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朱元璋留下的祖訓到底是什么樣的,為什么會間接的幫助朱棣奪得皇位呢

揭秘歷史故事 2023-06-29 08:57:30

朱元璋留下的祖訓是怎么助朱棣奪得皇位的,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皇考建洪業之艱難,望陛下保洪業于永遠,遙仰天門敬攄愚懇,惟陛下念之。臣又竊計奸權之黨,必已蟠結深固,恐陛下未易除之伏睹。祖訓有云如朝無正臣內有奸惡,則親王訓兵待命,天子密詔諸王統領鎮兵討平之。臣謹俯伏俟命惟,陛下念之念之既發書訖。

這是朱棣打著“清君側”的口號,發動靖難之役時發表的檄文。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是駐守北平的燕王,位高權重。當時的天子是朱元璋的皇長孫朱允炆,朱棣的親侄子。

朱棣又稱永樂大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1399年,朱棣借口建文帝朱允炆身邊出現奸佞之臣齊泰、黃子澄澄,從北平起兵,南下爭奪皇位。建文帝的皇位名正言順,朱棣為何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以藩王的身份起兵反叛朝廷?

那是因為朱元璋生前制定了一條祖訓,本意是為了鞏固朱氏王朝,沒想到成為朱棣爭奪皇位的利劍。那么朱元璋為什么要制定這一祖訓?朱棣又是如何祖訓篡奪建文帝的帝位?

自西晉“八王之亂,五胡亂華”之后,分封制度導致諸王割據,對抗中央政府,威脅皇權的弊端已經成為歷代統治者的共識。從那以后,隋、唐、宋、元朝都不再實行分封制度。但是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卻反其道而行之,大封諸侯王。

“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衛國家,下安生民。今儲子既長,宜各有爵封,分鎮諸國。朕非私其親,乃遵古先哲王之制,為久安長治之計。”

朱元璋最開始的想法是:中央有皇帝坐鎮,直接掌管和統領,地方有藩王坐鎮,協助中央管理,內外相輔,保證朱氏王朝天下萬世一系。朱元璋分封諸王并沒有錯,當年劉邦和司馬炎也是這么想的,但是朱元璋和他們犯了同樣一個錯誤,那就是給藩王的權力過大,最后導致尾大不掉。

《明史·卷一百十六·列傳第四》:明制,皇子封親王,授金冊金寶,歲祿萬石,府置官屬。護衛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萬九千人,隸籍兵部。

這只是藩王的標配,實際上,在朱元璋時期,藩王的配置遠遠高于這個標準。朱元璋推翻元朝統治后,元朝殘余勢力遠遁蒙古草原,但是他們對明朝北部邊境的威脅并沒有消除。在朱元璋分封的二十三位藩王中,就有九位駐扎北部邊塞,稱為“塞王”。這些“塞王”平時的職責是修建衛所、屯田、訓練軍隊、以及進行軍事部署等。

明朝藩王和以前相比,行政方面的權力被削弱,但是軍事方面的權力卻逐漸加強。原本藩王對王府隸屬的官員有選用、升遷、罷黜的權力,后來朱元璋收回了這部分權力,規定王府官吏“任滿黜陟,俱取自上裁”。原本藩王只對王府護衛隊有統率權和指揮權,后來朱元璋不僅增加護衛隊的數量,連轄區內的武將也要受藩王節制。

《明史》:帝念邊防甚,且欲諸子習兵事,諸王封并塞居者皆預軍務。而晉、燕二王,尤被重寄,數命將兵出塞及筑城屯田。大將如宋國公馮勝、潁國公傅友德皆受節制。又詔二王,軍中事大者方以聞。

在九大“塞王”中,以晉王朱棡和燕王實力最為雄厚,晉王駐地太原,燕王駐地北平。兩地均屬北部邊境重鎮,是明朝抵御元朝殘余勢力的最前線,所以朱元璋給予他們高于其他諸侯王的地位。特別是燕王朱棣,憑借智勇雙全,深得父皇器重,多次領兵出塞作戰。他不僅可以節制封地內的所有軍隊,還可以節制其他藩王的王府護衛隊和當地駐軍。

明朝中后期,隨著藩王逐漸長大成人,以及朱元璋年事已高,對諸王的掌控大不如前。邊塞諸侯王開始利用邊境軍事重鎮的優勢,招兵買馬,擴充實力。如寧王朱權“所部帶甲八萬,革車六千,所屬朵顏三衛蒙古騎兵,皆驍勇善戰。”面對藩王實力不斷膨脹,朱元璋除了用祖宗家法進行勸勉和恐嚇之外,沒有采取任何實質性的抑制措施。朱棣憑借戰功卓著,在藩王中威望很高。隨著實力的不斷增強,影響力越來越大,朱棣逐漸起了覬覦帝位之心。

