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藝復興時代因為火器的發展以及百年戰爭中獲得的經驗教訓讓歐陸的軍事家們具備了改革的基礎,由此夸耀個人武勇的中世紀時代已經過去,留下來的是吸取古典時代的軍事經驗的瑞士方陣,在瑞士方陣的基礎上進行改良同時引入火器的是西班牙大方陣。
正如同之前所提到的文藝復興時代金屬冶煉技術的突破,武器制造水平的提升,以及火器的高度發展,使得西班牙大方陣這種大量投入火器在戰場上使用的方陣得以出現。
和過去蒙古人入侵歐洲的時代不同,過去射速慢,造價昂貴,操作不方便的火門槍被火繩槍所取締,而簧輪槍和線膛槍也出現在歐洲大陸上,能夠在戰場上機動的火炮取代了過去只能夠安裝在要塞上的火炮,中世紀的一切的愚昧的限制都已經被打破,這是一個全新的時代。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歐洲的軍事家們開始了新的一輪軍事改革,俗話說得好,新的軍事技術決定新的軍事戰術,伴隨著軍事技術的大發展,歐洲軍事力量的戰術體系也進入了革新的時代,那個時代的背景是冷兵器繼續在戰場上充當軍國利器,另一方面火器的加入打破了原先的戰場的平衡,等到了百年戰爭的時候歐洲戰場開始普遍出現了冷熱兵器混雜交替的情況。
過去那種身穿鎧甲手持騎槍的重型騎兵為主的中世紀軍隊已經不再適合時代的發展需求,而封建領土的農兵制度也開始落后于時代,曾經在戰場上叱咤風云的騎士在火繩槍和青銅炮的面前愈發的力不從心,雖然哥特騎士鎧甲給重騎兵部隊延續了生命,但是這也是落日的余暉罷了。
手工業和工業的發展使得武器裝備的大量研發和制造成為可以實現的事物,而不再是夢想,時代的發展使得軍事改革的需求愈發的強烈起來,在這個一切都充滿著可能的時代出現了很多新的軍事制度和戰術,比如之前所提到的瑞士方陣,瑞士人通過合理的組織和嚴格的訓練將團隊協作和紀律性融合到中世紀的軍隊當中,并且充滿了斗志,從而將長矛這樣古老而又十分廉價的武器作為自己的武裝并且將其發揮的淋漓盡致,將重騎兵的沖擊變得不再是那么摧枯拉朽,但是這種戰術卻并沒有吸收火器,而到了文藝復興的時代,西班牙大方陣就此誕生了。
西班牙人在認識到火器的威力之后就意識到今后的時代是火器為主的時代,火繩槍這種廉價而又威力強大的武器勢必能夠將古老的中世紀軍隊埋葬進墳墓,在西班牙人研究了瑞士方陣的戰術特點之后發揮揚棄精神結合西班牙軍隊自身的情況進行了軍事改革。
改革的內容具體為將昂貴的十字弩拋棄,讓三分之一的士兵裝備火繩槍,然后讓剩余的士兵裝備長矛,同時讓士兵們排列成多道隊列,使得三段擊之類的戰術得以通行,同時還擅長利用修筑防御工事來為己方贏得更加有利的形勢。
同時西班牙方陣還配備騎兵,將標槍和弓弩拋棄掉的西班牙騎兵選擇了短槍和長劍,只裝備胸甲和頭盔,這使得騎兵的機動能力和火力大為提高,至此西班牙大方陣就這樣建立了,并且在歐洲戰場上取得了多次的輝煌的勝利,直到重視機動炮兵和火炮的古斯塔夫方陣誕生之后西班牙大方陣才退出歷史舞臺,經歷了二百年時間也算得上是輝煌一時了
馬其頓人改變了傳統的希臘重步兵,他們幾乎放棄了巨盾短刀,把所用長矛加長了兩倍,即后排的長矛至少是前排所用長矛的兩倍。較長的長矛使后面若干排的矛能夠超過前排,從而使后面更多排的人發揮了作用,這樣使其方陣的進軍確實更強有力了。如果前排使用短矛,而后排人的矛逐次加長,那么若干排的長矛就能同時刺擊敵人,因此幾乎總是能夠逼迫對手后退。馬其頓方陣最大的優勢便在于他在完整隊形的情況下的強大沖擊力。
然而,馬其頓方陣也存在著致命的弊端。
首先,方陣過于龐大,其機動能力差。在馬其頓在于波斯的戰爭中,我們不難發現,亞歷山大擊敗波斯軍隊的不是其名氣很大的馬其頓步兵方陣,而是馬其頓強大的騎兵以及那個膽小如鼠的波斯王。在著名的高加米拉戰役中,是亞歷山大親率騎兵吸引波軍注意,自己利用其騎兵強于波斯騎兵的機動力和為對方騎兵設下的圈套,隨后突然出現在波斯王面前,波斯王竟然丟下自己軍隊率先逃跑,這令波斯軍軍心潰散而致大敗。但是,憑馬其頓方陣那種移動速度,如果不是馬其頓騎兵的作用,亞歷山大也無法取得那么大的戰果,馬其頓方陣步兵是追不上潰逃的波斯軍的,其結果只不過讓波斯軍逃跑,卻不會造成重大的傷亡。
