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澶淵之盟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宋遼簽訂的《澶淵之盟》,看上去是宋朝簽下了恥辱的,不平等條約。但是實際上,宋朝當時的商業比較發達,所以30萬歲幣其實對于大宋來說根本不算什么,宋朝用金錢換來的和平卻又很大的用處,至于宋朝用要如何去運用這個和平的時間,以及去發展哪方面,那就是君主和朝政的問題了。
當時宋太宗在滅掉北漢之后,因為燕云十六州一直都是在人家遼國的手里,所以宋太宗就又開始打起了遼國的主意,于是就發動了對遼的全面戰爭,也就有了后來著名的“高粱河戰役”,也就是讓宋太宗膝蓋中箭,年年舊疾復發的那一次大戰。
還有后來的血本無歸的“歧溝關戰役,”遼軍南侵的“君子之戰”,互相搶人的“陳家谷之戰”,以及奠定了《澶淵之盟》的“望都之戰”,這些都是當時比較有名的戰役,但是“望都之戰”之后,雙方就開始結盟了。
其實兩國大大小小打了很多次戰役,不單單是這些比較有名,還有一些不太出名的,但是也很大的戰役,雙方就這么交戰了幾十年,打的真是水深火熱,水火不容的,但是這幾十年下來兩國的邊境基本上是沒有任何變動的。雖然當時的宋軍因為后勤補給的原因,實在是沒有辦法把戰線拉得太長,沒辦法進行長時間,遠距離的遠征,但是遼軍在攻城,面對城池防御等方面也是十分的不擅長,顯得非常笨拙,沒有什么特別有效的策略。
雙方兩國已經打到了這個地步,宋遼都消耗了不少的人力與錢財,除非有任意一方的內部會發生分裂,內亂。否則兩國很難,徹底去吞并對方。雖然雙方兩國都知道這個道理,但是誰也不愿意先低頭啊,所以就打得更猛了,都希望能夠逼對方停手。雙方都擺出了一副想要拼命的架勢,并轉變了戰場,最終在澶州相遇。
最后在雙方一番討價還價之后,最終形成了《澶淵之盟》,這個盟約其實不單單是宋朝覺得蒙羞,遼國方面也一樣覺得十分的丟臉,因為遼國原本是因為宋朝滅了自己的小弟,北漢,覺得臉上過不去想找場子,所以才搞事的,誰知道這樣一來場子沒有找成,還消耗了自己不少,所以只能多向北宋訛詐一點錢財了。
在1005年宋遼雙方簽訂的這個《澶淵之盟》當中,大致的內容就是:第一,遼宋兩國以后以兄弟相稱,作為兄弟國,并且以后哪個國家的皇帝年紀大,那么哪個國家的皇帝就是哥哥。年長為兄的意思唄?
