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這塊石碑,就要牽扯到皇太極曾兩次征討朝鮮的事情了。當時,韓國與朝鮮還沒有分道揚鑣,屬于明朝的藩屬國。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1627年,皇太極在眾人的推舉下成為后金君主。不久,皇太極便以“助南朝兵馬侵伐我國”“先汗歸天,無人吊唁”“招我逃民,偷我地方”“窩藏毛文龍”四大罪名,向朝鮮宣戰。
3萬八旗將士在阿敏、濟爾哈朗等貝勒的帶領下,一路燒殺搶掠奪。可憐朝鮮國貧兵弱,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很快,整個朝鮮幾乎都成了淪陷區。
看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仁祖皇帝李倧只得投書求和,答應向后金稱臣納貢,結為兄弟之國,并在江華島焚書盟誓。
但阿敏在退兵時,卻以“對朝鮮盟文不滿意”為由,又放任八旗兵在京畿道一帶搶掠了3日,以至于朝鮮境內十室九空,百姓被屠殺者不計其數。
待八旗兵撤走后,李倧立刻向宗主國明朝修書一封,詳盡地匯報了后金逼迫稱臣的事情。并在言辭間,向明朝再次表明忠誠之意。
由于八旗兵在朝鮮作惡頗多,盡管與后金宣誓為兄弟之國,但朝鮮朝野對后金卻極為憎惡。說好該向后金進獻的貢品,總是以各種理由搪塞;后金與朝鮮邊境開市通商,朝鮮也百般不情愿……
19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正式登基稱帝。
在登基之前,皇太極特意派出使臣出使朝鮮,知會李倧,希望他能參與朝賀。
消息傳出后,朝鮮國民激憤不已,朝臣百般不贊同李倧前往朝賀。李倧亦覺得后金是不開化的野蠻之國,所以他拖延了好幾天,才接見后金使臣,態度極為怠慢不說,也只勉強同意前往朝賀。
皇太極登基時,李倧派去的使臣,又拒不向皇太極下拜稱臣。皇太極好生惱怒,于是率十萬八旗兵,親征朝鮮。這次他發誓要讓朝鮮臣民臣服于他的淫威之下。果然,皇太極一路東征,僅用12天,便抵達朝鮮都城漢城。皇太極到了漢城(首爾)后并不攻城,只是將漢城圍了個水泄不通,將漢城困成了一座孤城。
李倧又聽說皇太極占領了江華島,并將避難于島上的王妃王子們全部俘虜。無奈之下,李倧只得率朝臣出城,匍匐在地,被迫向皇太極請罪稱臣。
為了不給李倧出爾反爾的機會,皇太極扣押了李倧的世子為人質,并提出“每年不得少于四次歲貢”等苛刻條件。
為了不亡國,李倧不得不同意皇太極的所有要求,之后雙方在三田渡設壇,完成了受降稱臣的儀式。
清朝大臣馬夫塔善于阿諛奉承,當即提議,應在三田渡立碑歌頌皇太極的豐功偉績。對于這一建議,皇太極非常高興,李倧見此也只得應允。
然而,立碑一事卻遲遲落實不了。
原來,皇太極臨走將朝鮮50萬百姓押回清朝做奴隸,還將朝鮮財物擄掠一空。一方面是妻離子散的慘狀,一方面是家破人亡的悲狀,懾于皇太極淫威之下的朝鮮百姓,打心眼里憎恨清朝對他們的所作所為,因此背地里將他們稱為“胡虜”。
同時,朝鮮多年來一直是中原國家的藩屬國,受儒家思想影響,對中原國家有著很深的感情。在他們的觀念中,清朝是游牧民族建立,沒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是野蠻異邦。因此,皇太極的武力并不能使他們心甘情愿臣服,反而一直致力于反清事業。
國仇家恨之際,誰也不愿意去為皇太極樹碑,那可是背負罵名的事。但吃了大虧的朝鮮王朝,卻極害怕惹皇太極不悅,所以,最終還是將立碑一事,提到了日程上來。