1398年,朱元璋去世,早在七年前由于太子朱標的英年早逝,朱元璋并沒有從剩下諸子之中挑選繼承人,而是空前絕后的把帝位傳給皇長孫朱允炆。朱元璋給朱允炆留下的是一個“諸王驕橫,干弱枝強”的大明帝國。為此,建文帝朱允炆一上臺就采納謀臣黃子澄、齊泰等人的“削藩”建議,翦除地方實力,加強中央集權。

削藩對朝廷來說是一件非常棘手的問題,處理稍有不慎就會危及中央,漢景帝就是因為削藩導致吳楚七國之亂。漢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錯上書,陳述削藩的必要性:

《漢書》:“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共反亟,禍小,不削之,其反遲,禍大。”

漢景帝采納了他的建議,開始推行削藩,決定首先對當時實力最為強大的吳國下手。漢景帝的削藩讓諸侯王大為驚恐,朝廷剛決議要削藩,吳王劉濞就聯合楚、齊等七國反叛中央。聯軍打仗“清君側,誅晁錯”的旗幟,發兵進攻長安。

面對聲勢浩大的叛軍,年輕的漢景帝開始慌了,竟然將晁錯腰斬,以換取叛軍退軍。沒想到叛軍不但不退兵,反而繼續西進威脅長安。回過神來的漢景帝決心武力平定叛亂,命太尉周亞夫率兵平叛。不到三個月,吳楚七國叛軍土崩瓦解,漢景帝一口氣廢了七國中的六國,僅保留楚國。

建文帝汲取漢景帝倉促削藩導致吳楚七國之亂的教訓,采取了“先易后難,先弱后強”的策略,先后廢掉周、齊、湘、代等諸侯王。緊接著收回諸侯王對封國的統治權:“諸王毋得節制文武吏士,王國吏民聽朝廷節制,維護衛官聽王”。

建文帝繼位后一系列削藩舉措,使燕王朱棣倍感不安,削藩的大刀遲早都會落到自己的頭上,經過深思熟慮,朱棣決定起兵反抗。1399年,朱棣打著“清君側”的口號,在北平起兵。雖然同為“清君側”,朱棣起兵和漢朝吳楚七國之亂最大的區別在于,朱棣是有名正言順的法律依據的。

《皇明祖訓》:若大臣行奸,不令王見天子,私下傅致其罪,而遇不幸者,到此之時,天子必是昏君。.....如朝無正臣,內有奸惡,則親王訓兵待命,天子密詔諸王,統領鎮兵討平之。

《皇明祖訓》是朱元璋生前制定的對后世子孫的訓戒,意在鞏固朱明王朝。朱棣巧妙的利用朱元璋留下的祖制,把自己打造為王者之師,意在誅殺天子身邊的奸佞,匡扶正義。這是朱棣的高明之處,把舉兵造反包裝為“行周公之事,以輔孺子”,始終不提反對朱允炆,只針對朱允炆身邊的寵臣黃子澄、齊泰等。

經過四年的南征北戰,燕王朱棣于1403年攻入南京,奪取帝位,建文帝不知所終。朱棣經歷殘酷的皇權斗爭,最終以藩王的身份問鼎皇位,擔心其他藩王效法自己。于是宣布“凡祖宗成法有改易者,仍復其舊”,恢復被建文帝廢除的諸王爵位,多方安撫各地藩王,獲取他們對新王朝的支持。除此之外,朱棣繼續暗地里執行建文帝炆的削藩政策,比如把邊塞諸王遷往內地,削減護衛軍,把藩王轄區軍隊指揮權收回中央等。

事實證明,朱棣的削藩策略比建文帝更加緩和,像溫水煮青蛙一樣,有效的加強了中央對藩王的控制。基本上解決了朱元璋晚年由于藩王權力過大形成的尾大不掉的局面,為朱棣對外開疆拓土,對內加強中央集權奠定了基礎。

本來在和名正言順繼承帝位的建文帝相比,朱棣的劣勢是相當大的。但是在個人能力方面朱棣卻是碾壓建文帝。朱棣在軍事方面靈活多變,在用人方面知人善任,在政治方面老謀深算。特別是其嫻熟的政治權術,憑借朱元璋留下的《皇明祖訓》,以及“清君側”的名義推翻了建文帝的統治,攻擊建文帝違背朱元璋祖制,把自己打造成為名正言順的繼承人。

實際上朱元璋親手制定的《皇明祖訓》,在他死后,對歷代帝王的約束力不高。從建文帝開始,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制度被后世皇帝推翻。這些朱氏子孫表面上口口聲聲說遵從祖訓,背地里偷偷修改祖訓,枉費了朱元璋一片苦心。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5713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