上一兩眼便心生膽寒,不撒丫跑就已經算是“士氣高昂”了,如何指望獲勝?

可戰爭方式在不斷的改變,任何時候都不會例外。

到了繼業者時代,各位自稱亞歷山大正統的將領發現,兩邊都在用一模一樣的馬其頓方陣。原先對付其他敵人掌握的經驗,到了這時候不那么靈驗了。怎么辦?一寸長,一寸強。只要我的長矛比你長,我就能戳到你。原來的長矛也就3米到4米的長度,為了戳到對面方陣的人,長矛漸漸長。

別的將領一看這方法挺管用,于是也紛紛跟風,加長長矛。最后原本就已經很長的長矛,變成了6米到7米的超長矛。最后所有人都學會這招了,僅僅提高長矛的長度就沒有原先壓倒性的優勢了。繼續增加矛的長度已經不可能了,因為所有的棍子其實都會略微向下彎曲,只不過長度不夠顯不出來罷了。如今本來就細細的長矛已經增加到了6米多,再一加長肯定向下彎得厲害,到時候槍頭肯定又軟又飄,根本不可能戳到人。

既然在長度上不能再做文章了,那就在密度上做做文章。原先馬其頓方陣只需要前三排士兵共同作戰,對面的人過來就要同時應付三個槍頭。現在他們改革了,用超長矛可以讓前五排士兵共同作戰,對面的人沖過來就要多對付兩個長矛。在希臘將領的不斷改革下,這種新式的馬其頓方陣最終被各繼業者王國采用。打仗的時候遠遠望上去,如同一個個巨大的鋼鐵刺猬。不過這個看似無敵的大刺猬,雖然有著無比強大的正面進攻能力,卻有著一個致命缺陷——靈活性太差了。

步兵產生巨大改變的同時,騎兵也產生了不小的變化。在亞歷山大時期,馬其頓軍隊的核心戰斗力,并不是數量龐大的方陣士兵,而是作戰素質堪比波斯的馬其頓騎兵部隊。可以這么說,雖然馬其頓方陣有這無比強大的正面作戰能力,但是真正決定勝敗的,卻是騎兵部隊。

亞歷山大大帝手下最精銳的騎兵稱為“伙伴騎兵”,當方陣正面接敵時,很少有人會主動去碰馬其頓方陣,大多數都會停滯不前。趁這個時機,馬其頓的騎兵就會繞到敵軍從后面,以排山倒海之勢發起沖擊。如果將方陣看作是切菜用的砧板,那騎兵自然就是一把鋒利無比的菜刀,因此這種戰術就形象的稱為“砧板戰術”。

后世的繼業者們也知曉亞歷山大屢戰屢勝的秘訣,于是極力模仿砧板戰術。可是后世的將領們不過是東施效顰罷了,他們對騎兵的認識不足,只是機械地抄襲亞歷山大的戰術動作,而忽略了騎兵的質量。在幾十年的繼業者戰爭中,各國的騎兵戰斗素質不斷下降,到了最后成了看起來非常美好的花瓶。

隨著時間的推移,馬其頓的軍事體系越來越偏離亞歷山大的初衷,最終發展出一種以改版的馬其頓方陣為核心的畸形軍事體系。而馬其頓王國最后一位國王珀爾修斯,敲響了馬其頓方陣最后的喪鐘。

二、羅馬人的優勢

羅馬人起初采用希臘古典方陣,后來因為屢次在地形復雜的地區和蠻族作戰,進行了改革。卡米盧斯將軍將羅馬軍團按照年齡,分成了青年軍、壯年軍和后備軍。青年軍和壯年軍仿效西班牙部落戰士,每人攜帶兩支標槍,沖鋒前投矛一波。經過特制的標槍扎在敵人的盾牌上,根本不可能拔出來,迫使其棄盾作戰。后備軍則采用希臘重步兵的作戰方式,持長矛和盾牌作戰。

而軍團采用一種更加適合復雜地形的陣勢,叫做三線陣。三線陣顧名思義就是三條陣線,青年軍布置在第一線,壯年軍布置在第二線,后備軍布置在第三線。作戰時按照青年軍,壯年軍和后備軍的順序輪番上前,進退有序。在比較復雜的地形,軍隊可以靈活變動,沒必要完全依賴整齊的隊形。經歷了改革后,羅馬軍團對陣大多數蠻族都是穩操勝券。