建設過程中,服役的百姓視此為恥辱,不肯干,中途常常溜走。因此,工程進度極慢。
同時,朝臣本就認為稱臣是國恥,還為其草擬碑文,實在是丟不起這人,所以推脫回避。
最終在清朝官員的催促和對碑文的種種要求下,李倧只得指定才華出眾的朝臣撰寫碑文。結果朝臣呈上來的碑文不是引喻失當,就是文辭生澀不堪用。萬般無奈之下,李倧只得挑了一篇稍好一點的碑文呈給清廷,清廷又幾經修改,反復幾次后,好歹是定了下碑文。
歷時兩年之久,在清廷的催促和李倧的逼迫下,石碑終于立在三田渡曾經設壇受降的地點上。
李倧長舒一口氣,并照例對負責監督石碑工程的人進行賞賜。對于這份賞賜,不少人認為羞恥,因此拒不接受。
甲午戰爭后,樸泳孝在日本扶持下,成為朝鮮國的領導人。他上臺后,立刻將國民視為恥辱的大清皇帝功德碑和迎接清朝使臣的迎恩門都推倒拆除,并埋于地下。
清朝滅亡后,有人又將石碑掘出重新豎立,以示國恥不可忘。
1956年,在文教部長的倡議下,石碑再次推翻并掩埋在地下。
1963年,石碑再次被洪水沖出。
對于石碑的去留,韓國政府和國民看法不一。對于國民而言,歷史的恥辱不愿意再提起。但政府卻認為,不忘國恥才能讓國家強大富強。所以,最終政府決定,把石碑重新豎立起來,并作為文化遺產保護起來。
瑪雅文明是以墨西哥東南部、危地馬拉和洪都拉斯為中心的古代文明。發祥甚早,到公元初已有象形文字出現。有高度發達的天文、農業、數學、歷法和宗教儀式,并建有大量的“金字塔”。10世紀后開始衰落,16世紀被西班牙殖民者摧毀。
瑪雅人3000年前就在中美洲的心臟地帶過著安定的生活。約在公元前1000~公元8世紀時,活動范圍更大,北達墨西哥南部的尤卡坦半島,南達危地馬拉、洪都拉斯,直抵秘魯的安第斯山脈廣闊的版圖。
據統計,各國考察人員在南美洲的叢林和荒原上,共發現廢棄的古代城市遺址達170多處。瑪雅人創造的文明讓人驚嘆不已:瑪雅人的金字塔可與埃及人的金字塔媲美。危地馬拉的提卡爾城內的那座金字塔高達230英尺,墨西哥的巨石人像方陣令人困惑不解,特奧蒂瓦坎的金字塔其雄偉和精美,堪稱奇絕……
考古學家證實,在創造這一系列奇跡時,瑪雅人已進入富足的農耕社會,并獨立創造了屬于自己的文字。讓他們更迷惑不解的是:瑪雅人擁有不可思議的天文知識?他們的數學水平比歐洲足足先進了10個世紀?
這一切是怎么來的?史學界的材料表明,在這些燦爛文明誕生以前,瑪雅人仍巢居樹穴,以漁獵為生,其生活水準近乎原始。有人甚至對瑪雅人是否為美洲土著表示懷疑。因為,沒有證據表明,南美叢林中這奇跡般的文明,存在著一種漸變,或稱過渡階段的跡象。沒有一個由低而高的發展過程,難道瑪雅人的這一切是從天而降的嗎?
帕倫克位于墨西哥高原一個荒涼的山谷里。20世紀50年代,考古學家在清理這個瑪雅廢墟時,從浮塵和苔蘚中,發掘了一塊沉重的、刻滿花紋圖案的石板。
石板上刻繪的圖畫,既神奇又夸張,一個人像駕駛摩托車似的、雙手握著某種舵向似的把子。圍繞在四周的是各種裝飾性的花邊圖案。當時考古界的解釋是,這是一件充分展示瑪雅人想象力的畫圖。但20世紀60年代以來,各種航天火箭,載人的和不載人的宇航器械,頻繁地在太空穿梭。當宇航員行走于月球和太空的照片不斷傳回地面后,人們才大吃一驚。帕倫克那幅圖畫,哪里是描繪古代神話,分明是一幅宇航員操縱火箭翱游太空的圖案。
據說當這件作品的照片被送往美國航天中心時,那些參與航天器材研制的專家無不驚叫起來:
“了不起!這是古代的宇航器!”
要知道古代是沒有,也不可能有宇航器的。那么,遠在古代的瑪雅人怎么了解航天的奧秘的?又如何描繪出宇航員蟄居窄小的駕駛艙,緊張操縱飛船的情形?