第二,宋國每年要向遼國進貢歲幣十萬兩,絹二十萬匹,還要雙方開展自由貿易。這個開展自由的商議貿易我們可以理解,相互行商,可以促進兩國的經濟發展嘛!還能讓兩國的文化有更好的交融。但是這個要錢,要布料這個事情,哪有誰家哥哥沒事管自己家弟弟要錢要東西的。這也是《澶淵之盟》,唯一的不平等之處。
雖然宋人覺得不平等,心里非常的不服氣,但是其實仔細算算就知道,十萬兩是白銀,不是黃金,這對于大宋來說相當于什么呢?大宋一年的歲入卻是過億貫。宋朝之前每年再跟遼國打仗的時候,每年的軍費都是五千萬,五千萬的打,雖然只打成了那個奶奶樣,但是花的錢卻是遼國的很多倍。
其實當時簽訂這個條約就是因為宋朝打不過遼國,遼國又吞并不了大宋,再怎么互相打下去也沒有什么好處,所以只能是各退一步。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各退一步,兩國的經濟開始越發的繁榮,甚至是在國家邊境這樣,原本很是貧瘠的地方,都出現了繁華的貿易景象,史料記載,當時的邊境非常的祥和,牛羊遍野,人民安樂,就連當地已經白發蒼蒼的老者,都沒有見過打仗,真的是非常的美好啊。
其實宋朝是我國古代封建歷史中商業氣息最濃的一個朝代,這個時候從表面上看,遼國確實是占了便宜,宋朝給人家年年納貢,歲歲來朝的,確實宋朝是低頭了,但是其實從實際意義來看,這對宋朝并沒有造成任何真正意義上的損失,無論是從宋朝的國力,財富,都沒有損失。唯一有損的,就是名譽有點損失,有點不太好聽就是了。但是畢竟漢族比較發達,遼國的契丹族畢竟是游牧民族剛剛起家,這個時候就好像剛從農村里出來的毛頭小子,沒見過什么大錢,也么見過什么世面,要來點錢,就覺得自己已經占了很大的便宜了。
可是遼國的國力始終和宋朝是沒有辦法比的,因為北宋時生產大國,什么絲綢啊,糧食啊,珠寶啊,茶鹽鐵料啊等等等等,甚至是包括海外的商品,海產之類的東西,都要比遼國產出的多。所以遼國當時對宋的進口需求非常的大,宋朝出口的多了,自然在外貿方面就占據了上風,雖然當時的確簽訂了納貢的條約,但是每年宋朝通過進出口賺的錢,可能是納貢數額的幾百,上千倍。
遼國方面不單單是在進出口貿易方面吃了虧,而且在自身貨幣方面也吃了虧。因為進貢的錢也是大宋的錢,進出口也是大量流通的也是大宋的錢,所以就導致了遼國國內有很多的大宋的錢,慢慢的遼國國內已經在逐漸的減少本國貨幣的使用,而是慢慢都該用了大宋鑄造的崇寧通寶。
而遼國的皇室,朝政方面也認為北宋的貨幣更為值錢,所以干脆就不再自己鑄幣了,干脆就將貨幣發行這樣的事情統統都交給大宋了,自己國家的民眾也都使用大宋的貨幣了。遼國不僅僅是十分依賴宋朝的進口,而且最后貨幣干脆都用大宋的了,真不知道誰才是進貢的附屬國了。宋朝給遼國每年進貢這點錢,就好像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雖然年年給錢,但是這點“小錢”最后一定都能從遼國的身上賺回來。
其實恥辱這個東西,沒有什么實際作用,都只是一個名聲,一個面子,一個心理反應,一個說在嘴上的東西。但是在國家發展的實際意義上,其實當時的北宋還是占據主導地位的,不單單都是經濟占據了主導地位,就連文化也是一樣,其實除了軍事不行之外,北宋其他方面還是超過遼國很多的,北宋完全可以借著這個機會,來調養生息,養兵蓄銳,好好研究研究這個國防軍事方面。
但是當時宋朝朝政上都是文人執政,這就有一個比較煩的問題就是,文人就很在意這些名不名聲,恥不恥辱,說出去好不好聽的這個事情,所以當時的王欽若就跟宋真宗說,從前都是小國被大國欺負,被迫簽訂城下之盟,這都是奇恥大辱的事情,這對我們如此繁榮昌盛的,九五之尊的宋朝君主來書,被迫簽下這樣的盟約真是天大的恥辱啊。
所以后來北宋一直都以這個事當做是恥辱,一直都認為是宋朝白給人家錢,是低頭服軟了,面子上掛不住。但是其實《澶淵之盟》是以后利于當時北宋的民生,經濟,以及軍事的。《澶淵之盟》給了宋朝很大的喘息時間,但是發展沒發展好就是皇帝自己的本事了。
其實《澶淵之盟》并不是像王欽若說的那樣,是什么天大的恥辱,相反的后來的宋徽宗自不量力,答應與金國同盟,聯手滅遼的行為才是真正的奇恥大辱,不長腦子的事情。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538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