其次,馬其頓方陣缺乏對遠射兵器的防御能力。馬其頓方陣所配備的長矛達到了將近6米的長度,持矛士兵是拿不了盾牌的,事實上馬其頓步兵方陣它只配備了小型盾牌,馬其頓的一個方陣里并非只有單一的長矛兵,同樣也夾雜了盾牌兵和近身作戰的兵種。例如在馬其頓方陣與羅馬人作戰中,羅馬軍隊正是首先通過輕步兵的投石和投矛,對馬其頓方陣進行遠射攻擊,殺傷其人員、破壞其陣型,在馬其頓軍陣型出現缺口時,由步兵快速突入馬其頓方陣進行近身格斗
最重要的一點,方陣對地形的要求很高,但戰場是不斷變化的,不可能總能保證在有利于方陣隊形展開的地形上作戰,其對地形的依賴過高,無法適應不同地形作戰的需要,一支奇兵的突襲可能在你尚未組成陣型時就沖散。
馬其頓方陣。它是在希臘方陣基礎上發展出來的。馬其頓方陣比希臘方陣更縱深、更龐大,士兵都是重裝步兵,意思是披著沉重的鎧甲:全身披掛青銅頭盔、胸鎧和脛甲,手持盾牌、利劍和長矛。矛長達六米,是戰國矛的兩倍。這樣的長矛必須雙手持用,故此,盾牌很小,是掛在脖子上的,一排排的矛舉起來,前后十六排,矛的尾端也有鋒刃,防你從后邊上來。前五排的槍尖都搭到第一排人肩膀上面,整個方陣像一只刺猬,因為沒有活動的余地,你最好的姿勢就是站直了,別趴下,以免被人踩死。陣里的人不能跑,跑就首先死。事實上,那時的戰死者多不是被砍死,而是被踐踏致死。
方陣的兩翼有輕裝步兵以及騎兵的掩護,三個軍種完美結合在一起,成為一個整齊劃一的整體,就像一臺不可抵抗的機器。
但是這種方陣機動性能很差,無法與孫臏靈活機動、變幻無窮的十陣媲美,士兵們在方陣里只能正步走,沒個性。孫子兵法闡述了“以正合,以奇變”,西方人只停留在“以正合”的階段,沒有東方的奇變色彩。導致后來他們被成吉思汗的奇譎機動,擾亂了陣形,殺得一敗涂地。
馬其頓方陣看上去就像是人肉坦克一般,令人心驚膽寒。然而,盡管它稱雄一時,但終究還是存在著諸多弊端,在敵人了解了這一陣型后,很快就找到了破解的方法,打破了馬其頓方陣堅不可摧的神話。
公元前4世紀中葉,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在希臘方陣的基礎上,創立了一種新的陣型,稱為?鉆錘戰術?,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馬其頓方陣。這種陣型共設16排,每排設16人,共有256名士兵,方陣中的士兵均裝備有厚重的盔甲。
為了提升攻擊和防御效果,方陣中的士兵采用長短相間的武器。外圍士兵配備盾牌、短劍、短矛,內部士兵手中的長矛依次加長,使得整個方陣就像一個行走的巨型刺猬,以密集陣型跑步向前推進,具有很強的殺傷力。
不過,步兵方陣在戰場上機動性差,容易遭到敵方弓箭和騎兵的沖擊,所以在方陣后方還設有八排輕裝長矛病,在方陣兩翼也有騎兵和長矛并進行保護。如此一來,整個方陣最具攻擊力的部位就是正前方,其左右和后方主要其防護作用。
就馬其頓方陣的陣型來看,其最大的缺點就在于其左右和后方,尤其是兩側的騎兵。因為一旦驅散了方陣防御的兩翼,手持長矛、配備重甲的士兵,很難靈活調轉方向,將瞬間暴露于敵方的攻擊之下。
馬其頓方陣還有一個巨大的缺點,那就是它合適在平原作戰,可一旦遇到山地、丘陵,便會使得其殺傷力大打折扣,很容易陷入被動挨打的窘境。
也正因如此,在公元前168年時,曾經驕縱一事的馬其頓方陣,在于羅馬軍團交戰時遭遇了滑鐵盧。由于羅馬軍團掌握了馬其頓方陣的弱點,所以在交戰時先避其鋒芒,重點進攻其左右兩翼的騎兵,在驅散了騎兵后,整個方陣內的步兵便只能被動挨打了。
另外,在應對這種步兵方陣時,還有一個最為行之有效的方式,那就是用遠程武器進攻。比如投石器、弓箭,都是對付步兵最為有效的攻擊性武器。對于馬其頓方陣而言,盡管士兵配備有盾牌和重甲,但由于陣型密集,更容易成為對方的活靶子。
其實,在軍事史上,并沒有哪一種方陣能夠占盡一切優勢。馬其頓方陣是在希臘方陣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在其誕生之初,確實如同人肉坦克一般,在歐洲戰場上所向披靡。可是,一旦敵人熟悉了這一陣型,它的優勢也就不再具備了,勢必要退出歷史舞臺。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6290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