可信的解釋大概只有一種——瑪雅人的作品所描摹的是外星人的宇航器。
瑪雅人告訴我們,他們的一切文明都是一位天神給予的,這位天神身穿白袍,是來自東方一個未知國家的神。他教會瑪雅人各種科學知識和技能,還制定了十分嚴密的律法。據說,在他的指導下,瑪雅人種植的玉米,穗軸長得像人那么粗大,他教人種植的棉花,能長出不同的顏色。天神教會瑪雅人這一切后,便乘上一艘能把他帶向太空的船,遠走高飛了。而且,這位天神告訴瑪雅人,說他還會再回來的。
瑪雅文化和天外來客是當代兩個不解之謎。為了揭開它們神秘的幕紗,世界上許多科學家孜孜不倦地進行了大量的探索。艾利克和克瑞希.烏姆蘭根據現代宇航和考古方面的新發現,作出了一個大膽而離奇的結論:瑪雅文化和天外來客是聯系的。本文擷取了這兩位作者在英國出版的《古昔之謎》一書中最精彩的部份,以饗讀者。
敲不開的“硬殼果”
十六世紀中葉,西班牙殖民主義者,順著哥侖布的足跡,踏上中美土地,來到了瑪雅部落。瑪雅人委派通譯者佳覺,向西班牙第一任主教蘭多介紹了自己的文明。蘭多被瑪雅典籍中記載的事情嚇壞了,認為這是“魔鬼干的活兒”,于是下令全部焚毀。經過這番浩劫之后,瑪雅主人一下子神奇地失蹤了,他們燦爛的文化也隨之成了啞謎。
300年后,年輕的美國外交官斯蒂文寫了一本《旅行紀實——中美加帕斯和尤卡坦》激起了人們研究瑪雅文化的熱潮,于是不少人致力于研究經過了十六世紀西班牙殖民者的那場浩劫后,僅存下來的三部瑪雅典籍和一些石碑、壁畫等,然而,瑪雅的文字是那樣古怪,那樣難懂。數百年來,這三部像天書一樣的瑪雅典籍,吸引著無數想要“打開”這“硬殼果”的人,但到頭來,他們都只能望洋興嘆。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為了研究瑪雅文化,美國和蘇聯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甚至還使用了先進的電子計算機。即使如此,到目前為止,據說也僅僅認出其中的三分之一。
1966年,有人根據已認出的這些瑪雅文字,試譯了奎瑞瓜山頂上的一塊瑪雅石碑,出乎人們意料之外的是,它竟是一部編年史。據透露,編年史中記有發生于九千萬年前,甚至四億年前的事情。可是四億年前,地球還處在中生代,根本沒有人類的痕跡,難怪那些歐洲的宗教狂人要認為通譯者佳覺所介紹的瑪雅文明是“魔鬼干的活兒”了。
瑪雅的文字連現代電子計算機都“敲”不開,而且他們的歷史要上溯到四億年以前。可見,他們決不是一個落后的民族。
數系、紀年和古怪的歷法
人類發展的歷史表明,數系中的“0”這個符號的發明和應用是具有重要意義的。研究者從瑪雅文化的研究中發現,至少在公元前4-3世紀,瑪雅人已應用了“0”這個數學概念,而且瑪雅數系的特點是20進位的,在石碑中竟出現了有長達十一位的大數字。例如,在計時上,瑪雅人有一個稱為阿勞東的單位,就相當于23040000000個日。這樣巨大的單位,只有在測量星際距離和星際航行時才會需要。因而,瑪雅的數系被人們譽為“人類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每個民族一般都有一個紀元。羅馬帝國的紀元以它的建立為起點;希臘以第一次古奧林匹克競技為起點;基督教國家則以耶穌的誕辰為起點。但在瑪雅的傳說中,他們有好幾個紀元,每個紀元都是以地球毀滅性破壞的結束為起點的。瑪雅的最后一個紀元開始于公元前3113年,這正是他們在中美洲定居下來的日子;瑪雅的上一個紀元開始于公元前11000年,那時正好是地球上冰河期結束;再往前推,他們還有三個紀元,每個紀元的時間都要以幾十萬年或幾百萬年來計算。
瑪雅人的歷法也非常精確。他們精確地計算出太陽年的長度,即一年為365.2420日。這是十六世紀的歐洲殖民主義者所望塵莫及的,因為那時的歐洲,普遍使用的還是粗糙得多的凱撒歷。不僅如此,瑪雅人還制定了太陰歷,算出了金星公轉一周的時間,并找出了糾正太陽歷和太陰歷積累誤差的方法。
盡管當時的瑪雅人有如此精確的太陽歷和太陰歷,但他們卻十分珍視一個由十三個月組成一年、每個月為二十天的奇怪日歷。顯然,連中美洲其他土著都知道,這種二百六十天為一年的日歷是毫無使用價值的,他們都有比這奇怪日歷更符合年月、四季、晝夜運轉規律的日歷。那么,這個奇怪的日歷是否是瑪雅祖先從另外“世界”帶來的一部份遺產呢?
