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徐庶的結局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三國演義》塑造的人物形象很多,其中有些人雖然出場次數不多,但在具有轉折性的大事件當中,都起過“穿針引線”的關鍵性作用,曾向劉備大力引薦諸葛亮的徐庶,便是典型代表。徐庶的結局在演義中并沒有交代,我們只是在正史當中了解到他投降曹操后的情況。那么,徐庶最終的結局到底如何?為何諸葛亮知道后會連連嘆息?
徐庶跟諸葛亮是好友,起初侍奉劉備
徐庶本名徐福,潁川郡長社縣人,家境雖然貧寒,但卻為人慷慨、侍母至孝,很受鄉親們的尊敬。徐庶年輕時替朋友報仇,事后被官府抓捕,幸好有熟識的獄吏幫助他越獄,才得以保全性命。此后,徐庶改名換姓,與同郡好友石韜到荊州避難,并在此結識了諸葛亮。徐庶、石韜與諸葛亮一見如故,就此成為好友。
建安六年(201年),劉備被曹操擊敗后,率殘眾投奔荊州牧劉表,被安置在小城新野。此時,徐庶以劉備是漢室皇親,而且信義著于四海,便主動前往投奔,并受到后者的器重。六年后,徐庶又向劉備隆重地推薦了諸葛亮,隨后便有了“三顧茅廬”和“隆中對”的事跡,而諸葛亮也由此下山輔佐劉備。
正是在徐庶的推薦下,劉備才得到諸葛亮
按照《三國演義》的情節,曹操為了迫使徐庶離開劉備,便將他的老母扣押,并借助她的名義給徐庶寫信,讓他北返中原,從而為自己效力。徐庶救母心切,只能按照曹操的吩咐來行事,但在離開之前向劉備推薦了好友諸葛亮。由此來看,徐庶并沒有與諸葛亮共事劉備,但實際上卻并非如此。
按照正史的記載,徐庶在引薦諸葛亮后,與他共事劉備一年多時間,直到赤壁大戰的當年(208年),曹操奪得荊州、襲破劉備后,因為抓獲徐庶的老母,并以此來召喚他時,后者才無奈離開劉備(“俄而表卒,琮聞曹公來征,遣使請降。先主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徐庶并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庶辭先主。”見《三國志·諸葛亮傳》)。
曹操拿徐庶母親為要挾,迫使他離開劉備
徐庶被迫投降曹操后,關于他的記載便絕少出現在正史當中,即使在演義中,也只是到赤壁大戰之前為止。當時,徐庶自知曹操必敗無疑,于是聽從龐統之計,向曹操請求領兵防守關中,由此成功避難。自此以后,演義中便再無關于徐庶行蹤的任何記載。那么,徐庶到底去了哪里?
謎團在20年后,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被揭曉,原來徐庶已在曹魏仕宦多年,并且已經官拜右中郎將、御史中丞。御史中丞是御史大夫(司空)的次官,秩千石,掌管糾彈百官朝儀等事務,屬于清要之職;右中郎將是郎中令的屬官,負責統領皇帝的侍衛,保護皇宮安全等事務。由此可見,徐庶做得官并不小,而且頗受曹魏皇帝的信任。
諸葛亮獲悉徐庶的遭遇后,連連嘆息
對于一個從敵營中并非心甘情愿來投奔的人員,徐庶能有如此成就,委實是個奇跡。但在諸葛亮看來,徐庶有王佐之才,憑借著他的真本領,完全可以做到宰相的位子,唯此才能不負平生所學,區區一個右中郎將、御史中丞的職務,怎么配得上他?不僅如此,諸葛亮聽聞石韜也在侍奉曹魏,并且做得官并不大時,便更是連連嘆息,為他們的遭遇頗為不平。
不過諸葛亮思慮再三,又覺得徐庶的境遇或許有情可原。畢竟中原地區人才甚多,或許能力跟徐庶相同或者超過他的人并不少,作為被迫歸降的人員,能做到目前的高位,已經算是不俗的成就。所以諸葛亮想到此,不禁感慨道:“或許是魏國的人才太多了吧,以至于徐庶與石韜得不到重用。”
至黃初中,韜仕歷郡守、典農校尉,福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逮太和中,諸葛亮出隴右,聞元直、廣元仕財如此,嘆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見《三國志·諸葛亮傳》引《魏略》。
膠南帽子峰
徐庶擔任御史中丞數年時間,最終病逝于家,并葬在彭城(“庶后數年病卒,有碑在彭城,今猶存焉。”引文同上),關于他的后代子孫,事跡則不見于正史當中。不過根據民間傳說,徐庶辭官后隱居在膠南帽子峰,曾屢屢造福于當地,由此被百姓們建廟祭祀。如今徐庶廟雖然已經坍塌,但每年的三月初三、九月初九,漁民們還是會登上帽子峰來祭祀他,由此可見徐庶的遺澤之深。
史料來源:《三國志》、《資治通鑒》。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5167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