隨著羅馬越來越強大,軍團終于染指巴爾干半島,和馬其頓王國相遇。

三、彼得那之戰

羅馬人迅速展開了對希臘的軍事行動。于是在公元前214年和公元前200年分別爆發了兩次馬其頓戰爭。第一次馬其頓戰爭以腓尼基合約告終,第二次馬其頓戰爭則以馬其頓的失敗告終。不過兩次戰爭均未傷到馬其頓的元氣,馬其頓國內也一直對羅馬懷恨在心。

從公元前171年開始,羅馬人就不斷派遣軍團進攻馬其頓,結果屢戰屢敗,我們可以看到,馬其頓的軍事體系即便已經發展畸形,仍然可以大概率擊敗羅馬軍團。不過上天對馬其頓并不公平,羅馬共和國實力強大,可以承受無數次巨大失敗,并且從失敗中汲取教訓,而馬其頓卻只能失敗一次。

公元前168年,羅馬元老院命令60歲的保盧斯,前往馬其頓作戰。這位老將一上來就顯示出無與倫比的戰略思想。他利用夜色偷襲,將馬其頓國王珀爾修斯趕到了彼得那。

彼得那是一個平原,有利于方陣作戰。珀爾修斯在此前已經考慮得十分詳盡了,然而卻百密一疏。

公元前168年6月21日,羅馬和馬其頓的汲水人員發生沖突。馬其頓方面借此機會迅速派兵突襲羅馬,保盧斯也不甘示弱將軍團列出,彼得那之戰就這樣爆發了。

起初,馬其頓軍隊作戰凌厲,攻到了距離羅馬大營僅僅只有250步的距離。面對馬其頓方陣,羅馬人毫無還手之力,一路潰敗到山坡之上。

珀爾修斯沒有下令停止進攻,令騎兵追擊羅馬軍團,而是繼續用方陣推進。在推進過程中,方陣與方陣之間,因為地形崎嶇不平出現巨大的空隙。已經潰敗的羅馬人莫名其妙地鉆到了這些空隙之中,結果繞到了馬其頓方陣的背后。

面對背后突然竄出的一支軍隊,馬其頓方陣根本來不及掉頭,因為方陣的機動性在改革之后變得非常差。完全不適應近距離貼身作戰的馬其頓士兵,被羅馬軍隊砍成碎塊。這一戰,馬其頓軍隊共有2萬人被殺,1.1萬人被俘。好不容易積攢的軍隊,頃刻之間便灰飛煙滅。

而珀爾修斯眼見大勢已去,拋下自己的方陣,帶著騎兵部隊逃回了佩拉,再也沒有足夠的實力抵抗羅馬的入侵。而曾經天下無敵的馬其頓方陣,也因為此戰開始被羅馬方陣取代,最終消失了數百年。后來哥特人利用馬其頓操典復興了方陣,這種實用的作戰方式才得以重見天日。

馬其頓方陣究竟是什么樣的,為什么只有亞歷山大才能使用?

每當在歷史圈提到馬其頓方陣,就有很多人出來大罵,說這是西方的偽史。是文藝復興時期西方人為了向世界宣揚他們的偉大,才編制出來的一套謊言。甚至還有人說,這是什么共濟會搞出來的玩意,目的是向全世界洗腦。到底有沒有共濟會,我真的很好奇。我們拋開各種猜測,僅以現有的史料來進行分析馬其頓方陣。很多人都把馬其頓方陣理解錯了,認為它僅僅只是步兵玩的東西。其實馬其頓方陣是一個多種兵種組合起來的混合戰隊。它的厲害之處到底在哪里呢?



 馬其頓方陣包括手持長矛的步兵,擁有堅甲策應的護衛兵,還有伙伴騎兵,甚至還有炮兵(投石機)和車盾兵……馬其頓方陣最出名的地方還是它的方陣槍兵。看圖片我們就知道,士兵拿著這樣的長矛,身上再配帶一個三腳架和一些拆卸配件。不但可以阻止對方騎兵的沖擊,在隊友的協助之下,還能攻守共進,行動如山。每一個人拿那么長的一個玩意,幾萬人組合起來,就是一座可以隨時移動的城。這種長矛不但打仗時可以用,過河時也可以用,甚至還可以用來搭建攻城的階梯……這種多功能的拆卸兵器,很像今天孩子玩的雪花片,可以組裝成他們想象到的任何東西。