金字塔之謎
在尤卡坦半島上,聳立著九座巍峨的金字塔,它與埃及最早的幾座金字塔,像是孿生的姐妹。同類的建筑在英國和法國也已發現。
金字塔各種數據的精確程度為我們所驚嘆不已的。蘇格蘭天文學家斯穆斯對埃及的兩座金字塔作了為期四個月的勘測,他們得出了一些發人深思的數據:塔的四個面正好朝著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底邊與塔高之比,恰好為圓周率的一半;塔的高度為地球周長的二十七萬分之一,也是地球到太陽距離的一萬億分之一。
瑪雅人的金字塔的天文方位計算得更為精確:天狼星的光線經過南墻上的氣流通道,直射到長眠于上面廳堂中的國王頭部;北極星的光線通過北墻的氣流通道,徑直射進下面的廳堂里。
大家一向認為金字塔是一種墳墓,而且在很多金字塔中確實找到了木乃伊。那么,大西洋兩岸的古民族會不謀而合都來營造工程浩大的金字塔作墳墓嗎?如果真是這樣,那么為什么金字塔與塔頂上的神龕是這么不相稱,整個塔的建造水平是如此之高,而神龕卻是相當粗糙,這不禁使人想起神龕可能是后來加上去的。100多年前,從金字塔中發掘出來的東西,今天已有一部份被人們辨認出來了,原來是一些精致的透鏡、蓄電池、變壓器、太陽系模型碎片、不銹鋼和其他不知什么合金制成的機械、工具等。據此,有人推測,金字塔原先很可能是一種瑪雅祖先的供應庫,只是由于金字塔內部的奇特空間形狀,能使停放在金字塔內一定部位的尸體木乃伊不腐爛,因此頭腦中有著永生渴望的民族,要把自己的首領放進這種供應物已用完的現在建筑物中,是可以理解的。
奇怪的能量場
1968年,一些科學家在探測金字塔內部時,發現了一種令人費解的現象:他們在每天同一時間,用同一設備,對金字塔內的同一部位進行X線探測,但所攝得的圖形竟無一類同。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為了進一步弄清這一問題,科學家現在正在用激光來探測和解釋這一現象。
另外,美國的人類學家、探險家德奧勃諾維克和記者伐蘭汀,對中美的尤卡坦進行考察中,發現了由許多通道互相連接的地下洞穴。起初,他們的考察工作很順利,發現地道的結構和金字塔內的通道十分相似,同時,他們還找到了古瑪雅人的制作品。但當他們繼續在地道中考察時,卻遇到了許多困難,德奧勃諾維克想拍幾張照片,但照了九張,只印出一張,而這張照片上所攝下的竟是一片渦旋狀的白光。他們頓時意識到危險就在眼前:是不是遇到了傳說中的瑪雅祭司留下的保護圣地的能量場了?于是探測只好就此停止。
金字塔內和尤卡坦地道內的這種神秘的能量場,不禁使人聯想起使飛機和船只經常莫名其妙地失蹤的百慕大三角區。在那里遇難的船只和飛機連一片殘骸碎片也沒有留下,甚至海面上連一點油星也沒有。遇難前,它們差不多都向基地發出已經接近海岸,全部儀器失靈的報告和看到一片“白水”的驚呼,隨后一切聯系都中斷了。那么,在百慕大三角區是不是也存在著和尤卡坦地道中一樣的能量場呢?特別是去年人們在百慕大三角區海面下發現了一座金字塔,有人就推測瑪雅人可能潛居在水下的金字塔內,或許他們就是這個魔鬼三角區的肇事者。
在我國南方的一些省市至今還保存著一些城堡式的建筑,這些城堡大多建成于明清時期,歷史久遠。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一類的城堡式建筑,現在是越來越難見到了,只有少數的地方才能再見到原汁原味的古城堡。
在我國的福建就有著這樣的一座古城堡,這座城堡建成于明朝時期,歷經了幾百年的風風雨雨,但依舊保持了主體架構的完整。
當地人把這座城堡稱之為趙家堡,因為這座城堡主要居住的人都姓趙。這座城堡集生活功能與防御功能為一身,既能抵御敵人的入侵,又能保證居住人生活的舒適。但這種建筑在我國的福建地區是極為少見的,而在當地的全大多數人口是畬族,而趙姓明顯是漢族。
那么問題就來了,為何漢族人要跑到福建南部這地方修建城堡?
實際上,這里面的秘密埋藏了幾百年,直到最近才被一位老人無意中透露出來。
一、老人的一個發現
透露這個秘密的是趙家堡的一位老農,這位老人家境貧寒,全家依靠種地為生。
有一天,老人準備將菜園子擴大一些,好能多種上一些蔬菜。菜園子和普通的野地有很大的區別,要想將一塊普通的地變為可以種菜的地,必須要將地弄的平整,清除掉雜草,疏松土質,然后再弄點肥料養地,這樣才能種菜。
老人先將野地里的雜草清除干凈后,就準備將地里多余的石塊給清理掉。可在清理石塊的時候,老人發現了兩塊特別大的石頭。
老人雖然年紀大了,但身體素質一向良好,不比一些年輕小伙子差,直接就將這兩塊大石頭給翻了出來。當老人正準備把這兩塊石頭拿到外面給扔掉的時候,突然發現這石頭上居然還刻著字。
這些字老人雖然都不認識,但他意識到這恐怕是一件寶貝,幾經思考之下。還是打電話通知了文物局的工作人員。
二、神秘的古石碑
專家聽到發現了刻著字的石頭后,馬不停蹄的就來到了老人所在的古城堡。專家經過研究后發現,這兩塊石頭原來是一體的,應該是之前碎裂過,所以才顯現出是兩塊石頭。在眾人的幫助之下,這兩塊石頭被拼接起來了。拼接起來的石頭,立馬顯現出了它原本的模樣,石頭上的字也連貫起來了,專家一直俯身在石頭上一直研究著,久久未起身。
專家向老人咨詢的這塊石頭是怎么來的?
老人回答專家說:“這石頭是我在準備清理菜地時發現的石頭,應該是從祖上就已流傳下來的。”
隨后,專家又問道:“那你知道這兩塊石頭有什么歷史嗎?”
老人回答道:“我也不知道,這上面的字也根本不認識,要不你就自己再好好研究一下吧。”專家聽后十分無奈,只得繼續研究了起來。
經過研究后,專家發現這塊石碑是一塊禹碑,禹碑在古代可不是誰都能用的,只有帝王之家才能使用,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而這款禹碑上面描寫了一個宋朝的一個郡王叫趙若和。
這個發現令老人十分的驚喜,他一直就搞不明白,自己這一支趙姓家族究竟是從哪兒遷過來的?
現在終于知道了,而且祖上的身份好像還挺高貴,是宋朝時的一個王爺。
三、最終揭開的謎底
不過專家是很嚴謹的,不會因為這短短的幾個字,就確認了這塊石碑的來歷。專家隨后翻閱了歷史資料,根據《宋史》的記載,趙若和在南宋滅亡的時候,就已經和皇帝趙昺一起死于大海之中。按理說,趙若和應該早早就死去了,那為何還有石碑所流傳下來呢?
隨后,專家又問老人道:“您知道祖上是什么人嗎?”這個問題對于從小在山村長大的老人,是極其復雜的。老人想啊想,就是想不起有關這方面的任何信息。
專家想到了我國有著幾千年的宗族歷史,于是向老人問道:“您家里還有族譜之類的東西嗎?”
老人想了一會兒回答道:“族譜這東西是有一本,不過上面寫的什么我們都看不懂,你要是想看的話可以去借來看看,要是有你們想找的信息,那自然是最好的。”
聽到老人的回答,專家極其的興奮,立馬動身就去借來了族譜觀看。
打開族譜后,寫在第一頁的序言部分,就把專家給震撼到了。這是一篇記錄了從宋朝建立到南宋滅亡之間幾百年所發生的事。專家立刻明白了,這本族譜其實就是一本簡化的宋代史。
而這篇文章的署名人居然是趙若和。專家的腦海中充滿了疑問,怎么又出現趙若和這個名字呢?難道當年他沒有同皇帝一起死在大海里嗎?