 被稱為無堅不摧的馬其頓方陣和中國古代的八卦陣、鴛鴦陣、六花陣、一字長蛇陣……差不多。關鍵不是在于如何布置,而是在于使用這個陣法的人。難道就戚繼光自己會用鴛鴦陣嗎?諸葛亮真的用過八卦陣嗎?歷史過去了那么久,到底哪個是真?哪個是假?我們今天的人能夠說得清楚嗎?西方的戰術和東方還是有區別的。在馬其頓方陣里,除了最著名的槍兵之外,還配備了大量的投擲兵。看看我們今天的體育運動里,中國人有幾個重視標槍的?而古代的西方人,把標槍看得很重要。看過電視劇《斯巴達克斯》的人都知道,西方古代的戰場似乎更喜歡肉搏。



 其實馬其頓方陣的最厲害之處還在于團隊協作水平。前面有槍兵擋住對方的攻擊,把對方死死咬住,然后亞歷山大指揮重騎兵從側翼或后方對敵人進行猛烈的突擊。這種以奇制勝,靈活掌握戰場變動性,抓住戰場每一個微小的變化,才是別人復制不了的。不是馬其頓方陣不厲害,而是亞歷山大和拿破侖一樣,都是一個軍事奇才。

 就憑槍兵那些長矛,那么遠的距離,能穿透敵人的盔甲嗎?而且那玩意兒攻堅能力也很一般啊。不要告訴我冷兵器時代打仗不穿盔甲。另外馬其頓方陣里的弓兵,也是相當牛的。其實馬其頓方陣很象二戰時德軍的鋼甲戰隊。步兵保持強大的隊形,騎兵和弓箭手隨時可以出擊。他們像一個大車輪一樣,向敵方殘酷地碾壓過去。

馬其頓方陣助亞歷山大大帝成名,為何卻敗給了羅馬人?

亞歷山大大帝將馬其頓方陣運用得爐火純青,打造出了地跨亞歐非三大洲的馬其頓帝國。馬其頓方陣,主要有4個軍種構成,排在最前面的是手握長矛和圓盾的重裝兵,他們的任務就是組成盾牌陣和槍陣阻擊敵人騎兵沖擊,手握的長槍長度可以達到18英寸,相當于6米多長,長槍末端也是設置了固定裝置,可以插在地面上,這樣當對方騎兵沖過來的時候,可以增強長槍硬度,強大其攻擊力。

 排在重裝步兵之后的是輕裝步兵,輕裝步兵有的拿著長槍和盾牌,這個長槍要稍微短一點,有的拿的短劍和盾牌,他們的靈活性要比最前列的重裝步兵要靈活得多,主要負責擊殺沖入馬其頓方陣的敵人。排在輕裝步兵之后的是散裝步兵,他們最主要的武器就是標槍和弓箭。排在最后的是輔助兵,輔助兵的任務是為其他步兵提供武器和進行后勤供應。

 馬其頓方陣通常被稱之為刺猬陣。如果地形比較平坦的話,可以穩步向前,就像一輛裝甲車一樣所向披靡。但馬其頓方陣有其難以克服的弱點。其重裝步兵要拿長6米多的長槍,又要拿圓形盾牌,這個負擔是非常重的,其靈活性是非常差的,單兵作戰能力受到極大限制。靈活性差導致整個馬其頓方陣的側部和背部是最大的弱點,如果敵方的騎兵突襲其側部和背部,該方陣難以及時做出調整,很容易被敵人的騎兵給沖垮。

 再者,當馬其頓最前排的重裝步兵被敵人沖垮之后,由于其隊形很密集,縱身又不是很深,縱深大概只有16個人,輕裝步兵的戰斗空間受限,整個陣營很快就會被沖散。馬其頓方陣只適合在平原地帶作戰,如何遇到了山林、峽谷,高低不平的地形,馬其頓方陣很容易被別人攻破。而羅馬方陣就不一樣了,羅馬方陣士兵與士兵之間的間隔最少在兩米左右,并且士兵拿的都是盾牌和短劍,近距離搏斗更有優勢。羅馬方陣變陣是非常靈活的。所以最終馬其頓方陣被羅馬方陣淘汰了。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6290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