帶著這個疑問,專家又繼續翻看著族譜,而后又記載了,當初趙若和被元軍一直死死地追殺,被逼的上天無路,下地無門。最后逃到了大海邊,結果在大海邊發現有一只十幾只船組成的船隊。趙若和十分的欣喜的跑向了船只,最終逃脫了援軍的追殺,隨后在海外定居了一段時間。
海外的生活令趙若和十分的不適應,沒有待多久就重新回到了岸上,也就是現在的福建漳浦縣。當時的天下大亂,趙若和不敢回到之前的故居,只得在當地定居了下來。不過,漳浦縣本地也不算多么的安全,于是在趙若和的帶領下,開始修建了集防御與生活兩個功能為一體的城堡。
這個建筑的工程量極大,趙若和到死的時候都沒有看到城堡最終建成,還是在他的孫子那一輩才初步建成。
最后,加上后來的每一代人都對城堡進行過修繕,才有了現在的模樣。
結語
從發現石碑后,經過多方的探討,解決了歷史上的一個謎題。原來當初的宋朝王室并沒有被元軍趕盡殺絕,而是還有一部分在國內生活定居了下來。只是可惜的是,這些資料并沒有顯示當時的宋朝末代皇帝趙昺的結局。
歷史就是這樣,當你竭盡全力想要研究他的時候,不會找到什么結果,當你不想研究他的時候,突然就會冒出來一個歷史資料,將那段時間的秘密所揭開。
1990年,西藏日喀則吉隆縣。
一支考古研究隊艱難穿梭于崇山峻嶺之間,他們此行的任務,是去“拜訪”當地人口中的“神石”。
“看不懂漢人的文字,但知道是講一位英雄的功績,當地人喜歡到這里拜一拜,相信英雄會賜予好運。”
帶路的藏族青年露出一口大白牙,“看前面這條河。”
被稱為“魯瑪清久”的河流,千百年來環繞山崖汩汩流動,青年說,看到它就說明快到了,他還興致勃勃地指著南面的公路給隊員看,“從那里可以直接抵達尼泊爾國境。”
研究隊一路向上攀爬,終于來到“神石”面前,歷經1400多年的風吹日曬,這塊石壁早已斑駁不堪,上面的刻字也已經模糊不清,唯有“大唐天竺使出銘”七個大字熠熠生輝。
海拔4000多米的高地上,隊員們小心翼翼地清理石壁,將存留的文字拓印后帶回研究所,專家們對這222個文字進行了解譯,銘文成書于公元658年唐高宗時代,講述的是王玄策出使天竺的經過,讓“王玄策”這個名字再度重現于世間,也揭開了史書寥寥數行記載中隱匿的傳奇故事……
《舊唐書》——
《新唐書》——
今天要介紹的,就是大唐貞觀年間的融州黃水縣令王玄策。
融州黃水縣位于嶺南道,在現在的廣西一帶。由于少數民族較多,又距中原較遠,因此沒有什么政治地位,大多都是官員犯事才有一定的存在感:
“流放嶺南!”
從官職來看,王玄策本人沒什么根基,不然也不會授官到邊境,一個讀書人去管理民風未開的彪悍邊民,實在有些欠缺考量,但王玄策硬是靠自己的能力度過了這段尷尬期。
他的學習能力很強大,不僅掌握了少數民族的多種語言,還很擅長居中調解,溝通力和威信力極佳,“蠻夷愛之”,縣令當得風生水起,年年官員考評都是優,朝廷很快就發現了這塊璞玉,于是王玄策被調回京中“留職待任”,簡單說就是另有安排,一般都是加官進爵的前奏。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鴻臚寺向這個才華橫溢的年輕人伸出了橄欖枝。
鍛煉新人就要從基層做起,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太宗皇帝親自任命王玄策擔任副使,跟著使團一起把婆羅門國的使者護送回家。
王玄策第一次來到天竺,使者的本職工作做得有聲有色,異域風情也讓他眼界大開,回國述職的報告讓皇帝看了很滿意,于是大手一揮,給王玄策換了個崗位:東宮左衛率長史。
官職不大,也就正七品,但其中的含義很深刻:
1、貞觀十七年,儲位之爭塵埃落定,十五歲的晉王李治戴上了太子的冠冕;
2、現在的東宮官都是將來的天子近臣,左衛率長史是個不折不扣的實權官,相比邊遠地區的小縣令,簡直就是天上地下的差異。
得遇明主,王玄策感激涕零,對李唐皇室的忠心毋庸置疑,此后他在東宮和鴻臚寺之間不知疲倦的兩頭工作,不出意外,這輩子也就是偶爾出差去各國體驗風土人情,回國后按部就班的升職加薪,這也是每一個讀書人的終極夢想。
“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不過,天將降大任總是在出其不意的時候,此時的大唐萬邦來朝,天可汗的聲威震懾宇內,身為大唐的使者每到一國,當地都是以最高規格接待,又有誰能想到,就在不久的未來,竟然有一國膽敢扣押大唐使者?
而這個倒霉的使者,就是王玄策。
天竺就是如今的印度,當時多國林立,和大唐保持著和平友好的關系,也承認巨唐的國際地位,王玄策的使團一路向西,進入天竺后周游各國,受到了熱烈歡迎。
原本行程安排得很好:
1、去一個國家,被當地人民熱烈歡迎;
2、來到國王的宮殿,在出使文書上蓋個章,表示我來過了;
3、天竺太熱了,需要宴席酒樂放松一下;
4、國王依依不舍的送別,把自己人也送到大唐使團里,珍貴的禮物準備好了,讓我國的使者去給大唐皇帝送朝貢吧;
5、依依惜別,準備向下一個國家進發。
不過,等王玄策到了中天竺,迎接他的就不是美酒佳肴了,而是一排排锃亮的刀槍,中天竺的現任國王站在城墻上大手一揮,“把這群使者拿下!”
雖然王玄策的使團總人數查無史據,但根據貞觀年間倭國與唐的往來、“遣唐使”的團體數量推測,基本也就五十到一百人左右。
隨行的武官和士兵共有30余人,雙拳難敵四手,被斬殺殆盡,還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的王玄策和副使蔣師仁鋃鐺入獄,做了異國的階下囚。
王玄策在獄中多方打聽消息,憑借自己多年歷練出的外交能力終于弄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中天竺的戒日王去世了!
戒日王一統北印,疆域遼闊國力強盛,更重要的是,高僧玄奘取經來到中天竺,戒日王聽玄奘講經,對大唐文化產生了好奇心,和唐太宗書信往來,雙方建立了良好的外交關系。
還記得王玄策的第一次出使嗎?是的,婆羅門國使者就是戒日王派去唐朝的。
王玄策和戒日王會面幾次,戒日王的寬和仁厚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戒日王現在去世了,他沒有子嗣,國中的大臣為了爭奪王位人頭打的你死我活,最終阿羅那順成功攫取了勝利的果實,自稱新王,短短幾天內,國家大事還沒處理完,后宮倒是飛快地完善起來了。
王玄策來得不巧,阿羅那順剛上位,就接到了大唐使臣抵達的消息,他害怕啊,大唐,強國也,天可汗的大名更是讓人膽戰心驚。
得位不正的阿羅那順很焦慮,他擔心大唐橫插一腳,不承認他的王位,那自己辛苦得來的權勢瞬間就會化為泡影,此時,有謀臣給他出了個“好”主意:“何不將使者扣押?”
這個主意一箭雙雕:
1、使者遠道路上出現什么意外也很正常,王玄策要是回不去,就不會揭露他的篡位事實;
2、大唐使團裝滿了沿途各國的奇珍異寶,扣押下來完全能夠大賺一筆。
于是阿羅那順一聲令下,把使者給關進了監獄。
阿羅那順為什么不殺掉使者?
因為他覺得自己畢竟是個王者,還是要有點氣度,留著兩個已經沒有反抗能力的大唐人只有好處,也讓那些依附唐國的小國家看到自己的能力,不要不識抬舉的反抗。
如果王玄策是個普通的書生,阿羅那順肯定是成功了,史書上對此沒有明確記載,但王玄策和蔣師仁硬是通過某些方式,從看守森嚴的牢獄中逃走了。
逃出來不代表結束,王玄策認為中天竺這是藐視唐國的威嚴,勃然大怒,發誓要一雪前恥。
怎么一雪前恥呢?王玄策現在可以選擇逃回國內,只要往上一匯報,唐朝兵將的利刃一定會出現在天竺的土地上。
但王玄策沒有選這個萬無一失的選項,他要自己來。
還記得上文有講,《大唐天竺使出銘》在什么位置嗎?
我們倒推一下就知道王玄策的行進路線了,當時的西藏名字叫吐蕃,王是青史留名的**干布,尼泊爾還叫泥婆羅,王玄策從中天竺—泥婆羅—吐蕃這樣的路線走過一遍,成功的來到吐蕃的地界。
到了吐蕃,王玄策將此時告訴了**干布。吐蕃當時和唐國的關系很是要好,雙方不僅結了親,而且經常互通有無,也正因此,王玄策成功的借到了自己想要的:1200名吐蕃精銳士兵,這件事情主要是通過發檄文完成的,畢竟要維護大國尊嚴。
1200人雖然身經百戰,但想和中天竺對抗還是有一定的差距,于是王玄策又請求**干布借兵,這次他不算委婉的提醒對方,“素問泥婆羅騎兵驍勇。”
事實上,只要**干布開了口,從泥婆羅借兵是完全可行的,因為泥婆羅的現任國王那陵提婆從前是個小可憐,父親死后叔叔坐上了王位,命懸一線之際是吐蕃伸出了援助之手,也是借了吐蕃的幫助才完美的上演了一出“王子復仇記”,重新登上了王位,自此以后,吐蕃就成為了泥婆羅的宗主國。
**干布有什么理由不答應呢?反正又不是自己的兵,不心疼,他立刻修書一封,那陵提婆看到信,二話不說,就撥給王玄策7000名精銳騎兵。
從上述情況我們就能看出王玄策的三個優點:
1、審時度勢,靈活應變;
2、消息靈通,善于借勢;
3、對地形爛熟于心,不打無準備之仗。
結合最終結果還要再加上一條:
運籌帷幄,允文允武。
不得不讓人感慨一句,大唐真是人才濟濟,隨便一個書生,也能揮斥方遒。
帶著吐蕃和泥婆羅的精兵,王玄策和蔣師仁信心滿滿,又從原路返回,進軍中天竺,誓要打出唐王朝的風采,讓各國見識到唐國的強大實力,重拾尊嚴!
這場戰爭一開始就是壓倒性的勝利。
王玄策一路行進到中天竺國境,沿途國家因為自己的使者也被斬殺、兼之對強盛的唐國心有畏懼,都大開方便之門,一絲消息也沒有透露給阿羅那順。
此時的阿羅那順還沉浸在做王的快樂中,雖然得位不正,國民不愿承認他的地位、軍隊也不聽指揮、大臣都陽奉陰違,但阿羅那順覺得這都不是問題,時間會證明一切,無論如何,他都已經擁有這個國家,渾然不知危險正在逼近。
王玄策一路勢如破竹,茶镈、羅城三天淪陷,部隊取得了令人驕傲的戰績:斬首三千,溺斃一萬。
直到大唐使者兵臨城下,阿羅那順才從美夢中醒來,然而一個篡位的國王在軍隊中沒有任何威信力——大臣畢竟沒接受過帝王教育,也沒上過軍事課,靠瞎指揮打勝仗的概率幾乎為零。
奇跡沒有發生,阿羅那順勉強逃過騎兵的追擊,收攏士兵準備反抗又被打的落花流水,雙方的戰力完全不在一個層面,王玄策指揮蔣師仁俘虜了數千中天竺的士兵,阿羅那順也嘗到了階下囚的滋味。
國王已經被抓了,群龍無首也應該俯首了吧?
不,還有一股勢力在負隅頑抗,阿羅那順的王妃在乾陀衛江又召集了一批戰士,希望能夠打破王玄策所部的攻擊,救回國王,蔣師仁再次無情的破壞了她的夢想,這一戰塵埃落定,王妃、王子、宮人、士兵……一萬多人統統做了俘虜,大唐使者勝利的消息很快傳遍了四方。
這一戰打破了天竺各國的膽子——中天竺的五百八十座城池不敢反抗,很快就遞上了降書;東天竺國王擔心自己也成為使者的攻擊目標,趕緊帶著三萬牛馬來犒勞軍隊,奇珍異寶一車車的拉到使者的軍營里;迦沒路國的國王不甘示弱,不僅獻寶還把自己的國家地圖給送上門了,只為了求一張老子的畫像。
這個舉動政治意義濃厚,李唐王朝向來對外宣稱自己是老子李耳的后人,獻地圖這個操作更是明明白白的表示臣服。
打了一個最強盛的中天竺,東西南北四天竺的國王就全都變成了鵪鶉,王玄策滿意的看著國王們敬畏的神情,帶著一大堆奇珍異寶和俘虜回國獻俘給皇帝,《舊唐書》記載——
這就是王玄策“一人滅一國”的傳奇故事。
回國后,太宗皇帝晉升他為朝散大夫,從正七品升到從五品,越級晉升的王玄策可以看出深受皇帝的器重,不過,后世很多人為他鳴不平,認為蕩平一個國家這樣的大功僅僅只封了一個官職,是否過于刻薄?
事實上,這個我們要結合當時的國情背景來看:
貞觀年間的太宗皇帝,自己就是南征北戰的武將出身,大小戰爭立下功勛無數,天竺本身就是帝國精英們眼中的“蠻夷之地”,一個微末小國的勝利,皇帝雖然開心,但并不放在眼里。
所以,雖然王玄策立下了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絕世功勛,以一己之力使天竺震顫,俯首稱臣,但太宗獎勵的也只是破格提拔,相當于“你出遠門辛苦了!這次做得很好!跳級晉升一下,我很看好你!”
那為何王玄策的故事很少為人所知呢?
這一點其實也很簡單——大唐年間的故事太多了,名臣名將,奇聞異事數不勝數,就連出使天竺,也被同一時期擔任了《西游記》主角的玄奘法師光芒給掩蓋了。
王玄策當時只是一名普通的官員,沒有在史書單獨立傳的資格,于是,這個“一人滅一國”的大英雄就湮沒在 歷史 的長河中,直到90年代,才因為一篇銘文再度出現在人們的面前,而這一塊石碑也證明了,關于他“一人滅一國”的傳說是真的。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5669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